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在现代中国动画角色中的应用分析

2022-09-11

动画艺术因其直观性和普适性在文化产业中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动画作为承载文化的大众艺术形式将各国、各民族的价值观、精神、特点等传递出去。我国动画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后便有了中国动画。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动画以模仿、学习欧美动画、日本动画为主,尤其是在电视机普及后,捷克动画《鼹鼠的故事》中的鼹鼠、美国动画《猫和老鼠》中的TOM、JERRY,迪斯尼动画中的唐老鸭米老鼠成为我国第一代动画受众耳熟能详的角色,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动画中《足球小将》中的大空翼、《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甚至影响了一代中国学生。虽然中国动画在发展中曾经确立了以“水墨动画”为核心的发展方向,也诞生了一批经典动画,可是由于动画角色缺乏吸引力,在上世纪后期逐渐式微[1]。虽然中国动画角色设计不足以抗衡欧美、日本动画,但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动画历经百年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重新确立了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发展主线。在动画角色设计上,突出民族性,凸显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精神,在中国语境下改变过去动画角色多为“教化”的形象,将现代中国民族风貌、中国民族魅力和中国民族文化为主的民族性贯穿于动画角色设定。在吸取经验的情况下将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得使人喜爱并富有民族艺术特性,凸显民族独神韵。这不仅是中国动画发展摆脱欧美、日本动画思维的一大法宝,更是在民族文化上的自信和正在的民族性体现。

一、当前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反思

欧美、日本动画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一方面因为其动画文化深入人心,动画受众阶层不单单是幼儿,而广泛于各年龄段。另一方面欧美动画以诙谐幽默、个人英雄主义为核心的角色设定符合了其社会文化,日本动画的角色设计则以坚韧不屈、积极乐观代表了其民族文化,通过动画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安排让角色光辉更加绚烂[2]。这样的动画角色设计在欧美、日本动画中形成了体系和套路,也让其动画在稳固的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反而中国本土动画在“拿来主义”和自主发展道路上摇摆不定,一方面想融入世界动画主流圈,东施效颦般的创设了一些动画角色;一方面又想坚持自身特色发展,在“水墨动画”为主的民族化道路进程中发展曲折,个中缘由在此不做表述。上世纪90年代,我国出品了以民间故事“沉香救母”为故事的动画《宝莲灯》,但故事角色设定在性格上一方面沿袭了传统民间故事的老套路,另一方面在角色造型上没有表现出民族性,反倒出现了“日本式”造型与美国迪斯尼糅杂的复合造型[3]。又以长篇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为例,蓝猫形象随着轰炸式的播放和长篇剧集让很多小学生熟知,但过于教化、教育的意味让此动画成了“课外作业”,蓝猫的角色设定也成了自问自答的教师形象,很快就被湮没于层出不穷的动画角色中,进而被遗忘。这样的动画角色在中国动画角色中不胜枚举,可谓粗制滥造,很难形成经典。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中国动画角色设定过于程式化。“主题先行,道德图解,似乎被认为是动漫界一条无可争议的创作原则。”中国动画在进行角色设计时唯此原则为上,教条、刻板。所以在很多中国动画角色中常常见到“完人”,道德崇高、教化功利性强,即便是以民族化的形式和内容为动画表现,但其角色的内核仍是高高在上的完全道德者和全知全能的强者。这样的苑囿让动画角色设计走进了“死胡同”,民族性为这种动画主题做了嫁衣,久而久之,让动画角色变成了同质化的设定,毫无新意可言[4]。

第二,中国动画角色设定民族性缺失。

以《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大闹天宫》等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在民族性享誉世界后,再无此高度、格局的动画作品诞生。“中国学派”动画在各类文化冲击下盛况不再。反而美国人用中国民族文化创造出了《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大片,让中国受众乐此不疲,并认为这就是中国民族性的动画。这是中国动画民族性缺失的表现,试问《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类的动画有丝毫民族性表现么?以《西游记》为IP的动画在一遍遍炒着冷饭,《龙之谷—精灵王座》打着民族性的招牌,角色造型、性格都有日式动画的痕迹···在中国动画角色探索民族性的过程中,的确造成了民族性的缺失。可喜的是有一些诸如《秦时明月》、《麦兜》等动画在故事性、角色设定上表现了民族性、本土性,让中国动画角色在民族性融入上有了成功案例,也有了坚持的动力。

二、动画角色造型和性格中的民族性

动画角色造型是动画风格和动画角色特点的外在表现,为了迎合市场现代动画造型中体现民族性不能复制生活中的民族造型,也不能彻底改造民族造型。在继续发扬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优势的同时,还要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保持创新的理念,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例如动画《兔侠传奇》在角色造型上更注重民族性,使《兔侠传奇》的各个角色民族特点突出,别具一格。如图1所示。

《兔侠传奇》中兔侠形象来自于流行于华北地区的兔儿爷形象,在过去兔儿爷是吉祥和平安的象征。在设计动画角色形象的时候,以此为基础但没完全克隆兔儿爷,有继承、有发展。继承了传统民族认知中兔爷儿美的部分,也让这个兔侠的形象有时代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5]。传统汉族棉袄、大棉鞋窝窝、大毡帽、憨态可掬的形象让兔侠这一动画角色不同于美国的兔子、日本的兔子,更不同于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对兔爷儿的刻画,他就是中国的动画兔侠。同时利用国外动画角色造型技术,使其造型从里到外带有变化和通透感。又如瓷偶动画短片《海公子》,动画角色以陶瓷为主,加上独特的光影效果,将陶瓷这种具有东方美感的材质在动画角色刻画中凸显了民族性。

现代中国动画角色性格的打造和设计是动画成功与否的关键,性格与民族性相融,让角色性格具备民族特质。儒释道三教、民俗文化、节庆文化等等民族性的内容与动画角色性格密不可分,例如在《大鱼海棠》中,对世界观架构和叙事结构上开始尝试了民族性的探索,虽然不尽完美,但在题材、元素和画面风格上对中国民族性表达做出了代表性贡献。典型的中国民族性动画角色性格具有中国浓郁的民族气息而独树一帜,使用夸张变形等高度假定性手法,借助于想象舍弃表现写实性,借助于隐喻象征,将生活的哲理在写意与诗化的氛围中表述出来。与中国文化的“写意”特点一脉相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认清民族性之于中国动画角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而将民族的精髓与时代内涵相结合,在文化交融与冲击下探索展现民族性的角色塑造的新道路,以民族化性格、造型为主要应用途径,实现现代中国动画的发展新路径。

摘要:动画作为一门诞生于近代的艺术,随着数字技术和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代中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动画角色作为动画的核心和灵魂,对整个动画影响巨大,不仅能够提升动画故事性和艺术性,更能打造动画品牌,提升商业价值。现代中国动画经历了长期探索后,将民族性融入动画角色设计中,不仅满足审美需求,更契合大众情感认知,同时也是对现代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开拓,使其更具包容性。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动画角色中融入民族性的反思入手,从造型和性格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民族性应用于现代中国动画角色的途径和思路。旨在将民族性正在融入动画设计,以角色的民族性拔高整个动画作品的格局,烘托出具有中国民族性的动画意境。

关键词:现代,动画角色,民族性,反思,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97.

[2] 夏莹.中国动漫电影的民族性话语构建:困境及其出路[J].文艺研究,2017,(10):18.

[3] 白惠元.民族话语里的主体生成--重绘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J].文艺研究,2016,(2):21-28.

[4] 汪韵度.21世纪初中国动画角色设计的创作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7,(4):95-97.

[5] 郑曦.中国电视动画片发展中的民族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4):111-115.

上一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浅谈下一篇:基层团组织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