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女生不良心理特征诊断与教学对策

2022-12-30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女生与男生的心理、生理的差异以及升学率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相对来说女生在体育课中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特征, 这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 阻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团此, 本文试从心理特征诊断人手, 探索与研究体育课教学中女生容易产生的一些不良心里的原因与教学对策。

1 研究方法

为了对女生不良心理进行诊断、探索和实施教学方案, 我们在年2 0 0 7年使用自然观察法对2 5 6名女性进行了追踪观察:

2 分析研究

通过运用自然观察法在教学中对女生进行观察、接触和交谈, 得出女生在上体育课时容易产生逆反、懒惰、恐惧等不良心理特征。下面就针对此不良心理特征进行诊断与教学对策分析。

2.1 逆反心理的诊断与教学对策

2.1.1 逆反心理的诊断

这类学生身体发育比较好, 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但由于在中学时代家长为追求升学率, 对她们在文化知识上的高要求和对她们在体育方面的低要求, 并以她们是女孩子反对其参加体育运动。长期的低要求与反对, 使她们对体育的认识模糊, 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 学习锻炼积极性常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左右, 有兴趣就练, 无兴趣就不练, 对教师的指导和批评总认为是与她们过不去, 以致出现教师叫她们这样, 她们偏要那样的对抗情绪和行为:在体育成绩方面表现为大起大落:这些学生在教学中虽然少数, 但其能量是较大, 如果处理不好就影响全班的体育教学工作。

2.1.2 克服逆反心理的教学对策

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 是指从学生没有学习的需求到产生学习的需求的过程。重视教学因素, 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需求充分调动起来, 使之变成推动学习的动力, 通过多年对具有逆反心理学生接触和教育的实践, 我们感到:重视和改进教学因素, 有助于培养她们良好的心理状态, 加快学生同化和顺应心理的实现。从而有效地激发其正确的学习动机, 克服和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在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学习动机的十大教学因素。 (1) 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2) 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运动的可接收性。 (3) 新型突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性。对策

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 (20 (4) 正确讲解与示范→诱发学生的运动愿望 (5) 及时评价运动成绩→提高学生运动的自信心。 (6) 适当的表扬或鼓励→激励学生上进心。 (7) 利用竞赛手段→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 (8) 合理的运动负荷→保恃学生良好的运动情绪。 (9) 良好的场地器材→引起学生良好的运动心境。 (10)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运动的自觉性。

2.2 懒惰心理的诊断教学对策

2.2.1 懒惰心理的诊断

这类学生多来自城镇家庭, 条件和生活水平较好。平时虽然身体发行较好, 但不爱好运动, 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家长平时对她们的溺爱, 养成闲散、懒惰的行为习惯, 不能适应学校正规体育教学。遇到困难项目便躲躲闪闪, 遇到强度大的运动就喊冤诉苦, 一遇到耐力跑便借故请假。在教学中, 怕苦、怕累、怕脏, 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不到提高。

2.2.2 克服懒惰心理的教学对策

加强意志训练。所谓的意志训练, 就是通过体育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动员学生调动内在潜力克服困难的过程。懒惰心理的形成正是与他们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分不开的。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种种不同运动项目的技术教学训练, 有意识地加强她们意志训练, 使她们在克服困难中磨炼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如通过发展耐力或力量练习, 培养克服肌肉惰性, 通过投篮、排球防重扣球, 培养其注意力紧张和集中的意志品质。

适时适当采用“强制”手段。所谓的“强制”, 就是采取内外激、压的手段, 即教师通过对学生感情上激发, 并在运动技术的训练上加大运动负荷, 提高运动难度, 并提出确切而严格的要求, 造成主、客观威逼之势, 促使学生产生行动中的意志和决心, 以便一鼓作气, 突破身体的疲劳点, 或者是攻克技术练习难点。如在教学训练手段上, 采用多球、多组次连续的练习、在疲劳状态下完成新的任务;或者延长练习时间;在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 适时适当采用“强制”, 可以在克服其懒惰心理的关键时刻取得突破。

2.3 恐惧心理的诊断与教学对策

2.3.1 恐惧心理的诊断

这类女生运动经历少, 身体发育和运动技能水平较低, 对于体育中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就不理解, 总认为肌肉酸是痛伤, 身体疲劳是生病, 常把运动技术难度较大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看得过重, 尤其是看到运动中出现一些小伤小病的现象, 更是顾虑重重, 从而造成她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恐惧心理。在课中表现为:只愿看不愿练, 运动技能不能很好掌握, 在练习时神色慌张, 躲躲闪闪, 只注意自己的安全, 不注意如何正确完成动作的步骤和技术要领, 常常出现摔、碰、撞的现象, 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这就更加剧了她们的恐惧心理。

2.3.2 克服恐惧心理的教学对策

实施心理训练,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恐惧心理的寥生与她们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运动技术是分不开的, “艺高人胆大”正是这个道理, 这些女生一般不喜欢体育运动, 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建立极少, 这就使她们在体育教学中对技术动作特点的认识模糊, 缺乏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力:为了克服这种现象,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想象训练”, “模拟训练”等方面的心理训练方法, 对她们掌握运动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步骤如下:在课前, 把运动技术要点、难点按照技术环节教学顺序明确写出配上图像, 要求她们课前预习课本的有关教学内容, 培养她们自学能力, 并能够在积极的想象中完成动作过程。

上课时,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后, 要求学生边练边想, 根据教学步骤, 从易到难, 先想局部动作和简单动作, 然后逐渐过渡到完整动作的训练, 由于这类女生想象力弱, 需要多借助多媒体或多讲解示范, 帮助建立正确技术想象程序, 即抓技术难点想象、联系动作节奏想象, 加强正确技术动作想象、以及正确与错误动作对比想象。

3 结语

通过对女生在上体育课时易产生不良心理的诊断, 为实施克服不良心理的教学对策和方案提供了依据。在教学中通过实施了女生不良心理相适应的教学对策和方案, 有效地克服和阻止女生上体育课时不良心理的产生和形成, 对扭转女生体育教学落后面貌有积极的作用, 对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 增强学生体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要: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以及中学时代环境的影响产生的不良心理进行了诊断、探索和研究, 并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提出了恰当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体育课,女生,不良心理,诊断,对策

参考文献

[1] 伍棠棣, 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 1983, 8.

[2] 祝蓓里.运动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华东工学院出版社, 1992, 2.

[3] (美) 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杜, 1986, 8.

上一篇: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下一篇:浅谈“喻”的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