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信息化大赛指引建筑材料课程改革

2022-09-10

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学生通向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的桥梁,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熟练建筑材料的各自性能及使用方法, 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快速的辨别。因此, 这就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笔者所在团队参与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取得的经验, 对建筑材料课程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一、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 教学内容繁杂, 难以与时俱进

建筑材料课程的综合性强, 覆盖范围广泛, 包含了各类建筑材料的理化性质、生产加工方法、材料性能检测、质量验收等众多内容。水泥、钢材、塑料等各类材料相对独立, 看似简单易懂, 但书本中过多的文字性叙述语言会使得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无味, 教师虽然希望采取一切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 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同时, 纸质教材的出版和使用往往具有滞后性,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 实际工程中的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 新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而纸质教材内容总体落后于时代, 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

(二) 重理论, 轻实践, 实训基地利用率低

经过笔者调研发现, 虽然各个高职学校对实训基地的投入和建设规模在不断增大, 但由于管理成本、实训成本、实训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教授建筑材料课程时仍然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理论课时的讲授超过70%, 实训课程的比例往往在30%以下, 重理论, 轻实践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教学效果必将使得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动手能力不强, 与岗位需求相差较远, 更谈不上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 完全没有贯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 课程评价体系单一

现阶段的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手段单一: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核占70%。平常成绩由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成绩等内容组成, 期末则按照传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的单一闭卷考试方法。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原始简单, 更多的是侧重学生对基础的理论知识考核, 而对于学生最为重要的实践能力的考核则相对薄弱。

(四) 教学过程枯燥

当前高职建筑材料只是在本科建筑材料教学内容上做了部分删减, 课程知识点间缺乏联系。以往的教学改革以往改革主要放在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教学内容上, 多以制作的美轮美奂绚丽多彩的PPT为主,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受到一些不错的成效, 但整体教学过程仍显得枯燥无味, 改革效果一般。

二、信息化技术下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 信息化教学催生身份转变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质的转变。使教师的身份由“讲台上的主人”向“学生身边的导师”转化, 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简化了课堂实操流程, 降低了实操教学成本, 解决了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

(二) 深入课堂教学仍为重中之重

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深入课堂教学, 可以显著吸引学生注意力, 增加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针对建筑材料各个章节, 教师要精心设计的基础上, 突出重点、难点, 明确教学目标, 将每章节中的内容进行解体、重组, 将每个知识点设计成教学环节, 关注学生深层的思维活动和学习过程, 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促进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项目驱动的信息化教学流程

为了较好的突破建筑材料课程每个章节的教学重难点, 在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 可以采用信息化环境下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等教学方法。

课程的可按照不同建筑材料的不同种类, 分成一个个项目。用项目驱动法进行教育。各个项目的教学流程程应该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前:教师借助建筑材料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前互动;利用教学资源库向学生发送任务书和学习资源包, 学生登录下载内容。

如遇到理论课程, 学生可借助手机对知识点提前预习, 使老师和学生有教可学。

如遇实践课程, 每次课程前教师以“实训任务书”的形式推送给学生, 学生自主分组, 提前准备。

课中:教师借助于VR、AR虚拟平台以及自主研发的动画、自主开发的材料识别库等对特定教学内容进行强化, 同时借助游戏软件、手机在线评分、进行课堂实施。此类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区别与传统的PPT教学, 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 特别是对一些实训成本高、试验效果差的实践课程, 仿真软件可以降低教学成本, 简化教学流程。

课后:学生通过课程试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每节课课教学内容。同时教师, 并且可以通过专业相关网站、微信咨询答疑平台、以及在线微课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四) 信息化手段的课程考核体系

区别于传统闭卷考试, 信息化手段的建筑材料课程考核成绩是由每个章节的分数加和平均而来:

每个章节都由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三部分成绩形成过程分进行。课前准备占总成绩的15%, 课堂实施占总成绩的60%, 课后拓展占总成绩的25%。成绩评价由软件系统评分、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组成。

(五) 信息化是手段不是目的

多年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大赛, 已经让“信息化”的理念深入每位高职教师心中。但需要强调的是, 教师绝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过多的眼花缭乱的信息化手段会使得教学过程拖沓, 浪费教学时间, 增重师生负担, 引起受教者反感。特别是一些必须进行实践操作的知识点, 绝不能用模拟软件等代替实操。

三、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培养出创新创业型的人才,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信息化大赛为建筑材料课程改革指引了方向: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和增长的过程,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建筑材料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正是这一过程的完美体现, 它改变了以往的专业教学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热情, 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模式, 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增强了课程教学的效率, 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我国建筑及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了国家经济的总体水平。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建筑材料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 借助于笔者参加教育部高职院校信息化大赛的经验, 探讨了该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材料,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冲.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13, 06:50.

[2] 李娜.浅谈高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赤子, 2015, (13) :70.

上一篇:iH5互动技术下的高校广告课程转型研究下一篇:BLOG技术在开放式实验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