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2023-02-21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不仅给患病个体带来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损害并导致寿命的缩短,还给个人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危害患者健康的主要元凶。目前有相关研究指出, 高血糖和血糖波动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并且其影响已经超过了血糖绝对水平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因此,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情况,使其保持在合适范围内,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任务之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早期血糖控制存在“代谢记忆效应”。所以如何能在早期用简单、依从性较好的方法控制血糖达标是我们临床治疗的重点, 同时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研究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8~69岁 , 空腹血糖 >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0%[1]。BMI≥25。随机分为治疗组 ,男性56例,女性44例;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48例,两组在年龄、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 A1c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治疗组每晚22:00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对照组每晚22:00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NPH),起始剂量为0.2 U/kg·d[2],密切监测血糖, 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用量;3 d后调整胰岛素剂量2~4 U,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 L。两组同时配合瑞格列奈加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治疗期间每2~3 d监测FBG及PBG,根据三餐后2 h血糖调整口服药物剂量。分别观察两周时FBG、PBG变化及3个月时Hb A1c变化。两组均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4.4~8.0 mmol/L。血糖达标后连续3 d测低血糖发生情况,需记录低血糖发生的时间、诱因、症状、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明确低血糖定义:血糖≤3.9 mmol/L,其中≤2.8 mmol/L为严重低血糖。监测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治疗3个月时Hb A1c值、体重增加情况 ,观察治疗后停用口服药物人数。

2 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 出两组治 疗2周后FBG、PBG均可达标 。治疗后3个月时Hb A1c均有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中有6例发生轻微低血糖反应,夜间低血糖1例,进食后症状很快缓解,而对照组中有26例发生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发生率26%,比卜石、邢小燕等报道的NPH组的低血糖发生率35.7%稍低[3],其中有14例发生夜间低血糖 ,重度低血糖8例 ,需给予静脉点滴2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后症状缓解[4]。

治疗组中口服药量逐渐减少,其中有36例完全停用口服药物,每日只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1次,全天血糖控制达标。而对照组有7例停用口服药物,每晚22:00皮下注射NPH1次,全天血糖达标。

治疗组BMI无明显变化,而对照BMI增加明显。

3 讨论

目前,研究表明在早期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对早期糖尿病的控制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并且只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应激时才应用胰岛素治疗。然而有研究指出,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传统治疗中常先用口服药物治疗,疗效不佳。而且近来的研究表明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

UKPDS (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 后续10年的随访结果发现,血糖控制存在“代谢记忆效应”:即早期强化治疗及对血糖的严格控制,能够使患者长久获益,这种益处甚至在停止强化治疗若干年以后仍有体现。基于此,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和进行严格的而有效的血糖控制以获得一个良好的“代谢记忆效应”将成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经常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因而制约了执行胰岛素治疗、强化血糖控制达标,影响了治疗效果。在此背景下, 如何在治疗达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因此在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我们要避免患者体重增加以及出现低血糖, 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往,我们对于新发现的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采用睡前中效胰岛素(NPH)配合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虽然也能控制血糖,但不能有效模拟24 h基础胰岛素的分泌,而且因其有作用峰值,大剂量时易发生夜间或凌晨低血糖,注射时间不灵活胰岛素局部吸收变异性大,患者仍需要用较大剂量的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等原因使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此方案。为了方便患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我们采用长效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地特胰岛素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它是在人胰岛素B30的位置上去掉苏氨酸,并通过酰化作用在B29的位置附加了一个14碳脂肪酸(十四烷酸,也叫肉豆蔻酸)。脂肪酸让地特胰岛素分子比人胰岛素更亲脂,增加它的自我聚合能力,同时也使其具有与血液及组织间液白蛋白结合的属性,从而延长其作用时间,作用能维持24 h,能模拟非糖尿病个体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可使夜间B细胞得到充分休息,可以补充白天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使其对白天餐后血糖的反应得到恢复,从而使三餐后2 h血糖更易达标。

该研究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很好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时也平稳降低了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与NPH相比,地特胰岛素可使24 h低血糖发生风险下降, 使夜间低血糖发生显著下降。患者可将原用的口服药物用量大大减少,甚至停用,从而减轻经济负担,一天一次灵活掌握注射时间,患者依从性好,而且治疗组中无明显体重增加,对照组体重增加明显。在临床工作中,这是一种方便、简单、依从性较好的控制血糖尽快达标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控制血糖,对照组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空服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组有明显下降,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无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使用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地特胰岛素,中效胰岛素

上一篇:探索乡土资源,构建生活化的政治教学课堂下一篇:共享经济在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业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