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学模式及阐释

2023-02-23

第一篇:生命化教学模式及阐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

暑假假期读了张文质老师写的《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一书,感触颇深,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学情,探讨了生命化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如何让生命化教育走进我的英语课堂。

生命化教育的基本思想

首先,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都具备了更健全发展的可能性,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了这种更健全的可能性。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第二,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我对教育有一个理解:勤未必能补拙,扬长远胜于避短。生命化教育是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他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有他独特性的、“内在而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对一个人生命中不存在的能力不要抱奢望。

生命化教育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端。好的教育,就是要随顺人的善端,让人美好的潜在特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把人从自然状态引导到应然状态。 这一切,当然都要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来达成。生命化教育也强调方法要针对生命的个体。所以,方法一定是开放的、灵动的、因人而异的。

第三,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在强调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意味着教育需要对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的由衷尊重。这种尊重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几乎就可以看出教育确实是一件艰难的、费力的、复杂的工作。所以它本身也只能是“慢的”,操之过急与妄下断论都可能使教育变得粗糙、生硬与武断,立竿见影的教育常常就是对教育的反动。所以对每个生命的耐心、包容、理解、成全,其实也就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

第四,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人从混沌未开、浑然未觉的状态里逐渐地看到人生的方向,看到人生的可能性,看到追寻的目标之所在。第二层是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价值在哪里,我们也仍然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觉醒。另外一层更重要的就是在人生旅途上我们努力把自己真正地成就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我们身为学生和老师,我们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断地去充实自己。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业负责,也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更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英语的学习过程,我的理解,其实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陶冶情操、磨砺意志、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让生命化教育走进我的英语课堂

教学是一种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教师的言教与身教,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英语学科虽然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它仍然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作为学习的合作者,心灵的对话者,作为成长过程中的朋友。

1.从英语课堂入手

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因为它对教师同样具有生命价值。每一堂课其实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课堂,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操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并进行负责任、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课堂是学生学会做人、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课堂是走进生命化教育的第一步。

2. 从教材教学内容入手

让学生在语言素材中感受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可贵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以及涉及安全、生命等题材的教学内容,无一不是在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关注安全、珍惜生命、重视自然等意识的教育。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首先把握教材,借助文本传递的情感,唤醒学生披文入情,使文本传达情感和学生独特情感融合起来,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生命火花,使学生在对教材内容的咀嚼、体验中,感受到人生智慧,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的人格。如仁爱版英语九年级“Unit 2 Loving Our Planet”的三个话题紧紧围绕环境问题展开。由谈论美丽的西山(地方)的环境变化,引出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介绍不同种类的污染。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件,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的危害,继而提出环保问题。教师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乐于做环保卫士,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教学实践证明,像这样的自然渗透,潜移默化,随处进行的思想教育,更能深入人心。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显性或隐性的情感,从而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 从教学过程环节入手

在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特点。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们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基础情况在课堂提问时分层设置问题,作业按学生的程度分层次要求,或是当同时布置时,对程度较差的学生设置较低的独立完成的标准,让每名学生有事做,让他们感觉到课堂有他/她能够参与的活动, 让各个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学生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学到生命所需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也要让学习者有丰富的生命涵养, 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和幸福之人。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从课标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英语教学、可以从每个单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中体现这些具体的主题,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了自然的生命教育渗透。

著名教育学者叶澜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对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忽视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人生。

第二篇: 篇一:生命化教育问题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生命化教育问题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生命化教育问题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台山市特殊教育中心 黄艳凤

2014年6月14日,我有幸到江门市实验小学参加了“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课题观摩”。

陈老师和黄老师精彩的课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特别是是黄爱华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

一、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二: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横岗嘉联学校 邱晓梅

2013年12月15日,我有幸到云顶学校倾听“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在有限的一天时间里,听杨校长幽默有趣的<<教育应激扬生命>>的报告会:句句深入人心.观摩了帅气的我的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和<<方向与位置>>:新颖又有个人特色.还观摩了吕明老师的<<成正反比例的量>>.陈燕虹老师的讲座<<大问题教学在桂林>>.姜巍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怎么学会“说”的>>和陈洪杰主编的《课堂转型与大问题教学》的讲座。全场我都没有迟到和早退行为,是的!真的太精彩了!怎舍得离开呢?这是一个让我成长的日子,我深刻地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是一个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大问题,各个讲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张齐华老师的课,说实在,我是真奔着这天是因为有张王子的课才抢票的,而这票抢得可以说 是“物超所值”啊!太动人心弦了!大爱张齐华—我们的数学王子!他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

一、导入要预热并且是精彩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源于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

二、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四.创设情景教学。

篇三:2014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问题让学习发生,让课堂灵动

-------------2014生命化 大问题教学研讨会观摩学习有感 2014年11月,林校长带领我们一行8人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参加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大问题教学的特点和步骤:

一、大问题教学的特点是

1、问题让学习发生,以问题为导向,从高到低落实。

二、大问题教学的步骤是:第

一、建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第

二、通过多种形式,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第

三、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合作学习。第

四、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互动分享,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第

五、师生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第

六、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对知识技能进行巩固深化延伸。我们觉得它和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步建立关系可以归结为预习反馈,第二步提出问题和第三步尝试探究归为自学交流,第四步展示分享和第五步共同概括可以归结为展示点拨,第六步问题延伸可以归结为练习迁移。

完全按照大问题教学模式来上课,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和它大体一致,而且步骤上更精简些,但是一些本质上方法是值得学习的,表现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教学的灵魂,开放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黄爱华老师非常善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开放意识。他在课堂上常常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提出质疑。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并主持,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后,深度点拨。 每一堂课,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展示分享环节,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汇报,并这样主持:

1、请大家听我说,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3、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并和下面同学互动。教师在台下主动倾听,积极互动,适时重复观点,迂回对话,适时追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后面环节中,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完善建构。美国老师詹妮弗.格里芬上的《认识方程》,内容很开放,是商场购物的情景题。

2014.11 篇四:生命教育观摩课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观摩课心得体会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其次,两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

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

2、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 篇五: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5月30日,新集学区组织全乡教师参加了唐原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我听了唐原小学教师的课后,本人深刻认识到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在逐步迈向科学化、自主化,唐原小学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探索教学为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本人深刻反思,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学习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富有吸引力做到简洁精练。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远远不足。本次活动让我体会到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唐原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最值得我学习的是他上课语言精炼,没有多余的废话。 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再次,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我应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建够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

虽然只有一天短暂的时间,但个人受到的触动很大,感到受益匪浅!我觉得他们的课之所以那么精彩,首先在于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在长期对人性本身的深刻洞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美国人认为,人生就是为兴趣所作的表演。兴趣才是快乐的源泉,发展的阶梯,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痛苦的煎熬。

名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思来想去,不外乎以下几点: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即: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在李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中,多处体现了这一点。在课的开始李老师运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本身渗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

的内容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是欠缺得很,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达到我意想的效果。

第三篇:文化标志性语言及阐释

文化标志性语言及阐释胜利文化就是胜利油田的企业文化,包括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观念形态文化是胜利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新时期胜利精神和油田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准则以及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其标志性语言及阐释如下:

一、新时期胜利精神: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精神,是胜利文化的灵魂,是胜利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一致的信念追求和共同的价值目标。新时期胜利精神的标志性语言确定为“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去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过去的创新和超越,它集中展现了胜利人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昂扬向上、负重奋进、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时代精神风貌。 从创业走向创新:艰苦创业是中国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胜利油田的发家之宝。胜利油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难创业史。在六十年代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胜利人肩负着为国家贡献石油的艰巨使命,在“青天一顶、碱滩一片”的恶劣环境中,在生产生活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战天斗地,顽强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石油会战的胜利,勘探开发了一个又一个新油田。进入七八十年代以后,虽然油田职工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随着生产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广大干部职工依然保持着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在孤东油田会战、乐安油田会战、临南油田会战以及抗击黄河洪汛、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战斗中,始终表现出了顽强拼搏、为国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 创业反映的是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胜利石油职工一种战天斗地的拼搏奉献精神,而创新则体现了新时代胜利人敢于超越、与时俱进的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精神状态。胜利油田历史上的每一次大发展,都是求实创新的成果。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油田的生产经营环境、勘探开发地域布局、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经营管理工作等都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胜利油田逐渐把工作的着眼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内涵发展上来,不仅注重油区探区面积的扩大和经济总量的增长,更要注重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开始了油田二次创业的过程。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次创业主要是按照国家计划经济的需要,以原油产量为中心,开展石油大会战,为国家尽可能多地贡献原油。而二次创业则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发,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是前提和先导,思想观念的更新必然带来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极大发挥;制度创新是基础和保障,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使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必然带来企业整体素质和面貌的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是重点和关键,加快科技进步,对于增强企业实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围绕这三大创新,以扩大资源、扩展市场、降本减费、增加效益为目标,全力推进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积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转换经营机制,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胜利油田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胜利走向胜利:“胜利”二字,既是地域名词和企业名称,又具有达到预定目标、取得成就之意,一语双关,意境高远。“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我们胜利油田一个独有的特色和优势。“从胜利走向胜利”,也是江泽民同志1999年视察胜利油田时题词的内容,寓意非常丰富,而且已经深入人心,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了共鸣。江泽民同志对胜利油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使广大干部职工受到巨大的鼓舞,进一步增强了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夺取新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从胜利走向胜利”,不仅反映了胜利油田过去几十年的辉煌成就,而且反映了胜利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更大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崇高追求和豪迈气概。

二、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 经营理念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理性依据和观念指导,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和基础。油田经营理念确定为“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这是油田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是油田改革发展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思想基础,它在胜利观念形态文化中具有先导作用。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最根本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以人为本理念也是我们国有企业的本质特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以实现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使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以企业的发展为依托,从而使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相统一。胜利油田历来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培养塑造职工队伍,选树先进典型。这实质上就是以人为中心,以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凝聚队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油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确立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把职工看作企业的主人和最重要的资源。在手段上,要强调一切依靠人,着眼于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在目的上,要强调一切为了人,充分尊重职工的尊严、劳动、个性和一切法定权利,追求职工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科技领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有无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决定性因素。胜利油田历来重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经过油田广大科技人员长期不懈的探索,已基本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对胜利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油田勘探开发

的贡献。因此,胜利油田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一方面努力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给社会、职工和股东以最大的回报,真正使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统一起来,从而促进油田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五、经营准则:诚信规范,科学高效经营准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道德原则和管理标准。油田经营准则确定为“诚信规范,科学高效”,这体现了油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自我约束、提高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 诚信规范: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办事。我国加入WTO后必然要和国际惯例、国际标准接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因此,必须树立诚信规范的经营准则,把“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结合起来,坚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营造良好的企业信誉,不断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树立新的规则意识,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加快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使油田各项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科学高效:科学主要是指经营中的科学决策,这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基础和关键。企业只有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才能保证企业“做正确的事”。高效是经营活动追求的目标,高效的含义,一是高效率,二是高效益。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实现投资回报、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的最大化,保证企业能够“正确地做事”,从而使油田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六、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创业、创新、竞争、发展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胜利观念形态文化的精髓,是对新时期胜利精神和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准则的高度浓缩,是指导油田改革发展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主线。 创业,是胜利油田的传家宝,创业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胜利油田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创业史,胜利油田的改革发展实践也是一个不断创业的过程。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胜利油田在二次创业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扩大油气资源,进一步夯实油田发展的基础,而且要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自立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继承和发扬创业精神,体现了企业不吃老本、不断发展的自我追求,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以及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的积极进取精神。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油田二次创业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全面创新的过程,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建立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标准要求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以创新精神推动油田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艰苦创业走向全面创新,体现了现代企业的时代特色和要求,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竞争,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油田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筹划未来,把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作为自身的根本追求。竞争必须诚信、规范。要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大力加强诚信建设,着力打造胜利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不断改善和提升企业形象,进一步增强油田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竞争理念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和企业的经营准则,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开放的胸襟和讲诚信、守规则的良好道德素质。发展,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主旋律。胜利油田只有坚持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优化,才能充分体现它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油田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广大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发展观念,体现了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历史使命,反映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创造新的辉煌,实现更大发展,推动油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

第四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理念之阐释

1 2 3

5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

理念之阐释

来源: 点击数:3191 次 时间:2004-10-2 13:44:00 录入:wzy4321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改革。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自应有其全新的内容。本文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理念予以通俗化的阐释,从感性层面上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理解新课标,从可操作性方面增强其实施新语文的信心。

6

强化教材资源意识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习的材料。教师应着眼于课程目标,对教学材料要放出眼光来拿,应有所取舍,有所增删。一方面要通过拓宽课外学习资源,如选用报刊图书、电影电视、网络等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信息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隐性资源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诸如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高尚的情操,培育科学的思维,学会做人与处事,学会求知与审美,学会谋求生存与发展,等等。①

教材的信息尽管丰富,却是静态化的。由于教材隐含信息的丰富性与隐秘性,教师与学生双方对教材信息的开发都具有能动性。因此,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教与学双方互为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明确开发教材隐含信息的意义,在思想上重视对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要有广博的知识,独立钻研与处理教材的能力,善于对教材作深入的研究与开发,要善于总结研究与开发教材信息的方法,并通过由浅入深的适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从而真正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一方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努力掌握研究与开发教材的方法。

“画蛇添足”是一种发掘教材信息资源的好方法。②所谓“画蛇添足”就是跳出教材谈认识,师生以教材为引子,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新的认识,谈思想上、感情上的新的收获。它最为显著的效果便是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辩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思想修养的提高。教材学完了,教学目标达成了,师生再就教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式的见仁见智的探究。这种探究完全是自由发挥,独立阐析,不受教材局限,没有统一议题,无方向指点,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长期这样“画蛇添足”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机敏的论辩能力、科学的认知水平必定日见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处世经验必定日见丰富。

体现教学民主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与学习权力。为此,要倡导并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的对话与交流。为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顺利开展,应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设计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与作品中人物鲜活的心灵。这样,尊重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的意志,彰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读出作品的生活情境来。③比如阅读小说,只有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把握清楚,才能给人物准确定性,进而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而要取得这种阅读效果,阅读时必须入境,阅读者要积极调动起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将作品的情节想像成活动的生活镜头,让人物“活”在特定的生活情镜里。按照这样的方式读完小说《老杨同志》后,一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心灵敏感、感情丰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作家形象便在

7 我们心中鲜活起来了。阅读文学作品,还要善于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来。④不但要读活作品中的人和事,还应从作品中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中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并借以纯洁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灵魂。杨朔的《荔枝蜜》是一篇饱含作者激情和理性思维的优秀散文,细心阅读,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作者杨朔那跳动的思想脉搏,洞悉他鲜活的心态,我们会因此得到一次崇高思想的陶冶,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

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完全是平等式、朋友式的,学生要能获到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三权”,即学生的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才既能重视教师的启发、点拨,又会突出学生的讨论、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少了一味盲从与谨小慎微,多了独立钻研与质疑问难,少了思维被禁锢的烦恼,多了自由创造的喜悦。

笔者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时,通过启发式提问,鼓励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⑤学生围绕教师的提问“女词人为什么‘常记’溪亭日暮、沉醉晚归、迷路惊鸥这样一个生活事件”,先后找出了八种答案。学生每找出一种答案,教师均予以及时评点、肯定,学生自然倍受鼓舞,积极思维,争先恐后举手答题。在兴趣盎然的热情探讨中,学生对女词人的内心活动、思想情感有所洞悉,能真切体会到女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炽烈情怀。

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倡导在“活动—体验”模式下的“生成本体论”。因此,它更为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更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请看下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例,它由前后连贯、循序递进的五个部分组成。

活动一: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听写下列词语。①分一杯羹 ②江郎才尽 ③世外桃源 ④后羿射日 ⑤风声鹤唳 ⑥篝火狐鸣⑦不求甚解 ⑧嫦娥奔月 ⑨约法三章 ⑩揭竿而起 ⑾投鞭断流 ⑿梦笔生花传阅,互相纠正错别字。

3、评论:谁的字最美观。

活动二:

1、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涉及到哪些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

2、将有关人物用线连接起来。

3、讲述连接的理由。

4、评论理由是否成立。

活动三:每组一人,分别扮演上述人物。

2、扮演者讲述自己所扮演人物的故事。

3、评论:表演者语言、神态、演技。

活动四:分别以上述中的一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2、传阅,互提修改意见,

8 作者自改。

3、当众宣读作品。

4、评论。

活动五:每组推荐两篇文章供发表。

2、以编辑的身份写采用或退稿信,说明采用或退稿理由。

3、评论信的质量。

上述这个研究性学习课例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与创新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应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与追求。⑦思维的创新性是建立在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基础之上的。课堂提问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异质同化、同质异化,引导学生善作换位思维,敢于破常规,立新论,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立异。一个人的兴趣与潜智常常处于沉寂、待开发的状态中,需要依靠外界的刺激与诱发去引爆。兴趣是创造的胚芽。兴趣能否长久保持、持续强化,取决于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的强弱。要想有问题,必须勤于思索,必须学会“疑”。所谓“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能够会“疑”,不但要主动“寻问题”,深入理解与钻研。还要有批判眼光、求真精神。在探讨事物的来龙去脉和规律时,要服从于客观事实,坚持真理,不能轻信书本,盲从权威。

关注学生体验与生活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注重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建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和社区的种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并内化为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转化为个人教养。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对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参与,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和反省,突出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化和差异性。

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⑧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所谓社会生活,一方面指生活实际,包括生活事件与社会现状;一方面指思想实际,包括学生的志趣、心理需求以及社会思潮等。无论是密切同生活实际的联系,还是密切同思想实际的联系,都是为着要激发和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内驱力,求得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积极创设小课堂大社会的宽松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演练“社会角色”,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社会角色”演练中既长知识,又增才干,既高效完成课文学习与语文训练任务,又切实增强处事能力。教师既可以创造性地将语文小课堂模拟、还原为生活大舞台,为学生提供表现与增进才干的机会,诸如改编课本剧、即兴讲演、情景对话等,也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系列语文活动。这样,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化成了学生内在的生存需求,因而“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

笔者在教学韩愈的《马说》一文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评论现实社会,培养其自觉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

9 任感,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生活热情。⑨为了架通课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投“石”激“浪”,向学生提问:“千里马为什么不跳?”要求学生不拘一格,自由发表意见。果然,一石激起浪千重,学生的思维火花被这个问题引发出来了。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既结合当时历史,又关注当今现实,将讨论的话题不断推向纵深。

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健康的情趣品位,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有个性的发展意义重大。

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大家已深有同感,有所重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无非是要培养学生正直的品质,高尚的情趣,健康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乐观的态度,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深切的同情心,顽强的进取心,培养其大局意识、协作精神与奉献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应把握三个重点。⑩首先要引导、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观,树立科学观,培养他们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意识。要善于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因素,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客观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有关科学原理进行阐述,给学生灌输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第二,要依据教材内容并有所补充,让学生懂得一些科学史,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第三,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为此,必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拓宽语文教学思路,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广辟语文教学渠道,切实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热情。

注释:

①拙作《加大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刊于《冷水滩教研》总第24期,在全国中语会青年语文教师研究中心第3届年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②拙作《语文教学应提倡“画蛇添足”》,刊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3期。

③拙作《读出生活情境来》,刊于河南郑州大学《语文知识》1999年3月号。

④拙作《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来》,刊于湖南教育报刊社《初中生》总第1

53、154期。

⑤拙作《<如梦令>教学三读》,刊于《冷水滩教育研究》总第32期。

⑥拙作《课堂提问应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第12届年会(2000年4月·昆明)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10

⑦拙作《试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刊于《冷水滩教研》总第20期,并以《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意味着什么》为题摘要刊于《湖南教育》1998年15期。

⑧拙作《巧投激“浪”之“石”》,刊于河南郑州大学《语文知识》2001年2月号。

⑨拙作《语文教学应加强科技教育》,刊于1996年9月13日《湖南教育报》第243号,“课堂”专刊第25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第五篇: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答:高中语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就如一篇课文,我们在处理的时候首先要确定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获得什么能力。这个是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实际的、最直观的一个目标。

比如:我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文言文《项脊轩志》的教学中,首先要确立了明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得、然、凡、而、若、汝;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词类活用、句式倒装、判断句等等。

二、过程和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进行《项脊轩志》的教学时,作为老师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获得应得到的能力呢?这就需要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实现了。字词的理解需要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在结合课文注释下来掌握,没能掌握的就放到语句中结合语境来体会,理解。而句式、词类活用等需要在掌握句子基本含义的基础上重新理解句式的结构,结合原有的语法知识来获得提高。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例如,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陌上桑》时,让学生表演“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学生分别扮演行者、耕者、犁者,做含情脉脉痴呆状看着“罗敷”。这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么多人见到罗敷以后,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去‘观罗敷’,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个学生回答说:“好色!”

在这段教学过程中,表演明显地导致了学生的误解,这是方法出了问题。也许学生起初并不这样认为,表演把这个答案摆在了同学们的面前。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不能光靠老师的讲解说服学生,必须追溯学生的思维流程,返回到产生误解的环节。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引领学生自己发现偏离的轨迹,最终达到目标。由此可见,方法是过程中的方法,能力是过程中的能力,知识是过程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同样是在过程中形成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课不只是教给学生认一些字,懂得一些语法知识,还得让学生在情感上价值观上获得认识和提高。通过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深化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深刻和批判。

例如,在《项脊轩志》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以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

1、感受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爱,体会到人间真情所在,可以加深学生对父母辛苦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更理解自己的父母。

2、项脊轩虽小,可是作者很喜欢它,甚至说很爱它,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项脊轩里面有作者很多很多美好和悲伤的回忆。虽然回忆不尽美好,但我们也要记住,那毕竟也是自己人生的脚步。这也告诉学生面对生活。不管酸甜苦辣,我们都不能逃避。

3、作者在项脊轩里面立志读书,朝夕与书本为友。作者在这里获得了很多知识和乐趣,这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静心读书的快乐。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个维度,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它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森林防火安全专项方案下一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