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淖毛湖镇小城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2-09-11

一、淖毛湖镇城镇发展现状及成就

(一) 淖毛湖镇的基本情况

淖毛湖镇是新疆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 201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镇之一, 位于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北部, 距中蒙边境50公里, 区域面积8598平方公里, 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多种矿产资源, 以及原始天然胡杨林和全疆最大的硅化木。淖毛湖镇也是目前全疆最大的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 “淖毛湖”牌哈密瓜在2000年度被中国农业发展促进工程组委会评定为“中国农业精品”。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大型企业入驻以及淖毛湖晚熟哈密瓜产业化的发展, 小城镇在多个领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二) 淖毛湖镇城镇发展思路

按产业类型划分, 小城镇可以划分为工业型、农业型、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 (1) 农业型小城镇指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但农产品富有特色的小城镇, 其主要发展特点为以农兴镇, 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传统农业区, 大多依托镇域内较好的农业自然资源基础, 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农副产品丰富等优势, 大力发展这一模式。淖毛湖镇虽属于新疆经济欠发达、城镇体系不健全的边陲小镇, 但是, 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以”淖毛湖“牌晚熟哈密瓜而发展起来, 因此, 从主导产业方面划分, 本文认为淖毛湖镇属于特色农业主导型城镇, 主要以资源优势带动乡镇发展。

(三) 淖毛湖城镇发展的成就

1、以特色产业为依托, 农民收入增加。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淖毛湖镇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以种植哈密瓜为主, 在政府的有效管理下, 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882元, 成为哈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首个乡镇。2012年以人均14128元的收入超越了地区乡镇农民的人均收入。如此大幅度的增长, 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城镇农民哈密瓜种植的支持以及投资。哈密瓜的品牌战略, 也大幅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2011年以来, 随着淖毛湖镇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二三产业日渐繁荣, 许多农民在家门口打工就业, 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增加了农民收入。2、大型企业入驻, 推进城镇工业化。一方面, 随着广汇新能源公司等大型企业入驻, 促使淖毛湖镇从一个单纯依靠种植哈密瓜品种为主的农业产业大镇转变, 按照农业向工业形态转型的要求, 经济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型、社会由农村管理向城镇化管理转型的新农村道路发展,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另一方面, 国家提出“疆煤东运”发展战略的实施, 2014年新疆红柳河至淖毛湖铁路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 这将对淖毛湖城镇建设的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3、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管理不断增强。淖毛湖镇主要以农业发展起步, 但是紧抓援疆机遇, 在保障型住房建设方面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现状, 2011年淖毛湖镇540套保障型住房全部交付使用。近年来已投资700万余元完成了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硬件配套设施建设。2009年淖毛湖镇被自治区评为全疆六个流动人口示范点之一。淖毛湖镇大力加强改进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不仅加强普查登记、更在落实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和保障流动人口权益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服务。

二、淖毛湖镇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 限制城镇发展

淖毛湖镇虽然是一级党委、政府, 但是许多职能部门都是人财物归县职能部门垂直领导管理, 乡镇政府的职能有限, 很难对乡镇经济社会的运行实施统一协调管理和服务, 尤其是行政和社会管理问题, 都无法直接管理。虽然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有利于集中统一和管理, 在应对紧急事件以及特殊问题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由于它垂直型的领导方式, 权力分散, 对小城镇的管理缺乏主动性, 单一的行政管理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应该在教育、法律等方面实行综合性的管理方式, 使小城镇的居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城镇管理法规和政策, 便于增强责任感。

(二) 乡镇信息化发展缺口较大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与服务部门, 掌握大部分的社会信息资源, 制定的政策法规对其他部门都有借鉴意义, 如果信息化发展缺口太大, 就不利于城镇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淖毛湖镇地处偏远, 人才缺乏, 信息化程度很低, 人民的生活环境和作物生产的地点比较分散, 使人们在接受科技信息传播方面受到了限制, 虽然哈密瓜的声誉大家都知道、但是“淖毛湖牌”晚熟哈密瓜知道的人就比较少, 这使得农产品附加值的发展下降, 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使农民失去了很多机会。淖毛湖还没有构筑起一个统一有效的信息平台, 不能为龙头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市场信息, 使龙头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不能很好的开拓市场。

(三) 政府投资机制单一,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淖毛湖镇受经济发展滞后、各级政府财力困难等因素的制约, 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反映了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水平, 由于淖毛湖镇地处边疆, 教育、卫生、交通、供电供水等设施方面还存在漏洞, 在吸引社会资本上缺乏有效的措施, 无法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调动到小城镇基础建设的投入中来, 建设资金还是主要依赖于援疆城市, 这在筹措资金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没有发挥到农民和社会的作用。 (2)

三、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 美国规划小城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美国在对城镇规划草案提出的同时, 会让民众参与讨论, 由相关专家论证, 最后经过议会的批准, 虽然过程复杂, 但是使得规划内容得以充实以及质量得到提高, 规划具有民主性。 (3) 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小城镇的布局从环保设计还是空间布局方面都作完善合理的规划, 首先是要在保护地域特色的基础之上, 从长远考虑小城镇的经济、交通、医疗等引入到城镇规划思想中去, 充分考虑到城镇在规划后的集聚功能, 在制定过程中把公民的参与也纳入其中,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 韩国重视产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政府以脱贫、自立、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建设新农村的运动, 在这个阶段, “统一号”水稻高新产品被全国范围内推广, 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使得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农民的收入增加, 政府在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农业, 也加快工业发展脚步, 城乡收入得到有效调节。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激发和鼓励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培养农民的自强自立的意识, 政府开展各类服务渠道帮助农民和社区咨询创业的平台, 为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让农民不单依靠政府和企业生活, 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建设城镇。

四、推动淖毛湖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一) 落实政策, 科学规划小城镇

2006年,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技术方面对小城镇的指导, 建设部和科技部编制了《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 为城镇管理部门在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性依据。 (4) 因此, 淖毛湖镇作为边疆城镇建设示范镇, 更应该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城镇特色、强化城镇功能保障,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战略, 使淖毛湖镇的城镇建设良好发展。

(二) 发挥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主导作用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的统一, 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好资源与环境。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 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大部分是对于城市环境的整治方面的, 因此, 对小城镇的环境治理不相适应。本文认为淖毛湖镇应该制定与本地环境治理相适应的制度以及原则。从林业管护、节水建设制度等方面加强督查, 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及法规, 同时, 结合本地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严酷的实际和特点, 加强民众参与, 建立激励机制, 加大政府对于生态领域的科技和资金投入。

(三) 加快信息化、电子政务发展步伐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行使公共管理的职能, 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运作模式。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政务信息公开, 以政务推进政治民主。淖毛湖镇缺乏电子政务技术方面人才, 群众也无法全面及时的了解关于政府的相关信息, 因此, 只有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政府中的作用, 才能提高政府管理运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通过办公自动化提高管理绩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进而促进政府与企业以及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 (5)

(四) 加强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

改善小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同时, 还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来投资者。随着淖毛湖镇的劳动力逐渐向城镇的转移,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很多农民都住进楼房、但是集中供水问题有待改进, 因此, 淖毛湖镇应加大对缺水区域饮水工程的投资力度。农业生产上, 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用电管理方面, 应完善应急机制, 保证居民和企业生活、生产用电。制定县乡道路养护管理规范, 做好道路养护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城镇的生产、生活建设。

摘要:一直以来, 各界学者对小城镇建设的研究层出不穷, 但是, 国家仍旧从农村发展的高度出发, 把推进农村的城镇化作为目标, 以小城镇建设作为村镇建设的重点, 重视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本文从淖毛湖镇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出发,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并借鉴国外小城镇研究领域的成果, 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淖毛湖镇,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中国小城镇和村庄建设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3.

[2] 赵秀玲, 王春梅.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南都学坛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4) .

[3] 吕旺实, 邵源.国外小城镇发展经验与借鉴[J].小城镇建设, 2002 (1) .

[4] 王培瑜.小城镇建设技术政策[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6.7.

[5] 徐长安.信息化与电子政务[M].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9.

上一篇:综合评价方法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下一篇:论呼啦圈在中学短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