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产生具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从阶级基础看: 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中国从此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工业无产阶级正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成长壮大起来的。首先,中国的无产阶级不但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其次由于它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身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因而具有最坚决的革命性。最后它与中国农民天然的联系性以及由于中国产业布局不平衡而带来的集中性,决定了无产阶级成了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因此从它诞生的那天起,中国无产阶级就以反抗剥削者的战斗姿态,不断进行着英勇斗争。起初,还局限于自发的经济斗争领域,但是随着运动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带有政治性的罢工和斗争。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产生本阶级的革命政党来领导,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从思想基础看:从1915年起,中国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封建旧道德、旧思想和旧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在中国先进思想界居于主导地位,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组织基础看: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直接发动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斗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独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发动和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因此在五四运动之后,他们开始到工人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不但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而且他们本身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她历尽艰辛苦难、走过一段段血雨腥风的年代,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迄今为止她取得了多少可歌可泣可敬可叹的成就和硕果,在历史绵延不绝的长河中书写了一笔又一笔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前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并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0多年来,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大大向前推进。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不懈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2.开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兴、曲折和发展,是20世纪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鼓舞和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信念;进一步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赋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以新内涵,深刻改变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振兴。

3.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过去一个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不寻常的世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光明与黑暗的搏击,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在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正义事业的前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成为抗日战争的民族先锋和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力推动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外交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一个创造性贡献,已写入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决抗击各种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并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成为稳定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中国共产党是密切联系群众、完全彻底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的党。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成果,开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建了富有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提出了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国际关系原则和理念。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自觉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党。党通过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把党建设成为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用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具有严明纪律和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党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国内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沉重压迫和残酷剥削,严重地阻碍了生产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各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无数爱国志士高举翻地反封建的大旗,同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各种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或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有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找到出路,都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必须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列国的幻想,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时,国民并没站在群众运动的前列。蔡和森感叹说:这个趋势很可以说明国民党已“不领革命了,客观的革命势力发展已超过它的主观力量了”。成立新的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世界背景:①20世纪是人类历史大变革的世纪。资本主义由自由发展阶段进入到垄断,世界经济政治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作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产物,在这段发展时期中,某些政党成为世界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产生与发展也随之成为国际政治中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③20世纪初开始的世界经济政治全球化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世界政治全球化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就发生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下,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反腐历程

我们党一贯重视自身队伍的建设,坚决抵制剥削阶级影响,防止和清除党内的腐败现象。研究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则能够了解我们党对腐败现象的一贯态度和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

一、建国前的反腐败斗争

1、大革命时期的重要《通告》

1924年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有了迅速发展,党员人数从1923年的400余人猛增到1925年的3万余人。随着党员队伍的扩大,难免混进一些投机分子,他们趁革命高潮之机捞取个人利益。因此,中共中央于1926年8月4日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通告》指出:“在革命潮流仍在高涨时,许多投机腐败分子均会跑到革命队伍中来,一个革命党若是容留这些不良分子,必定会使党陷于腐化,不仅不能执行革命任务,且将为群众所厌弃。所以应该坚决地清洗这些不良分子,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才能巩固革命营垒,才能树立起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这个《通告》是我党颁布的第一个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它表明党在幼年时期就十分警惕剥削阶级思想对党的腐蚀,并郑重表示党对腐败现象是根本不能容忍的。

2、土地革命时期的反腐倡廉斗争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部队离开井冈

1

山,向赣南进军,迅速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形成了比井冈山时期更加高涨的革命局面。但是,随着红军战争的胜利发展,在红四军党内、军内以及根据地政权中也逐渐产生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有的人不愿意在艰苦的乡村创建根据地,要红军开到中心城市去大吃大喝;还有少数人置军令军纪于不顾,带着钱财,擅自出走,到大城市去享受一番。这些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影响红军战争和根据地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因此,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决议》除对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做了明确规定外,还提出了党和军队干部的廉政建设问题。《决议》分析了红四军党内、军内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如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享乐主义、平均主义等,指出它的结果将会削弱以至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使党担负不起斗争的责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败。《决议》着重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来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正式成立。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代表人民利益、努力为人民服务的廉洁政府,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反动派进行斗争的政治保障。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在苏维埃政府中也有少数干部滋生了消极腐败现象。他们乱用公款,挥霍浪费,甚至发生贪污犯罪现象。因此,1932年2月中央人民委员会发布了《帮助红军战

2

争,实行节俭经济运动》的通令,要求各地政府立即开展反对贪污浪费的斗争,“驱逐各地政府中的贪污分子出苏维埃”。 中央苏区的反腐败斗争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探索廉政建设的一次重要尝试,为后来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的廉政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3、抗日时期的反腐败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我党领导人民在敌后和边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府。革命队伍中出现了生活第

一、工作第二的消极思想,继而又出现贪污腐化现象。此类现象在基层政权中尤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陕甘宁边区党委重新公布了1926年中共中央《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立即执行。1939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了《惩治贪污条例(草案)》,其他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也都颁布了类似的条例法规等。

、解放战争时期的反腐败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派出大批官员下山“摘桃子”,任意将收复区的民有企业、私人房屋指为敌产加以没收,而后据为己有。国民党的这种贪污抢占风气,不可避免地影响共产党员中某些不坚定的分子。当时在新解放区也发生了一些贪污现象。因此,1946年7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中指出:“必须检查和纠正各地已经发生的贪污现象。”

3

二、建国后的反腐败斗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产党从领导根据地解放区的局部政权转变为掌握整个国家命运的执政党,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也是共产党面临的比革命战争更加严峻的考验。

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反腐败斗争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总有一些意志薄弱者和投机分子是要掉队的。新中国的成立使一部分党员干部产生了“革命到头”的思想,表现为居功自傲,不求上进,贪图享受,甚至走上贪污犯罪的道路。为此,中共中央于1950年5月1日发出了《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主要内容是整顿各级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以及少数人的贪污腐化倾向,中心是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以保持党的群众基础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纯洁性。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反腐败斗争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期间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领导地位,但也助长了部分领导干部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有些党员干部在名誉地位、生活待遇上孜孜以求,开始欣赏和追逐特权,并出现了打击报复、压制群众意见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这些情况虽然是极少 4

数,但如不认真解决,必然影响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然损害党与群众的关系。

1956年9月,我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7]。1957年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进行和风细雨的有步骤的整风运动。目的是依靠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腐败

1970年初,中央先后发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权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进行反对贪污、浪费和投机倒把的斗争。“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对各方面开始进行“整顿”,不仅

5

提出要解决各级领导班子的“软”、“散”、“懒”的问题,还极力扭转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中的腐败风气。他批评了“肿、散、骄、奢、惰”现象,列举了闹享受,闹待遇,一切都向高级发展,住房子越多越好,公私不分,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等种种表现,严肃地指出,“有的人发展到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丢掉了”。“如果认为这些都无关重要,没有警觉,那是很危险的。”

4、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腐倡廉

第一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届四中全会,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重建与巩固的阶段。在此阶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反腐败重大决策与战略部署:恢复和重建党内各级纪律检查机构以及司法行政监察机关;开展以打击贪污受贿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为重点的专项斗争;全面整顿党的作风与组织,开展关于党风党纪的制度建设(如《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关于坚决查处共产党员索贿问题的决定》)等,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开辟了在不搞群众政治运动的情况下健康有序地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新途径。

第二个阶段从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六大,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大力推进的阶段。在此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思路:整体部署、全面要求的基础上,规定重点任务,并通过阶段性成果的积累,逐步达到总体

6

目标要求。具体来说,就是逐步建立健全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立“自律”、“整顿”、“查案”与“纠风”多项并行的反腐工作格局,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归结起来,就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第三个阶段从十六大以来,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分开来说,就是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努力形成有效规范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完善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完善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制度(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在党的十七大上,党创造性地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并将之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而且“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标志着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确立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2008年5月,党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进一步构建中

7

国特色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全新模式。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007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讨论时提出了“八荣八耻”。他说:“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三、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把反腐斗争作为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来抓,亲自部署这项工作。

1、习近平: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王岐山:坚决纠正“四风” 决不允许走过场

8

2013年7月8--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黑龙江调研时指出,“四风”已严重威胁到党的肌体健康,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复杂而严峻。查摆“四风”问题越具体,教育实践活动才会越深入。要自上而下,省级领导班子成员要作表率,带头找问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层层落实责任,务求实效。“四风”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纠正“四风”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巩固八项规定成果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说出一条做到一条,言必信、行必果。要严明纪律,提高制度执行力,端正学风文风会风,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使社会感受到改进作风的新成效,让人民满意,让中央放心。

3、习近平:提出反“四风”要解决送礼问题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坚持“两个务必”,以实际行动给全党改进作风作好表率。

第四篇: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有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过了几次大的社会变革。在这一系列的变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寻找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独立、人民富强的理想与信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结合。

第一 ,中国共产党进行北伐战争和土地改革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并且此后开展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就是消除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第二,中国共产党进行反帝反封建。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最终制定了一条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实现了对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抗日战争时期是近代中国民族解放战争史上最伟大,最生动、最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大发展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展开进而达到成熟的时期。第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的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四,改革开放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改革开放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与改革同步,对外开放工作也正式启动。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决策。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第六,金融危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成功的遏制住了经济的下滑态势,经济回升趋势明显。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以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通过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对了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进行了科学的指导,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力量,中国人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信仰得以实现。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辉煌历程

摘要:新世纪刚刚掀开扉页, 中国共产党就迎来90岁生日。回首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 回首中国社会90年的沧桑巨变。历史和现实总是反复证明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饮水思源,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不断走向成功,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

关键词: 感悟 历程 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革命历史 创先 纪念 正文:从1921年到2011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90年来的发展,关键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这一光辉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1949);二阶段:29年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1949~1978);三阶段:78年到2011年,33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1、从1921年7月岛1949年10月的28年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分三个方面讲: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土地革命中浴血奋战。在党领导的(1927~1937)十年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所作的最大贡献,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经历多次武装暴动失败的教训之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但由于对中国革命道路尚处于探索之中,党内曾三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左”的教条主义,整整统治全党四年之久,使党遭到了极大的错误,党和红军被迫举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烽火中壮大。

1937年——194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我们党所创造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以19311年“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一面批评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一面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且必定胜利。在最贱男的时期开展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1945年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并使日本于1895年通过了《马关条约》侵占的中国台湾省和澎湖列岛等地回归祖国。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大决战(解放战争时期)。党成功领导的1946年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从自卫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根本目标和最主要成果,就是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第二个阶段:29年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49年10月—78年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转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 恢复国民经济阶段(49~53)从49年到53年 仅短短的三年内,我们就医治了长期战争所造成的巨大创伤,胜利的完成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并且在抗美援朝的同时把国民经济恢复到旧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工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21.1%,为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优异条件。

2、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53~56年)

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1958年,毛泽东号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主持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济建设(即1966年~1976年十年期间) 1966年虽然“文化大革命”已产生对经济的破坏作用,但还是局部的。到1969年以后,国内政局趋于稳定,使其经济有了初步回升。 ①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

②工业产量增加,生产能力扩大,新增主要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的有炼钢1250.6万吨,炼铁1971.5万吨,煤炭开采14万9千吨,发电机组容量2603.6千瓦,石油、合成氨、化学肥料、化学纤维、棉纺等均有较大增长。

③石油、石油化工和电子工业均是迅速增长。 ④机械工业发展了一大批重大新产品和成套设备。

应当指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反修防修,问题在于对党内和国内的形势作了违反实际的估计。林彪四人帮之流利用这个错误,把它推向极端,制造了推引了一条极左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灾难。这些错误后为我们党自己发现、自己纠正,在总结经验教训中而发展壮大。

第三个阶段:当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飞跃(78年~2011年33年间)

① 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闭幕会工作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党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毅然地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途。而且取得了辉煌成就。

A、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实施了农田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到不向农民要征购粮,还实行农田补贴,引导农民大钟经济作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允许个体经营,小商小贩不收税,创办服务公司,开拓就业渠道,大批青壮年流入城市参加建设,同时可以在城市安家落户。

C、 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大量引进外资,外商合资办企业等。 ② 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从1981年到二十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些任务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要求,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A、 有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到87年止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施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B、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如期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这是旧中国的政府不能也不敢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也是邓小平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思首先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③ 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2010年胡锦涛在省级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中,提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够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做好现实工作,共同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吧!

上一篇:祖国的变化和感受下一篇:中国创新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