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阜平县精准扶贫实现形式研究

2023-01-03

1 阜平县贫困现状

首先是贫困人口众多, 分布广泛, 各地区贫困人口贫困程度不好把握;其次受县财政资金不足和县域内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影响, 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未能实现脱贫。截止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815元, 较往年有了大幅提高, 但与国家或河北省平均水平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目前阜平县仍有164个贫困村、5.67万贫困人口, 且大多分布在山区, 各贫困村之间的贫困状况不同, 基础设施条件不同, 导致同一种扶贫方式在全县取得的治贫效果不同。

2 存在问题

2.1 村民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受传统思维影响, 阜平县农民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对自主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认识不够充分, 缺乏自主创业创新的决心和勇气;相当一部分的农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 习惯于被动参与, 主体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缺乏自身发展意识, 对新兴的市场和网络技术手段认识不足, 自主开拓市场和品牌能力较差。

2.2 产业化水平低

阜平县经济以农业发展为主, 其他产业如加工业、旅游业等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小。而阜平县农业多采取传统的经营方式, 农产品技术含量低, 与市场对接程度低。农业生产分散, 产量不足, 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名优企业数量少, 规模小, 对市场经营的拉动作用不足。产品效益主要靠原材料销售实现, 未能实现加工价值。

3 阜平县精准扶贫实现形式

3.1 发展教育杜绝贫困

扶贫的对象是农民, 在扶贫工作中, 无论是初期的项目规划阶段还是后期的项目实施阶段都需要有农民的参与和认可才能顺利实施。提高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 培育农民先进的市场及技术理念是在农村实行精准扶贫的基础。大力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 使农民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在思想认识上、教育发展上和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使农民本身具备一定的思想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 才能让扶贫的成果得到有效的巩固, 才能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2 加强基建为脱贫创造基础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产业, 实现脱贫的前提。尽管阜平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建设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但深山地区各村之间的道路水利设施老化严重, 严重影响了当地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在加强道路、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进行新村房屋建设, 将深山地区环境恶劣的居民进行整体搬迁移民, 规避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而致贫的风险。

3.3 发展产业实现经济良性发展

发展产业是实现当地经济实现自我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开发当地优质产品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 对其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开发, 结合各村特点, 形成以村级特色产业为主, 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农业发展模式, 打造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 观光休闲、农事体验、城郊旅游等多种功能兼备的有机融合体。同时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 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 延伸农业价值链和效益链, 通过产业间的相互补益和全面开发而放大系统性效益能量, 提高农民的的收入和效益。

3.4 通过低保兜底实现全面脱贫

贫困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贫困户因为缺乏资金、技术等原因无法脱贫;有的因为疾病或残疾而贫困, 精准扶贫就是对不同的贫困原因进行精准识别, 精准帮扶。对于因为疾病等原因造成劳力缺失或丧失劳力的贫困者, 应通过政府发放低保金进行救济的方式对其进行低保兜底, 以完成在2020年全面脱贫,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各个贫困地区社会和经济状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 扶贫方式及内容日趋复杂, 扶贫任务日趋艰巨, 在一个地区采取单一的扶贫方式已经难以取得希望达到的效果,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采取多种不同的扶贫开发手段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的新模式, 在扶贫实现形式上实施产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以开发发展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同时将一部分贫困户从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移民以实现脱贫、并以低保兜底的形式保障全民实现脱贫。最终使贫困户真正脱离贫困, 提高收入是扶贫工作的目的。本文结合保定市阜平县扶贫工作实践, 就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几种实现形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精准扶贫,实现形式,阜平县

参考文献

[1] 汪三贵, 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 2015.05:147-150.

[2] 黄承伟, 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 2015.02:56-59.

上一篇:精神科护士常见道德冲突及其解决途径下一篇:军队营房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