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现象的启示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青蛙现象的启示范文

青蛙现象有感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这种现象告诉我们“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个道理。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大都总是安于现状,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愿意改变已有的生活。若人总是沉迷于这种无变化,安逸的生活,往往就会忽略周遭环境的变化,当危机到来时就只能像那只青蛙一样坐以待毙。

我们的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大的变化,而无法察觉,最终会带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这就是人们缺少那种居安思危,忧患意识。从古至今,每个朝代的兴起与衰败,必然经过一个全盛时期,当一个王朝在鼎盛的时候,每个当权者就开始“安逸”起来了,自行得意,殊不知国家从这一开始衰落了,就像青蛙效应一样,当生活太安逸,便耽于享乐,奢靡,挥霍的生活。当这些生活过久了,就会忘记当初是怎样建立繁荣昌盛的国度,他们的惰性与安逸就会掩盖他们原本的“优秀”的潜质,甚至改变了他们的本来本质。这种时候朝廷就开始出现腐败,政策就会出现失误,最终的结果就是灭亡。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见证了这一事实,今社会我们应该吸取这一教训,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在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张,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好,年轻一代的人都没有体会过苦难的日子,一直生活在长辈的羽翼下,这也是当代社会批判的一代,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那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在“温水”里呆久了,没有危机意识,然而当灾难来临的,常常激发了我们的潜能。众所周知,08年是我们中国灾难的一

年,又是冰灾又是地震,当这些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这些被称作“安逸”的一代,都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安危而担心,为保卫我们的家园而以身作则:一批一批的青年志愿者为支援汶川而深入险地,不能不现场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中国这个懒散的几十年的名族空前的团结起来,这何尝不是一件有意的事呢。随后的奥运会,年轻人又积极的加入奥运圣火护卫战中,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血性的表现,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国人又一次的爱国热情,充满活力地宣传了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正是这些灾难与国家大事,让我们处在了“热水”当中,才会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操,团结之心,怎能不把中国推向更远的发展呢,国家怎能不繁荣兴旺呢!

青蛙,就好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我们要着眼于未来,勤于思考新的问题。勤于学习新的知识,不能过“今日有酒,今日醉”,“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醉生梦死生活。不由得想到了现代的大学生,怀着这种心态,消磨着他们的青春,很多学生有过“潇洒快乐”的大一,“无所顾忌”的大二,“迷茫惆怅”的大三,大四呢?可想而知很有可能毕业就面临失业。其实他们也想要努力,但是努力难,在顺境中努力更难,在顺境中能坚持努力更是难上加难。同时面临着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很多人沉迷网络游戏而逃学,不完成作业,考试过不了,终而毕不了业。其实开始他们只是好奇,看到别人玩玩也想试试,慢慢的上瘾,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他们就像实验中的青蛙,在凉水中悠闲地游着,没有感觉到危险已经来到身边,想离开已经不可能。因而我们要早预测危机,进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时时告诫自己:别当“温水青蛙”。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会有面临失业的危险!就好比教师这个行业,教师的教学生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教师没有了激情,渐渐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不对教材进行系统的钻研,不改进教学方法,不参加教研活动,不探讨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不探究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过程,不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等等,教师由于放松或放纵自己而导致落伍,由于落伍而跟不上朝代的步伐,甚至大肆进行有偿家教,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祖国的未来还得靠他们,不能做愚昧的青蛙,要积极扩展知识面,及时了解教育

改革和方向的发展,全面开张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落后于这个社会,不能仅仅着眼于现状,要展望未来。工业化慢慢的趋向信息化,这是全球的趋势。要适应这个社会就必须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全世界都面临着网络经济的到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循环会更快,在这种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我们时刻面临着更新自己知识体系的压力。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快节奏。只有不断加强观察分析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同时学好全球语言----英语,我们现在不单是和中国人打交道,更要把我们引以为傲的祖国迎向全世界。

青蛙现象跟要告诉我们:我们不要单纯的,只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忽视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因为,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从中国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出,多少朝廷都是不太注重百姓正真的死活,每天都在想着抵御外敌或侵占别人的领土,或是个大藩王内战,没有人正真注意农民百姓的力量,往往就是这微小的力量,致使国家的根基被破坏,从而导致灭亡。这就提醒我们,许多工作中的困难与障碍都是缘于那些平日不起眼的小问题的日积月累,有些是客观的,也有些是主观的。比如我们有些通讯线务员在巡回或者检修时麻痹大意,对那些简单的小故障不太重视、不及时去排除,任由那些小问题长时间自由发展,最终造成通迅中断的大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须时刻注意那些潜在的小问题,千万别等到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危机到来时才临时抱佛脚。 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利益,不要沉湎于过去的胜利和美好愿望之中,而忘掉危机的逐渐形成和看不到失败一步步地逼近,最后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而一个人或企业应居安思危,适时宣扬危机,适度加压,使处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脚步的人加快脚步,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过去。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因此,无论面对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危机意识,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保持清醒察觉。只有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才能在真正危机到来时,临危不乱、迎刃而解。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惕,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改善自己,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学习。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让小毛病最终成为不可

挽回的错误。

居安思危,给自己设定一个远大的、不断追求的目标。警惕“青蛙现象”。

第二篇:青蛙启示作文大全

青蛙启示作文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蛙启示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青蛙启示作文 篇1

人类的眼睛看静止的东西很清楚,看活动的东西却怎么也看不清楚。青蛙的眼睛却和我们人类的眼睛完完全全相反。

青蛙的眼睛真是奇特,看静止的东西视而不见,看活动的东西却看的很清楚。青蛙的不止眼睛奇特,就连他的耳膜也是那么神奇。青蛙没有“耳朵”,只有耳膜,在头上两侧有两个略微鼓鼓的小包包,这就是青蛙的耳膜。青蛙较小的声音都听的很清楚,大声音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护机器人,这个机器“耳膜”、“眼睛”和“舌头”都和青蛙有一定的相似性.只不过是青蛙长而有粘性的舌头,在机器人身上变成了一个长而坚硬的“皮带。”眼睛变成了含有青蛙眼睛液体的“摄像机。”耳膜成了一个收音机。

这个机器人在地震时,可以有很多的用处:如果一根钢筋从天而降,这个机器人,就会将图像快速的传入“大脑”,再由大脑传入指令给“舌头”,舌头就会把在你头上几米处的钢筋卷起,小心翼翼的放到地上。这整个过程足足没有1分钟。

青蛙是两栖动物,这个机器人也是水路两栖的。在水中,它会存满大量的氧气,供主人使用.在海底,它会伸出“舌头”测量水温。只要你说一声出海。它自然会浮出水面.机器人的“耳膜”起的就是这个作用。

在地上,机器人变成一个汽车的模样,带你去观赏世界的风景。

我们的这个机器人好吧!请写出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把它介绍出来,让我们听听,评价评价!青蛙启示作文 篇2

自然界中,有许多看似渺小的昆虫和植物,实际上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青蛙就是个例子。

春天过后,夏天的热气扑面而来。

一天上午,我和爸爸去了河边,我发现草丛在动,突然一个绿色的.小东西跳了出来。我吓得大惊失色,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青蛙,我本想把它抓住。可是它跳得又快又高,一会就不见了,我就跟这绿色的小精灵较上劲了。回到家就四处查找关于青蛙的资料,终于有了重大发现,青蛙不仅仅是捕蚊子的能手,还有神奇的眼睛。青蛙可以把动态的人或动物看得一清二楚而对静止的人或物却视而不见。人们根据青蛙的这一特性发明了电子蛙眼。青蛙启示作文 篇3

星期六,我写完作业独自下楼玩,突然我发现有一只青蛙正在捉虫,青蛙慢慢地伸出长长的舌头,对准目标,虫子就被卷进了青蛙的嘴里。看见了这一幕,我觉得又惊奇又好玩,于是我就想帮青蛙捉虫!

我在四周环视了一下,发现在前面草丛里有几只小蚂蚱,我悄悄走进蚂蚱旁边,用手一捂,呀!跑了,我心想;这么小的蚂蚱它还挺灵活那我就再来一次吧,我看准蚂蚱,使劲用手一捂,不料蚂蚱被我压死了,我心想:死的活的都一样!我把蚂蚱扔到青蛙面前便在一旁偷看,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可是青蛙就不吃我给它的蚂蚱,我很好奇就跑回家去问妈妈。妈妈说:“青蛙的眼睛是很奇怪的,它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可是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科学家们从青蛙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机场的指挥人员在“电子蛙眼”的帮助下能更加准确的指挥飞机的降落,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在生活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周围的生物,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第三篇:中外广告法及现象比较的悲剧性启示

“广告有三流,一流广告在国外,二流广告在香港,三流广告在大陆”。以前,在教广告学原理的时候,这样提了我的观点。当然,为了不让学生们轻视我们高歌奋进的广告人,以致于没信心毕业后投身广告界,往往加上一句业界的豪言,“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这句话说得漂亮,吓得彼岸的克林顿在搬离白宫后赶快四处为自己做广告。我差点没笑出声来,这应算是中国广告界的一次伟大胜利,为国争光。与这次胜利不相匹配的是,还没有任何的奖项以表彰与永志记念。当然,作为耶鲁法学博士的克林顿不会向我们明示这一点。

但是,中国的广告界却老老实实地得到了实惠。几乎可以做到想怎么做广告,就怎么做广告,想吹得多大,就吹多大,基本上可以把中国的广告法、监管机构与广大受众当作透明的--不是空气,谁也不能不照顾空气,为了讨好空气,全世界不知还要扔多少金砖才能让海平面平静一些,以致于有神秘人透露,给的钱越多,明星们吹的越大,有知名不具的中国某名人更是直言不讳:不夸张那哪叫广告,广告本来就是要夸张的嘛。

小时候看电视,一到广告时间,大人们就说,又到吹牛皮时间了。我还非常不认同这句话,当时就认为他们没文化,怎么将好好的广告说成了“吹牛皮”?然而,这么多年看广告下来,我们中国十几亿受众,大概不认为广告是吹牛的没几个,而且还得忍受被强迫性的吹,比如什么专家、权威机构推荐,比如什么名人在上面笑嘻嘻地告诉你这产品有多么多么的好,比如明明是沿海某村几个村民捣弄出来的什么产品偏偏打上出产地为意大利或法国,比如几分钟之内同一内容连播三次。。。。。。,不用再比如了,关于这些中国人都知道,此不赘述。有人会说,你刚才说的克林顿也吹,但不要忘了,人家吹的是萨克斯,吹的是寂寞,吹的是情趣,吹得多好那是人家的私事,做广告的时候可从来不吹。

因为,他们的广告法不允许他们做广告的时候可以这样做。不信?请看:

比利时法律规定任何个人或团体如果怀疑广告主有违法行为,可向商业法庭起诉。

奥地利法律对电台、电视台的广告时间有限制,规定电视广告只有在某些指定时间内播出,电台广告每周播出时间限制在2—5小时内。《制裁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一切不按照公平和平等原则的商业活动。凡产品的价值、价格和质量上靠不住的或具有欺骗性内容的广告,都是禁止的。会使消费者产生误解的广告,则认为是非法的。禁止借用竞争者的声誉或名字,不允许广告夸张,不允许用医生或宗教性内容作广告宣传。此外,法律还规定,奥地利消费者论坛有权检验所有广告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价值和道德内容,可以提请法庭制裁违法者。

丹麦则绝了,干脆禁止广播广告和电视广告。同时将国际商会的《国际商业广告从业准则》作为广告法惯例的标准,禁止任何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广告,要求广告陈述必须绝对正确,并且随时能证实自己的陈述。

在葡萄牙,国营电台不设广告节目,电视的广告节目时间限制在5%以内。法律规定,广告本身必须易于识别。规定任何广告都不能利用读者的恐惧心理。不可用俚语或外国的解释。禁止用“最新的”或“最佳的”之类的夸张措词。产品的质量、性质、成份和产地不可欺骗消费者,规定任何鉴定书都必须是真实的,并附有制作人员的经历。规定模特儿穿着某种职业服装做广告时,必须在不使人误解的前提下进行,广告不得使用妇女的性诱惑,也不能把妇女描述成家庭型的,来排斥其他行业。所有广告受规章制定机关的审核。

英国。法律禁止在BBC广播网和英国电视广播协会的电视广播网内做广告,但在其他私人广播电台、电视系统可以做广告,不过,须经严格审查。英国的广告法规主要有《广告法》、《商标法》、《医药治疗广告标准法典》和《销售促进法典》等。该国法律禁止以下行为:(1)不正当的或欺骗的广告;(2)使用虚假或恶毒的、攻击性的广告语言;(3)使用未经证实,或无法证实的广告叙述;(4)广告妨碍公园、娱乐场所,或损及风景地带、乡村风景、公路、铁路、水道、公共场所及任何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及场所的行为;(5)任何妨碍交通或对交通产生危害的广告;(6)移动广告,如步行、骑马、驾车在闹市作广告;(7)性病、百日咳、鱼鳞癣、痈疔及减肥药广告和催眠术广告。

荷兰。法律规定,每个电台、电视台的每天广告节目时间在15分钟之内。法律要求,所有广告必须是真实的,使人获良好的感受,禁止欺骗、制造恐惧和恐怖,利用迷信和宗教。禁止冒牌的样品,禁止不同产品间的广告混淆。

西班牙。广播广告限制在每小时5分钟之内。商业法律禁止一切违反良好商业惯例的活动,特别是意在使竞争者及其产品丧失信誉的行为。严格禁止针对或反对竞争者的广告。

挪威。禁止广播、电视广告。法律要求,广告必须遵守良好的商业惯例。禁止性歧视,禁止利用性诱惑作广告宣传工具。禁止骗人的广告,不允许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全部信息的广告活动。所有广告必须严格区分,以避免产品之间和牌号之间混淆。

希腊。广告必须符合良好的道德标准,并以国际商会的《国际商业广告从业准则》为其标准广告法律。禁止比较型广告。

德国。限制广播、电视广告的时间和次数。法律认为,在产品质量、来源、产量和价格等方面用广告造成顾客误解是非法的。禁止任何使购买者混淆的附加说明。禁止使用“高级”措词。

瑞典。禁止电台、电视广告。禁止使人迷惑的广告描述。严格禁止奖励性广告。规定广告内容必须包含全部信息,在遇检查时,广告主必须能提供证据。

瑞士。禁止电台广告,电视台作广告时间限制在每天15分钟内,在每晚三次固定时间播出。在法律上,以国际商会的《国际商业广告从业准则》为依据。根据《制止不正当竞争法典》规定,只要内容是完全客观的,不使人误解的和不是意在伤害竞争者的比较型广告,允许刊播。

法国。禁止电台广告。电视广告规定每天播七次共15分钟,并且,广告产品必须经政府特别审核批准。执行国际商会《国际商业从业广告从业准则》,并在民法中,禁止任何对他人“莫须有”的损害行为,禁止比较型广告,执法严厉。

爱尔兰。限制电台、电视广告为其总播出时间的10%。要求所有广告都必须是令人满意的、合法的、诚实的和真实的。不允许欺骗和弄虚作假。禁止使用恐怖和迷信。禁止利用不正当手段攻击任何竞争者。任何鉴定书都必须是真实的和三年以内的。

意大利。禁止比较型广告。不允许弄虚作假和欺骗行为。食品广告法禁止使用令人对产品质量、成份或营养价值产生误解的名词、语句或设计,所有广告在登载之前,必须经政府审批。

日本的法律规定:(1)各类广告活动不得有不正当的表示,禁止提供过度的广告奖品;(2)禁止把不正当的引诱顾客行为作为竞争的手段;(3)禁止那些广泛的告示他人使商品营业混淆的表示,以及使人对商品的产地、品质、内容、数量等有误解的广告宣传;(4)禁止在销售商品时进行欺骗性的、使人误解的广告宣传;(5)禁止接受有关专刊和注册登记的虚假广告表现;(6)广告中,负有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义务;(7)禁止药品、医药外用品、化妆品、医药用具的虚假、夸大的广告宣传;禁止利用医师等人进行保证疗效的推荐性广告;限制特殊疾病用药品的广告方法;禁止未获批准的药品进行广告宣传;(8)医生、医院、诊疗所及助产院,只能作纯告知性的广告。

加拿大国家的广告法规。几年前,加拿大广告有同业公会——广告标准委员会颁布了本国的广告标准法规,规定任何广告如违反这一规定,并拒绝改正,该委员会有权与媒介单位共同采取措施,终止该广告的传播。不过,尽管立法者三令五申,但每年还是有不少广告商以身试法,被“传讯”到该委员会“问罪”。 这一法规可归纳以下15条:(1)不准在产品服务性能或价格可靠性上说谎或欺骗。该委员会极为重视广告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而不是广告作者个人的意向表达。(2)禁止隐匿广告本身的商业意向,不准潜意识的广告出现。(3)不准在产品或服务价值上吹嘘行骗,广告中的“价格单”、“零售建议价格”、“制造者价格表”和“公平市场价值”等术语,必须在广告出现的市场、地区有半年以上的先期合理销售。否则这些术语会被视为骗人的鬼话。(4)广告中不能出现无颁发者目前实际意见的证明书和奖状。但展示某些用户的产品使用经历除外。(5)严禁做诱售广告。必须让消费者有机会按广告所列条件购买产品和服务,不向用户出示产品和回避产品的某种特殊性能的行为是与该法规相抵触的。(6)要讲公平竞争。不允许攻击或怀疑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也不能作贬低他人,提高自己的任何手脚。(7)不准曲解引用专家、权威言论,杜绝引用根本不存在的“科学依据”。(8)在提供担保或保证时,必须详细列出担保或保证的条件限度,必须告知担保人的姓名和地址。(9)不准模仿其他广告的图片、标语或说明,以免消费者产生误解和混淆。(10)不允许违反交通安全或可能引起危险事件的广告出现。(11)反对在救济和援助残疾人方面空洞许愿。(12)禁止以迷信和恐吓等手段达到扩大销售量的目的。(13)禁止将儿童作为广告对象。(14)不能刊载贬低他人身份、损害他人名誉的肖像和可能引起强烈公愤的任何内容。(15)减肥广告在说明某食品、食物代用品、抑制饮食方法或特别设施时,还必须载明保持平衡的食物热量。

如果以上各国的法规还不够有代表性的话,那么,我们不妨重点看看美国的广告法规。

美国早在1911年就颁布了《印刷物广告法案》,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广告法规,该法案的主要内容为:“凡个人、商店、公司、社会欲直接或间接出卖或用其他方法处理其商品、证券、劳务或任何物品,或者欲增加这些物品的消费量,或用任何方法,诱使公众,就这些事物缔结契约、取得利益,或发生利益关系而制成广告,直接或间接刊载于本州各种报纸或其他刊物上,或作书籍、通告、传单、招贴、小册子、书信等分发的,如其中陈述的事实,有不确、欺诈或使人误信者,治以轻罪。”

美国是广告法规十分健全的社会,行业自律也十分严肃,如美国广播事业协会在1975年订立的《美国电视广告规范》,除了对一些电视广告播映的基本标准作出规定外,另外还订立了六项准则。全文如下。

美国电视广告规范

第一,一般性准则。(1)对于广告客户的信誉,广告商品或服务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充分理由加以怀疑时,应拒绝接受播映。(2)对于广告的目的与精神,如有违背法律的嫌疑,应拒绝接受播映。(3)由广告客户赞助的节目,应标明其提供者。(4)对正常安全有影响的广告,应禁止播映。具有某种危险性可能的商品,禁止儿童参加其广告活动。(5)基于社会习俗,认为某项广告将为社会上大部分人士所反对者,应拒绝接受播映,必须将此项广告作适当的改进,始能接受。(6)用蒸馏法酿造而成的烈酒,其广告不得接受。(7)啤酒及温和性酒类之广告,内容应力求高尚,制作应求审慎,不得表现饮酒的动态。广告影片中,应避免“饮”的镜头。(8)香烟广告,禁止播映。(9)训练、补习机构(学校或专班)广告,如暗示或夸大在参加课程讲习后可获得就业机会者,应拒绝接受。(10)邮购火器弹药之广告,禁止接受。其他有关户外运动等等之火器弹药广告,必须先符合所适用之法规。(11)算命、测字、占星、摸骨、手相、测心、测性等广告,禁止接受。(12)痔疮药品及妇女卫生用品等,属于私人秘用的商品广告,必须从严要求,重视伦理道德及高雅格调。更须谨慎播映,以免引起观众反感。不合规定者,拒绝播映。(13)对竞赛(赛马赛狗等)或赌彩(彩券抽奖等)作预测的刊物,其广告一律不予接受。(14)私人或机关团体,就运动比赛所举办的合法猜谜,其广告应以公告方式播出。(15)销售多种商品的广告客户,不得在销售合格商品的广告中,同时连带销售另一种不合格的商品。(16)暗含有不良引诱用意的商品广告,应避免接受。(17)证言性质之广告,内容必须有真人真事为证。凡无法证实者,不予接受播映。

第二,广告播映准则。(18)广告措词,应高雅有礼,避免使人厌恶拒听,广告的内容并须力求与节目格调保持调和。(19)不得用欺骗,隐瞒的方式播映商品的内容,电视事业最好能收集充分之资料,证明商品所作的示范或介绍,全属真实。(28)对于教会与宗教团体之节目,不宜收取电视时间费用。(29)广告中提及有关研究、调查或试验之结果,其内容必须真实,不应在播映时,以虚伪的方式造成观众接受言过其实的印象。

第三,医药用品广告准则。(30)药品广告与观众之健康有关,应慎重对观众之影响。(31)医药广告中,不得使用“安全可靠”、“毫无危险”、“无副作用”等夸大医疗效用之词句。(32)医药广告如有令人厌恶的痛苦呻吟的表情、动作及声音者,应拒绝播映。

第四,赠奖准则。(33)对于广告客户的赠奖计划,电视协会全部了解,并于审查同意后,始可公开宣布举办此项赠奖活动。(34)赠奖的截止日期,应尽可能提早宣布。(35)赠奖之广告节目,参加者如需缴付现金者,电视业应先调查举办之广告客户,是否诚实可靠。遇有观众提出不满的申诉,应促使广告客户退还其所缴付的参加费用。(36)对资金与奖品之描述介绍,应完全真实,不得夸大其价值。(37)广告客户应负责保证所提出之奖品均属无害。(38)偏重迷信的赠奖活动,电视业不应接受举办。

第五,广告时间准则。(39)主要时间内,参加电视网各台,每60分钟之节目,其广告时间不得超过9分30秒。所谓主要时间,是指自每天下午6时起,至午夜止,由各电视台任选3小时及30分钟,连续播出。主要时间内,如包含新闻节目30分钟,则这30分钟,可不列为主要时间,得另以30分钟作为补充。新闻节目的30分钟,可按非主要时间标准计算广告量。(40)其他时间(非主要时间),每6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不得超过16分钟。(41)儿童节目时间不包括在主要广告时间之内,是以12岁以下儿童为对象的节目时间。在星期六及星期日,每6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时间,不得超过9分30秒。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6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时间,不得超过12分钟。(42)广告之插播,是指在节目主体播映中,所播出的广告: ①在主要时间,每30分钟节目内,广告插播不得超过两次。每60分钟之节目,广告插播不得超过四次; ②节目长度超出60分钟者,按比例每增加30分钟,可增加广告插播两次;③综艺节目每60分钟可插播广告五次;④在其他时间内,每3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插播不得超出两次,每6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插播不得超过四次;⑤在儿童节目时间,每3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插播不得超过两次,每6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插播不得超过四次;⑥不论是主要时间或其他时间,凡节目长度在15分钟以内者,其广告插播的限度如下:5分钟的节目,限插播广告一次。10钟的节目,限插播广告二次。15分钟的节目,也限插播广告二次;⑦新闻、气象、运动及特别重大事件的节目,由于性质可免除其遵守插播标准之义务。(43)在一次插播中,不得安排四则以上的广告,连续播映。在两个节目之间,不得一次安排三则以上的广告,连续播映。但节目如系独家提供,为减少插播次数,可不受上述广告则数的限制。(44)在两个节目之间的插播广告,播映时间不得超过一分钟又10秒(即70秒),此项广告,不得与前一节目及后一节目的内容不协调。(45)在节目中,如必须对奖品及致赠者姓名合作合理而有限之介绍,此项介绍可不计算在广告时间之内。(46)对妇女服务之节目及购物指南、时装表演、工作示范等节目,其内容难免含有若干广告性质。然而此为节目中必须的资料,此类情形,可不计算在广告时间之内。(47)节目中的主持人或演员,除正常介绍节目的人物外,不应顺口提及别种商品,或使观众在其言谈中,知道别种商品。(48)节目中的布景道具等,如有显示广告客户(即节目的提供者)的名称或商标或商品,只应偶然为之,以镜头略过为原则。不得作为主体出现,以免影响节目之趣味与娱乐性。(49)节目前后的两张提供卡,每张播报的时间,以不超过十秒钟为原则。若只有一个客户作独家提供者,亦可播映十秒钟。(50)前述的提供卡上,除广告客户之名称外,不得加入任何广告字句。

第六,独立电视台的广告时间准则。(51)独立电视台之广告业务范围,应包括对公众服务之公告,及为播映某一节目事先所作之介绍等在内。(52)在主要时间内(指照当地时间,自下午六时起至午夜止,任何连续不断的三小时),每3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时间不得超过7分钟。每6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时间,不得超过14分钟。在其他时间内,每3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时间,不得超过8分钟。每60分钟的节目,其广告时间,不得超过16分钟。(53)在两个节目之间,如不插播广告,每30分钟之节目中,可插播广告4次。每60分钟之节目中,限插播广告7次。每120分钟之节目,则以插播13次为限。如在两个节目之间插播广告,则上述各节目中的插播,应各减少一次,新闻、气象、运动及特别重大事件等节目,因形式不同,应属例外。(54)插播广告,一次不得安排4则以上,作连续播出。但长度在60分钟以上的节目,为减少广告插播次数,得一次安排7则以内之广告,作连续播出。(55)现场实况转播之运动节目,不受上述插播次数之限制。因此类节目之形式,已具有限制广告插播的次数或则数的条件。

通过上述大幅度的罗列,细心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与广大受众可能会大惊失色,因为相比之下,我们的广告基本上都不是广告都不允许播出,都象是中国小品之王演示过无数次的《卖拐》,广大受众偏偏不愿做《卖拐》中的范伟!

如果某一天,我们的广告法也与国际接轨--不但仅仅是价格接轨或借着与国际接轨的名义提高价格,那么,他们将不知如何吆喝他们的产品了,目前的整个广告业格局将被完全重新调整,会无所适从。由“酒香不怕巷子深”到天天卖艺般出力出汗吆喝,再到充满创意的忽悠,银子花啦花啦地从消费者的口袋转堆上了上述各方的金山,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多年,称得上业界的发财黄金时代,由于社会转型期发展经济的原因,我们无意于过多指责。

然而,面对即将来临的广告法黄金时代,我们该思考些什么?其实我们中国自1995年2月1日以后不缺乏广告法规与监管机构,抛开可能存在的执行力问题。哦,对了,关于执行力问题,也许值得说上一说,通俗地讲,在外国人眼中,小个子的中国人很聪明,有的甚至聪明到能充分吃透与实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世故,有能力将广告法与广告监管权构边缘化、透明化。这个不好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就超越了法律而上升到更深层的社会问题了。所以,执行力没解决好,多好的法律也只能充当候补队员的作用,没轮到上场前,在旁边坐坐冷板凳。坐冷板凳的意思是,有时可能会坐上一辈子,有时可能只是一阵子。

这也就是2009年11月19日看到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下一步修改广告法的新闻,认为可按民法通则的规定起诉参与人,我认为这是法律的胜利,也是社会舆论的胜利。但,为什么不是作为立法机关的人大出来发表此意见呢?工商总局本无广告法的立法权与修改权,不知能否与立法机关对此达成一致修改意见?

然而,细心的读者还是能从中外广告法的制定与执行比较中敏锐觉察到了中外广告法的异同。

一、欧美国家的广告特别注重诚信,爱护社会、发布者、参与者的公信力,中国的广告注重是否能将核心产品与外延产品、企业形象忽悠或吆喝出去,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面前,决绝地选择经济效益,缺乏社会责任。诚信,不仅是当前商业社会所面临的大问题,亦是当代国人所面临的大问题。利益主导了人们的抉择。

二、欧美国家的广告特别注重受众的感受,讲究受众的情绪体验愉快,中国的广告则不管三七等于二十一,随时随处就来霸王硬上弓,广大受众变成了“被受众”;

三、名人做广告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有。可为什么外国名人对待广告会十分谨慎呢?这并不表明外国名人的道德品质比中国名人高尚,其原因在于欧美国家将名人代言广告视为“证言广告”和“明示担保”,一旦广告不实,消费者可以据此担保索赔。美国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名人代言广告,其必须是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不同国家的名人广告生态并不相同,美国的名人们热衷于公益而不热衷于商业广告;日本的名人们代言广告出了问题,饭碗就难保;欧洲的名人们竟有因做广告被发现夸大效应而锒铛入狱的。然而,中国的名人广告环境几乎是全世界最宽松,名人们可以在电视上信口胡言而不被追究,可以誓言不再接拍医药广告却在其后不久重出江湖。反正只要有钱可拿就做。

四、欧美国家的广告法规较为完善,然而,中国的广告法存在如下缺点:

1、严重滞后于现实,规定不具体,前瞻性不强。比如现行《广告法》往往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解释,同时造成了执法上的差异。例如,使用“最佳”、“最高级”等违禁用语的广告经常被处罚,而诸如误导、表述不清、媒体资料不真实等同样违反《广告法》的行为,却因难以认定而很少被处理。

2、概念缺乏清晰的界定。对某一概念不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如《广告法》中的“真实性”,目前没有人为“真实”下一个严谨的、法律意义上的定义,我们只是将不真实的广告称作“虚假广告”。 根据《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欺骗”和“误导”是“虚假”的两种具体表现。这两种行为从字面理解都包含了“主观故意”。那么,事实虚假而非“故意”的广告属于虚假广告吗?实践中,很多美容院都在广告中吹嘘自己的神奇作用,尽管有很多人在投诉这些广告失实,但是美容师们仍然坚信自己超凡的手艺。 再如,“误导”属于虚假吗?如果是,那么“虚假”的范围将数十倍地扩大。例如,“意大利聚酯漆家具”既可以理解成“意大利生产的聚酯漆家具”,也可以理解成“用意大利聚酯漆刷的家具”,但是却很少有人将其与虚假广告联系起来。

3、罚则不科学。不论何种违法行为,在处罚上都是广告费的一倍至五倍,这显然违反了法律要“责罚对等”的基本原则。以广告费作为计算基数也许不科学,这等于在说违法广告的危害性是与广告费成正比。但是,不以广告费应以违法所得为计算基数?在广告违法中,违法所得实在难以确定,那么,考虑加大广告费的处罚倍数、撤销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称号、在媒体上公开道歉请求受众原谅似为可行。

4、需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不合理。目前在我国的广告管理体制中,有利益与责任成反比现象。从利益角度讲,广告主是虚假违法广告的始作俑者,同时也是最终受益者。但是从责任角度看,媒体几乎承担着全部的责任。而媒体发布广告活动仅仅是“兼营”而非“主业”,让它们去熟知所有行业的真实合法与否显然不现实,只有广告主最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准确而言,代言人这个概念不科学,也无法涵盖广告参与者。现行《广告法》中没有规定参与者的法律责任。广告参与者应包括广告形象代表、在广告活动中有偿发言、演示的名人、在场观众、患者、群众演员。

5、广告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广告法》将违法广告处罚权授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但同时并行的一些条例、规章又将广告的部分监督管理权授予了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比如药品广告的监测属于药品监督部门、户外广告的管理属于城管部门等,同时监管权限、范围、责任等方面又规定得不够明确具体,出现“谁都有权管,但谁都不管”的情况,一旦执行起来,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直接导致执行力缺失。

横向比较中外广告法与现象,我们也许只有将这一声声叹息放逐于缓缓流入大江东行向海的小溪,寄望于广告法规的进一步细化与实施细则的可操作性,寄望于监管执行的高效联动,寄望于对广告创意的深入理解,寄望于对法律内心的敬畏。冰心说:“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底下细小的泥沙”。更重要的是,比远方更远的浮躁趋利之心何时回归良性,在我们不必回首与左顾右盼时,身在其中。

第四篇:保护青蛙的作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大片”。青蛙的叫声会让人联想到一派丰收的景象。可是每当到了夏季,我常常发现有人在菜场上买青蛙,餐馆里的桌子上摆着青蛙肉,这让好多青蛙死于非命,因此我感到非常痛心。青蛙是动物世界最出色的“小小捕虫家”,农民伯伯也亲切地成它们为“田间卫士”。青蛙眼睛锐利,舌头吞吐迅速,专门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捕食的害虫少说也有五六十只,多则两百只。由于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它们一般被视是环境卫生的准确的晴雨表或指示器。青蛙在发育时,其胚胎直接浸泡于水中,更容易受到畸物的影响,因而更脆弱。因此,请保护我们的小小捕虫家——青蛙吧!请你告诉那些买青蛙的人,青蛙是“田间卫士”!

第五篇:青蛙的眼睛教案

青蛙的眼睛 [教材分析] 本课为科普小品,共4个自然段,介绍了青蛙的习性和眼睛的特点,以及人们利用这一特点发明的电子蛙眼。由于文章语言朴实、易懂,适合学生进行阅读探究。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质疑问难。

2、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

3、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特别是知识性很强的文章,课外阅读延伸,是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一种方式。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动物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了解科学技术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动物的研究。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3个新词,知道“敏锐”和“迟钝”是一对反义词。

2、能给第1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段意,能跟据第4自然段的意思把概括段意的句子补充完整。

3、读懂第3自然段,能按要求划出句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给第1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段意,能跟据第4自然段的意思把概括段意的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动物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了解科学技术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动物的研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3个新词,知道“敏锐”和“迟钝”是一对反义词。

2、学习第一自然段,能给第1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段意。

3、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给第1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段意。

[教学难点]:

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青蛙吗?能来介绍一下吗?

2、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一篇关于青蛙的课文。学了课文后,你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仔细静听。

2、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不懂的同桌相互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生朗读课文。

(2)你来当回小老师,教教大家生字。(指导书写“辨”、“降”)

(3)读了课文,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对什么最感兴趣?还有不懂问题吗?(初步进行探讨)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刚才,很多同学对青蛙捕食很感兴趣。那我们就去瞧一瞧青蛙到底怎样捕食!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2、集体交流:

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就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把虫子卷进嘴里。 (1)从哪儿发现了青蛙捕食的迅速?(跳、伸、卷、只要„„就„„)

(2)能用“只要„„就„„”说说青蛙怎样捕食吗?

(2)指导朗读。

3、青蛙动作那么敏捷,百发百中是什么原因呀?指导注意“鼓着一双大眼睛”。

4、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意思。

四、作业:

作业本第

1、3题。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能在第3自然段按要求划出句子,并能跟据第4自然段的意思把概括段意的句子补充完整。

2、通过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了解科学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动物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了解科学技术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动物的研究。 [教学重难点]:

通过质疑提出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了解知识,激发兴趣。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蛙的眼睛能帮助它捕捉到昆虫。那青蛙的眼睛还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

二、学习第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用线划出有关青蛙眼睛特点的句子。

2、集体交流:

出示:原来,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提问,教师梳理问题。“青蛙眼睛的特点是怎么发现的?”“发现之后,人们是怎样利用这个特点的?”„„)

3、带着上面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想想上面的问题。读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可以一位同学研究一个问题。)

4、集体汇报,朗读结合,概括段意。

三、知识拓展,完成作业。

1、 完成作业本。

2、 课外延伸:(1)读读有关读物,了解其他动物眼睛的用处。

(2)说说人们根据什么动物的特点,制成了什么,怎样为人们服务。

上一篇:全县大讨论汇报范文下一篇:企业规范化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