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运动学公式汇总

2022-08-15

第一篇:经典运动学公式汇总

HR常用公式汇总

【HR工具】HR常用公式汇总,建议HR初学者收藏

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如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如果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呢?是不是很容易混淆?没关系,这里为大家整理了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以便不时之需。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情境:假设HR圈内招聘网,月初员工为100人,本月招聘,前来招聘30人,成功录取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应聘30人,录取5人则5÷30×100%=入职率:16.6%)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

2月初员工100人,月底员工102人,则(100+102)÷2

本月平均人数101人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本月离职3人,月平均人数101人,

则3÷101×100%本月员工离职率为:2.9%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本月新进员工5人,月平均人数101人,

则5÷101×100%本月员工新进率为:4.9%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月底员工102人,月初员工100人,

则:102÷100×100%本月员工留存率为:102%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本月离职员工3名,月初员工100名,

则:3÷100×100%本月员工损失率为:3%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本月入职员工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

则:5÷3×100%本月员工进出比率为:166%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如:出勤20天,规定的月工作日为23天,

则,20÷23×100%个人出勤率为:86.9%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当月加班6个小时,当月总工作时数为184小时(23天*8小时)则,8÷184×100%加班强度比率:3.2%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当天出勤员工98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

则:98÷102×100%人员出勤率为:96%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当天缺勤人数4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

则:4÷102×100%人员缺勤率为:3.9%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

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第二篇: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汇总

2011年高考数学资料整理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汇总

集合类:

ABAABABBAB

逻辑关系类:

对数类:

logaM+logaN=logaMNlogMaM-logaN=logaN

logaMN=NlogaM logab

MN

=

Nb

logaMloga1=0

logaa=1loga1=-1a

loga^b

a

=b

logaa^b=blogab=alogba=1a

三角函数类:

sin,一二正

co,s一四正tan,一三正

sinsin

coscos

tantan

sin

2

cos

2

1sin2

cossin

cos2

cos

sin

cos2

2

sin



2

1

asinA

bsinB

csinC

2R

abcsinAsinBsinC



a*ba*b*cosa*b

cos

a*b

xx

yy

a

b

c

2bccosA

cosA

2bc

xx

221

*

yy

x

21

y

x

22

y

22

流程图类:

Int2.52.52 (取不大于2.5的最大整数) mod10,31

平面几何类:

(取10除以3的余数)

圆标方程xa圆心:a,b

yb

r

函数类:

斜率:k

yx

22

y(xx

11

圆一般方程x

y

DxEyF0

x)

D

E

4F0

点斜式:yy

y

kx

x

x

11

y

两点式:

yy

xx

DE

圆心:,;半径:

22

4F

点点距离: PP

截距式:

xa

yb

1

0 ba

x2x1y2y1

一般式:AxByC韦达定理:x

x



1//2k1k2

点线距离:d

c

xx

a

A

x

B

y

C

A

22

B

A

x

B

yC10

与A2xB2yC20

平行:AB垂直:AA



AB BB

椭圆:ab

22

yb

1ab0

0

a

c

焦点:(c,0) ,(-c,0)

c

平行:A1xB1yC30 垂直:B1xA1yC30

平面向量类:

ab

a//b

离心率:e准线:x

a

c

双曲线:a

22

yb

1a,b0

b

c

a

xx

,2

y

y

焦点:(c,0) ,(-c,0)离心率:e

a

c

xy

xy

0

准线:x渐近线:y

c

ba

x

抛物线:y

2px

(p>0)

p

焦点:F,0

2

x2x

2,

11

2xx

,

x

,

x

1

离心率:eca

准线:xp2

数列类:

等差:ana1n1d

a

n

a

m

nmd

S

1

n

n

n2

n

a

nn12

d

mnpq

a

m

a

n

a

p

aq

等比:an1

na1q

a

n

a

nm

m

q



S

a11n

q



a1

anq

n

1q1q (q≠1)

mnpq

am

a

n

ap

aq

线性规划类:

n

nxn

niyixi

y

ii1bi1

i1*n2

nx2

nix

ii1i1

aybx

nxiyinxyx

i

xyiy

**bi1

n

n

x2

x2inx

i

x

i1

i1

aybx

导数类:

kxb,

kC

,

(0C为常数)

x

,

1

ax

,

a

x

lnaa0,且a1e

x

,

ex

log

a

x

,

1e

xloga

1xlna

a

0,且a1

lnx,

1 sinx

,

x

cosx

cosx

,

sinx

fxgx,

f

,

xg

,

x

Cfx,

Cf

,

xC为常数

fxgx,

f

,

xgxfxg,x

fx,

f

,

xgxfxg,x

gx



g2

x

gx0 复数:

i

1

abicdiac,bd

abicdiacbdi abicdiacbdi abicdiac

bdbcadi

x2y

xyixyi

Zar,以a,0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Zabir,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1

3-2

2i

1



1i2

2i12

0

ax

bxc0,

b2

4ac0

x

b

4acb2

求根公式:

i

2a

向量与向量模关系:

Z1Z2Z1Z2Z1Z2

Z1,Z2是二次方程的根,那么即Z1abi,Z2abi

Z1,Z2共轭。

等式与不等式:

ababaabb



ac2

2a

b

aabb

22

b3b

a

24

abc2

3abc

ab2ab,

ab2

ab,ab时取“”

ab2ab

22

abcabbcac

222

平面几何类:

内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到交边距离相等,为内切圆圆心) 外心: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 垂心:三条高线的交点 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

S三角形

1

ppapbpc注:pabc

2

角平分线:中

AD

12

ABAC

BDDC

线

2AB

AC

BC

12

S扇形rr弧长

22

立体几何类:

S直棱柱侧ch

ch

,

V柱体V长方体abcSh

V球

43

R

S正棱锥侧S正棱台侧

1212

,

,

V椎体V台体

1313

Sh

SS

,

S球

4R

S

,

cch

hS

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定理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定理2: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点、线、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第三篇:人力资源日常公式汇总

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是如果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呢?是不是很容易混淆?没关系,为大家整理了大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HR可收藏备用,或者打印之后贴在边上,就可以随时查询了。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HR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

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备注:

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成本效用评估: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附录:

劳社部发[2008]3号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

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八年一月三日

第四篇: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汇总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集合与函数 《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求解非常有规律,反解换元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幂函数性质易记,指数化既约分数;函数性质看指数,奇母奇子奇函数,奇母偶子偶函数,偶母非奇偶函数;图象第一象限内,函数增减看正负。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变成税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1加余弦想余弦,1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不等式 《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数列

《数列》

等差等比两数列,通项公式N项和。两个有限求极限,四则运算顺序换。数列问题多变幻,方程化归整体算。数列求和比较难,错位相消巧转换,取长补短高斯法,裂项求和公式算。归纳思想非常好,编个程序好思考:一算二看三联想,猜测证明不可少。还有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程序化: 首先验证再假定,从K向着K加1,推论过程须详尽,归纳原理来肯定。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复数

《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平行四边形,

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

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

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台球为代表。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垂直平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立体几何辅助线,常用垂线和平面。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之平面解析几何 《平面解析几何》

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两者—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四件工具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平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

第五篇:PPP项目财务测算公式汇总

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销项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其他收入+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1、补贴收入 =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使用者付费)

①可用性服务费=年均建设成本×POWER(1+折现率,n)(现值P求终值F)×(1+合理利润率)

n项目全部建设成本(1折现率)(1合理利润率)=

财政运营补贴周期注:项目全部建设成本=资金筹措表中的“资金筹措”-“政府方占股”

POWER:返回数字乘幂的计算结果。POWER(底数,指数)

②运维绩效服务费=运营成本×(1+合理利润率)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1+增值税税率)×(1+合理利润率)

注: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外购原材料+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养护费+其他费用

2、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估算表中的“其他收入”

3、销项税 =税费估算表中“销项税额”

=营业收入-不含税价格

=(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1+增值税税率)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

财政补贴收入=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

=可用性服务费+运维绩效服务费-第三方收入

4、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估算表中计计算期最后一年“折旧净值”

5、回收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估算表中计算期最后一年“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注:存货=原材料+燃料及动力+在产品+产成品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建设投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附加税+维持运营投资

1、建设投资=资金筹措表中的“建设投资”

2、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估算表中的“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3、经营成本 =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运营成本”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不含税)”×(1+增值税率)

4、应纳增值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应纳增值税”

=当年销项税额-当年进行税额-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

=(财政补贴收入+第三方收入)÷(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总成本费用表中的“外购原材料(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养护费用(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

=IF(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0,-(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

注:计算期第一年进行税额=计算期第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总投资÷(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80% 以后各年进项税额留抵额=IF(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上一年进项税额留抵额+当年进项税额-当年销项税额,0)

5、进项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进项税额”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外购原材料(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养护费用(不含税)”×适用增值税税率

6、附加税 =税费估算表中的“附加税”

=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附加

=[应纳增值税×(7%、5%、1%)]+(应纳增值税×3%)+(应纳增值税×2%)

7、维持运营投资指的是某些项目在运营期需要投入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得以维持正常运营;例如设备更新费用、油田的开发费用、矿山的井巷开拓延伸费用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的项目其投资内容可能不同,如发生维持运营投资应将其列入现金流量表作为现金流出。

三、净现金流量

1、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2、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调整所得税 调整所得税=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息税前利润”×25% =(利润总额+利息)×25% =(营业收入-附加税-经营成本-折旧-摊销-维持运营投资+补贴收入)×25% 累计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上一年累计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当年所得税前(后)净现金流量

四、IRR、NPV、Pt的计算

IRR(净现金流) NPV(折现率,净现金流)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补贴收入+其他收入+销项税+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

(各项公式及链接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社会资本方资本金+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付+经营成本+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附加税+所得税+维持运营投资

1、社会资本方资本金=资金筹措表中的“社会资本方占股”

2、借款本金偿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中的“借款本金偿还”

=借款总额÷运营期期限

3、借款利息支付 =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中的“借款本金偿还”

=(期初贷款本息累计+本期贷款)×年贷款利率

建设期利息=(期初贷款本息累计+本期贷款÷2)×年贷款利率

4、所得税 =损益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25%=(利润总额-弥补以前亏损)×25%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附加税-弥补以前亏损)×25% (其它各项公式及链接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三、净现金流量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四、IRR、NPV的计算

IRR、NPV的计算同“项目(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PSC值测算表

PSC值=初始PSC值+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建设净成本+运营维护净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建设成本-资本性收益)+(运营维护成本-第三方收入+其他成本)]+竞争性中立调整值+(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1、建设成本=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2、运营维护成本 =运营成本+财务费用

=总成本费用表中的“经营成本”×(1+增值税率)+财务费用

=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3、竞争性中立调整值主要是采用政府传统投资方式比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少支出的费用,通常包括少支出的土地费用、行政审批费用、有关税费(增值税、附加税、所得税)等。

4、项目全部风险成本 =项目建设运营成本×10%=(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10%

=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可转移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80% 自留风险承担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20%

PSC值NPV=PSC值×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PPP值测算表

PPP值=财政支出总额

=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配套投入

=PPP值测算表中的“政府建设运营维护净成本”+“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政府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项目全部风险成本×20%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运营补贴金额)+(政府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10%×20%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政府运营维护成本+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10%×20% PPP值NPV=PPP值×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财政支出责任测算表

财政支出责任=股权投资支出+运营补贴支出+风险承担支出+配套投入指出

=财政支出测算表中的“政府建设成本”+“政府补贴支出”+“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资金筹措表中“政府方占股”+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财政补贴总额”+财政补贴测算表中的“政府自留风险承担成本”

财政支出责任现值=财政支出责任×POWER(1+折现率,-折现年数)(终值F求现值P)

上一篇:机关办公室保密制度下一篇:经典英语歌歌词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