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的新价值与新境界——以城市设计“本土化”与“软实力”的思考

2022-09-11

一、关于设计中伦理价值的思考

1、何谓设计伦理

最早提出设计伦理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 他在1971 年出版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阐述了设计师要有社会与生态责任感。关于设计伦理的概念, 之前我并没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通过方晓风教授在国际设计论坛上了所做的学术讲座《现代性的伦理基础》中就现代性和设计伦理等方面做了阐述后, 我认为设计伦理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思考在城市设计中是值得深思的。如果说道德是行为规范, 那么伦理所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伦理思考的价值和意义

方晓风教授在论《现代性的伦理基础》的学术讲座中提到:“不恰当的设计其不当之处, 并非来自于设计技巧, 而是对社会关系认知的错位。对于人与人关系的思考应当贯穿设计的全过程。”

二、设计伦理在城市设计中的现状

1、城市设计中关于软实力的思考

软实力”最早提出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的。 (3) 他认为“软实力”是国家实力中无形的精神要素。

在当今中国城市设计中, 提到“公共艺术”人们会把侧重点放到“艺术”上, 而对于一个城市的软实力的发展的状态而言, “公共艺术”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公共”上, 这就是一种将大众的意识放到首位。

设计的伦理包括着可持续的、绿色的, 但是这不在于设计本身。不管是提到西班牙的毕尔德保、包塞罗那、新加坡, 谈到这些城市都会被大家公认为具有生命力的, 具有生命力的城市是多元化的, 这种多元化是基于一个城市的“软环境”下的, 并不是单元化的。从毕尔德保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周边进行城市的游览。我们可以看到河岸公园里的喷泉、雕塑、灯饰、游戏设施、甚至座椅、河岸的木制步道等等, 都经过精心规划布置, 让人体会到城市的细节被重视, 多元的城市设计共同构筑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水岸风景线。

2、城市设计中关于本土化的思考

本土化特征对于城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这里的本土化特征并不是设计师运用怎样的设计元素、设计技巧。这种本土化的呈现是通过在对文化有着深刻认知的前提下, 是对于设计的感性化层面的思考, 具有着鲜明本土性特色的文化。

“本土化”看似是一个设计过程, 我觉得更是一个保护的过程。不管是北京的林徽因梁思成的故居、济南的英国领事馆、重庆蒋介石的行宫, 还是南京张治中的公馆等等一些名人故居的历史建筑都面临着强行拆除。城市的决策者们为了所谓的规划而使这些“本土化”建筑慢慢消失, 又从何而谈设计的本土化呢?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大家面对这些问题不是麻木的, 而是发自内心的愤怒的。

关于本土化保护, 作为设计着应怎样“设计”城市的本土文化呢?当一个地区的本土化设计文化受到国际化的影响时, 其地域化特点必然会收到影响而减弱。就比如在建筑设计中, 在封闭的时代, 一个地区的建筑的特色就是“就近原则”, 人们只能运用该地区最常见的建筑材料、最适合的建筑结构, 从而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建筑风格, 因此本土化设计是明显又鲜明的。然而, 随着国际化的增进, 材料等资源更加容易获得, 从而使得具有本土化的设计减弱。

三、“城市设计的新境界”——人情味与场所感

1、在图像化城市与人情味城市间的抉择

如今, 提到城市规划设计, 设计者们会把自己的视角放到鸟瞰来看一个城市的发展。这是图像城市, 并不是人情化的城市状态。在城市设计中应该对“视觉盛宴”这样宏大的追求降低。城市质量的高低并不是城市设计学能够解决的, 而是关心人文。只有才能达到城市设计的最高境界——人情味城市。

关于城市设计的“人情味”, 中国传统文化就对其有着指导作用。在我们看来很多城市的老街, 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感, 这种独特的“场境”是来源于其特色的文化。就如上海的田子坊, 原本就具有自己非常浓郁的文化气息, 很难想象在加入了新的元素后的老弄堂会怎样?但是田子坊的现实告诉了我们:留住旧的场境的精神后产生的新的场境, 这种新的场境与人们心灵相互碰撞产生的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城市设计就是将文化融入其中, 最终达到最高的设计之境。

2、处理场所认同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谈到城市设计的新境界, 综上所述的人情味城市会更加通俗易懂。设计伦理不仅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更加注重人们自身的感受。

场所认同分开来解释就是场所与认同, 诺伯格舒尔兹在《场所精神》著作中, 他认为:“场所不是抽象的地点, 而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 事物的集合决定了环境的特征。” (4) 因此这里的“场所”应当指整体的环境。

由于城市设计将“场所精神”视觉化, 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就是去创造更有精神的场所, 来增加人们的认同感, “认同”就是区别于其他场所。 (5) 以枯山水为例, 它的出现总是以一种看似简单, 但是最抽象和深奥。将深层的含义隐藏于每一块石头、布局和构图形式中。最终将它们展现出的含义和意境需要人们沉下心来慢慢的体会和感受。因此, 基于场所精神下的认同感就是现代城市设计者们需要考虑的。

四、结论

在设计无处不在的当今社会, 人们对于设计所带来的美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找寻设计与设计美的新契机?也就是人们常谈到的“创新”, 是值得设计者们去深思的。在城市设计中, 对设计伦理的认识, 使得设计更加注重人文、注重城市环境下的人们内心的感受、更加注重人与人间的关系。在设计中不管是“本土化”还是“软实力”都越来越收到设计者的青睐。

摘要:建筑在承载着城市的希望的同时, 却缺少了人们意志的表达。坚固与美观, 却唯独没有涉及伦理价值层面的情感的表达。“美观”看似与视觉文化有关, 对其的界定仅仅是视觉的舒适, 其实不然。本文以设计伦理价值为基础, 通过对城市设计中所追求的“本土化”、“软实力”的思考, 最终达到设计美的新境界——城市设计带给人们的场所认同感。

关键词:设计伦理,城市设计,场所认同

参考文献

(1) 《城视:城市视觉笔记》高中羽,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5

(2) 《当代建筑设计理论—有关意义的探索》, 沈克宁,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3) 《设计与场所认同》 (英) 沃森, 魏羽力、杨志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4) 《纯的杂》, 曹晓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10

(5) 《时尚创新设计第一届上海暨长江三角洲设计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文集》刘小刚,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10

上一篇:新时期背景下人力资源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下一篇:创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农村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