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2022-09-30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最可爱的人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一、知识梳理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原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所谓的“联合国军”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2)经过: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2)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本课重点是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讲述时教师可播放影片《上甘岭》片段,让学生感受激烈的战斗场景和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影片播放完后,教师请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主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搜集、提炼的有关抗美援朝斗争中涌现的感人故事、英雄事迹等。最后教师总结志愿军的精神。

本课的难点是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以及对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分析。关于抗美援朝的背景,可先播放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录像,后教师总结美国如此做的目的,并由学生找出美国采取的一系列侵华政策的表现。由此得出,此次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政府不能按兵不动。中国出兵的原因是复杂的,必须从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国际局势可以联想到二战之后的冷战格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也要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三、课标学法点津

1.学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首先要分析抗美援朝的背景和中国出兵的原因,再结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了解战争的进程,突出上甘岭战役,五次大规

教学课件

模战役,提高读图、概述史实的能力,强化记忆抗美援朝的背景、目的、时间、结果、性质及意义,并结合背景分析归纳出抗美援朝的意义。

2.学习“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时,通过讲故事法把握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可以结合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人民军队的英雄表现,来认识志愿军战士体现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解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并且认识美国失败的史实、抗美援朝的国际意义。

3.歌谣记忆法:最可爱的人──1950年6月间,美军悍然侵朝鲜,打到中国边境线,严重威胁我安全。抗美援朝保家园,彭总率兵入朝鲜,五战五捷定大局,美军被赶回“三八线”,1953年7月签协定,英雄军队才凯旋。黄继光、邱少云,《英雄儿女》人人敬,中国人民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

4.思维误区警示

误区1.对“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认识模糊。

警示:通过课文介绍和亚洲地图,明确中朝地理位置,分析得出:美帝国主义致力于对新中国的包围,侵略朝鲜并派飞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已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危及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中朝唇齿相依是友好邻邦,支持朝鲜,也是维护国家利益,巩固人民政权,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抗美援朝最终目的是保家卫国。

误区2.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失败是哪次战争?

警示: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失败的战争。因为在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歼敌109.3万人,其中美军39.75万人,朝鲜战场成了“美国男儿的坟墓”。有史以来,美国“在朝鲜看到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失败”。美国上将克拉克回忆说:“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例: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历史事件的再认和知识的迁移能力,题干中的结论是在抗美援朝胜利、新中国威望大大提高这层意思上发表的。因此正确答案为C。

四、中考命题分析

教学课件

2008年是抗美援朝结束55周年,并且中朝关系也是时事热点,可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此考点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时间、背景、目的、结果、意义以及志愿军的无畏精神。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识图分析题或简答题等。

五、时事热点链接

1.奥运会火炬在平壤传递,朝鲜民众沿途欢迎:2008年4月28日,第一棒火炬手、72岁的朝鲜足球名宿朴斗益在进行传递,朝鲜民众沿途欢迎。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在朝鲜平壤举行。这是北京奥运会圣火境外传递的第十八站。

2.2014年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平壤分别会见了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副委员长杨亨燮。在会见金永南时,习近平首先转达了胡锦涛主席和吴邦国委员长的亲切问候。习近平说:中朝友谊是两国老一代领导人亲手缔造和培育的,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断巩固和发展中朝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我们愿同朝方一道,推动中朝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六、中考试题分析

例:[2014年南京市]某班排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A.董存端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解析: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题干中的关键词为“上甘岭战役”、“舍身堵枪眼”。通过识记教材知识可知:董存端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邱少云是在抗美援朝中为了集体的利益被烈火烧死的;黄继光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枪眼而壮烈牺牲的;罗盛教是在朝鲜抢救落水儿童而壮烈牺牲的。因此正确答案为D。

例2.[2014年河北省]右图最适合陈列在(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B.西柏坡纪念馆

C.平津战役纪念馆

D.抗美援朝纪念馆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与联系能力。从图片地图中描绘的地理特征可以判断这是朝鲜半岛,与此有关的事件应该是抗美援朝战争。因此正确答案为D。

作者简介:薄会娜,女,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第二中学历史教师,史地政教研组组长,参加工作一来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所教的文科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2006年被评为怀来县优秀教师,论文和教学文章在《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报·历史周刊》等多家报纸上发表,2007年被山西《新课程》报社聘为特约编辑,并参与了《红烛3+2》《优化设计》等图书的编写工作。

教学课件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4课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史实,记住中国人民空军建立初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的史实。知道重要的兵种和军种。了解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记住1998年,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抢险中的英雄事迹。

理解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概述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救灾中体现出的英雄本色。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组查阅中外军队装备情况,新中国建立前后军队装备情况并进行学习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现实的横向比较来体现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和平年代我国还要加强国防建设?”或“我国为什么一方面裁军,反对战争,一方面还要发展高技术兵种和培养军地两用的高技术人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感。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为国家的强盛而刻苦钻研、奋发学习。

3、通过了解军民共同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的史实,歌颂军民鱼水情义,歌颂人民子弟兵一心为民的革命风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难点: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整理图片资料,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制自课。 可以准备的资料主要有:

1、1949年和1999年两次重大阅兵式的音像资料。

2、我国四个军种的编制示意图。

3、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蒋道平事迹的音像或文字材料。

4、伊拉克战争的有关文字或音像资料。

5、1996年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的三军联合演习的音像资料。

6、《中国国防白皮书》

7、2005年中俄“和平使命”联合军事演习的音像资料。

8、我国最近研制成功的新型武器资料图片若干。

9、人民子弟兵参加抗洪抢险、救灾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等等。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图示法、调查走访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或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1949年和1999年两次重大阅兵式的音像资料片断。让学生对比两次阅兵式的场面,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感受人民军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建国50周年的阅兵式场面宏大、令人震奋,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军威和国威。由此,提出问题:人民军队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引发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二、教学内容

(一)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师在学生阅读本目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采取层层设问、补充材料论证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教材。同时向学生出示我国四个军种的编制示意图。 (1)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是什么? (2)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军经过5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此问旨在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军队的现状,从总体上了解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也就是从军种、兵种的变化,以及各军种各兵种之间的合成三个方面来归纳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

(3)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这一主张的?

(4)我国的海军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此问可引导学生联系近代史上的海军和海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海疆宽广,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海军就要挨打,并进一步认识到海军建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加深对人民海军艰难发展历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了增强学生对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认识,可播放下面的文字材料或音像资料: 材料一 1996年3月,我军在东南沿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美军在台湾海域附近集结了2个航母战斗群、17艘舰艇、160架舰载飞机,并宣称要驶过台湾海峡,形势一度十分紧张。然而,美军很快就从台湾海域撤离,原因是美国军用侦察卫星显示,中国海军的两艘攻击型核潜艇突然失踪,直接威胁到美国航母的安全。这两艘攻击型核潜艇是我国海军的新型装备,

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攻击突然性。主要用来攻击敌航母战斗群、水下反潜、封锁港口和切断敌海上交通等,现已成为令对手望而生畏的“海上封喉剑”。

材料二 2001年,由新型导弹驱逐舰“深圳”号和综合补给舰“太仓”号组成的中国海军编队,完成了对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访问。这次访问历时85天,总航程2.3万海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的新姿,获得圆满成功。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坚定学生对人民军队保卫国家和平的信念。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后面讲述科技强军战略埋下伏笔。

2、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人民空军起步较晚,为什么能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播放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战斗英雄蒋道平事迹的文字或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因而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起得了辉煌的战绩。为后面讲述人民军队的本色作好铺垫。 (2)人民空军是怎样逐步成为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

此问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空军经历了从国外进口飞机到仿造外国的飞机,再到独立开发研制飞机的艰难历程。同时,还要认识到尽管我国空军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止。使学生初步认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走访所在生活区的退伍军人,看看他服役时是何军种或兵种,所在部队有哪些新式武器。或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一次小型的展览会。

(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导弹是一种可以自己寻找目标的破坏力很大的炸弹。现在的导弹,可以自己寻找目标,自行转弯,极其精确。可以将目标定位到人。世界上最早使用导弹的国家是德国,在二战中首次使用。我们中国也有导弹。现在的导弹可以从亚洲飞到欧洲,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飞毛腿”导弹。1966年导弹部队建立,叫做“第二炮兵”。我们发展导弹部队,主要是为了防御核战争。

(三)、军队建设的现代化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与时俱进。努力实现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方向:加大对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的力度。 两条途径: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

三个目标:全面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教学设计反思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我进行了如下的构想:

第一、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学习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现代教学提倡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但是探究性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托。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初步认识。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在学生对我国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讨论的问题:一是为什么在和平年代我国还要加强国防建设?二是我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是否会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把我国的科技强国战略放在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去讨论。此时,学生的视野则不应仅仅停留在教材上。为便于学生的讨论,避免学生的讨论漫无目的,我补充了一些课外材料。这样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不会偏离方向,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否则,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二、注重教师制作课件与学生自制课件相合。现代化社会是信息社会,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制作课件可避免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制课件。如在本课中要求学生搜集人民军队在抗洪抢险中提出的一些口号,自制课件。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还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

三、注重历史史实与现实社会生活相结合。

第四、注重开展课堂探究活动与课外学习活动相结合。本教案提供了两个课外的学习活动的方案:一是搜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图片资料,举办一次小型的展览会,二是搜集体现人民军队英雄本色的事迹在班上交流,并开办一期历史学习专栏。当然,不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或课后一定要执行这些方案,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途径。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作业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作业:

1、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是()

(1)中共八大的指引 (2)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3)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4)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1)(2)(3)B(2)(3)(4)

B、 C(1)(2)(4)D(1)(3)(4)

2、“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1)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2)“共产”风盛行

(3)全国陷入**(4)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1)(2)(3)B、(2)(3)

C、(1)(4)D、(1)(2)(3)(4)

3、下列各项中仅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D、中共八大制定党和人民的任务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设计描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的过程,以及在构想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过程。

本课分为两目内容:第一目“改革开放的总设计是邓小平”,介绍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到党的十三大,邓小平构想和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设计规划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第二目“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认”,介绍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到党的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过程。

二、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以“我爱记歌词”进行导入,然后由学生唱一唱。对歌词“站起来”、“改革开放”分别涉及的人是谁? 大家知道“领路人”、“新时代”、“旗帜”指的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请翻开书本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讲授新课:

1、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为了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但由此同时也会是外国的糟粕流入中国,这糟粕是指什么?学生作答。多媒体显示资本主义自由化的实质引导学生说说它的危害,从而引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向学生说说“四个现代化”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2、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时候第一次提出?引出十二大,对在学习外国的教训稍微提提。

3、那么怎么建设呢?引出十三大,对基本路线和三步走讲解,并指出现阶段是出于第三步的开始时期。

4、从以上所学,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同志—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什么呢,学生归纳几次会议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5、伟大的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遇了到哪些问题?党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学生说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从而引出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并对怎么判断姓“资”姓“社”的解决办法是“三个有利于”及说说1992年讲话的影响,显示图片及模仿伟人讲话。

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每个集体有每个集体特色,同样邓小平同志在建设中国也有一套理论成为邓小平理论,什么是邓小平理论?他是如何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引出十四大。

7、学生说说十四大的基本内容,十四大只是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那么什么时候成为指导思想呢---十五大。

8、学生讲解十五大内容,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哪些成就?

9、以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及本单元的基本内容。

9、在时间的的允许范围下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0、布置作业:学生下课后合作探究“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11、以“春天的的故事”作为结尾,并同时说“中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和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祖国的发展欣欣向荣,同时也再此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三、反思

觉得讲公开课,大家都会用《春天的故事》作为来头,于是就用“我爱记歌词”这游戏来进行新课,只是没想到学生们说没听过,不知道,开头来了个小冷场,于是自己给学生唱了一遍。

讲解本课的思路是以教材顺序讲解,学生也好接受、理解,可以帮学生理顺学习思路。以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及本单元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本单元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一个好的效果。

这次讲课缺少视频及图片,学生不能从直观上感受历史,这是在以后教学上需要改进的。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一、 温故知新

1.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间结束的?结束标志是什么?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的历史转折。

2. 知道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三、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2.学习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导入:用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独学完成) ①背景:A、粉粹“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____________的错误。

B、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思想,提出______的方针。 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看真理问题讨论的图片和视频。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生对学完成) ①时间:_____ ②地点:______ ③内容:

A、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组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意义:

A、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

B、完成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的伟大开端。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2.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①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2)完善法律制度: ①成就:

A、1982年颁布第四部《____________》。 B、1986年 ,颁布《___________》。

C、全国人大又通过了《____________》、《劳动社会保障法》、《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法律。 ②意义:

A、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__________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C、我国逐渐向__________的道路迈进。

拓展延伸:看ppt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五、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 完善法律制度

六、当堂检测:(见ppt)

七、作业设计:

(2009陕西中考)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这一转折有什么意义?

八、巧记历史:

• 一九七八看北京,真理讨论奠基础。

• 解放思想为指导,经济建设是中心。

• 改革开放好开端,核心领导邓小平。

• 历史转折意义大,中国走进新时代。

上一篇:4月份党支部会议记录下一篇:必修2易错易混易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