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业计划书的认识

2022-08-06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而一份好的计划能让我们抓住机遇,翻越障碍,那么你会拟定一份合格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创业计划书的认识》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对创业计划书的认识

我对创业的认识

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创业是在1999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加入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在校大学生创业,即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于学习期间创办事业的行为。大学生创业作为目前解决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鼓励。然而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由于他们作为学生的特殊身份,也受到了社会众多人的关注和质疑。

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发展的,允许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多元化、灵活化更加明显。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用一个大学生的话讲就是:“希望有一番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应该说这代表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如今的大学生,身在校园,与外界社会接触少,社会经验缺乏。这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创业需要的是冷静、理智、平和的心态而不是狂热的冲动。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创业还只是处于理论认识阶段,对自身的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社会消费能力、市场前景缺乏理性了解。 有人这样推算自己的项目市场前景:中国有5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如果每人购买一件,每件100元,我们就有500亿的销售市场。这个例子应该说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态。但事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社会消费与市场供需前景都在不断的变化,新一代的产品也不断推出。创业失败者的例子提醒大学生,只有先拥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良好的创业心态,才能提高创业成功几率。

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它的态度与大学生的创业实施状况息息相关,它的政策也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1998年的清华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清华就专门为学生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并且还明文提出允许有能力的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而这一举措对于在校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于是清华的大学生创业意识就相对比其它高校要强。这是政策的力量。 支持的老师主要是从大学生创业的“利”处考虑。很多老师认为现在大学生出去找工作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极其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往往企业都不愿意招一个只懂理论不会实践的职工。在大学里,课程设置更注重的是理论学习,对于实践应用却不够重视,这就需要大学生自己主动去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我。创业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也是很锻炼人的事情。 在校大学生希望从创业指导课学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现在的市场需求,各个行业的动态发展,各种商业信息(在校大学生希望通过理性学习了解创业行情,进行理性风险分析,从而找到合适的自我创业方向)

2. 希望介绍一些成功创业者的成败经验,并且进行个别创业案例分析 (填补大学生创业经验缺乏,取人长,补己短)

3. 了解有关于创业的基本常识,如注册、贷款、办理各种工商手续、相关的法律常识、创业方式和技巧、首次创业所需的条件及各类注意事项等

4. 作为一个创业者要具备哪些能力和基本素质 5. 目前国家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有哪些政策扶持和优惠条件. 6. 希望该课程能理论联系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

历史证明,一项发明能影响一代人,一种思想能影响一个世纪,而一种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影响则是无法估量的。创业教育使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多了一种选择的机会,但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是有风险的。成功创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和创业能力做保障。大学生创业是创办能盈利的企业或开发出能带来财富的新产品,不是过“老板瘾”。创业以前必须计划好,并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全程控制,及时纠正偏差。大学生应将在校期间的创业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

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波及中国,成千上万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特别是199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在校学生李玲玲在获得武汉世博公司风险投资10万元后,注册创办了武汉天行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她当时成为全国在校大学生获得风险投资的第一人。一时间,大学生创业成为校园最时髦的词汇,学生创办的公司风起云涌。时间过去几年了,李玲玲所创办的天行健公司早已停摆,纷纷传来的是学生公司倒闭的消息。在大学生创业历程的变化中,他们的创业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笔者认为,从1998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心理变化的轨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由浮躁变为理性。

理性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学校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更加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将来,在社会创业的舞台上,会真正涌现出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英雄,会流传一个个大学生创业的传奇故事。

第二篇:谈谈你对创业的认识

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创业的主体是个人或者小规模群体;②、创业的关键是商业机会的发掘与把握;③、创业者的身份是资源配置者;④、创业需要创立新的社会经济单元;⑤、创业的价值实现有赖于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转化为商品;⑥、创业是一个创造过程,具有创新性;⑦、创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增加财富,包括个人和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创业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它是鼓励和引导个体为实现创业成功而行动的内在力量。创业的动机大体上可以归为以下4类:对成就的需要、对独立性的偏好、控制的欲望、改变家庭和个人的经济状况。大学生创业是适宜的创业环境与做好创业准备的大学生相结合的产物,但为什么会有大学生在本应认真学习的时候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他们的动机有一定的特殊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生存的需要。首先,由于经济的原因,一部分学生选择兼职。在打工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具有创业素质的人会发现商机并且去把握它,开始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其次,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学生开始独立承担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在他们中也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创业先行者。这部分创业者通常都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从事一些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较少的行业,对经济回报要求较低。

2.积累的需要。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相互关系和成长的需要会逐渐强烈。一部分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或者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或实现自己的某个目标做好经济上的准备,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会利用课余时间走上创业的道路。这个类型的创业者往往以锻炼为目的,承受失败的能力较强。

3.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创造能力的觉醒时期,对创新充满了渴望和憧憬。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烈同时所受的约束和束缚较少。另外,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他们往往更容易接触一些新的发明和学术上的新成果,或者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本身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了能早日实现自己成功的目标,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改变了自己的成功观念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4.就业的需要。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一方面表现为需求不足,另外一方面表现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降低。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一部分大学生也开始了创业。

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和社会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还为别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和岗位。 ②、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提供提升自我的机会。在创业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同时提高大学生危机意识和拼搏精神。大学生在创业阶段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通过在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的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并且从失败中可以吸取经验知道自己的哪方面知识不足,然后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补回所缺知识,最终为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做好准备。 ③、大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创业不仅仅可以提高个人的人均产出和收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形成,④、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高校创业氛围。大学生自主创业会提高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打造创业文化品牌、举办创业成功者交流会和创业竞赛等途径,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种创业文化,激发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信心,有效地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也为推动学校育人模式的改革作出了贡献。

第三篇:对创业能力本质特征的再认识

肖红伟 徐晓东

(1.宜春学院招生就业处,江西 336000;2.宜春学院招生就业处,江西 336000)

摘 要:在国家倡导和鼓励“全民创业”、“和谐创业”的今天,“创业能力”一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在广泛使用。然而,如何理解“创业能力”?“创业能力”的本质特征有哪些?专家学者对此的认识和表述都不一致。本文在综合分析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将创业能力与学术能力、职业能力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自己对创业能力的一种新的认识。

关 键 词: 创业能力 本质特征

“创业能力”(enterprise competencies)一词,是在1989年亚太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与华裔专家朱小奇先生研究后确定的,王一兵同志在《教育研究》1990年第7期发表的《学会关心---面向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的译文中译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1989年11月底到12月初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针对未来人才素质,埃利雅德博士介绍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关于“三本教育护照”的讨论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和观察员的浓厚兴趣,并最终写进了会议报告。这一概念是一位叫柯林•博尔的学者在1988年向经合组织提交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并引起了热烈讨论。他认为,未来的人都应学习和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第三本护照”则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过去人们往往重视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而忽视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如果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学术的和职业方面的潜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亚太会议报告还指出:“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要求培养思维、规划、合作、交流、组织、解决问题、跟踪和评估的能力。” 1989年12月中旬,联合国教科 1 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泰国曼谷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的革新教育规划会议”。会议报告提出了创业能力的概念框架和开发创业能力的策略,并制定了实施这一项目的地区行动计划。1991年1月,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会上进一步对创业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在现行课程中渗透创业能力教育的课程模式和评价模式。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会,会议强调要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并认为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

然而,如何理解“创业能力”?“创业能力”的本质特征有哪些?专家学者对此的认识和表述都不一致。

关于创业能力,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述,特列举以下7种观点: (1)毛家瑞、彭刚、陈敬朴在《教育研究》1992年第1期发表的“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程度的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特征的能力,是一种自我开发、自我实现性质的创造力;创业能力是与个性倾向、特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操作方式;创业能力是知识、技能经过类化和概括化后形成的稳定的心理范式。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性能力三种,其中综合性能力又包括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非常规性的决策和用人的能力、交往公关社会活动能力等。”

(2)彭刚在其专著《创业教育学》(199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第8

5、90页)一书中提出:“创业能力与其它能力一样,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而不属于情意活动的范畴,但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挥与情感意志过程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3)高耀丽在其论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与高校管理变革》(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度硕士毕业论文)提出:“创业能力是指将自己或他人的科研成果或市场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捕捉市场信息及市场分析的能力、经营管理及理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能力)等。在这里,专业运用能力是构成创业能力的前提,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基础,社会能

2 力是创业能力的核心。”

(4)郑登成在《中国冶金教育》2000年第6期发表的“如何在职业培训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一文中提出:“创业能力就是要求劳动者不仅有知识、有科学技术,还应该是具有多种劳动技能(本领)的复合型劳动者,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能力。”

(5)徐兴海在《职教通讯》1999年第5期发表的“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业能力”一文中提出:创业能力是“创业者能根据市场规律和现代生产、服务活动的规律,自主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和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综合能力。包括认识市场的能力、现代管理经营能力、自主创业能力。”

(6)申卫东在《渝州大学学报》2002年4月第19卷第2期发表的“在素质教育中注重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出:“创业能力是指工资形式就业以外的自我谋职的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突出的创造性,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特殊能力。包括特殊的创业品质、专业技能、信息处理能力、决策应变能力、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其中特殊的创业品质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进取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

(7)严强在其专著《社会发展理论》(199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提出:“创业能力是指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体心理条件。具体讲,是以智力活动为核心的,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心理机能;是与个性心理倾向、特征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在个性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是经验、知识、技能经过类化、概括化后形成的,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复杂而协调的行为过程。”

从以上各种关于创业能力的观点来看,有不少观点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创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创造性特征的、以智力为核心的

特殊能力;是一种自我谋职的能力;是一种把自己或他人的市场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但不少专家学者是从传统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创业能力的,把创业能力限定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而不属于情意活动范畴。有的学者把创业能力等同于开拓技能,把事业心排除在创业能力之外,对创业能力的本质揭示不够深。

以往心理学有二大派即心理计量学派和信息加工学派。心理计量学派多从静态来分析智力,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解为元素,这些元素构成智力结构并可以进行测量,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而不属于情意活动范畴(非智力因素)。信息加工学派(认知心理学)认为,智力研究的单元应是主体根据特定种类的心理表征所进行的即时心理运算或操作。要用研究信息加工的成分或单元来了解和刻画智力。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美国耶鲁大学斯腾伯格教授在其专著《成功智力》(吴国宏、钱文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月11月版)一书中指出:“不论是基于结构还是基于过程的单一智力理论都不能对智力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在对传统智力理论进行质疑和创新过程中,斯腾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成功智力理论”,并提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和实践性智力。成功智力是以“产品”为导向的新智力理论,强调智力发展的可能性,重视元认知能力、个性和文化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把情感意志等都融入成功智力范畴。而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则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力论”,多元智力包括以下八个方面: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肢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等。

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研究创业能力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说,创业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成功智力,创业能力不仅仅是认知活动的范畴,也是情感意志活动的范畴,是认知智力、情感智力和意志智力的整合结晶,是传统意义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综合。

人的每一种能力都是人的生命力的显现,而创业能力是人的生命力的综合表现,更是生命力的一种高级体现。它要融合集中自我生命的多种能量,将自己的理想(梦想)千方百计变为现实。具有创业能力的人具有一种强烈的“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和“实践”导向,还具有一种强烈的“产品”导向,需要将自己或他人的创意或点子转化成“产品”,通过产品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获得快乐成功的生命体验。这里所说的“产品”,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产品,可以是无形的精神产品,也可以是服务性的“产品”,如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

在东京召开的“提高儿童、青年创业能力与革新教育”研讨会上,专家学者

4 对创业能力进行了界定:创业能力是指,为了从事产生收入的活动并获得成功,目标人口(指失业或不完全就业的、生活水平在各国所规定的贫困线以下的青少年,年龄为12—24岁)应具备的一系列能力,包括:激发行动能力;能够行动的能力;继续行动的能力;操作行动的能力。(参见王一兵“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1992年第1期)。在这个定义中,创业能力不仅是认知领域范畴,也是情感意志领域范畴。不仅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不仅包含事业心,也包含开拓技能。不仅包含操作行动的能力,也包含激发行动的能力、能够行动的能力和继续行动的能力。是操作行动的能力、激发行动的能力、能够行动的能力和继续行动的能力的和谐统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事业

心与开拓技能的和谐统一。这一点,与1989年亚太会议期间专家学者的本意是一致的,在那此会议上专家学者就将“创业能力”(enterprise competencies) 一词译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当然,在这个定义中,笔者认为也有二点不妥:一是将目标人口的年龄范围限定在12—24岁过于狭窄,二是没有突出创业的风险性特点,容易将职业性工作能力与创业能力混同。

因此,笔者可以这样来给“创业能力”下一个定义:“创业能力是指目标人口为了能从事创收获得利润并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应具备的一系列能力。”

关于创业能力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从创业能力、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三者的比较中来把握。首先,创业能力与学术能力有相同之处,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创新能力,是一种研究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创新,没有对某种问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有创业,也不可能有学术。但创业能力又不同于学术能力,学术能力只是对某种学问的研究能力,而创业能力更侧重于对产品和市场的一种研究能力;搞学术不能带有明显的直接的经济功利目的性,否则就会导致学术腐败,而搞创业,其经济的功利目的性是很明显的,创办公司企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有利润,否则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学术能力侧重于纯理论研究,人的经济风险相对要小得多,而创业能力不仅要研究,更侧重于去行动,去“创”,因而人所冒的风险要大得多。其次,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也有相同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创业能力也是一种职业能力,因为创业可以创出一片新天地,创业可以创出一个新职业。但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有职业能力的人只是能让自己 5 就业,而有创业能力的人不仅能让自己就业,还能提供更多的岗位让更多的人就业;职业能力是一种谋职的能力,求职者大多侧重于求稳循规蹈矩,不太敢冒险和创新,往往缺乏事业心和开拓性,而创业能力是一种开拓事业的能力,创业者更侧重于市场变化,大多敢想敢干敢于冒险和创新,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

总之,创业能力与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它是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融合,它介于学术能力与职业能力之间,是比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更具风险更具开拓性的一种能力,它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有学术能力的人如果没有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其学术境界往往不会达到很高的水平,学术创新也是有限的。从科学发展史上来看,那些在学术上取得举世瞩目惊人成就的科学巨匠,有哪一个不是具有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的呢?!同样有职业能力的人如果没有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其职业生涯往往也不会精彩,生命的潜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正如学者柯林•博尔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人缺乏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学术的和职业方面的潜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廖先亮:“通过教育培养创业能力”,载于《教育情报参考》1991年6月第24期。

2、侯定凯:《创业教育---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3、唐德海、常小勇:“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历程”,载于《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4、罗承选:“大力拓展独立创业者成长的教育空间”,载于《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22卷第5期。

5、毛家瑞、彭刚、陈敬朴:“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载于《教育研究》1992年第1期。

第四篇:浅谈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

外语翻译四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成了当代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创新创业的概念及其可能性与重要性,并且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利弊情况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创新创业 可能性与重要性 利弊情况 具体实现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再攀高峰的社会背景之下,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我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创新型人才还有很大的差别,于是,应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在党的推动之下产生了。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教育。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自助创新创业人才。

作为大学生的一员,尤其是还在摸索中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认清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能性与重要性。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业之路。此外,大学生创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再拘泥于网络,而且,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理念尚未成熟,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这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 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业能够激发青年人的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此外,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之后的一个选择方向,多了解关于创业的知识,不但给了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大学生又该如何进行创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创新创业是我们大学生毕业之后的一条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在社会呼吁自主创业的大坏境之下,我们大学生必须结合自身的优缺点,权衡利弊,慎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好做出自己的正确的选择。前面我们谈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可能性和重要性,这是有力的方面,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弊端和风险。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经验的不足和知识的匮乏。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我们的经验和能力是很有限的,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其次,是资金的来源问题。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出茅庐,手上掌握的资金是比较匮乏的。缺乏资金,创业也是很难进行的。最后,就是心态的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当我们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并且做出了决定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和兴趣制定创新创业的方案,并且付诸行动了。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行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创业成功的机会。当然,在往后的创业道路上必然会远东许多各种各堂的的问题与挑战,但是,我相信,决定走这一条创新创业道路的人是应该具有应对它们的魄力的。

要想真正取得创业成功,只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创业,关键还是在“创新”二字。“物以稀为贵”,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因此,创业的成功就在于把事业做得“稀”,还要做得“好”,致力于创建社会缺乏的而且人们有时很需要的产品和企业。“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转”俨然成了创新创业人士的新箴言。当然,创新也要以适度创新为原则,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的。其次,要注重团队的重要作用。创业过程中,有一个好的人才团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泰山移;创业如同赛龙舟,步调一致,不偏不移,才能独占鳌头。“宁要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项目,也不要一流的项目和二流的人才”也是创业投资家不可不注意的至理。最后,我还是想重申一下心态的重要作用。谁都知道创业是比就业更加困难的事情,尽管大学生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经过市场的风雨考验,没有管理团队的经历,他们创业必将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拥有良好的心态,具备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近十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就业市场上的压力,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选择走创新创业的道路了。他们有激情,有梦想,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虽然他们的经验不足,能力也有限,但是他们踏出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相反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上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也将会与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浅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钱亮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 ,作者李鹏飞,黄晓珑,陈露

第五篇:我对国贸的认识以及学习计划

在我看来,国际贸易就是一种国际上的买卖,即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进行的买卖交易。而这种国际上的贸易与自己国内贸易是有所不同的。进行国际贸易的商品,相比起他国的同类商品,必定是有自己的优势、价格上、质量上、外观上或者性能上等等。如若不然,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很难有高占有率。而我们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就是,在了解国际环境国际经济形势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条件,更好地发展我们的贸易经济。

一年的学习,通过一些科目的学习,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认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让我知道了关于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的不可缺少的知识。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则是让我明白经济学不单单是学经济知识那么简单,还需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来辅助。还有管理学、人力资源学等工商类课程,也让我发现,即使是作为一名贸易人员,也应该具有一些管理方面的技能。而我也逐渐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和外向型经济比重的加大,社会上各行各业对涉外贸易人材的需求日益旺盛。而要成为优秀的贸易人才,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第一点, 最最基本的,就是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我想,没有良好的专

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别人就无法相信你是否真正具有实力。只有首

先具备了这些,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进一步施展更多的能力。

第二点, 除了学习课堂内的知识,还要积极地拓展课外阅读。在有时间以及

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阅读国内外大家的经济学名著,我想,

这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对经济的认识与了解。通过

了解经济学家们的想法视点,从而建立起一些框架。

第三点, 实时关注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我们学习是为了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所以说在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时事,了解当下的经

济现状。将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来看问题来思考,一方面能

帮助自己更好地吸收掌握理论,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我们分析问题的

能力,当以后遇到实际的情况时,会有一定的经验去处理。

第四点,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英语也是很重要的,毕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如果我们自己本身的英语水平很好的话,对于贸易的顺利进行一定

是更加有利的。同时,英语四六级的证书也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国贸101

10064533 王宁

上一篇:督导评估的整改方案下一篇:定点汽修厂服务承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