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督查工作自查报告

2022-08-06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督查工作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大督查工作自查报告

迎江区人民政府对于2020年大督查自查报告

关于 2018 年国务院大督查自查的报告

根据宜政传﹝2018﹞14 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区国务院大督查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情况

基本情况:截至 6 月份,区法院共执结市交办的涉金融债权案件 114 件,执行到位金额合计 28375 万元,结案率77%,执行到位率 83%。区公安分局共受理 31 起案件,完成30 起案件,直接挽回经济损失 4012 万元,完成率达 93%,挽损率达 86%。市交办不良资产处置问题 8 件,涉及金额4900 万元,已解决 7 件,完成率达 88%,解决金额 4389 万元,完成率达 90%。

存在问题:金融环境整治工作涉及部门较多,涉及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难度较大;互联网金融诈骗的手段日新月异,我区现有的人力及技术手段很难满足当前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的需要;涉金融案件结案率、打击恶意逃废债完损率、融资担保放大倍数等 3 项指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整改措施: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金融环境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加强部门联动,密切沟通,及时对接,信息实时共享;强化金融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处置复杂金融案件的

业务水平;对打击恶意逃废债涉案结案数和挽损金额要及时清理,并要积极与银行进行对接,加强排查,增加新案源,增加涉案数。加强宣传,扩大效果,及时有效报道专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营造浓厚的惩戒失信、激励守信的舆论氛围;借鉴广州等地做法,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寻求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寻找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2.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 基本情况:截止 2018 年 6 月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20578万元,其中:专项债 10 万元;地方政府存量政府债务 8440.1万元,明细如下:法院审判综合楼建设 395.35 万元。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不良资产打包 3368 万元,国开行元山片、马窝片路网工程建设资金 1324.75 万元;农发行元山片、马窝片路网工程建设资金 3352 万元,总体上我区债务规模有效控制,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整改措施:积极探索建立控制新增债务的长效机制,通过实行政府债务预算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统计口径,建立债务信息披露和向人大报告制度,以权责发生制全面反映债务收支状况,力求政府债务实现收支周期性平衡,避免陷入“清理化解——膨胀——再清理化解——新一轮膨胀”的恶性循环。加大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融资。一是在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政府存量债务的基础上,关闭空壳类公司,推动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二是严禁安排财政资金为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融资买单。三是由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融资和

偿债,消除政府隐性担保,实现风险内部化,其举借的债务不纳入政府债务。

3.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情况 基本情况:城区已在阳光花园和欧景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京环与物业公司加强联动和合作,广泛宣传动员,试点情况良好,目前正在总结经验,加大宣传,逐步推开。农村垃圾分类试点 2017 年已在长风乡合兴村试点,设置垃圾分类房,制作宣传展板和横幅,采取村干包党员,党员包农户的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宣传,购置 300 余个分类垃圾桶,制定了长风乡全域垃圾分类规划。在此基础上,2018 年在长风乡将军村、联兴村和新洲乡青龙村,连同已试点的合兴村同时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精品分类试点,其它 4 村简单垃圾分类全面推进。区政府出台了《迎江区长江岸线倾倒固废情况排查处置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建立固体废物排查整治日报告制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排查整治。根据区排查整治方案,各乡街、各相关部门,在各自责任段内,沿长江、支流、湖泊、沟渠堤岸内外、江心洲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一般固废、生活垃圾非法堆放、倾倒和填埋情况,并每日汇报排查情况。在一个月的排查期内,各乡街、各部门共出动约 1200 人次,排查里程约 1500 公里,排查企业约 400 家次,港口码头约 250 家次。截至目前共排查出 6 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存在问题: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是

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其原则是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目前在顶层设计上尚无统一规范的激励和奖励措施。后端处置设施不配套,安庆市规划的静脉产业园,目前尚未开工,工期需两年时间,餐厨等有机垃圾目前无法处理。居民意识有待提高。媒体宣传和各层级培训以及校园教育中,对垃圾分类知识安排的还不是很多,没有很好的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农用地历史遗留污染尚未消解,工业污染场地问题日益显现。农用地受过去农药使用不当导致存在六六六、滴滴涕污染,目前发现污染的点位有新洲乡永存村、柘山村。工业用地发现污染的场地有安庆新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安徽省安庆市兴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尚未成立区环境监测站,在土壤治理和修复上仍处于空白状态,无切实经验可参考,增加了后续土壤治理和修复的难度。

整改措施:开展各层级的垃圾分类培训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政府出台垃圾分类激励奖励措施,更好的保障垃圾分类工作。农村垃圾分类建议采取有机物再利用或回填的方式,实行源头减量。建议市加大垃圾分类顶层设计,形成科学可行机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群众参与。加强环境土壤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设置,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将土壤监测纳入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加强以重要污染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敏感点周边污染源等热点地区的土壤环境监测,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针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农用地,立即组织开展详细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

估,根据调查评估结果采取有效控制手段。轻、中度污染耕地结合迎江区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重度污染耕地区域,采取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手段,有效防控耕地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风险。依据《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应尽快制定疑似污染地块名单,严格监管区内污染地块,重点加强对检测超标地块的监督,如安庆新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安徽省安庆市兴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对纳入疑似污染地块名单的地块,书面通知土地使用人,尽快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同时开展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排查;同时开展输入性固废和内源性固废排查;同时开展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排查;同时开展固废和其他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同时强化执法力度,采取高压态度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固废的行为;从排查整治向标本兼治推进。

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4.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情况

基本情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我区按照市政府要求,上报了 3 家僵尸企业名单,原安庆华杰印染有限公司地块,已招商引进安徽鸿济印染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投资建设项目,目前,项目已立项,环评已批,土地等待招拍挂;安庆西航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资产已进入中院拍卖,现在正进行第二次网拍,汽车轻量化项目已入驻;安庆比雷福国际钢铁制

品有限公司资产也在市中院拍卖,恒润化纤项目已入驻,企业拟采取先租后买的方式接受资产。我区僵尸企业处置,正在按要求有序向前推进。目前,迎江区有战新企业 13 户,比去年同期增加 6 户,占比规上工业数的 36%。1-6 月份,实现战新产值 5.6 亿元,占比规上工业产值的 25%,同比增长40.8%。据统计反馈 1-5 月份,战新产值累计增幅为 39.3%,居全市第一位。

存在问题:新旧动能转换,处置僵尸企业,华杰地块引进的鸿济印染超薄超细服装面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土地等待招拍挂;比雷福地块存在欠缴电费、蒸汽开户及厂房无施工许可证、无房产证等遗留问题;西航公司资产体量大,设备专业性较强,对收购企业要求较高,重组难度较大,该企业已由法院介入进入破产程序,资产处置受依法破产程序限制,时间不可控制。新兴产业方面,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仅为 25%,与“十三五”末占比达到 40%,还有一定的差距。

整改措施:成立僵尸企业处置专班,因企制宜,协调法院,加快西航机械破产进程;协调华杰地块引进的鸿济项目土地招拍挂进度;解决比雷福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尽快处置企业资产,实现资产重组。实施精准招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企业,完善园区产业链,提高招商引资门槛。

5.清理废止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情况

基本情况:开展合法性审查控止“陈规旧章”和“繁文缛节”增量。坚持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必审,确保合法有效。在日常工作中,区法制办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和区长办公会议,区政府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必须经过区法制办审核。今年以来,区政府法制办积极参与审查、修改有关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共 14 件次,审查、修改重大行政决策 26 件次。截至 6 月,共审查规范性文件 12 件。清理废止“陈规旧章”和“繁文缛节”减少存量。区法制办对规范性文件采取定期清理和及时清理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谁制定、谁负责、谁起草、谁清理”和“依法、及时、公开”的原则,从行政规范性文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是否设置影响公平竞争的优惠政策,是否违法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和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义务,是否存在适用期已过、调整对象不存在等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的情况等方面开展清理工作,2017 年经过清理废止 8 件,今年清理工作正在开展中。

存在问题:一是规范性文件起草前期征求意见情况开展不足。二是部分规范性文件起草未由区法制办进行前置合法性审查。

整改措施:一是加大起草部门征求意公众意见工作力度。每一份规范性文件都要求起草部门在政府网站或部门网站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对涉及民生及热点问题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尽可能在最大范围内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召集文件涉及的单位或行政相对人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并赴基层调研,对征求到的意见,均进行认真考虑,合理采纳。

二是坚持凡以区政府和区政府办名义出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均由区法制办进行前置合法性审查。审查中严格审查程序,不走过场。

6.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情况 基本情况:一是安庆新青年创客之家成功创建省级众创空间。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通过验收,成为城区唯一获得“优秀”等次的创业园,获得就业补助资金 100 万元。二是提升紫峰产业大厦创新创业平台能级。成功引进安徽运通达、漂牛文化、优立全息科技等新业态企业,累计达到 150 家,年税收达 4 亿元,营业收入超 200 亿元。在紫峰大厦设置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面便捷服务。三是由阿里巴巴集团、48 号电商文化园、安徽省野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打造的安庆市首家天猫小店(徽班店)成功开业,开辟全新零售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结合、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新格局。48号电商文化园入驻企业 105 家,48 号电商园二期实现拓园。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高端纺织服装主导产业,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同建立全区首家校地合作产学研平台——迎江产业研究院。促进产业层次提升、人才输入和科技创新。五是落实兑现创新政策。完成 2016 年区级专利申请奖励资金兑付以及 2017 年市级科技创新政策奖励资金审核工作。

存在问题:一是平台建设效果不佳。当前在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的力度上仍有欠缺,全区的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数量不多、层次不高。二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没有在全区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三是项目支撑不足,双创类项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四是主动谋划双创类项目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部门联动、全力推动的格局。

整改措施: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围绕紫峰产业大厦创新创业平台、临港“双创”平台、48 号电商文化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进一步做精、做细、做实,加快 48 号电商文化园二期新经济产业园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前竣工。二是结合“四送一服”活动,深入企业开展省、市、区科技创新政策宣讲活动。三是广泛听取企业意见,执行《迎江区 2018 年促进科技创新政策若干政策》,营造浓厚政策氛围。四是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拿出 2000 万用于鼓励、扶持科技创新。五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谋划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引进猪八戒网等共享经济项目。

7.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情况 基本情况:坚持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大力引进和支持安徽运通达“互联网+无车承运”、漂牛网依托原创网络文学转型泛娱乐产业、优立全息科技虚拟现实全息室技术等新产业新领域。鼓励野娃食品等区内电商企业加快“线上线下融合”进度,安庆市首家天猫小店(徽班店)顺利开业并成为继阿里无人超市、盒马鲜生之后的又一个全新的零售模式。探索行政许可“即来即办”机制,优化企业备案流程,提高企业备案效率,力争一次性办结,让群众少跑路。优化行政审批备案及时办机制,落实好本级改革事项,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

现网上审批全覆盖。

存在问题:一是对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在审慎监管和放任不管的把握上仍有欠缺。二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产业等新领域主动对接、关注和引进不够。

整改措施:一是准确把握上级要求。加强对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的理解,在更多领域特别是“互联网+”领域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二是改变“仍沿用老办法去管制”惯性思维,优化审批备案手续,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同时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及结果运用,提升监管能力与效果。三是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进力度,重点围绕紫峰产业大厦、新经济产业园、万豪逸景等平台集聚新业态企业。

8.各地推进双创的经验做法和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探索 基本情况: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制定出台《迎江区 2018年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对重大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企业产学研合作、高新产业发展、科技项目引进、企业设备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基础工作、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资助专利申请、企业科技创新共十三个方面进行扶持和引导,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二是突出平台建设。依托 48 号电商文化园,成功将安庆新青年创客之家创建省级众创空间。围绕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紫峰产业大厦等平台,积极培育、引导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

存在问题:一是系统性不够。缺乏全区层面的统筹推进,

部门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仍有不畅。二是创新性不够。在做法上缺乏创新举措,大多情况下打造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常规做法,没有开展一些创新创业重大活动。三是持续性不够。对重创空间的培育和扶持缺乏连续性。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双创工作整体性和协调性。科技、发改、经信、商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打造双创升级版。二是加强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科研设备优势,解决辖区企业技术需求和瓶颈,开展科技攻关,改进企业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新产品,提升既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探索建立招商引资、人才引进资源库,把人才引进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

9.五年来国务院取消、下放或调整的简政放权事项落实情况

基本情况:区级权责清单建立以来,区编办根据省市要求,继续深化清单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权责清单,依据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衔接上级政府权力事项调整,建立了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其中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相关文件,共取消调整了等部门权力事项共计 10 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摸清政府权力的底数,力求真正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

10.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情况 基本情况:迎江区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放创新、

注重实效”为基本原则,不断推进迎江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和政务“双微”建设,2017 年底区政府网站实现于区信息公开网、区政务服务网三网互通,同源发布,信息共享。政府网站开通一键分享功能,实现与政务微博、微信及二十多个主流媒体的推送,有效扩大政务信息的宣传面。

11.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情况 基本情况:在市政务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区政府办制定《2018 年迎江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上区长办公会通过,并印发至各乡街、各相关部门。按时间节点推进工作。

存在问题:1.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知晓度低。群众习惯传统的面对面的办理方式,网上办事的习惯尚未真正形成。网上办事使用率不高。2.群众关注的热门问题事项模块较少。例如不动产办理,在区级平台就缺少相应模块,群众无法通过区级平台办理。

整改措施:1.筹备宣传计划,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对“互联网+政务服务”进行广泛的宣传,在 12 月 31 日之前全面推进宣传工作。2.建议由市里进行统筹,梳理群众关注的热门问题,增加事项模块数量,提高群众网上办事效能。

12.全面推开“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情况 落实情况:迎江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自 2017 年 9 月 1 日我区全面实施“多证合一”登

记改革起,此项工作运行常态。截至 6 月底,“多证合一”营业执照换发 3226 份。

13.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整合各类市场监管平台情况 落实情况:区局高度重视,在确定了“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的抽查事项和内容、抽查范围和比例后,对职责分工和检查安排进行具体布暑,系统随机匹配的执法人员通过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统一办公的方式对抽查企业的登记事项、公示信息、直销行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商标行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整改措施: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随机联合检查,建立部门协同、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起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综合监管制度,推动实现各监管部门联合检查常态化,实现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项检查一次性完成,便于提升综合监管效能。

14.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 基本情况:我区行政事业性收费共有六家执收单位,主要为法院收取的诉讼费、市政工程管理处收取的道路挖掘修复费以及区民政局、原区计生委收取的婚姻登记费和社会抚养费(注:社会抚养费自 2016 年起,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计生委的合并,这项收费基本取消)。其中主要来源为诉讼费和道路挖掘修复费,分别占比为 80%和 15%以上,其它单位的零星收入,占比不多,且随着 2016 年司法体制改

革在我区试点的运行,法检两院上划,我区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幅减少。

四、持续扩大内需

15.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情况

基本情况:2018 年通过公开招标形式新建了一家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全区 6 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社会力量举办。聘用社会力量创作黄梅小戏并进行辅导;聘请专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并邀请专家团队深入指导工作。

存在问题:六家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力量不足、硬件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全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一是专业创作人才缺乏,二是老城区文体活动场地受制约。

整改措施:加大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营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定具体的购买基本医疗服务实施办法。加大人才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文化主管部门继续增加社会力量的扶持力度,加强文化辅导员志愿者队伍建设,邀请民营剧团深入社区辅导,2018 年 8-12 月份完成。文化主管部门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结合城市改造逐渐完善,根据文化活动的需要增设、租借、交叉使用提高现有小舞台利用率,增设小舞台列入 2019 年计划。体育主管部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以及指导工作,增加 2018 年 10 月份三

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人数。在人民路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周边增加晨晚练点 4 个,预计在 2019 年 7 月份完成。

16.“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基本情况:谋划储备 54 个“十三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 639.78 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 297.76 亿元。已竣工项目 24 个,正在建设的项目 17 个,储备谋划项目 13个。华泰林浆纸白泥治理项目、年产 1800 吨产业用高级卫生材料生产线、天兴新型检查井模块及钢纤维生产线、超高压电缆智能装备数字化生产线改造等 24 个项目已竣工,新城吾悦广场、人民路商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十四中搬迁改造、临港经济开发区循环化工程改造等 17 个项目正在序时建设中,安庆市新洲乡湿地森林公园、新洲乡生态农业示范区、状元府商业综合体等 13 个项目正在抓紧谋划。

存在问题:项目编报意识不够、谋划能力不足,近几年列入市级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计划的区本级项目数量不多、体量不大,产业类项目技术含量不高。项目投资结构以房地产项目和 5000 万以上项目为主,5000 万以下项目少,缺少基础性项目;储备项目转化率不高,在建项目当年建成的少;发改委作为主管部门对基层指导不够,和项目单位对接较少,不能及时掌握了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不多;存在畏难情绪,牵头抓总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项目建设推进缺少办法;投资项目库存严重不足,新入库项目不多而且体量不大,将影响我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整改措施:一是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二是深入研究上级政策,特别是长江大保护机遇,谋划一批精品项目,争取更多资金。三是发挥重点项目调度及工业、商贸经济调度会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做好“四督四保”工作,促进项目尽快建成达效。五是动态调整项目库,及时将新项目补充到项目库中。

17.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基本情况:2016-2018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共 7 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 2055 万元。2016 年无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017 年,十四中实验楼迁建、临港产业基地片区开发2 个项目获批,目前正在建设;2018 年以来,已有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罗塘初中教学楼改造工程、2018 年长江防护林工程、临港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5 个项目获批。前 4 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已完成规划和施工图设计招标,中标方正在设计施工图。2017 年的 2 个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 550 万元已到位,并全部完成支付;2018 年的 5 个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尚未到位。

存在问题:一是对上级政策研究不够、不透,对政策把握的敏感度不高。二是项目编报的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够,2016 年,我区争取中央预算资金项目为零。三是项目跟踪协调能力较弱,只满足于项目报走了即完事的情况,跑省跑部的主动性不强。

整改措施:一是提高项目调度精准性。根据项目调度要

求,按月调度项目进展情况,与项目建设单位加强联系,沟通清楚后精准在重大项目库中填报进度。二是深入一线现场督查。除常规督查外,在项目建设重要时间节点进行现场监督。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督促投产达效。三是全面压实项目单位主体责任。采取现场调度、会议调度、电话问询等方式,进一步压实项目单位责任,促进序时推进建设进度和规范使用上级资金,督促项目尽快建成果。四是加强项目储备。谋划一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进行深度编制,条件成熟的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库。

18.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情况 基本情况:2017 年底,我区摸底上报了《2017-2021 年安庆市大规模技术改造方案工业企业投资项目预测表》。目前,在库工业投资项目计 29 项,投资总额 72.59 亿元,累计已完成投资 37.02 亿元,投资余额 35.57 亿元,其中,亿元项目 23 个,投资总额 63.86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34.24 亿元,投资余额 29.62 亿元。1-5 月份,统计反馈工业投资增幅为56.3%,技改投资增幅为 66.9%,分别高居全市第一位、第四位,数据显示迎江区工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进展顺利。

存在问题:迎江区是安庆市中心城区,是省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和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目前,规上工业企业 36 户,仅占全市规上工业数的 2.0%。随着城市东扩,规划局限,自 2005 年以来已有 39 户规上工业企业搬离或消亡,工业占 GDP 比重不到 13%,工业缺少发展空间,工业短板地位一时难以扭转。

整改措施:我区的工业发展仅限于迎江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出台了《迎江区工业十强企业奖项考评办法》、《迎江区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暂行方案》、《迎江区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2018 年迎江经济开发区扶优扶强补齐短板若干政策》、《迎江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鼓励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推进高水平开放

19.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基本情况:出台制定《迎江区 2018 年促进科技创新政策若干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深化产学研合作,与武汉纺织大学建立了迎江产业研究院,武汉纺大安排 1 名博士挂职临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增幅达 38.2%,连续 5 个月保持宜城板块第一名。1—5 月份,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 315 件,位居宜城板块第一位,我区常住人口 25 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12.6件,超过年度目标任务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4 件。

存在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制约了科技创新发展。

整改措施:通过加大指导和服务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有效提高全区知识产权工作水平,促进全区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显著提高,确保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引导企业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把专利工作纳入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生产经营

等各个环节,加强创新力度,加大对技术创新投入。定期到企业进行交流学习,熟悉掌握企业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通过引导企业深入思考本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上面临的实际问题,着眼于运用知识产权知识和规则,激励企业的创新能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

20.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等情况

存在问题:“大班额”问题,我区 2016 年出台了文件,用5 年时间消除大班额现象,2017 年秋季:全区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面达到标准班额要求;2018 年年底:将全区 56 人及以上大班额比例控制在 1%以内;2019 年年底:将全区 56 人及以上大班额比例控制在 0.5%以内;2020 年:全面消除 56 人及以上大班额,并建立起防控大班额问题工作长效机制。要求各校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严格控制大班额现象,截至目前,我区已消除 56 人以上的大班额(含 56 人)。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区教育局先后下发了《迎江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几点意见》和《迎江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方案》,但是在实际中仍有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较多的现象,在期末复习阶段尤其明显。相当数量的学生参加了课后补习班,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整改措施:“大班额”问题,一是摸清存量,测算增量。

区教育局每年对全区中小学班级人数进行摸底清查,准确掌握现有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情况,分析大班额形成的原因,根据大班额现状及本地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综合参照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计生政策调整、高中选课走班等因素,测算需要增加的学位数、班数、学校数和教职工需求数。二是立足调研,科学规划。在摸清存量、测算增量、调整优化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生源密集的东部新城新校区进行科学规划,通过采取改扩建生源饱满的学校的方式来有效控制大班额。

2018 年拟招生计划为 69 个班级。投入 1亿元迁建第十四中学(54 个教学班);在东部新城新建了雨润小学共 36 个教学班;改扩建华一小教育集团红旗校区增加到 24 个教学班。启动了碧桂园一期学校工程,增加 36 个教育学班。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一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时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科课程,确保每天“体育大课间”的活动时间,规范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学生作业量要遵照省厅规定标准。加强学生教辅材料目录的管理,学校和教师个人不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文化课补习。二是更新教育观念。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以教学为载体,构建三环五步教学模式改革试验”,切实转变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三环五步的确立,构建教学目标得到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得到突破、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家长

和教师共同参与学生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激发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减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减负”的共识和合力。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各校每学期开学初将教科书、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表、课外文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安排等内容在单位公示栏或局域网内向社会、家长公布,并报区教育局备案,明确公示制度第一责任人及相关电话号码,接受监督。凡查实违背“减负”工作规定的中小学,视情节对相关单位或责任人给予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荣誉称号、追究行政责任等处分。四是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今年,区教育局联合民政、人社、市监开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行动。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讲课,或诱导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21.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 基本情况:分级诊疗情况,深化市乡村三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印发《迎江区紧密型医联体住院转诊制度(试行)》,进一步明确医联体内转诊规范,并对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参合住院患者不设二次起付线,减轻基层群众就医负担。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制定《迎江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项目内

容。2018 年,全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为 82521 人,签约率为33.74%。其中:重点人群签约人数为 59314 人,签约率为60.94%;有偿签约人数为 19143 人,签约率为 7.83%。履约工作正按照协议正常执行。

存在问题:分级诊疗情况,一是乡镇常住人口逐渐减少,门诊、住院就诊率底;二是医联体中心药房尚未建立。两乡卫生院药品还是基药平台采购供给,因药品公司配送不及时、缺货等因素,造成临床用药局限,医联体中心药房亟待建立。三是医联体牵头医院专家难以常态化下沉帮扶。四是远程医疗项目需完善。目前医联体远程医疗开展了心电网络远程采集和诊断,远程诊断项目局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有偿签约人数不多,普遍认为花钱请家庭医生不一定有效果,对社区医生认可度不高。签约医生人数不足,村医队伍人数呈逐年减少态势,签约的工作量与签约医生数不成正比。履约工作存在一定难度,签约任务数多,上门履约工作量大,可能造成一些群众不能履约到位。

整改措施:分级诊疗情况,建立医联体中心药房以及检验、影像等远程诊断中心,完善远程诊断项目,逐步做到检查结果互认。牵头医院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与牵头医院沟通,让其安排专家到基层长期坐诊,实行常态化帮扶。深化新洲乡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制定并不断完善《新洲乡医疗卫生改革实施方案》、《新洲乡联合村卫生室管理办法》。目前《新洲乡医疗卫生改革实施方案》等待提交区政府审议。总

结紧密型医联体经验,将医联体试点范围扩大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分级诊疗向城区延伸。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与内容,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强化督查考核。定期检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通报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确保家庭医生签约质量达到省市要求。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分配机制。建立以服务数量及质量、健康管理及分级诊疗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并与收入分配相挂钩。建立有偿签约服务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的收入分配机制。

2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 基本情况:区政府研究出台了《迎江区关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行业监管和属地与分级监管责任边界的通知》;建立了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重大问题;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定期调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安委会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并与乡(街)、行业部门签订了 2018 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

存在问题:一是缺乏有效性。个别乡(街)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层层落实责任,造成安全生产责任悬空,责任制无法落实。二是缺乏可操作性。有些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内容不具体,没有对责任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没有落实责任制的具体措施和有效办法,虽然层层签订

责任状,但落实不到位。三是缺乏监督性。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工作浮在面上,没有落到实处,特别是一些村(居)、小微企业不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整改措施: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一是乡(街)要对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乡(街)主要负责人是当地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确保一方平安。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同志,要负起具体领导责任,分管其它工作的负责人,也要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分管范围的安全工作负责。二是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都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管的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政府各有关部门也都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三是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需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要通过落实责任制,建立起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第二篇: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自查报告(州科技局)

海西州科技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

重点任务的自查报告

根据《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开展自查迎接第五次国务院大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承担重点工作自查如下:

一、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情况

(一)出台激励政策措施,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海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更好的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活力。

一是对州内从事自然或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上一年度以第一作者身份州内机构名称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发表过专业技术论文的科技工作者,一次性给予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其自主选题开展研究、聘请研发人员等科研活动,其中正高级职称 10 万元,副高级职称 5 万元,中级职称 3万元。

二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省级科技成果技术,州财政通过年度科技拨款一次性补贴1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20万元;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国家级科技成果技术,一次性补贴2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50万元。

三是设立海西州科技创新奖奖励资金,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成果的组织与单位予以奖励。

四是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高层次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给予特殊经费支持,并给予科技项目资助。除中央、省财政给予引进人才相关补助外,对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省财政补助标准的50%对相关团队人员进行科研经费补助;对非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相关团队成员年薪的30%-60%进行资助,最高资助60万元。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的其他人才享受特殊支持政策。

五是为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增值税。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 500 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 500 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居民企业转让 5 年(含)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纳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技术转让所得范围。

六是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下放科研项目预算调剂权、简化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落实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尊重科研人员智力价值,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占间接费用比例限制,切实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在核定的间接费用比例范围内,统筹安排绩效支出,并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

七是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离岗创业期间,继续发给基本工资和冬季取暖费用,其他福利待遇单位和离岗人员协商确定。

(二)深化改革,强化科技工作者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了组织机构建设,出台了《海西州科协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市、县科协组织建设,并配备领导职数和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县以上科协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发挥好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联系科技工作者长效机制。

二是改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方式方法,建立“三畅型”科技人才联系服务方式。多渠道、多方式搭建顺畅、通畅、舒畅的联系服务平台,鼓励举办行业性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展览活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信息汇聚交流,搭建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创新服务、科技洽谈和交易平台。

二、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情况。推进双创的经验做法和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探索。

(一)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不断完善。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有效集成创业服务资源,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二)重点服务平台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推进众创空间和创客平台建设,德令哈工业园综合产业区创业基地、海西创业服务大厦、柴达木绿色产业园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及产业孵化园、格尔木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云之上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三)深入开展“双创”活动。打造德令哈市“青年创业街”,格尔木市创业孵化基地和格尔木市创业园分别获得“青海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青海省优秀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出版发行《海西中小企业期刊》,中小企业海西网正常运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落实软件信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与省级相关部门沟通衔接,海西创业孵化基地和海西州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3600万元,为进一步加快我州“双创”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产业政策环境。2017年,落实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5079.6万元,海西州特色农产品检测检疫中心、熔盐传蓄热研发中心、盐湖机电计量检测研发服务平台等7个检验检测、研发设计项目得到重点支持。

三、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两年来,全州累计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9项,资助资金1.27亿元。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资助资金345万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9项,资助资金9857万元;州级科技计划项目47项,资助资金1000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州级科技进步奖26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58项,州级科技成果25项,授权专利319项。

(一)制订出台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

制订印发了《海西州人民政府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支持格尔木、德令哈工业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措施》,《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的通知》、《海西州十三五期间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方案》、《海西州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着力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截止目前,我州已建立了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星创天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各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5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4家、企业孵化器 2 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农业园区4个、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企业22家,院士工作站6家,格尔木工业园科技孵化器1家,柴达木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格尔木市昆仑梦工厂众创空间2家,这些机构在企业科技研究、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继续聚集国内外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用户、设计等科技资源,实施国家、青海省以及海西州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高镁锂比盐湖卤水吸附法、萃取法、膜法等多条提锂工艺、水氯镁石制金属镁、水氯镁石氨法制备氢氧化镁、镁水泥制品等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形成了以镁、锂产业链为代表的盐湖化工特色循环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低品位难开发固体钾盐浸泡式溶解转化技术、深层卤水钾盐开发等钾盐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支撑国家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湖创新型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四)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

截至2017年底,依托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人才7名;通过实施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引进各类人才76名,引进团队6个。通过实施省“千人计划”和州“百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共有5名海西高端人才入选青海省“千人计划”培养人才;有51名本地人才和2个团队被确定为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培养人选(团队)。这些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集群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五)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 围绕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依托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院士工作站,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重点领域科技项目,在木里煤田江仓矿区通过渣山坡体稳定和高寒矿区植被恢复的土壤基质处理、草种筛选、栽培技术、混播筛选、喷播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集成试验示范研究,共完成6个试验区1公顷和1个试验推广区2公顷,完成示范推广面积130.7公顷,植被恢复区盖度平均达到70%以上。通过柴达木盆地盐湖区盐生植物改良土地盐渍化机理研究,确定柴达木盆地盐湖区及其周边地区内盐渍土类型,评价出盐生植物的降盐能力和幅度平均值,以及盐生植物降盐能力由大至小的变化序列等,为进一步开展采用盐生植物有效防治盐湖区域内土地盐渍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施“柴达木盆地主要生态系统生态耗水规律研究”该项目通过综合运用站点观测、小区监测、遥感监测、数学建模等多种手段解析了柴达木地区(流域)的水文-生态耦合效应,开展了柴达木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耗水规律的综合研究,测算了柴达木盆地的生态耗水量,定量揭示了柴达木地区“降水→地表水→土壤水→植物需水”的转化关系,构建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一)实施激励政策措施,激发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热情

一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省级科技成果技术,按照州委、州政府制定并出台的《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州财政通过年度科技拨款一次性补贴1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20万元;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国家级科技成果技术,一次性补贴2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50万元。

二是设立海西州科技创新奖奖励资金,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成果的组织与单位予以奖励。

三是实施小微企业“小升高”助推计划。在省财政奖励基础上,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认定的小微企业,州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10万元。对企业首次发明专利给予申请费、代理费全额补贴。

四是对建设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工程中心、科技孵化器、产品检测中心、大宗产品交易中心等,州财政通过年度科技拨款一次性补助不低于100万元;对新认定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孵化器、产品检测中心等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平台项目,州财政一次性补助500万元;对新晋升为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孵化器、产品检测中心等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平台项目,州财政一次性补助1000万元。

五是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高层次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给予特殊经费支持,并给予科技项目资助。除中央、省财政给予引进人才相关补助外,对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省财政补助标准的50%对相关团队人员进行科研经费补助;对非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相关团队成员年薪的30%-60%进行资助,最高资助60万元。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的其他人才享受特殊支持政策。

六是为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增值税。通过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激励,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和壮大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

(二)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018年以来,海西州把知识产权宣传当作提高民众认知知识产权的重要举措,深入企业、学校、乡镇、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一是通过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之冬等宣传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二是组织协调省知识产权局、省科技厅成果管理办公室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在我州开展专题讲座,建立知识产权局专家和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开发、转化和申请专利,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截至目前,分别在德令哈、浙江宁波举办国家创新工程师认证、专利挖掘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转化运用专题培训班三期,为相关单位与企业培训人员170余人。

三是利用我局门户网站,设立成果与专利专栏,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发布专利政策和信息。

五、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激励方面:

一是政策宣传尚显不足。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的政策,但是在政策的宣传工作上力度不够,导致广大科技工作者没有真正了解掌握相关政策。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实施许多人才新政,提出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科研经费、住房等方面优惠政策,激发了企业人才创新工作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紧缺。海西特殊的地域自然环境,导致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人才观,对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等方面研究不够成熟,很难吸引、留住科技创新人才,这已成为我州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限制和影响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尚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气氛,在具体政策的落实上还不够到位。

(二)双创方面:

一是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新社会氛围不浓。对“双创”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考虑,引导创业主体进行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创新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引领、鼓励创新的举措不多,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还不够,缺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财政投入不足,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创新投入不足,尤其在具有开拓性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没有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三是创新动力不强,创新能力存在差异。近几年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虽然逐步增强,但其自身用于科研的投入仍显不足。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回报率预期不高,简单扩能多,开展综合利用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科技创新动力不强。以盐湖深度开发、特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较活跃,与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差距逐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人员和研发平台等科技资源,相对集中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加大。

四是创新创业人才不足,领军人才紧缺。我州创新创业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低,企业中存在高素质创新人员少,且大多走向政府、企业领导岗位或外流;中层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以维持生产为主,生产一线员工,大多缺乏技术职业培训,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尤其是各行业高层次领军型科技人才缺乏,导致创新不能持续、系统推进,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无法得到解决。

五是创新创业平台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海西虽然建设了一些“双创”平台,但其总量不足,领域不广,创新不够活跃,创新创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诸多平台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重大技术改造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偏重、偏粗、偏短”。基于柴达木盆地的资源优势,以盐湖化工、石油化工、金属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优势逐步弱化,产业结构偏重状况突出,多为原材料加工型,抗风险能力不足,产业价值链低端,科技含量较低,致使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二是产业集群实力不强。部分产业的集聚态势基本形成,但产业集群水平不强。企业间的产业关联、配套企业建设和服务型企业建设都有很大提升空间。由于配套企业实力不足,并在生产周期上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偏向于在内部延长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系统。由于专业物流、咨询、会展、法律等配套企业数量较少,多数大型企业被迫建立较为完整的配套服务系统,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缺乏专业性。

(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一是科技局作为成果与专利的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成果与专利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由其他业务科室进行代管,致使知识产权工作协调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不到位。

二是各级领导对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三是在产业培植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目标导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的意识淡薄。 四是企业和事业单位掌握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较弱,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人才。五是全州缺乏专利代理和服务中介与第三方机构,无法为相关单位与企业提供专利代理与申请服务,没有专利代理人及专业服务团队。

六、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发挥好人才作用

一是结合我州各领域企业普遍存在高端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流失的现象,向企业宣传我州科技创新政策、人才新政,鼓励企业利用好政策,立足自身实际,在政府政策大环境下,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荐申报《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青海学者》等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人才方面的问题。

二是加强与省科协的联系,继续做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好牵线搭桥作用,加强院士工作站之间的联系,鼓励有需求、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建站,争取数量、质量上统筹推进,发挥真正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配合州人才管理部门落实好对院士工作站相关支持政策,加强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力度。

(二)增强创业活力,拓展众创空间

一是落实政策,营造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围绕我州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 优化空间布局。紧紧围绕我州四大传统产业与五大新兴产业,结合产业分布、发展特点及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建设“双创”平台。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西部三行委重点依托循环经济实验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盐湖化工、新能源、特色生物等优势产业的创客空间、创新创业中心和 “双创”示范基地,充分释放产业技术需求,有效对接上下游产业链条。乌兰县、都兰县重点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特色旅游等载体,在农村建设星创空间,将众创空间引向农业农村。天峻县重点依托生态环境保护、智慧生态畜牧业、特色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双创”平台。

三是发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集聚效应,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突出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创业园、创业街、创业社区、创客空间等多种形式创业创新载体,积极引导企业内部众创,推动各类创业孵化载体与创业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发挥互补优势,打造创业者交流平台,推进创业者联盟、创业沙龙等创业者组织建设,加强创业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有条件的企业成立创新创业团队并为内部员工提供资金、技术和平台,培育内部创客文化,开发创新产品,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深化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推进供给侧结构向改革政策措施,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扎实做好盐湖提锂、金属镁一体化重大产业项目,力促一批新项目投运达产;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加大运行监测调度力度,把主要精力、骨干力量向企业发展倾斜,切实为规模企业搞好协调服务;进一步强化对接工作,确保省内、州内上下游企业、产品和原料之间的无缝对接。全面推动百项创新攻坚和百项改造提升工程年度投资任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二是进一步强化工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工业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工程、柴达木绿色产业园创业基地、格尔木工业园科创中心、乌兰特色生物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工业园“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孵化模式的配套服务能力。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大力培育和发展配套试验区主导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主导产业延伸加工和配套生产性服务体系发育,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和环境,充分释放稳增长潜力。

三是以拓展延伸产业链为目标,支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培育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在七大产业领域形成若干个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积极争取国家、省、州重点节能低碳专项资金、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技术改造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专项资金等各级各类专项补助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建立灵活、规范的企业制度和决策机制,采取政企合作、国有资金参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市场化引进和应用,形成一批专优特新的中小企业,实现“由专至精、由精至强”,壮大产业基础。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

一是建立健全我州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人员,落实工作经费。

二是继续加大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导企业研制开发转化专利技术,加大对专利成果的立项和资金支持,提高专利的申请量。以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加大高新技术专利的研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篇:开学督查工作自查报告

2016年秋季开学督查工作自查报告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按照《关于开展2016年秋季开学暨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的精神,逐项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自查工作,结果如下:

一、 开学条件保障

2016年8月31日下午,全体教职工已经全部到岗,然后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开学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9月1日开学第一天,学生按时返校,并按照政策规定进行了招生,全面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教育教学设备检修到位,后勤保障一切恢复正常。

二、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认真开展了德育工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通过周会或者安全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排查工作。

三、 规范办学行为

我校完全按照免试、就近入学,无超大班额,开足开全课程,完全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无分重点班情况,落实了责任督学挂牌督查制度,校务公开符合规定,无乱收费情况。

四、 教师队伍情况

教职工配备基本能满足需求,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教师的合法权益落实到位。

五、 学校安全工作

开学后进行了全校安全大排查,发下如下隐患:

1、 校园监控设备出现故障,正在维修,一周内完成。

2、 消防用灭火器部分压力不足,马上购买一批灭火器。

3、 学校大门口缺少减震带。

2016年9月2日

2016年秋季开学专项自查问题清单 开学以来,我校通过认真细致的排查,发现有如下问题:

1、 学校大门口无减速带。

2、 部分灭火器压力不足。

3、 部分宿舍楼屋顶漏水。

4、 暖气陈旧、破损严重,急需更新维护。

5、 无上、下水设施,部分设备无法使用,同时也影响校内干净整洁。

贾家峁中学 2016年9月2日

第四篇:开学工作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2014秋学期开学工作专项督查

自查报告

2014年9月11日接到秋学期开学工作检查的通知,学校立即按照教育局通知内容对开校工作检查的内容全面展开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常规工作

1.学校现在教师101人,于2月24日全部到岗;小学报到学生91人,幼儿园报到幼儿29人。

2.学校紧紧围绕中心学校2014 年总体工作目标要求制定了祁连小学工作计划及周历安排。

3.学校于2月24日在全体教师会议上传达了甘州区校园长会议精神和中心学校校长会议精神,并按照开校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全面的按排了本学期工作。

4.学校教学用品的保障及教学设备的使用正常有序,各功能室正常投入使用。

5为了让学生尽快调整学习状态,适应校园生活,8月26日第一节课各班统一开“开学教育”主题班会。8月日组织学生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二、规范办学及收费行为。

1、严格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课时,要求老师不加重学生负担,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按课标要求进行教学,把握教学进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不移用或挤占音体美等课,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两免一补”有效落实、对收费及代收费进行了公示。只收取了作业本费,票据与实际收费相符。除此之外,学校无任何其它收费项目。各班主任、课任教师也无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现象。

3、学生免费教科书、循环教科书发放完毕。学校无私自征订或向学生推荐教辅读物的现象。

三、师德师风

1、坚持理想,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信念。

思想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理论要强。为此,我必须做到:切实加强党教育理论学习。约束自己,认真整改;继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先进而纯洁的现代教育观。

2、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增强制度的严肃性。

注意加强学校教育制度的宣传工作,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自己对教育不良现象做斗争的勇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形象。

3、转变作风,积极工作。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4、加强语文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四、安全工作

1、于2月25日,召开了学校安全会议,会后组织学校班主任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存在的问题责任落实到人,并限期整改。

2各班主任于26日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并在26号学生集会放学时校长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五、督导检查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

我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根据国教督办《关于开展2014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要求,《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春季开学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夹精神,我校也成立春季开学工作自查组。对落实开学条件保障、开学教育、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推进新学期重点工作、中央“八项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以及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上岗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及时成立开学工作自查小组。由校长***任小组组长,教导主任***、安保小组***、***、教代会***为成员,对开学收费、课程安排、教学实施、安全协议、中央“八项规定”进行了认真自查。

二、自查结果

1、开学收费工作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对收费项目进行了公示,

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

2、课程安排与实施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由学校教导处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校委会讨论研究,最后制定任课教师安排表、课表。要求各班主任负责做好与科任老师的交流、协调工作,组织召开好家长会,并向所有家长进行书面承诺,确保减负工作的全面落实。学校把“轻负高质”工作的成绩与教师考核、职评、评优挂钩。

我们深知阳光体育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鼓励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增强了师生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学生健康的体魄,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安全协议签订自查

学校与各办公室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同时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

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

4、中央“八项规定”的学习与落实

首先组织老师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做到学习有安排,人人有笔记。学习开会次数明显减少,无上级检查接待支出,厉行勤俭节约,控制办公开支。

5、学校责任督学挂牌上岗自查

学校责任督学牌挂在学校大门外最显眼的位置,公示着领导姓名、职 务、联系电话,让过往群众都能看得到,方便了与群众的联系。

三、存在问题

要自查中,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个别教师的个人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学生“减负”方面还要下力气,教学方式方法与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但我们一定会不断努力,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平河乡中心完小2015年春季开学工作

自查报告

在2015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中,我校按照《绿春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转发红河州关于开展2015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及早落实,严格要求,确保开学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得到落实。现将我校开学工作的自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开展开学条件保障,保证新学期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收费情况。

学校认真落实收费公示制和教育收费承诺制,已经进行收费公示,公布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及举报电话,学校无违规收费行为。

2、开学准备及师生报到情况。

我乡完小全体师生员工于2月28日报到,下午3:30召开新学期教师会议,安排部署学期开学工作,确定学校工作思路,制定新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规范办学行为。向全体教师提出:新学期要紧紧围绕努力实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全面发展的新目标,坚持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润校、特色强校”之路,要求全体教师新年新学期要依法从教、依法执教,严格规范从教行为。同时配齐教学必须设备,认真发放上级配套的食堂厨具,做好校园卫生工作。于2月28-29日二天进行学生报名注册工作,3月1日正式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为确保在校生按时入学,学校制定了防流控辍工作措施,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人人参与学生的入学动员工作,加强学生流动管理。全乡应到教职工103人,病假1人,现实到教职工102人。应到学生2676人,现已到校2671名学生,有5名学生尚未报到。全校学生到校情况良好,无流失、辍学等现象,确保了适龄儿童正常入学。全体教师按时上班,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教学用书及教学设备使用情况。

教务处提前与新华书店联系,安排人员拖运、分发教材,保证了及时开学和上课。教学用书目前已基本发放到位,只有个别教辅资料新华书店尚未到货,正在催收。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已发放到位,学生循环用书保管良好,正常循环。学校无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或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和其它学生用书现象;出版发行部门无擅自更换教科书版本、增加册数、扩大使用年级、强行搭配配套教辅、光盘、磁带等现象。

4、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计划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指南和保障。新学期伊始,学校以县教育局会议精神和2015春工作要点为指导,制定了科学的、符合校情的工作计划,做好学校校长室、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工会、党支部、少先队各职能部门也在第一周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全体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和所任其他工作的相关工作计划。本学期将紧紧围绕计划开展工作,注重过程落实,确保计划的可操作性,为学校各项工作取得更有益的成绩而起到领航作用。

按照教育部颁发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教师分工到位,总课表、作息时间表、班级课表、课任教师课表已制定齐全。教师备课笔记已于3月1日发放,教师进行计划制定、 进度安排。全校教师已按课表正常上课,并进行作业批改、后进生辅导,认真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等活动。升旗仪式、两操一课已正常开展,全体教师正按自己拟定的教学计划强化过程落实。

5、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新学期抓教学质量措施: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主题,以“关心教师,关爱学生,关注课堂”为宗旨,突出“关注细节,内涵发展,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两大重点;落实以下任务: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课改实施水平,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围绕四个方面开展抓教学质量的提升:(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追求精细化管理。(2)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4)强化素质教育意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二、安全工作。

坚持防范,及早排查。开学初,学校着手对学校房舍、围墙、用电线路等校园设施进行了拉网式安全排查和维修,对办公设备、教学设备或维修、或添置、或整理,一切准备就绪,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整改和维修。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重视校园环境卫生,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开学初,学校组织人力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清扫,各班组织学生对教室和清洁区进行环境卫生打扫,同时在开学后例行每天对校园两小扫,一周一大扫的制度,做到窗明几净,校园道路与教学区楼道整洁。学校落实了安全卫生周检、月检查制度,并形成较完备的安全卫生检查记录。同时把春季传染病预防计划列入新学期工作计划中。

摸清情况,加大宣传。我校在开学第一天就专项安排了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开展进城务工学生、上下学需要乘车学生的摸底工作。安排班主任老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地联系,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得乘坐“三无”车辆,不得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处游玩,进网吧、游戏厅等未成年人不宜前往的场所,高度重视饮食卫生安全。

三、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各项制度。

规范办学行为,严禁乱收费。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上级教育收费文件和收费的要求,利用校长会议、教师会议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知识,并将“平河乡中心完小2015年春季开学收费公告”和收费举报电话予以公示,便于社会家长监督,确保开学收费的规范化。同时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免费教科书发放和登记、循环教科书的保管。

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做到课程表与部颁标准一致,课程表与实际分工一致,实际上课与分工一致。创设好校本课程,诸如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教育等地方教材读本,并在课表的下方注明所要开设的课程名称,同时制定课程计划,落实教材、确定任课教师,建立健全相关档案资料。严格制定教学作息时间表。确保各类教材和教学用书提前到位,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确保开学后教学工作进入正常状态。

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开学前后,学校的“转学”、“休学”、“借读”按照《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认真办理手续和取证,截止3月3日,全乡有2名学生转出,有6名学生转入我校。

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班主任工作。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仍是本学期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在新学期开学之初就向全体教师提出了“提师能、立师德、修师表”的明确要求,全体教师在新的一年里要在“八个增强”加以努力,即第

一、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第

二、增强钻研业务的能力;第

三、增强无私奉献的能力;第

四、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第

五、增强爱与责任的能力;第

六、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第

七、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第

八、增强开拓创新的能力。全体教职员工要在新学期里努力改变六大作风:第

一、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第

二、吃苦奉献,学校为主;第

三、开拓创新,效益第一;第

四、完善自我,唯公至上;第

五、关心群众,服务师生;第

六、品牌观念,至真至诚。

至今为止,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全体教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秩序井然。学校开学工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本学期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对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充满信心。

2015年3月3日

春季开学工作自查报告

本学期,我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于2月23日准时开学报到,并及时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使学校的工作在短时间内有计划、按步骤地得到了开展。下面就我校开学工作开展情况做以自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共设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8人,其中女103人,教职工14人,专任教师合格率、任职资格率为100%。本学区共有适龄生171人,其中女88人,随着义务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学,自XX年以来,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及15周岁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均为100%。学校设有图书室、多媒体室,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学校占地面积6506平方米,生均3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生均3.56平方米。

开学初期我校教师提前一周到校对校园进行了规划平整,同时对各班级的室内布置重新进行了美化。近期我校又对墙体的校风与校训进行了大的更换——由原来的平面字变成了现在的立体字,这使得这些风纪字变得更加醒目。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一定会使学生在新学期感受到新的气象。

二、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校务透明度建设。为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开学初校委会一班人员及时召开了校委会,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并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对本学期各项工作分工、财务收支、帐务管理及学校用品购买办法等进行了会议公开,充分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学校购买用品票据报销实行购物人、收物人和校长共同签字的办法,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了人人参与监督的透明化管理,同时学校在开学的第一周就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使了教师“以德育人”理念的升华。

2、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在办学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全面育人”理念,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教育教学。

3、安全工作高于一切。由于暑假期间学生脱离学校管理教育,部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所淡薄,针对这一现状,在开学报到的第二天,我校就严格要求各班集中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入学安全教育,在第一时间内树立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学校又及时组织教师学习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目标责任书等内容,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性。做到安全警钟常鸣,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4、开学常规管理。为确保我校学校各项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规范化、正常化,我校严格依据中心校的部署安排,教师于2月23日开学报到,2月25日整理校园,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制定教学计划及安排,3月1日正式开课,全体师生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准时到校,无缺岗和缺课的现象发生。

5、认真贯彻中央七号文件精神和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按照课程设置安排,开足开齐了体育健康课程,全体教师不得随意挤占一课三操两活动时间,学生的一课三操两活动必须有人负责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并要求学生的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40分钟,从而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休息和活动时间,为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6、上一学期农远的配套设施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贡献了大量的力量。学期开始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这一设备的作用,我校为此配备了较为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郭友范、陈璀璨),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我校的电教水平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会为其他老师的教学带来更加便利与广泛的教学资源。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打算

开学近一周来,虽然我校的各项工作在学校的安排部署下正在逐步开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诸如部分工作进度缓慢;教育配套资金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进行;个别工作还需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校会积极与中心校及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最终把问题逐步解决掉。

第五篇:义务教育督查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年春季义务教育工作督查的通知》的精神,我校就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意见》、义务教育规范办学情况以及《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的执行情况等方面展开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防止辍学工作制度完善

为了提高防辍工作的实效性,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教育组制订了《关于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建立和完善“学校―班主任”的防辍责任制,学校每年都将防辍工作列入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教师明确防辍工作目标,落实相关措施,抓严、抓细、抓实防辍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加大扶贫助学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通过不断完善防辍工作监控机制,防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校学生辍学率为0。

二、规范办学行为措施到位

为了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做到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制定了《彭厝沟小学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意见》,从课程的开设、资料征订、课外活动、作息时间以及学籍管理、后勤服务、教育教学行为、师德修养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依法治教、依章治校力度。从课内到课外,从学科到活动,从校内到校外,规范教学行为,使学校教学管理按国家和省的要求逐步规范化。

1、课程开设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表

学校加强美术、音乐、体育、科学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2、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和常态编班得到落实

学校无开设“特色班”、“创新班”、“快慢班”等各类性质的教学行政班,各年级学生均实行常态编班和平行班制度。学校严格按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班额,按照男女生比例相对均衡原则和随机原则将男、女生分配各班。学校对本校学生统一编定学籍号。新生入学分班后,学校不再重新编班。在教师的人力资源分配上也力求按均衡原则实施,让每个班级学生都得到均衡的教育与发展。

3、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作业量得到控制

课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三超”:超纲、超量、超时。我们始终把控制小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作业量当作“减负”的一项重要措施反复强调,紧抓不放。我校按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和课时,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节假日及双休日无补课现象,任课教师能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小学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实施新课程后,家庭作业以探究性、思考性的内容为主,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作业逐渐减少。

4、按成绩给学生排队现象得到杜绝

我校取消了统考、变相学科统考及学科竞赛活动,学校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学科考试,学校杜绝了按成绩排队的现象,用等级制表述学生考试成绩,学校不把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5、教学用书及教辅资料严格按要求征订

我校能严格执行省教育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购买教材以外的教辅材料”的规定,按国家和省的规定以及县教育局要求选用和订购教材、教辅资料、学具等,坚决杜绝教师乱编、乱印、乱征订现象。

6、规范学籍管理

学校严格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精神执行学校的学籍管理

(1)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名册;

(2)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名册;

(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籍卡;

(4)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名册;

(5)能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转学材料是比较齐备;

(6)按规定使用学籍管理系统、推行学籍电子化管理;

今后,我校将继续贯彻《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和省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过重负担的有关规定,不断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2011年3月21日

上一篇: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下一篇: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