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亚主义与俄罗斯对外战略

2022-10-09

第一章欧亚主义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欧亚主义的产生

欧亚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初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 它形成于斯拉夫主义和大西洋主义的争论中。斯拉夫主义的信奉者认为, 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具有“特殊性”, 历史传统是其根基, 也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来源, 俄罗斯应该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特殊的发展道路。而大西洋主义者认为, 西方是进步的代名词, 俄罗斯要想发展就必须效仿西方, 并融入欧洲的发展进程。两派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发展方向, 但却始终没能帮助俄罗斯找到最终归宿。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霸权被大大削弱, 也让西方文化优于一切的思想遭到质疑。同时, 十月革命的爆发也阻断了俄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道德基础的传承。20世纪20-30年代, 欧亚主义者在侨民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欧亚主义的产生, 让俄罗斯找到了一条既符合本民族历史文化, 又不那么极端的复兴之路。到了20世纪30年代, 由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加之欧亚主义者内部出现了政治倾向和学术观点的分歧, 最终走向分裂。

第二节欧亚主义的再次兴起

现代欧亚主义者强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不赞成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 认为西化道路不符合俄罗斯的国情, 相反, 他们并不完全否认苏联时期所取得的成就, 主张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他们当中影响力较大的当属杜金 (А.Г.Дугин) 的“新欧亚主义”。1997年, 杜金出版了《地缘政治学原理》一书, 书中着重强调了东西方的不可调和性和对立关系。虽然俄罗斯当权者认为这种带有强烈扩张思想的主张太过危险, 但是近年来, 由于俄罗斯在国际上不断受到地缘政治的挑战, 再加上其固有的大国传统, 军队强硬派和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中仍有一部分人支持激进派的主张。

2001年, 杜金创立了“俄罗斯欧亚运动”组织, 随后, 欧亚党成立, 这也标志着“新欧亚主义”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第二章新欧亚主义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

第一, 继第二罗马之后, 欧亚主义者认为东正教具备了建立“第三罗马”的可能性。东正教提倡加强欧亚超民族的整体性, 将各民族的文化统一到一个共同体。在新欧亚主义这看来, 俄罗斯应该在欧亚空间内发挥“第三罗马”的作用。为了实现俄罗斯在欧亚大陆建立统一的文明空间,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从地缘上看, 俄罗斯地处东西方之间, 但与西方相比, 俄罗斯在各方面均处于劣势, 但俄罗斯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地倾斜。因此, 在二者的交往中, 俄只能采取“有选择的社会文化保护策略”。

在外交方面, 这一战略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对外开放, 另一方面保护自身。在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中, 新欧亚主义者强调俄罗斯应保持其文明的特殊性, 主张通过东正教这种特殊的文化过滤器筛选信息, 其目的在于防止其他强势文化的入侵, 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

第二,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一直重视发展与独联体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其对外关系中, 独联体国家一直排在欧盟之前, 处在第一位。然而, 美国为了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一直主张北约东扩, 2004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将一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纳入到它的版图之中, 之后又相继在中亚、东欧独联体国家发动颜色革命。对于普京政府来说, 独联体国家不仅与俄罗斯有着不可割裂的人文联系, 而且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独联体国家的安定关系着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也影响着它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普京上台后, 在外交方面以新欧亚主义为指导思想, 通过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一方面对抗种种威胁与挑战, 另一方面也减弱了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这种“东西兼顾”的外交策略为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的再次崛起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第三, 新欧亚主义首先是地缘政治的必然产物——俄罗斯既不属于东方, 也不属于西方, 而是横跨亚洲和欧洲。新欧亚主义者认为, 欧亚大陆应该分为:欧洲、亚洲和欧亚俄罗斯。虽然对于欧亚俄罗斯的具体边界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但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是从“波兰边境到中国的长城”或“西起波罗的海和黑海、东到太平洋”的这一大片土地。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俄罗斯不能完全地倒向东方, 也不能完全地倒向西方, 必须采取东西兼顾的新欧亚主义战略。新欧亚主义战略能够让俄罗斯免于直接面对北约和伊斯兰国家的危险。而且, 从历史上看, 俄罗斯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位于欧洲, 所以普京不可能完全放弃与西方的接触;另一方面, 虽然苏联已经解体多年, 但俄罗斯一直将中亚视为其后院, 独联体国家也一直是俄罗斯的外交重点。综上考虑, 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这一事实使普京政府选择新欧亚主义成为了一种必然。

第三章新欧亚主义与国家定位

第一节外交上追求大国地位

新欧亚主义所蕴含的“大国论”一直影响着俄罗斯的执政者, 而俄罗斯民族的体内也一直流淌着“帝国”的血液。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已不复往日的光辉。虽然在政治学中, 并未对“强国”和“大国”做出明确的界定。但是从字面上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就人口数量、领土面积、资源储备等方面来说, 俄罗斯无疑是一个“大国”, 而军事实力以及某些领域科技领域方面也可以称得上是“强国”, 但就经济实力论, 又很难将它列入“强国”。普京执政后, 俄罗斯基本摆脱了经济混乱和政治动荡, 在涉及国家战略目标以及国家利益等方面的问题时, 采取的也是比较务实的政策, 不再幻想成为昔日的“超级大国”, 但是也并未放弃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

在外交基本方针上, 普京政府一直强调外交要为国家利益服务。在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次序中, 独联体国家始终排在第一位。究其原因, 一方面, 俄罗斯重视外交的继承性, 独联体国家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符合新欧亚主义者“地缘高于血缘”的思想;另一方面, 新欧亚主义强调外交政策的平衡性。

第二节政治上实行“主权民主”

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比较特殊——它是为维护和加强主权而服务, 这与西方的政治制度相比, 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应该说, “主权民主”既是一种政治制度, 也是一种意识形态。2004年, 普京以“别斯兰人质事件”为契机,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这也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警惕, 有人甚至认为, 联邦主体地方行政长官任命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腐蚀了俄罗斯原本就很脆弱的民主制度。2007年9月4日, 在“瓦尔代”国际论坛上, 普京就“主权民主”这一概念做了公开阐释。他认为, “主权民主”是由两个概念组成的——“主权”和“民主”。前者指的是同外界之间的关系, 而后者在代表了俄罗斯的内在状态。可以看出, 普京所理解的民主既有西方民主标准的影子, 又有不同之处。

“主权民主”与苏联解体之初的那种“民主”不同, 在国家可能失去主权权利时, 出于对国家最高利益的考量, 它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公民的自由以及民主权利加以限制。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对俄罗斯的民主制度指指点点, 就是为了在国际上孤立俄罗斯, 打压、钳制其国际影响力。

摘要:欧亚主义是20是基础诞生于俄罗斯知识分子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 曾在20世纪20年代走向没落。20世纪90年代新欧亚主义再次兴起, 它继承了欧亚主义的思想, 又有所发展, 为俄罗斯指明了一条独特的社会发展道路。新欧亚主义是地缘政治的产物, 符合俄罗斯的对外战略, 呈现出恢复大国地位、重视独联体国家的倾向。新欧亚主义成为了俄罗斯外交的必然选择, 并影响着俄罗斯的国家定位。

关键词:新欧亚主义,俄罗斯,对外战略

参考文献

[1] 普京文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584页.

[2] Путин В., 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будуще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Известия, 3 октября 2011г.

[3] 郑羽.普京时代 (2000-2008) [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年版, 第17页.

[4] [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棋局[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第39页.

[5] Гумилёв Л.Н.Если Россия будет спасена, то только через евразийство (интервью) //Начала.4.М., 1992.С.5

上一篇: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下一篇:如何做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