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论文范文

2022-05-08

小编精心整理了《核心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基本语言知识的教授与基本英语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核心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核心素养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了解中外礼仪、文化和节日异同的过程中形成跨文化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英语学习的核心目标。

第一篇:核心论文范文

情感素质:班主任核心素养的“核心”

摘 要情感素质是班主任核心素养的核心。班主任情感素质是指其在任职前后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经班主任工作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与班主任工作特点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心理特征。其结构包括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人际情感、生活情感、情感能力六大类情感和19种具体情感。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 键 词核心素养;班主任;情感素质;内涵;结构

文献编码A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近期热议的话题之一,这为基础教育的转型升级、课程改革的推进深化提供了新的目标与参照。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教育实践尤其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成长人生导师、班级建设关键人物的班主任,其核心素养又该如何呢?本文试图从情感素质的角度对此作一些探讨。

一、情感的功能与价值

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在人类发展、社会运作、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价值,情感素质处于个体整体素质的核心。

1.情感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价值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情感曾被作为重要事件的副产品甚至是理智的对立面,而忽视了其功能性效用。只是到了近几十年,随着对情感研究的深入,情感的功能才逐渐被正确认识。研究发现,情感具有动力、调节、信号、保健、感染、迁移等多种功能[1],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情感在人类生存和适应中具有独特价值。基于情感的动力、调节、迁移等功能,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条件,能够更加有效地改造环境,从而提高生存和适应的能力。我们经常听到或见到一些人群或个体在极其严酷的条件下生存或生活的事例,而能够使他们坚持下来的,往往来自于某种强烈的情感。

(2)情感在社会运作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首先,情感作为一种人际沟通的信息工具,可以及时有效地传递信号,促进和保持人际畅通。一些行业实施的微笑服务就是充分运用情感的信号与感染功能,提高服务效果。其次,情感可以成为缓解矛盾与摩擦的润滑剂,减少矛盾冲突的产生。在和谐社会的创建中,我们十分需要每位公民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接纳,相互尊重与宽容。第三,一个社会要运行良好,各个机构的职工必须有较高的职业情感,这不仅是增强办事效益的需要,也是提升社会稳定的需要。

(3)在情感文化传承与创造中具有突出价值。首先,人们具有情感的需求,也具有审美的需要,这促成了文学、艺术等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发展。一些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与作品的情感内涵与表现手法有密切关系。其次,文学、艺术的创造本身需要情感的投入,没有热烈、丰富的情感,高质量的作品也难以完成。再者,情感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还表现为,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未来一代,要承担起传承创新的职责,而这需要个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情感素质。我国本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三维目标中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一个重要体现。

2.情感素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成分

管理学界在研究素质时,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结构模型和洋葱模型,认为素质的构成就如同冰山或洋葱一样,一部分显露在外,但更多的则隐藏在深处。其中,行为、知识、技能等更多是外显的、外层的,而态度、价值观、个性、动机等则是内隐的、深层的。这些态度、价值观、个性就是通常所指的情感层面的内容,这些内隐、深层的情感层面的素质主导、影响、调控着个体外层、外显的素质。

从教育学及心理学角度而言,情感素质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基本共识。一方面,在普通心理学的论述中,心理过程包括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另一方面,尽管研究者对心理素质的认识有所不同,但如果从两分法而言,都认为其包括认知性素质(如记忆、思维、想象等)和非认知性素质。对于非认知性素质,尽管角度、名称差异较大,如非智力素质、个性品质、态度与责任感、关爱与合作精神、心理动力素质、情意素质、心理调节力、情感素质等,但都包括了情感性内容。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情感素质在“素质”谱系中具有重要位置(见图1)[2]。

图1 情感素质在素质谱系中的位置

二、班主任岗位的情感属性

前面的分析从理论上说明了情感对于一般个体成长、学习、工作的重要性,那么作为具有特殊角色和作用的教师——班主任,其工作中的情感要求与体现则更为鲜明。

1.情感是班主任职业特征的集中体现

1983年Hochschild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这方面的研究发现,教师职业位居情绪劳动类职业的前列[3]。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被赋予了一定的期待,不管你的情绪体验如何,都要表现出热情、活力、积极、愉悦等情绪状态。除此之外,在与学生、家长的交往中,要注意克制负性情绪,特别是面临学生顶撞或个别家长无理取闹时,也要表现出礼貌与尊重,这对教师的情绪调控要求非常高。而作为育人导师的班主任,对其在课堂内外的情感性要求则更高。

在关于班主任的胜任力及胜任特征研究中,直接或间接体现了情感的重要性。有人采用开放式调查、行为事件访谈法,得到我国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系统包括12项胜任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班级管理技能、教育观念、职业道德、情感、自我监控能力和人际交往、成就动机和工作质量意识[4]。王英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初中班主任胜任力结构包括10项胜任特征:育人能力、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班级管理技能、职业道德、情感、自我监控能力、人际交往、成就动机[5]。这些实证性研究进一步体现了班主任职业的情感性特征。

2.情感是班主任角色功能发挥的内在要求

在2006年及2009年,国家教育部分别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其中明确了中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意见》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并特别指出:“在普遍要求全体教师承担育人工作的情况下,班主任的责任更重,要求更高。”《规定》则要求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这些政策文件,对班主任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彰显了班主任的育人角色与功能。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这都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较高的技能,更要有高尚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培养人。

情感不仅是政策文件中对班主任的一种内在要求和应然素质,来自教育一线的班主任经验总结也确实反映了情感对于班主任角色功能发挥的重要性。爱心、情感、责任是这些经验性文章的常见论述主题或关键词,如“班主任的‘情感角色’”“班主任对学生要有三种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浅谈情感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论班主任工作中情感的重要性”“情感:班主任工作的润滑剂”,等等。

3.情感是班主任开展实践工作的必要条件

对于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从五个方面加以明确,分别涉及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成长、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开展各类班级活动、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与教师家长保持良好沟通。班主任工作效能的提升,不仅需要加强认知性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关注情感性素质的支撑。从班主任承担的工作内容出发,至少有三方面的情感支撑策略:提高隐性影响(包括形象示范和环境育人)中的情感支撑策略、提高协调沟通(包括师生互动、家校沟通、同事协作)中的情感支撑策略、提高组织管理(活动组织、班级管理、评价实施)的情感支撑策略[6]。

情感是班主任实践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这是优秀班主任的共性体验。全国著名班主任任小艾老师说:“班主任首先应该是情感型的,具有满腔的热情爱学生,如果没有爱的基础,就没有教育。”[7]以民主教育著称的全国知名班主任李镇西在谈到班级管理中如是说:“教师一方面应当是学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无上诚实的人。让德育充满真诚,其德育基础是教育者人格的真诚”[8]。

三、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内涵结构

班主任岗位的情感属性揭示了班主任情感素质是班主任职业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内涵,也即是班主任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要更深刻地把握这一要义,需要从其内涵、结构上进一步展示和阐明。

1.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概念内涵

在文献梳理、实践考察、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是指其在任职前后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经班主任工作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与班主任工作特点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心理特征。

对于这一概念,有几点加以解释:(1)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受到任职前后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先天的因素如智力基础、神经活动类型对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发展与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又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其学习经历、工作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情感素质水平的高低。(2)班主任的情感素质与其工作实践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班主任的工作实践对其情感素质形成与发展起核心作用;另一方面,班主任的情感可能包括很多,但这里是指在其班主任教育工作框架及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3)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一方面是因为情感本身具有内隐性、稳固性、持久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与班主任的长期工作实践有关,经历了班主任工作的历练,其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特点已经基本定型。(4)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是指那些积极的心理特征。这突出了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教育导向特性,班主任的情感是丰富多样的,包括积极的、消极的,正性的、负性的,对学生发展有益的与无益的,但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是指班主任情感中那些积极的,有益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有利于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情感心理特征。

2.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结构框架

借鉴卢家楣教授对情感素质的研究成果[9],我们认为,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包括了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人际情感、生活情感和情感能力六大类。为了进一步探讨并明确班主任情感素质各大类的构成,我们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班主任情感素质特征词语调查、班主任情感素质样例征集、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初稿调查、正式问卷预测等过程,基于对1098名班主任的调查,借助专业统计软件,形成了包括六大类19种情感的班主任情感素质基本结构(见表1)[10]。

表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构成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

道德情感 理智情感 审美情感 人际情感 生活情感 情感能力

关爱感 乐学感 艺术美感 幽默感 执著感 情绪理解能力

自信感 自信感 仪态美感 合作感 幸福感 情绪疏导能力

成就感 成就感 环境美感 乐群感 情绪调控能力

尊重感

宽容感

四、探讨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意义

在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成果,对于情感重要性的认识也非常高,但是关于班主任情感的系统研究却相对比较缺乏。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提出,对于推进实践和深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从实践改善上,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提出,对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优化班级建设工作,乃至维护班主任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在班主任工作中更加重视情感的价值,更加全面、深入地发挥情感的功能。比如大家当前关注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就特别需要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支撑。学生核心素养涉及到爱国、责任、理智、审美、人际等多个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既需要全体教师的分工合作,更需要班主任的积极主导。研究发现,班主任的情感素质会通过班级环境显著影响学生的情感素质发展[11]。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能保障班主任对相关工作能做、会做,而情感素质则能促使班主任把相关工作做得开心,做得更好。

从学术发展上,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提出,对于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理论成果的丰富,对于促进班主任专业化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所搜集的资料发现,关于“班主任”的研究呈现“理论分析多,实证研究少;泛泛经验多,深入研究少;教育描述多,心理探讨少”等特点,这体现了班主任研究的相对滞后与片面,也难以满足实践中班主任工作开展和素质提升的需求。尽管对于班主任情感的重要性大家都表示认同,关于这方面的体会也不少,然而可惜的是,以往关于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系统研究并不多,特别是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就班主任专业素质提升而言,认知性技能的培训十分普遍,但关于情感素质的培养就比较缺乏。而调查显示,班主任情感素质总体中上,但具体情感则有低有高,这限制和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优化,需要加以重视和提升[12]。因此,研究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心理学和教育——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28-249.

[2]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结构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2):95-98.

[3]李红菊,许燕,张宏宇.情绪劳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4):409-411.

[4]韩曼茹,杨继平.中学班主任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59-61.

[5]王英.初中班主任胜任特征初探[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8.

[6]王俊山.情感支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升的途径与策略[J].教育导刊,2014(10上):57-60.

[7]李凤兰.班主任要有全新的素质[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5):18-20.

[8]李镇西.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13.

[9]卢家楣.论青少年情感素质[J].教育研究,2009(10):30-35.

[10]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编制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46-49.

[11]卢家楣,王俊山,刘伟.中小学班级氛围、班主任情感素质对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的影响:基于多层线性分析[J].心理科学,2014(5):1174-1179.

[12]王俊山,卢家楣.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52-58.

责任编辑 王清平

作者:王俊山

第二篇:挖掘教材核心元素加强核心素养教育

摘要: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基本语言知识的教授与基本英语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本身的核心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核心素养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了解中外礼仪、文化和节日异同的过程中形成跨文化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英语学习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材;中外文化异同

義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短短40分钟的英语课堂承载着很重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教授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发展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文化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增进国际理解意识。因此,把英语的语言知识与核心素养知识统一于英语课堂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便成为新时期英语教师的新使命。

本文以《开心英语》小学五年级、六年级部分单元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探讨教师如何在教授课程中巧妙地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一、怎样深挖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

一是认真研读教材,捕捉含有文化元素的内容;二是结合教师用书教学目标,明确本单元应该教授的文化知识;三是多阅读、欣赏关于英语国家社会、人文风俗与文化概况的书籍、文章、影片,拓宽自身的核心素养底蕴;四是结识外国朋友,在交谈、相处时留意,体会中外文化差异,并将这种对文化的敏感性运用到教学中;五是年级组英语教师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不遗漏教材任何一处含有文化元素的内容。

二、教材中核心素养元素的具体体现

(一)本土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系

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置了Culture环节,这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学习与热爱,及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中西文化的融合。

1.中国传统节日

小学开心英语第五册第六课的Culture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和外国的传统节日圣诞节的概况与异同。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掌握节日专属文化词汇后,能用英语介绍本土文化,学会沟通,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2.中国天气气候

小学开心英语第五册Unitl Seasons and Weather主要讲了中国的季节(春、夏、秋、冬)与天气(rainy,windy,cloudy,sunny)的词汇与主要句型,而该课的核心素养要素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各主要地区及世界特色国家地区的天气与季节异同,从而在习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在进行语言交流时避免跨文化差异带来的弊端。在本册书的Culture中介绍了中国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天气和气候,例如,广东的台风、吐鲁番的干燥、海南的海滩与炎热;同时也描述了南北极的特点:没有夏季,极度寒冷;肯尼亚的特点:没有冬季,非常炎热。

3.中国传统艺术

小学开心英语第七册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国画、京剧,通过介绍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关的风俗习惯;学会了解、习得、运用艺术元素,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关注外国礼仪、文化、节日,了解中外异同,发展跨文化意识

1.差异性

(1)中外风俗礼仪不同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中外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如教材第五册第六课的Culture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和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的概况与异同。中国的春节是农历计算的,每年的春节具体日期都不一样,把Unit2 Months及Unit3 Dates有相关的词汇与句型教授给学生,这是英语语言知识。而在讲授此两单元时,教师需要把教材相关的Culture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如,中国的春节日期(农历不固定)与西方圣诞日期(日期固定)对比;中国的春节前一天叫除夕,而圣诞节前一天叫平安夜;中国春节大人给孩子们红包,而圣诞节孩子们收到的是圣诞老人给的礼物;中国北方春节人们吃的是饺子,西方圣诞节人们吃的是火鸡等。

(2)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的不同

在西方国家,父母在孩子满18岁,就允许他们搬出去,他们相信孩子能照顾自己,教育孩子独立;而中国家长担心孩子安全问题,认为孩子和父母待在一起更好些,年老后孩子也可以照顾他们。因此,在中国,孩子去外地念大学了,有些家长还每次接送孩子回家,甚至有些经济条件允许的,父母还到孩子上大学的城市买房或租房以便照顾孩子的起居。

在第五册第五课School Lunch提到,I am hungry.let’make our own lunch.

而中国的孩子也许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若肚子饿了,很可能都会说It’s time to go home.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除了教授语言知识(词汇与句型),还要渗透中西文化的异同,深挖文本,发掘可交给孩子们的核心素养知识,让其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不但注重英语的工具性还要懂得英语的人文性。

(3)欢庆节日内涵的不同

第五册与第六册均有介绍西方的重要节日——圣诞节,让学生领会圣诞精神,将爱和欢乐传递给周围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

春节——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传递的也是欢乐吉祥,但更多的是注重家人的团圆和互相慰问,更注重亲情的表达与维系。

2.共同性

中西方都很重视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与礼貌性。教师可利用恰当时机告诉学生语言运用的得体性,提升其依据场合得体运用语言和礼貌的意识。

如,第七册教授礼貌问路的方法,应使用“Excuse me…Can you tell me…Do you know…May I ask…”:

第五册,教授something和anything的用法时,有一句型是不符合这两单词的用法法则的,“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nice?”,通常教师都教授给学生something一般用于肯定句,在这为何用在问句呢?因此,在教授something和anything的用法時,教师很有必要把这个礼貌用语句型展现,同时抓紧时机,跟学生加强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得体、得当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与交流。

三、怎样巧妙加强核心素养教育

针对前面第二点挖掘出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教师应巧妙运用教学机智,加强核心素养教育。

(一)中外文化

1.中国与外国的传统节日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补充介绍一些其他节日资料。例如在教授第五册的Unit2和Unit3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节日来说。因为这两课都是讲日期和月份的,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时候适当加强核心素养教育——中西方节日、文化、风俗、礼仪。有了这些铺垫,再让学生制作英文手抄报,主题为“介绍我国的春节和圣诞节的对比;中国的泼水节和泰国的新年——泼水节的对比,还有植树节、万圣节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该组最佳手抄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一些节日专署名词、相关对应月份日期及节日文化了解更深入,达到了语言知识加固及核心素养的加强,最终达到了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2.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讲授食物,可以展开中国的“茶”文化及外国的“咖啡”历史的对比。现在家长、教师都有微信群,教师可以在群里提出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的话题,让家长协助孩子在网上查阅一些相关的介绍和图片,发到群里进行对比讨论,围绕茶与咖啡中外两种不同的饮品展开交流,可以谈它们的起源、发展、文化等。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读到同伴的看法,互相比拼,搜集更多的关于中西饮食方面的英语词汇,从而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

(二)中外文化的异同

1.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英文中对同一个事物表述不一致的词汇。以姓氏为例,“刘老师”这一称谓,英文中不能说Teacher Liu,或Liu Teacher,而要用Miss Liu(女),Mr.Liu(男)去表达这一称谓。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用中国的文化思维去理解,一定要注意理解西方的称谓以及它背后的文化。

2.中外风俗礼仪的不同

同样是在节日收到礼物,西方的礼仪是接受礼物,表示喜欢,然后道谢“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但是中国的礼仪往往是很客气地谢绝礼物,明明很想接受礼物却不能把这意愿在最初表现出来。

在西方,友人来自己家拜访做客,称赞主人的招呼很周到,菜做得好,茶沏得佳,都会毫不犹豫直接说句:“You arc very nice!I love themall!”,而被赞赏的主人也毫不客气的回应:“Thank you!”;然而在中国,友人面对热情款待,只会拼命的“谢绝”“不用了”“不要给我了,够了!”,而面对客人的夸奖,主人也只会“否认”:“不是啦,哪里哪里。”

3.了解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内涵

第五册和第六册介绍了国外的一些节日,文化气息浓郁。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节日的信息,如New Year in Thailand,Father’s Day,Easter,Halloween(trick or treat)的信息,为学校广播站英语栏目《西方国家重要节日系列专题》提供播音素材或为制作英语墙报提供材料。

在元旦的汇演节目中可增设富含中西方节日元素的节目,可增加关于中西方礼仪风俗的对话,让同学们通过耳、目、口、手等多种器官来感受多元文化在实际生活交际中的运用,从而把英语课堂带到学校生活中去,在教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核心素养教育。

(三)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2.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实例来丰富教学,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如举办英语节,让学生展示才艺;让学生每周用10分钟时间练习英语书法;让学生做Duty Report、举办英语口语竞赛、演讲比赛、单词竞赛、阅读与写作比赛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读背背属于自己的英语座右铭,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学校展示栏或班级展示栏中;在楼道和楼梯间按照每个不同年级的英语水平设计英语日常对话,让学生每时每处都感受到英语的氛围。

3.让学生策划活动。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分享阅读英语绘本带来的收益和乐趣;鼓励学生制作班级英语励志口号,英文墙报;引导学生在班级进行英语环境设计;创建英语广播站;尝试组织学生开展每周末微信群内英语交流和讨论。

教材中丰富的核心素养元素为教师进行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挖掘教材人文性因素、渗透人文性教育也成为教授英语学科知识的更高目标。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充分领悟教材编者的意图,读懂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核心元素,而且要发挥教学机智,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

【责任编辑 张蔷】

作者:刘健敏

第三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核心教学目标研究

摘 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准确把握核心教学目标,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和实施,切实提高历史综合教学水平。传统的三维目标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需求,为更好地凸显历史教学工作的重心,必须提升三维目标的制订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核心教学目标;研究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门具有文化承载功能的学科,高中历史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引领作用。随着新一轮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素质化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也成為各教学学科的核心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因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核心教学目标指的是课堂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方向,也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决定最终教学效果[1]。

一、高中历史传统教学目标分析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已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2]。然而部分历史老师显然还没有准确把握到其核心所在,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育人员通常是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大要素为三维教学目标,并将三者充分体现在各个知识章节。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上,往往会采取分组式讨论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对革命意义进行多角度辩证思考。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要通过解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教育现代青年要懂得感恩和珍惜,发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二、传统历史核心教学目标的不足之处

围绕传统三维目标的高中历史教学在当今核心素养的贯彻中显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此种三维目标无法充分凸显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各教学目标之间过于支离,难以实现整体统一,教学核心目标模糊。而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都将围绕其核心来开展。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将历史学科的五大基本核心素养与三项核心维度有效融合,从而形成真正完整的、统一的核心教学目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核心教学目标研究

1.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五大核心素养并非要求体现在各个教学章节中,而是对整个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3]。至于该贯彻五大要素的哪个方面或者该如何贯彻则应当视具体的教学情况和教学需求而定。要尤其注意的是,设计和制订核心教学目标的时候,老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把握,以确保所选择的教学目标能够切合教学实际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同时,历史老师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含义,懂得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核心素材,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素养水平,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核心。

2.完善三维目标实践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核心教学目标具有新的实践概念。首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老师要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发展概念,明确史实,熟悉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深刻理解事件、人物的历史性意义。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及时更新和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授课方式,锤炼授课技巧,采用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师生需要共同提高历史文化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时刻牢记革命先辈的训诫,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切实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实现核心要素与核心维度之间的融合提升,从实现每一课堂核心教学目标入手,促进历史学科综合教学素养的提高。

3.核心教学目标的提升

三维目标不可抛弃,但核心始终只有一个,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核心教学目标必须有侧重点进行融入与提升。如,在“辛亥革命”的教学章节,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局面,是我国人类社会史上一次伟大的巨变。老师可以将此课题的核心目标设定为:辛亥革命——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结合教学内容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与提升,之后再确定本次课堂的核心目标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背景、过程、人物进行了解,通过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对历史事件的表象和本质进行深化分析,明确辛亥革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变革作用,培养学生的事物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必须首先以每一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设计为基础,落实各环节核心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针对教学实际,提高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质量,突出核心价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攀.新中国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岳廷玉.基于目标的教学与评价[J].生活教育,2018(1):105-106.

[3]谭友清.关于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研究[J].学周刊,2018(26):26-27.

编辑 鲁翠红

作者:宋九全

上一篇:税收论文范文下一篇:经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