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的成语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山字的成语范文

山字龙成语解释

【山南海北】:指遥远的地方。 【北面称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臣门如市】:旧时形容居高位、掌大权的人宾客极多。 【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徒有虚名】: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裂石穿云】: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云蒸霞蔚】: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风吹草动】: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动荡不安】: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车马盈门】: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门当户对】: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 【对答如流】: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流星赶月】: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月盈则食】盈:满;食:通“蚀”。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食玉炊桂】: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桂林一枝】: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枝附影从】: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 【从轻发落】: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 【落花流水】: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水涨船高】: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手疾眼快】:疾: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快马加鞭】: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

快,加速前进。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

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里通外国】:暗中勾结外国,阴谋叛国。 【国破家亡】: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徒劳无功】: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功德圆满】: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

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满腹狐疑】:狐疑:象狐狸那样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态。 【疑神疑鬼】:这也怀疑,那也怀疑。形容非常多疑。 【鬼使神差】:使、差:指使。好像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

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差强人意】: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意在笔前】:①指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

然后着笔。亦作“意在笔先”。

【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

奋勇冲杀向前。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来者不善】:善:亲善,友好。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终身大事】: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因陋就简】: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

进。后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简截了当】:指语言、文字简明,清楚,直截了当。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急转直下】: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 【下笔千言】: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言听计从】: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

十分信任。

第二篇:言字的成语

冷言冷语、一言为定、快言快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妙不可言、大言不惭、言不由衷、言之凿凿、闲言碎语

不言而喻、危言耸听、肺腑之言、金口玉言、言归于好

流言蜚语、言行相顾、出言不逊、溢于言表、仗义执言

察言观色、言简意赅、至理名言、载笑载言、直言不讳

疾言厉色、嘉言懿行、出言无状、名正言顺、微言大义

毋庸讳言、要言不烦、谨言慎行、一言九鼎、言归正传

口出狂言、妖言惑众、言多必失、一言难尽、言听计从

口不择言、敢怒而不敢言、前言不搭后语、握手言欢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花言巧语

哑口无言、言必信,行必果、酒后失言、三言两语

言传身教、言多语失、沉默寡言、自食其言、人言可畏

媒妁之言、有言在先、好言好语、总而言之、一言不发

言而不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言片语、苦不堪言

勿谓言之不预、言行一致、难言之隐、名不正,言不顺

忠言逆耳、听其言而观其行、千言万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语道断、立言不朽、啧有烦言、一言蔽之、龙言凤语

言大非夸、片言折之、忠言奇谋、位卑言高、七言八语

啖以甘言、言讷词直、言犹在耳、言人人殊、一时戏言

相视无言、事核言直、能言快语、能言舌辩、言之无文

一言以蔽之、善言不入耳、大言相骇、靖言庸违、正色敢言

詀言詀语、人言不足恤、言之有序、繁言蔓词、笃论高言

坐树无言、言是人非、言颠语倒、面冷言横、人言凿凿

不堪言状、言信行果、极而言之、哽咽难言、两可之言

徒托空言、以言为讳、三言二语、训格之言、失口乱言

鹦鹉能言、盲瞽之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知无不言

西邻责言、察言观行、一言已出,驷马难追、倚马千言

哽噎难言、肤受之言、淫言诐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口无择言、言而无信、难言兰臭、设言托意、言不及行

不言不语、俗语常言、果如其言、人言啧啧、言由衷发

交浅不可言深、秕言谬说、敢怨而不敢言、食言而肥

寓言十

九、多言或中、左言他顾、由衷之言、发凡言例

言之有礼、姑妄言之、谈言微中、事当其言、言芳行洁

仁言利博、前言不答后语、以人废言、殊言别语、背惠食言

身居言路、河汉吾言、片言居要、闳言崇议、广开言路

事无不可对人言、言听谋决、言谈自若、言之有物、惨不忍言

课语讹言、讹言谎语、瞽言刍议、一言兴邦、言重九鼎

不以人废言、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诗以言志、大辩不言

前言往行、军中无戏言、以言举人、毫不讳言、私言切语

无庸讳言、鄙言累句、言不及义、顾左右而言他、自不待言

道古稽今,言远合近、童言无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诓言诈语、言与心违、至言去言、妙言要道、伤言扎语

言不及私、一言半字、言必有中、薄唇轻言、杯酒言欢

纶言如汗、巧言利口、涩于言论、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务去陈言、言战者多,被甲者少、意见言外、言谈林薮

谠论危言、讷口少言、妄言妄听、勿谓言之不预也、统而言之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恶言詈辞、心腹之言、正言厉颜

直言正色、得意忘言、作言造语、千夫所言如一喙、言出法随

风尘之言、一言可分、言不谙典、污言秽语、甜语花言

三复斯言、谗言佞语、杜绝言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言语路绝、款言不听、隽言妙语、言高趣远、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一言一动、言言善果、言语妙天下、言耕者众,执耒者寡

言为心声、敢怒敢言、贵不可言、五言长城、直言谠议

大言欺人、恬言柔舌、一言寿国、离言辨白、言多伤幸

嘿嘿无言、言多失实、言行不

一、一言可辟、无言可对

忘言之契、言不践行、黑言诳语、以言徇物、言笑晏晏

放言遣辞、世俗之言、下笔千言、多言繁称、言之不尽

淫言狎语、风言醋语、欲言又止、危言正色、甘言厚礼

正言若反、甘言媚词、言高旨远、语言无味、言而有信

危言危行、涎言涎语、流言流说、拭面容言、口不言钱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耻言人过、博闻辩言、落花无言

逆耳忠言、方言矩行、忠言嘉谟、言行不符、沉密寡言

负薪之言、相机而言、詹言曲说、多言数穷、微妙之言

烦言碎辞、言寡尤,行寡悔、肆言詈辱、懿言嘉行

币重言甘、意切言尽、不幸而言中、发言盈庭、陈言肤词

信言不美、纸上空言、缄口无言、面从背言、流言混语

言者弗知、乐不可言、在官言官、耳食之言、天子无戏言

巧言如流、退有后言、言之过甚、言以足志、言不诡随

痛可言邪、言近旨远、人言藉藉、肆言无忌、言清行浊

夫复何言、言行举止、相对无言、违心之言、千里结言

过耳之言、一言既出,如白染皂、一言穷理、括囊不言

行不副言、言中事隐、析言破律、言高语低、绳墨之言

无可言状、谭言微中、慨乎言之、套言不陈、一言定交

言扬行举、人言籍籍、秽语污言、附耳低言、矢口猖言

行不顾言、季路一言、不言自明、能言善道、意出言外

讷于言敏于行、一言丧邦、中冓之言、出言无忌、人微言轻

言文行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言一泪、创意造言

顾而言他、一言不合、目动言肆、直言贾祸、吞言咽理

木讷寡言、询事考言、轻言肆口、德言工容、言来语去

直言骨鲠、宣之使言、躁言丑句、言约理辨、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不苟言笑、言发祸随、敏于事,慎于言、讷言敏行、言之不预

成一家言、谠言直声、多言多语、出言吐语、一言偾事

古语常言、造言捏词、一言难磬、话言话语、坐言起行

豪言壮语、空言虚语、言不入耳、谠言嘉论、言泉会九流

意简言赅、少言寡语、言气卑弱、直言危行、言和意顺

出位僭言、造言之刑、妄言妄语、肆言无惮、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言三语

四、庸言庸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陈言老套

悖言乱辞、软语温言、矫言伪行、噤口不言、言之有故

一言之信、小小不言、三言五语、握手言和、言有尽而意无穷

言出患入、言辞凿凿、言能践行、三言讹虎、危言竦论

缄默无言、顿腹之言、粗言秽语、兰言断金、家言邪学

言者无罪、德言容功、巧言不如直道、著书立言、日试万言

言之成理、陈言务去、危言高论、腹饱万言、轻言软语

两言可决、无耻谰言、言提其耳、言简义丰、行不及言

风言俏语、不言而信、言语漏泄、言不顾行、交浅言深

套言不叙、出言有章、诡言浮说、面从后言、片言折狱

瞽言妄举、言之无物、一言不再、言行不类、丧言不文

溢言虚美、十里无真言、言之不渝、一言而定、满纸空言

言十妄

九、洁言污行、言语高低、美言不文、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一偏之言、一言陷人、恶言恶语、一言已定、临别赠言

言意相离、王顾左右而言他、不可胜言、意在言外、穷言杂语

倚马万言、肆言如狂、不恤人言、义正言辞、放言高论

变色之言、药石之言、一人私言、言方行圆、一言千金

由中之言、托之空言、巧言偏辞、欺世之言、巧言令色

一言立信、忠言谠论、流言止于智者、善言暖于布帛、立扫千言

第三篇:含舌字的成语:

【舌敝唇焦】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费尽了唇舌。

【赤舌烧城】赤:火红色。赤舌如火,足以烧城。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唇枪舌剑】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唇焦舌敝】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瞠目结舌】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缄口结舌】缄:封,闭;结舌:指不敢说话。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贫嘴薄舌】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 【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摇唇鼓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鹦鹉学舌】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舌尖口快】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多嘴多舌】很多嘴,很多舌头。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第四篇:包含-”四”-字的成语

1▲巴三览四△bāsānlǎnsì△典故: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2▲版版六十四△bǎnbǎnliùshísì△典故: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出处: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版版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3▲不三不四△bùsānbùsì△典故: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例子: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就想天鹅屁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典故:颠倒错乱。形容差错很多或虚4▲差三错四△chāsāncuîsì假不实。△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例子: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

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例子: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

样~的。(鲁迅《坟·灯下漫笔》)

6▲倒三颠四△dǎosāndiānsì△典故: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

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7▲低三下四△dīsānxiàsì△典故: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例子: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的人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8▲颠三倒四△diānsāndǎosì△典故: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

卧不安。”△例子:奶奶年岁大了,做起事来常常是~的。9▲调三窝四△tiáosānwōsì△典故:搬弄是非,挑拔离间。10▲丢三落四△diūsānlàsì△典故: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

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11▲放之四海而皆准△fàngzhīsìhǎiãrjiēzhǔn△典故: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

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

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例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的理论。(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

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2▲烽火四起△fēnghuǒsìqǐ△典故: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13▲家徒四壁△jiātúsìbì△典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例子:他已穷到~,身无分文的地步了。14▲接三连四△jiēsānliánsì△典故:接连不断。△例子:我又没逃了,这么~的叫人来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典故: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

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出处:唐·卢照邻《登封大酺15▲九洲四海△jiǔzhōusìhǎi

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16▲拉三扯四△lāsānchěsì△典故: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17▲狼烟四起△lángyānsìqǐ△典故: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例子:这火筒节节生枝,能吹得~;实在放他不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18▲拿三搬四△násānbānsì△典故:比喻不服从调派。19▲囊括四海△nángkuîsìhǎi△典故: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出处: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20▲骈四俪六△piánsìlìliù△典故: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例子:现在还常有~,典丽堂皇的祭文、挽联、宣言、通电。(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

诀》)

21▲欺三瞒四△qīsānmánsì△典故:一再欺骗隐瞒。△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一闻之时,心头火起,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

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22▲三从四德△sāncïngsìdã△典故: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出处:《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例子:从来不出闺门里,羞答答怎便将男儿细窥,则我这~幼闲习,既嫁鸡须逐他鸡。(元·无

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

23▲三翻四复△sānfānsìfù△典故: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例子:因此革命的文学者,就不但应该留心迎面的敌人,还必须防备自己一面的~的暗探

了。(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24▲三朋四友△sānpãngsìyǒu△典故:泛指各种朋友。△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五:“常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有一班无赖子弟,

三朋四友,和他擎鹰放鹞,驾犬驰马,射猎打生为乐。”△例子:大学毕业,年届三十,婚姻难就,累得~八方搭线,但一次一次介绍终未能成就。

(贾平凹《笑口常开》)

25▲三妻四妾△sānqīsìqiâ△典故:妻妾众多的意思。△例子:在今天,男人~是可耻的事,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26▲三拳不敌四手△sānquánbùdísìshǒu△典故: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27▲说三道四△shuōsāndàosì△典故: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出处:清·崔灏《通俗编·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例子:有的人工作不努力,别人有了成绩,却整天~。28▲四不拗六△sìbùniùliù△典故: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29▲四大皆空△sìdàjiēkōng△典故: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

一种消极思想。△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

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例子:胞胎浑沌,~,没甚姓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30▲四分五裂△sìfēnwǔliâ△典故: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

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

分五裂之道也。’”△例子: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

而不可收拾。(严复《论世变之亟》)

31▲四海波静△sìhǎibōjìng△典故:比喻天下太平。32▲四海承风△sìhǎichãngfēng△典故:指全国都接受教化。△出处:《孔子家语·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是以四海承风。”33▲四海鼎沸△sìhǎidǐngfâi△典故: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

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

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34▲四海升平△sìhǎishēngpíng△典故:升平:太平。天下太平。△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35▲四海为家△sìhǎiwãijiā△典故: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

或个人小天地。△出处:《汉书·高帝记》:“且夫

天子以四海为家。”△例子:我们是~的,我们是以一切人民为兄弟姐妹的。(孙犁《看护》)36▲四海之内皆兄弟△sìhǎizhīnâijiēxiōngdì△典故: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7▲四郊多垒△sìjiāoduōlěi△典故: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出处:《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38▲四脚朝天△sìjiǎocháotiān△典故: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39▲四马攒蹄△sìmǎcuántí△典故: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40▲四面八方△sìmiànbāfāng△典故: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41▲四面楚歌△sìmiànchǔgē△典故: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

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例子:在这~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42▲四平八稳△sìpíngbāwěn△典故: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

缺乏积极创新精神。△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例子:总而言之,现在倘再发那些~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

空洞洞了。(鲁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43▲四清六活△sìqīngliùhuï△典故:形容机灵干练。44▲四衢八街△sìqúbājiē△典故: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45▲四时八节△sìshíbājiã△典故: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

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出处:唐·马总《意林》卷一

引《隋巢子》:“鬼神为四时八节以纪育人。”唐·杜甫《短歌行赠四兄》诗:“四时八节还拘

礼,女拜弟妻男拜弟。”46▲四书五经△sìshūwǔjīng△典故: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指儒家经典。△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

《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例子: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4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sìtǐbùqín,wǔgǔbùfēn△典故: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

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例子: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的书呆子。48▲四亭八当△sìtíngbādàng△典故: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出处:宋·朱熹《答吕伯恭书》:“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八当,无许多凹凸也。”49▲四通八达△sìtōngbādá△典故: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出处:《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例子:滑台~,非帝王之所居。(《晋书·慕容德载记》)50▲四姻九戚△sìyīnjiǔqī△典故:比喻亲戚极多。51▲四战之地△sìzhànzhīdì△典故: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出处:《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后汉书·荀彧传》:

“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52▲挑三拣四△tiāosānjiǎnsì△典故: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53▲投诸四裔△tïuzhūsìyì△典故: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寿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54▲推三阻四△tuīsānzǔsì△典故:找各种借口推托。△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我如今并不推三阻四,任哥哥自主之。”55▲微机四伏△wēijīsìfú△典故: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56▲文房四宝△wãnfángsìbǎo△典故:俗指笔、墨、纸、砚。△出处: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例子: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绝笔。奶子随即取捧过~。(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

十一回)

57▲五湖四海△wǔhúsìhǎi△典故: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出处:《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

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例子:我们都是来自~,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58▲五零四散△wǔlíngsìsàn△典故:形容零星涣散。59▲言三语四△yánsānyǔsì△典故: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小生欲待要不去,悬心挂意,怎生撇得?欲待要去

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使人惶恐,好两难也呵!”60▲眼观四路,耳听八方△yǎnguānsìlù,ěrtīngbāfāng△典故: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出处: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例子:金香,你捡煤核要放聪明点,得~,„„碰见了那些嘎七马八的日本腿子们就躲开。

(吴祖光《闯江湖》)

61▲眼空四海△yǎnkōngsìhǎi△典故: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62▲一谦四益△yīqiānsìyì△典故: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出处:《周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

谦。”《汉书·艺文志》:“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63▲再三再四△zàisānzàisì△典故:重复好几次。△例子:~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儒林外史》第二十五

回)

64▲张三李四△zhāngsānlǐsì△典故: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出处: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例子: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65▲志在四方△zhìzàisìfāng△典故: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

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第五篇:包含-”定”-字的成语

1▲安邦定国

△ānbāngdìngguï △典故:邦:泛指国家。使国家安定巩固。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例子:荐贤举善是吾心,~访知音。(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2▲安魂定魄

△ānhúndìngpî △典故: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3▲安心定志

△ānxīndìngzhì △典故:指安下心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一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4▲把持不定

△bǎchíbùdìng △典故: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出处:《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例子:他意志薄弱,一遇风浪就~。 5▲晨昏定省

△chãnhūndìngxǐng △典故: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6▲传檄而定

△chuánxíãrdìng △典故: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例子: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7▲定国安邦

△dìngguïānbāng △典故: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8▲定倾扶危

△dìngqīngfúwēi △典故:倾:危。扶助危倾,使其安定。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 △出处:汉·恒宽《盐铁论·备胡》:“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使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 9▲定于一尊

△dìngyúyīzūn △典故: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10▲扶危定乱

△fúwēidìngluàn △典故: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例子: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廷~。(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三回)

11▲盖棺论定

△gàiguānlùndìng △典故: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出处:唐·韩愈《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例子:在过去说来,她这个小命运已是被~了,然而在今天,这一切都要重新估计。(茹志娟《在果树园里》)

12▲昏定晨省

△hūndìngchãnxǐng △典故: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例子: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一发都随他的便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13▲坚定不移

△jiāndìngbùyí △典故: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例子:我们要~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14▲惊魂未定

△jīnghúnwâidìng △典故: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15▲举棋不定

△jǔqíbùdìng △典故: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例子:对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他们却是~。(欧阳山《苦斗》七十八)

16▲老僧入定

△lǎosēngrùdìng △典故: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17▲命中注定

△mìngzhōngzhùdìng △典故: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这是我命中注定,该做他家的女婿。” 18▲人定胜天

△rãndìngshângtiān △典故: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出处:《逸周书·文传》:“人强胜天。”宋·刘过《襄阳歌》:“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例子:彼虽不来,宁禁我不往,登门就之,或~不可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萧七》) 19▲痛定思痛

△tîngdìngsītîng △典故: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例子: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0▲未定之天

△wâidìngzhītiān △典故:比喻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还没有决定。 21▲心神不定

△xīnshãnbùdìng △典故: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22▲一锤定音

△yīchuídìngyīn △典故: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23▲一定不易

△yīdìngbùyì △典故: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例子:然究竟半个明的,半个暗的,是~的道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 24▲一定之规

△yīdìngzhīguī △典故:比喻已经决定了的办法。 25▲一口咬定

△yīkǒuyǎodìng △典故: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例子:老山东摇摇头,~:“不用看,我心里有数!我家的秤老辈用的,十四两顶新秤一斤,错不了。”(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一章)

26▲一言为定

△yīyánwãidìng △典故: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例子:你我~。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27▲约定俗成

△yuâdìngsúchãng △典故: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出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28▲指挥若定

△zhǐhuīruîdìng △典故: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例子:他刚刚坐定,这一大群人已经跟了进来,用各种阿谀逢迎的言词称颂他神机妙算,“~”。(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上一篇:时间的散文范文下一篇:十一类商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