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驱采收率是老油田实现稳产的根本

2022-09-11

按照油藏工程理论, 水驱采收率=水驱油效率×水驱波及体积系数。注入水替换了原油所占据的空间位置即为波及体积;注入水将原油推离岩石颗粒表面即为水驱油效率。

但据美国统计, 油田开发后期, 有70%以上的剩余油在未波及到的分隔体内。大港油田总结了剩余油分布有6种形式:断层和微构造型25.8%, 注采井网不完善型23.6%, 层间非均质性20.8%, 平面低渗透相带14.1%, 层内渗流屏障及滞留区11.5%, 边底水锥进4.2%。前面五种类型、将近95%的以上的剩余油都与人工水驱改善水驱波及体积系数有关系。另一方面, 通过室内高温高压物理模拟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动态监测资料分析等研究认为, 随着注水倍数增加油藏驱油效率增加具有一定阶段性, 试验结果指出, 在含水98%-100%高含水阶段后, 提高注入倍数5.3倍, 将提高驱油效率2.9个百分点。因此, 提高水驱采收率工作大有空间, 也是控制递减、保持油气产量稳定的最有效方法。

结合A油田的控水稳油综合治理、注水工程、开发基础年活动及“G油藏复杂断块高含水期精细挖潜工业化试验”等现场实践, 要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必须在“六率”上下功夫。一是提高油层利用率, 若到开发后期, 油藏中生产真正利用的油层比率偏低, 不能扩大真正利用油层的储量规模, 稳产基础无从谈起, 提高采收率也失去了载体;二是水驱控制程度要提高;三是注采对应率要提高;四是油层动用程度要提高;五是油水井的开井率要提高。六是要致力于降低自然递减, 降自然递减与前面五个参数有关系, 同时降自然递减还有更重要的相关工作可做。其核心是“两个建立和两个稳定”:即建立开发层系、建立注采系统、稳定生产制度、稳定生产层位。“两个建立和两个稳定”是降低自然递减的基础, 达不到这两个建立和两个稳定, 就谈不上控制自然递减, 更谈不上稳产。

层系的完整性越差, 稳产基础动摇, 自然递减必然大, 因此层系建立起来千万不要动, 既能控制自然递减, 同时也能提高采收率, 增加可采储量。

要建立注采系统和注采关系, 光有层系还不行, 平面上、纵向上、空间上驱不起来, 自然递减也会很大。初期产量可能很高, 但难以稳产, 所以注采关系一定要建立。无论是大系统、块系统、还是井组的注采系统都务必要建立。

要稳定生产制度, 就是制定科学的生产制度。

要稳定生产层位, 就是说无论是层系内, 还是层系外, 一定要变换补孔、换层的秩序, 尽可能的不要频繁的补层, 也不要频繁放层、换层。

在提高“六率”上, 大港油田有许多好的做法:

一是持续开展“注水工程”和深化“油田开发基础年”活动, 以“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为宗旨, 不断改善“六率”指标。

二是层系、井网重组,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增加可采储量。通过控水稳油综合治理, 选择重点区块、单元, 一方面利用包括复杂结构井在内的新井等, 进行注采井网重构、小井距加密等;另一方面针对纵向上层多、平面上井距较小的部位细分开发层系, 实现分层开采, 提高油层利用率、水驱控制程度、注采对应率、油层动用程度和油水井的开井率, 有效扩大油砂体注水波及系数、提高整体采收率。

三是进行水动力学调整, 改善注采结构, 扩大波及体积, 提高最终采收率。通过注采井网调整, 改变非主力层驱动方式;通过油水井调换、改变水驱方向;通过深度调驱或液流转向, 改善水驱效果, 挖掘剩余油;通过周期注水、脉冲注水、变动交替注水, 间歇注水等不稳定注水, 改变地下渗流场等, 均有效扩大波及体积, 提高了采收率, 增加水驱可采储量, 实现老油田的稳产。

摘要:水驱开发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手段, 不断提高老区采收率是老油田油田开发永恒的主题, 本文调研国内外水驱开发油藏的成功经验, 探讨了老区控制递减、提高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为老油田改善开发效果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水驱开发,控递减

参考文献

[1] 全国储委石油及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一石油储量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8.

[2] 闫建华赵万优等, 油藏工程基本原理, 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8月1日) .

[3] (英) L.P.达克, 油藏工程实践, 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8月1日) .

[4] 沈平平, 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 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9月1日) .

上一篇:冲孔咬合灌注桩在滨海深基坑支护体系中的应用下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