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措施

2022-09-12

现阶段, 我国社会对高等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平台, 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一定的弊端, 例如管理队伍松散、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因此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至关重要, 是我国高职院校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状, 探索阻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原因, 不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模式, 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一)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在新形势环境下, 人们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导致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同时也为教育管理创造了发展的机遇。现阶段,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不高, 学生在整体素养与文化水平方面参差不齐, 差异性较大。部分学生意志力较为薄弱、自控能力差、对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团结协作意识不高、缺乏沟通能力;部分学生甚至还存在心理障碍, 受到高考失利的打击, 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从整体调查分析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考试挂科无所谓、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上课迟到早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 各学生的表达方式与形式不同, 以上这些因素都提高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困难度。

(二)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高职院校中有部分是通过中职中专院校升格而形成的, 因此, 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还在没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 以管理都的主体地位与权威性为主导;管理方法还主要以压制、约束、惩罚为主, 在管理过程中, 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尊重、鼓励等元素。过于苛刻的教育管理方式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起到反作用, 严格的教育规章制度中缺乏人性化管理元素, 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将自身比喻为保姆与消防员, 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采取实时监控管理, 采取打压式管理方式, 只要学生能够平安无事, 没有意外事情发情就万事大吉的心态。

学生在此种管理模式下, 只能委曲求全, 被动的接受管理, 长此以往, 学生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 抵触心理会越来越强, 怨声唉道, 部分脾气较为暴躁的学生甚至会与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发生下面突出, 公然对抗。由此可见, 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 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我国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的辅导比例有明确的规定, 学生与专职辅导人员的正常比例为200:1。但现阶段,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盲目的扩大建设规模, 将重点都放在了招收学生方面, 而忽略了学生与专职辅导人员的比例问题, 导致专职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 以至于辅导人员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严重影响了辅导人员的工作质量。特别是基层的辅导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更为繁重, 不仅要担任就业指导员与班主任, 而且还要担任学生的心理咨询师等, 形成了一个辅导员身兼数职现象,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琐碎性, 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但由于工作内容过重, 导致辅导员的能力、精力以及时间受到了极大的局限性, 以至于现阶段的辅导人员多以“传话筒”的角色出现,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只趋于形式上, 不仅不能及时的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学习难点, 而且更不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一) 以科学理念为主导, 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现如今是高科技的21世纪, 在新形势背景下, 高职院校必须要将科学发展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 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宗旨。科学的发展观念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以尊重人与塑造人为最终目标。科学教育管理理念是以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为核心, 以人性化教育管理为宗旨,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 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贴近学生, 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就业中、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与难点, 并给予合理的帮助措施。想要为学生营造正能量的教育环境, 教师就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服务活动、自我管理活动、自我教育活动等,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一个正能量的人。

(二) 增加学生法律意识, 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以社会市场经济角度出发, 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也属于教育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学生也是教育界消费群体,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平台。针对这一现象, 为了迎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生管理机制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改革现状, 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 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制约化”向着“服务化”与“市场化”方向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学生教育过程中, 高校与学生之间有着各自的权利与义务。高校的权利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服从学校的管理, 义务则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学生的权利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接受教育, 义务则是要服从学校合理的制度管理。双方在法律关系中处于平等位置, 高校要认清这层法律关系,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 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法治化。

(三) 以制度建设为手段, 规范学生教育管理秩序

高校的管理制度是以我国的法律为构造依据, 是将相关法律进行细化与延伸的产物。高校的管理制度体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利益, 有着规范学生与指导教育管理制度的作用, 现阶段, 我国各高校的管理规章制度是以多年的教育经验为依据,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摸索而来的, 但各高校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最适合本校学生的规章制度。例如, 浙江某职业技术学校, 就经过不断的完善, 先后出台了众多教师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准则》、《辅导员管理办法》、《班主任考核细则》、《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条例》等, 让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并且自身也能接受学生的监督, 借此来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四) 培养创新教育管理队伍, 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是科研活动与教学的执行者与指引者, 对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有着决定性作用, 教育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性与规范性直接影响到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因此, 必须加强对培养创新教育管理队伍, 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创新教育环境。教育管理队伍的管理人员, 必须具备高职称、高学历以及高素质, 将各教育管理人员都培养成专业的骨干教师,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始终予以尊重学术、尊重人才的理念, 创造和谐、轻松的优质教育环境, 制定奖励制度,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上激励创新, 为教师提供进修平台, 为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三、总结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综合性, 应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禁锢, 完善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丰富教学内容, 再结合各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与教育环境,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管理人员与高素质人才。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应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针对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创新管理模式, 优化管理流程, 提高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管理经验, 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进行全面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靳润奇, 池卫东, 王冬梅.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6 (32) :30-31.

[2] 吴俊丽.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求知导刊, 2017 (20) :77.

[3] 李军.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16) :41-42.

上一篇:利用制冷剂副产盐酸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实验研究下一篇:浅析古词新意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媒体再掀“土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