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黎平侗族服饰纹样的艺术特色

2022-12-17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区域, 既是我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又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因此号称“侗乡之都”。这里的文化多姿多彩, 在服饰方面体现的极具特色, 大部分侗族服饰不像苗族那样配以繁杂的修饰物, 而是以素净简洁著称, 侗族人民用自己织染的青灰色侗布为主要衣料, 细布和绸缎只是做盛装时使用, 不仅如此, 其服饰中的纹样艺术更是古朴神奇。

一、黎平侗族服饰纹样的分布以及分布规律

1、分布

黎平侗族服饰极少有写实的纹样, 大多是用五颜六色的丝线刺织出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这些纹样大多分布在服装的头帕、领口、下摆、袖口、腰带、绑腿和童装的帽字、口水围、背儿带上。

2、分布规律

首先, 纹样出现在在面积较大的部位, 比方说口水围或者腰带, 填补大量空白面积的同时也容易引人注目, 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 拓展了人们的美术视野, 无形之中加强了侗族服饰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 纹样被安排在容易破损的位置, 诸如袖口、下摆、绑腿之类的区域, 人们在农忙或者日常劳作时这些部位经常会与农作物和日常劳作用具产生摩擦, 在这些地方点缀上形色各异的纹样, 不仅加大了服装的厚度, 还起到了对皮肤的防护作用。

二、黎平侗族服饰纹样的类型

多神信仰是侗族的一种灿烂文明, 作为古越人的后裔之一, 侗族人民在古老的时代就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 他们与日月、山河建立了深情厚谊, 随之逐渐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仅把自然景观作为服饰纹样, 为了驱除邪害, 他们还把多种动植物刺织在服装上, 从而诞生出形色各异、变化多端的纹样艺术。由此可见黎平侗族服饰纹样一般包括四大类, 分别是景物纹、动物纹、植物纹以及几何纹。这里主要列举其中一些常见的服饰纹样来表现生活在黎平的侗族人民意味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

1、太阳纹

太阳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是很多民族的崇高信仰之一。美国著名美学家H.G. 布洛克说过:“凡艺术品都具有某种意义, 这实际上也是艺术品的一种确定性质。”比如在埃及神话中, 拉作为九柱神之一的太阳神, 风神和雨神是它用自身分泌物创造的, 就连人类也是诞生于它的眼泪。在侗族人民看来, 太阳就是它们的“神中之神”, 自古以来, 对太阳的祭祀活动没有消失依然保留着。太阳纹大多被装饰在儿童服装上, 其中具体表现在童帽和背儿带上。儿童的头部是作为“神中之神”的太阳重点“保护”的部位, 这时, 太阳纹或者呈环状萦绕九个, 或者独自呈一圆形状。虽然有着类似的题材, 但是细节有所差异。这些“神纹”无不承载着每一个母亲在儿童身上的深切眷顾。

2、龙蛇纹

能够代表黎平侗族服饰纹样的还有龙蛇纹。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侗族人民也是炎黄子孙, 也是龙的传人。龙代表着富贵, 代表着吉祥。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有这样的记载:“闽, 东南越, 蛇种······”, 这样看来, 古时候的越人是极其信仰蛇的, 这与我国很多民族的生殖崇拜一样, 正因为蛇的生命力比较顽强, 可以使人产生极大的敬畏, 这正和侗族先民的生存繁衍信念相一致, 因此会被人景仰。在侗族人看来, 龙与蛇一直都是如影随形的, 它们偶尔也和人类一样。在黎平侗族服饰纹样中, 有云龙、盘龙、二龙戏珠、大龙蛇纹等为代表的龙蛇纹, 这无不显示着黎平侗族人民高尚的民族信仰和宏大的精神追求。

3、鱼纹

这一地区别致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决定了生息在此地鱼类的数量和质量, 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鱼类, 它们养鱼、捕鱼、吃鱼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 并且至今都保留着稻田养鱼和腌食酸雨的习惯。鱼也是黎平侗族人民动物崇拜中的一种, 他们认为江里的鱼是大自然中最为纯净的动物, 它们的生命力比较顽强, 生殖力尤其旺盛, 这也和侗族先民的生存繁衍信念相一致, 秉承着人们祈求多子多孙、人丁兴旺的无限心愿。人们参照鱼儿游动的姿态或者鱼刺图案作为服饰纹样中极具特色的一纹——鱼纹, 它预示着人们可以自然而然健健康康活到百岁有余 (鱼) , 如果和龙出现在一起作为纹饰, 则寓意为“鱼跃龙门”。

4、蜘蛛纹

在侗语中有“隋俄”一词, 翻译成汉语就是蜘蛛。“萨”的意思是祖母, 她是侗族古老传说中最大的神, 是侗族人民集体的崇拜对象, 在他们的眼中, “世间一切萨最大”, 她“两眼安千珠, 放眼能量百万方”。在天上, “萨巴隋俄”是日月的象征, 在地上, “萨巴隋俄”则象征着拥有金黄色点状的巨型蜘蛛, 所以侗族人敬仰蜘蛛。布洛克还说过:“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品包含某种真实的或虚假的意义, 我们又怎样知道这种意义?怎样判定它们的真假和好坏?最重要的是, 是否了解了艺术家创造这件艺术品的意图, 就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侗族人民就是创造蜘蛛纹的艺术家们, 在他们的服饰中, 蜘蛛纹有些较为抽象、有些比较具象、有些充满童趣、有些显得肃穆。在背儿带上的蜘蛛纹是简易和童趣的, 无不寄托着母亲们对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

5、花草纹

侗族人还认为, 生长在大自然中有生命的一草一木有的本身归属自然, 有的则归属生命, 他们对花草异常敬仰。黎平侗族地带四季常绿, 花草遍地, 因此花草纹也经常出现在它们的服饰文化中。常见的包括桃花、梅花、菊花、山茶花、石榴等, 也有很多无名的变形花草纹, 这些花纹的一针一线都承载着侗族人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

三、黎平侗族服饰纹样的色彩

在色彩方面, 黎平侗族青睐于强烈的视觉对比和浓郁厚重的感觉。他们用黑色或者白色作为服饰纹样的底色, 在上面饰以明快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每一种纹样都有属于它们的颜色, 同时也可以在原本颜色的基础上演变不同的色彩, 在原本的颜色节奏上排列更有创意的节奏, 将很多不同的色彩汇集到一个统一的整体之中, 从而体现出意蕴深远的纹样魅力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情怀。

四、结语

黎平侗族历史悠久, 服饰纹样如此独特、服饰文化积淀如此浓厚。它们的服饰已成为其文化中一个活的载体。侗族族人将形色各异的艺术纹样融入自己的传统服饰中, 并通过服饰色彩显现出来, 从而穿戴起来且在长年累月的生产和生活中世代传承, 神灵将永远保佑它们。

摘要:众所周知, 贵州省黎平县是我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这里的侗族人民在长期劳作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它们的服饰艺术特别是其纹样艺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之一, 研究这一领域有助于推动侗族服饰文化的产业发展, 进而弘扬我国民族服饰文化。

关键词:黎平侗族,服饰纹样

参考文献

[1] (汉) 许慎.说文解字 (影印本) [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2] (美)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 张伯如.侗族服饰艺术探秘[M].台湾汉声杂志社.1994.

[3] 冯祖贻.侗族文化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上一篇:浅议英汉词汇中的文化差异下一篇:大型煤化工项目建设期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