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建设

2022-09-10

作为服装专业主干课程的服装结构设计课一直被高度的重视, 其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不断地完善, 但根据行业用人情况的需求变化和本专业生源情况的特点,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急需进行建设和改革。

1 我国高等服装设计教育的三种模式及我系专业教学现状

我国著名时尚与美学评论家李超德教授在“为人的需要而设计”一文中曾将我国的高等服装设计教育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隶属于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的二级学科, 即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该专业多在工科院校开设;第二种模式是属于艺术设计专业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方向, 该专业多在艺术院校开设;第三种模式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服装设计, 这类学生多数为高职和中专学校毕业经过特定考核而进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在这三类不同的模式教育中无论是那类, 服装结构设计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教学的主体内容之一, 都要占用大量的课时。

我系的服装设计教学模式有自身的特点, 2004年以前我系只招收中职专业学生, 有本、专科两个层次, 应该属于高等服装设计教育中的第三种教学模式。2007年专科只招普通高中的学生, 本科中职和普高兼招。以后国家将把中职专业学生升学比率控制在5%以内, 我们的生源比重将有所调整, 到时我们将由第三种教学模式转向第一种教学模式。所以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服装结构设计课是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之一, 隶属服装工艺学。它是研究服装结构的内涵及各部位的相互关系, 装饰与功能性的设计, 分解与构成规律和方法的课程。服装结构设计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 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现代服装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结构设计作为服装工程的重要组成, 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延伸和发展, 又是工艺设计的准备的基础, 在整个服装制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建设

高校的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让老师“教什么”、“怎么教”, 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因此,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课程结构 (体系) 的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设。此外, 也包括课程研究及管理方面的工作, 如教学梯队的建设、教学大纲等课程文件的制定、课程活动的设计和安排等。所以, 我认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材建设

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编写的教学用书, 是教学的主要媒体, 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借此而开展。教学要有特色, 所以服装结构设计课的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以及企业用人要求编写出适合我们使用的教科书, 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的获取专业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3.2 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系专职教师中已有多位开始讲授服装结构设计课, 形成了一支年轻的蓬勃向上的专业教师队伍, 但也正由于年轻, 与外聘教师相比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还相差很远。因此,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从而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

3.3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建设完备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保证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3.3.1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我系已经建立的与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有关的实训室多间, 但还应根据结构课教学的需要再进行建设、充实和科学合理的安排利用。

我系与景然贸易有限公司合作, 在校内建立了一间“华德-景然服装设计工作室”, 工作室组织我系学生成立了设计、工艺、管理三个工作小组, 由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带领, 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使学生专业技能得以迅速提高。这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还需进行深层次探索和研究。

3.3.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系教师多次外出走访江浙地区的服装企业, 建立拓展了多家校外就业实习基地, 极大地解决了以往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同时,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还没毕业就参加到了企业的生产工作当中, 得到了锻炼, 积累了经验, 为以后的成功就业、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改革

新时代有新要求, 老一套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大纲、教学方法手段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因此, 通过教学讨论、到企业中调研、学习中外教育理论知识等方式方法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3.4.1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系现在的教学模式是整体以平面结构设计 (平面裁剪) 教学为主, 中期引入立体裁剪。立体裁剪是结构设计的一种构成方法之一, 它虽是一种间接构成方法, 但它的效果非常直接, 有助于学生理解平面和立体之间的关系,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平面裁剪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认为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应调整为:早期以立体裁剪教学方式讲授基础知识和结构关系, 中后期以平面裁剪为主。由于我国国情和我国服装产业的特点, 我们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体系教学中必须以平面为主。

3.4.2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计划的改革

我系现行的教学计划单单男、女上下装的平面裁剪课就可能到第五学期结束, 工艺制作课也就推到这时, 这样会影响学生进行整体设计、工业制板和推板及生产技术管理等课程的实践, 因此, 我建议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整体分两部分:理论部分, 实践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立体裁剪、平面裁剪、推板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 课程难度要低, 课程时间要尽量压缩。

实践部分包括各单元理论讲授之后的制板实习、推版实习、生产实习和就业实习等, 实习的范围要广, 时间要长。

3.4.3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计划的改革趋势强调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高等学校课程的“职业化”, 是指高等学校的性质、内容、形式要适应于社会生产中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长远要求服务。其目的就是使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而走出经院式的“象牙塔”而迈向实际生活。

服装行业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 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但为什么还会有就业压力?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内容没有完全适合行业生产的需求, 或者说是脱离了生产实际,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建设和改革, 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不断变化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 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能力的培养是我院办学特色之一。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 及时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分析我国高等服装设计教育的三种模式和我院服装专业教学及生源现状, 结合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重要性, 从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材、实验实习条件等方面对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模式,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改革,职业化

参考文献

[1] 张文斌.服装工艺学 (结构设计分册)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2] 郑葳.教育学教程 (高等学校部分) [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探讨设备管理信息化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下一篇:脑生理治疗机在脑外伤患者恢复期治疗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