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经典教案

2022-06-23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准备按照教案进行有序、有质量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版式设计经典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版式设计经典教案

版式设计教案第一二章

《版式设计》课程教案

课程编号: 学时: 其中实验学时: 学分:

第一章 版式设计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

通过对版式设计的概念、历史发展、原则以及功能的了解,学习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版式设计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好版式设计做好铺垫。 【教学课时】4 【教学重点、难点】

版式的概念、版式设计的原则 【教学内容】

1-1版式设计的概念

版式编排设计是按照一定视觉表达内容的需要和审美的规律,结合各种平面设计的具体特点,运用各种视觉要素和构成要素,将各种文字图形及其他视觉形象加以组合编排进行表现的一种视觉传达方法。

从一定意义上讲,版式编排设计是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设计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表达语言。

版式设计也叫编排设计,它不光是研究平面设计的方法,也是培养设计师基本审美和画面调度能力的重要手段 1-2版式设计的历史和发展

1.早期人类文献中的版式编排方式

对于版式设计而言,有两个因素对其发展演变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是绘制各种图形和文字的技术手段,二是特定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 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阶段,无论是岩洞石壁上的绘画涂鸦,还是在泥板或兽骨上刻写各种象形文字,都有了最早的编排意识。由于当时各种书写材料得之不易,所以当时的画面都尽可能放满图形文字,挤得很满。

早期两河流域文化,在文字的发展方面有着特定的贡献。当地的人们在泥板上书写一种象形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泥板上书写者运用一些线条将文字分隔,使画面出现一种节奏上的变化。这也许是世界上对一个平面上各种要素进行分隔处理的最早尝试。

古埃及人运用当地的草纸和石碑作工具,书写了许多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文图并茂,运用了许多象形文字和插图。从平面设计的角度而言,它们具有相当高的设计水平。如,许多《死亡之书》插图文字的组合编排错落有致,在对称中呈现出一种变化。各种图形插入文字之间,色调上变化十分细致有序,和文字形成了对比。埃及的古代文献中还运用了许多直线来分隔文字,和东方的运用木板印刷的书籍编排十分相似,但古埃及的文献还没有固定统一的尺寸,大小不一,埃及人还没有掌握版式中经常运用的统一而有变化的编排方法。

在古代文献中,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文(或称金文)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文字。文字中既

有象形的成分,也有会意、仿音等造字要素。尽管在文字的组合方面没有特定的框架,但还是运用了文字和笔画之间的疏密进行组合处理。甲骨文和青铜文的文字组织构成了以后中国文字设计的基础。笔划的一些处理原则对于书籍的设计乃至绘画的一些基本组织编排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中国与东方古代印刷品的版式编排设计 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人以自己的创造发明,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光辉的一页。“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造纸术,对整个世界文明和文化的传播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造纸术在东汉时期就发展起来,随之印刷术也逐步地发明和完善,从而使当时中国的平面印刷和版式设计远远地走在世界的前面。早期的中国印刷术为石版拓印。这种从东汉就开始流行的的方法,在一些特别的领域至今仍被应用着。

在插图方面,从早期的《金刚经》、《四美图》到陈老莲的《水浒叶子》,各种宗教、文学插图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至于装帧版式设计,中国人运用自己的纸张印刷和装订技术,在唐宋时期已形成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独特方法和风格。中国人在书籍版式的设计和印刷方面形成的体系是相当成熟的。

3.西方中世纪印刷品版式编排设计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中世纪的平面设计,主要体现在各种手工书写和绘制的宗教书籍上。当时由于纸张的制造技术还未从中国传播到欧洲,人们主要运用十分珍贵的羊皮纸进行书写。一本200页的书籍要一个书写者花四五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所以书籍在那时是非常贵重的东西,只有少数贵族统治阶级才能享用。

在设计及版式上,手工绘制的书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许多书籍运用了金银等贵重的材料。如在染成深紫红色的羊皮纸上运用金色或银色描绘各种花卉,或在人物背景上用金色和红色绘出各种图案或风景。许多图案装饰华美,刻画细腻。文字运用了各种装饰字体。画面上十分注重文字和图形的色调对比。特别是图案运用了植物的曲线组合,形成了一种色调匀称的肌理。插图和文字之间不象中国的书籍版式那样有着分明的界限,常常交叉在一起,但在色调上层次分明。

在1400年以后,欧洲各国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造纸业,纸张被普遍地采用。同时欧洲人也运用木刻的方法,印制多种印刷品。在这样的技术基础上,版式的设计也有了根本性的进步,一方面出现了比手写字体更为规范、更为精细的字体,另一方面,出现了更为简洁、明快,具有大面积空白的编排样式。尽管大多数版面只是运用了单栏的文字编排样式。

丢勒设计的介绍非洲动物的书籍版式,插图精美,编排上文字和图形的关系通过方形框线划分,疏密得当,文字形成了紧密的灰色色块,与插图图像旁的空白构成对比。丢勒设计的字体,运用几何学的方法对字体进行分析与修改。

托利设计的印刷品版式中的首写字母,运用了各种满底的花卉图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在18世纪,由于洛可可艺术的影响,各种曲线装饰和花体字成为基本的设计要素,非对称的华丽的版面布局成为一种时尚。英国的设计风格简洁、明快、清晰,利用金属腐蚀方式制版的插图和精细而布局宽松的文字字体,使英国的版式在感觉上与现代非常接近。

1798年英国比维克等设计的书籍作品中的一页,是用金属腐蚀版印刷的。从画面来看,金属腐蚀版印刷品在质量上大大地优于木版印刷。在编排上,通栏排列的文字和精细的插图,和现代书籍设计在外观上已十分接近。

4.各种思潮对版式编排设计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艺术流派。新艺术起源于法国,但在欧洲其它国家却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德国的新艺术被称为“青年风格”。在奥地利则以“维也纳分离派”著称。新艺术运动主张“新”,提倡向生活学习,向自然学习。在风格上强调装饰性、象征性,以广告和印刷品为主在平面版式设计的完美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马卡设计的画面。作品以背景繁复的图案纹样与前景平面化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这一点和中国民间的年画很相似。整个画面编排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比亚兹莱的插图作品。平面化的空间处理与装饰性的形象是其作品的基本特征。 后期的新艺术平面设计在形象和构图版式编排的处理上趋向于简练和几何化。维也纳分离派的历次展览会设计充分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的演化过程。这反映出设计家们在解决现代工业技术和设计之间存在矛盾的努力。这个时期的一些设计家的作品色调一改过去挂毯般富丽堂皇,变得十分简洁单纯,作品上往往只使用几种色彩。人们还常常运用各种线条将字体进行装饰处理,并使用了一些十分简洁的字体。

在印刷品版式设计方面,版心越来越小,装饰图案减少,版面的色调变得清淡典雅起来。 装饰艺术在设计思想和风格上在许多方面并不是界限分明的。其中有许多设计家结合当时各国的本地文化与新近的技术手段进行创作,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在

二、三十年代,新艺术与装饰艺术运动在许多国家,包括东亚的中国和日本都有发展,一般都被冠以“新风格”或“现代风格”的名称。当时中国许多书籍及内部插图的版式设计,都显示出“中西合璧”的特点。设计者运用大面积的色块对比,简洁而具有视觉冲击力 。

新艺术运动,未来主义运动、达达主义 „„

他们反对现行的艺术、反对理性,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规律可以遵循,唯一可以遵循的是机会和偶然性。

早期现代主义对平面版式设计发展的主义贡献有:

一、创造了以无装饰线脚的国际字体为主体的新字体体系并将其广泛运用;

二、对抽象图形,特别是硬边几何图形在平面设计上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三、把摄影作为平面设计插图的一种重要手段进行了开拓性的研讨;

四、将数学和几何学应用于平面的分割,为骨骼法的创造奠定了基础;

五、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功能决定形式"的著名主张,以及将技术、市场等要素作为设计基础的思想。 斯坦伯格设计的作品。摄影人物与旋转的文字、建筑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的构图,给观众以丰富的联想。

德国包豪斯学校的设计家则在其它方面作出杰出的表现。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 1895-1946)对版式版面运用线条进行分割,插图和文字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填入分割后的空间,开创了运用骨骼进行编排设计的先河。

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茨瓦德的设计作品,为企业宣书籍中的一页。文字的各种组合、复叠组成了直向的动势对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得欧洲中立国瑞士在平面设计方面的发展有了特定的机遇。大批设计家从各国逃亡到这里,将最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带到了这个国家,使它在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发展的前沿。

楚奇乔尔德1938年创作的页面《专业摄影师展览》。文字的编排组合,及其与摄影形象的对比,构成了色调上极为精细的变化。

瑞士的设计家们对骨骼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形成了被称为“瑞士骨骼”的版式编排方法。这种方法以后在很多国家被运用到书籍装帧设计、杂志设计和报纸设计上。这是瑞士设计家对世界设计发展的贡献。

彼尔1931年设计的页面。作品创造性地运用字体来表现具体的绘画性内容,在画面视觉要素的组合上,各种对比被处理得极为精妙。

在5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席卷全球以后,人们逐步地发现了现代主义的弱点:设计风格单一,缺少个性、民族性和地方性。自60年代起,在当时社会的各种方式开始探讨新的设计语言和方法。80年代后,各种各样的设计风格在全世界涌现出来。理论家们以各种名称来概述这种现象,"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就是用得最多的两个词。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家企图打破现代主义的枷锁和规范,从历史传统、本地文化或现代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从现代社会思想及文化的发展中寻找灵感,从而走出一条"新路"来。 手绘风格和艺术

在现代主义长久地将摄影和其它"机械"手段作为图形的主要表现语言之后,人们有着重新运用"手绘"这一人类最古老也是最亲近的表达方法的强烈渴望。

萨托的设计作品。运用中国书法的笔法韵味画出的线条,与具有光效应艺术效果的两个方形构成对比,创造出一种新旧结合、中西合璧的风格。 地方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许多国家随着其政治、经济地位的上升,在设计和文化方面的发展迅速。各种在本土传统文化基础上上发展起来的设计风格走向世界,并获得了世界的瞩目。 在亚洲,日本的平面设计较早地从自身的文化出发,学习了中世纪木版画、木版印刷等技巧,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之与现代设计的发展相结合。日本设计在版式编排上大量使用了传统的装饰符号,常常对画面进行大胆的分割与平面化处理,注重画面各部分的肌理变化和互相对比。

中国的平面版式编排设计自解放后曾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影响力,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关注。吸收了古代民间年画等方面的技巧,同时也充分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需求和审美观念。

1958年中国设计家创作。作品利用了版画的技巧,将画面的层次简约化,突出了主要形象。画面色调强烈,显示出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

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版式编排有了很大的冲击。电脑可以使设计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对设计方案进行大量的修改,设计师第一次可以如此迅速地在瞬间将设计方案提出、优化和完善。电脑也让设计师有了更多的设计表现和制作手段。

1986年美国女设计家格雷曼运用电脑为《设计》杂志设计了内页,题目是《这能意味着什么?》,在当时影响很大。作品显示了电脑技术在图形处理上许多特点,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图形版式编排形式的出现--图形多样化的组合、多层次的复叠。 人们已经发现或创造了许多只有在电脑上才可能绘出的设计风格,它们现在正成为世界性的风格,流行于设计的各个领域。电脑使设计的各种视觉要素的组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形的边缘变得捉摸不定,层次与层次之间的关系也显得难以确定,空间变得充满深度感,画面的肌理织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和坚实。电脑可以运用各种工具将图形进行各种各样的处理;可以帮助设计师建立各种骨骼和自由快捷地将图形文字填入其间。 

版式的设计,电脑将设计带入了新的纪元,全球的设计师们面临的是一个光辉灿烂,但需要努力探索的世界。

拉波拉托里温设计的封面。图象经过电脑处理,显得更有视觉冲击力。 1-3版式设计的原则

版面的构成形式是根据文字、图形、空间、比例等因素和特定的需要按照美感原则进行组织,构成和排版,使版面具有一定的视觉美感,适合视觉习惯。

版面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令内容清晰有条理,主次分明,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以促使信息和观念得到快速、准确、清晰的传播。

(一)主题鲜明突出

(1)按照主从关系的顺序,使放大的主体形象成为视觉中心,以此来表达主题思想。 (2)将文案中多种信息做整体编排设计,有助于主体形象的建立。

(3)在主体形象四周增加空白量,使被强调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二)形式美感与内容的统一

版式设计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版式设计的前提,二者脱离的作品只会空洞和刻板。

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 让内容决定形式 把握整体、表现内容 达到内容与形式统一

各种元素的统一,从版面的具体编排而言: 方便阅读的需要 产生视觉美感的需要 过多变化,加重负担 独具调和,体现持序

版面的形式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明快统一,井然有序的对称形式感 (2)富于变化、生动均衡形式感 (3)重复统一的节奏形式感 (4)轻松优雅的韵律形式感 (5)简洁对比的空间形式感 (6)生动富有创意的变异形式感 (7)并列清晰的网格形式感 (8)整体协调的统一形式感

以后无论我们去实现以上哪种形式感,我们都必须明确:需将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我们可以首先领会设计对象的主题思想,并且找到一个符合两者的表现形式,作品才会体现它独特的价值。

(三)强化整体布局

简单的说也就是强调整体性

获得版面的整体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整体的结构组织和方向视觉秩序。

如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斜向结构、曲线结构等。

(2)加强文案的集合性。将文案中多种信息组合成块状,使版面具有条理性。

(3)加强展开页的整体性。无论是产品目录的展开页版,还是跨页版,均为同视线下展示。因此,只有加强整体性才会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四)个性化的视觉设计

个性化的设计实际上就是需要在设计中融入独创性思维。鲜明的个性是排版设计的创意灵魂。

过于单一化与概念化的版面会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了习惯性的存在定式

创意在版式编排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个性化的设计是版面设计的目标之一

突出版面风格品位,吸引受众 打破传统和习惯性条规发掘新意 具备独创,突出个性理念赢得亲眯

(五)信息传达与功能目的

21世纪,我们正步入图文信息时代,传播媒体都建立在大众基础上,版面编排结合了艺术手段与当代审美,以次来完成产品的生产和进行大众传播任务。

目的:

为了更好的将信息传播给客户。 功能:

以合理的方法承载内容,体现内容的主题思想,用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章 版式设计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对版式设计中构成元素、视觉流程、版面排列的认识、能够熟练地将版式设计原理运用到实际版式设计当中。 【教学课时】2 【教学重点、难点】

视觉流程、版式设计的基本类型 【教学内容】

2-1版面的视觉构成要素

1.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基本形、形的变化) 点,在页面中的运用 点、线、面相互转换

焦点,画龙点睛;平衡、点缀、活跃气氛 线,在书籍页面中的运用 文字构成线;文字构成面 有色彩明度和肌理变化

分割空间、分割画面、介定形象 相互转换、产生节奏

线,组合具象抽象;装饰页面 线,生长延伸;无形骨骼辅助线 影响风格;直线韵味;曲线韵味 延伸动势;稳定画面 面,在书籍页面中的运用

色彩面;肌理面;形状面;边缘面,产生极多变化 页面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形的变化)

光边稳定内聚;毛边视觉扩张;柔边混合暧昧 开放形放射力;闭合形稳定;与背景形成对比 2.编排设计的构成要素

空间、动势、群组 空间不同吸引不同

感性分割;自由构筑;实空间、虚空间;张力、动势

动势、流动;动势、张力;动势、重力;动势、复合;动势、对比;动势、焦点 组合、强弱;组合、形态;组合、肌理;组合、均衡 层次;织体;视觉流程

织体、密度;织体、色调;织体、肌理 2-2版式的视觉流程

视觉流程是视线随着各种视觉元素在空间沿着一定轨迹运动的过程

在于引导读者视线,随着设计元素进入一个组织有续,主次分明,条理脉络清晰,传达迅速、流畅的阅读过程

版式的视觉流程是一种“空间的运动”,是视线随各元素在空间沿一定轨迹运动的过程。

视觉流程可以从理性与感性、方向关系的流程与散点流程来分析;方向关系流程较散点流程更具理性色彩,强调逻辑,注重版面的清晰脉络。

动势视觉流程

动势、流动;动势、张力;动势、重力 动势、复合;动势、对比;动势、焦点 单向视觉流程

单向视觉流程使版面的流动线更为简明、直接,表现速度感,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其表现为三种方向关系:

1. 竖向视觉流程——坚定、直观的感觉。

招贴。“T”形的竖向视觉流程,引导人们的眼球自然而然的注意到主题上。 视觉随竖向的中轴线由上至下运动。

2. 横向视觉流程——给人稳定、恬静的感觉。 3.斜向视觉流程——以不稳定的动态引起注意。 斜线的构图形式,使主体形象有冲出版面的感觉。 曲线视觉流程

各视觉要素随弧线或回旋线而运动变化就是曲线视觉流程。

曲线视觉流程相对于单向视觉流程而言,更具有韵味、节奏和曲线美。 曲线流程的形式有两种: 1. 弧线形“C”

具有饱满、扩张和一定的方向感。 2. 回旋形“S”

回旋形两个相反的弧线产生矛盾回旋,

在平面中增加深度和动感。其特点是:满而不堵,舒畅贯通。 卡片在运动秩序中产生出韵律、 节奏,构成富于变化的回旋状。 重心视觉流程

所谓重心,就是视觉心理的重心。重心视觉流程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1、以强烈的形象或文字占据版面的大部或绝大部分,甚至充斥整个版面。

2、向心、离心的视觉运动,也属于重心视觉流程的范畴。 占据版面优势,将图片充斥整版。 以空胜满的手法强调版面的重心。 反复视觉流程

指相同或相似的视觉要素作规律、秩序、节奏的逐次运动。反复视觉流程的特点是富于韵律和秩序美。

法国高尔皮耶尔酒业集团广告。印有不同品牌的瓶塞有规律的反复排列,以此显示该酒业的实力和与众不同。

招贴。反其道而行的手法,使反复在运用中更上一层楼。 导向视觉流程

通过诱导元素(文字、手势、形象及视线导向),主动引导读者视线向一定方向顺序运动,

由主及次,把各构成要素依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特点: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以图形本身的形状作为引导。 散点视觉流程

指版面中图与图、图与文字间成自由分散状态的编排。

其特点:感性、自由随机性、偶合性,强调空间和动感,追求新奇、刺激。

面对自由散点的版面,它有自己的阅读过程:视线随版面图像、文字作上、下、左、右的自由移动。这种过程不如直线、弧线等流程快捷,却生动有趣。引导版面的重点以散点构成的形式自由摆放,传达一种轻快、随意、活泼的气氛。 最佳视域

将重要信息或视觉流程的停留点安排在注目价值高的位置,这就是优选最佳视域。 其特点:体现个人风格与编排技巧。

不同的视域,其注意力价值不同,在心理上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上部:给人以轻快、飘浮、积极、高昂的感觉;

下部:给人以压抑、沉重、消沉、限制、低矮、 稳定的印象; 左侧:感觉轻便、自由、舒展、活动; 右侧:感觉紧促、局限、庄重。 2-3版面的排列

一、单纯与秩序

单纯化的含义有两点: 1. 基本形的简练

2. 编排结构的简明、单纯

秩序指版面个视觉元素有组织有规律的形式表现。

编排越单纯,版面的整体性就越强,视觉冲击力就越大;反之,越复杂的流程秩序,其整体形式及视觉冲击力越弱。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将相同或相异的视觉元素做强弱对照编排所运用的形式手法。

对比关系包括:主次、大小、粗细、长短、疏密、多寡、动静、黑白、刚柔、虚实等。 调和是在类似或不同类的视觉元素之间寻找相互协调的因素,也是在对比的同时产生调和。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梨的影像与手写体文字成动静、虚实的对比。有动即用静来对比、调和,有虚则以室来补充。

手写体标题字的随意,反衬内文的严谨,对比的同时形成调和的美。

三、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一对统一体,表现为既对称由均衡,实质上是求取视觉心理上的静止和稳定感。

对称均衡

指版面中心两边或四周的形态具有相同的公约量而形成的静止状态,也称绝对对称均衡;另外,上下左右基本相等而略有变化,则称为相对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是古典主义风格的表现。以绝对对称的手法构图,处于版面正中的中轴线严格平分左右,严禁庄重。

非对称均衡

指版面中等量不等形,求取心理上“量”的均衡状态。非对称均衡更灵活生动,富于变化,具有现代感的特征。

四、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均匀的重复,是在不断重复中产生频率节奏的变化。 节奏的重复使单纯的更单纯,统一的更统一。

构成节奏有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一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 设计中的节奏,实质上就是空间形象引导人们的视线在时间上有秩序的运动。 视线在一组具有韵律的构成上所作的时间运动,会感到节奏和韵律的享受。 常见的几种常见的韵律形式:

1、连续韵律

2、渐变韵律

3、起伏韵律

4、交错韵律

版式中的韵律,是指版面上无论图形、文字或色彩(视觉元素),在组织上合乎某种规律时所给予视觉和心理上的节奏感觉。韵律是通过节奏的变化而产生,但变化过多失去秩序便会破坏韵律的美。

图形渐变所产生的空间节奏变化。

唱片封套。为了表现音乐节奏而刻意将文字、线和图像作反复重叠,使其产生杂音和节奏。

五、虚实与留白

版面中的虚实关系为以虚衬实,实由虚托。其中的“虚”,可为空白,也可是细小的文字、图形或色彩。

留白即版面未配置任何图文的空间。 以对页形式展开的中国传统线描,属左空右满、左虚右实的结构。左页图文整体、凝练,大量留白给人以遐想,有意到笔不到和诗情画意的效果。

大量留白烘托了女性的优雅和神秘。

招贴。运用线描的形式,大量留白而由相互联系,以虚衬实,整体感强。 版面的空白率高,传达一种休闲、恬静的生活品位。 2-4版式设计的基本类型

版式的基本类型主要有骨型、满版型、分割型、中轴型、曲线型、倾斜型、对称型、焦点型(重心型)、三角型、并置型、自由型和四角型等十二种。

一、骨格型

是一种规范的、理性的分割方法常见的骨骼有竖向通栏、双栏、三栏、四栏和横向的通栏、双栏、三栏和四栏等。 特点:和谐、理性的美 。

骨格的发现与运用

运用几何与数学的方法对画面进行分析,运用骨格进行分割,然后对图形文字进行组合编排,从古到今都有许多设计家进行探索。

西方古代设计家对黄金分割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到书籍开本和版心的分割上。早期

现代主义的设计家们则将骨格运用到招贴广告和书籍设计上。

柯布西运用人的比例,分析黄金分割长方形的组合关系

运用骨格进行各种平面设计、特别是书籍装帧、杂志、型录、报纸排版等,在20世纪20年代,由瑞士现代主义设计家们研究发展而成。经过几十年在各国,尤其是拉丁语系国家,骨格法被广泛运用并完善。但要指出,骨格编排设计方法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一方面中国文字与拉丁文字很大区别,另一方面宣传研究的不够。所以我们学习它时要注意中国实际,同时鼓励创新。

设计骨格

骨格设计的第一步是根据内容和设计风格的要求设计选择。 1.确定设计的基本风格 编排设计有许多风格,这些风格在设计效果上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从而打动他们的心灵。 古典型的编排样式

单纯、双栏、居中的标题,插在文字中的插图。是其样式。 现代型的编排样式。

宽大的通栏和宽松的行距、“出血”的插图、有间隔、而醒目的标题、各种强有力的装饰线。

技术型的编排样式。

规范化的骨格和较大面积的空白、常常在文字栏中加装饰线。 强势型的编排样式。

粗大的标题字、在标题下常常用粗线进行装饰。正文字体教粗重,大面积的插图或装饰色块。

自然型的编排样式。

典雅、轻松、具有较大的空白空间,标题字体与正文字体较为秀丽,插图常常用圆形或椭圆形编排。

青年型的编排样式。

强调各种对比和设计上的变化,大面积的黑白灰对比,大小不一上下浮动的标题字编排、各种插图风格和各种非常规则的正文编排。

2.确定版面率

版面率是指文字内容在版面中所占的比率。

在过去一些国家由于经济原因,纸很贵,一般的书籍报纸的版面率都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豪华版的书籍杂志渐渐增多,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和气势,版面文字减少,版面率降了下来。因而一定角度,版面率反映着设计对象价格上的定位。

显示设计中,要求设计着认真的对设计对象的内容、成本、开本、设计风格等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最后确定版面率。

3.确定通栏的数量

版面上的通栏在我们这里称为“竖栏”,其功能主要为放置文字内容。它是版面上骨格的主体,也是骨骼各部分展开的基础。

竖栏的大小及变化,在拉丁语系的文字编排方面有具体规定。 4.确定横栏的基本位置和大小、数量

横栏的基本位置规定了编排关系中横向方向的主要关系。 横栏的主要功能也是确定正文文字基本位置。作为画面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正文文字在视觉上也应该成为贯穿整个版面的主体。

横栏各分栏的上下尺寸可根据具体情况变化,特别是放置标题文字的分栏,在尺度上可以灵活一些。

5.确定骨格边框和版面上下左右边缘的尺度关系 6.确定标题的大小变化

从版面编排设计的角度看,一般印刷品主要有三种标题:第

一、主标题(产品宣传样本的正标题、书籍的书名等等);第

二、副标题,(指附加在主标题下的文字);第

三、小标题或分标题,(项目标题或书籍章节标题)

填入文字、图形

将各种文字、图形填入画面,开始具体设计工作。 1.确定整个设计的各部分组织关系。

首先是各部分要占据的空间,其次是正文与插图的空间位置。 2.确定各类文字的字体及装饰方法 3.确定插图的大小位置,插图的风格

插图在设计中起着帮助读者读解内容、装饰画面的作用。 功能不同可分为装饰型插图、图解型插图。 4.确定各种页码位置、大小和装饰方法。 页码尽管在页面上的位置不大,但作用不小。页码可以使设计作品在形象上前后保持呼应,可以通过色彩和形状的变化,将设计的各个部分在视觉上分隔开来。

5.确定整个设计的色调、装饰风格、这是设计中关键的课题 6.确定主页面和其它各部分的设计 调整

为了突出画面整体效果,强调骨格画面图文之间的内容和视觉上的主次关系,最后的工作是调整各部分之间的组合穿插关系。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

二、满版型

以图像充满整版。主要以图像为诉求点,也可将部分文字压置于图像之上。视觉传达效果直观而强烈。满版型特点:舒展、大方。

三、分割型

把整个页面分成上下或左右两部分,分别安排图片和文案。两个部分形成对比:有图片的部分感性而具活力,文案部分则理性而平静

上下分割:

上下部配置的图片可以是一幅或多幅。可以调整图片和文案所占的面积,来调节对比的强弱。例如:如果图片所占比例过大,文案使用的字体过于纤细,字距、行距、段落的安排又很疏落,则造成视觉心理的不平衡,显得生硬。倘若通过文字或图片将分割线虚化处理,就会产生自然和谐的效果。

左右分割

当左右两部分形成强弱对比时,会造成视觉心理的不平衡。不过,如果把分割线虚化处理,或用文字进行左右重复或穿插,则左右图文将变得和谐。

四、中轴型

将图片或文字作水平或垂直方向的排列,文案以上下、左右配置。水平排列给人稳定、平静、含蓄的感觉;垂直排列给人以舒畅的感觉。

五、曲线型

图片、文字在版面上作曲线的分割或编排构成,产生韵律与节奏。

六、倾斜型

版面上主题形象或多幅图片、文字作倾斜编排,形成不稳定感或强烈的动感,引人注目。

七、对称型

对称的页面给人稳定、严谨、庄重、理性的感受。对称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一般

采用相对对称的手法,以避免过于严谨。总的说来,左右对称的版式比较常见。

八、焦点型/重心型

焦点型的版式通过对视线的诱导,使页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焦点型分三种情况,即中心、向心和离心。

(1)中心

直接以独立、分明的形象(图片或文字)置于版面的视觉中心。 (2)向心

视觉元素引导视线向版面中心聚拢,形成一个向心的版式。向心版式是集中的、稳定的,是一种传统的手法。

(3)离心

视觉元素引导视线向外辐射,形成一个离心的版式。离心版式是外向的、活泼的,更具现代感,运用时应注意避免凌乱。

九、三角型

各视觉元素呈三角形排列。 正三角形(金字塔型)最具稳定性,倒三角形则产生动感。侧三角形构成一种均衡版式,既安定又有动感。

十、并置型

将相同或不同是图片作大小相同而位置不同的重复排列。

并置构成的版面有比较、说解的意味,给予原本复杂喧闹的版面以秩序、安静、调和与节奏感。

十一、自由型

自由型结构是无规律、随意的编排构成。

特点:活泼、轻快 十

二、四角型

指在版面四角以及连接四角的对角线结构上编排的图形。 特点:严谨、规范

第二篇: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_版式设计

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念

[课程导入] 当我们面对设计主题,有了一个好的设计创意时,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一创意表现出来。设计创意的表现元素不外乎图形(或图片)、标题字、正文和色彩,这些,统称为版式设计的四大元素。

可以说,任何具体的设计,最后都会落实到对这四大元素的编排上来。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每进入到一门新的课程环节,要习惯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这门课程将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门课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这些要素有什么用?

需要怎样结构才能使它们结合起来达到设计目的?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课程教学!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

何谓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同时能够强化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以期全新的视觉效果。

版式设计的创意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其主题思想创意。优秀的版式设计,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使之更加生动、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版式设计涉及到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诸如广告、包装、报纸、杂志、书籍、宣传手册、CI、网页设计等(见图)。

版式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四大要素的构成关系。

课题设计训练的目的: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练掌握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构成关系。

总之,通过强化版式设计创意能力,使版式设计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无限。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让设计者能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主题思想表达的版式创意设计,使版式设计更有情趣、更富内涵、更显新颖。

版式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四大要素的构成关系。

课题设计训练的目的: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练掌握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构成关系。

总之,通过强化版式设计创意能力,使版式设计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无限。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让设计者能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主题思想表达的版式创意设计,使版式设计更有情趣、更富内涵、更显新颖。

第二节 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一、书的形态

中国有着三千多年辉煌的书籍艺术史。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甲骨刻辞、钟鼎、石刻、简策、帛书、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一长串千姿百态的书籍形态,在此我们介绍几种重要的传统书装。

1、简策

中国图书的正式形成大概在商代中叶,刻写在竹木简上并用带子串连起来的“简策”。 竹简的编连方法是“简”的上下各打一孔,用丝线或韦穿在一起,策的第一简正面是白简,但反面刻着书名,卷起后书名正好朝外,起着封面的作用。

2、卷轴

商代中叶,用丝织品、帛箔作材料,上抄文字,围中心棒轴卷作而成的“卷轴”。东汉蔡伦改进和完善了造纸技术,此后,纸质材料逐渐成为卷轴的主要选料。

3、经折装

以一张长方形纸为单位的“折叠本”,每页中间串扎细绳成册。后又受印度贝叶梵经的启示,将书页按序粘接起来,加以折叠,上下夹木板做表封,称之为“经折装”。

这种变化意味着书籍形态从原来的“卷”式向册页翻动的形式过渡,这是书籍史上的进步。

4、蝴蝶装

蝴蝶装的特征是一个印板就是一页,版心向折口靠拢且折口全部粘合起来,固定了书脊,书页像蝴蝶翅膀般展开,故称之为蝴蝶装。

5、包背装

包背装形式正好与蝴蝶装相反,其版心移向书口,将白面相对朝内折,折口朝外,然后在右打眼穿孔,捻子订系,用书衣绕背包装,因此得名包背装。此形态兴盛于明代至明中叶。

6、线装书

线装书的装订方法与包背装相似。折口朝外,书页右边打眼,其特征有四针眼、六针眼、八针眼订法,书角用锦绫包角,此法延续直至晚清。

二、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的版面术语名称

传统的中国印本书籍只印纸的一面。每一印张在中央对折,成为一页的两面。书的每页上有特别的形式及线条,其名称可以有助于解释它们的性质及其功能。印张的印刷部分与木板大小相同,称为版面(见图)。版面中央折叠处称为版心。版心中央有一黑线,有粗有细,称为象鼻,以此线为准进行折页;或有上下相对的两个凹形尖角黑花,称为鱼尾,凹形的尖顶处为折页的标准。版心处可以有一细栏文字,为两页内容章节的小标题、印张页次,有时也是印本分卷的号码及题目,或本张字数及刻工姓名。宋版书籍有时在版边的左上角印一长

方形符号,内写卷次,称为书耳。

书页的上下边缘空白处分别称为“天头”、“地脚”。“天头”一般较宽,“地脚”一般较窄。“天头”称书眉。书的每页画成行格,行与行之间有细线区分,称为界,每页四边均有边栏,或为单线,或为双线。书的正文印在行内,为大字单行,书的注释或批语则以小字双行印在所注的句或字下,同在一行之内。每一页可划分5到10行,每行容10至30字(大字)。这种印法的基本版式以及中国传统印本书籍所用的某些版面术语名称直至近代仍沿袭使用。 书的最重要部分当然是正文,通常以不同风格的楷书字体印出。宋代的雕版刻字至少使用了最为流行的三家书体。即欧体、颜体、柳体。欧体笔力刚劲,笔画清朗。颜体笔画肥厚,笔意凝重。柳体笔意清秀,结构端正,字画平直,自成一派。一般来说,北宋刻本多效法颜氏书体,南宋多采用欧体。雕板印刷普及后,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2、传统中国书的版式设计特征

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是直排,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元刻本图《大元大一统志》的章节目录,文字信息依章节名、作者、章节内容的顺序从右往左排列;在章节内容的编排中,内容由大到小的关系通过文字上下分级别的穿插排列,将信息层次清晰的显示出来。 明刊本图《三才图绘》中的《指南车图》,标题位于书眉,页面分纵向三栏,正文占一栏,插图占三分之二栏,空间留白的插图区与排列整齐的正文区之间形成黑白的强烈对比关系,使整个页面版式极具装饰性。

中国传统书籍在正文编排的处理上,很早就利用竖排文字间上下穿插的层次关系来表现内容的信息级别。

书的正文印在行内,为大字单行,书的注释或批语则以小字双行印在所注的句或字下,同在一行之内。

元代课本、小说、杂剧、历史话本中插图数量大量增加,通常在每页上端约三分之一为图,其下约三分之二为正文;这种版式安排说明插图起着装饰及帮助理解文字的作用,左图是《全相三国志评话》,是插图本的典型版式。

上述案例介绍了传统中国书在版式设计中对标题、文字、插图处理的一些典型手法。自宋之后,中国书的版式风格已独具特征,值得深入挖掘。 推荐书目:

1、《中国印刷史》(上、下)张秀民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2、《中国古籍版刻图志》 熊小明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3、《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钱存训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版式设计小结

在课程的学习中,不仅学习了版式设计的原理方法,更是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了大量的设计信息,网站、设计师、设计大会,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为以后自己进行学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方法,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高年级同学的学习状态及信息,为以后的目标实施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掌握了新的信息就是一种优势。我认识到学习的途径有很多,不止是上上个别的网站,荡几个借鉴图片下来,更多的是要关注设计信息。老师在开课的时候要我们看原言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并写下读后感,我很早就有这本书,以前没怎么认真看,虽然看过几遍,但都没太多的感觉,只是觉得设计的太好了,我非常喜欢无印良品的设计思路,很环保很自然,太有内涵了!因为要写体会的原因,我这学期再看这本书的时候很认真,逐字逐句的品读,每看完一个物品的设计就赶紧写下心得,我很吃惊的发现,看一遍和写一遍真的不一样,写一遍的时候我对作品进行了分析,从字体到颜色到每一个小物件的添加减少,设计思路的提出,以前没有意识到的设计的精彩之处现在意识到了,以前觉得日本的设计太简洁太朴素了,我总感觉有一种苦行僧的感觉,但是看了大师对自己作品的分析介绍及从想法的提出到实施,我现在觉得日本的设计很细腻,充满人性但又亲近自然朴实无华。 在上版式设计课之前,总是看到一些书籍和文章上反复强调方便读者于阅读的重要性,现在知道了,其实就是内容分区、分级和同类合并的重要性,版式的形式固然重要,但在形式美的前提下,内容分区、分级清晰明确,同类合并及处理好图片和文字的关系是版式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内容分级非常难,可能是我看的版式太少或者是文学功底不够吧,以后这方面我要多多注意,多看、多收集学习,在老师点评作业的时候我深刻体会到文字与图片的关系有很多种,最吸引我的是文字的编排的时候可以加强图片的效果,很有意思,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统一。戴敦邦以擅长画古装人物著称,他在画水浒传的人物时,明末陈老莲的水浒人物是他潜心学习的对象,他曾悉数临摹过,但他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采取了“一躲二学”的方法,在造型上力求与之不同,汲取其刻画人物的形态和线条组织方法,师古而不泥古,力图陈出新。这给我的启示就是学习借鉴要学习精髓,只是一个表面的空壳是没有多大用的,再没学习版式设计之前,排版的时候就使劲回想以前看的版式是怎么排的,然后照搬上去,现在发现越是好的版式设计,版面都很统一协调,字体与图片很搭,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画面的气氛,乍一看很相似的版面细节觉使人觉得别有洞天,所以我觉得字体是很应该研究学习的,不仅仅是中文和英文的字体之间要搭调,有时候字体的粗细,比划末尾勾与不勾,比划有没有粗细变化,字体排列的位置方向都会和图片形成呼应和对比,无意识地让人感觉画面很协调、舒适。在设计版式的时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人版面上的字体漂亮,但可能不一定适合我,学习借鉴的时候还是要慎重考虑的,当版面中有大面积图片的时候字体有时候就会图形化,对版面影响巨大,我以后要更加注意版面中细节的学习,我觉得一个设计有了细节才更加精致、有设计感,细节更能打动人。 除了对文本的分级我觉得比较难外,空白空间的设计也是我认为比较难的,首先这个空白空间的形态比较抽象,以我现在的审美水平,有些空白空间的美感我的确是感受不到,即使感受到了我也不能说出个说以然来,不知道具体怎么个美法,只是觉得好看。我以后要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多看一些绘画作品的评论,以及大师的访谈录看他们是怎么解说自己的作品的。我认为作为一个设计师抽象思维非常重要,再看一些大赛的获奖作品及高年级同学的获奖作品的时候,我深刻的感受到现在自己设计思维太肤浅,如果说那些优秀作品是抽象思维的话,我现在的思维就是一个具象思维,不能提炼出本质的东西,或者说是不能更加精炼的提炼出本质的东西,想的东西都太简单,所以表达出来的东西不能引发别人的思考。(跑题了不是讲的版式设计只是我看了老师播放的比赛图片的一点感想,不过还是想请问辛老师,怎样才能提高设计思维的深度?)

在上版式设计课的时候我乱用颜色的现象很严重,第一张作业我搞了个鲜亮的红色,在作业中甚是扎眼,与设计主体甚是不搭调,之后我就比较注意背景颜色的使用,但是在最后一张考试作业中,我又用深色的紫红做了个底子,我觉得启蒙嘛,搞个暖调子。作业交上去我一看,除了我没有一个人用暖调子,我郁闷了,估计我这次又大胆地乱用了颜色,我这么偏好于底色,看来我要好好地对优秀的版式设计的底色进行分析学习了,占据最大面积的底色对我的设计至关重要。这次有一个发现就是,我们用的这种大头的显示器,显示的色彩比老师使用的液晶的显示器显示的颜色要暗淡许多,所以今天我在老师电脑上看到我的折页,我更加郁闷,竟然变成了有一点玫瑰红的感觉,这下彻底印象深刻了。

李红萱 12062060 印刷3班

第四篇:版式设计素材

大学生打工情况及利弊调研报告书

调查目的:升入大学,属于自己业余支配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假期也越来越长。近几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就业形势,了解到现在的大学生们也逐渐觉察到了就业“危机”的存在,觉察到光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是不够的。走出象牙塔,去接触社会,来增长社会经验也会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调查途径: 通过我们小组通过对一百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平时同学间的交流作参考。打工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

下面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了解的人数不是太多,只有100人左右,因此调查结果可能比较片面,可能不能准确的反映整体情况,结果如下:

一,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打工的态度:28.6%赞成,28.6%反对,42.9%中立。接近一半的人表示中立,说明许多人还是有观望态度。在调查是否有打工经历事14.1%的人有很多经历,42.9%的人有但很少,15.4%的人表示没有但以后想去尝试,28.6%的人表示没有而且以后也不会尝试。结果显示有一半的同学有打工的经历,有28.6%以后也不会考虑打工。

二,打工的动机:(问卷中是多项选择) 通过打工最主要想锻炼自己的占21.4%。42.9%的调查者打工是为了赚取生活费。选择打工为了消磨时间的占14.3%。另有50%选择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社会积累经验。广交朋友的占7.1%。 大学生兼职打工的目的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成熟,获取宝贵的助学金则是他们最基本的想法。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则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而且比例约占一半。兼职打工还有一个好处:丰富个人经历。时下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丰富”的打工兼职经历,在毕业求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三,在选择打工方式方面(多选) ,家教占21.4%,服务员(商店、餐厅、酒吧)占28.6%,商场促销(包括发传单)占28.6%,礼仪会展没有。自主创业占7.1%。服务员、促销类工作人较多家教其次,而自主创业较少,通过交流发现自主创业较少一些同学认为没有条件。35.7%的人想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另外发现多数的人看重的是工作的报酬,调查中打工月收入一般都在四百元以下,少数能达到四百以上。时间上,42.9%的被调查者每周工作在5小时以下,5到10小时占14.3%,而10小时以上的紧占7.1%。 学生选择打工的方式时候更多的还是接近“学习”,尤其是有过打工经历的学生,在再次选择工种的时候是把家教作为首选的。据他们说现在学生人数显著增高,很多家庭需要选择一名有文化有经验的大学生来辅导孩子,尤其在上毕业班之前。有一位家长曾这样说,选择学生家教一是为了给孩子补习知识,二是希望学生家教能告诉孩子一些应考的方法,这样一举两得。经历过高考的复习考试,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我们,也可以说是对大学前的基础知识是非常的熟悉,所以做起家教来可以得心应手。另外家教的报酬相对较高,促销、发传单每天忙碌8小时,报酬一般在50到100元之间,而家教每小时报酬就有25-30元,个别艺术专业甚至高达200元每小时,这也吸引了有知识没资本的大学生们。 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备受朋友的青睐,服务员,理货,酒吧招待„这些劳动不需要什么技术,很容易上手,先对赚钱也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人数较多。 一些脑力劳动的工作,例如翻译,编程,打字等等。

第五篇:版式设计现状分析

在国内外,版式设计已经十分成熟,经历了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包豪斯设计思想等阶段,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信息社会的到来,全球资源相互交融,信息的不断更替,,设计无处不在,版式设计也随时水滴冲击着我们的眼睛。

收到现代设计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版式设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在传达新的思想和理念,追求新颖独特的个性表现,寻找差异,寻求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已成为版式设计的一个流行趋势,多元化与视觉化成为版式设计的两大特点。

在中国,设计可以说还是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任何事物都讲究与国际接轨,版式设计也不例外。其中版式设计做为视觉传达艺术中的重要部分,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变,而中国的版式设计在观念、功能、形式及情感表现等方面都备受东西方文化理念和设计风格的影响,但发展至今,喜忧参半。经济的发展为设计领域铺平了起步的道路,也促进了设计的发展,其中版式设计从原始的单一放置要素位置到逐渐采纳和运用设计理念,我们对设计从认知到认可,在经济发展多元化的情况下,产生对外来的设计理念加以灵活运用并结合本土的意识。中国的设计在这领域逐渐成长,其中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为喜。

随着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设计群体不断壮大,与国际设计不断的交流,在中国设计时代到来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发展属于我们自身的设计。但由于中国的设计起步晚,加上设计类教育体系尚未调整完善,瞬息万变的市场无法给予设计太多的磨合时间,无论在量与质之间都无法得到满足,导致“拿来主义”变得顺理成章,有些甚至是完全靠那些舶来的理念生搬硬套,在市场中的设计显得如此匮乏,之为忧。

在现今的信息化社会,网络的出现使得地界的限制逐步消失,交流更为频繁流畅,为设计包括版式设计都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发展。栅格系统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盛行构成主义的西方,但作为我国版式设计一个新兴引进的理论系统,我们对于它的了解还停留在书面的理论及尝试性的运用。对于已经试图彻底改变“拿来主义”、盲目使用的陋习的设计者们,除了教育外,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将新的版式设计系统与中国自身的文化内涵相结合,从而真正的将属于我们的设计推向国际化。

上一篇:不明原因肺炎防治下一篇:百问百查征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