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2023-03-09

公司治理结构是由企业的股东、董事、管理层、监事会所组成, 各自遵循自身的职责和权限, 相互约束、相互监督, 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各利益主体对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 都可以进行把控, 自己的潜在优势也能发挥出来, 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章程, 要促使内部控制更好地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

一、公司治理结构相关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一)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从股权结构来看, 我国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中地位过高, 不重视中小股东的意见, 导致公司经营方针偏向大股东的利益, 对公司整体经营绩效目标有不利的影响。同时, 由于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在股东大会上得不到关注, 股东出席会议的比例相对减少, 导致股东对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也大大减弱。

(二) 董事会构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董事会构架在整个企业的内部结构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它是连接股东和管理层的枢纽, 通过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 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董事会的规模大小、独立董事比例高低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董事会人数越多, 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有良好公司治理经验的优秀专家就有可能更多, 相对于专家人员较少的董事会来说有更大的优势, 对公司经营效果也更有利。

(三) 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高级管理层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级管理层根据公司的发展方向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的分配。在我国普遍存在着一个人兼任两个职务的现象, 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进行。一个高级管理层同时担任两个职位, 很可能使得公司的决策权和经营权分离, 这样对公司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既不能实现董事长对管理层的监察督促, 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也不能提供保障, 为财务舞弊现象的出现大开绿灯。

(四) 监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监事会能够对公司经营的合法合规进行定期的检查, 对公司相关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避免了越权操作等违法行为。监事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越高, 对董事会、管理层的监督效果越好, 监事会监督检查质量更高, 对公司治理结构有良好的反映, 能及时发现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适当、准确的调整。监事会弥补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不足, 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更加丰富。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控制制度虚无

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深刻, 缺乏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的观念。有些上市公司尽管已经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 但仍然形同虚设, 有规章不遵循、有制度不依照, 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实施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上市公司在遇到具体经济业务问题时, 不能只是将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应当基于内部控制制度上灵活地处理问题。

(二)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严重的缺陷, 股权高度集中化的现象很严重, 监事会独立于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之外, 但实际上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化使得监事们集体失语, 使得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表面上相互独立, 实则并未发挥出各自的职能作用。公司以高薪作为条件, 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日常业务进行管理的权限, 却不曾想到, 有些低素质管理层不妥善对待这种权利, 无法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有贡献的价值, 相反, 就会让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正常运行。怎么样合理平衡权力机构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怎么样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

(三) 内部审计轨制薄弱

我国有些上市公司, 并不重视内部审计, 公司设立的财务部并没有专门的审计人员, 而只有会计和出纳。与有关轨制和章程不仅不切合, 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不重视内部审计的情况也容易产生, 威胁内部审计的自力性、严正性和权威性, 给内部控制的实际作用效果带来影响。所以, 我国上市公司应当对公司的日常账务进行审计检查, 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来防止公司财务做假账, 以免影响公司的发展。

(四) 内部控制信息化不高

我国企业应当将信息技术与企业内部控制相结合, 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学习并建立一个信息自动化的软件, 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合进去, 掌握对经济业务的主动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化水平的薄弱性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非常不利, 让内部控制系统缺乏科学化的管理。

三、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一)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要深化企业改革, 明确产权制度, 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低效治理的问题往往是由于产权所有者的缺位和所有者权力的弱化造成的。因此。相关企业有必要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体制, 明确产权制度。通过运用法律、契约等手段严格规制责任、权力和利益的关系。使各级委托代理关系更加制度化。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

(二) 平衡股权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的问题仍然是大股东持股。可以尝试引入民间资本或外资等非本体资本来形成相对分散和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从而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来解决单个大股东或大股东的控制问题。

(三) 明确监事会的监控职能

在公司治理结构合理的情况下, 监事会应当直接受托于股东会和董事会, 独立董事的职能应侧重于参与决策。并向董事会提供更专业的意见。显然, 监事会应当对公司进行全面监督。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来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我国现行《公司法》需要完善符合公司运作的监事会制度。对监事会的职能进行强化。

(四) 强化管理层风险意识

管理层是公司运作的主体, 相关的管理策略和程序都需要管理层制定和实施, 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管理风险意识, 对内部控制风险防范进行完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提高很有利。管理层应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 规避风险。建立健全预警机制。确保企业风险监控体系健全有效,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五) 优化股权结构并成立审计委员会

由于国有成分股比例过高, 因此推行股权多元化, 可借鉴PPP融资模式的概念, 鼓励引入机构投资者, 加大国有股减持, 鼓励股票的流通性增加。

审计人员缺乏单独工作环境就容易造成徇私舞弊现象。成立审计委员会能对公司起着很好的内部控制。另外, 企业还应该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实施监督权利。

(六) 提高董事会职能的改善措施

董事会成员数量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董事会成员越多控制能力则降低, 造成管理能力越分散。因此, 公司需要配置适当的董事会成员, 保持董事会规模合理性。通常, 董事会的规模大小, 应该保持在9人左右为宜。还有, 独立董事制度的情况, 公司应该正确看待。独立董事比例, 就是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人数, 通常, 独立董事人员的数量, 要保持在董事人数的40%左右, 因此, 董事会人员规模并且平衡独立董事比例应该均衡分配。为了防范两职兼任现象, 公司监管机构应出台相关规定, 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职能就会保证。完善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能有效杜绝两职兼任, 而且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能力还能提高。

(七) 提升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效率

上市公司开展董事会会议应当充分发挥董事会会议的职能作用;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监事会负责对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进行审核和考察, 防止公司徇私舞弊现象。监事会有权利紧急召开监事会会议, 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展开讨论。因此, 公司应当保证监事会成员的公正性、透明化, 保持监事会人员的独立性, 提高监事会中股东以及职工代表的比例, 发挥监事会会议的效率。另外, 可适当扩大监事会人数的法定要求并在监事会中设置相应比例的可量化门槛, 参考独立董事制度对专业人员的从业经历、职业资格等设置, 提高监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专业权威性。而且设置专职监事可增加, 进行改善监事挂名不作为现象。监事的问责机制和持股机制可适时引入, 用来发挥其监督职能。正确认识监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不能仅满足于法律要求, 把监事会职能落到实处。

四、结语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 还能规避公司风险。企业制定防范企业风险的方案, 能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活动, 而且能实现企业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要提高企业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对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业需要有良好的治理结构才能保证企业秩序的有条不紊。越来越多的企业, 体会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怎么样把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良好结合, 控制企业风险, 实现经营效益和效果, 这是现代企业长远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先治, 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 (7) :89-95.

[2] 叶陈刚.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1 (3) :5-9.

[3] 路世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经济研究参考, 2012 (16) :25.

[4] 张怡梦.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市场周刊, 2018 (07) :25-26.

[5] 王宏.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8 (14) :101-102.

上一篇:多媒体在聋人服装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非手术治疗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