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镜像理论浅析IP剧热播

2022-09-11

一、镜像理论简述

1936年, 拉康提出“镜像理论”。这是他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面对后者所主张的心理发生和人格历史建构逻辑所做提出的颠覆性观点。他将凝视镜子的人化为“能指”, 镜子中的镜像化为“所指”, 所指替代了镜子之外真实的人, 语言替代了实在, 人类谈论的并不只客观对象和实在本身, 而是语言镜像。同时他认为, 人的自我意识形成于幼儿时期的“镜像阶段”, 镜像中的“我”并不是我, 而是一个虚象, 是一个“他者”, “自我”是欲望投射形成的幻象, “自我”是“我”的异化。

现如今, 我们或许对镜像理论可以有新的理解, 它不仅仅向人们呈现出一种幻象, 也是屏幕那头传来的一种互动, 也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心中美好的愿景。在人们娱乐生活不断充实的时代, 影视文化的主题常常表现为人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动机, 受追捧的IP剧在国内不断播出, 人们会猜测国内的编剧是不是灵感枯竭, 也会质疑这些小说是否成熟, 但是这些电影或是电视剧都被观众拿来反复观看, 排除那些有争议的因素, 这其中的有一些原因是可以在镜像理论中找到答案的。

二、IP剧受到大众的认同

近几年的IP剧是电影与电视剧齐头并进, 有人会冲着自己喜欢的明星去看, 有人会冲着喜欢的作品去看, 结果就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坐到电视机前或是电影院看这些IP剧。依照镜像理论来说, 人对自我的认识并非自发形成的, 总是会伴随这一个他者, 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 对影像中的那一他者产生的认同, 既是自我的异化, 也是自我认同的开始。

IP剧受到大众的认同, 体现在受众在行为与语言两个方面, 在追剧的同时, 人们会不自觉的模仿剧中人物的说话语气, 行为举止, 也会试图将剧中的生活还原到现实里。例如, 在《微微一笑很倾城》中, 大学生活在影视作品中呈现的十分完美, 宽敞明亮的宿舍, 高大英俊的学长, 虚拟世界交友可以得到真爱, 这一部作品就得到了很大一部分女性受众的青睐, 大家在影视作品中产生了情感共鸣, 看到了理想中大学的样子, 很多人会把自己替代到剧中的角色里, 把自己设想成贝微微、肖奈或是其他人物角色。随之而来的是, 剧中的一切产品都会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人们会设法把生活像这种理想所靠拢, 表现为行为上的认同, 例如喜欢玩游戏的人可能会去玩里面涉及到的游戏, 填报大学志愿的可能会更青睐计算机、法学这样的专业。此外, 剧中出现的一些流行语句, 例如“陌上花开, 可缓缓归矣。”成为很多男女表白所常用的台词, 这也是受众在语言的上认同。

三、IP剧镜像对大众的价值反哺

有学者指出, “电影银幕的外形于镜子十分相似, 电影的幕布使电影影像与现实世界分离, 构成了一个想象的世界。而观众‘凝视’银幕的情景, 则与婴儿在镜中寻求自我确认时的情景非常相似”。①银幕的外形相像只是一部分, 但其实人们更多寻找的是内心需求的满足, 对于观众来说, 在影视作品中找到一个和自己有相似地方的角色, 就会把这一形象当成自己的影子, 即镜像中的“他者”想象成预期中的“我”。一部影视作品可以反应一定时期的社会风貌, 受众在影视作品中自然会受到这些作品内部所蕴含的价值观的影响。

人们会看IP剧, 就会“凝视”其中所产生的人物形象。就像是这段时间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带给观众的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世界, 但是人们会看到想象中的所谓神仙的生活, 当看到神仙上天入地、法力无边的画面时, 呈现的是符合人们心中的神仙形象, 于是人们便会接受这些影像, 随着剧情的推进, 受众看到坏人被收服, 好人得到圆满的结局, 内心的情感会随之得到满足。看IP剧的受众会潜移默化的接受剧中人物惩恶扬善的个性, 和对于爱情要一生一世的价值观。即使再被人们称为是商业模式下的影视作品, 其中包含的价值观也是可以反映当今现实的, 人们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到这些作品中, 并由这些作品所反映出来, 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

四、结语

梅尔文•德弗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众媒介通过有选择地提供信息, 或突出某些问题, 使观众体会到或知道什么是社会所赞同或认可的价值、信仰和行为规范。”②IP剧热播是会有一些问题, 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对受众有益的影响。IP剧得到热捧, 其中是包含着大众生活所倡导的价值观在里面的, 当我们对这部影视作品产生认同的时候, 就会受到其中的影响, 但是好与坏还是需要我们进行引导。跟随剧中人, 有益的模仿会使我们更加积极努力的生活, 改变现状成为更好的样子。因此, 即使是跟随潮流去看了这些IP电视剧, 吸取其中积极向上的部分也不妄被说成白白浪费了时间。

摘要:近几年, 随着《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盗墓笔记》等电视剧与同名电影的相继播出, IP剧开始走进受众的眼中, 众多影视公司瞄准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 开始不断的寻找广受关注的网络小说, 几乎每年就会有两三部在网络上受到热捧的小说翻拍成电影或电视剧。本文运用镜像理论进行分析这一传媒现象的产生及其影响, 或许从中可以找到一些原因。

关键词:镜像理论,IP剧,传媒现象

参考文献

[1] 郝波.拉康镜像说对电影理论的影响研究[J].辽宁大学, 2015 (05) :01.

[2] 杜华琴.寻找真实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电影《雨中曲》中的唐[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0 (09) :15.

[3] 王小燕.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主体的成长——解读《追风筝的人》[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 (03) :20.

[4] 于青.从“镜像理论”看杜拉斯笔下完美情人形象塑造的深层意义[J].西北大学, 2009 (06) :30.

[5] 徐亚琳.解析媒介文化现象——IP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06) :10.

上一篇:废水处理站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下一篇:顶头孢霉菌菌种改良和原材料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