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诈骗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淘宝诈骗范文

淘宝开店案例 诈骗案例(本站推荐)

诈骗案例,新手必学

2008-12-23 19:28:02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案例一:(利用新手不熟,发假淘宝客服邮件骗卡密)

1.一天%26ldquo;生意火爆%26rdquo

看到四周同学在网上开服饰、化妆品店,小李跃跃欲试,也想掘%26ldquo;第一桶金%26rdquo;。于是小李用身份证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家店,试着经营各类虚拟点卡、游戏充值卡。小李把信息公布在网上,很快就有人向他询问:是否有面值300元人民币的征途(游戏)卡?小李按捺不住兴奋,手忙脚乱地一边向上家咨询怎样提卡,一边稳住买家。确认平台有货后,小李便告知那个买家先付款到支付宝中介,便能发货。那个买家买了2张卡后,催小李发货,还发来了已付款的截图(后证实这图用软件处理过)。可小李看到的交易记录中显示%26ldquo;买家未付款,等待买家付款%26rdquo;,便询问经销商:%26ldquo;在什么情况下能发货?%26rdquo;对方回复说:只要在%26ldquo;已卖出的宝贝%26rdquo;(淘宝网中交易记录)栏目中,看到有%26ldquo;卖出%26rdquo;记录就可以。小李据此确信买家已把钱打到交易中介支付宝,就将征途卡的卡号和密码通过淘宝旺旺发给了买家,做成了开店之后的第一笔生意。

2.买家威胁要投诉

这一%26ldquo;卖%26rdquo;,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十多个买家同时向小李发送购买信息。买家都说已付款,催小李发货,并威胁:%26ldquo;再不发货我就去投诉你!%26rdquo;小李被催得紧,虽然心存犹豫,但无法核查,只得给部分买家退款。但这些买家说:%26ldquo;你以为说退就退啊?我几千元钱打给你,退款得3天才收到!你不发货我就叫你在淘宝网上永远开不了店!%26rdquo; 无奈,小李一狠心,冲到学校的ATM机,分几次将1万元转账到飞帆平台的银行账号里,提出了几十张卡的卡号和密码,在网上一一发给买家。

3.受骗者不止一人

游戏卡发出后没有一个买家确认收到货,还有不少买家推说游戏卡有问题,无法充值。小李觉得情况异常,再一查买家信用,所有的号都是新注册的,没有任何成交记录。小李害怕了,再次询问经销商,并把交易状态的图片截下来发了过去,这才知道被骗。经销商表示同情,并告知这种情况已多次发生。

小李向学校保卫处报了案,希望尽快通过IP查明对方地址,但这些买家早已下线,逃之夭夭。

转眼就损失了1万元的小李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只得拼命打工,赚回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在等待警方调查的日子里,小李在淘宝旺旺上仍然收到类似骗子的信息,他们都挑店铺里价格最贵的商品询问,还自称需要量很大;他们所有的账号都是新近注册的,没有任何信用记录。

网络如海洋,在布满机会的同时也隐藏着危险。为此提醒想在网上创业的朋友:网上开业要谨慎,不要被%26ldquo;生意兴隆%26rdquo;的假象冲昏头脑。

案例二:(利用钓鱼网骗取网银帐号与口令)

开店块半个月了,生意很清淡,一有人跟我咨询,我都特激动,赶紧回复买家,前天一个生疏人发给我消息说想从我这里批发,我兴奋的有点忘乎所以了,一点警惕心都没有,他说他没有支付宝想直接汇款给我,我就答应了,后来他说怕付完款我不给他发货,就说让我去商务网做个信用保证还给了我个网址,我想都没想就点进去了(第一步就中圈套了)我一看交保证金才1元,想也没想就往里面汇了1元钱,可我打开银行页面的时候发现跟以往不太一样,怎么口令卡那一栏是个红叉呐,我以为是我网速问题就刷新了一下,把口令输进去了,结果一看我银行账号钱全部汇走了,当时哭的心都有了,后来我知道这只是骗子常用的伎俩,因为我急功近利才被骗的,希望大家不要上这种当了,引我为介吧。 案例三:(看似相同帐号行骗)

我是个网络游戏爱好者,也做些游戏生意,当然免不了要交易,要交易就很轻易碰到骗子。一次一个买家要买我的游戏点卡,我一看生意来了,于是跟他聊了起来,当时我看到他的旺旺是新注册的,没有交易记录,信誉为0,也多了个心眼,他说要买我的点卡,我心里想,要买就买吧,我是看到钱才会发货的。然后他就拍下我的宝贝,过了一小会我一看,买家已付款,紧接着他就吹我发货了,既然钱已经到支付宝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发货呢,当我发货到一半的时候,忽然另一个旺旺跳出来了,他问我怎么会把钱付给我的,我一看傻了眼,两个同样的%26ldquo;网名%26rdquo;?(你们肯定要问我,淘宝是不可能出现两个同样的网名的,其实他们的网名不放在一起作比较,,很难一下子看出,举例liaoli与1iao1i,头个字母是数字1跟字母L)。认为第二个出现的是骗子,也没理,就接着发货,第二个出现的买家就不时的问我,要我发货,这时候我熟悉到了自己已经上当了,可是一切都已经晚,只能自认倒毒了,已经付款的买家申请退款了,并上传了凭证,我也上传了相关的凭证,最后我俩各承担一半的责任。不过也损失了160多元。第二个出现的也是被骗的买家,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的,也不敢绝对的肯定。以前一直认都是同一个人。为什么我才知道,今天来逛论坛,碰到了一个被骗的买家,他也是贪图便宜,结果被骗了90多元,然后我就跟这位受骗都聊起了被骗的过程,那人发给他一个连接,打开那连接不是他本人的,这情况好多人都知道的,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拍呢,哎。。人家不是初学者嘛,哪知道这些,自动发货,怕什么呢,拍就拍呗。这一拍还不就上当了,那骗子发的连接是个防造的网店,一打开,里面的东西都跟淘宝上面的一样,买家的信誉,交易记录全都有,其实他是防了另一个人的网店,只要你一点他的连接就会进入到正真卖家的店里(跟假店的页面看上去是差不多的),这时候你就上当了。当然作为一个老淘客,才不会上这个当呢,里面的漏洞百出,一看就知道,作为一个新手,哪会了解这么多呢。最后我提醒那些新淘客要注重几点:一,不要贪图便宜;二,尽可能少跟新注册的旺旺、信誉为0的淘客交易,百分之九十五的都是骗子,三,假如你是卖家,当对方付款之后,你要留意下付款人跟正在与自己交易者是不是同一个人。

第二篇:诈骗与合同诈骗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作者: 粟畅发布时间: 2010-02-24 15:12:36

【案情】

2009年2月份,被告人汪某因承包经营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金牌煤矿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便邀冷某投资入股。经双方协商,冷某投资120000元,每月分红10000元,投资合同期限为5年。但汪某承包金牌煤矿的期限是从2007年2月28日至2010年2月28日止,为骗取冷某投资入股,汪某伪造了承包金牌煤矿合同书,伪造合同签订时间为2009年2月18日,伪造承包期限为五年。 2009年2月25日,汪某拿出伪造的承包金牌煤矿合同书,冷某看后信以为真,双方便按诺签订了投资入股协议书。之后,冷某分五次付给汪某共102000元的投资款,该款被汪某用于了煤矿开支和赌博。

【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合同诈骗罪案。关于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分离,最早是在97年新修订的刑法中,将合同诈骗罪从一般诈骗罪中单列出来,并置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这一修订将更有利于规范和打击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刑法第266条之规定,诈骗罪是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而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是包容竞合的法条竞合关系,因此二者有许多共同点:诸如二者都是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主观上都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都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骗取了公私财物等。但是依据犯罪构成的理论,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仍是有区别的。

一、在侵犯客体上,诈骗罪只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是简单客体,而合同诈骗罪除了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外,还侵犯了市场交易秩序和国家合同管理制度,因此侵犯的是复杂客体,这也是为什么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而合同诈骗属于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原因所在。

二、在犯罪客观方面,诈骗罪主要表现在行为人采取欺骗的行为,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财产。诈骗罪的手段多种多样,不限于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而合同诈骗罪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因此合同诈骗罪的手段仅限于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手段骗取公私财物。

所以区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或者说,是否是以合同这种交易的形式为名进行的,只要正确地把握什么是“合同”,那么二者的界限就很明显了。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限定为符合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而不能仅以有合同出现就定合同诈骗罪,该“合同”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同。所谓真正的合同必须要符合合同法第9条规定的合同基本条款,包括合同

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很明显该案中被告人的诈骗行为是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且签订的是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故该案应当定性为合同诈骗罪。

第三篇:以赌博方式诈骗,认定诈骗的理由

我认为本案被告构成诈骗罪,理由如下:

认为本案属赌博案件的主要依据是最高院的批复,1995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又向索还钱财的受骗者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规定,行为人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骗取钱财,属赌博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以赌博罪定罪处罚。但是以赌博为名,行诈骗之实的行为应当构成诈骗罪。所谓赌博是以财物作注,预先设定以某个结果的产生为取胜,并由取胜者获得作注的财物。赌博往往都有一套规则,当事人都必须遵守,按规则行事。赌博具有一定射幸性,是以偶然的输赢拿财物进行博戏的行为,这种偶然性对当事人来讲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对一方当事人而言,胜败的结果已定,则不能称为赌博。本案被告人黄三等五人主观上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动机和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诱使他人参加假赌博,在赌博中控制牌局,输赢结果不具有任何偶然性,是在以赌博之名,行诈骗之实,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在客观方面,本案被告人实施了诈骗行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手段诱使被害人参赌,且在被害人参赌后,被告人的欺骗行为并未停止,而是通过运用一定骗术的方式人为地控制赌局,使被害人误以为欠下赌债而把财产交付给被告人,因而本案中所谓的“赌博”失去了赌博活动的本质特征,不应再认定为赌博行为。这也与《批复》中规定的单纯的诱赌行为有本质区别。在以赌取财的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诱人参与赌博,一是赌博取财。在诱人参赌的阶段,

1

行为人往往要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给人以极易取胜的假象,使他人受引诱而参与赌博。行为人虽然虚构了事实或隐瞒了真相,但其追求的目的和可能的结果都仅仅是使他人参与赌博,是为后一阶段的赌博取财创造条件。他人参与赌博后才进入赌博取财的阶段,能否取得财物实赖行为人在这一阶段的行为及行为所导致的赌博结果,这一阶段是行为人取财的关键。所以要区分以赌取财的行为是赌博还是诈骗,重点是考查赌博取财阶段行为人的行为而不管诱人参赌的阶段行为人如何行为,而考查赌博取财阶段的核心问题是审查行为人是否遵守规则,如行为人遵守了相关规则进行赌博而获胜,获得财物,属于赌博行为;如果不遵守规则而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即使用所谓诈术而获胜,从而取得财物的,是诈骗行为。据此,以符合“聚众赌博”的法定构成要件为由而认定为赌博罪的观点不能成立。

在主观方面,《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赌博罪中“以营利为目的”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营利通常指谋取利润,有成本核算等利润计算方法,它运作的表现形式看起来有一定“合法性”;后者体现的是对他主物据为己有的意思,一般至少表现出“违法性”,如盗窃作案人表现出的对赃物的占有愿望;第二,营利一般是在惯常地展开经常性的活动,而非法占有并不一定要经常性行为,更多的是临时起意,本案没有证据证实郭某等六人有惯常性的行为;第三,营利通常要借鉴一定的载体如设立赌场开展活动。因此,本案黄三等五人的行为只能说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不构成以营利为目的,符合诈骗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

2

在侵犯的客体方面,赌博罪侵犯的是社会主义的社会风尚,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本案一系列的犯罪活动针对的是被害人姚九个人,侵犯的是姚九私人财产而非社会风尚。在对象上,《批复》中设置圈套诱赌是针对不特定的大众,而诈骗罪被诈骗对象是相对特定的,本案中的被害人是事先经过被告人有针对性的预谋选定诱骗参赌。而带有欺诈性的赌博仅是被告人实施诈骗的手段,赌博只是诈骗的工具。

因此,本案中被告人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此外,因被告人黄三系县公安局副政委,该特殊身份牵扯到黄三是否涉及变相受贿,姚九是否变相行贿的问题。而中共某市纪委的情况说明已证实黄三在涉嫌受贿而被“双规”期间,主动交代自己伙同袁

四、刘

五、刘

六、方七以打假牌方式骗取姚九钱财的事实,可排除此处受贿或行贿的可能。

第四篇:是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是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作者:谢德伟 许冬梅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1期

主 要 案 情

被告人刘某,男,1970年9月9日出生,系黑龙江省林甸县红旗镇先进村1屯农民,住该屯。2007年11月下旬,被告人刘某产生利用空车配货进行诈骗的想法,刘某为了实施诈骗制作了名为张某某的假身份证、假行车执照、车牌号为黑B66757的假牌照,刘某又在林甸县先进村2屯林某处租用了一辆大货车。2007年12月7日,刘某将黑B66757的假牌照挂到租来的大货车上并将车开到讷河市后,刘某又到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自治旗劳动力市场雇来一男一女冒充其朋友和妻子。一切准备工作就绪,2007年12月10日,刘某来到讷河市畅通配货站联系配往大连的货物,讷河市畅通配货站业主李某将被害人兰某的33吨白芸豆(价值人民币166,300.00元)配货给刘某,双方签订了配货协议书,刘某将33吨白芸豆骗走后卖给姜某和魏某。刘某销赃得款134,600.00元。刘某得款后用该笔赃款在何某处购买一辆自卸货车(价值人民币119,500.00元)。案发后该车追还被害人。

分歧 意 见

被告人刘某的行为构成何罪,是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理由是:刘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上采取了“制作假身份证、假行车执照、假货车牌照,并租用了大货车,雇佣两名人员等”的一系列手段,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得讷河市畅通配货站业主及货主的信任,将价值十六万余元的白芸豆骗走卖掉,诈骗数额巨大。

第二种意见认为,刘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理由是:刘某的诈骗行为是利用与配货站签定空车配货协议来完成的。刘某的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特征。

评 析 意 见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自然人。前者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市场秩序。后者侵犯的是单一客体,仅限于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在客观方面,前者以签订履行合同为手段达到目的,后者则以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所有人或经营人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将公私财物交出。

笔者从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对本案加以分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本案中刘某以空车配货的名义将被害人的白芸豆骗走后卖掉,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具有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另外,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失。本案中被告人刘某采用了积极的手段,虚构事实,为了实施诈骗制作了名为张某某的假身份证、假行车执照、号牌为黑B66757的假牌照,在林甸县先进村2屯林某处租了一辆大货车,又到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自治旗劳动力市场雇来一男一女冒充其朋友和妻子。之后,刘某将挂着假牌照且租来的大货车开到讷河市畅通配货站,联系配往大连的货物。刘某的这些行为足以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取得了讷河市畅通配货站业主李某及被害人的信任,自愿将货物交给刘某,使其诈骗行为得逞。至于刘某与畅通配货站签定的配货协议只是他实施诈骗的一个环节,而不能凭借签定了配货协议就认定是合同诈骗。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构成诈骗罪。本案被告人刘某38岁,无精神疾病,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4)主观方面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诈骗罪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过程: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首先,本案被告人刘某主观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而正是在这种主观意识的支配下,制造了各种假证件后将被害人的货物骗出卖掉,赃款据为己有。

处 理 结 果

讷河市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0.00元。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检察院亦没有提出抗诉。

(作者单位:讷河市人民法院)

第五篇:如何区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刑事律师

肖文彬

一、立法渊源

合同诈骗罪是1997年《刑法》新确定的罪名,是从1979年《刑法》中的诈骗罪分离出来的,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在一定程度上为诈骗罪所包容,二者属于法条竞合,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竞合关系。因此,当某行为外观上既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又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时,应当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合同诈骗罪的法条,定合同诈骗罪,这是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共识。

二、司法实践

但在司法实践中,并非存在合同的场合就全部认定为合同诈骗罪。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为例,在2001—2010年海淀法院审结的诈骗类案件中,通过二审程序由诈骗罪改判为合同诈骗罪的有5件,由合同诈骗罪改判为诈骗罪的有12件。由此可见,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区分是较为困难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曾经在审判实践中作出了一些指导意见:只要发生在生产经营领域,侵犯市场经济秩序的,无论是经济合同还是其他民商事合同,无论是书面合同还是口头合同,均视为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符合刑法关于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对于主要不受市场调整的“合同”、“协议”,如不具有交易性质的赠与合同,以及婚姻、监护、收养、抚养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主要受劳动法、行政法调整的劳务合同、行政合同等,一般不应视为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构成犯罪的,应以诈骗罪处理。

三、区别总结

北京市高级法院的上述指导意见颇有见地。97年《刑法》将合同诈骗罪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规定在刑法典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之中,其立法本意在于更有力地打击利用合同手段侵害公私财产,并同时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犯罪。由此可见,合同诈骗罪所侵犯的是双重客体,即在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的同时,又侵犯了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或国家对市场行为的规范制度。因此,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必须是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合同”,即“合同”当事人之间必须存在一种市场交易关系。只要行为人利用了能够体现市场秩序,规制各种市场交易行为的合同进行诈骗,那么就应定合同诈骗罪。反之,与市场秩序无关的收养、婚姻等身份关系协议、赠与、借贷等合同均不是合同诈骗罪中所指的“合同”,以这些合同为内容进行诈骗的行为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即使行为人利用了一定的合同形式,也不能定合同诈骗罪。由此可见,从合同诈骗罪所在的刑法分则的章节位置、侵害法益出发,合同诈骗罪着眼于国家所要保护的市场经济秩序,强调行为的市场交易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与其他普通诈骗罪区别开来。

四、典型案例

王贺军合同诈骗案——以签订虚假的工程施工合同为诱饵骗取钱财的行为是诈骗罪还是合同诈骗罪?

(一)基本案情

2003年2月,被告人王贺军谎称自己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计划司“司长”,并虚构了一个“辽河石油管理局油建公司24号工程项目”,称不需要招标、投标,其就能够将该工程发包给王小岱和王惠明。后王小岱又将核工业长沙中南建设集团公司项目负责人杨宜章介绍给王贺军。为骗取杨宜章等人的信任,王贺军伪造了虚假的工程批文,并要其朋友张发两次假冒辽河石油管理局基建处“张子良处长”与杨宜章等人见面,因此,杨宜章等人对王贺军深信不疑。王贺军则以办理工程批文需要活动经费为由,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期间,先后骗取了杨宜章72万元、王惠明20万元、王小岱11万元。 2004年1月7日,王贺军称受“张子良处长”的全权委托,与杨宜章所属的核工业长沙中南建设工程集团公司经理陈志荣签订了一份虚假的“24号井至主干线公路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合同记载的工程项目总造价为5906万元,王贺军在合同上签名为“张子良”。2004年1月28日王贺军在上海被抓获。除公安机关追回的4万元赃款外,其余赃款均被王贺军挥霍。

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贺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的单位和工程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他人钱财,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

(一)项、第五十七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1.被告人王贺军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继续追缴被告人王贺军非法所得人民币九十九万元,发还各被害人。 宣判后,王贺军以只在第一次骗了杨宜章30万元,后来拿的杨宜章的钱以及王惠明的20万元、王小岱的11万元是借,不是骗,并还了王小岱5万元为由,上诉至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认为,上诉人王贺军假冒国家工作人员,虚构工程项目和能揽到工程项目的事实,以许诺给他人承包虚假的工程项目为诱饵,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巨大,原审将王贺军的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罪不当。王贺军上诉提出其行为是借不是骗的上诉理由,经查,王贺军的多次供述及杨宜章、王惠明、王小岱的陈述均证明,王贺军一开始即虚构身份,以许诺介绍他人承包虚假的工程承包合同为诱饵,借承揽工程需要各种费用为名目,向各被害人诈取钱财,并予以挥霍,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明显。另外,王小岱陈述王贺军没有还给他钱,王贺军也不能提供还钱的证据,因此其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原审判决认定王贺军诈骗了杨宜章人民币72万元,但杨宜章陈述其被王贺军骗了70万元,故本院只认定王贺军诈骗杨宜章70万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

(二)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1.驳回王贺军的上诉,撤销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

2.上诉人王贺军犯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3.继续追缴被告人王贺军非法所得人民币九十七万元,发还各被害人。

(二)主要问题

以许诺让他人承揽虚假的工程项目为诱饵骗取钱财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还是诈骗罪?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于王贺军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贺军以虚构的单位和工程与他人签订虚假的工程承揽合同骗取他人钱财,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中的合同不是诈骗的手段,而是实施诈骗的诱饵,在合同签订前,王贺军的诈骗行为已经实施完毕,王贺军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三)裁判理由

①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虽然同属诈骗类犯罪,在构成要件上有一定相近之处,但两罪在犯罪客体、犯罪主体、客观方面还是存在诸多不同:一是犯罪主体不同。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都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但是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而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二是犯罪客体不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公私财物所有权和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三是犯罪手段不同。合同诈骗罪只限于利用签订、履行合同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诈骗,而诈骗罪在手段与方式上则没有限制,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就构成诈骗罪。当行为人既实施了合同诈骗行为,又实施了普通诈骗行为,而且两种行为都构成犯罪时,就应当适用刑法中数罪并罚的规定,分别定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实行并罚。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诈骗行为发生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诈骗行为伴随着合同的签订、履行是此罪区别于诈骗罪的一个主要客观特征。我国的合同法规定了多种类型的合同,但并非任何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都构成合同诈骗罪。这是因为,从合同诈骗罪的客体出发,合同诈骗罪处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之第八节“扰乱市场秩序罪”中,合同诈骗罪不仅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而且侵犯国家合同管理制度,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是立法设立该罪以专惩此类犯罪的初衷,因而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必须存在于合同诈骗罪保护客体的范围内,能够体现一定的市场秩序,才能满足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的要求,这种诈骗行为也才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而与这种法益无关的收养、婚姻等身份关系协议、赠与等合同均不是合同诈骗罪中所指的 “合同”,以这些合同为内容进行诈骗的行为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②没有利用签订、履行合同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作为特殊诈骗犯罪在诈骗方法和对象上有其特定性。首先,合同诈骗罪表现为“利用合同”进行诈骗,也就是说诈骗行为必须是发生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而不能是在这之前或之后。合同的签订是指自合同一方当事人提出订立合同的要约开始,在当事人之间就合同的内容经过要约和承诺,最后对合同的内容达成合意的过程;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全面适时地完成其合同义务的过程。任何合同的订立都是以履行为目的,签订行为是使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予以固定化,从而为之后的履行得以顺利进行创造条件。而在合同诈骗犯罪的实施中,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实际上就是行为人实施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过程,如行为人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从而骗取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的;等等。同时,研究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对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司法意义在于,可以根据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时的履约能力和其他因素,判断行为人是否实施了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从而进一步认定行为人的真实意图即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其次,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物应当是与合同签订、履行有关的财物,如合同标的物、定金、预付款、担保财产、货款等。对于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而言,签订、履行合同的目的不在于合同的成立生效和本身的履行,而是对合同标的物或定金等与签订、履行合同有关的财物的非法占有,而被害人也正是由于受骗陷入错误认识而“自愿”为了保证合同订立生效或按照合同的约定向诈骗人交付与合同内容相关的财物。如果行为人在与他人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其他与合同无关的事由为借口,骗取他人钱财的,则不是合同诈骗。 在本案中,一方面,被告人王贺军假冒国家工作人员、伪造工程批文、假借承揽项目需要活动经费的名义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都是在签订合同之前实施的,即在与被害人签订所谓施工承包合同之前,王贺军的诈骗行为已经实施完毕,被害人的财物已经被王贺军非法占有,其虚构事实骗取钱财的犯罪目的已经实现;另一方面,被告人王贺军非法获取的被害人钱财是所谓的活动经费,其诈取钱财的行为并没有伴随合同的签订、履行,其非法侵占的财物亦不是合同的标的物或其他与合同相关的财物。虽然王贺军事后也与他人签订了一个虚假的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但这仅仅是掩盖其诈骗行为的手段,而不是签订、履行合同的附随结果,是否签订合同已经并不能影响其骗取财物行为的完成。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骗取财物的手段上,还是从骗取财物的性质上,被告人王贺军的行为均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综合全案事实,本案中被告人王贺军虚构身份,以许诺给他人介绍承包虚假的工程项目为诱饵,借承揽工程需要各种费用为名目,利用他人想承揽有关工程项目的心理,骗取各被害人钱财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特征,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淘宝诈骗范文】相关文章:

如何识别淘宝诈骗陷阱02-09

短信诈骗范文05-16

诈骗贷款范文05-18

诈骗短信范文05-18

诈骗班会总结范文07-04

安全防诈骗范文05-18

电信防诈骗范文05-19

防诈骗常识范文05-19

防诈骗演练范文05-19

防诈骗安全范文05-19

上一篇:省民宗委范文下一篇:市声拾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