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角评比报道

2023-04-26

第一篇:幼儿园自然角评比报道

幼儿园班级自然角评比方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为了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科学素质,丰富动植物知识,养成关爱生命、勤劳有责任心、热爱大自然的行为习惯,提升我园教师综合素质,力争在全区幼儿园自然角评比中取得好成绩,特组织幼儿园自然角评比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评比内容:

全园各班自然角(种植区、饲养区、观赏区、实验区、观察记录)

二、评比对象:

全园各班师幼

三、评比时间:

2010年11月

四、评委:

各主班老师

五、评比要求:

1.内容设置:

要求:结合创建目标,用多种方式直观的呈现出现阶段的托、小、中、大班自然角的版块及内容设置。

2.材料选择及区域布局:

要求:

(1)充分利用空间、墙面的作用,创设平面、立面、操作的自然角环境。

(2)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应体现丰富多样与灵活变通相统一,安全、卫生与实用相统一。

(3)布局合理,造型别致,色彩和谐,形象生动,具有童趣,富于创意。

3.参与情况:

要求:是否能引发孩子观察与探究的欲望,营造出环境与人、师与生、生与生、亲与子的互动和谐的学习氛围。

4.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

要求: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各班选派教师以理论联系实践,借助PPT,清晰、流畅的向评委讲解本班自然角创建的情况。

六、评比结果:本次评比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二篇:幼儿园区角活动创设评比方案

为充分发挥区角活动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幼儿园的区角创设更有利于幼儿的各种活动,提升幼儿教师环境创设能力,根据已定计划,决定在本园开展区角创设评比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评比主题

班级区角活动环境创设

二、参评对象

幼儿园大、中、小,共12个班级

三、评比内容及要求

本次评比以区角环境创设为主要内容。总的要求是:教师通过“废物利用”为幼儿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支持和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探究、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具体评价要求详见附件《区角活动评价表》。

四、评比时间

2012年9月14日

五、评比方式

1、本次评比活动的评委由园领导班子及两组互评。

2、评比时,各班老师将班级区角活动创设基本情况做简单的介绍。

六、等级设置

本次区角评比分别设

一、

二、三等奖,比例为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6个。

第三篇:幼儿园观察记录——新鲜的自然角

观察幼儿:

全体幼儿

观察时间:

2009年3月23日

观察内容:

春天来了,老师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植物。既美化环境,又有利于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不,自然角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但是我发现真正关注的孩子却很少,几天过去了,只有一两个孩子想起为自己的植物浇水。如此下去,拿植物的最初意图就没有了,花盆真就成了摆设。就此,我正式对孩子们提出了观察与记录的要求。

分析和反思: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何带领幼儿亲近自然,善于观察与发现,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呢?我想起一句话:“一个成熟的自然观察者不仅应该具有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和辨别的能力,而且还应该在对大自然的探索中感到轻松愉快,同时还能拥有照料、饲养各种生物体的天赋。”在幼儿园的自然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也是我们创设自然角的主要目标。教师在组织幼儿园的自然角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幼儿的爱心,尊重幼儿的情感,善待幼儿的发现。引导并支持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可能会影响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生投入到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中去,也可能使幼儿一辈子具有环保意识,更可能会使幼儿终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篇:幼儿园综合优质课:四季自然角

【活动建议】

1、教师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扩展自然角的内容,不要局限书中举的例子。

2、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然角的创设与管理,充分发挥自然角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活动目标】

通过照顾、观察自然角,使幼儿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增进幼儿对饲养和种植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鱼缸、花盆、记录本、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活动

(一)春天的自然角

1、种子发芽:在盘子里放一层棉花,用水将其浸湿,然后撒上一些不同的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比较不同的种子发出的嫩芽有什么不同?

用一根细铁丝穿上三粒蚕豆插到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些水,使最下面一粒蚕豆完全浸在水中,中间一粒恰巧在水面上,最上面一粒则离开水面。过几天后,让幼儿观察、比较三粒蚕豆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启发他们想一想,为什么三粒蚕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2、瓶插:带领幼儿采集柳树、桃树、杏树的枝条,插在瓶子里,泡些水。每天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

3、饲养小动物:让幼儿将蚕、小蝌蚪、小鱼、乌龟、小鸡、小鸭等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放在自然角饲养。鼓励幼儿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变化。

活动

(二)夏天的自然角

1、养花:将夏季常见的盆花摆放到自然角,供幼儿欣赏。

2、饲养动物:带幼儿捕捉并饲养蜗牛、蝉、蚯蚓等小动物。也可制作蝴蝶、蜻蜓标本,将其摆放到自然角,供幼儿观察。同时要教育幼儿保护益虫。

3、天气日记:在室外建立一个小小气象观测站,让幼儿轮流观察天气的变化,并做天气日记。

活动

(三)秋天的自然角

1、果实娃娃:让幼儿搜集各种成熟的果实,在果实上粘贴五官,制成果实娃娃。如苹果娃娃、南瓜娃娃等。将这些果实娃娃摆放到自然角,供大家欣赏。

2、种子盒:鼓励幼儿采集各种种子,放到盒子或瓶子里,并贴上标记。

3、树叶画:带领幼儿捡落叶,用各种颜色、形状的落叶粘贴树叶画。将树叶画摆放到自然角或挂在墙上供大家欣赏。

4、养菊花:将几盆菊花放到自然角,让幼儿轮流照顾菊花,给菊花画像。

5、昆虫标本:带领幼儿捉虫子。将活的昆虫放到笼子或瓶子里饲养。将死去的昆虫制成标本(方法见“制作标本”活动)。将昆虫和标本放到自然角,鼓励幼儿每天去观察。

活动

(四)冬天的自然角

1、萝卜白菜花:将萝卜的上半截从拦腰处挖成一个小碗,里面泡上白菜心,挂到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让幼儿每天往里面浇些水,并观察它的变化。萝卜、白菜会同时发芽、长大、开花,出现奇妙的景象。

2、水仙花:将水仙花头泡在清水中,用小石子固定,放在阳光下。让幼儿轮流照顾,并做观察日记画。约一个月左右开花。

3、冰花:寒冷的日子里,准备一些小容器、小模子等,让幼儿用水冻冰花。

可在水中放些颜色或彩纸,放到室外,过一会(或一个夜晚),会形成五颜六色的冰花。

4、宠物角:让幼儿将家中饲养的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来饲养(金鱼、乌龟、小兔、小猫等),让幼儿轮流照顾小动物,每天要观察、抚爱小动物。

第五篇:幼儿园冬季自然角的种植心得

幼儿园冬季自然角的种植心得

自然角是幼儿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特性、培养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常规性活动区域。在“做中学”科学教育中,自然角更是幼儿探索科学的试验田。他们通过亲自种植、对比试验,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科学经验。在冬天的自然角中,我班幼儿将种植延伸到户外,利用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在反复试验中发现植物生长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蒜苗拿到户外种植好吗

12月中旬,孩子种在自然角的蒜苗长得又高又绿。一天,有孩子说:“我们把蒜苗拿到外面种好吗?”“为什么?”我惊讶地问。“因为外面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有很多风和氧气,会让小蒜苗长得又高又快。”孩子的话使我意识到:他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氧气和阳光,却忽视了植物生长也需要适宜的温度。要在以前,我会下意识地告诉他们:北京的冬天很冷,外面温度低,蒜苗是不会长高的。可是“做中学”教育了我:要尊重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在幼儿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试验下去,幼儿在观察试验的过程,客观事实会不断调整幼儿不正确的认识,获得新的经验。

为什么户外的蒜苗长得慢

根据孩子想把蒜苗放到室外的提议,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猜一猜小蒜苗放在教室内和外面,哪里长得快?结果,有10名幼儿选择了户外,因为他们觉得户外有氧气和阳光,会让蒜苗长得快;8名幼儿选择了室内,他们认为室内有暖气和空调,非常暖和,小蒜苗长得快。孩子们把各自的猜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观察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每组有三名幼儿负责室内外两盆蒜苗,他们一起观察这些蒜苗一起做记录。其中,一个小朋友测量蒜苗的高度和种植场地的温度,另一个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第三个小朋友向集体汇报他们小组的观察结果。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每个幼儿都能对室内外不同场地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信。10天以后,孩子们发现:室内最高的蒜苗是30厘米,温度18度,而户外温度是5度,最高的蒜苗3厘米。“为什么室内的小蒜苗长得快呢?”孩子们的回答是:“室内有暖和的暖气,有暖和的空调,窗台上有温暖的阳光,所以蒜苗长得快。”“为什么户外的蒜苗长得慢?”孩子们的回答是:“因为户外很冷,还下过雪,把蒜苗冻得长不高了。”通过初次试验孩子们初步积累了蒜苗在暖和、温度高的地方长得快,在冷的地方长得慢的经验。

以上种植蒜苗的探索活动,激发起幼儿对种植活动更浓厚的兴趣,他们又种了玉米、黄豆、花生、白芸豆、小麦等各种各样的种子。有一天,我看见几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种的小植物往外走,便问道:“你们要把小植物放到哪里?”他们说:“我们要把玉米放到操场,因为操场有太阳,可以让玉米感觉暖和,它就会长得快。”我马上说:“可是以前蒜苗在户外长得很慢呀?”孩子们认真地说:“蒜苗喜欢室内暖和的地方,玉米和芸豆喜欢太阳和风。”孩子们的回答使我又惊又喜,我惊喜于孩子们奇妙的思维,同时又意识到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化,要让他们认识冬季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一次单一植物的种植试验是不够的,需要种植多种多样的种子进行多次反复的试验,才能真正获得这一科学经验。

因此,我们又进行了第二轮对比试验,请幼儿将种子放在他们认为长得最快的地方,结果有了个幼儿选择了户外,9个小朋友选择了室内。在以后的观察中,同样采用小组合作记录的形式。不同场地种植同种种子的小朋友组成一组,共同观察、记录和汇报不同场地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温度。在观察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随时记录和定时记录相结合的方法。随时记录是幼儿自愿结成小组随机进行的,而定时记录有三个阶段:“哪里的种子先发芽?”“哪里的植物长得快?”“哪里的植物长得慢?”通过观察记录,孩子们发现每种种子都是室内的先发芽,过了十几天之后室内的小植物都长到十几厘米了,而户外的种子随着气温的降低、下雪、结冰,种子都没有发芽。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讨论。“为什么各种各样的种子都在室内长得快,而在户外长得慢呢?”孩子们说:“室内暖和,18度,小植物长得快;户外太冷,都零下几度了,把种子冻得不长了。”为了明确幼儿是否真正理解温度的含义,我问他们:“你们怎么知道室内温度高,户外温度低呢?”孩子们说:“在教室里温度高,我们不穿棉背心就很暖和,在户外温度低,穿上棉背心都很冷;温度高的地方暖和,温度低的地方冷。”通过第二次对比种植实验,孩子们都明白了:冬天里各种各样的种子和蒜一样,都是在温度高、暖和的地方长得快,而在温度低冷的地方长得慢。

怎样让户外不发芽的种子也长大

为了检验幼儿是否建立起冬天温度高的地方植物长得快这一科学经验,我又引导幼儿进行了讨论。“怎样让户外没有发芽的种子也发芽长大?”孩子们纷纷说:“把户外种植的种子放到室内暖气片上。”“放到室内有阳光的地方。”“放到空调旁边。”……就这样,幼儿纷纷把室外的种子搬到室内。一周之后,所有的种子都发芽了,孩子们的试验又获得了成功。

同时,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幼儿还学会了用对比试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的幼儿为了再次验证植物在温度低的地方长得慢,自己同时种植了两盆牵牛花,一盆放到室内暖气片上,一盆放在操场阴冷的背阴面,同时观察、记录和比较,并阶段性地向集体汇报牵牛花的生长情况。有的孩子还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室内外种植的对比实验。

以上冬天自然角的科学探索活动,我们从孩子的问题入手,采用反复对比试验的方法,使幼儿的相关科学经验逐渐丰富和系统化。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小乌龟下一篇:研发部经理工作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