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新时代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研究

摘要: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做支撑,总需要伟大的精神不断蓄力。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一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和生命力,是推进伟大事业的强大支撑力。今天,我们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正在向更高层次、更远大的目标进发,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这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精神。本文围绕“新时代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展开研究,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抗震救灾精神的基本内涵、形成与发展。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更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滋养。而党集中统一领导的、群众自救互救的抗震救灾实践又为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其次,以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地的北川为考察对象,分别走访和实地考察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新县城,总结概括了北川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现行举措,分析了新时代弘扬抗震救灾精神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针对前述的问题及学术界已然谈及的一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困境,提出了新时代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现实路径。要在良好社会氛围的前提下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不断充实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人才队伍,健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常态化机制,创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方式方法,不断推动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新时代;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北川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2章 抗震救灾精神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2.1 抗震救灾精神的基本内涵

2.1.1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2.1.2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2.1.3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人本精神

2.2 抗震救灾精神的主要特征

2.2.1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融合

2.2.2 人民性与国家性的统一

2.2.3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汇

第3章 抗震救灾精神的生成逻辑

3.1 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

3.1.1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3.1.2 马克思主义灾害观

3.2 抗震救灾精神根植于民族文化基因

3.2.1 抗震救灾精神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3.2.2 抗震救灾精神源自于对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2.3 抗震救灾精神凝练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

3.3 抗震救灾精神淬炼于抗震救灾斗争

3.3.1 党集中统一领导下的抗震救灾实践

3.3.2 群众自救互救的抗震救灾实践

第4章 新时代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现实考察

4.1 北川基本概况

4.2 北川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现有举措

4.2.1 以保护地震遗址为前提,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4.2.2 以推进特色活动为抓手,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4.2.3 以加强灾害防御为支撑,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4.2.4 以助力脱贫攻坚为拓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4.3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现实困境

4.3.1 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导致民众认知偏差

4.3.2 社会力量缺失导致人才队伍匮乏

4.3.3 体制机制壁垒影响精神的持续弘扬

4.3.4 宣传方式局限导致线上媒介实效不强

4.3.5 运用广度深度不足导致弘扬范围受限

第5章 新时代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现实路径

5.1 营造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

5.1.1 坚守网络主阵地

5.1.2 正确解读抗震救灾精神

5.1.3 坚决抵制错误舆论

5.2 充实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人才队伍

5.2.1 以党员干部为主心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5.2.2 以专家学者为助推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5.2.3 以志愿群体为小喇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5.2.4 以灾区群众为主力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5.3 健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常态化机制

5.3.1 完善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常态化教育机制

5.3.2 建立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常态化激励机制

5.3.3 健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常态化保障机制

5.4 创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方式方法

5.4.1 发挥传统媒体的主渠道作用

5.4.2 提高新媒体的宣传效能

5.4.3 发挥地震纪念场所的综合作用

5.4.4 鼓励文艺作品的创新创作

5.5 拓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范围领域

5.5.1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5.5.2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5.5.3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实现灾区跨越式发展相结合

5.5.4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专科护士护理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