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职业技能培训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农村“两后生”培训宣传不够,培训实用性亟待加强,内容与方式和培训模式单一,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实用性,创新培训方式以及加大资金投入。

第一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初探

摘 要:就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来看,存在农民工培训意识不强,企业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质量与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优化培训内容与丰富培训方式,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来提升农民工培训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民工 职业技能 技能培训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由第一产业转入第二、三产业,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特征。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改造加速,农民工素质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农民工综合素质偏低这一供需矛盾给我们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严峻课题。本文通过以四川南充进行的实地抽样调查为例(抽取了41户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南充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培训期望,找出培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1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1.1 农民工基本情况

此次41名调查对象中,男姓18名,占44%,女姓23名,占56%。年龄主要分布在36~45岁,总调查样本的36%,紧随其后的是26~35岁,占27%,再次是46~55岁,占17%,25岁及以下占15%,56岁及以上占5%。调查对象中,初中和高中(含中专)占总体样本的39%,小学及以下占15%,大专学历占7%。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了85%,说明大多数农民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潜能。

1.2 农民工就业和收入水平

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工作单位性质,首先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占61%,其次是个体经营,占29%,在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工作的比例较低,都只占5%。经调查了解,大部分农民工的工作都是通过自己寻找获得,比重为56%,其次是工厂招工,占17%,亲戚朋友介绍和报刊媒体都占12%,通过社会机构组织获得工作仅为2%。他们的收入水平半数以上集中在月收入2000元以下,占总数的54%,2000~4000元占39%,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仅为7%。

1.3 农民工参加培训情况

在这次调查的41名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只有12人,仅占29%,这12人中,通过正规学历或职业教育途径获得的有3人,占25%,从企业提供的培训、社会非公益性机构提供的培训以及从政府或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的培训中获得的各2人,比重都为17%,另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有3人。而在被问到目前工作是否需要职业技能时,有44%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有17人没有具备任何职业技能,占总数的41%,有15人具备1种职业技能,占37%,持有1种以上的占22%。有14人具有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占调查对象的34%。其中,初级技能和中级技能各6人,各占15%,高级技能2人,占4%。在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时,有4人获得补贴,占有证人员的29%。过去3年仅有3人为取得(或提高)职业技能而付出,仅占调查总数的7%,人均付出时间5天,支付费用1200元,其中有2人获得了补贴。有3人4次参加过由政府或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的培训,培训都在分工地进行,参加过的农民工大多认为培训效果不明显。

1.4 农民工职业培训意愿

在被问到是否愿意在业余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时,41名调查对象中有25人选择了愿意,占61%。而在问到是否愿意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支付费用时,选择愿意的降到12人,占29%。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式,有15人愿意参加用工企业提供的培训,占有培训意愿人数的60%,愿意参加政府或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的培训10人,占40%,没有人选择参加社会非公益性机构提供的培训和其余途径培训。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工培训意识不强

本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农民工中参加过技术培训的人数仅占29%,远低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人数,也反映了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意识薄弱。部分农民工因思想观念落后、视野较窄,看重眼前利益,对自己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认识不到提高技能对寻找工作岗位、增加收入的重要性,不愿参加培训。农民工进城务工往往迫于生活需要,对培训的有效认知不足,受限于经济实力、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原因,尽管有参与培训的意愿,但没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2.2 企业培训积极性不高

部分企业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思想,甚至不培训农民工。农民工培训是“准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性”,培训后农民工如果离开企业,则该企业就得不到培训收益。流动性强是农民工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担心对农民工培训的投资得不到回报,使企业对培训的投资动力不足。

2.3 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方面受财政实力的影响,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不能满足需求。企业方面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工受收入水平相對较低影响,无力承担较高的职业技能培训费。这几方面因素造成农民工培训工作经费的不足,影响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持续发展。

2.4 培训质量与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培训内容方面,培训机构因缺乏对农民工群体深入调查研究,对其技能和知识需求了解不够,导致培训内容脱离农民工实际。培训方式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还很不够。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对从业者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很多培训机构培训实力不强,软硬件条件如资队伍力量不强,特别是缺乏一些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技工老师、场地、设备不完善,都影响农民工培训质量和效果。

2.5 监管有待加强

现阶段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因部门繁多而职责不清,缺乏必要的协调和协作,导致了整体培训工作的开展缺乏有序性。目前很多地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监督和考核机制还很落后,缺乏规范引导,对培训机构师资、场地、培训的形式、内容、培训效果等管理和监督有待强化。

3 措施及建议

3.1 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力开展相关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民工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认识程度,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的宣传,让企业认识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将会提升农民工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进而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最终提高企业效益,改变企业过去对农民工只使用不培養的错误做法。

3.2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农民工个人以及其它社会力量共同负担的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正向溢出效应,属于“准公共产品”,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政府应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为农民工培训提供稳定的财政来源。企业作为培训的受益方,有责任承担其本单位农民工的培训费用。国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积极调动民间资本进行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农民工是培训的直接受益者,应适当负担一定的费用。

3.3 大力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水平

优化培训内容。做好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市场需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和内容。根据农民工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进行培训。对长期在城务工的农民工,加强系统性职业技能培训,突出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工来说,重点传授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培养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对有创业意愿留的农民工,注重培训创业技巧,提高其创业能力。要充分考虑老一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能力水平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同,培训内容兼顾不同年代农民工的特点,既要有符合老一代农民工需要的培训内容,更要开发针对年轻农民工的培训内容。

丰富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对通用类知识的培训,可采用面授法、专题讲座法;对技能的培训,可采用现场培训法、师傅传带法、劳动竞赛法等。转变授课方法,由传统教学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转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创办现场课堂,促进产学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平台,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网络培训等,提高培训的效率与质量。

3.4 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监管制度与机制,明确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主体,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主体或者以农业部门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既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又使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形成合力,建立统一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制,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中的管理与服务力度。强化对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做好相关考核与资质管理工作,明确从事培训工作的教师的资质、培训机构的教学实训设备和场地等硬件设施标准,加强培训过程的监管,确保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德林,陈永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及影响机理[J].中国软科学,2014(3).

[2] 蒋丹丹.成都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 李娟娟.西安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作者:曾小林

第二篇: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摘要: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农村“两后生”培训宣传不够,培训实用性亟待加强,内容与方式和培训模式单一,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实用性,创新培训方式以及加大资金投入。

关键词: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建议

所谓农村“两后生”,是指初中、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但又不愿再复读的农村学生。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构成主要是农村“两后生”,他们逐渐成长为农民工主流群体。这一群体主要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农村地区,接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具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愿望和基础。2009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1亿人,他们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效合理的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是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的重要手段,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是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遏制城乡差距扩大、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有关部门对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力度不够 有关部门对农村“两后生”政策,在利用电视或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方面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难以保障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措施等被广为知晓。这就导致农村“两后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状况缺乏了解,在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方面较为盲目,直接影响“两后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因此,教育、劳动、就业相关部门和各类中学要积极配合,掌握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和不打算升学以及成绩不理想未能升学的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

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性亟待加强 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的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两后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仍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培训的实用性不强,没有完全满足农村“两后生”的就业需求,没有紧密联系就业市场和产业需求。培训工作的实用性不仅体现在培训费用较低或者免费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用和实效上。应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办学,鼓励中小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对接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方式要多样化 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授课内容与方式要多样化。在培训内容方面,由于培训对象的学习能力、专业需求、专业背景、工作现状以及培训期望等不同,在机械、建筑、饮食服务、家电维修、美容美发、装饰装修等方面都有需求,呈多样化倾向。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以行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培训方式选择上的明显特点就是灵活性和业余性。相当一部分农村“两后生”正在或曾经参加过不同种类或行业的工作,为了生活和正常工作,难以脱产集中时间参加培训,对培训时间要求非常灵活,主要集中在晚上、周六日、节假日或其他的业余时间。至于培训期限也存在长短不一的不同选择,总体上表现出希望经过短期培训快速提高技能、增加收入。我们的培训部门要在拓宽培训领域、改革培训方式上下工夫,不仅要有集中培训,也要有分散培训,还可以深入企业、工厂、车间开展各种培训。

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目的单一 农村“两后生”作为新一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为了提高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们愿意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免费或费用较低的技能培训,少有愿意自己承担全部费用的。尤其是一些费用较多、培训周期较长的工种,虽然受训农村“两后生”有广泛的培训意愿,但由于经费问题难以组织实施。就政府培训部门而言,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资金额度较小,而需要培训的农村“两后生”数量较多,培训经费严重不足,需要多渠道筹措。应加大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免费的农村“两后生”职业培训制度。应依靠当地财政拨款以及各种民间资金,进一步拓宽农村“两后生”技能培训投资渠道,从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

对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建议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组织和宣传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力度。各级政府的劳动就业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如报纸、广播、网络等进行广泛宣传,使“两后生”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还需负责培训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与实施,做好培训规划和课程设置,基本形成劳动部门牵头、全社会广泛参與的工作体系。

注重企业需求,增强农村“两后生”培训的实用性 各级培训部门和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两后生”培训方案,设置实用的培训内容,注重与市场和企业需求接轨。农村“两后生”培训实用性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就业竞争力增强。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两后生”就业培训的质量。应有计划地组织从事“两后生”培训的在职教师到高等院校或企业学习,拓展知识范围,提升授课水平,打造一支既能讲理论知识,又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和能指导农村劳动力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学校的管理和引导,注重专业教师和职业指导师的培训,逐步改善实训条件,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须通过调研、走访等各种方式掌握农村“两后生”的学习动机,采用内容灵活的教学方式,创新培养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第一,在培训内容改革方面,应根据“两后生”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水平,设计符合其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应力求做到易懂、简洁、实用。通过教学使“两后生”能够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第二,在培训方法改进方面,应以增强学习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前提,采取巡回辅导讲座、讨论交流、实地参观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在网络化时代,应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如互联网、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种媒体,开展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的培训工作。第三,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要注重模式创新和发展。加强校企联合,创新培训机制和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新生代的农村“两后生”是新生力量,对农村发展作用重大。政府在农村“两后生”职业培训中起引导作用,但仅仅依靠政府号召不行,培训主体应该是受训者,要明确政府、农民、培訓机构和企业单位在农村“两后生”培训中的责任。首先,需要政府加大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增加培训投资和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增加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其次是着力扩大投入主体,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方针,广泛发动和依靠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兴办农村“两后生”职业培训机构,采取政府、企业、被培训者共同承担培训费用的模式开展培训工作。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结合财政拨款以及民间资金,进一步拓宽农村“两后生”培训的投资渠道,从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有序、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各级培训机构、企业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增强培训实用性,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和加大资金投入,共同做好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金锋.后人口红利时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J].成人教育,2011(10).

[2]艾炎军,邹叶茂,蔡国辉.高职院校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3]王新杰.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制约因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

[4]宋建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管理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8(8).

[5]马超,张义兵.国外农民培训的三种模式及其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6]王宏奇.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J].职业,2008(9).

[7]张雅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8]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0-03-19).[2010-10-20].http://www.stats.gov.cn/fifx/fxb9,t20100319402628281.htm.

[9]唐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探析[J].成人教育,2011(1).

[10]李能芳.论就业压力下的农民工职业培训[J].成人教育,2009(10).

作者简介:

王永颜(1976—),男,河北邢台人,教育学硕士,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与成人教育。

作者:王永颜

第三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近日,农一师电力公司塔北供电所工会组织基层变电站的转岗职工、新工人、合同制职工11人,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工作由所工会安排部署,所安全员、技术员进行授课。为搞好培训工作,所工会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内容和考试制度,对培训考试结果进行奖罚。培训内容包括:变电站运行操作、电力岗位规章制度、电力安全规程、岗位技能等部分。培训时间为3天,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通过技能培训,这些转岗职工、新工人、合同制职工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玉鸿

上一篇:扶贫工作论文范文下一篇:特殊教育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