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网络文化传播与青年大学生教育对策研究

2022-10-20

2009年7月,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9年6月30日,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其中, 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 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45.9%。大学校园是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高校青年学生使用计算机及手机上网, 在网络平台中获取知识、交流信息、交友及娱乐已成为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随着手机3G的发展和运用, 学生使用3G移动上网, 已使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一种新新的校园网络文化又将在校园流行。这种基于3G的校园网络文化传播, 对青年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一面, 也有其消极影响。因此, 加强对3G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特点研究, 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大学生教育,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3G时代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

3 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 是指

第三代手机通信技术, 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笔者所研究的3G网络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内流行的基于3G技术发展起来的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一种文化形态或时尚。

3 G网络文化传播的主要特点:

(1) 载体新, 功能强大。基于3G技术运用而发展的校园网络文化的载体是手机、电脑与全球互联网。这个载体改变了传统的电脑和互联网结合模式, 形成了手机、电脑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 促进了通讯技术、手机及计算机技术和视听传媒技术融合, 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它进一步促进了通信与广播电视融合, 使一些电视台开始在网上传播其节目, 让人们能通过电脑或手机观看, 丰富人们的网上娱乐生活。它也促进了通信与金融融合。电子钱包的IC芯片非接触式与3G移动通信网络互联互通后, 就提供了电子货币、会员证、票务等多种服务。随着3G的发展和普及, 人们开始享受手机视频电话、电子邮件、音乐、高速互联网接入以及图文传输等业务带给我们的更为便捷的服务。这在带给人们便捷服务的同时, 也滋生社会享乐文化流行。

(2) 信息量大, 时效快捷。“欲知古今, 借问网络”已成为时尚。网络让人们纵横古今, 跨跃国界。在以谷歌为代表的强大收索引帮助下,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集图像、声音及文字一体的新型媒介, 正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官冲击, 在传授知识和传播信息的同时, 也在传播着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强大竞争环境中, 各种网络媒介, 为保持竞争优势, 正以分钟乃至秒钟计算, 把最新的信息及时的传播到互联网上, 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3G时代, 移动网络又让人们随时都在关注着这些信息, 确实是家事、国事、天下事时时在线。新的网络技术会使先进与落后文化并存, 西方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激荡加剧。

(3) 虚拟性、互动性强。在3G时代, 人们把现实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平台进一步向网络世界延伸, 甚至转移到网络上的“赛博空间”。许多人开始以“双重身份”生活, 即使用现实世界的真实的人和网络世界的虚拟的身份生活。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友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人们用虚拟身份的网名通过QQ等媒介进行个人及群体交流。人们在虚拟的网络游戏里网游。人们用网名在网上发表个人意见, 表达思想。在现实和虚拟之间, 现代信息技术把网络与个人以及群体和个人、人与人之间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这种虚拟与互动性, 形成了超强的吸引力, 使虚拟文化在网络更加盛行。

2 3G时代校园网络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校园网络文化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消极的文化效应, 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3G网络文化对青年的主要影响如下。

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向。3G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空间, 使青年大学生主动或被动的受到来自国内外不同文化的冲出。西方大国宣扬的人权理念、民族宗教思想等价值观念会对青年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会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传播虚假照片及视频, 制造社会舆论, 误导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一些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会通过网络及时的曝光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影响青年的身心发展。如已经发生的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引发的“仇官情绪”爆发;浙江杭州市飙车案引发的质疑和嘲弄政府公信力的事件爆发就是例证。在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大环境下, 以及“快餐文化”、“享乐文化”的影响下, 部分学生社会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将发生嬗变。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在政治价值、人生价值、道德价值、职业价值等方面目标的确立, 追求目标的手段, 以及对实现目标手段的评价上都将发生变化。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绝大部分青年大学生爱党爱国, 努力为社会作贡献并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国内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网络中心, 青年大学生价值观会进一步呈现多元化趋向。

部分青年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3G会使“虚拟文化”更加盛行, 网民常以虚拟身份在网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或以虚拟身份通过QQ群等网上群体组织或参与各种活动, 通过各种论坛发表自已的言论。网上行为主体的相对隐蔽性, 网上空间相对现实社会较大的自由度, 使得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如传播计算机病毒, 采取“黑客”行为, 散布虚假信息, 产生畸形的“网恋”等等。有些行为会给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由于相关的法规不够健全以及监管不力, 再加之一些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因, 使网络安全管理、道德法纪规范难度较大, 这使少数青年大学生常以网上道德意识实践现实社会行为, 部分青年大学生道德意识会明显弱化。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的种种法律手段在网络社会中就失去了作用, 集体主义道德作为我们社会的本位道德, 在现实世界里至今仍保持着绝对的主导优势, 但在虚拟世界里, 其主导地位会受到威胁。

少数青年大学生人性异化。人性的异化就是当人性的某一方面得到了片面的发展和膨胀, 从而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时, 人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受到了扭曲和抑制甚至有的目标可能被阉割而停滞, 成为畸形的人性。“现在的青年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群体, 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沟通方式, 他们相当多的从高技术电子游戏中吸取营养, 容易导致孤独症和网络上瘾症从而错失了在实践生活中完善人格的大好机会”。网上丰富的信息、虚拟时空、参与性的游戏节目, 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有具大的吸引力, 让少数青年大学生似乎获得了知识, 感受了快乐, 收获了物质, 但却失去了精神, 迷失了自我。一些人由此患上网络迷恋症。《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大约每6个网民里有1个具有上网成瘾的倾向。网龄在一年以下的网民对网络成瘾的倾向性最强烈。网上一些人常感到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时常发生时空错乱、角色混淆, 甚至发生愚蠢疯狂失掉理智乃至犯罪的行为。在这种不良网络文化的异化下, 高校校园里同性恋人群会增多, 心理疾病患者人数会增加, 伤害他人及自杀的人数会上升。

3 3G时代加强青年学生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3.1 充分利用3G网络优势资源, 创建全新的网上学习娱乐空间

3G技术已使网络无处不在, 这为学生网上学习娱乐创造有利的条件。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知识和文化传播功能, 创造一个网上学习生活娱乐空间, 打造好主阵地, 增强先进知识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力。

优质的课程体系进网络, 为学生创造多时空的学习机会。当前, 课堂教学方式仍是高校知识传播的基本方式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高校应把相关课程的音像资料、教学辅导及考核方式等相关信息收集成为一个学习系统, 让学生可以选择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建立一个自主的网上学习实践空间。优质的服务系统进网络,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事关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信息, 如加强教学服务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图书馆服务管理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等网上服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让学生随时了解学校课程教学、学术及文体活动, 就业考研信息, 甚至能够随时获取自习教室安排、车船票务、图书馆资源等信息, 从而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空间, 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创造绿色校园网上娱乐空间。青年大学生在网上主要以游览信息、观看影视节目、交友聊天、网络游戏等方式娱乐。学校可组织相关部门, 通过网络手段, 将时政、科技、娱乐等信息通过网上直播、手机短信、BBS贴子等及时传播到学生中间, 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 引导社会舆论, 创建和谐校园。以学生社团、科研室、党群组织等为单位, 建立QQ群众, 领导与专家广泛参与的校园网交友聊天, 使不同学科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开展交友聊天活动, 让网络成为同学间、师生间心灵交流的平台。创建校园网上高雅艺术及爱国影视专题, 让学生在观看爱国主义主题的经典影视和听唱红色歌曲中, 了解中国的当代历史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在娱乐活动中增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为爱党爱国的新人。

3.2 教育工作者进网络, 在现实与虚拟社会间以双重身份做好教育工作

3G将改变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方式。青年大学生将知识获得和娱乐资源的获取重点逐渐转移到网上。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传播知识方式将向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如不改革高校传统以来形成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知识传播方式, 就势必加大当前已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脱离等现实问题。要改变这些问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是教育工作者要进入网络。在现实的社会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在虚拟社会里教师仍然要引领解惑授业。在网络世界里, 教师要以虚拟身份参与甚至组织诸如QQ群体活动, 通过网上发贴、博客、聊天等方式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播自己的理想信念, 人生追求与价值观念, 以网友的平等身份讨论社会问题尤其是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十分关注的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 引导青年的爱国热情, 创造和谐社会舆论。这样才能把显性教育与隐性的教育结合, 使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手段符合新的网络革命及青年身心特点发展的需要, 使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3.3 管理进网络, 创造健康和谐文明的虚拟空间

在东西方文化以及多元网络文化的相互激荡下, 青年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 教育是先导, 管理是根本。要通过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网络安全管理, 网上人员的行为管理等措施, 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文明的虚拟空间。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依法对网上信息及行为进行管理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党和政府的各级相关部门已将行政管理延伸到网络空间。各级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强网上信息管理, 在为网民提供各种信息时, 要即时删除虚假信息 (包括视频) , 屏蔽有害信息, 澄清疑问信息尤其是要及时澄清可能引导社会动荡的疑问信息。即时告诉广大网民事实和真相。要大力倡导高尚的“网德”。建立一个高技术支撑的可对网民的上网表现作出客观评价的社会评价体系, 利用社会公众评价和个人内心信念来促进网民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习惯建设。通过信息安全及网上行为的有效管理, 使网上尽吹健康和谐文明之风, 让网络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肥沃土壤。

摘要:本文研究了3G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 分析了3G网络文化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影响, 提出了丰富网上教育资源、教育工作者进网络及加强网络管理等加强青年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大学生,教育

参考文献

[1]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

[2] 裴喜永, 等.浅析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教育的影响.[J]南方论刊, 2009 (1) .

[3] 张斌.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2) :136.

上一篇: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下一篇: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