饮食干预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11-06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成长。我院近年来通过饮食干预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辅助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 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对象150例, 均来自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门诊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 其中男92例, 女58例。年龄最小2岁, 最大6.5岁, 平均4.8岁。全部患儿经检查均符合《儿科学》制定的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1]。以入院顺序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 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饮食干预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一的药物治疗。2组在性别比例、年龄及病情程度上相比 (P>0.05) 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本组150例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即口服生血宁片, 每次2片 (0.25g/片) , 每天3次, 疗程为28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饮食干预治疗, 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通过膳食调整进一步改善矫治小儿贫血, 具体干预措施;一般于午餐前食猪肝、羊肝或鸡肝约30~40g, 或食鸡蛋、红枣用以益气补血, 并选择食用维生素C及铁元素较高的食物, 如西红柿、海带、紫菜、蘑菇及各种豆制品。患儿家长在督促患儿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安排家庭膳食。分别记录每个患儿治疗前后及治疗28d后其症状、体征, 并按时进行血清铁含量、血常规、血红蛋白及总铁结合力等检测。

1.2.2 检测方法

(1) 血常规监测:本组150例患儿分别去静脉血1.5m L, 采用SF-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 分别观察并记录红细胞计数 (RBC) 、红细胞压积 (HCT) 、低血红蛋白 (HGB) 、红细胞体积 (Mc V) 及血红蛋白平均含量。 (2) 血清铁测定:全部患儿于测定前7d停用影响铁吸收的药物并保持正常饮食, 去空腹静脉血, 使用3200型 (产地;上海)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铁含量。 (3) 总铁结合力测定:全部患儿均采用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产地;日本) 进行测定, 采用过量的铁标准液, 使血清中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达到饱和状态, 使用碳酸镁去掉多余的铁, 然后用亚铁嗪比色法测定铁含量, 计算总铁结合力。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1.3 疗效评定标准[2]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血清铁含量 (ST) 及总铁结合力 (Ti Bc) 等均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贫血程度逐渐转轻 (一般在2级以上) ;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 贫血程度分级改善1级;无效:临床症状及贫血程度分级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计算。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

2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 (表1) ,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2 2组治疗后疗效

2组治疗后血常规、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比较 (见表2) , 2组HCT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其他各项P均<0.01。

3 讨论

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微量元素。若机体出现缺铁现象时, 可引发缺铁性贫血, 导致生理及生化代谢发生异常, 并可引起多个器官的功能紊乱, 从而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由于儿童生长发育、代谢量逐渐增大, 若儿童出现偏食、消化道不良或从食物中摄入的铁量不足等都可造成铁缺性贫血。有关人员通过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的膳食调查[3]发现儿童缺铁性贫血主要发生原因在膳食结构上。城区儿童, 每日三餐一点, 经过系统热量计算, 饮食采取荤素搭配, 其食用含铁较多的食品, 如肉类、豆类、绿叶蔬菜、蛋黄、水果等合理搭配, 故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农村儿童, 一日三餐大多以米面为主食, 肉类、蛋类、水果、蔬菜等一年摄入量相对较少, 造成了含铁食物的相对缺乏。从而导致农村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治疗上目前多数的铁剂为无机铁制剂, 且多数有胃肠道反应, 大多患儿不愿服用。生血宁片为有机铁制剂, 含有铁叶绿酸钠, 可有效促进造血功能, 且吸收较好, 没有传统铁剂常见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 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标准。近年来我院采用药物治疗+饮食干预辅助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药物和饮食治疗的治疗组有效率为94.66%, 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的对照组。2组治疗后RBC、HGB、MCV、MCH、ST、Ti BC相比,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且2组相比 (P均<0.01) 有统计学意义。总之, 药物治疗加饮食辅助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 对照组采用药物单一治疗, 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饮食干预。比较2组治疗后血常规、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RBC、HGB、MCV、MCH、ST、TiBC均优于对照组, 且P均<0.01,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饮食干预, 临床疗效较好, 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童,缺铁性贫血,饮食干预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计, 2004:397.

[2] 张颖, 宗培金.生血宁片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06, 8 (18) :32.

[3] 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中国7个月~7岁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12) :886~890.

上一篇:全站仪在地铁变形监测技术中应用下一篇:援外培训高职志愿者口语水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