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常用知识点

2022-07-07

第一篇:记叙文常用知识点

记叙文常用开头结尾方法

当代大学生补习班

记叙文常用开头结尾方法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方法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又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尤其是记叙文。开头是在给文章造气氛、定调子,要给读者第一印象,因而十分重要。作文开头如果能恰倒好处,常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也能增加文章的亮点。所以,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记叙类文章的开头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等的描写点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进入主题。如:

1.夕阳的窗前,一个漂亮的少女站在那儿,凝视着外面初春美丽的景色。她叹了口气,低下头,端详着手中的那朵插在蓝白瓷瓶里的粉色玫瑰。她闭上眼,回想着以前的事。(《粉色玫瑰》)

2.那天,鲜花店门口贴了一张大红告示:母亲节预定鲜花。哦!母亲节快到了,我该为母亲准备节日礼物了。(《母亲节的礼物》)

二、写景状物,渲染气氛。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1、太阳落山了,昏黄的光晕渲染了半边天,我寂寞地趴在阳台上。窗外那棵老杨树上,不知名的大鸟仍在不知疲倦地喂食它的小宝贝。它那绿豆般的眼睛温柔而慈爱地注视着意欲飞出温巢的小鸟。这画面,这眼神,让我想起了母亲……(《面对母亲的目光》)

三、总领全篇,提示要点。这种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看便知文章的要点,如:

1、郑振铎《猫》的开头“我家养了好几只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一句提纲挈领,表示全文主要内容就是讲自己家养三只猫的经过。

2、“回首岁月碾过的痕迹,发觉总有那么一些东西是生活的风雨无法抹去的。”(《轻叩记忆的门环》)这个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提示了文章的要点,让人一看便知作文要写的是生活中使人无法忘怀的一些事情。

四、抒发情感,确定基调。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1、伴着年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踩着原野初融的残雪,你姗姗走来,明眸含情。你用爱的温馨,使我腊黄的脸庞泛起红晕;你用爱的吟唱,唤醒我迷茫的信念。我,不再忧郁、沉闷、彷徨,也不再坐等、观望、祈祷,我要振作,寻觅、追回你以及你给我曾经编制过的那个七彩的梦幻!(《情寄春风》)

2、生日是一根线,一头是我,一头是外婆;生日是一个圈,圈住外婆的笑,圈住我的记忆;生日是一条河,那匆匆的流水,把我的思念带到外婆身边。(《生日寄语》)

五、设置问题,引出下文。用问题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

2、朋友,你听说过鳄鱼是怎样哭泣的吗?你听说过猩猩吃人的故事吗?你知道外星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吗?……哦,你摇头了。可别急,全是它——《世界奇闻怪事》告诉我的,它使我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的乐趣》)

六、引用诗文,突现中心。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同时,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突现人物、事件。如: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天空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女士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矮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担的慈母。(《母爱无边》)

七、对比映衬,烘云托月。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如:

1.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美的家。(《我想有个完美的家》)

记叙文常用的结尾方法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自然结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例:《妈妈的毕业文凭》

我挑了一个最大的最红的苹果,递给妈妈…… 简评:

本文的小作者深切感受到妈妈的毕业文凭来之不易“4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妈妈从来没好好休息过。”“它是妈妈心血和意志的结晶。”“我”深深地敬佩妈妈,并为她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毅力所感动,于是以“挑了一个最大的最红的苹果,递给妈妈”,自然结尾,以表示自己对妈妈辛苦学习而取得的毕业文凭的赞美和祝贺。

二、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三、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四、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

五、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和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读者,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暗示给读者。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如此:这黑夜,我做了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里所说的“梦”,就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可以通过某人的“所梦”,推断他的“所思”。因此,读者从这个梦里,可以了解到作者十分赞赏、推崇蜜蜂那种“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渺小”“却又多么高尚”的品质,并且愿意身体力行,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而这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过,它不由作者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而是经过作者的“点化”,读者领悟到的。

六、以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结尾

如《花市》结尾写:“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作者用“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比喻姑娘美好的心灵。

第二篇:记叙文常用的开头技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作文来说,写好作文开头尤为重要。因为老师阅读时首先看的便是第一段,所以写作文时一定要写好第一段,紧紧抓住老师的目光,让老师不由自主地随着你的思路走。有人用“凤头猪肚豹尾”一句来形容一篇好文章,那如何才能绘好这个“凤头”呢?

一、教你几招,学一学: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始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入题。例如: (1)唐老师病了。

快放晚学时,同学们都难过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如同死水一般寂静。(《真情》) (2)她叫王芳,我读五年级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有这样一位好班长》)

(3)父亲抡起锄头,画了个满圈,“嘭“,一个土块碎了。

“爸,我回来帮你吧!”憋在心里的话终于吐了出来。漂亮的弧只画了一半,锄头遵循着牛顿第二运动定律,飞向前了。(《父亲的爱》)

(4)那天,鲜花店门口贴了一张大红告示:母亲节预定鲜花。哦!母亲节快到了,我该为母亲准备节日礼物了。(《母亲节的礼物》)

2、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1)花开的季节,到处芬芳飘香,而我却无心观赏,因为此时我失去了同窗好友——强。(《同窗好友》)

(2)太阳落山了,昏黄的光晕渲染了半边天,我寂寞地趴在阳台上。窗外那棵老杨树上,不知名的大鸟仍在不知疲倦地喂食它的小宝贝。它那绿豆般的眼睛温柔而慈爱地注视着意欲飞出温巢的小鸟。这画面,这眼神,让我想起了母亲„„(《面对母亲的目光》)

(3)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里,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心中筑起一堵墙》)

3、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1)伴着年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踩着原野初融的残雪,你姗姗走来,明眸含情。你用爱的温馨,使我腊黄的脸庞泛起红晕;你用爱的吟唱,唤醒我迷茫的信念。我,不再忧郁、沉闷、彷徨,也不再坐等、观望、祈祷,我要振作,寻觅、追回你以及你给我曾经编制过的那个七彩的梦幻!(《情寄春风》)

(2)生日是一根线,一头是我,一头是外婆;生日是一个圈,圈住外婆的笑,圈住我的记忆;生日是一条河,那匆匆的流水,把我的思念带到外婆身边。(《生日寄语》) (3)爷爷是我最爱的亲人。我的童年是在爷爷那边度过的。是爷爷拉着我的手,教会我走路;是爷爷使我从小就懂得不少道理。我把爷爷看成自己幼年成长的拐杖。(《我爱爷爷》)

4、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用悬念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

(2)朋友,你听说过鳄鱼是怎样哭泣的吗?你听说过猩猩吃人的故事吗?你知道外星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吗?„„哦,你摇头了。可别急,全是它——《世界奇闻怪事》告诉我的,它使我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的乐趣》) (3)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感受生活之美》)

5、引用诗文或歌词,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或歌词开头,既能激发读者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同时,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突现人物、事件。如: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禁飘散开来,飘向那远在大山脚下守着几亩地辛勤劳作的母亲。(《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2)“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好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歌声与微笑》)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天空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女士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矮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担的慈母。(《母爱无边》)

6、对比映衬,烘云托月

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如:

(1)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美的家。(《我想有个完美的家》)

(2)当你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排排生机勃勃的绿树,你也许回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那非凡的创造力。绿树是美好的,枯树也有其可爱之处,虽然它青春已逝,生命衰朽。(《枯树》)

(3)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惊讶于他的洞察力,然而,夕阳下互相搀扶的老夫老妻却是天底下最美的风景。(《最美丽的风景》)

总结: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啰嗦重复。“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如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或借助修辞,或引用诗文。

二、请你选“美”,评一评:

下面是一些文章的开头,请你来当评委,说说哪些文章的开头好,并谈下理由:

1、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的家幸福美满,有的家快乐温馨,有的家团结和睦,有的家冷清寂寞。同样,我也有一个家,但我的家却不同于别的家,我的家讲究民主、热爱科学。(《我有这样一个家》)

2、清明的风,吹绿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站在奶奶的坟前,看着漫山遍野的山花,我不禁觉得一丝丝的感伤。(《那一次,我哭了》)

3、每当我想起了那一次尴尬的事情,我的脸就慢慢地红起来。(《那一次,我真尴尬》)

4、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困难,做错事没后悔药吃„„我也不例外,就让我跟你说说我的后悔的事件吧。(《那一次,我真后悔》)

5、有人说,妈妈的爱像小溪流,源源不断;也有人说,妈妈的爱像甘露,使干旱的我们得到滋润。可我却认为妈妈的爱像空气,我们离不开她。妈妈是伟大的。(《那一次,我哭了》)

三、请你动手,练一练:

1、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给《我找回了 》(横线上可填上“自信、友谊、母爱、自尊”等等词语)的文章起个好头:

2、题目:那一次,我懂得了

要求:①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说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凡出现与自己身份相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X”替代。④字数:400字左右。

【写作点拨】

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中“懂得”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在“那一次”这一特定的事件之中,就值得一揣摩了。这里的“懂得”,应该指“深深地知道”的意思,那么经过“那一次”事件,“我”深深地知道了什么呢?是知道一个生活的常识,一个科学的原理,还是一个做人的道理呢?题面中的这一短短的横线,就给我们留下了足够想象的空间„„

2、在横线上可以填——

生活常识方面:例如,《那一次,我懂得了“送花也要有讲究”》、《那一次,我懂得了“喝牛奶也要讲科学”》„„写一次生活经历。

科学原理方面:例如,《那一次,我懂得了什么是“温室效应”》、《那一次,我懂得了“鬼火之谜”》„„写一次科学实验。

做人的道理方面:《那一次,我懂得了珍惜》、《那一次,我懂得了父爱》、《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那一次,我懂得了友情》„„写一件事。

3、因为半命题留给我们相当的自由,所以选材时,一定要精心选择自己生活储存中那些富有新意,又能感己感人的素材。这一点至关重要。

4、不管写哪一方面,都要具体地写出“那一次”事件的经过。在写作文体上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先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写“那一次,懂得了什么”,然后细述“那一次事件”的详细经过。最后还要照应开头,进一步写出所懂得的道理对自己的影响„„

佳作欣赏:

那一次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母亲的怀里。”

------题记

诠释母爱的镜头,领会母爱的心,为何这么晚才让我注意到它的珍贵与伟大……

那是初夏时……起床发现,床头多了几件夏衣T恤,心中不免有些烦躁:我又 不是小孩,天天这样管着!我背起书包出了家门,“你不吃饭了?”“不吃了!” “哐”我关上了家门。

凉风习习,真不知道朱自清为什么把风比作“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在我 看来,更加像母亲没完没了的唠叨,或许是急于摆脱,我加快了脚步,奔上汽车去 朋友家,刚坐下打开窗户欣赏风景,缓解情绪,可是上来了一位抱小孩的妇女,我 不得不让座,站在她的旁边,眼光不由得落在她怀中小孩的身上,呵!这小宝宝还

真是可爱,两眼轻轻的闭着,好像在享受着母亲温暖的怀抱,睫毛长而向上卷曲,

美丽极了!唇边还挂这一串晶莹剔透的“水晶项链”,正在甜甜的睡着,这位母亲

也幸福的凝视着小宝贝,露出了一丝微笑,忽然好像要干什么,轻轻抬起右臂,右

手拖住宝贝的头,另一只手缓缓的抬起,轻轻地关住了窗户,这一切,都在无声无

息中进行,好是温暖!这个宝贝仍然枕在母亲臂弯中安静的睡着。突然车子一个

急刹车,我的身子猛地向前倾,再次看那对母子,母亲用一只手紧握这扶手,身子

没有动,抱着宝贝的手臂也没有动,似乎这一切都没有发生,那个可爱天使仍然安

静的睡着,母亲还是安静的微笑。我心中好是羡慕,这个宝贝是多么幸福,是母亲

为他撑起一片蓝天,一切风雨母亲都安静的守卫着他……

我的心被触动了,自己的母亲不亦如此么?只是我不懂得体会罢了,何必羡

慕他人,自己的母亲一样的伟大无私。霎那间,我感悟到了母亲的伟大,一岁母亲

喂我吃饭,而我回报她的是无尽的哭闹;五岁母亲给我买新衣服,而我回报她的是

玩后满身的泥土;现在母亲更是无微不至,关怀着我的健康,可我回报她的又是什

么呢?尽管如此,可母亲仍然一如既往地给予我关怀,母亲多么伟大!!!

朋友们,母爱如此伟大,我们要珍惜,要报答,因为这才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才是个充满爱的天堂!!珍惜吧--------

第三篇:记叙文常用的开头结尾一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

(一)记叙文常用的开头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又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尤其是记叙文。开头是在给文章造气氛、定调子,要给读者第一印象,因而十分重要。作文开头如果能恰倒好处,常常能一下子抓住读者,也能增加文章的亮点。所以,能否灵活自如地、独特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往往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记叙类文章的开头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等的描写点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进入主题。如:

1.夕阳的窗前,一个漂亮的少女站在那儿,凝视着外面初春美丽的景色。她叹了口气,低下头,端详着手中的那朵插在蓝白瓷瓶里的粉色玫瑰。她闭上眼,回想着以前的事。(《粉色玫瑰》)

2.那天,鲜花店门口贴了一张大红告示:母亲节预定鲜花。哦!母亲节快到了,我该为母亲准备节日礼物了。(《母亲节的礼物》)

二、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1、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2、太阳落山了,昏黄的光晕渲染了半边天,我寂寞地趴在阳台上。窗外那棵老杨树上,不知名的大鸟仍在不知疲倦地喂食它的小宝贝。它那绿豆般的眼睛温柔而慈爱地注视着意欲飞出温巢的小鸟。这画面,这眼神,让我想起了母亲„„(《面对母亲的目光》)

3“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三、总领全篇,提示要点

这种开头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看便知文章的要点,如:

1、郑振铎《猫》的开头“我家养了好几只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一句提纲挈领,表示全文主要内容就是讲自己家养三只猫的经过。

2、“我有一个习惯,妈妈说,这个习惯好。”(《我有一个好习惯》)这个开头既开门见山,又统领全篇,文章主体部分就着重介绍了自己拥有的一个好习惯。

3、“回首岁月碾过的痕迹,发觉总有那么一些东西是生活的风雨无法抹去的。”(《轻叩记忆的门环》)这个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提示了文章的要点,让人一看便知作文要写的是生活中使人无法忘怀的一些事情。

四、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1、伴着年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踩着原野初融的残雪,你姗姗走来,明眸含情。你用爱的温馨,使我腊黄的脸庞泛起红晕;你用爱的吟唱,唤醒我迷茫的信念。我,不再忧郁、沉闷、彷徨,也不再坐等、观望、祈祷,我要振作,寻觅、追回你以及你给我曾经编制过的那个七彩的梦幻!(《情寄春风》)

2、生日是一根线,一头是我,一头是外婆;生日是一个圈,圈住外婆的笑,圈住我的记忆;生日是一条河,那匆匆的流水,把我的思念带到外婆身边。(《生日寄语》)

五、设置问题,引出下文

用问题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

2、朋友,你听说过鳄鱼是怎样哭泣的吗?你听说过猩猩吃人的故事吗?你知道外星人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吗?„„哦,你摇头了。可别急,全是它——《世界奇闻怪事》告诉我的,它使我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的乐趣》)

3设置悬念开头。如“挂钟不慌不忙,有节奏的走着,滴嗒,滴嗒„„都快要4点了,妈怎么还没回来?”(《担心》)

六、引用诗文,突现中心

以诗文妙语、名言警句开头,既能激发读者兴趣,也能提高文章的品位。同时,也能揭示文章主要内容,突现人物、事件。如:

1、“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无拦天空的荫蔽?”每当读到冰心女士讴歌母亲的这段话,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矮小瘦弱却独自一人挑负全家生活重担的慈母。(《母爱无边》)

3引用诗词歌词开头。如“‘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要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听到这首《爱的奉献》,几天前在放学路上看到的那动人的一幕,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爱心》)又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不禁会浮现出那圆的脸,那笔下流动的圆,耳边又想起钱氏英语。(《良师》)

七、对比映衬,烘云托月

这种开头通过对比或铺陈,能使要表现的内容在其他事物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突出、醒目,从而给人十分鲜明和深刻的印象。如:

1.窗外阳光明媚,几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叫着,但我却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因为爸爸妈妈分居了,而且正在闹离婚,这对我是个莫大的打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使爸妈和好,因为我想有个完美的家。(《我想有个完美的家》)

2.当你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排排生机勃勃的绿树,你也许回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那非凡的创造力。绿树是美好的,枯树也有其可爱之处,虽然它青春已逝,生命衰朽。(《枯树》)

八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这种开头,不少同学都会使用,而唐弢回忆鲁迅的文章《琐忆》就是一个典型的先抑后扬的构思。如《蝉》的开头

九、娓娓道出,顺理成章。以一种平稳的语调讲故事般地和盘托出,不显得故弄玄虚,不突兀离奇,能使读者感受到亲切、宁静。这种手法常用于记叙故事情节明显的文章中,如小小说、寓言、童话等,显得落落大方。读者便自然沿着作者的思路去感受、去思考。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开头道德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菲利普一家家庭背景,娓娓叙写他们的拮据的家境,初步揭出他们爱幕虚荣的性格特征,如此,后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故事情节顺理成章,耐人寻味。又如课文《最后一课》、《皇帝的新装》、《盘古开天辟地》等。

十、由此及彼,类比联想。

这类手法通常运用于怀念某人某事或想象作文中。因某一事物或某一景物而不经意地触动作者的某处记忆火花,从而调动写作灵感、创作思维,自然引出写作内容,杀入主题,这样的开头显得自然、朴实、和谐。如习作《美丽的朝霞》一文叙写一位纤弱而勇敢的姐姐,为救一误入车道的小男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博爱之歌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开头是:“我常常到西边山头,看那美丽的朝霞。我站在这里,望着远方想念着你──姐姐„„”小作者由绚丽的朝霞想到正值青春年华的姐姐,想到她如朝霞般美丽的品质,过渡自然而不露斧凿之痕。

其实,作文的开头往往并不是某种单一的形式,有时它是几种形式的组合,如:“‘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是唐代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山后留下的诗句。早就知道,‘叫谷交错’‘银瀑飞泻’‘奇峰异石星罗棋布’等词都是用来形容九华山奇美景象的,但这仅是听闻,想要真正领略美景,自然还得身临其境一回,于是暑假便参加了学校的九华山之旅。”(张磊《九华山之旅》)这个开头既有引用诗歌,又开篇点题。又如:“冬末春初,天空很纯净,纯净得像一块没有灰尘的玻璃,仿佛敲一下就可以听到很清脆的声音。没有风,开着窗,那一串风铃静寂无声,仿佛是沉睡了。伫立窗前,我抬头看那一串风铃,绿色的丝线连缀着淡黄色的橘皮——这是一串很特别的风铃,想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聆听幸福的声音》)这个开头既用细腻生动的描写烘托了一种静谧美好的气氛,又设置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来统领全篇。因此,选用什么样的开头既要看作文的需要,也要结合自己的表达能力,切不可好高鹜远或为标新立异而弄巧成拙。

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

1.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罗嗦重复。本来只需要用一句话就能写清楚的内容,不要在前面加上罗罗嗦嗦的叙述,要把废话尽数删去,使文章显得直截了当,干净利落。如: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简女贞《夏之绝句》)

闻鸡宜起舞,对酒可放歌,伤怀堪酹月,感慨当临风。(张嵬《临风》)

2、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如: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一只被剪断翅膀的小小鸟,我扑腾在凄迷的风雨中,却不想因此迷失方向。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我要飞,要高飞„„—题记”(《我要高飞》)

作者以题记的形式写出发自内心的呼唤,“要高飞”,要当学习的主人,从不堪重负的作业堆里寻找回丢失的个性。这样的开头令人眼前一亮。

3.所谓美,就是开头力求给人以美感,让人能够得到美的享受。要达到这种效果,往往需要用形象的描写、优美的抒情或恰当的修辞手法。

⑴运用形象的描写,如:

透过窗口,我看到槐树花又开了。开得依然那样洁白、晶莹、清香。(《槐树花》)

终于,在茫茫一片昏黄的路灯光里,出现了51路公共汽车那臃肿的身躯。在夜幕里等了一个钟头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挤车》)

⑵运用修辞引用诗文。如:

阵阵凉风拂过了窗栏,轻轻扳动着风铃儿,叮铃铃地奏出美妙的旋律;池畔柳树迎风摇曳着,款款地摆动水蛇般的腰身,千丝万缕的柳条羞答答地尽往四边躲;微风吹动着白色的窗帷,波动得如风帆一样。(《雨的组曲》)

母爱像长河一样源远流长,像清泉一样清澈甘甜。我也是一个沐浴在母爱阳光里的幸运儿。(《无尽的母爱》)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不禁会浮现起那圆圆的脸,那笔下流动的圆,耳边又想起那钱氏英语。(《良师》)

俗话说“小曲好唱口难开”,要写好作文开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既需要我们用心灵地去感受生活,也需要我们学习、积累写作知识,更需要我们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大海,写作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只有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不怕风浪,敢到海底探宝,才能撷取写作领域里那朵最美的浪花。

(二)、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应象老虎的尾巴那样,结实,有力。方法有:

1、卒章显志法,即末尾点明文章的中心。可用抒情议论句直接点出来。如“人们,请选择好你的染缸,点染好你的生活!”(《生活如染缸》)或引用诗词句点题。如一篇文章的结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师生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或借用人物语言点题。如“不过,通过这次不平常的考试,我感到:一个人应该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一次不平常的考试》)又如“我要向您说一句:‘感谢您,老师!’”(《感谢您,老师》)

如:《蝴蝶的金翅膀》的结尾:"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心里也装有。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这种结尾在文章收束处点明主旨,揭示中心,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2、以景衬情,首尾呼应法。如“那天,阳光好暖,好暖„„”(《那天,阳光好暖》)与开头的“一缕金黄色的阳光从窗口斜射在桌子上,照在信封上,那天阳光好暖啊„„”呼应。

如:《雪夜》的结尾中这样写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也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与开头"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形成照应 ,既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又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一举两得。

3、描景写事法。如上例便是描景结尾法。又如一篇题为《心结》的结尾“我走向了他„„”,以写事法结尾,点出了事情的结局。

4、自然结尾法: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

如: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下来。 —— 《月光曲》

5、点题结尾法: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即在文章结尾或直接或间接巧妙点题。(例略)

6、直抒胸臆:

如:《父亲》的结尾:“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则,也没有在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此种结尾在全文叙事的基础上抒发强烈的感情,不但感染了读者,增加了文章的韵味,也提高了文章的品位。

7、呼吁展望式:例略

8、发问突旨式:

如:朋友,面对地面上的一张废纸,一个随风飘起的塑料袋,一块被人随意扔下的果皮,你会在众人的目光中弯下腰,轻轻拾起,将它们放进垃圾箱吗?我会的!——《那一幕,我永远难忘》

11、引名言警句深化中心式:

如:“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隔那刚刚萌芽的种子。 ——《我的“成功”之路》

„„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希望读者同学们能认真阅读优秀文章,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作文结尾的方法,让结尾既切合主题,又不落俗套。

第四篇:记叙文知识点汇总

记叙文基本知识

一、基础知识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1)补充交代了„„内容(2)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形象,突出„„主题;(3)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使情节更紧凑曲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 人物描写(五种):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作用: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状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性格/形象。 5. 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特点,表达„„情感。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特点。 排比: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 夸张:极力夸大或缩小,强调突出事物的„„特点。 反问:加强语气,感情强烈,发人深省。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反复:突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

6. 常见写作手法:

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悬念,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详略得当,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多感官角度等。

记叙文考查类型及应对策略

一、对文章内容的考查 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全文一件事——“什么人 在什么情况下 做了什么事 结果如何” 全文几件事——“人+ 事” 或 “时间+ 人+ 事” 2.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往往涉及中心。 如:《唤醒生命》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的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这一做法?答:①上下文中的意思:这是对小鸟的纪念、敬重与感激。 ②结合中心(中心“唤醒生命”):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3. 词、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词:①本义。如:《被风吹走的夏天》“几回”表明“次数多”,“不停地”强调“频繁”

②上下文,联系情感。如《被风吹走的夏天》“几回”和“不停地”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心,母爱的细腻和温暖。

句子:联系上下文,以及分层,或找关键词。

如25B《水饭》解释句子的含义“儿女们的筷子上要有出息”就需要解释一下几个词语(短语):“筷子头”——吃饭的时候;“出息”——懂道理、守规矩,好菜要先让给父亲吃,不能自己先抢着吃。

如33B《老王》谈谈对 “那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理解。就需要解释一下几个词语(短语):“幸运者对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变处境;“愧怍”——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很不够,所以感到很惭愧。 4.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方法:(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分析归纳其性格。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分析作者对他的评价,同时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如《桥在水上》分析中年妇女的形象。

二、对文章中心主旨的考查 1. 对标题的理解。

(1)标题的作用:A线索;B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C概括文章内容;D揭示中心;E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阿长与山海经》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概括主要内容;《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心声》透露情感主旨。 (2)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系文章 表层含义——字面含义、上下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主旨、情感 如:《被风吹走的夏天》标题含义 表面指: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我”生命中最难熬的一个季节的结束(2分); 深层指:在亲情的呵护下“我”的一段煎熬、痛苦的心路历程的终结(2分)。 再如29B《看火车》题目的作用 (3)给文章拟题目

解题思路:所拟题目应该能体现(暗寓)中心,或概括主要内容,或是文章的线索等。 2.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蕴含的道理 方法:找主旨句——找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3. 详略及其作用:能体现中心的事件详写;不能体现中心的事件略写。

三、对文章结构的考查

段落、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一句话、一段话:在开头;在中间;在末尾。(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方法:两个角度:内容上;结构上。 A开头段:

内容上:①点明中心

②抒发„„情感(《白杨礼赞》),写出了(表现、反映)什么

③交代故事背景(《那年冬天好大雪》) 结构上:①开篇点题(《白杨礼赞》《背影》)

②引出下文

③统领全文《父亲的眼神》

④设悬念,引起兴趣或思考(《紫藤萝瀑布》),

⑤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浇花》107), B结尾段(大多是议论句)作用:

内容上:①表明作者„„态度,抒发„„情感(《冰心姥姥您好》39)突出人物„„思想品质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故事结局或真相《53》66页《聘任》7题; 结构上:篇末点题;

首尾照应(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冰心姥姥您好》39《白杨礼赞》)。 C在中间作用:

内容上:写出了(表现、反映)什么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②为后文„„故事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如p131----三----4题《昙花终于怒放》结尾

②点明中心 再如:《唤醒生命》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结构上篇末点题,照应题目;内容上点明主旨,告诉我们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会走出困境。

四、对文章语言的考查

1. 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代背景。如《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穿过的广场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羚羊木雕》《故乡》开头,《小扇轻摇的时光》82页3题 ②烘托人物心情《羚羊木雕》《故乡》《小扇轻摇的时光》82页3题 ③烘托人物形象,从而突出主题。小姑娘看书,鲜花盛开。

④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一》63页,预示人物„„命运(<唐家寺的雨伞>、<拔掉那颗蛀牙> )或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浇花》107、《只是一个普通人》110页3题)。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只是一个普通人》26),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芦花荡》。 ⑥借景抒情。

如32B《捅马蜂窝》第24题划线句“天高云淡,蝉鸣声鸟叫声不绝于耳”的作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周遭的环境,烘托出人物愉悦的心境。

2.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 3. 语言赏析:角度+特点+情感 角度:①修辞

②描写

③动词、形容词

④表现手法 4.记叙文的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主要就是生动形象,然后再扣住文章的具体句子环境回答。

如《儿时的恶作剧》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有真情实感。

五、其他

1. 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便于心理描写,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特别亲切,便于交流情感,使感情更加强烈。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如《唤醒生命》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能客观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 2.记叙线索种类及作用:

种类:物线、人线、情线、事线、时间线、地点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次清晰。

如以物贯穿,以物喻人:把花送给你:菊花——陶渊明片段,淡泊;莲花——周敦颐片段,洁身自好;落花——龚自珍,奉献。最后总结,花,一种美好的情操。

3. 划分文章的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总-分-总(掐头去尾) 4. 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唤醒生命》文章最后一段同前文有什么关系?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的议论是前文记叙的深化。 5. 悬念与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补写、续写

(1) 写出某人的心理活动。一定要注意人称,一般设身处地,使用第一人称。 (2)设想他是怎样说的。一定要符合当时的情境。 (3) 按照情节发展向下续写。——人称要一致。

7.作铺垫: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做准备或是说找理由,使后文故事发展有依据,可能是为后文 大面积的内容作铺垫。2007年中考11页16题。

伏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非常明确的一个点或几个点。读到照应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爸爸的花儿落了》妈妈眼圈红;有隐蔽性,与前后文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8.照应(呼应)特点:前后写同一内容,只是换一下词语,换一下说法。一般有一定间隔,两处内容一般呈现概括具体、同义词类等关系。常见有首尾呼应。(前后呼应、与题目照应) 如《白杨礼赞》首尾呼应《背影》首尾呼应 9.文中次要人物(次要“所托之物”)或其他人物的作用: (1)烘托(正衬、反衬)突出主要人物思想,从而突出中心。

注:如果问“次要所托之物”的含义、作用类,应补上一条,即该“物”的所托的“志”。(象征义) 如:《爱莲说》中“菊花”、“牡丹”的含义、作用? a.“菊花”象征那些不满恶浊现象而退隐逃循的人,“牡丹”象征那些贪慕富贵之人。 b.写“菊花”正衬,“牡丹”反衬,“莲”的高洁的品质。 (2)便于由这个人发表抒情、议论,从而突出主题。

(3)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增强真实性。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我” 10.引出下文与作铺垫

(1)引出下文是紧接着的,作铺垫不一定。 (2)引出下文很明显,作铺垫较隐蔽。

(3)作铺垫有内在联系,引出下文只是引出。

议论文知识点

论证方法有几种,作用的关键词是什么?

论点的提出方式有哪些?

问某一论据为什么能够证明观点怎样回答?

论证思路指什么?

你积累了哪些论据?

议论文开头段都可能有哪些作用?

第五篇: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一、 记叙文概念

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叙述的顺序:

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⑵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

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

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

⑶插叙。

插叙有两种:

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3、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如《我的老师》、《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故事中去的。

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两种人称各有用处。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⑴记叙文中的描写。

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阅读记叙文的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例如《小麻雀》一文,为了突出小麻雀受伤害的不幸遭遇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小麻雀的眼睛约十几处之多,使小麻雀的凄惨形象十分传神感人。

⑵记叙中的说明。说明既然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例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的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⑶记叙中议论。记叙与议论是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且这两种表达方式常常是交叉或糅合使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各自发挥着它们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是叙议结合得较好的一例,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时应给以必要的重视;而在写作中,则应认真学习运用它。

⑷记叙中的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虚假的或扩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

5、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2)对比

(3)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手法运用得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使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借物抒情 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

(5)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地平铺直叙是行文之大忌,而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

(6)托物言志

6、记叙文的中心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四看一原则二分析”。

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

二分析 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背景

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段、看重点句

① 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② 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

③ 从分析文章的首未段入手。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开头就点明文章的

中心,所以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往往也提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启示读者作深一层的思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④ 从重点句入手。重点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归纳中心思想,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有的文章有点题句,抓住了这些语句,并用适当的词语将其连线起来,就是中心思想。多数情况下,文中没有直接点明,就需要自己归纳概括,可以先把全文各段大意或各段的关键词连接下来加以综合,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7、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⑵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例如: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理解“慈爱”的含义,可用近义词替换的办法。

把“多么慈爱”换成“多么可爱”不行。“可爱”表示值得爱,“慈爱”除“可爱”的意思外,强调“像慈母一样的爱”的意思,用以写老师的爱更恰当。

⑶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例如: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句子是由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

8、分析记叙文的详略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9、分析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⑴过渡,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恰当、巧妙的过渡,对文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文章,都极讲究过渡的艺术。 记叙文的过渡,其主要作用是: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⑵照应。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10、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⑵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⑶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⑷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写景记叙文的知识点梳理

1、概括内容:本文段写了××季节××景物(注意写的是某一季还是四季,写的是某一种景物还是几种景物)景物的特征是××

2、梳理思路:文段先写××再写××,是按××顺序来安排的。(时间、空间或是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

3、概括主题:文段描写了××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一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两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春》《济南的冬天》;或者是借景物含蓄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如托物言志《石榴》,象征《白杨礼赞》,借景抒情《夏》)

4、美文赏析:可以从描写内容、手法、特征、情感、感染力(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几个角度答题。

(1)好词赏析: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生动传神的表现事物特征。

例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动词“钻”生动写出了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形容词“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初生的小草柔嫩翠绿的特点。

(2)修辞赏析:常见修辞为: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特征)、对比(突出事物特征)

(3)艺术手法赏析:对比与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多角度描写(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

上一篇:鲸信息化教学设计下一篇:机械制图第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