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论文范文

2022-05-08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时事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時事类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引发了对时事类短视频是否属于时事新闻的思考。《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从主客体两方面对“时事新闻”进行了界定。主体方面,《条例》及相关行政法规对互联网新闻行业设置了极高的准入门槛,只有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有互联网平台有权从事新闻采编业务。

第一篇:时事论文范文

时事月读

党情

今年首轮巡视至少20名央企高管落马

中央第三巡视组于5月3日结束了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专项巡视。至此,今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工作全部结束,进入反馈意见阶段。统计显示,本轮巡视“边巡视边落马”的央企高管至少20名,刷新十八大以来前五轮巡视的纪录。专家称,大批央企高管在巡视期间落马说明央企确为腐败问题易发地。

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多位央企高管在巡视过程中落马,首先印证了公众的一个直观“感受”——央企是腐败易发地。高波指出,本轮巡视中,央企“利益输送”的现象广泛且严重。甚至原来的钱权交易、小贪小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很多人的胃口。很多案件涉及资本运作、杠杆收购等,谋取国家资财,案值远超一般权钱交易。我国央企高管具有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双重身份,因此央企高管落马和一般官员被查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样的,都反映出决策权集中度比较高、自由裁量权比较大的问题。

“非行政许可审批”退出历史舞台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在前期大幅减少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今后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国务院部门共有非行政许可审批453项。经过2013年和2014年前后七轮的清理,已经取消了209项。201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清理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通知》,决定通过一年时间对各部门现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今年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剩余24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意见。至此,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全面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概念退出了历史舞台。

世情

日本“战争立法”:葫芦里装满火药

日本政府5月15日向国会提交了一系列旨在扩大自卫队海内外军事活动的安保法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称,安保法案旨在维护日本和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安倍政府向国会提出的一系列法案包括1个新立法和10个修正法。新立法是《国际和平支援法案》,其实质是“海外派兵永久法”。根据这一法案,日本可随时根据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支援。10个修正法则统一打包并冠名《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

从法案内容看,冠名“和平”的安保法案实为“战争立法”。鉴于安倍政权的军事大国野心,日本今后在安保和军事领域的动向将使地区局势更趋复杂。

金砖银行总部将落户浦东

5月15日从财政部传来消息,金砖五国倡导设立的金砖银行总部选址已经敲定。根据中方建议,金砖国家已同意未来金砖银行总部选址在上海浦东世博园区。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透露,印度已提名瓦曼·卡马特先生为金砖银行候任行长。中方对此表示欢迎,期待卡马特先生尽快进驻上海,带领金砖银行前期管理小组开展金砖银行筹建工作。

按照部署,7月初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金砖银行将在俄罗斯召开首次理事会议,正式任命行长和副行长,他们将带领多边筹建秘书处进一步加快推进各项筹建工作,争取推动金砖银行于2015年底或2016年初启动运营。

国情

一百户全国“最美家庭”揭晓

全国妇联近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荣登全国“最美家庭”光荣榜的100个家庭中,有几世同堂、孝老爱亲家庭,有夫妻和睦、相携进步家庭,有传承家风、教子有方家庭,有勤俭持家、节能环保家庭,有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家庭。

据了解,全国妇联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指导精神,自今年2月以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各地城乡社区“妇女之家”再次展现晒家庭幸福、议家风家训、讲最美故事、展文明风采、秀未来梦想的生动场面。活动还延伸到机关、企业、军营、学校。3个月时间里,全国134万群众自荐他荐,8500多万群众参与网上投票,9300多万群众参与网上互动,为最美家庭点赞。

绝大多数药品政府定价将被取消

5月5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传来消息,从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这次改革是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顶层设计,由原来的政府‘单只手’管制药品价格转变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相关政府部门的角色将转变为药品市场竞争秩序和合理价格形成机制的维护者。”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所所长常峰说。

中博会吸引外资288.95亿美元

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简称“中博会”)5月20日在武汉闭幕。组委会透露,本届中博会期间,中国中部六省共吸收外资项目总投资额288.95亿美元。

其中,最大一笔外资项目落户湖北,法国家乐福集团将在湖北鄂州投资35亿元人民币,建设家乐福华中营运中心、物流中心、电商中心。内资最大项目则是湖北能源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陕煤集团联合投资359亿元人民币投建湖北荆州煤制气项目。

舆情

我国家庭收入最高差19倍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我国家庭发展正经历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等七大变化。

国家卫计委家庭司司长王海东介绍,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家庭的基本情况,国家卫计委2014年组织开展“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這是我国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家庭追踪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家庭发展在诸多方面都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二人家庭、三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单人家庭、空巢家庭等家庭形态不断涌现。二是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明显。收入最高20%家庭的收入是最低20%家庭的19倍。三是城乡养老照护和医养结合需求较大。四是父亲在照料和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角色陪伴、教育不足。父母双方共同照料儿童日常生活的只占7.5%,共同教育的只占11.7%。五是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状况总体上好于非计划生育家庭。六是流动家庭与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流动家庭的比例接近20%,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1/3,留守妇女占比超过6%,留守老人接近1/4。七是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和功能差异明显。

卷烟从价税税率由5%提至11%

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卷烟消费税的通知》显示,自2015年5月10日起,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在中低收入国家,烟草制品价格提高10%可使烟草使用减少5%。这种效果在对价格敏感的未成年人群中尤其明显:烟草价格提高后,他们减少的消费是成人的2-3倍。

在中国,如将每包卷烟的价格提高1元,就可将卷烟年消费量从1250亿包减少至约1000亿包(减少约20%),增加税收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并将挽救许许多多的生命。

第二篇:时事类短视频是否属于时事新闻

【摘    要】時事类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引发了对时事类短视频是否属于时事新闻的思考。《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从主客体两方面对“时事新闻”进行了界定。主体方面,《条例》及相关行政法规对互联网新闻行业设置了极高的准入门槛,只有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有互联网平台有权从事新闻采编业务。客体方面,受合并原则的限制,“单纯事实消息”的表达方式极为单一,短视频形式的多样性排除了其作为前者的可能,因而不属于著作权法排除客体之“时事新闻”。但是立法将“单纯事实消息”同著作权合理使用之“时事新闻”的概念混淆,应将后者扩大解释为包括时事类短视频在内的所有新闻作品。

【关键词】时事新闻;单纯事实消息;思想与表达二分法

四年前,短视频市场方兴未艾,一场诉讼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央视国际诉暴风影音侵害著作权案。“经国际足联授权,央视国际享有在中国大陆通过信息网络独家播放巴西世界杯赛事节目的权利。暴风影音未经许可截取大量节目片段,制作成短视频上传至网络,央视遂向法院起诉。庭审中暴风公司辩称,其涉案短视频多为赛事进球集锦及赛场花絮,其播放行为是新闻时事报道,属于不可避免的适当引用。”[1]短视频是否构成著作权法中所称的时事新闻成为该案焦点之一。虽然在当时看来暴风公司的理由似乎过于牵强,但时至今日各大时事类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传统媒体也纷纷试水短视频产业,侵权案件日益增多,加之著作权法中“时事新闻”概念定义不明,使得该问题重新具备了讨论价值。

一、时事类短视频的概念

作为短视频的细分市场,时事类短视频在形式上与普通短视频并无显著差异,“其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2]但有所区别的是,时事类短视频平台在内容上专注于制作有关社会热点、实时资讯类短视频,新闻界人士多称其为新闻短视频。

时事类短视频在生产方式上采用PGC模式,视频内容多由专业团队制作完成。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时事类短视频的信息密集度更高、传播效率更快,新闻的生动性与临场性也更强。[3]时事类短视频的诸多优势吸引了一大批阅读时间碎片化的年轻受众,但是其“新闻+短视频”的创新模式也导致了其在著作权法中的模糊定位。

二、“时事新闻”的主客体条件与时事类短视频的权属

现行《著作权法》共有两处涉及“时事新闻”,其一是《著作权法》第5条第2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不适用著作权法规范,其二是《著作权法》第22条第一款第3项规定的媒体为报道时事新闻可以合理使用他人的作品。可见“时事新闻”在著作权法中具有极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将时事新闻排除出其保护范围,另一方面又授予时事新闻在创作时享有“特权”。央视诉暴风影音案件中,暴风公司之所以宣称其制作的短视频系新闻报道正是因为时事新闻的这一特性,该主张虽然放弃了短视频受著作权保护的可能,但同时也避免了因不当引用而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在此案中“时事新闻”的认定至关重要。所谓“时事新闻”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5条第1项,“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时事消息”。该规定适用于著作权法中出现的所有的时事新闻概念,对该条的解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例》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对“时事新闻”进行了定义。

(一)“时事新闻”的主体要件

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时事新闻只能由报纸、期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报道,这是对时事新闻主体要件的诠释。

受益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类传播媒介层出不穷,现实中媒体的界限早已突破了上述四种类型,立法层面也注意到了这一动向,于2005年出台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授予了网络主体以传统媒体的法律地位。即便如此,法律层面对新闻业的管控依然十分严格。依据《规定》,只有新闻单位和非新闻单位两类主体有权从事互联网新闻服务。其中新闻单位即指报刊、通讯社、电视台等传统媒体;非新闻单位则包括少数互联网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规定》在2017年修订后,将规制对象扩展到包括应用程序、微博、网络直播在内的诸多新媒体形式,但相应权利主体的范围却并未随之扩大。与此同时,新《规定》对非新闻主体的权利做出了更细致的规范,即除公有资本控制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他人不得从事互联网新闻采编业务。[4]也就是说,只有国有互联网企业可以进行第一手新闻采集,非国有企业只能从事互联网新闻的转载业务。具体而言,互联网主体想要从事网络新闻创作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第二,公有资本控股。因此就暴风公司而言,不论是适用修改前还是修改后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其都不可能成为互联网新闻服务的主体,其制作的短视频也不可能属于时事新闻。

实际上,不仅仅是暴风公司,绝大部分短视频平台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首先,取得许可就十分困难,目前国内最大的新闻短视频平台“梨视频”自2017年《规定》修改后就因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被责令整改并提出许可申请,时至今日仍未获批。[5]其次即便获得许可,对于市场上大量的短视频平台而言,其也无法从事新闻视频的采编和创作,只能作为新闻转载平台运营,新闻短视频具有的时效性、临场性优势便无用武之地。但是新闻短视频市场上并非只有私营企业,大量报社、电视台也纷纷试水短视频行业,比如新京报推出的“我们视频”、上海报业的“澎湃视频”。这些公有资本互联网平台在获得了新闻采编资格,满足了时事新闻的主体要件后,其制作的短视频权属如何,还应从时事新闻的客体要件加以分析。

(二)“时事新闻”的客体要件

1、“单纯事实消息”的使用矛盾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将“时事新闻”的客体限定为“单纯事实消息”。所谓单纯事实消息,是指有且仅有新闻四要素(何人、何地、何时、何事)的消息,“即以纯粹白描的手法完全客观记录,并且只记录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消息。”[6]“单纯事实消息”与“新闻作品”相对应,后者是指包含了作者的评价与观点的反映新闻时事的作品。新闻作品具备独创性和可复制性条件,自然受著作权法保护。可见,时事新闻在著作权法中的范围实际上非常狭窄。令人尴尬的是,《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新闻界引发了混淆。首先,“时事新闻”在新闻界并没有对应的概念,《新闻传播百科全书》和《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都没有收录“时事新闻”这一词条。[7]其次,著作权法中“单纯事实消息”这一概念也令新闻界费解。因为从实践上看,有且仅有新闻四要素的纯客观的消息报道通常是文字性的,而在通讯技术极为发达的今天,新闻常配以视频或图片,“单纯事实消息”在新闻业的操作中已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以至于有新闻界人士认为“时事新闻就是一个法学界人士杜撰出来的概念。”[8]

实际上,我国著作权法对时事新闻的定义是借鉴了《伯尔尼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规定。《公约》中“时事新闻”一词出现在第10条之二第2项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中:为报道时事新闻……(for the purpose of reporting current events),[9]其中“currentevents”被译为“时事新闻”。而关于著作权法排除客体的“时事新闻”在《公约》中则表述为:日常新闻或纯属报刊消息性质的社会新闻(news of the day or miscellaneous facts having the character of mere items of press information),[10]也就是《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的“单纯事实消息”。由此可见《公约》中作为权利排除客体的“时事新闻”和合理使用中的“时事新闻”实际上是两个概念。我国在1990年《著作权法》制定时曾经将第一个“时事新闻”规定为“纯时事报道”以示区分,但在正式颁行的版本中却将前后两者混为一谈。[11]《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虽然修正了作为著作权法排除客体的“时事新闻”的含义,但依旧没有将其同合理使用中的“时事新闻”进行区别,导致“为报道时事新闻而合理使用他人作品”这一条款无用武之地。如果“单纯事实消息”在实践中已消失殆尽,何谈对“单纯事实消息”的报道。如果时事新闻只能由新闻四要素组成,又如何在时事新闻报道中引用他人作品。因此有学者建议应当将著作权法合理使用中的“时事新闻”修改为“时事事件”,这样既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又解决了立法上的逻辑错误。[12]但是受制于立法现状,为厘清时事类短视频的权属,只能对著作权法中的“时事新闻”进行分别判断。

2、时事类短视频不属于著作权法排除客体之“时事新闻”

新闻界人士很难理解为何著作权法会将时事新闻的范围限定为“单纯事实消息”,这其实与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密切相关。《伯尔尼公约指南》规定,“公约之所以不保护纯粹消息或事实,以及对这些消息或事实的单纯报道,是因为这些消息或事实不具备可以被称之为作品的必要条件。”著作权法始终遵循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基本原则,即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不能延伸至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其只能延伸到作者对该思想的表达。有学者用“建筑材料”对该原则进行了生动的比喻,“作品的思想就相当于建设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如果授予了该材料以壟断性的权利,那么后人便不能在进行创作时方便地利用,从而会限制思想的发挥空间,其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文化的枯竭。”[13]但是为了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对于运用这些建筑材料所表达的作品本身,如果具备了独创性条件则应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对于“时事新闻”来说,“新闻”就是一种文体,是对时事的表达,而“时事”则是新闻的思想,是“建筑材料”。由于时事新闻涉及“表达”的范畴,贸然将其排除出权利的保护范围显然与著作权法保护创作者权利的宗旨相悖,但是在各类时事新闻中有一种表达方式却无限接近于思想,那就是“单纯事实消息”。

《伯尔尼公约指南》规定,“纯粹消息事实”仅仅是“思想”,不应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理论上虽然任何作品都可以进行思想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区分,[14]但在实践中表达方式具有有限性,当某一思想只有特定的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时,该思想即被认为与表达相混合并难以区分,授予这种表达方式以著作权相当于授予了特定思想以著作权,为了使思想永远停留在公有领域,就不应对该一体化的思想的表达给予保护,[15]这便是思想与表达客观合并原则。而“单纯事实消息”正是这极端情形中的一种:由新闻四要素组成的“单纯事实消息”在表达方式上实则非常单一,除了以文字的形式简单地表达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外,很难有其它替代方式,以至于新闻界人士认为除了“一句话新闻”外,“单纯事实消息”几乎不存在。[16]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纯事实消息中,思想与表达交织在一起并无限接近于思想本身,这种近乎于客观事实的新闻文体自然无法得到著作权法保护。

时事类短视频虽然自诩时事新闻,但显然难以被认定为单纯事实消息。与后者相比,时事类短视频最大的区别在于表现形式的不同。受制于新闻四要素的要求,“单纯事实消息”通常只能以文字形式表现且较为简短,而对于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的短视频,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明显超出了只表现客观事实的时事新闻,具备了可版权性的要求。不过随着新闻传播方式的日渐多样,司法实践对“单纯事实消息”的表现形式产生了争议。在金报电子音像出版中心诉北方国联信息技术公司一案中,法院认为,为进行新闻报道所拍摄的照片也属于“单纯事实消息”的一部分,法院在判决中指出“该照片是对新闻现场的描述,是以图片形式表达新闻对象的身份、形象、现场等客观事实,该照片与文字一起,共同表现了新闻事件的活动进程和现场,属于以图片形式表现的时事新闻。”[17]在现实中,仅以照片和文字构成的“短视频”不在少数,英国BBC公司推出的短视频新闻服务“Instafax”,专制15秒视频资讯,每条资讯约3至5个镜头叙事,每个镜头配以一段文字解说。新华网推出的短视频客户端“15秒”也以图片与文字结合的形式传达内容。[18]但即便如此,也很难将此类“图片+文字”的“短视频”与上述判决中的图片新闻相等同。根据思想与表达合并原则,纯事实消息的表达方式应当具有唯一性,就算没有短视频,新闻同样可以文字、音频的形式传播。时事类短视频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排除了其作为“单纯事实消息”的可能性。

3、时事类短视频属于著作权法合理使用之“时事新闻”

如前文所述,《公约》中作为权利排除客体的“时事新闻”与合理使用之“时事新闻”实际上是两个概念,我国《著作权法》在制定时将两者混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延续了这一状况,如果严格遵循《条例》的规定将会使著作权法第22条第1款第3项成为僵尸条款。首先,“为报道时事新闻……”这一表述本身就不符合中文语法,报道的应该是“事件”而不是“新闻”这种文体。[19]其次,“单纯事实消息”的范围已十分狭窄,难言有使用他人作品的空间。为了弥补这一瑕疵有必要对著作权法第22条的“时事新闻”做扩大解释,解释为包括图片新闻、视频新闻在内的所有新闻作品。著作权法设立合理使用制度的宗旨在于限制在先作者的权利而不是赋予某些新闻创作者以特权,因此只要是为了新闻报道,无论其文体如何,都有合理使用在先作品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以新闻报道为目的创作的时事类短视频当然属于该条所称之“时事新闻”。回到暴风案中,如果暴风公司具备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时事新闻”的主体要件,不论其发布的是文字形式的“单纯事实消息”还是短视频形式的新闻作品,均有权合理使用央视的作品。

结语

时事类短视频是否属于时事新闻应当分两步判断。主体方面——首先,短视频平台欲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须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其次,仅国有短视频平台有权进行新闻采编,进行新闻短视频创作,非国有短视频平台仅限于从事新闻短视频转载业务。客体方面——时事类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其并不属于著作权法第5条——作为著作权法排除客体的“时事新闻”。因此对著作权法第22条之合理使用制度之“时事新闻”的范围应做扩大解释,解释为包含时事类短视频在内的所有新闻作品。由此,短视频平台创作的新闻短视频均可视为著作权法第22条之“时事新闻”并有权适当使用他人作品。

注释:

[1](2015)石民(知)初字第752号庭审直播.中国法院网,2015-4-16[2019-6-7].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15/04/id/40183.shtml

[2]“短视频”百度百科.[2019-6-7].https://baike.baidu.com/item/短视频/20596678?fr=aladdin

[3]任大刚.资讯类短视頻的突围与进阶[J].新闻战线,2019(11):26-29.

[4]《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5条第1款第8条.

[5]梁婷,邓绍根.论新闻短视频生产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J].教育传媒研究,2018(03):79-82.

[6]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6-67.

[7]翟真.版权法中“时事新闻”概念探疑[J].国际新闻界,2013(04):25-31.

[8][16]曹丹.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J].新闻爱好者,2011(09):56-58.

[9][10]《伯尔尼公约》第2条第8项、第10条之二第2项.

[11]曹三明,何山.中国著作权手册[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62-63.

[12]卢海君.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J].政法论坛,2014(06):48-58.

[13][19]冯晓青.著作权法中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探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71-78.

[14][15]冯晓青.著作权法中思想与表达二分法之合并原则及其实证分析[J].法学论坛,2009(02):63-67.

[17](2009)海民初字第13593号.

[18]严小芳.移动短视频的传播特性和媒体机遇[J].东南传播,2016(02):90-92.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曹新明.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5条第2项之修改[J].法商研究,2012(04).

[5]王迁.论《著作权法》中“时事新闻”的含义[J].中国版权,2014(01).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生)

责编:周蕾

作者:王昊鹏

第三篇: 时事虽艰 前景光明

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目的是贸易开放,惠及所有成员国。在其设定的制度和法律框架内,成员国寻求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多元的商业利益诉求。当不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发生时,作为多边贸易体制核心支柱的争端解决机制将发挥作用。世界贸易组织的预设前提是多边贸易体制有助于其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在某些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成员国对境外商品和服务设置贸易壁垒,目的是保护本国消费者、环境或其人口健康。因此,也有一些反对自由贸易掠夺性做法的防御机制,即反对破坏多边贸易体制本身结构的国家政策。

世界贸易组织内部存在许多贸易争端。仲裁小组或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做出的许多裁定都会受到处境不利国家的质疑。但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所指出,有一点是肯定的:放弃世界贸易组织就等于接受多边贸易体制被丛林法则所取代。这也意味着,经济强国将决定国际商业规则,成为其自身利益的仲裁者。

如许多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一样,世贸组织正经历着有效性和合法性的危机。2001年11月,在卡塔尔举行的世贸组织会议上启动了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并计划于2005年1月前结束谈判。谈判以失败告终,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和欧盟拒绝减少农业补贴。最近,一些国家甚至威胁要退出世贸组织。

幸运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示坚决支持世界贸易组织,认为该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继续发挥着更大作用。2018年6月28日,中国政府发表了题为《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称中国“坚决支持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重申其关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和透明度的承诺。这些承诺是完全符合世贸组织原则的。

2016年10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的友盛集团变压器工厂,一名中国工程师指导肯尼亚员工作业

2016年1月17日,坐落于北京金融街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大楼正式投入使用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不可否认的积极影响。17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接近30%。进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0.2%和12.8%。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表现可能让一些国家感到担忧,但是这些国家需要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正在进入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消费能力,且在商品和服务进口等方面具有強大增长潜力,在未来5年其估值超过10万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国对世界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2018年11月,将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加证明了这一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要只是关注目前的贸易平衡数字,更为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光明的发展前景。

世贸组织正面临艰难时刻。诉诸“贸易战”,只会让多边贸易体制倡导的两项重要原则,即遵守国际贸易法和寻求通过谈判方式解决贸易冲突无法发挥主要作用,而世贸组织理应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对世贸组织的支持恰恰是一种推动力。根据外交规则,贸易争端的解决方式不得影响卷入贸易争端国家间的其他外交关系。因此,当各国之间存在争议时,第一个黄金法则应该是对话。我们也不应忘记,国际贸易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条件之一。为此,我们要永远保持对话,避免任何形式的战争。

作者:高文勇

上一篇:汽车论文范文下一篇:篮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