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装配式应用总结

2022-09-22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bim装配式应用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bim装配式应用总结

BIM应用实践总结

自2010年起,西创工作室一直在协同平台应用与bim软件推广方面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努力和尝试,在经历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铺垫与积累之后,目前已经有一些项目的子项运用bim软件revit出图,另有一些项目实现了整个团队人员从方案到施工图全部运用bim软件archiCAD推进,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成绩。感谢田园主任给予我们一个平台且大力支持,现对几个方面的经验与想法做出总结并与大家分享。

首先,bim设计并不是换一个软件来画图的单纯问题,从传统的主要应用CAD制图的方法到bim软件设计制图,需要画图习惯与设计观念上的革新、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支持以及团队协同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的铺垫。我创作室首先通过NAS服务器建立了可以储存、共享数据资料的网络工作平台,接着开始尝试cad参照与图纸集的应用,并与结构专业应用参照配合设计。图纸集的应用使得大家对bim软件的框架界面能够迅速适应,多人应用CAD参照与协同则逐步建立起bim设计中协同工作的意识与习惯。实践证明,以我院目前普遍的工作方式与软件应用程度来说,推广bim软件前期经过这样的过渡阶段确实是有必

要的。

其次,对bim设计的理解、以及对现阶段应用bim软件的意义的认识,是决定学习和推广bim软件的方式方法的根源性问题之一。个人认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人对bim软件的理解停留在理想阶段,认为其科学准确,可以一次性解决图纸、预算、施工等各个环节的问题。诚然,bim设计确实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从目前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项目甲方、设计周期、设计成本、以及多专业配合要求等情况看来,条件和时间根本就不允许我们用bim软件做到上述程度,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必要(我院承接的EPC项目由于甲方要求除外),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开始研究和学习?我个人的感受是,bim软件如果运用熟练,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和准确度,并且无形中训练了一种更科学更接近于真实建造过程的思维方式来推进和完成设计,这样看来,即使甲方完全没有要求bim设计,也还是很值得去尝试和学习的,也只有先做到用bim软件比传统CAD出图更好更快,才有可能应付未来会有更多的项目甲方要求我们应用bim软件做到更深更全面的程度,也才有机会去挖掘和探索bim软件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更广阔的空间领域。

再次,在具体的学习和应用方面,我将我们团队的经验概括为如下两点:第一,不要脱离实际项目学习和运用软件,除了在最初期阶段为了熟悉软件操作时,可以描画一些已经完成的项目外,后期建议大胆尝试直接应用于实际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当然很多同事担心不熟悉会造成耽误项目进展的情况,这种风险肯定是存在的,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好的办法,第一次注定会花更多的时间,会碰到各种问题,但是只有在实践中逐一解决问题才有可能掌握bim软件及其不同于传统方法的设计逻辑,这是任何人任何团队都跳跃不了的环节,但是如果一直不在实际项目上演练,估计是永远也掌握不了bim设计了。第二,建议以一个bim设计项目团队的单位来实践,就是拿一个比较合适的项目,所有这个项目的参与者全部应用bim软件一起来研究和推进,这样可以更大地减少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信息损失量,促进团队内成员互相学习帮助,并且可以尝试项目组内部的bim协同设计。另外,如果运用bim软件做施工图设计的话,团队成员最好有一定的施工图设计基础,否则会感觉无从下手,返工较多,也较难感受和摸索到bim软件做施工图的优势所在。

最后, bim设计绝不可能代替设计师技术层面的控制和项目经验的积累,这些素质无论用什么软件画图或者bim与否都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计算机永远无法代替人脑的部分。另一方面,想要搭建起bim体系全程设计平台,对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反而更高,比如时间节点控制,科学化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项目管理推进与质量评价标准,都是保证bim设计顺利推进不可替代的人为因素,这方面的积累也许是一条更漫长的道路。

目前我们还只是处于应用起步阶段,bim这个博大精深的设计模式还有相当大的探索和研究空间,我们会继续深入。再次感谢创作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协作努力,热切希望我们曾经付出的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能够在未来为我们节约更多的时间,并创造出远大

于项目和bim本身的价值。

第二篇:BIM技术应用总结(共)

过去20多年来,CAD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使建筑师、工程师们甩掉图板,从传统的手工绘图、设计和计算中解放出来,可以说是工程设计领域的第一次数字革命。而现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出现将引发工程建设领域的第二次数字革命。BIM不仅带来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也会影响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并将推动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BIM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在国内建筑市场,BIM目前多应用在以下领域:

BIM模型维护

BIM模型维护是指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维护BIM模型,使用BIM平台汇总各项目团队所有的建筑工程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目全过程中项目各相关利益方随时共享。目前业内主要采用“分布式”BIM模型的方法,建立符合工程项目现有条件和使用用途的BIM模型。这些模型根据需要大致可分为: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进度模型、成本模型、制造模型、操作模型等。

场地分析

传统的场地分析存在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观因素过重、无法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等弊端。通过BI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对场地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可迅速得出较准确的分析结果,帮助项目在规划阶段评估场地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从而作出新建项目最理想的场地规划、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布局等关键决策。

建筑策划

建筑策划利用对建设目标所处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的逻辑数理分析,研究项目任务书对设计的合理导向,制定和论证建筑设计依据,科学地确定设计的内容,并寻找达到这一目标的科学方法。BIM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在建筑规划阶段,通过对空间进行分析来理解复杂空间的标准和法规,从而节省时间,并提供对团队更多增值活动的可能。特别是在客户讨论需求、选择以及分析最佳方案时,能借助BIM及相关分析数据,作出关键性的决定。 四

方案论证

在方案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方可以使用BIM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布局、视野、照明、安全、人体工程学、声学、纹理、色彩及规范的遵守情况。BIM甚至可以做到建筑局部的细节推敲,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

方案论证阶段还可以借助BIM提供方便的、低成本的不同解决方案供项目投资方进行选择,通过数据对比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帮助项目投资方迅速评估建筑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时间。

眉山市人民医院地下室机电管道综合

可视化设计

对于设计师而言,除了用于前期推敲和阶段展现,大量的设计工作还是要基于传统CAD平台,使用平、立、剖等三视图的方式表达来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

BIM的出现使得设计师不仅拥有了三维可视化的设计工具,所见即所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具的提升,使设计师能使用三维的思考方式来完成建筑设计,同时,也使业主及最终用户真正摆脱技术壁垒的限制,随时知道自己的投资能获得什么。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方式,它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网络的协同展开设计工作。现有的协同设计主要是基于CAD平台, CAD的通用文件格式仅仅是对图形的描述,无法加载附加信息。

BIM使得协同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BIM技术为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借助BIM的技术优势,协同的范畴也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的集体参与,因此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带来综合效益的大幅提升。

性能化分析

无论什么样的分析软件都必须通过手工的方式输入相关数据才能开展分析计算,而且需要专业的人员才能完成,同时由于设计方案的调整,数据的录入工作需要经常性的重复录入或者校核,使建筑设计与性能化分析计算之间严重脱节。

利用BIM技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只要将模型导入相关的性能化分析软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原本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通过BIM技术可以自动完成,大大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

工程量统计

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快速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非常容易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

管线综合

随着建筑物规模和使用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无论设计企业还是施工企业甚至是业主对机电管线综合的要求愈加强烈。利用BIM技术,通过搭建各专业的BIM模型,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碰撞冲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施工进度模拟

通过将BI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4D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达到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标。

此外,借助4D模型,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中将获得竞标优势,BIM可以协助评标专家从4D模型中很快了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作出有效评估。

十一

施工组织模拟

施工组织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决定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了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BIM可以对项目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可建性模拟,按月、日、时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分析优化。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的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指导措施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也可以利用BIM技术结合施工组织计划进行预演以提高复杂建筑体系的可造性。

十二

数字化建造

BIM模型直接应用于制造环节,建筑中的许多构件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到建筑中(例如门窗、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构件)。通过数字化建造,可以自动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这些通过工厂精密机械技术制造出来的构件不仅降低了建造误差,并且大幅度提高构件制造的生产率,使得整个建筑建造的工期缩短并且容易掌控。

十三

物料追踪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化、工厂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建筑使用设备复杂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及设备构件通过工厂加工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高效的组装。在BIM出现以前,建筑行业往往借助较为成熟的物流行业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方案(例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通过RFID可以把建筑物内各个设备构件贴上标签,以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跟踪管理,但RFID本身无法进一步获取物体更详细的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构件尺寸等),而BIM模型恰好详细记录了建筑物及构件和设备的所有信息。

十四

竣工模型交付

在项目完成后的移交环节,物业管理部门需要得到的不只是常规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还需要能正确反映真实的设备状态、材料安装使用情况等与运营维护相关的文档和资料。通过BIM与施工过程记录信息的关联,甚至能够实现包括隐蔽工程资料在内的竣工信息集成,不仅为后续的物业管理带来便利,并且可以在未来进行的翻新、改造、扩建过程中为业主及项目团队提供有效的历史信息。

十五

维护计划

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建筑物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设备、管道等)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BIM模型结合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的优势,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其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作出判断。

十六

资产管理

由于建筑施工和运营的信息割裂,使得这些资产信息需要在运营初期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来录入,而且很容易出现数据录入错误。

BIM中包含的大量建筑信息能够顺利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系统初始化在数据准备方面的时间及人力投入。由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本身无法准确定位资产位置,通过BIM结合RFID的资产标签芯片还可以使资产在建筑物中的定位及相关参数信息一目了然。

十七

空间管理

BIM中包含的大量建筑信息能够顺利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系统初始化在数据准备方面的时间及人力投入。此外,由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本身无法准确定位资产位置,通过BIM结合RFID的资产标签芯片还可以使资产在建筑物中的定位及相关参数信息一目了然。

十八

建筑系统分析

建筑系统分析是对照业主使用需求及设计规定来衡量建筑物性能的过程,包括机械系统如何操作和对建筑物能耗分析、内外部气流模拟、照明分析、人流分析等涉及建筑物性能的评估。

BIM结合专业的建筑物系统分析软件,避免了重复建立模型和采集系统参数。可以验证建筑物是否按照特定的设计规定和可持续标准建造,通过这些分析模拟,最终确定、修改系统参数甚至系统改造计划,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性能。

十九

灾难应急模拟

利用BIM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可以在灾害发生前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避免灾害发生的措施以及发生灾害后人员疏散、救援支持的应急预案。

第三篇:BIM技术应用大型公益讲座学习总结2015.06.05

参加《工程建设领域BIM技术应用大型公益讲座》的学习总结

2015.06.05我参加了《工程建设领域BIM技术应用大型公益讲座》,讲座由七位业内资深专家主讲,探讨了BIM的方方面面,如概念与认识、行业现状与前景、企业管理与人才培养、工程实例分析、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经验等等。我梳理了其中较为主要的内容,作为学习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一、BIM的概念 1.BIM及其相关软件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美国建筑师学会定义BIM为一种“结合工程项目资讯资料库的模型技术”。

BIM是一种综合技术,它以软件为载体,以模型为基础,以三维可视化为特色,以服务多专业协同工作为核心。

BIM的模型被赋予了多种信息,可以称之为信息模型。模型的信息除几何属性外,还可包括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地理资讯、各种建筑元件的性质及数量,以及使用者想要赋予的各种内容。以建筑信息模型为例,它可以用来展示建筑的各个部分、各个系统、兴建过程、营运过程乃至整个建筑生命周期。

BIM的软件不是单一的软件,能够创建、应用建筑信息模型的软件都属于BIM软件。BIM的软件分为两大类: 创建信息模型的软件,应用信息模型的软件。 下图是国外四大BIM技术厂商根据使用者专业不同而开发的专用软件:

以Autodesk公司为例,其BIM软件的商品名为Revit,旗下的Revit Architecture供建筑设计专业使用,Revit Structural供结构设计专业使用,Revit MEP供机电相关设计专业使用(MEP-Mechanical, Electrical & Plumbing的缩写,即机械、电气、管道三个专业的英文缩写)。上述软件都属于创建信息模型的软件。

此外,还有众多的基于BIM模型的应用软件。那么这么多不同类型的软件是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项目建设运营服务的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图中英文为软件名称:

图片来自网络:《BIM软件知多少》,何关培,新浪微博。

2.BIM的主要功能

(1) 设计阶段:模型创建、几何造型、分析与深化设计、可视化展示等。

(2) 施工阶段:碰撞检查、多方协同、施工过程4D模拟、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等。

(3) 其他:造价管理、运营管理等。

二、专家眼中的BIM 1.招投标阶段

 我国当前的建筑项目常以“高、大、难”为特点,在施工招标中,BIM技术常被作为一种门槛,具有BIM技术的企业才能参与竞标。(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BIM中心)  在室外园林招标合同中,国内已有项目写明需要应用BIM技术。(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BIM工作站)

 竞标过后,BIM技术应用到什么程度尚没有硬性的规定。(浙江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BIM中心) 2.设计阶段

 目前,BIM技术应用最多、最成熟的领域在建筑施工领域,建筑设计领域应用BIM技术较少。设计思维是一种从二维到三维的递进过程,BIM技术基于三维模型,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脱节,BIM软件如何衔接好设计阶段,是BIM软件开发需要思考的方向。(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BIM中心解决方案部)

 在迪士尼项目中,BIM技术有效辅助了深化设计,甚至可以说,只有通过BIM技术才能进行深化设计,并成功进行了多专业整合。此处所说的深化设计与传统的深化设计不同,是一种“无图纸、无方案、无意见”的、直接的三维深化设计。模型是美国方面认可的标准,而后在模型的基础上出施工图,以满足我国设计施工的标准。(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部BIM中心)

 在结构设计中,如普通钢筋设计,BIM技术并不能起到多少作用,设计人员习惯看平面、剖面图纸,通过BIM技术建的钢筋模型犹如一团乱麻,反而看不清楚。做结构分析时,其对象通常也不是具象的实体。(中铁二院桥梁设计所)

3.施工阶段

 BIM技术犹如一艘巨大而豪华的游轮,但靠近我国海岸时才发现——不能靠岸,不能很好的执行我国的设计与施工标准——光有模型不行,还需要出施工图。国外软件在这方面存在不足。(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BIM中心)

 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常被用来安排施工进度,展示施工流程。通过碰撞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差错漏碰等问题,在协调多家施工单位安排施工方面,说服力较强。(浙江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BIM中心)

 BIM技术与红外线三维扫描技术的结合,可以在施工现场精确的发现施工问题。比如门窗洞口位置的偏差,即使监理人员在场,也很难发现洞口位置偏差了多少,而通过红外线三维扫描,生成点云模型,再与BIM模型比较,可以精确发现偏差的尺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部BIM中心)

4.项目各方对BIM的评价

 甲方:BIM可以让项目内容、进度一目了然,成本也易于掌握。(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BIM工作站)

 设计单位:通过BIM的碰撞检查,可以让多专业协同,减少差错漏碰。但以往施工图纸不严谨,施工时出不断变更,甲方也不追究的情况,有可能会改变。BIM是一项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BIM技术前期硬件、软件投入较高,耗时费人工,效益不明显。(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BIM中心)

 施工单位:BIM让施工更为精确、可控,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成本的透明化,带来的是行业潜规则的改变。在深圳,已有这样的做法,项目由甲方报价,如有多家施工单位接受,则通过抓阄的方式,最终决定谁来做。BIM还可以培训新员工,通过BIM制作的动画短片,可以让员工快速掌握施工细节和要求,不用专门培训,十分高效。(浙江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BIM中心)

四.BIM的实际应用案例整理——上海迪士尼项目国际旅游度假区工程BIM技术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部BIM中心)

上海迪士尼一期项目与施工范围:

核心区游乐项目:

1.面对的问题 形态复杂

梦幻城堡、七个小矮人矿山飞车等项目造形多变、细部精细、结构复杂,传统平、立、剖施工图难以表达清楚,几乎无法施工。如下图,梦幻城堡、七个小矮人矿山飞车:

施工难度大

以七个小矮人矿山飞车为例,其结构杆件数量有12000余个,且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杆件深化、定位安装等的施工难度大,如下图:

多专业协同 迪士尼项目涉及的专业非常多,除建筑、结构、机电外,还包括声、光、特效等其它专业,各专业之间需要协调配合,只有通过BIM技术才能发现差错漏碰等问题,最终实现协调统一。

2.应用的技术 BIM的可视化应用

图中施工现场中的黄色构件为悬挑的钢结构杆件,用于固定异形表皮。借助BIM技术,人们可以方便的查看施工节点,如何深化、如何安装等信息一目了然。

三维扫描技术

图中升降机搭载的即为扫描仪,墙壁上贴的黑白三角标志为定位点。采用红外线三维扫描技术,设备由红外线发射器和接受器构成,在黑暗环境中也可工作。扫描效率较高,精度在毫米级时,360度扫描只需3分钟。扫描结果为点云模型,通过软件处理可生成面片模型或其它形式的模型。

此技术还可用于复核场地高程。迪士尼一期场地面积约3.9平方公里,按常规测绘高程的方法,完成10米x10米网格的测量,两个人约耗时3~4个月,且不能保证完全正确。采用车载三维扫描仪的方式,扫描阶段仅需两个工作日,再需半天即可通过电脑整理好地形模型。将模型对正绝对坐标后,场地任一处的高程信息即可得到,网格单元可达0.1米x0.1米,快速高效且正确率有保障。

BIM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发现并解决施工问题

左上角的图片为BIM模型,绿色圈标注的是预留的管道孔,左下角为施工现场测得的三维点云模型,红圈标注的是预留的管道孔,二者不一致。将机电管线BIM模型导入后,问题一目了然。

BIM技术+三维扫描技术——让异形设计及施工成为可能

异形设计及施工技术流程:

雕塑师创作小尺度的泥塑模型——通过三维扫描技术生成点云模型——模型的优化处理——按结构设计尺寸要求分割模型表皮——偏移表皮生成钢筋网架完成面——布置钢筋网架——通过BIM技术使表皮、钢筋网架与其它结构相互协调。

3.工作的实质

跨专业的综合深化设计——实质是在做设计 (1)由粗到精,补充型的深化设计

美方提供的概念模型细节不足,有很多细部需要我方深化设计。

(2)由错到对,纠正型的深化设计

屋面表皮与钢结构冲突。屋面已在厂家定制,钢结构需要随之调整。

(3)由无到有,创造型的深化设计

根据美方简单的草图和意向建筑的照片,进行方案设计及深化。

老藤树食栈是一幢“东倒西歪”的异形建筑,平、立、剖面图表达不清建筑形态构造,只有依靠BIM技术才能解决设计深化及施工问题。模型是美方认可的

4.运作的模式

以“大房会”为代表的多专业协同运作管理模式。“大房”是BIM工作室,四周墙壁都是投影仪,各专业技术人员都在此汇总工作,查找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从早到晚人流不息。

文档信息通过美方指定的文档管理系统发送(PMCS&Buzzsaw, Trello&BIM360),离开指定平台的文件信息不被认可。因为有此规定,大家摈弃了U盘拷资料的习惯,原本简单的文档管理系统获得了高效的应用。

5.上海建工对BIM的认识(原文摘要) BIM进入中国已经有十个年头,BIM在国内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也可谓磕磕碰碰,甚至是道路曲折坎。

BIM的难度不在技术的掌握上,难在如何建立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协同工作新模式。 虽然我们意识到了“协同工作新模式”的重要性,但BIM并没有提供一个协同工作、信息交互的平台式产品。

我们一条腿在使用BIM的先进技术,另一条腿还在走开会、会议纪要、U盘拷来拷去的老路,这样如何能跑得快?

我们和BIM软件业的顶端品牌——达索公司一道,从2013年开始,共同致力于BIM的三维可视信息交互解决方案。构建这样一个平台,解决两方面问题: A.对于BIM技术人员——“协同交互”

B.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接触BIM,使用BIM的途径”

2014年,集团领导提出技术研究、总承包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在集团层面成立了研究推广BIM技术的BIM中心,对外进行BIM技术有偿服务。 目前对包括上海船厂、宝钢总部基地、星港国际中心、莘庄地铁上盖项目在内的多个项目,进行BIM技术服务,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面米,BIM服务合同额累计超过1000万。 在BIM推广上,集团作出规定:BIM技术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将在公司职员中进行普及,从今年开始,新近员工岗位入职前,必须先完成BIM部分实习六个月的要求,相信BIM技术将为年轻一批员工插上腾飞的翅膀,而BIM协同的理念也将深深植入他们心中,这将对BIM技术在企业的推广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相关政策与技术标准 上海市相关政策:

《关于在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4)58号]》 “主要目标

通过分阶段、分步骤推进BIM技术试点和推广应用,到2016年底,基本形成满足BIM技术应用的配套政策、标准和市场环境,本市主要设计、施工、咨询服务和物业管理等单位普遍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到2017年,本市规模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全部应用BIM技术,规模以上社会投资工程普遍应用BIM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BIM国标编制进展

2011~2013年批准的BIM标准编制计划 统一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基础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储存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编码标准》

执行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

《制造工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此外,还有许多标准正在征求意见和审查过程中。

第四篇:BIM技术应用心得

总承包管理精细化的宝刀

------BIM技术应用心得

为响应局里对BIM技术应用的号召,在项目领导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人有幸在营口万达项目参与了BIM技术的应用工作。通过本项目BIM的创建及应用,我作为一名机电安装责任工程师,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BIM绝不只是一个软件。

如果BIM只是一个软件的话,就像我们熟知的CAD或者广联达,那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BIM技术的应用只是在大家会应用Revit的情况下,就会想大家能看懂蓝图和CAD图纸一样,只是图纸的形式变了而已。当然,BIM技术的应用还是要建立的三维图纸软件基础之上的!

在一个建筑物的BIM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它所涵盖所有施工内容、施工顺序、以及工程量的准确数值,为该建筑物从建设到拆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管理依据。

在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

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工人都可以拿着IPAD,依托BIM软件按照模型信息开展施工,我们每个管理人员也会拿着IPAD上楼进行检查和验收。因此,他绝不只是一个软件,而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BIM将打开建筑管理效率的大门。

BIM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使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BIM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在设计阶段就会避免很多图纸会审的问题,这是很直观的。通过建筑模型我们会很直观的看到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施工的交叉次序。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所以说这是打开管理效率的大门。

BIM是总包精细化管理的宝刀。

协调工作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出变更,做相应补救措施等进行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问题的协调真的就只能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吗?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妨碍着管线的布置,这种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吗?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等。所以,他为总承包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技术依据。

作为一个项目的总承包,我们管理的最大误区在于,我们只是尽力给各个分包提供作业面,而没有真正地管控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整个工程相关的节点问题。一个大的项目,没有谁会100%全面考虑到各个专业穿插、节点的质量与进度。除了建筑模型----BIM. 而往往对于精通建筑行业的业主而言,所有专业穿插、节点的质量与进度的管理是交给总承包商的。这给我们应用BIM技术的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例如:某项目,“所有的非设计变更引起的拆改费用均由总包承担”。还好,我们的领导们慧眼看江山,从一开始就通过BIM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解除了拆改带来的效益风险。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加强从建筑物挖图开始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尤其是作为总承包单位从质量、安全、进度、创新全方面对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分包队伍的管控,提升总承包项目的生产效率、提高整个建筑的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建造成本,建筑信息模型将给总承包管理以及建筑行业的管理带来全方位的革新。

有了建筑信息模型,我们从一开始的图纸会审,到进度管理,到质量安全管理,再到各专业穿插的协调管理,最后到项目的成本效益管理,我们的总承包管理将会更加精细、直观、从容、自信,还可以说是完美。

要我说,BIM就是总承包管理精细化的宝刀。

第五篇:BIM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BIM应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1

一、BIM技术不是一款软件

之前没有接触过BIM的时候,总是听说BIM软件、BIM软件认为BIM就是一款软件。经过这次学习之后才知道,这是对BIM的一知半解。在笔者认为,BIM就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参数化将建筑项目中的各个阶段、各个专业的数据信息纳入BIM系统之中,然后进行整合、集成、分析、判断,最后为项目提供数据支持,提高项目品质、缩短项目工期、节约工程的成本。而这个信息纳入与整合、分析是需要借助BIM软件来实现的。在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所以说,BIM不是一款软件。

二、BIM技术可以打开管理效率的大门

从国内外应用的成果来看,BIM将为整个建筑产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它可以改善传统的工作流程,打破信息孤岛的壁垒,将设计、施工、运维乃至质量管理、效率管理得到大幅提升。BIM技术可以可以在设计阶段让我们通过3D可视化模型的建立,避免传统多图纸会审时发生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并且将传统的点线面的2D图纸,改变成为门、柱、梁、天花板等直观的3D模型。如此一来,就大大提高了项目中参与各方的沟通效率。施工阶段的施工模拟、碰撞检查、3D模型的拓展可以对施工中重点、难点进行提前预演,减少施工返工,对施工中的进度、成本以及物料使用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施工企业改善粗放式的工作模式,实现精细化施工。

三、BIM技术协同各方

传统建筑工作模式中无论是设计与施工之间,还是它们各自阶段之间,信息都是以碎片的方式呈现出来。难以整合与集成,导致了信息之间沟通障碍,延误决策与判断,进而导致整体项目受到损失。BIM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他们在统一的BIM平台下工作,大家通过统一的BIM模型来进行各自的工作,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本阶段或本专业的工作状况与成果。同时,利用多方协同与联动性让各方随意进行编辑与修改,达成模型的统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传统工作流程。

BIM应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2

四天的集中学习结束了,我受益良多。培训前我对于BIM软件只停留在表面的认知层面,并没有深刻了解。通过这几天的revit软件的学习,我学会了模型的构建,虽然还是有些不熟练,但是我相信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另外,在学习BIM软件的过程中,我们对轨道交通的建设从宏观上也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也是一种个人专业技术的提高。虽然四天的培训结束了,但是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没有消退,纷纷表示培训的时间太短了。

建议:主办方在举办培训的时候对学员进行分程度开班教学,适当调整授课方式,让零基础的同学能够快速学习。比如大屏授课方式,同学们纷纷表示很多时候看不清,是否可以改成远程联网等其他模式,使同学们在自己屏幕前就能看清老师演示,这样既提高了授课质量也节省了授课时间。

最后,感谢主办方和培训机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轨道公司及各单位公司领导为我们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的平台。在这里,预祝咱们轨道交通系统的BIM培训越办越好!

BIM应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3

很荣幸能参加第x期轨道BIM工程师培训班的学习,让我们学习了BIM系统及revit这款软件。通过四天紧张的培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BIM将对未来工作带来的优势。BIM模型可以很直观的展现整个项目,让人很容易查看出当前空间所有结构及设备的交错关系,并准确得知吊顶造型与标高是否与设备冲突。

当然,这只是Revit的一部分,BIM所具有诸多优点,利用三维模型方便进行更好的沟通—可视化;能在项目建设前期检查出项目的不兼容性以便及时调整—协调性;对复杂结构工程建模优化—优化性;制作三维技术交底及三维图纸—可出图性等等。

对于我们施工来说,每当对施工队伍进行复杂节点的施工技术交底时,他们很难根据二维图纸快速地去理解,若是结合了BIM信息模型,施工队伍根据三维信息模型则能快速正确的理解复杂节点施工原理,降低施工时的出错率。结合BIM信息模型,在遇到难点工程时,对建立好的项目模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于前期,可以加快方案拟定速度并在BIM信息模型中验证可行性。在于施工中也可以纵观全局精确把控项目进度优化项目工期。竣工验收后,可结合BIM信息模型精细化这一特性进行后期运营及维护。

此次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光学习到了Revit的软件知识,同时也学到了BIM技术的先进理念。希望多多举办这样的培训,让更多的人学习到BIM,了解BIM理念,并在项目施工中实践运用。

上一篇:三下乡调查报告下一篇:初一军训感言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