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活性产物与抗衰老

2022-09-12

天然药物是药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自古以来, 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通过以身试药, 对天然药物的应用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天然药物来自植物、动物、矿物, 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种类繁多。号称“生命的摇篮”、占地球表面积2/3的海洋中所含生命资源也在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 人体自身机能调节系统的不断阐明, 人们运用在分子水平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生物活性测试体系进行广泛的筛选, 使更多、更新的天然活性药物显露出来。

天然药物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疗, 其物质基础在于所含的有效成分。然而一种天然药物往往含有结构、性质不尽相同的多种成分, 并且其对人体的作用又千差万别, 使天然药物更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应当指出, 从天然药物中, 真正搞清有效成分的品种是不多的, 更多的只是一些生理活性成分, 即经过不同程度药效试验或生理活性试验, 包括体外及体内试验, 证明对机体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但是, 它们并不是一定是真正代表该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有效成分。另外, 所谓有效成分或生理活性成分与无效成分或非生理活性成分的概念也不能简单机械的理解, 而需要在深度、广度上加以体会。

人类对天然药物的利用已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从原始人类无意间的使用到人们有意识的加以开发改造, 天然药物的利用深入到我们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的全过程。而且, 我们已逐步进入老龄的社会, 任何人对此都无法避免。为此天然药物抗衰老的作用研究又成为当今热点之一。

衰老和老化 (Senility or Lying) 是任何生物体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衰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性衰老, 指人体到达成熟期后所出现的生理退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逐渐丧失对环境适应的能力, 机体的功能也不断削弱, 这就是衰老现象。另一类是病理性衰老, 是指在生理变化的基础上因患有某些疾病或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而加速衰老的过程。这两类性质的衰老往往难以严格区分。

那么如何使人推迟衰老, 青春常在, 是大家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所以抗衰老药物的研究是老年医药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我国对于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具有悠悠的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中, 120种为上品药, 基本上是轻身、延年、不老、长生、补五脏等补益药;《本草纲目》中耐老、延寿的中药177种。近代对抗衰老药的研究主要围绕在两方面展开:一方面研究延缓或防止生理性衰老的药物;另一方面是针对病理性衰老, 如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加速衰老过程时, 用药物治疗以延迟其衰老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细胞中的DNA逐渐破坏或发生交联变化, 使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功能受到阻碍。结果表明细胞不能合成进行正常代谢所必需的酶类和激素, 因而导致细胞衰老的加速。如能修复这种DNA分子的破损或防止它们的交联, 就有可能减慢衰老的过程, 甚至使衰老过程逆转。实验证明:人参及人参皂苷可促进DNA、RNA、蛋白质的合成;灵芝多糖D6促进肝脏和骨髓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三七及其皂苷也对正常及肝损伤小鼠的肝DNA, 肝及血清中蛋白质合成显示促进作用;冬虫夏草可增加脾脏重量及加速脾脏细胞RNA和蛋白质更新的速度[3], 黄芪、大枣可使营养不良的人血浆蛋白质回升。

人参等能提高蛋白质、核酸代谢功能, 可使衰退了的蛋白质与核酸合成及修饰作用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也是人参、黄芪等补益药的滋补、强壮的物资基础。老年人由于脂质代谢的紊乱, 常患肥胖症或动脉粥样硬化症等老年病。运用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可明显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 并促进其分解, 抑制其吸收, 刺激其排泄, 将此类心血管疾病消灭于早期或抑制其威胁的继续蔓延。

E.Finch等认为下丘脑与垂体组成的体系, 是控制内分泌的主要机构。大量实验证明: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 下丘脑会发生明显的老化, 在老年人的下丘脑和黑质中DA合成酶降低二分之一。DA本身的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肾上腺皮质的基础分泌降低25%以上, 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低下是老年人经不起应激刺激的原因之一。而人参、三七、何首乌等能明显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人参可使老年人血浆中c GMP升高, 并有双向调节作用, 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平衡。c GMP对促进免疫功能和细胞增殖具有一定作用, 其它的一些补益药, 具有促进激素样作用, 使老年肾虚时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加速, 以延长应激动物的生存时间, 这对进入暮年后人群的健康极为重要。

天然活性药物可通过加强重要器官调节功能, 或抑制机体对致病因子的反应, 减轻稳态受破坏的程度, 或是同时从这两方面提高机体保持稳态的能力。

用现代免疫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寻找具有促进免疫增强抗病能力的天然药物, 亦为开发抗衰老药的一种新途径。其中研究较多的为人参皂苷, 它能使癌症病人γ-球蛋白、特异性Ig M增加, 加速抗体产生, 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还升高骨髓细胞中c GMP, 降低c AMP[3], 有利增殖, 从而增高肾上腺细胞c AMP水平而加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随着免疫能力的升高, 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反击能力也相应提高。

1956年D.Harman提出自由基学说 (Free radical theory) 。自由基即有一个以上的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的总称, 在生物体中最易产生自由基的分子是氧。自由基性质非常活泼, 存在短暂, 对人体并不绝对有害, 它参与正常生化过程。只有当自由基产生过量使生化过程异常或失控时才会引起机体的损害和促进细胞老化。

细胞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 是机体合成磷脂的基础物质。自由基产生过量时, 会引起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为过氧化物。这类过氧化物聚积在细胞内可破坏线粒体系统而使细胞衰化, 引起一系列衰老症状, 细胞的重要组分变性、破坏会加速细胞的衰老, 甚至细胞癌变或死亡, 结缔组织同胶原蛋白产生交联而收缩, 使皮肤发皱。因此自由基学说解释衰老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科学依据。

而有许多天然活性物质在自由基净化剂存在下, 如喜树碱加VE, 则可以明显降低自由基对机体的细胞的破坏, 保持DNA、酶类等活性, 保护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降低癌变或死亡的几率, 使人类生存赖以维系的细胞在稳态中得以存活。

不仅生理性衰老的危险存在, 并且日益明显, 而真正具有威胁力量的还是病理性衰老。它对机体的损害极大, 对于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恶性疾病现多采用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是一类糖蛋白, 是细胞本身的防御物质, 是细胞遗传信息自我稳定的产物, 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细胞都有干扰素系统的基因。这种基因在非特异和特异性抗原因子的刺激下都能产生干扰素。它的生物效应是具有抗病毒繁殖、抗细胞分裂、调节免疫反应, 干扰素的活性能选择性的针对细胞的有害因素而起作用, 而对正常细胞功能影响不大, 这对维持细胞的自我稳定是有利的。

在许多的天然产物中, 如真菌类, 具有内源性干扰素诱生作用或促进诱生剂的产生, 产生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 并针对不同的细胞、系统, 产生不同的诱生方式, 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减少病理性衰老带来的损失。

随着抗衰老天然产物药理作用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开展, 抗老延寿的天然药物制剂品种日渐增多, 单一产物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多种产物合成应用日益被肯定, 与单一的产物相比, 多种产物的合成效用, 抗老延寿的作用更加明显。古人云:“药有个性之特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 这充分说明了天然药物复方应用的特殊功效, 但并非是简单的药物作用在数量上的增减, 也不是机械的毒副作用的抵消, 而是通过深入的药理、病理等的研究, 加入药物之间复杂、配伍作用, 使之组成新的组分, 发生质的改变的特异作用。

运用现代医药学的新理论, 新技术研究抗衰老中药的工作, 目前仍需加强。我们生活在一个地大物丰、幅员辽阔的土地上, 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 在临床应用等许多方面更有着悠久的历史, 牢靠着经验积累, 是一个多待发掘、整理提高的宝库, 需建立起天然药物研究的整体协调性, 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共同承担, 群策群力, 注意发掘祖国医学在抗衰老方面的宝贵遗产。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手段, 开发方法, 做到中西合璧, 洋为中用, 合理利用。我们应当注意, 在我国的医学传统中, 记载了不少中医关于抗衰老的理论, 如补虚、挟正、补脾益胃、挟正祛邪等。历代的本草收载了不少轻身、延年、益寿、长生、补五脏、耐寒暑的滋补药。从《御药院方》到明清御医的宫廷用方, 大都以抗衰老、健康长寿为主。用现代免疫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从中草药中寻找和整理摄生保健的中药和延年益寿古方, 阐明其作用机理并用现代的制剂工艺, 研制成现代的抗衰老制剂。这是一个我国医药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不仅是针对抗衰老延寿的天然药物研发如此, 对其它的天然活性产物的利用也需要加强。在中国, 天然药物又称为中草药, 更具有自己的特色, 与中医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得以繁衍昌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一些天然活性化合物本身可以开发成为新药, 仅从成功分离、确定结构, 到真正开发成功要费很大周折, 更何况不少天然活性化合物, 因为存在某些缺陷, 并非可直接利用, 所以对于新的活性产物需甄别对待, 找到一条合适的应用路线。因此天然活性产物的利用并非一蹴而就, 而真正需要我们尽一番心力才可以实现的, 但其光明的前景则是不言而明的事实。

摘要:从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阐明天然活性产物对人体机能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延缓人体的衰老状况。我国的中草药在此方面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和光明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天然,活性产物,延缓,衰老

参考文献

[1] 徐国钧.生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5.

[2] 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6.

[3] 顾学裘.中药与抗衰老[M].沈阳:沈阳药学院, 1993:2.

[4] 王浩.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

上一篇:思想文化智库的时代使命下一篇:影响幼儿入园机会的因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