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课程考试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11

学生在经过每学期的学习后, 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考试环节。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一个环节。学校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并且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 使得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考试也是一个重要手段。对当代大学生来说, 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富有活力的、鼓励创新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有利于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力。

高校电子类课程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有的特点和性质:在低年级的时候讲授基础知识, 同时低年级部分课程和高年级讲课中, 有的课程实验需要单独设课, 有的课程中实践环节或者实验环节占理论教学总课时的20%~50%。有的课程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比较抽象难懂, 这样学生可以借助MATLAB、LABVIEW等软件, 通过实验利用软件将难以理解的工程概念和数学模型形象化, 加以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 对一些实用的电路模型的物理意义进行验证。从而让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工程概念, 掌握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

1 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

所以, 在电子类课程中很多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 反而理论教学为辅, 这些课程依靠实验进行教学, 效果更为显著。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 要靠实验来解决和理解在课堂上讲授的细节, 实验成了课程的主体。通过实验, 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了工程设计能力。

而对于这些课程的考试,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基本上是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 仍然沿用传统的考试制度, 这样的考试制度存在许多弊端。

(1) 考试形式比较单一, 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现行的考试中, 绝大部分安排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进行, 卷面分决定了最后的期末总成绩, 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了学生成绩的优劣。期末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学习成绩。但是期末一次性考试受考试时间、试卷容量的限制, 不能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2) 考试方式固定。高校现行的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基本进行笔试的考试方式, 而口试、答辩这样的考试方式较少;即使在传统的考试方式, 即笔试考试中, 也是闭卷考试形式多, 较少采用开卷考试;理论考试多, 考察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较少;统一考试多, 因材施考少。这种单一、缺乏弹性的考试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单调,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3) 考试情况分析流于形式。现行的考试制度下, 教师在考试结束后应该进行考试情况分析, 但该考试情况分析但基本流于形式, 不能把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反馈给学生, 对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分析缺乏重视。

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 对电子类课程的考试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这个改革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为了搞好考试改革, 要科学分析、实事求是, 必须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 尤其要严肃考风考纪丰富考试方式及内容, 使得考试改革健康发展。

2 电子类课程考试改革的目标

2.1 正确树立考试目标,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考试是作为前期学习效果的总结, 并不是为了获得学期成绩。考试结束后, 并不是一门课程的教学结束, 而是师生对课程教学的一种互动。对于学生来说, 学生在一个阶段学习后, 可以通过考试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哪些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以及时补课, 进行自我衡量、自我提高, 作为下一阶段学习的起跑线, 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通过考试, 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 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疏忽和缺陷。

2.2 建立考试后的信息反馈机制

为了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 在每次考试结束后, 要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加以研究, 教师开展考后的试卷分析将在考试中反映出来的信息反馈给教师和学生, 积极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2.3 针对课程特点, 丰富考试形式

目前我们的考试中, 大多数还是单一的书面考试, 在考试的评价上过分依赖考试成绩, 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从改革考试形式和考试评价标准入手。

2.4 更新考试内容

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以发展能力为主, 培养和考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

3 电子类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形式

在开设的课程中已经有部分课程进行了考试方法的改革探索, 比如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考试中部分考试内容已采用机考的形式。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 除了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学生对设计内容的完成, 还组织学生进行答辩, 综合给定最后的成绩。

(1) 按照电子类课程内容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方式。电子类课程考试基本测试形式通常可采用以下六种。

(1) 闭卷考试。

有的课程仍适合这种传统的考察方式。

(2) 开卷考试。

对于有的课程内容, 知识点比较多, 公式多, 概念多, 这样的课程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 将内容掌握即可, 所以可以采用开卷考试方式。

(3) 口试。

对于课程设计及某些实验课来说, 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考察。口试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应试者在提问范围和所创设的考试环境中,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由抒发见解, 可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4) 成果性及操作合作考试。

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科研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较好地考核学生涉及动作技能领域的实践能力与素质, 增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与分工协作, 促进学生的团队精神, 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测试手段。

(5) 计算机及网上考试。

将课程内容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 和经过简单计算就可以掌握的内容通过机考的形式, 可以达到既能考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能节省时间。在信息化社会、开放教育的今天, 应大力开发和利用这种考试方法。

(2) 改进考试评价标准, 使考试与学习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考核目标多元化、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方式灵活化、考核评价个性化。

(3) 改变期末一次性考试方式, 将课程考试分阶段进行。在课程教学中, 根据教学大纲, 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布置思考题, 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4) 更新考试内容, 命题要突出能力考核, 要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激发个人思考。命题要体现开放性。试题的内容开放, 试题答案开放, 答题方法的开放。

摘要:本文对电子类课程考试制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要求, 需要具有创新力、富有活力的新型人才。传统的考试制度已经制约了人才培养的发展, 尤其电子类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性质, 更强调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关键词:考试制度改革,口试,操作合作考试,上机考试

上一篇:深圳城市河流水景观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及实例下一篇:PLC在提升机变频控制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