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2022-08-07

第一篇: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浅析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计信学院

颜梦

(11教技1115060148)

[摘 要]:大学生在大学里要学什么?除了专业知识外,最关键的是培养各种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建立起各种人际关系。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加强人际关系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注重人际交往的技能培养,重塑个性。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一、人际交往概述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特有社会现象,即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通过行为、语言、思想、和感情等彼此影响对方,同时也受到对方影响的双向信息交流过程。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完善自我,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日后步入社会的发展。

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时空接近,是大学生彼此了解和认识的前提,也是人际吸引或人际互斥的基础。只要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时空充分接近,他们之间就必然产生人际关系,那些时空接近而素无往来的大学生之间并非没有人际关系,只是人际关系较为疏远;少有交往却相安无事,说明他们之间的人际相处很好。

2.态度相似,是个体内部心理方面的,但个体之间的态度相似与否则是客观的。个体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观念和意趣,容易相处和交流;态度迥异,个体之间难以找到共同的话题,相处、交往多有冲撞,如不注意调整自己的行为,往往使人际关系失谐。

3.个性吸引,有的大学生给人的感觉很愉快,其相貌不一定出众,但亲合能力很强,有的大学生具有使人生厌的个性特征,如自私、势利、古怪、无聊等。4.其他客观因素还有感情相悦性、仪表吸引力、交往的频率等。

(二)主观因素

1.人际安全,所谓人际安全是指个体在人际相处和交往中对自身状况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体验。诉说人际关系不好的大学生往往人际安全得不到保证,感到自己被别人欺负、愚弄或嘲笑,也可能是担心自己的弱点或劣势会暴露出来。因此,在特定的环境及人际关系中条件性地局促不安,担心别人询问自己,也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大学生在感受不到人际安全的情境中,将会自我防御性地退缩或回避。

2.人际期望就是个体对人际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心理、行为的预期和愿望。这些预期纯粹是个体的主观意愿,实际上是一种投射心理。人际距离决定人际期望的价值,人际距离越近,个体的人际期望价值越高。大学生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有不同内容、不同价值的期望,虽然人际期望常常是自发的、内在的和无意识的。人际期望与个体的人际关系状况密切相关,几乎所有人际关系不良都是个体人际期望造成的。

3.人际张力是指个体在特定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只要处于这种人际情境之中,个体就强迫性地感受到紧张、压抑、无奈、无能为力或表现为冲动、偏激、难以克制。人际张力越大,个体越难适应这种人际关系。一旦脱离某种人际情境,相应的人际张力就自行解除。然而,大学生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是随便就能摆脱的,所以有些大学生深受人际张力之苦。人际安全、人际期望、人际张力都是个体对特定人际情境的主观体验,三者是互相关联的。人际张力和人际安全是相对的,人际安全是个体人际适应的条件,人际张力是个体

人际障碍的诱因,而人际期望是人际安全、人际张力的基础,或者说是内在过程。

(三)心理因素

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与行为等。认知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状态,是人际关系的前提。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与他人、他人与自己关系的了解与把握,它使个体能够在交往中更好地、有针对性的调节与他人的关系。动机在人际关系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人与人的交往总是缘于某种需要,愿望与诱因。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如满意与不满意、喜爱与厌恶等,人们正是根据自身情感体验不断调整人际关系。情感直接关涉着交往双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满足程度,即心理距离。可以说,情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被当作判断人际关系状态的决定性指标。态度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变量,每时每刻都在表现某种态度,态度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形成与发展,例如态度与偏见、歧视的相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际交往。

三、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即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人们在初次交往接触时对交往对象进行直觉观察和归因观察,注重开始接触到的信息,如表情、体态、仪表、服装、礼节等,这种心理称之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启迪我们一方面要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后的交往中纠正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认识。

(二)近因效应

交往过程中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和印象,这称为近因效应。一般而言,熟人之间的交往近因效应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最近印象。

(三)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或月晕效应。光环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从对方的某个优点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

印象。光环效应往往对恋爱的双方起更明显的作用,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四)定势效应

人们在认识事物或者与人交往过程中,容易形成定势思维,通常用已有的经验来看待当前的人或事。但“士别一日,当刮目相看”,定势效应这种心理反应倾向是不科学的。

(五)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把对某一类人的整体看法强加到该类的每一个个体上而忽视了个体特征。刻板效应有利于总体评价,但对个体评价会产生偏差。

(六)投射效应

人民在生活中通常会犯“以己度人”的错误,在与人交往时,我们有时会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这就是投射效应。

四、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别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个体为此感到苦恼,明显影响个体正常生活的一类现象。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我中心和心理不相容(认知障碍)

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自私自利。心理不相容是指因为自己的观点不与他人一致且不被他人认同而苦恼焦虑的心理。

(二)多疑、嫉妒和自卑(情感障碍)

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由于每个人的外在条件、性格能力和家庭经济等存在差异,使得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其表现主要有:敏感多疑、嫉妒敌视、自卑自傲、羞怯或孤僻等。

(三)性格冲突(人格障碍)

性格的差异容易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如性情急躁的人,言谈举止不太讲究方式,这会使抑郁质的人常感委屈和不安,造成双方的互相抱怨和不满。

五、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调适

(一)自我意识策略

自我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注重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有意识地改变自己,促使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自我检查策略

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交往危机时,首先要询问自己到底哪些方面没有做好,采取主动评定的原则与对方进行沟通,可以润滑彼此紧张的关系。

(三)求同存异策略

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象的观点和意见不一致时,要用理解和宽容的眼光看待,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使交往双方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够相互悦纳、补充。

(四)情感联络策略

与人交往必须以诚相待、热情大方,要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注意言谈举止自然、得体。

(五)艺术对话策略

在与人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对话的技巧,话语婉转有力,使交往对象感到自然而且信服,切忌强词夺理或者得理不让人。

(六)遵循六项交往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想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相处时必须遵循以下六项原则:尊重原则、真诚原则、宽容原则、互利合作原则、理解原则、平等原则。

结束语: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

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也有利于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妍,秦鹏.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探析[J]. 科技信息. 2010(03)

[2] 梁胜.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分析与对策[J]. 警官文苑. 2008(03)

[3] 张梅英.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分析[J]. 太原大学学报. 2009(01)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

人的健康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作为一个生活常识,被大多数人重视,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隐形条件却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人们所理解的身体健康,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规律作息、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不生病,但很多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却很空泛。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心理,即心里所想的东西,它反映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折射出我们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心理健康的人通常都是积极向上、生活乐观,总给身边的人带来欢笑,容易相处,进而人缘好,朋友多,困难时有贵人相助,不顺时有好友相伴,所以这类人群的生活大体上顺风顺水,即使有波折,他也能很好处理,继而东山再起。而心理不太健康的人会心情偏执,易暴易怒,很难相处,进而人缘不好,朋友少,心情不顺畅时无人倾诉和排解,面对困难时总是孤军奋战,无人共享欢乐和悲伤,所以这类人群的生活大体上坎坎坷坷,偶尔燃起生活的希望也会被自己很快浇灭,进而恶性循环,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基于上面的情况,这就给我们大学生一个警示了,要想在大学四年生活中学到与社会接轨的能力,第一点就是要摆正心态,做个心理健康的人。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他们的行为举止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当马加爵、药家鑫这类惨案发生时才会掀起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力。如何避免这类惨案的发生,我们大学生该做些什么,值得我们思考。以我之见,当务之急是要保持心理健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

作为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的就是适应环境。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枯燥而繁忙的,但仍然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仍然在父母的庇佑下,陡然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难免会有不适应。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入学之前尽可能的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对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就不会措施不及而心情抑郁了。正式入学后,才会涉及到真正的人际交往。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中,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一个环境,到了大学后,一切从零开始,身边的一切都是全新的,我们需要抛弃以往的印象,重新树立一个自己,这就是考验人的地方。

面对人际交往,我们要学会自信,不卑不亢。自信是人的一张名片,它展现人的生活态度,也是生活的一个动力。自信的人总是光彩照人,他们的言谈举止散发着某种人格能力,吸引人们注意的目光,让人们愿意与他们来往。所以,我们要学会自信,勇于展示自己,在各个舞台上推销自己,表现自己的才华,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第一时间内认识并了解自己,走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语言交流。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常用武器,它能拉近人的距离,也能疏远人的心扉,所以我们要学会使用语言。初次见面时,因为相互不熟悉,气氛可能会尴尬,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善用语言,用一些小笑话来缓解紧张的气氛,从身边的一些小事谈起,进而过渡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消除彼此的陌生感,达到人际交往的目的。

同样,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摆正态度,做个心理健康的人,体现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特别是在与室友的关系中更需要这一点。当一批90后独生子女聚在一起时,向来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瞬间被打破,我们必须得学会与人共处,这也是大学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课。大学不再是曾经以班级为单位,而是以寝室为单位,几个人生活在一个空间里,生活习性一目了然,可能地区差异或性格差异导致各种生活矛盾的产生,这个时候我们不仅需要适应,还应该学会忍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得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更好的与室友相处。同时,在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如打扫卫生、打开水、空间利用、日常作息等方面,我们可以坐下来一起讨论,商量出一个大

家都能接受的方案,而不要把不愉快憋在心里,积怨到最后就可能有争吵的发生。室友,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陪伴我们大学四年,所以我们要学会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忧伤,倾听他人的喜悦和难过,减少彼此的隔阂,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活才会圆满。

在人际交往的领域内,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这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挖掘。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中,用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的知识才有意义。

第三篇: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20042534汤博智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论文

2个活动:

(一)自我介绍——口语交际活动课设计

学情分析:

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学期学生的情况自行开发的口语交际活动

课程。据了解,新初一没有军训过,(8)班学生还没有介绍过,为了让学生尽

快熟悉起来,进行自我介绍,学习口语交际十分必要,故开设此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常识,学会在同学面前主动介绍,大

胆表现。

2、方法与过程:在自我介绍中学习自我介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交往,勇于表达,喜欢上语文课。

教学策略:

1、 方法设计:采用活动教学,根据两个原理、三主模式组织课堂教学,让

学生在自我介绍中学习自我介绍。

2、 媒体设计:使用录音机,录下师生的自我介绍及其组织形式,以备分析

和评价。

3、 时间设计:大约2课时完成,第2课时可从提问3+1=?导入。

教学过程:

活动主线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预期效果

一、 教师自我介绍 (按录音机)真诚地介绍自己(姓名、爱好、希望和联

系方式)专注地听会心地笑 吸引注意,做好示范。

二、 怎样介绍自己 (提问)刚才老师的自我介绍,大家觉得怎么样?谁来

说一说、评一评? 评议老师的自我介绍:

1、全面(姓名、爱好、希望和联系方

式)

2、真诚 由学生自己分析出来,培养听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学生自我介绍 要求每位同学在2分钟内真诚地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

希望(联系方式可以不说),可以表演一下拿手好戏,展示一下真我风采。蠢蠢

欲动接二连三上台介绍或者表演 激发动机,主动介绍,大胆表现。

四、评选最受欢迎的自我介绍

(提问)3+1=?请大家把你们认识的同班同学写在纸上,并在你喜欢的同学

上打“√”,交给小组长统计,再由科代表唱票。(提问)现在3+1=?发奖,

前三名各发一颗雨花石。讲述雨花石的故事 哗然写名字打“√”统计唱票答案

丰富多彩获奖学生领奖其他学生鼓掌学生鼓掌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民主意识,

发挥激励作用。增长见识,感染学生。

五、教师最后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会了自我介绍,加深了我们的了

解,增进了大家的友谊,希望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相处愉快、学习进步。 学生

鼓掌 引起学生共鸣,喜欢上语文课。

六、布置家庭作业 我的自画像,要求300

字以上,写在随笔本上,自己取名字、编目录。

(二)发动学生根据活动的基本要求自行组织一次班内活动。

1要求学生人人参与,由学生自行组织双语交际活动的训练,形

成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在班内活动的基础上,选出2至3名学生参加年级竞赛。

活动通知下发之后,高一高二年级各班都非常重视,各班班委会利用班会、夕会、

自习课等时间组织了训练,并按规定选出了年级的参赛选手。

2、大一和大二年级分别举行口语交际的年级预赛。 预赛由各年级组自行组

织。通过激烈的竞争,两个年级共选出`7名选手参加学部的决赛。大一年级的3

名选手是(1)班的吴娅琳,(3)班的蔡铭君,(6)班的杜炜。大二年级的4

名选手是(1)班的谢琦,(4)班的李婷,(1)班的甘甜,(4)班的张超。参

加决赛之前,7名选手认真准备,并且在语文教师、英语教师、艺术老师的悉心

指导下,进行了口语交际和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训练。

3、总结展示。

参加这次汇报展示的是高一高二年级口语交际方面的佼佼者,因此,这既是

能力的展示又是强者的竞赛。

2003年2月25日晚7点,高中部学生口语交际比赛在新建成的学校大礼堂

举行。学校的主要领导都来到了现场,能容纳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观众席上,

除了高中部三个年级的师生以外,初中部全体师生也来了,气氛非常热烈。这次

活动的是主持人是高二年级的王超和肖楠楠。

(1)、首先,参赛选手上台抽签,决定出场的先后顺序。结果是:1号杜炜,

2号谢琦,3号李婷,4号蔡铭君,5号甘甜,6号张超,7号吴娅琳。

(2)、板块一:双语演讲。其中,中文演讲的程序是先抽题,稍作准备后便

上台即兴演讲。尽管总话题(“做一个对课堂有贡献的人”)已确定,但其中的

10个子话题却各有侧重,各具特点,有一定的难度。选手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

迅速地构思,搜集论据,确定论点,组织语言,上台演讲。即兴演讲对选手来说

是个极大的挑战,更是对选手的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验。英语演讲是在学生的充分

准备下进行的,似乎显得容易一些,可以现场“表演”。不过,评分要求要高一

些,除英语口语要标准流畅外,还要求对学校德育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双语演讲

的评分标准见附页)。7名选手或慷慨激昂,阐明观点;或联系实际,现身说法;

或委婉陈词,指明利害;------ 个个都有上佳表现。英语演讲表现最好的是谢

琦和吴娅琳,她们口语自然流畅,声情并茂,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这是第一

回合的展示。

(3)、板块二:情景交际。每一个选手上场之前,先由几位“现场主持人”

上台表演一个学校生活情景。情景交际题有六个,随机抽取,现场表演。选手根

据具体情景引出话题,发表看法,表明观点。这些“情景表演”贴近学生,是学

校生活的再现,并且由学生自己表演,所以生动形象而又引人深思。现场主持人

的表演活灵活现,不时引来台下观众的笑声。选手根据表演的具体情景和提供的

论题,从不同的角度,对校园里的乱扔乱丢等不文明不卫生情况,餐桌上的浪费

现象,校服穿不穿的问题,学生该不该抽烟等等进行了点评,展开了讨论。在这

一个板块中,既有对白表演,又有选手的精彩辩论,所以异彩纷呈,格外耐看。

选手间的竞争也显得异常激烈。这是第二个回合的竞赛。

(4)、板块三:才艺展示。在这个板块中,选手可以尽情发挥,把自己最拿

手的“绝活” 展示出来。果然不出所料,各位选手盛装上场,八仙过海,各显

才能,精彩节目令人目不暇接。首先上场的是1号选手杜炜,杜炜是著名相声表

演艺术家李金斗的徒弟,他穿上漂亮的传统民族服装,为大家表演了一个相声段

子和一个绕口令,一招一势,有板有眼,令人拍案叫绝,全场掌声雷动。接着,

2号谢琦为大家表演了一段评书,有滋有味;3号李婷精湛的钢琴曲,倾倒了所

有的观众;4号蔡铭君领起的集体舞,尽显青春风采,他的民族乐器演奏,如泣

如诉,不知勾起了多少往事;5号甘甜歌声、乐声相得益彰,多才多艺的表演让

许多人敬佩不已;6号张超穿上了鲜艳的民族服饰,在乐曲中轻歌曼舞,为晚会

增添了喜庆的气氛;7号吴娅琳最后上场,她不慌不忙,朴实大方,深情地为观

众献上了一曲。展示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这是最后的“较量”,分外

精彩。活动圆满结束,学校和高中语文教研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认为,通

过这次活动,带动了以后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高中学生中英文口语交际

的水平,展示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是一次成功的活动。

学习了一个学期的交际心理学。。收获还是颇大的.在以后的人际交往过程

中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茫然不知所措了。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心理教育和实践活

动。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在人际交往这方面应付自如。能使

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交到越来越多的的朋友。使我们的人生旅程不是那么孤

单和彷徨。以前,我还不知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不太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以至

于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没有底,没有几个可以倾诉的朋友。这样的生

活是很难过的,什么痛苦都只会放在自己心里,得到快乐也没能和别人分享.大

2的时候就想来上这门课。可是由于与其他课程冲突,没能选择.这学期终于如

愿了.我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们的提醒和教育,使我们深深懂得了人际交往的技巧

和重要性,在这里,我对您说声谢谢!

20042534

汤博智

第四篇: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性及其心理测试

4 传递方式 直接与间接 语言翻译 公开与私下 口头与书面 5 信息接受 做一个好的听众 尊重人 一心二用 学会字里行间 学会做笔记 增加脑力负荷 改善短期记忆 留下好印象 6 反馈的重要性 反馈才保证沟通的完成 反馈是一种重要的激励 反馈使人不断进步 妥善运用沟通三大要素 经过行为学家60年的研究,面对面的沟通时,三大要素的影响比率是文字7%、声音38%、肢体语言55% 进入不同人的频道 视觉型:讲话快、急躁 听觉型:速度慢、声音小、不看对方 感觉型:速度更想,讲一句想一句 模仿对方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时,对方马上会开始对你有好感。模仿对方并非是不尊重对方反而是尊重,因为你以他的立场去和他沟通,而非以自我的标准。 沟通的目的 在沟通中要确实“听到” “听懂”“听完”对方的谈话(单向与双向的实验

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地认为智商是无可替代的。 想要成功,你还必须要知道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及拥有更宽广的思考。 --比尔?盖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际交往需要与人际吸引 第二节 人际沟通 第三节 人际关系 第四节 利他行为 第五节 侵犯 人际交往 本章重点:

1、人际交往的概念

2、什么是身体语言学

3、人际关系发展的历程及原则

4、侵犯行为的控制途径 有趣的故事 一位青年人拜访年长的智者。青年问: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使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即当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做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些;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做自己,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做自己。”青年问道:“如何理解把自己当自己,如何将四句话统一起来?”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用心去理解。” 问题:劣币驱赶良币 请你思考一个经济学与社会学中的现象:人们收藏良币,而将劣币流入市场,为何? 得到与失去的关系? 案例分析: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伦敦有位年轻的小伙子,是一家大学里的学生,租住在一家公寓。他租住后不久,来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就租住在他隔壁。那姑娘长得很美,有着天使一般的容颜,深深地打动了小伙子的心。他每次上楼下楼都能遇见他,在不知不觉中,他爱上了那姑娘,可他一直找不到借口与她相识,因而他觉得很痛苦,郁郁寡欢。圣诞节到了,小伙子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举目无亲,寂寞难挨。 案例分析: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忽然,他听见隔壁房间传来了咯吱咯吱的声和阵阵喘息声,连续很长时间。那姑娘欢快的呻吟声响和床架咯吱咯吱声一直没有停止。小伙子想到自己正在孤独悲伤,而那姑娘却在男欢女爱,这深深地刺伤了他那颗沉浸在沮丧之中的心,使他感到人生彻底地绝望了。最后,他找了一根绳索,自悬于梁上,告别了人世。第二天,人们发现,就在那个圣诞节之夜,不仅那个小伙子,那个姑娘也自杀了,是吃砒霜死的。小伙子听到的那些响声,是砒霜毒性发作姑娘挣扎时发出的,他完全误解了那些声响的性质。姑娘的桌子上有一份遗书,遗书上说,她实在忍受不了这份孤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关心她,尤其是在那个美丽的圣诞节之夜。 A,“天天非理性 ”(Everyday Irrationality) ---- Rabyn Dawes B, “什么都不对” (Nothing is Right) -----George Loewenstein C, “满意就行,不要求最大化 ” ( Satisfactions,and not maximization) ---- 已故Herbert Simon “ 案例分析: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向左走,向右走 (几米) 电子情书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指导语本量表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打√)或“否”(打×)回答。请你认真完成。然后参看后面的记分方法,对测验结果做出解释。 ?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苦难言。 是 否 2和生人见面时感觉不自然。 是 否 3过分羡慕和妒忌别人。 是 否 4与异性交往太少。 是 否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是 否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是 否 7时常伤害别人。 是 否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

是 否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是 否 10极易受窘。 是 否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是 否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是 否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是 否 14担心别人对自

第五篇: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心理调整

进入青年初期的女大学生,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发育趋向成熟,她们的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开朗与忧郁、勇敢与怯懦、内心渴望人际交往与现实中退缩回避等。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评价标准多元化、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女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人际交往障碍则首当其冲”[1]。人际关系不良已成为影响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给她们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学习效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人际交往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所谓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人际交往是女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女大学生学习社会角色必备的知识技能,内化社会道德规范,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其次,人际交往是女大学生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是一个人青年时代重要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人的评价很重要;再次,人际交往有利于女大学生交流信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认识世界;最后,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女大学生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快乐、自信等心理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高校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不是很理想,石油大学(华东)“女大学生素质研究”课题组对女大学生交际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5%的女生感到没有知心朋友,交往困难;25%的女生经常感到寂寞和孤独;50%的女生与同班、同宿舍的人处理不好关系,室友之间时常有敌对、憎恶的情绪,甚至极端的攻击行为;45%的女生觉得交往面窄。[2]下面试就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调适方法。

二、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

一)认知偏差引发人际交往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女大学生会更多地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自我,较多地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评价他人、社会和环境。体现在人际交往中,有的在交往中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需求,以服从自己的意志为目的,自私自利,过分苛求他人。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完全不顾别人的心理感受,稍不如意便翻脸无情或不理不睬,情绪大起大落、感情色彩浓烈;还有的交往模式尚未成熟,只与自己喜欢、合得来的人交往并要求对方顺应自己的标准。以这种思维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往往产生主观臆断、简单化的倾向。

2.把友谊过分理想化。女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有将朋友过于理想化的倾向,把朋友的一切言行都以“我”为参照物。与人交往,希望对方是自己的“翻版”,主观武断、独断专行地要求对方拥有与自己相同的爱好、个性。不尊重朋友的隐私和个人空间,认为朋友之间事事都该通报,似乎朋友有事不跟自己通气,就是不忠、不够朋友。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衡量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就深感失望。用如此理想化的标准去专横地要求朋友,结果

只能适得其反。中国有句极富哲理的话叫“物极必反”。生活中,任何过头的东西都会走向它的反面。朋友之间的交际也是如此,过往甚密,反而容易出现裂痕,而把握适中的度,才能使朋友间的友谊成为永恒。

(二)情绪因素引发人际交往问题

1.人际交往中的自卑与恐惧。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况。人际交往中女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心理承受能力弱、行为退缩、瞻前顾后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类隐性自卑的女大学生,她们自尊心非常强,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但给人的表面印象却是孤傲、清高、难以接近,实际上这是对自卑心理的掩饰,是一种害怕受到伤害的自我保护。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是自卑心理的主要来源在人际交往中,有自卑心理的女大学生,不满意自己的能力、个性、外貌等,在自设的精神压力下陷入困境,过度恐惧失败使她们往往会回避与人交往,其结果是由于孤独而导致行为怪僻、偏执、游离于人群之外。更有甚者,产生社交恐惧心理,如果不及时调整,也许就会渐渐发展成心理疾病——社交恐惧症。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女大学生常有一些极端行为表现:如不能与陌生人见面、害怕别人的视线、不敢与异性沟通、不能在公共场所讲话、无法与老师做正常的交流等。在恐惧、焦虑情绪出现时,还伴有心慌、口干、出汗、心跳剧烈、面红耳赤、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这些都严重影响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学习生活。

2.人际交往中的嫉妒。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其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看到别人表现出色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经常拿别人的长处来折磨自己,却不注意自己比人优秀的地方;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伤害。女大学生大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上进心,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有些女生内心深处总希望自己高人一等,遇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不能容忍他人优于自己,也不能包容他人的错误,对强于自己的同学或冷嘲热讽,或不予理睬、针锋相对,甚至产生散布谣言、诋毁他人的念头,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人际交往中的猜疑。所谓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绪体验。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大都免不了猜疑,只是程度不一。猜疑过度的人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猜疑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错误的思维方式、个性中缺乏自信、对交往挫折的自我防卫等。猜疑心理是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蛀虫,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个性缺陷引发人际交往问题

1.以忍让顺从维系友情。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本质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通过交换满足彼此的需要,保持与环境的平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种利益平衡的功利性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体现在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就是希望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某些性格懦弱、有自卑心理的女大学生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需要,一味退让,委曲求全,过度压抑真实自我,没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观点和原则。这种为维系友谊的被动利益付出,会使女大学生烦躁、

敏感、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2.过分依赖他人。有的女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可能对某一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过分信赖依赖对象,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给对方心理支持。这种关系的结果是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会成为负担,并且产生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许多心理脆弱的女大学生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影响了心理健康。 (

四)能力欠缺引发的人际交往问题

部分女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善于把握人际交往原则和使用人际交往技巧,在与他人沟通交流中,容易造成误会或隔膜,从而影响正常人际交往的进行。

三、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调适针对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调适:

(一)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建立理性认知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性和人格的含义相同,都是指一个人在一生漫长的历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的总体。”[3]气质、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的动力特点,性格一般被理解为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大学生交往中的人格因素是指以气质为生物基础,以性格为外在表现,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4]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性格则有利弊区别。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水平,女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灵活的适应能力等。

认知是指个体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

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在个体认知过程中,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认知有理性认知和非理性认知两种情况。非理性认知常常是个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根源。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易受非理性认知观念的影响。

在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讲座,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公益社团,利用网上论坛、自办报

纸、杂志、橱窗、校园媒体等多种渠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现场咨询、宣传月、心理素质趣味运动会、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使心理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帮助女大学生优化心

理素质,使之能够全面悦纳自我,不用“理想自我”去苛求“现实自我”,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个性和认知障

碍,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准确的自我定位、有意识的自我管理。

(二)开展人际交往技巧训练,提高交往能力

1.加强对女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教育和指导,培养乐于交往,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必不可少,例如以诚待人、与人为善,学会换位思考;沟通时要坦诚,

接纳彼此的看法,并积极地倾听对方所表达的信息;彼此的要求和请求合情合理;培养幽默感,给予对方适度的真诚赞美;主动关心对方的成长与幸福;尊重他人的自由与适度地自我肯定等。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并努力付诸于实践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必要渠道。

2.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辅导的特点是通过为成员提供彼此交往、相互作用的机会,使成员增加自我认识、自我肯定,促发积极交往行为。大学生交往能力训练辅导团体的优点是: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活动空间和氛围,使他们在共同的交往情景中彼此了解、彼此关爱并相互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心理互动过程,发现问题,探索自我,学习经验,促进个人成长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训练,目的是使女大学生开放自己、接纳别人、内化经验,促进自我发展、掌握交往技能、处理交往冲突,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

(三)指导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抗挫折能力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受挫后为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用自己的方式把受挫时产生的否定情绪自我解决,减少内心的冲突和不安,保证心境安宁的过程。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的防御机制有:被动攻击、压抑、替代、退行、投射、否认等;积极的防御机制有:需要补偿法、积极升华法、幽默法、合理宣泄法等。正确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通常可以起到缓解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的作用。女大学生遇到问题通常容易采用消极、不成熟的防御方式,这些方式虽然能够帮助人暂时摆脱内心的痛苦,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加强有关心理防御机制的宣传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挫折做出正确归因,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引导女大学生以积极的、成熟的防御方式取代消极的、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上一篇:大学生日常心理现象下一篇:大学四年你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