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职能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管理职能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现代管理有哪些职能,国内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这是需要管理学界认真研究和明确回答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阐述了百年来对管理职能认识的演变概况,现代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和公众关系(简称公关)职能是现代管理的一项特殊职能等二个重要问题。

第一篇:管理职能论文范文

基于信息管理职能的统计管理体制创新

摘要:统计的信息管理职能是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的调研、监测、控制、考核、协调等功能,对强化统计管理职能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统计信息管理存在制度不健全、绩效评估滞后和管理协调弱化等缺陷,造成统计信息重叠、失真和孤立。为此,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民众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

关键词:统计;管理体制;信息管理

一、政府统计部门的信息管理职能

政府统计工作承担准确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依据的重要职责,从而具备信息服务、监督和管理等职能。所谓信息管理职能,就是统计部门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和论证等工作,在为各级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等主体提供数据信息、决策参考、预警等服务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经济和社会管理工作,发挥调研、监测、控制、考核、协调等功能。

在信息化社会,统计部门是社会信息集散中心。强化统计管理职能,对推进经济和社会科学管理意义重大。一是参与决策之需要。科学决策离不开信息统计,必须把统计参与决策提升到战略高度。二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切实履行统计的信息管理职能对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监督体系及有效的激励、制衡机制尤为重要。三是依法规范社会主体意识和行为的内在需求。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各级统计部门加强对市场非规范行为的监督、考评和管理力度。

统计的信息管理职能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决策与信息。统计信息不仅作用于决策的全部环节,而且要主导计划实施过程的监控和评价等工作。二是控制,即通过信息统计对经济运行进行衡量与评价,以既定目标为标准进行偏差纠正。三是组织。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统计部门通过机构建设、资源整合和人员素质提升,承担起各种信息的组织责任,有效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四是考核。统计部门以某些统计指标为标准,实施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效果的定量分析和综合考核。五是咨询,是指统计部门充分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就经济和社会发展、企业运营等提供信息、论证和政策建议等服务。六是协调,即把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联结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表现在整个统计流程和所有环节上,如统计指标体系的调整,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管理,以及统计信息的对外传播和社会应用等。

二、政府统计部门信息管理的制度缺陷及其表现

(一)信息管理的制度缺陷

1. 政府统计部门信息管理制度不健全

统计信息管理的制度设计关乎整个统计工作流程实施的顺畅度和效率高低。中美统计管理体制相似但工作效率相差较大,首先就在于我国统计制度设计得不够科学和健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制度系统设计。统计报表方面,普遍存在多头设计、重复设计等现象,导致报表体系缺乏整体性、统一性和协同性;统计指标设计上,缺乏统一的国家技术标准,易造成统计信息的交叉、重叠、疏漏和不配套等问题。此外,统计指标体系的不稳定,不利于实现纵向(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和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二是信息系统设计。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各级统计机构在信息统计流程规范和技术标准上难以统一,数据库类型不一,数据结构不一致,进而影响国家统计局对数据的集中处理和深度挖掘。

2. 信息管理绩效评估滞后

当前,我国缺乏统计信息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与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无法顺利实施对统计绩效的整体考评,如统计部门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统计部门资源状况及其配置、使用情况,统计规划的执行状况及统计信息服务的效果、质量等。由于国家统计局对地方机构缺乏实质性的监控能力,而地方政府基于政绩考量对绩效评价缺乏动力,两方面原因造成了统计信息管理评价的真空地带。此外,独立、中立的监督机构十分缺乏,这也是造成统计信息管理评价形同虚设的原因之一。总之,地方介入和国家局监管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统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进而影响了统计的公信力。

3. 信息管理协调弱化

美国设有专门的统计协调委员会,负责统计机构间的协调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信息统计机构职能重复、信息的重复统计等技术问题。但是,我国尚未建立起类似的协调机构和机制,地方上同时存在的两个调查机构(统计局、调查总队)因统计标准、口径等问题经常产生冲突和矛盾,许多地方统计局不得不另设一套数据调查和统计系统,无疑增加了大量行政成本。此外,由于约束力不够,上下、平行统计机构间往往缺乏信息沟通,缺位和越位现象频繁出现,而责任又无法准确认定,导致统计工作存在无序状态。

(二)政府统计部门信息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 政府统计管理的信息重叠

根据以上分析,政府统计部门信息管理的制度缺陷必然造成信息重叠问题。一方面,因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统计部门内部之间均存在职能交叉和重叠,导致信息重复统计,既降低了数据信息的质量,也增加了执行成本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平台,无法实现统计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故而无法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对重复信息的识别和剔除。

2. 政府统计管理的信息失真

政府统计部门信息管理绩效评估滞后是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信息统计绩效管理准则不健全极易造成部门管理松懈及执行力下降,加之地方统计机构在调查中需要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难以阻止地方政府对统计数据的经常性干扰。同时,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监督机制,违法成本较低,各级统计机构和地方政府很容易达成某种默契,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给国家层面的信息统计和处理造成了极大困难。

3. 政府统计管理的信息孤立

政府统计部门信息管理协调不力造成了统计信息孤立问题,集中体现在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的诉求和行为差异上。一方面,两者执行的调查方案不一,如目标、方式、渠道与执行标准等,必然造成统计数据标准化程度低、衔接性差、利用效率低。另一方面,两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沟通和协调,重复调查难以避免,客观上造成了信息孤立、割裂,既不利于统计部门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也会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此外,由于统计信息的重叠、失真和孤立,实际利用价值无法保障,无法真正满足社会主体的需求。

三、信息管理视角下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状况,我国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应以提高统计部门信息管理能力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统计管理模式,增强和发挥统计部门的整体功能,提高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服务层次,保障统计部门综合服务目标的实现。

具体而言,就是要打破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统计信息管理体系,以信息服务为基础,加大统计信息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要积极、逐步地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讲求效率和效益原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计指标体系,实行与多元需求相适应的调查方法体系,为社会公众特别是企业和个人等微小用户提供多层次、高品质、时效性强的统计数据。二是提高统计部门信息化水平,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统计数据一致性,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向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三是在统计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提高统计部门的责任意识和主导意识,通过调查研究、行业发展监测和考核、数据控制及机构协调等工作,真正履行统计部门的信息管理职能。

四、信息管理视角下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创新的模式构建

在当前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统计部门要主动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制度环境,顺应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从观念、机制、渠道、手段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形成符合国情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政府主导、市场引导、民众参与”新型管理模式,努力提升统计信息管理能力,以服务于全面现代化的目标。

(一)政府主导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政府权威的统计管理模式,有利于增强信息统计的公信力和可信度,由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两个部分构成。

政府综合统计主要履行综合、协调和管理等业务职能,负责国家层面和范畴的信息统计,同时依法管理和协调部门统计、民间统计的一般业务。在制度安排上,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纵横交叉的综合管理模式。横向上,应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和程序,形成统计管理、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处理、信息分析和研究、业务协调等职能部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下级业务指导力度。纵向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垂直管理”的模式,即国家统计局负责对国家、省、市三级统计工作的垂直管理,统一实行人、财、物及信息标准化管理;地方则负责对县、乡(镇、街道)两级统计工作的具体管理,并积极推进乡镇一级统计部门的“实体型”转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地方政府对统计数据的干扰。

相应的,部门统计负责本部门(行业)的信息统计业务,强化其部门和行业专业性,发挥其内部范围小、统计对象属性相对单一、专业性强的优势。鉴于部门统计是综合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模式上应与综合统计的管理体制相一致,既能够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也可以排除各级部门对统计工作的人为干扰。

(二)市场引导模式

在社会需求旺盛、多元化的背景下,统计工作要寻求突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除了坚持做好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基本职能,还要拓展业务范围,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一站式的调查咨询服务。由于我国统计部门目前依然存在管理模式单一、业务经费紧张、机构独立性差等一系列弊端,应将统计工作思路转移到为多元主体服务上来,增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观念转变、体制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变革等途径,向市场要空间,向市场要效益。对与市场关系密切的部分信息统计机构,可以考虑先行实施企业化改制,成立政府控股的信息统计与服务公司,将其推向市场,通过市场竞争反向提高政府统计部门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三)民间参与模式

在政府主导模式与市场引导模式之外,还应加快统计的“社会化”进程,即将民间信息统计机构纳入国家信息统计体系中来,一方面使之成为政府统计必要、有益的补充,形成信息统计的全新格局;另一方面能够对政府统计部门形成业务竞争压力,有利于活跃信息统计服务市场氛围。首先,民间统计机构贴近市场,对市场需求变化敏感度高,生存意识和防御市场风险能力要明显高于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的产品、服务质量也更高。其次,民间统计机构能够及时填补政府统计部门的市场真空,有利于满足基层对微观信息的多样化需求,这种合理分工可以让政府统计部门集中精力,专注于宏观层面的信息统计和分析业务。最后,通过发展民间统计机构的力量,营造不同所有制经营主体的竞争氛围,并依托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谢伏瞻.中国统计改革的进展、挑战和对策[J].中国统计,2007(11).

[2]杨美沂,林勇.政府统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信息管理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4(02).

[3]施威,熊佳敏.媒介技术演进的社会动因与选择机制[J].新闻传播,2013(11).

[4]邱东,宋旭光.中国统计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施威.媒介技术演进与社会构建:内在逻辑与实践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2014(01).

[6]罗建章.我国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构想[J].经济问题探索,2009(09).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SJB07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伍华森,江苏省淮安市统计局;刘青,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作者:伍华森 刘青

第二篇:论现代管理职能

【摘要】现代管理有哪些职能,国内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这是需要管理学界认真研究和明确回答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阐述了百年来对管理职能认识的演变概况,现代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和公众关系(简称公关)职能是现代管理的一项特殊职能等二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对社会组织、个人乃至整个社会所担负的职责和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与影响。管理具有哪些基本职能?管理学诞生百年来,由古典管理理论发展为现代管理科学体系,对管理职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演变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大门的打开,我国通过学习和研究世界《现代管理学》,认真总结我国现代管理实践的新观点、新成果和成功经验,使我国现代管理学获得了长足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科学体系正在形成。但遗憾地是,国人撰写出版的管理学著作和大学教材等,对现代管理职能的介绍却十分混乱。本人根据长期的管理工作实践和近九年在高校从事管理学的教学体验,现简要地阐述百年来对管理职能认识的演变概况、现代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和公关职能是现代管理的一项特殊职能等三个重要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1 百年来对管理职能认识的演变概况

最早提出管理职能的是管理学形成前的经济学家,早在18世纪至19世纪期间,法国庸俗经济学创始人萨伊和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等人,就提出了管理有人事、组织和控制等三项职能。

20世纪初,被人们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所组成,并把它们视为管理要素。他认为计划是管理职能中一个重要的要素,一个良好的计划应具有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精确性等特点;组织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训练和参谋机构的建立等;指挥是管理人员的一种技巧,其目的就是为了整个企业的利益,从该单位全体人员中取得最大效果;协调是为了各项活动和谐,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作,并取得成功;控制就是检查每一项工作是否同所制定的计划、发布的指示和确立的原则相符合,其目的是肯定成绩、发现错误,以便改正并防止重犯。法约尔对管理五项职能的认识,反映了他对当时管理实践的深入观察,完全符合当时管理实践的实际情况;他明确提出管理有五项职能和对各职能的认识,为人们正确地深入认识和运用管理职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管理学的科学基础。

20世纪30~40年代,对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之一的美国管理学者卢瑟•古利克,他把古典管理学派有关管理职能的理论加以系统化,提出了当时有名的“ POsDCRB”七职能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古利克在管理七项职能论中,提出了“人事”职能,这是在法约尔对管理职能认识上的新突破;而他把“报告”和“预算”分别作为管理职能,并不准确。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现代管理学迅速发展,但对管理职能的介绍却很混乱。高校的管理学教材中,有的教材只讲管理的二项职能或四项职能,有的教材仍然按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来论述等等。这些反映了高校一些教师和学者,对我国现代管理实践情况很不了解,对什么是管理职能的概念没有弄清楚,随心所欲地介绍现代管理职能会造成认识混乱,而且对管理实践会导致不良的效果。

由杨文士、李晓光主编的全国大学自考教材《管理学原理》和由杨文士、张雁主编的普通高校经济类本科教材《管理学原理》,这是代表国内主流认识的具有权威性的《管理学》著作,这两种教材中提出的管理具有计划、组织、人事、指导和领导、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是对法约尔有关管理职能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本符合我国现代管理实践的实际情况,它为我们全面深入认识现代管理职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2 现代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管理具有二重性、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就是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二重性为我们認识现代管理职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我国现代社会组织机构中,组织工作和人事工作已分别由专门职能机构承担;组织中的领导工作包括指挥、指导和协调等职责。根据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状况和现代管理实践发展,现代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对于每项管理职能的主要职责和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做如下简要的概述:

计划职能在全部管理职能中居于首要的主导地位,是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它的主要职责范围是做好计划工作。管理学对计划职能的研究主要是如何制定计划,正确认识计划工作的任务、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任何计划工作的程序都是相似的,它们依次分为八个工作步骤:估量机会(起点)、确定目标(第一步)、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和编制预算等。组织内的各级主管人员要根据计划确定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和途径,来做好组织工作、人事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以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组织职能是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的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工作、设计组织结构和确保组织正常运行;主要根据达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进行具体分类、划分管理部门,进行职权划分和建立职务系统,合理授权和规定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还要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组织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确保组织能有效地正常运行。根据组织职能的主要职责,现代管理学研究了组织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理、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管理层次的划分和管理宽度、部门划分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研究了组织内部的职权划分、授权要遵循的原则;研究了按集权和分权的程度不同、形成的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领导方式,按组织中两种不同的高层次职权分配形成的集体负责制和个人负责制两种领导体制,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等。

人事职能的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中的人事工作,现代社会组织的人事工作已扩展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真地选人、用人、育人、评人和留人等。现代管理学对组织中人事职能的研究,主要还是如何解决人员配备问题,重点是如何对主管人员进行选聘、考评和培训。在主管人员选聘方面,现代管理学明确提出了选聘的条件和依据、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提出了选聘的方式、程序和方法,以及选聘应注意的问题等;对主管人员的考评,现代管理学明确指出了考评的必要性和要求,指明了考评的主要内容、方式和方法等;对主管人员的培训,现代管理学指出了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现代管理学对人事职能的明确认识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领导职能是联络组织中其他管理职能的纽带,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明确提出领导是基本管理职能,这是对以往把“指挥”、“指导”和“协调”等作为管理职能,在观念上的更新和认识上的升华。领导职能的主要职责是运用有关领导理论来指导和开展领导工作,以激励理论为指导来激励职工的士气,同时要讲究领导艺术,不断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和效果。领导工作是指领导者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体)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指挥、指导、激励、管理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领导者和主管人员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要求,在领导和管理过程中,掌握和运用管理理论、原理与方法,以及沟通、激励等手段,对被领导者和被管理者进行引导、指挥、指导、激励和施加影响,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现代管理学对领导职能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了领导工作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做好领导工作的要求、领导者如何进行自我修养、以及领导的艺术和方法等。

控制职能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控制工作,使组织的各项工作能够按计划正常进行。控制工作既是一个过程,又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步骤是拟定标准、衡量成效和纠正偏差。现代管理学对控制职能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人们对传统的控制工作类型、对预算控制和非预算控制等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而且对现代社会的信息管理控制也有所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传统的管理对象己发生重大变化,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等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如何进行信息管理控制是现代管理学面临的重大新问题、新任务和新挑战。

3 公关职能是现代管理的一项特殊职能

西方《公共关系学》的诞生和“公共关系”成为一种现代社会职能已有百年的歷史。“公共关系”的英文是Public Relations,在英文词义中,Public是指公共的、公众的、公开的,英语中的“公共关系”和“公众关系”是同义语。而汉语中的“公共关系”是指各种各样关系的总称、“公众关系”是指与组织相关的个人和人群的关系,两者是范围不同的概念。从西方《公共关系学》研究对象和内容来看,西方说的“公共关系”按汉语词义实际是指“公众关系”。公关是“公众关系”的简称。从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公共关系学》开始传入我国以来,《公共关系学》的科学知识已经在我国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公共关系学》课程也进入了大学的课堂,“公共关系”职业化在我国也已起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组织内设立了公关职能部门。然而,对于“公众关系”已是现代管理的一项特殊职能,至今却尚未被大多数国人所认识。

《公共关系学》反复强调说:“公共关系”是管理的一项特殊职能,并明确指出“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管理。公众是指对组织机构的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益及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组织关系所共同构成的,这些个人、群体和组织构成了有关组织的公众环境。公众关系是早已存在的客观关系,只是我们迟迟没有认识到它。随着《公共关系学》的形成、发展和广泛运用,人们对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客观关系逐步有了认识,现在处理好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现代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组织中的公关职能是现代组织管理的一项特殊职能,它的主要职责是信息传播、沟通协调和形象管理等。公众关系职能在工作性质方面具有传播性、沟通性,其职责目标和业务内容不同于其他的职能部门。组织的传播沟通活动职能化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特点,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沟通已日益成为组织经营管理的专业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环境下组织对社会及公众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组织的传播沟通业务量越来越大,传播资源的投入越来越多,建立和强化组织的公众关系职能,对组织传播沟通业务、加强科学管理,便提到管理者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公众关系职能的形成是现代组织管理职能演化的结果。

信息传播是组织内公关部门在组织经营管理中要履行的重要职责,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理解和信任,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好组织的信息传播工作管理,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创造舆论,告知公众;二是强化舆论,扩大影响;三是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沟通协调是组织公关职能的根本职责。公众关系是组织与社会公众环境之间的一种沟通协调机制,即运用各种沟通协调的手段,为组织疏通渠道、发展关系、广交朋友、减少摩擦、化解敌意、调解冲突等。沟通协调是组织运作的润滑剂、缓冲器,是组织与各种公众交往的桥梁,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人和”的良好环境。公关职能的沟通协调职责主要体现在组织内外部的沟通联络和协调关系这两个方面,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形象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公关职能的主要职责,其职责范围主要是对组织形象构成因素、组织自我形象和实际形象、组织形象要素和形象差距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管理,以及组织形象策划和塑造管理,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协调与平衡:即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协调与平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协调与平衡,组织总体形象和特殊形象的协调与平衡。

参考文献

[1]杨文士、李晓光主编: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2]廖为建主编:公共关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3]黄仕楚编著:管理学基础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作者:黄仕楚

第三篇:基于管理职能视角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探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车道,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教育行业作为民族的支柱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各地各类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大潮应运而生,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行政管理工作作为高校运营的主要工作,在高校稳定有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如何做好高校的行政管理管理工作也关乎着学校本身的发展,不容忽视。

关键词:管理职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探析。

前言:行政管理工作作为衡量一所高校运营情况好坏的重要指标,在高校的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些年全国高校的快速发展,无论从学校的数量还是从学校的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是愈加繁重,随之而来的是反应出来一些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行政管理作为维系学校领导班子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其工作的核心内容便是服务。从管理职能角度出发,全面审视现阶段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和改正,使之更好的服务于领导班子和全体的师生,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课题。

1高校行政管理管理工作的不足

1.1组织结构臃肿,办事程序繁琐

高校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的整体人数的激增,造成了各部门工作量加大,而作为服务全校师生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压力也是在逐渐加大,这也就造成了现阶段负责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数量加大,各部门主管自己的一摊工作,由于人员众多,加之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不高,所以造成了现在各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结构臃肿且办事效率不高,上层决策下达到师生的速度在降低,集体活动组织能力缺乏,师生的一些诉求解决迟缓且办事流程繁琐,经常遇到卡在某一部门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过于繁琐的办事流程也极大的拖延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给广大师生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学校的运营[1]。

1.2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工作能力不足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的基础性的服务工作,一些院校对从业人员的素质重视程度不高,加之从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数量与日俱增,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很多部门更是缺乏工作能力突出骨干成员。工作能力不足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作效率低,办事速度慢,服务质量不高。

1.3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工作积极性不高

现阶段的很多高校都一直沿用着以前的行政管理制度,并且缺乏专项的激励奖罚制度,所以很多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工作积极性不高,办事拖拉。由于没有专项的员工激励奖罚制度,没有明确个人责任和考核标准,这也极大的挫伤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干多干少都一样,随之带来的就是负面情绪的延伸,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一定会非常的压抑,久而久之,工作效率也会越来越低,严重阻碍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展开,制约着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性。

2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2.1精兵简政,优化办事流程

全面优化行政管理部门,精简各部门闲置人员,优化学校管理工作处理流程,将一些功能重叠的部门进行并组,通过现代化的办公技术的应用,达到人员精简、流程简化的目标,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更多应用先进的办公软件,这样既可以精简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人员,也可以优化行政办公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全校的师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2.2全方面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

建立专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团队对现阶段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行政管理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性是保证行政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保障。所以,高校要定期对行政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包括专业技能、办公软件,章程制度、岗位职责等方面,全面提升行政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只有团队的专业性,业务能力足够才能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稳定有序、高效的开展[2]。

2.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奖励机制

如果说团队整体的工作能力是基础,那么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方案就是灵魂,现阶段为什么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就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方案,想要改进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建立一套先进且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方案,对于旧的行政管理制度我们要彻底的抛弃,新的管理制度可以明确每个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责和要求,让行政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有章可循。激励方案的确定也可以充分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做的好的就要给与奖励,给与晋升的空间,做的不好的也会被淘汰出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政管理团队的活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团队工作热情的提升直接关乎到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3]。

总结: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衡量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也是学校领导重点思考的问题,衡量工作的好与坏,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考量,而学校领导作为带头人,更是要以基于管理职能的视角去审视部门工作的效率。高校作为教育的后程阶段,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塑造人才的重任,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作为服务于全體在校师生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保证服务工作高效进行的同时,也促进高效整体的发展,也更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晶.高校学院办公室职能特点及行政管理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8):8-9.

[2]方雍璐.服务型视角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2):227.

[3]戴丽琼.基于管理职能角度的高职行政管理工作摭探[J].今日财富,2019(09):88.

作者简介:

姓名:王子云 出生年月:1983.05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大连 学历:研究生 职称: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行政、教学、考务、思政课管理 工作单位:大连大学

作者:王子云

上一篇:科技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资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