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进万村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大学生进万村范文

“万名大学生进万村”视频会议通知

关于参加2011年度“万名大学生进万村” 社会实践服务行动成果交流视频会议的通知 各学院分团委:

为总结前一阶段全省“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服务行动,深入交流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成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经团省委、省委组织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决定,组织召开全省2011年度“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服务行动成果交流视频会议,并在我校开设分会场。具体会议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11年10月20日 14:00—15:00,13:50之前到达会场

二、会议地点:主楼901室

三、参加人员

各学院分团委书记、社会实践负责老师、“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

会实践学生代表5人。

四、会议流程

1、通报前期全省“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社会实践服务行动开展情况;

2、大学生代表发言,交流社会实践服务成果;

3、团省委有关领导讲话。

五、会议要求

提前十分钟到达会场,遵守会议纪律。会议期间禁止走动,禁止接

打手机,认真听取大会典型发言,积极做好会议记录。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请书面写明情况。

共青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委员会

2011年10月17日

第二篇:进万村入万户

安陆市委党校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活动

情 况 汇 报

根据安办发[20011]11号文件的要求,我校根据进驻村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实际,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突出“四个在一线”,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做到“五个进农家”,党员干部进农家,利民实事进农家,政策法规进农家,信息技术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3月4日召开全市召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动员大会后,学校马上召开全校党员工作会议,成立了由胡芳同志任组长,陈二庆、陈江涛二位同志为组员的驻村工作组。3月5日,工作组下村进驻到河德村和陈河村,与农民交心谈心,了解村里具体情况。

二、进村的主要作法

(一)宣传政策。进驻村的第一天,就召开了村干部小组会,跟村干部交流了强农惠农政策。在会上重点宣传了与农业相关的土地流转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良种补贴和农作物种植补贴政策,农民培训阳光工程政策,退耕还林口粮田政策。

(二)体验生活。小组寻找比较困难的农户,在他们家里住下来,和他们,交心谈心,以心换心,这样就能够接触广大群众,掌握群众动态,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三)走访民情。深入农户,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准确掌握群

众所思、所忧、所盼。入村的第二天,小组就深入开展社会调查,重点了解农村政策落实、民生改善情况,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以及当前"三农"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等。

(四)注意农村动态。即对农民感受最深,容易出现的矛盾的地方要及时发觉,及时处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小组走村串户,针对性地做农民工作,让他们自觉地同社会腐败、封建迷信、低极趣味的事情化清界线。

三、走访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走千家串万户,对农民反央的情况进行梳理,主要有如下困难:

1、打工经济是村里经济的支柱,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靠打工,农民增收困难较大。

2、村级造血功能不强,办公经济紧缺,应付上面检查财力维艰。

3、村民法律意识不强,遇到问题用法维权的意识淡漠。

4、对困难户,“五保户”国家扶持力度不大,他们生活仍然很困难。

5、村级企业仍是空白,农业种值没有形成集约化,达到一村一品还有一定距离。

6、种植以粗放形为主,缺资金、缺技术。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摸底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将这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为村办实事。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为农民群众多办解民忧、谋民利、化民怨的实事好事。大力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服务、送温暖等活动。帮助查找和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帮助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促进发展。帮助制定、完善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春耕备耕,促进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总结和推广农村能人致富门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村级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是送技术。确定每一个农户的主导产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并坚持“全年承包,综合指导,分期培训,提高质效”的方法,定期地到村、到户、到田进行指导,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真正用上技术,真正做大产业。

中共安陆市委党校2011.3.11

第三篇: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调研报告

陈场二小驻王桥村工作组

根据镇政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工作组安排,陈场二小驻王桥负责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工作,在魏军校长带领下驻村组全体同志高度重视此次能直接与基层民众面对面交流学习打交道的机会,深入王桥村每一户村民家里,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听取意见。调研工作有序开展,取了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王桥村位于陈场镇西部,随岳公路旁,陈南大道面积25亩,租地面积150亩,安能面积310亩,农田面积565亩,辖4个村民小组,178户,总人口866人,其中党员20人,“两委”班子成员3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3864元。

二、工作过程

在镇委专题会议布置工作后,在魏军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三万”活动“三个全覆盖”的要求研究了工作方案。为方便工作,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采取集中力量,分工协作的方式,在进村宣传发动和入户调查走访民情民意的基础上,每人负责一片,一户不落,将党的惠农政策送上门,将每户民意填入民情调查表,并将所走访的民情民意归纳分类,实现了驻村全体干部走访民情民意全覆盖。在孤寡老人王斯平家中,当了解到王斯平老人孤单一个,至今没有上户口,住的老土房也早已是危房的实际情况后,对她宣传了国家的政策,和村干部沟通尽快解决户口问题,并送上500元表示关怀之心。这种方式深受农民好评,送去了党的政策,送去了信心,送却了温暖,广大农民畅所欲言,说出了心里话。

三、调研结果

在逐户走访和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党的惠农政策在下面基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村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政策,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分析归纳,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主要有:

1、群众需要发展种、养、加工等产业的小额贷款很难贷到。

2、特困户、低保户的确认,缺乏公开性,要求公开公平。

3、农田水利设施长年失修,淤塞严重,要求加强沟、渠、道等小农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方便。

4、种、养、加工等保险要继续执行,理赔要合理公平公正。

5、实行农村养老保险,60岁上以上的老人要享受老人保险。

6、特困户、困难户、低保户房屋改造要按政策落实补贴和贷款。

7、镇、村干部深入农户了解情况少。

8、孤、寡、残、病等人要求照顾,解决困难。

针对民情民意反映的问题和要求,我们驻村干工作组迅速与王桥村委会班子进行了沟通协调,要求尽快落实解决。

下一步工作安排是:

1、将收集的问题向村里、有关单位反映,争取圆满解决,让农民满意。

2、对特困户、困难户、伤残病人进行慰问,解决他们一些实际困难。

3、帮助该村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寻找发展村级经济的措施。

第四篇:也谈“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2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专题电视电话会。此次活动将组织动员省、市、县三级党委和政府所属机关、各人民团体以及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干部广泛参与,实现“两个全覆盖”:工作组覆盖全省26018个行政村,工作队员足迹覆盖全省1062万农户。工作组入村后将采取召开村民大会、举行形势政策报告会、走访农户等方式宣传政策;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典型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活动要求每位下派干部都要记民情日志,活动结束后写出一篇调查体会报告。工作组要完成一份综合调研报告。同时,下派干部要结合基层实际、群众需要和部门职能兴办实事,帮助驻点村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促进农村发展。

3月3日,州委、州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文件。3月4日,举行了州直赴县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跟农村有着或深或浅的渊源,对农村的发展非常的关注和关心。尤其是对我这样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看到这样一个消息,心里是非常的亢奋的。

就我们的社会现实来说,很多人都存在着一种急攻进利的心态。行政人员也一样,一项政策或者是措施的出台,往往希望起到立竿见

影的效果。“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将重点是“全覆盖”和“增感情”上,要求下派干部的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增进干部与群众的感情。这个工作重点不像时下行政部门好大喜功的那样把“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发展起来”这样宏大的口号作为工作重点,而是将大的目标进行了阶段性的分解,将筹备性的工作提上的大场面,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体现了决策者的一种境界。

时常会把行政部门和企业拿来比较。常常在想如果行政部门在做一件事上能像企业那样努力的减少成本,执着的追求利益那样会不会效率更高?对行政部门来说,成本是指办一件事投入的人、财、物,利益是指人民大众得到的实惠。那么,行政部门在准备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广泛地征集意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然后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接着准备充足的材料、选择合适的人去实施。同时,加大监督和宣传力度。

在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一项政策或者是措施的出台和实施的推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已经存在或者即将出现的问题。但这项政策或者是措施是不是解决那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这些都是政策和措施已经出台后才会让人确切地说是普遍的群众去讨论的。能有机会在政策和措施出台前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人太少了。我觉得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尤其是出台措施前,让广大群众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太有限了。也就是调研、摸底、筹备阶段广大群众群众的参与率太低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两个甚至是一些普通群众在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上,力

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很多、整体的群众力量是不可忽略的。更重要的是普通的干部、广大的群众才是这项政策或措施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受益者。如果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不顾及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那么这个方案就很难是一个好的方案。所以,我认为行政部门应该拓展平台,加大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比如说在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措施前,除了采取与相关专家进行座谈,深入基层调研等传统方式收集民意外,还应该以商家推销自己产品一样的热情,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公益标语等广大群众熟悉的介质进行宣传,征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能方便、快捷地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来。

在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前,应根据前期的调查结果和民意,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且把这些方案公示出来,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对于“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我知道的就只有几个会议的精神,而且我也不是第一批进驻村的队员。就我现在了解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在入村以前,应该对队员们进行了一个培训。此次活动的目地是宣传、调研、增进感情,宣传什么内容,调研什么情况,怎样增进感情,这些都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下村同志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次活动开展的好与坏,下村的干部对政策了解的程度、对农村生活的适应能力、接触农民的方式方法、调查研究水平等等都不一样,所以必须有一个最基础的行动细则。为了保证能将宣传的东西宣传到位,将我们想知道的情况摸清楚,真正是增进感情而不是形成隔膜。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实施方案的同时,还应该有一些配套的材料,如将所有关于农民、农村的优惠政策进行汇总的“惠农政

策手册”;包括每户农民每年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支出、人员构成、主要负担、主要期盼等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问卷调查表”,同时对工作队员的“工作日记”和“调研报告”也应该作出具体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工作能力较弱的同志也能完成最基础的工作。如果说入村入户只是落实到形式上,那这样“全覆盖”只会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对政府失望。

我看到我们州“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的队员是县级以上单位平均的抽调的。我不知道县、乡是怎么分配的,如果州、县、乡是综合考虑,州级小单位和县级大单位协调起来进行的,我觉得无可厚非。但仅仅从州直单位的分配上,我觉得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无论单位大小都是一个单位四个村,这不太合理。除了按单位进行分配,我觉得还可以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将一些有到农村工作激情的同志吸纳进来,将一些精神力充沛、有工作热情的退休干部也纳入考虑范围之中。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领导小组对工作组的成员有着严格的要求,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不准接受基层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土特产等馈赠,不搞陪同和迎送。派出干部一律吃住在基层,吃住费用全部自行解决,要比感情、比作风、比措施、比收获。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领导的本意是好的,但也需要有一个实施细则。就说“吃住费用自行解决”这一条,真正的让队员自己解决,我觉得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应该是到自己本单位或者是以地区为单位

的工作队里报吧。但是这个钱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农民,是入村队员按天数领取,然后吃一顿给农民结一次。还是把这笔钱按地区分到一起,农民凭收据去领取。显然第一种方式是不可行的,并不是说不相信队员们的自觉性,而是我觉得行政上的事本来就不应该从相信哪些人的角度来考虑。人是有感情的,是有七情六欲的,我想没有绝对正直和无私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缺点和突破口,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公正严格的制度。如果是按第二种方法来支配这些钱,粗略地计算一下,一日三餐,最简单的也需要20元左右,加上住宿费和其它杂支,一天下来,怎么也要50元左右。如果入户的队员是走到哪就在哪家农户吃住,那么,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好客的农民根本就不会要这些钱。就算是愿意拿这些钱,也不一定每户农民都会为几十块钱而跑去报。如果队员们是按地区集中到几户农民家吃住,那么一个村要几户才够,有些村大、人不密集,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些都应该在队员们入村以前就应该安排好。

同时,我觉得还应该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在这项活动开展过程中,宣传和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知道了这项活动的整个过程和细节,他们才会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反馈,也才会起到监督作用。对于农民朋友的宣传,除了电视、报纸外,我觉得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采取如广播、电话、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让他们知道和了解此项活动。比如,通过宣传,让每一个农民朋友都知道队员在农户家的吃住都是应该付钱的,那么我想这本来就是一种监督吧。

第五篇: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

龙港镇

狠抓检查督办 确保“两个全覆盖”

为了确保工作队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工作队员足迹覆盖全镇所有农户,根据县“三万”活动第四次推进会要求,镇党委、活动办于近期针对各工作队走村入户情况开展了检查督办。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为了确保检查督办活动取得实际效果,镇党委、活动办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通报了全镇“三万”工作的进展情况,认真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检查督办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会议决定由镇活动办牵头,抽调各办事处18名干部分为6个检查督办小组,由党委班子成员带队分赴全镇38个行政村,对发现问题、进度较慢和工作薄弱的村进行重点督办。

二、明察暗访,及时反馈。“五〃一”前后,各检查督办小组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在事先不通知村干部、不向工作队打招呼前提下,直接深入到各家各户进行调查走访。镇活动办要求每个检查督办小组在每个村至少调查5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至少调查5户,重点对不靠街、不靠路、不靠村委会、不靠村干部家的“四不靠”地区的农户进行“五查三问一登记”,“五查”即一查有没有工作队进村、二查有没有干部入户走访、三查有没有宣传惠农政策、四查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五查有没有增加村级负担;“三问”即一问对“三万”活动知晓度、二问对工作队的看法、三问对镇村工作意见建议;“一登记”即对走访调查情况

进行登记,由农户和调查督办组成员签名确认。镇活动办在每天晚间将各小组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后向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进行反馈,对于仍未引起重视、造成工作落后的工作队,镇活动办及时向驻村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和反映。

三、整合力量,消除死角。为了确保入户率达到100%,不留死角,“五〃一”过后,镇活动办从工作进度较好的镇直工作队和有关办事处抽调党员干部20余人,先后组织了3次集中走访活动,深入到交通不便、工作基础薄弱的山区村,协助人手较少、进度较慢的驻村工作队开展走访活动。在镇活动办的协助督办下,全镇的工作队已经基本完成了走访任务。

下一步,镇党委、活动办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全力实现“两个全覆盖”。同时,还将充分运用前期走访调查成果,开展整改落实工作,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改进基层政府的工作。

上一篇:党员代表发言范文下一篇:大学毕业感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