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环境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装置艺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带给人们新的视觉环境和心理体验,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视觉形式美感和功能实用性的范畴,注入了更多的文化精神、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社会、民族等方面的思考。因此,作为纯艺术形式的装置艺术如何在注重实用的环境艺术中获得关注,成为值得现代设计师们思考的现象。

第一篇:环境艺术论文范文

现代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的创新

摘 要:创新是现代艺术、现代环境艺术和现代艺术环境之生命线。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进步离不开艺术家的创新。本文对现代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的创新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现代艺术;现代环境艺术;创新

引言

创新是现代艺术、现代环境艺术和现代艺术环境之生命线。现代艺术的多元化、个性化之多种风格的表现方式,同样体现于现代艺术、现代设计艺术各领域,尤其引人关注的是现代环境艺术这一极其重要的艺术领域。

1环境艺术的由来

自从人类开始建造居所以来,就存在着“人——建筑——环境”这三者间的关系。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三者的关系比较松散,相互间显得无关紧要。而到了生产力非常发达的今天,它们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紧密关系,也就是这种关系促使了環境艺术这门综合性的形成,并使它成为每一个国家、每个民族必须重视的学科。环境艺术之所以成为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是由于人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情况和问题:19世纪,西方社会引以为豪的工业革命招致了自然界无情的打击,伦敦的酸雨和伸手不见五指的杀人烟雾、日本“水俣病”、“骨痛病”等,因环境污染引起成千上万人死亡,受害的惨剧震惊了世界。20 世纪50 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曾一度面临所谓“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三大危机的严重困扰。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危机。在我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是否会警觉我们生存的环境在急变,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危机正一步步向人们靠近。截至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为263.62万平方公里,2004 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1%。2004年度珠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182亿立方米,2004年我国出现酸雨的城市有 298 个,占全国 527 个统计市(县)的56.5%,酸雨频率大于 40% 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30.1%,其中湖南常德、江西德兴、浙江丽水、安吉、开化酸雨频率为 100%。环境危机已然走近我们,悲剧可能即将酿成。

2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传统环境理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对现代建筑环境来说不能再用这些原则去生搬硬套,我们所要汲取的是传统环境理论所简述的“人——建筑——自然”怎样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的论述和观点。这些论述和观点与现代生态建筑学的基本取向完全相同,原则和方法相吻合。相比较而言,生态建筑学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更宏观、更深刻的认识基础上,从整体有机联系上以生态规律来提示并协调“人——建筑——环境——社会”的相互关系。这和传统理论在基本追求上相互一致,而在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交流中,传统环境理论尤其强调的是相互间的协调与和谐的意境,再到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高峰。如:波特曼设计的海滨别墅,它大部分情况下室内与室外没有一个明确的界线,室内与四周环境得到充分交流融合,绿色植物无处不在,但却被很好地控制,使整个建筑物融入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因建筑物的有机融入而更显生气。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需要一个好的、和谐的生存环境来缓解,而传统环境理论正是能够为人们获得一个好的和谐的生存环境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这并非出自简单的对旧事物的猎奇与展玩,而是当代社会人类理智深沉的辩证归复。即追溯人类历史并展望未来,从中寻觅人类曾一度摒弃却又为人类所必须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现代环境艺术必须以此为追求,努力在思想方面去改变人们,在实践上指导人们去寻求、创造“人——建筑——环境”相互和谐的生存空间。

3现代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的创新

创造性思维集意识、潜意识、下意识于一体,往往又融艺术哲学、艺术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学、灵感学… …于一炉。这里,不由追溯一个美妙意蕴的梦境:庄子曾在梦中变成蝴蝶翩翩起舞,梦醒后分不清是庄周变为彩蝶,还是彩蝶幻化为庄周。这个古典浪漫主义的创造范例揭示了久远不衰的艺术规律特征。艺贵言简意赅。显然,梦幻之美不在梦,在于其高格调高品位、奇异思维之内涵。可见艺术家的情感和创作是紧紧相连的。

审视现代艺术史,作为一个别出心裁的艺术创意,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之异军突起,成为现代艺术、现代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与艺术环境有机结合的典范。它是现代艺术设计、现代科技、材料、材质工艺等综合发展的结果。这个标新立异的现代派艺术,内结构外露的整体构筑,一种不协调之协调的突破,创建了时代艺术的新格局。独特加新颖,始终是艺术家追求理想目标的兴奋点。奇特构思的独异建筑告诉了人们现代事业家成功关键之所在,以及超前意识、创新思维与持恒的关系。它启示人们回过头去,可以看到串联一体的是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正像卢佛尔宫不仅是法国的艺术宫殿,而是人类的艺术宝库一样,它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精神的基点,超越了国界,属于世界。现当代崭新的人类文化现象,整个现代世界的人类艺术在凝聚、在升华。观念作用于艺术家,并使之脱颖而出,创造了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与其遥相呼应的,正是100多年前法国印象派的艺术革命期。

心灵是按照它自己的本性在活动的。独创“有机建筑”理论的莱特,善于运用和发挥自然风景的特色。他让自然美艺术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梦界和现实结合在他的艺术设计中。他在现代环境艺术方面奇迹般地让所有去过美国匹茨堡“落水别墅”的人们惊讶不已。这个融自然和建筑为一体的艺术杰作令人心醉,与那个标新立异的现代工业时代型的庞然大物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截然不同,与西格拉姆大厦、代代木体育馆等现代环境艺术也都相异。优秀的环境艺术给予人生理心理和审美的满足,体现了创新创造的艺术本质特征产生的广义审美的多功能目标。正因为这些各不相同、形形色色的艺术创造,人类世界才大放光彩而生命才更有意义。

人们不妨从现代立体构成的演变和宇航员返回地球后的艺术观感之间,寻究现代艺术与现代科学的非断裂层的自然层次。人们会发现在一种签定其审美结构和凸现于内涵因素的外象之间,已经架起了一座沟通人类精神与时代象征的桥梁——当代艺术:悉尼歌剧院音乐厅。如果说袋鼠是澳大利亚过去历史的标志,那么,悉尼歌剧院正是澳大利亚和世界环境艺术体现和展示现当代文化精神的一种永久性象征和标志。这个区域性体现世界性环境艺术创举的典范,对于艺术构筑本身需要溶入新的概念新的理解。当时,一种独异和奇特的创造性灵感激发了丹麦建筑艺术家伍重,一股无法自控的强烈创造欲、创新直觉和灵性喷射而出。独树一帜的伍重根本不管世界级的建筑师们和将来的人们怎么想怎么看,将幻想、理想、现实塑成一体。可是,曾几何时,抨击之浪凌空而来,欲将所有创新型、独创型艺术家及其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之类的作品统统吞没掉。然而,潮涨自有潮落时, 17年艰难和20多年的压抑,伍重的精神重荷不仅解脱,还在梦界中升华。大海没有让井蛙视野的庸夫俗子们高兴;最后的笑属于真善美、属于爱的创造、属于伟大的艺术家们和理解她的人们。这尊独异的全球鹤立鸡群之作、现代派巨型叠合组合式弧形立雕,其本质是一个反常规的革命独创性、历史判断力的时代成果,这座多面壳形结构的艺术品还使人想起现代广义相对论的空间概念,现代科学空间概念在现代艺术上的完美表现。然而,这种体现多维空间的现代建筑结构,多面壳形的弧形艺术,绝不会出现在19世纪,必然诞生于现代。它是人类现代文明、现代文化内涵与艺术创新的必然产物,是艺术家心理个性特质与智能超越界域的创造结果。随着人类文化的深层推进,全新型智能结构的建立将占未来时代的主导地位。神奇而不朽的艺术不断超越时代,古老的司芬克斯、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一直在和我们现代人对话,递传伟大精神情感——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艺术!人类心灵创造的美涵盖一切,伟大的生命能、艺术魂,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在魅力永恒的不朽创造中进行对话、沟通、交融和共鸣。只有奉献出创造的才能和智慧,人的生命才真正富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兆祯. 人与天调 天人共荣[N]. 中国建设报,2006-01-10007.

[2]梁庭望. 论中华文学的多元结构和丰富内涵[A].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观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2013:13.

[3]朱建宁. 中国园林文化艺术典型特征[J]. 风景园林,2010,03:108-111.

作者:马园

第二篇:装置艺术对环境艺术的塑造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装置艺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带给人们新的视觉环境和心理体验,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视觉形式美感和功能实用性的范畴,注入了更多的文化精神、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社会、民族等方面的思考。因此,作为纯艺术形式的装置艺术如何在注重实用的环境艺术中获得关注,成为值得现代设计师们思考的现象。

近些年来,装置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发展得非常快速,各种装置艺术作品不但在展览场所中应用到了各种门类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展出,还注重联系现代科技,尝试与投影录像设备、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结合,呈现出了越来越多样化的面貌。装置艺术现在甚至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城市环境景观中的一部分出现在城市的公园、广场、街头等地方,和原本的环境共同组成新的环境景观,并由此建立起新的环境视觉和心理空间。

室内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随着人们精神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需求不满足于仅仅是满足室内空问的功能用途和一般意义上的视觉美化,对于室内设计人们不仅追求其空间结构、家具陈设等方面的物质需求,还有工艺结构、规范标准、科技含量等方面的技术追求,甚至还需要有文化审美、社会意识、情感趣味等方面的精神追求,以此缓解现代生活的精神焦虑并能够实社会情感方面的精神沟通。实现这些的包括设计师对室内空间、色彩、家具、材料、构件细节等方面的综合把握,还可以通过放置装置艺术品来营造艺术气氛,以此为室内空间添加新的表达设计师和居住者的情感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载体。

出于对使用性和实用性的关心,目前,设计师对于室内设计仍然在关注在设计本身的造型空间上,并且在商品经济讲求效率最大化的影响下“设计”出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式的雷同,不同的只在于在程式化的基础结构上矫饰出不同的构件细节和设计风格。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精神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室内设计被要求载入能够感染人们情绪的艺术含义,于是,装置艺术作为承载这些艺术信息的载体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置入于室内环境中,作为重新塑造空间结构、诠释空问意义的延伸品,有效地使得室内设计增加了许多艺术氛围和审美品位,也使置于室内空问中的人的感官接受力更加开放和活跃。如:2011年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中蔡志松被安置在中国馆的入口的作品《浮云》,作品于低空四处飘浮,还可以随着天气变化自动升降变化,并散发出龙井茶的香气,人们行走时仿佛穿行于云问,感受“弥漫”着中国气味的空灵与禅意、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感受(该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方案的主题正是“弥漫”),与中国馆的空间场地形成了互相呼应、增强感官感受的作用。

室外景观中的装置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如今,装置艺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景观的构建中,其目的或者是调动人们的感官情绪来感知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或者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交流。装置艺术的空间体量、表现形式、色彩结构、材质肌理、内涵意义甚至已经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被进行规划设计。如:纽约高线公园由一条被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而来,在改建的过程中,设计师刻意保留了部分废弃的铁轨和部分仅剩残垣断壁的厂房作为见证这个城市工业化历史的景观装置,以此表达对城市记忆、对市民情感的尊重。再如:日本著名陶艺家伊藤公象为日本笠间市创作了组沿着散步的路径分散排布的陶艺装置,这些陶艺装置的原料取自本地的陶土,被设计成不但具有视觉上的艺术感,还具有休息、照明、游戏等功能的实用性的装置和艺术性的装置的结合体。除了装置艺术本身的艺术形式感,这组陶艺作品还与其所在的空间环境相互融合,并产生了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重新构成了室外空问的功能和秩序,也丰富了景观文化的内涵意义。

置于景观中的装置艺术,其面向的群体不再是少数欣赏者,而是广大的社会群众。因此,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广大群众在时代社会和民族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美感以及客观存在的普遍艺术标准和民俗文,以此为基础创作出被人们认知、理解,且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设计作品,使其不只是占据空间的一个结构体量,而是成为能够获得人们认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沟通人与环境的精神媒介。

装置艺术从一种另类、激进的纯艺术载体如今越来越多地被设计师们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独特的视觉冲击力突破了常规的环境艺术视觉审美模式,使其更具有丰富的表现意义,也体现了个体和群体丰富的性格特性和文化精神。而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追求,以及对比例、分割、韵律、节奏等美学法则的推崇,而是要加入对自身文化精神、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社会、民族等方面的思考,以此增加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思考体验,为人们提供了与所生活的城市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增添更加生动的、丰富的、多元化的内涵和可能性。

作者:周康

第三篇: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

摘要:如今,壁画逐渐显现出多种多样的功能形态,在塑造公共环境的人性气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相关概念和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公共环境中壁画的特点及其价值表现。

关键词:壁画;公共环境艺术;多元化发展

一、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理论概述

(一)壁画的定义和种类

“壁”是壁画的关键所在,包含所有能够借助平面展现的东西,比如墙壁、地面、门窗、天花板等等。现代对壁画的定义将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紧密的联系起来,以此来表明壁画拥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

壁画的种类同其表现形式一样丰富多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平面形式的壁画,这种壁画主要在二维的平面中展现;二:立体形式的壁画,主要在三维立体空间中展现,比如各种浮雕、高浮雕等;三:动态形式的壁画,此类壁画的展现需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

(二)公共环境艺术的含义

公共环境包含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个要素,综合性是其特点之一。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在公共环境中进行的,公共环境艺术给人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艺术享受。

1.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关系

壁画是公共环境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对公共环境艺术的完美诠释和拓展,是环境的美化物, 亦是环境的一部分。壁画的内容要积极向上、与时代发展的主题相适应;壁画的尺寸设计则应与周边环境高度协调。壁画是对环境的诠释也是对环境的拓展,可以使有限的普通空间升级为拥有无限艺术魅力的艺术空间。因此,壁画作为公共环境藝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应当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当中,担负起营造城市气氛美化城市形象的责任。

2.公共环境中的壁画特点及其价值表现

(1)整体性

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特点在其表面加入与之相适应的壁画,可以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壁画有美化周边环境的作用,但如果壁画的内容过于激进或者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会影响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甚至恶化环境。因此,在建造壁画时要仔细观察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题材和内容,使壁画与环境相协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壁画的美化作用。

(2)附属性

壁画相比普通的绘画作品有其独有的特点,需要借助墙壁、建筑物等载体来展现,这一特色增加了壁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壁画与公共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依附于彼此也在无形中相互制约,这也使得壁画独具新颖性,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艺术意义。

(3)多样性

除了附属性,壁画还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体现在表现形式、依附物的多样性等方面,壁画的多样性丰富了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墙壁、天花板、建筑物等依附物的不同也使壁画的样式更具多样性。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到壁画之中。

二、壁画在环境艺术中的价值表现

壁画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壁画的感官价值

怎样才能让壁画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感官价值,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1.壁画的尺寸设计

在设计壁画前要先调查好周围环境空间的大小,使壁画的尺寸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既不要太突兀也不要太不起眼,壁画要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创新

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决定作品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只有将两者完美融合,才能创作出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壁画作品的创作也是如此。有世界最大“白鹤陶瓷壁画”之称的陶瓷壁画“白鹤”采用陶瓷板的材质,在内容上以湿地公园的白鹤为作品的主元素,通过各种元素和色彩的合理搭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一幅环境秀美、白鹤翱翔的自然生态风光。

(二)壁画的文化价值

1.独具教育意义

壁画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将某一重大的历史事件通过壁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可以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又可以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传递历史事件所展现的精神和正能量,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位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五四运动》浮雕,形象地展现了数千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游行示威的场景,通过再现这一激奋人心的画面,可以弘扬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培养公众的爱国情操。

2.传递美学理念

壁画在丰富人们审美观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递着美学的理念。运用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示壁画的具体内容,这也使壁画拥有了浓浓的文化韵味。古代东方壁画运用的表现手法大多较为委婉和抽象,传递出独特的历史韵味,也使得四周环境更为古朴和朦胧。现代壁画既可以展现热情高雅的情调,也可以加入活泼亮丽的色彩;既可以展现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以传达浓浓的历史韵味。

三、壁画的多元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紧密联系到一起,科技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逐渐趋同,而艺术则趋向于多元化方向发展。壁画艺术作为艺术的子类型之一也处于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之中,这种多元化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概念的变化上,壁画艺术传统的概念已经渐渐模糊,分类逐渐细化;其次,壁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壁画的表现形式多,用材多样,可以改变空间环境,参与空间环境的二次创造。人们对美的理解不断加深,追求美应当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并可以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科技与环境逐渐融合,借助科技的力量去顺应自然,与环境相协调,改变了以往改造自然的观念。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共环境艺术及壁画的视觉语言与价值。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观念、新的内容使壁画和公共艺术日益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潘沪生,刘谦益.浅析公共环境艺术与壁画[J].大众文艺,2015(12):78-79.

[2]郝鑫.浅谈时代变迁对中国壁画创作主体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5(09).

作者:王雪

上一篇:会计大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经营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