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2022-06-22

第一篇:布病防控技术规范

布病防控工作

1、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做好疫情控制工作。近年来,我县布鲁氏菌病持续发生。各有关单位(特别是疫情高发、新发乡镇)要提高认识,落实布鲁氏菌病综合防制措施,及时开展疫情调查和疫区处理,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我县布病防治工作水平,普及防制知识,降低布病发病率。对新发病例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职业暴露人群开展血清学监测和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撰写调查报告上报,同时做好新发病例的管理,减少慢性化病例的发生。

2、加强疫情监测、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病人。根据市疾控中心安排,我县在3—4月份对贩运、屠宰及养殖等职业暴露人员开展摸底登记并进行血清学筛查,筛查阳性者送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诊,同时对职业暴露人员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3、加强部门沟通协调,落实防控措施。布病防治是一项涉及卫生、畜牧、农业、经济等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针对布病疫情持续上升、疫区逐步扩大的严峻形势,要加强与畜牧兽医部门和动物疫情控制机构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政府主导、畜牧与卫生为主、多部门分工协作的综合防控机制。

第二篇:托县2012年布病防控工作汇报-汇报

托县201·6防控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下面我就我县21293-49545年前三季度布病防控工作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县大小畜总头数63.3万头(只),共养殖肉羊45.2万只,其中山羊5.6万只,100只以上的养殖户共有236户。

二、市政府、市农牧业局布病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7月1日全市布病防控会议精神,及市农牧业局布病防控工作培训会议精神,县政府云海龙副县长主持召开了全县布病防控专题部署会议。各镇镇长及分管镇长、畜牧兽医、卫生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市政府、市农牧业局会议精神,分析了布病防控形势,研究制定了《托县2011年-2015年布病防控实施方案》。确定了全县布病防控目标及下阶段工作措施。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杜延峰为组长,政府副县长云海龙、张志林(分管卫生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畜牧兽医、卫生、财政、公安、交通以及各乡镇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布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实行了行政、技术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落实到镇、村,并把此项任务作为各镇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建立了县、镇二级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畜间布病免疫补贴、病畜扑杀补贴、基层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畜间检疫、监管、流调、消毒

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180万元。

三、布病防控的总体目标及工作措施

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五镇全部达到控制区标准,畜人布病感染率下降至16/10万以下的。完成这个总体目标分两个时间段,即2012年-2013年双河镇、五申镇、伍什家镇三镇达到控制区标准,对三镇10%的羊进行检测,对新营子镇、古城镇全部羊进行检测,检测出阳性羊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第二阶段2014年-2015年,双河镇、五申镇和伍什家镇三个镇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新营子镇、古城镇达到控制区标准。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制定了防控措施:一是积极开展溯源灭点工作,每月月底根据卫生部门网报病例和主动普查病例,通过病人追溯畜间疫情,开展畜间布病流行性调查,对病人所饲养的羊及同群羊全部进行检测,发现阳性羊当月进行扑杀及无害化处理;截止9月底,通过溯源灭点共检测3176 只羊,检测出阳性羊239只,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二是在每月开展溯源灭点工作的同时,对古城镇、新营子镇两镇的羊进行全部检测,对双河镇、五申镇和伍什家镇三个镇10%的羊进行布病检测,由兽医局负责,组织疫控中心、动监所,协调乡镇,抽调精干的防疫人员和单位技术干部,逐村逐户检测,检测出的阳性羊全部扑杀。截止目前,共检测8个村11537只羊,检测出阳性羊476只,三是加大流调和监测力度。对监测扑杀后的村子要及时进行布病灌服免疫,发放宣传资料,限制羊从其它疫区购入,

保证检测一个村,免疫一个村,净化一个村。对检测净化过的村,免疫后6个月再进行抽样检测;四是做好消毒工作,在采血前和全部检测后对圈舍进行压尘清毒。同时结合防疫计划定期对新老疫点、疫区、规模养殖场等进行两次中雨式的集中消毒,今年消毒面积达到了6.33万平方米;五是严格把好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关,在溯源灭点过程中,对疑似染疫动物限制移动,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动物布病检疫监督实施办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贩运动物、动物产品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运输、饲养等环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六是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强对一线防控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控技能和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加大对从事养殖、屠宰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达到群防群控。

四、资金匹配情况。

按照市政府“十二五”布病防控实施方案要求,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布病扑杀补贴、防疫员工资补贴、布病流调、清毒、监测等匹配经费共180万元安排了经费预算。在县政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先期拨出布病防控经费20万元。

五、前三季度布病防控成效形式分析

1、新发病例情况分析

前三季度网报病例共100例,经流调确认,有5人查无此人,流调病例共95例,第一季度16例,其中老病例8例、新发病例8例;第二季度50例,其中老病例30例、新发病例20例;第三季

度29例,其中老病例12例、新发病例17例。根据数据显示分析,新发病例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明显增加,其原因是在第二季度我县卫生局开展了人间主动普查,新发病例明显增加,第三季度开始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发病例第一季度持平,第二季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第三季度下降了53%,前三季度总体来看较去年前三季度新病例下降了36.6%。

2、疫点确认及检测阳性率情况

第一、二季度主要是根据人间病例流调进行溯源灭点,第三季度主要是针对我县的两个重点乡镇的重点村,集中开溯源灭点工作。

第一季度监测5个村,检测羊150只,阳性13只,确定疫点5个,阳性率8.7%;二季度监测10个村,检测羊1732只,阳性150只,确定疫点8个(包括第一季度的5个疫点),阳性率8.6%;第三季度,监测28个村,检测羊12831只,阳性552只,确定疫点15个,阳性率4.3%。

今年前三季度共确定疫点23个,检测羊14713只,阳性715只,平均阳性率4.86%。数据显示根据人间病例溯源,阳性率还是偏高,重点村监测阳性率相对较低。

3、畜人布病感染率分析

畜人布病感染率第一季度6.3,第二季度9.1,第三季度7.4,(前三季度的畜人布病感染率为7.6)。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畜人布病感染率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二季度一跃升高的原因,主要与卫

生部门开展主动性普查有关(主动普查2000人),人间病例数据相对增高。

六、布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

前三季度共监测38村,350户,检测羊14713只。扑杀阳性畜715只,拔出疫点23个,发放补贴资金56.19万元,检测经费13.6万元;消毒面积6.33万平方米,限制移动畜15万只,发放隔离通知书和扑杀处理通知书各 152份,发放宣传材料2万份,培训人员315人次。目前,两个镇的两个村仍在进行布病检测。

七、存在的问题

1、补贴金额偏低,农户有抵触情绪;

2、资金短缺和到位不及时仍是制约大面积开展布病检测的主要因素。

3、检测的数量大,技术性、防护性强,因此工作人员都是各镇防疫员中为数不多的精干人员,一是增加了患布病的危险性。二是人员补贴及防护用品费用增大。

以上是我县2012年布病防控工作情况,工作的不足之处和我们需要下阶段改进的方面,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完成布病防控的各项指标任务。

2012年10月19日

第三篇:关于加强畜间布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县人、畜间布病一直呈高发态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4月29日—5月1日,我县发生人与人之间布病聚集性感染事件,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较大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布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控制畜间布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

各相关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布病防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布病防控工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公共卫生安全、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思想重视程度,明确监管责任和养殖户防疫主体责任,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机制,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格控制布病蔓延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二、细化举措,稳步推进

(一)全面检测。县畜牧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畜间布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认真开展布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要以人与人之间布病为线索,尽快完成对2020年发生人与人之间病例和检出阳性动物所在村存栏的牛羊的布病检测工作,摸清布病感染情况。

(二)严格处置。县畜牧部门要指导并协同各镇对发现的疑似布病患畜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全面开展布病检测,防止因群众倒卖、藏匿或转移,人为造成疫情扩散。各镇要对辖区内确诊的病畜和阳性畜坚决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对污染物、排泄物以及病畜和阳性畜的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地严格进行消毒,坚决阻止疫病传播途径。

(三)加强种畜奶畜布病净化。要根据《乳用动物健康标准》《陕西省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7—2020)》等要求,落实各镇属地管理责任、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和畜牧兽医机构业务监管责任,落实种畜、奶畜规模养殖场自检、散养户疫控机构检测、县疫控机构加强业务指导和抽检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种畜奶畜布病净化工作。到2020年底,所有奶畜规模场完成一次全面自检。

(四)加大检疫和调运监管力度。各镇要全面落实养殖场包联制度,督促养殖场主严格按照规定申报检疫。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规范产地检疫,坚决禁止布病畜及其产品流通、上市,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要加强调运监管,严防病畜及阳性畜流入流出;

对跨省调运的奶畜、种畜,要严格按照规定调运审批,并认真落实到场隔离和检疫规定,确保畜群健康。

(五)加强宣传培训。宣传部门要借助各种媒体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培训,树立疫病风险意识,引导养殖户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引导群众科学食用畜产品,不喝生奶、不吃不熟肉,引导群众对自检出布病阳性畜及时报县畜牧兽医部门进行实验室检测,并积极落实无害化处置,不断增强群众的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为人畜共患病防控营造群防群控良好氛围。

三、强化保障,群防群控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泾阳县畜间布病防控应急指挥部,与泾阳县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一套班子。

(二)强化经费支撑。2020年我县人与人之间布病31例,涉及8镇18村,存栏羊13491只、牛307头,采用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落实检测任务,检测费用以县财政采购招标为准。

(三)落实巡检制度。各镇要建立镇村组三级巡查防控体系,落实村组巡检员职责,落实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巡检员要不定期检查养殖场的生产动态,包括出售、出生、引进畜禽数量和种类、对新技术的需求、市场行情的急剧变化等状况,发现新购进的畜禽及时督促养殖者申报检疫,并严格实施隔离措施,按照免疫程序及时落实免疫接种。县畜牧部门要做好规模养殖场监管、强制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和产地检疫等工作。

(四)强化属地管理。各镇要在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技术指导下对辖区内病死畜禽及阳性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发生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第四篇:xx乡布病及疟疾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xxx布病及疟疾防控知识培训总结 为了确保有效地控制人畜共患布病和疟疾输入性病例等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切实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人畜安全,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我院于2013年3月28日下午3点在卫生院会议室举办了布病及疟疾防控知识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有全体乡村医生、全院干部职工,举办本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使基层医务人员能提高布病及疟疾诊断技术规范和自我防范意识,并能认识到布病和疟疾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感,能向广大养殖户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和宣传相关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人畜间布病传播和预防疟疾输入性病例的发生,有效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最大程度的减少此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会上xx院长详细的讲解了当前布病和疟疾的发展趋势和概况,并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强调其重要性,回去后要做好宣传,利用一切可运用的宣传工具,大力宣传相关预防知识,力争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

总之,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对布病及疟疾相关知识的业务水平,从思想上和业务诊疗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此类疾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辨别诊查此类疾病,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做出自己应尽的职责。

xxx卫生院2013年4月5日

第五篇:布病应急技术方案

海南省布鲁氏菌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布病包括畜间布病和人间布病,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人间布病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200

9、2010年我省先后出现2例布病病例。为提高我省布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目的

确保出现布病病例或发生布病暴发流行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二、疫情调查

(一)疫情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布病疑似病例时,于24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诊断后,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

(二)现场调查

当地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是否是布病,查明发病原因,提出治疗方案和预防方法,防止疫情扩大。

(三)调查方法

1、个案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1)询问患者病史,除了询问患者现病史和既往史之外,要特别注意与家畜、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接触史,饮食生奶、生肉史、接触和操作布氏菌史。

(2)填写《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3)检查体征。

(4)采血作布病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必要时作血液、关节液、滑囊液的布氏菌分离培养;还可作皮内变态反应等试验,以明确诊断。

(5)除了对患者本人作调查外,也应了解当地有无类似病人。 (6)确实是布病,核实发病日期,确定临床类型,作疫情报告。 (7)追查传染源

(8)判断传播因子和传播途径。 (9)分析传染可能发生的范围和蔓延条件 (10)找出发病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

2、暴发点调查

布病的暴发疫情一般是指在一个潜伏期内,局部地区或一个单位内发生了3例以上病人,称为暴发。

(1) 首先向当地卫生和兽医部门了解暴发开始时间和经过。

(2) 访问、检查最先发生的病例,查明发病时间、地点、性别、年龄、职业、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关系。 (3) 填写《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附表1)。

2 (4) 对疫区人群调查,年龄、性别、职业组成、民族特点、饲养家畜情部(畜种、数量、饲养方式、配种方式等)。对部分人、畜进行血清学检查。

(5) 对疫区的有关单位调查,屠宰场、乳品加工厂、肉类加工厂、鲜奶供应单位、皮毛收购加工等单位生活、管理情况、卫生情况及职工的健康状部,对部分人进行血清学检查。 (6) 边调查边采取防治措施。 (7) 调查历史疫情及周围有无布病。

(8) 整理调查资料,绘制报表和疫情地图,上报有关部门。

(三)病人诊治:

当地医疗机构要严格做好病人的诊治,医疗救治小组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实施诊断、救治工作和心理危机干预;组建、派遣医疗应急专家队伍指导和支援医疗救治;汇总各地医疗救治情况。

(四)控制传染源: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在我国主要是羊、牛、猪,其次为鹿、犬。病畜可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排菌,引起人间或畜间布病的发生和流行。控制传染源是预防控制布病综合措施中的重要方面。发现疑似布病病畜后,畜主应立即将其隔离,并限制其流动。确定畜间布病后,必须按下列要求处理。

1、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是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动物的同群畜所在的畜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

3 疫区:是指以疫点为中心,半径3-5km范围内的区域。疫区划分时要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

受威胁区:是指疫区外顺延5-30km范围内的区域。

2、封锁:暴发或流行行时要对疫区依法实施封锁。禁止染疫动物和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移动。

3、隔离受威胁的畜群,扑杀病畜和血清学或病原学阳性的牲畜。

4、对病死畜和扑杀的病畜采取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五)切断传播途径、清除传播因子

1、实施检疫:疫区牲畜应定期检疫、输出和输入牲畜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屠宰加工检疫等,阳性畜予以淘汰。

2、对牲畜流产物、被污染的奶、肉、皮毛等,一律消毒,对传染源栖息地或厩舍予以严格消毒。

(1)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

要建立单独的产羔室,特别要与人居住的环境相隔离。接羔助产人员,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羔袋和消毒液严禁手抓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要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要纠正人食用流产胎羔等不卫生习惯,以及用死羔喂食各种食肉动物或加工它用。

流产胎儿落下和被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6小时后从该地面去掉一层深10-20cm的泥土,然后浇上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乳再盖上干净的土。如无消毒条件,可将杂草

4 烧毁,被污染的地面泥土集中在一起埋入地下。

如流产发生在室内,由于居住条件拥挤,流产物很容易污染衣物或其他物品,除地面用1%-3%漂白粉上清液或0。3%苯扎溴铵溶液等消毒。

(2)皮毛消毒

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毛皮,工作后应洗手、洗脸和洗澡,工作场地应及时清扫、消毒,及时处理手上的伤口。

皮毛消毒的化学方法主要是环氧乙烷熏蒸和甲醛溶液消毒;物理消毒法主要是日晒和钴60照射。流产羔皮和死羔皮很容易带有布氏菌,应特别做好对它的消毒。

(3)防止经黏膜感染

主要是指性器官粘膜,布氏菌很容易经性器官黏膜感染发病,防止家畜经性器官黏膜感染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人工授精。同时为了避免人经性器官黏膜感染发病,在布病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禁止发生性生活,防止经黏膜交叉感染。

(4)奶和奶制品消毒

奶和奶制品消毒主要采用加热法,有巴氏消毒(70℃30分钟)和煮沸消毒等。加工企业应凭家畜健康卡片收购牛奶或羊奶。

(5)屠宰厂应严禁宰杀病畜销售,畜产品加工企业也严禁用病畜的肉、乳等进行加工和销售。

(6)加强对水源的管理,饮用水井的地方,应垫高井台,加井盖,建井房,设公共水斗,定期消毒。饮用河沟水的地方,周围要设木栅栏,不

5 让牲畜进入,定期消毒。河渠多的南方,管好水源更为重要。

(7)防止经呼吸道感染

从事布氏菌菌苗研制、生产和使用人员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等,在工作时应按规定着装,特别应戴好。家畜圈舍经常起晒,经常进行消毒和清扫。

(六)保护易感人群

1、宣传教育:人畜布病表现、危害、病因及基本防治知识;发现人、畜布病早报告、早处理、早治疗;科学饲养各类家畜,防止受布氏菌感染;积极配合疾控人员为控制布病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2、加强疫区布病监测,做到有疫情能够及时发现。

三、总结报告

通过对布病疫情现场处理、调查、确认病例、核实疫情、控制措施的实施等一系列活动,疫情得以控制后,必须进行总结报告

(一)总结

1、此次现场处理程序和措施

2、各部门参与及协作情况

3、引发此次流行的原因、形式、传染源种类及流行特征和规律等

4、在处理本次布病流行中有无创意性的办法和措施

5、此次疫区处理的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

(二)信息反馈及报告

1、信息反馈

在本次处理布病疫情并得以控制后,疾控人员向当地领导及疾控单位反

6 馈处理情况及资料,并提出咨询性意见、建议和评价,为今后控制和预防布病提供参考。

2、汇报及报告 对本次布病疫情现场处理后,疾控人员有责任向本单位及领导部门汇报并上交工作总结。汇报此次处理工作日程、程序、疫情性质、程度、采取控制措施及效果等。

7 附表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 病例编码□□□□□ 省(区、市) 地区(市) 县(区) 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 性别: (1)男 (2)女 □ 1.3年龄: □□ 1.4民族:

1.5职业:(1)农民 (2)民工 (3)牧民 (4)渔民 (5)学生 (6)医务人员 (7)散居儿童 (8)干部职员 (9)家务及待业 (10)畜产品收购、屠宰 (11)皮毛加工销售 (12)乳肉加工销售 (13)兽医 (14)其他 (15)不详 □

1.6发病地址: 县(市、区) 镇(乡) 村(街道) 号 1.7家庭住址: 县(市、区) 镇(乡) 村(街道) 号 1.8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1.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1.10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1.11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 (1)有 (2)无 □ 2.1.2发热持续( 天) □□ 2.1.3体温最高 ℃

2.1.4 多汗 (1)有 (2)无 □ 2.1.5肌肉、关节酸痛 (1)有 (2)无 □ 2.1.6乏力 (1)有 (2)无 □ 2.1.7肝肿大 (1)有 (2)无 □ 2.1.8脾肿大 (1)有 (2)无 □ 2.1.9淋巴结肿大 (1)有 (2)无 □ 2.1.10睾丸肿大 (1)有 (2)无 □ 2.2实验室检查:

2.2.1玻片凝集反应 (1)— (2)+ □ 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 (1)— (2)+ □ 2.2.3皮肤过敏试验 (1)— (2)+ □ 2.2.4病原分离

(1)病人血液 (2)病人骨髓 (3)其它体液 (4)病人排泄物 (5)无 □ 2.2.5 SAT滴度为1:100++ (1)有 (2)无 □

8 2.2.6补体结合试验1:10++ (1)有 (2)无 □2.2.7coomb`s滴度为1:400++ (1)有 (2)无 □ 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 (1)有 (2)无 □ 2.4.2抗原治疗法 (1)有 (2)无 □ 2.4.3水解素治疗法 (1)有 (2)无 □ 2.4.4溶菌素治疗法 (1)有 (2)无 □ 2.5转归: (1)痊愈 (2)好转 (3)未愈 □

(4)死亡( 年 月 日死于 )

3.流行病学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3.1.1畜别:

3.1.2饲养放牧 (1)是 (1)否 □

3.1.3屠宰 (1)是 (1)否 □ 3.1.4配种员 (1)是 (1)否 □ 3.1.5兽医 (1)是 (1)否 □ 3.1.6其他: 3.2保护情况:

3.2.1使用防护衣 (1)是 (1)否 □

3.2.2使用消毒液 (1)是 (1)否 □ 3.3是否人畜共饮一口井 (1)是 (1)否 □ 3.4幼羔放卧室内饲养 (1)是 (1)否 □ 3.5既往病史: 3.6布氏菌苗免疫接触史:

3.6.1接种年月: 年 月 日 3.6.2菌苗种类: 3.6.3接种途径: 3.7确诊时间: 年 月 日

3.8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3.9其他: 3.10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 例。

调查者单位: 调查者: 审查者: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上一篇:编导教师学期总结下一篇:部编版一年级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