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细则

2022-12-04

第一篇: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细则

公务卡管理细则

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公务卡结算

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预算单位授权支付业务,方便干部职工公务开支,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中国人民银呼和浩特中心分行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本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内财库〔2007〕973号)的要求,结合我厅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务卡结算适用范围:厅机关原使用现金结算方式支付的办公用品、差旅费、招待费、公务车维修等小额零星商品服务支出。

第三条

实行公务卡结算后,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结算,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经处室领导与办公室领导批准,财务部门审核同意,方可办理现金报账:

1、确需用现金发放的慰问费或其他抚恤救济性支出;

2、确需用现金发放给非本单位职工的费用;

3、确需用现金支付给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的费用;

4、在个别确实不具备刷卡条件的商业服务网点发生的、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5、干部、职工差旅补助、计划生育奖等;

—1— 第四条

厅机关确定的开卡银行为本单位零余额账户所在银行。

第五条

公务卡的开设由厅机关统一组织本单位在编、在册、借调的工作人员,按照“职工申请并签订领用合约、单位财务部门确认、银行办理”的流程向发卡行申办。厅机关不对公务卡的开设提供担保。

第六条

公务卡的信用额度为2至5万元。特殊情况下公务卡信用额度不能满足公务支付需要时,持卡人可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向发卡行申请增加信用额度。

第七条

公务卡提现视同个人消费,提现手续费等费用由持卡人承担,财务部门不予报销。

第八条

持卡人刷卡公务消费后,应在透支免息期(25至56天)的前五个工作日内及时填写费用报销单,单内附上消费交易凭条和合规的发票凭证,按厅财务管理规定由领导审批签字后,到财务部门审核报销。超过规定时间不报销产生的罚息,由持卡人自行承担。

第九条

公务卡消费行为,在财务部门审核报销前属于个人消费行为。财务部门按照现行管理制度对公务卡公务消费进行合规性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报销;对不符合报销条件的,有权全部或部分不予报销。对不予报销的部分,由持卡人自行偿还。

第十条

财务部门在公务卡免息还款期内,收到消费信息后方可办理财务报销及还款手续。在免息到账日3日内通

—2— 过零余额账户向公务卡账户划款。

第十一条

公务卡也可用于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但不得办理财务报销手续,单位不承担个人消费行为引致的一切责任。

第十二条

持卡人必须坚持银行信用规定,违反信用原则厅机关财务及时收回公务卡,造成经济损失由个人负责并追究其责任。

第十三条

持卡人必须坚持银行信用规定,违反信用原则厅机关财务及时收回公务卡,造成经济损失由个人负担并追究其责任。

第十四条

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厅机关人员信息,及时同银行联系更新公务卡登记信息资料。

工作人员调换工作单位的,厅人事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通知公务卡代理银行,由银行按规定撤销其公务卡。如果该职工调入本地区本级其它行政事业单位,且新单位开卡银行与本单位的为同一银行,可通知发卡银行变更相应公务卡登记信息。

工作人员退休或辞职时,厅人事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通知代理银行,由银行按规定撤销其公务卡。

公务卡遗失或损毁后的挂失、补办等事项由个人自行到发卡行申请办理,并通过财务部门及时通知发卡行,更新维护公务卡支持系统。

第十五条

公务卡的卡片和密码均由个人负责保管,公

—3— 务卡遗失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按照持卡人与发卡银行的领用合约或服务协议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公务卡公务消费事项应当按照厅机关财务制度有关规定,需事先按照要求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厅机关在编、在册、借调干部、职工公务卡管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未作规定或与财政部门的规定不一致的按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厅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四日

—4—

第二篇:公务接待管理细则

精神病医院公务接待管理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院公务接待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院公务接待行为。接待范围包括:来院检查工作的各级领导、被邀来院讲学授课的专家学者、来院参观考察的外地医疗单位、经领导批准需要接待的来宾。

第三条 医院公务接待应当执行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严格标准、简化礼仪、高效透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对口接待的原则。

第二章 接待管理

第四条 医院公务接待是因医院工作而必要的对外接待,由院办公室统一管理,院长审批。

第五条 规范接待程序。科室负责人申报→院长审批→院办安排就餐。 第六条 建立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如实反映接待对象、公务活动、接待费用等情况。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科室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经分管领导和院长审签后,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之一并接受审计。接待清单应当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公务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明细。

第七条 建立公务对口接待制度。一般情况由院办负责接待,其他专 1

项检查等由相关职能科室负责接待。

第八条 建立公务接待信息公开制度。院办应当会同财务科公开医院接待制度规定、标准、经费开支、接待场所、接待项目等有关情况,接受职工监督。

第三章 接待标准

第九条 医院公务接待执行上级规定的接待标准:接待餐45元/人,工作误餐25元/人。

第十条 来客就餐采用工作餐和招待餐两种形式,上级领导、来院指导工作的专家、其他政府只能部门领导及参检工作人员等,工作需要,经院长批准,可安排接待餐,一般业务往来由分管领导批准安排工作餐。就餐遵循节俭原则,原则上在医院选择清洁卫生、价格低廉的定点饭店就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十一条 在公务活动中,确因工作需要为接待对象安排车辆的,应当做到轻车简从,集中统一乘车,严格控制随行车辆数。

第四章 经费控制

第十二条 公务接待经费实行预算管理,财务科核定接待经费,严格预算执行,实行总额控制。

第十三条 接待费用由财务科按规定列支,并按规定严格履行相关审 2

批、签字手续。

第十四条 公务接待实行一事一结制度。每次公务接待活动结束后,应当按规定及时结算。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原始票据和接待清单。“二单”不齐全或者内容不一致的,财务科不得报销。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简化公务接待形式,不得在车站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职工迎送。

第十七条 公务接待中严禁下列行为:

(一)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公款旅游;

(二)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三)接受超标准接待和高消费娱乐活动;

(四)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五)在接待费中列支应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

(六)以举办会议、培训等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

(七)向其他单位和村室转嫁接待费用;

(八)以任何名义赠送或者接受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九)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借接待等名义用公款相互吃请;

(十)其他与中央、省、市相违背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科室应按照本办法做好接待工作,严禁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医院办公室 2015年3月20日

第三篇:某公司公务卡管理细则

某供电分公司 公务卡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规范公务卡使用、结算和报销转账业务,根据《集团公司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陕地电发„2012‟号)相关规定,结合某分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公司本部及下属单位公务卡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卡,是指公司所属各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银行信用卡。本办法所称公务卡结算是指公司所属各单位工作人员在日常公务支出中先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现行财务报销制度审核后,由单位直接将报销资金转入个人公务卡上还款的结算方式。

第四条

各单位支付业务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用经费支出,原则上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不再使用现金结算。如支付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交通费、劳务费等都应使用公务卡结算。各单位应根据银行卡受理环境等情况,积极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尽量减少现金支出。原使用转账方式结算的,可继续使用转账方式。

—1—

第五条

公务卡的发卡行为中国农业银行,由集团公司总部统一与农行西安钟楼支行签订企业单位公务卡项目合作协议。与公务卡管理有关的信息维护、财务报销、银行划款和动态监控等业务,由农行西安钟楼支行和各单位通过公务卡服务系统进行办理。

第六条

公务卡办理的范围为各单位经常办理公务支出的在编在岗人员。持有公务卡的工作人员(以下统称持卡人)应当妥善保管公务卡,规范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付结算业务。

第七条 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依托公务卡服务系统,认真审核公务卡报销事项。对于批准报销的公务卡消费支出,应当按规定时间,通过网上银行办理公务卡的资金还款手续。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

财务经营部是本单位公务卡结算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公务卡的工作流程和部门职责分工,市公司财务经营部负责在公司系统内推行公务卡结算报销制度,组织公务卡报销结算的会计核算。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市公司公务卡管理的内部制度规范。

(二)及时搜集和反馈公务卡服务系统在使用中的优化需求,维护和管理公务卡服务系统。

(三)按照公务卡结算的要求,指导各单位开展公务卡结算工作。

(四)监督检查公务卡制度执行情况。

— —2

第九条

各单位在公务卡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公务卡结算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统一办理公务卡,做好新增、调动、退休等人员的公务卡管理工作。职工办理调动、退休时,需清理公务卡项下的债权债务,在发卡行停止该公务卡的报销业务后,职工所属单位才能批准职工调动、退休。

(三)督促本单位持卡人及时办理公务卡项下公务消费支出的财务报销手续。严格控制个人公务卡的信用额度,严禁通过公务卡透支提取现金。协助发卡行向本单位有逾期欠款的持卡人催收欠款。

(四)通过公务卡服务系统,审核本单位持卡人提请报销的公务卡消费信息,及时办理公务卡报销还款和资金退回等业务,及时下载保存报销还款信息,做好相关账务处理工作,并按月与发卡行就公务卡报销还款情况进行对账。

第十条 持卡人的主要职责:

(一)按规定申请办理公务卡,妥善保管卡片和密码,并承担因个人保管不善等原因引起的公务卡有关费用。

(二)办理公务支出,原则上应使用公务卡结算和报销,并接受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对公务支出的监控管理。

(三)及时归还公务卡项下银行欠款。因离职、退休等原因离开所在单位,应按要求清理公务卡项下债权债务,并将公务卡交还本单位停止公务卡的报销业务。

—3—

(四)遵守国家关于银行卡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有关规定,规范使用公务卡。

第十一条

严禁各单位将非本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公务卡管理范围、违规办理公务卡报销业务或查询、泄漏本单位公务卡持卡人的私人交易信息。严禁持卡人违规使用公务卡、恶意透支、拖欠还款或将非公务支出用于公务报销。违反规定的,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

公务卡日常管理

第十二条

具体持卡人范围包括: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站所负责人和各部门报账员。报账员按照市公司《报账员管理办法》(安地电发„2012‟210号)办理相关业务。公务卡的办理按照“职工个人申请,单位审批,银行办理并与个人签订协议”的流程办理。未经单位正式公文确认,发卡行不得与单位职工私自签订协议、开立公务卡。单位职工个人也不得以个人名义到发卡行开立公务卡。公务卡申办成功后,经单位确认核实,由发卡行将持卡人姓名和卡号等信息统一维护到发卡行的公务卡服务系统中。

第十三条

各单位在工作人员新增或调动、退休时,应及时组织办理公务卡的申领或停止使用等手续,并通知发卡行及时维护相关信息。现有工作人员涉及公务卡的相关信息变动时,应及时通知发卡行维护信息。

— —4

第十四条

公务卡是以个人作为还债主体的银联标准信用卡,因还款不及时而导致的循环利息和滞纳金,责任由持卡人是承担。为减少持卡人透支利息支出,在办理公务卡时可自主选择与金穗借记卡(或工资卡)绑定,实现自动还款功能。

第十五条

公务卡主要用于公务支出的支付结算。公务支出发生后,由持卡人及时向所在单位财务部门申请办理报销手续。公务卡也可用于个人支付结算业务,由此产生的债权债务均由个人承担,同时也不得办理财务报销手续,单位不承担私人消费行为引致的经济、法律等一切责任。

第十六条

公务卡的信用额度:市分公司领导10万元,市分公司部门负责人和县分公司领导5万,其他人员3万元。持卡人在规定的信用额度和免息还款期内先支付,后还款。信用额度按还款金额实时恢复与提升,循环使用信用。

第十七条

各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对持卡人公务卡信用额度进行申请,经市公司审批同意后,调整公务卡的信用额度。

第十八条

公务卡实行“一人一卡”实名制管理。公务卡的卡片和密码均由个人负责保管。公务卡遗失或损毁后的补办等事项由个人自行到发卡行申请办理,并通过单位财务部门及时通知发卡行维护公务卡服务系统的相关信息。

第十九条

发卡行按月向持卡人提供公务卡对账单,并按照与持卡人约定的方式,及时向持卡人提供公务卡账户资金变动情况和还款提示等重要信息。

—5—

第二十条

持卡人对公务消费交易发生疑议,可按发卡行的相关规定等提出交易查询。

第四章

公务卡支付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务支出应在公务卡信用额度内进行结算,并须取得发票等财务报销凭证和有关银行卡消费凭证。持卡人公务支出前应履行费用预算审批手续,经同意后再办理相关公务支出,否则发生相关支出由持卡人承担。

第二十二条

持卡人在执行公务中不允许通过公务卡透支提取现金。若有透支提取现金行为,视同个人消费行为,单位财务部门不予报销。因透支提取现金而产生的手续费、利息等一切费用由持卡人自行承担。

第五章

公务卡财务报销管理

第二十三条

使用公务卡结算,不改变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和报销流程。持卡人使用公务卡消费,在财务部门审核报销前均属个人消费行为,与单位无关。只有在财务部门按照现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合规性审核后,这种消费才属于公务消费行为,才能予以报销还款。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消费和超出报销标准的部分,由持卡人自行承担。

第二十四条 持卡人使用公务卡消费结算的各项公务支出,必须在发卡行规定的到期还款日的五个工作日之前,到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报销。因个人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由持卡人承担;因持卡人所在单位报销不及时造成的利息等费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个人资信影响等责任,由单位承担。

— —6

第二十五条

确因工作需要,持卡人不能在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返回单位办理报销手续的,可由持卡人或其所在单位相关人员向单位财务部门提供持卡人姓名、交易日期和每笔交易金额的明细信息,办理相关借款手续,经财务部门审核批准,于免息还款期之前,先将资金转入公务卡,持卡人返回单位后按财务部门规定时间补办报销手续。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财务人员通过IE浏览器登录农行的公务卡服务系统,完成公务卡交易信息下载、审核报销、自动生成交易明细单及报销汇总明细、自动传递还款信息等操作,实现公务卡报销还款业务。

第二十七条 公务卡结算和报销程序:

(一)持卡人公务消费后,凭发票、POS小票(银行卡消费凭证)、预算审批单和公务卡(三票一卡)申请财务部门报销。

(二)财务经办人员登录公务卡服务系统输入“卡号”、“消费日期”、“消费金额”等下载消费信息,确认公务消费支出的真实性,接受报销申请。

(三)财务复核人员在公务卡服务系统中对财务经办人员提交的报销申请进行复核并编制《还款明细表》,系统自动生成《汇总还款表》。

(四)纸质《还款明细表》和《还款汇总表》经领导签字审批后,加盖单位财务公章,必须在公务卡到期还款日五个工作日之前,递交农行西安钟楼支行,并将审核确认后的电子版通过公务卡服务系统提交给发卡行作为还款依据。

—7—

(五)农行西安钟楼支行依据各单位提交的《还款明细表》和转入的报销款将资金分拨到个人公务卡账户,实现公务卡报销还款。

(六)农行西安钟楼支行将报销资金转入个人公务卡后,通过公务卡服务系统实时向还款单位反馈还款信息。单位收到银行回单后,按照现行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账务处理。

第二十八条 《还款明细表》和《还款汇总表》电子信息与纸质信息必须确保一致。各单位提交发卡行的《还款明细表》和《还款汇总表》必须从公务卡服务系统直接打印,不得使用另行编辑或下载修改表式。

第二十九条

持卡人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消费,必须取得POS小票和正式税务发票或财政票据,发票金额合并开具的,还应取得所购商品的明细清单。POS机小票、正式税务发票或财政票据、以及商品明细清单(非电脑打印的清单应加盖销售单位印章确认)是公务消费报账的必要依据,均作为会计原始凭证管理,报销时必须同时提供,票据不全的财务部门拒绝报销。持卡人有责任获取并妥善保管公务卡消费交易凭条(pos机小票),因公务卡消费交易凭条(pos机小票)丢失造成不能及时还款的,责任由持卡人承担。

第三十条 持卡人办理公务卡消费支出报销业务时,按要求填写报销审批单,并附有关预算审批单、财务报销凭证和公务卡消费凭证。对既有现金消费又有公务卡消费时,应根据不同的 — —8

结算方式,分别填制报销凭证审批报销,以便于财务部门、职工与银行对账和进行账务处理。

第三十一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凡是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务支出,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结算。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经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以继续使用现金结算:

(一)发放的慰问金或其他抚恤救济性支出。

(二)支付的个人劳务费、讲课费、咨询费等支出。

(三)支付给临时聘用人员的费用。

(四)单位外勤人员或节假日值班误餐补助支出。

(五)其他按规定支付给个人的支出。

(六)过桥过路费、出租车费用、快递费等目前只能使用现金结算的支出。

(七)除上述情况外,因特殊情形确实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支出。

第三十二条 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各单位应尽量减少现金结算。不具备刷卡环境的公务支出,仍按照现行财务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市公司所属各单位应按照本规定,加强财务管理,并认真做好对本单位持卡人的宣传培训等工作。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公司财务经营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9—

某供电分公司总经理工作部 2012年12月4日印发

— —10

第四篇:集团公司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细则 - 副本

附件(1)

集团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细则

第一条 根据XXXXXX要求及XXXXXX,为规范集团企业负责人(以下简称集团领导)公务用车管理,健全职务消费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团领导配备公务用车(专车)岗位为集团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纪检组组长、总会计师。

第三条 配备公务用车标准:

(一)总经理:配车标准为2.5排量以下(含)、购车价格(不含购置税)不超过38万元(含);

(二)副总经理、纪检组组长、总会计师配车标准为2.0排量以下(含)、购车价格(不含购置税)不超过28万元。

(三)其他各级岗位配车按《集团公务用车配备标准》执行。

(四)集团领导应当按照不超过1人1车的编制配备公务用车。不得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配备的车辆不得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

第四条 配备公务用车原则

(一)配备公务用车应遵循“立足国产、保障公务、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原则,并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

(二)配备公务用车的集团领导离退休后,不再按编制配备公务用车;调离本企业后收回所配备的公务用车。

(三)公务用车使用年限超过8年的可以更新,仍能正常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

(四)现任岗位正在使用的公务用车,若超过本规定配备标准的,在未达到更新或报废标准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新任岗位配备公用车或者现任岗位更新公务用车,应按本规定配备标准,从现有公务用车中调配。确无适合车辆的,可为其购置(租赁)。

第五条 公务用车使用管理

(一)集团领导公务用车的保养和维修费用,以及日常使用所发生的燃料费、停车和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年检费、车船使用税等运行费用,实行单车核算,采取年度限额或者年度预算范围内据实报销方式进行管理。应当如实审核和报销运行费用,不得弄虚作假。

(二)集团领导公务用车应实行定点保养和维修。保养和维修费用不得以货币化方式发放给个人;对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采取年度限额管理的,运行费用超出年度限额部分不得由企业负担,结余部分不得发给个人。

(三)不得因私使用公务用车。

(四)集团领导自行驾驶公务用车的,应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有关法律和公司车辆管理相关制度、要求执行,不得发放自行驾驶公务用车补贴;配备公务用车后不得以任何名目发放交通补贴;已采取发放交通补贴方式保障公务活动交通需要的,不得配备公务用车,不得擅自提高补贴标准,不得扩大发放交通补贴范围。

第六条 集团领导不得采取向下级单位调换、借用等任何方式配备公务用车。不得向下级单位转嫁公务用车购置、租赁资金和运行费用等。

第七条 加强集团领导公务用车的预算管理,每年编制公务用车专项预算方案,报国资委和本企业监事会备案。同时应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预算方案执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定期分析预算方案执行差异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八条 加强企业内部审核和监督机制。将集团领导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和制度、专项预算方案及执行情况纳入司务公开范围。每年将车辆预算、使用、处置、更新等管理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接受职工民主监督,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监督,并纳入派驻本企业监事会、国资委XXXX以及巡视组的监督检查内容。

第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按《XXXXX》、《XXXX》、《XXXXX》执行。 第十条 参照党政机关违规公务用车处理办法,以下行为违规:

(一) 违规核定公务用车编制、审批超标准配备更新车辆;

(二) 违规安排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运行经费预算;

(三) 未经批准擅自配备更新公务用车;

(四) 违规使用公务用车。

第十一条 集团领导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根据国资委“切实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全面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和本规定要求,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制定(参与制定)各级所出资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指导监督各

二、三级企业建立和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集团领导公务用车的配备(购置、更新、租赁)、运行管理(保养、维修和日常使用)和处置(报废、变价出售等)、安全管理等,以及公司下属机构的公务用车管理等未尽事宜,按《集团车辆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纪检监察室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具体按《集团公务用车监督检查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纪检监察室、行政事务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甘肃省《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考核工作,准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充分发挥考核制度奖优罚劣、激励先进的作用,根据《公务员法》和中组部、原人事部《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公务员管理机关中的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

对上述机关领导成员(指机关的领导班子成员,不包括机关内设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及同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考核,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条 公务员考核应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考用结合的原则,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个人考核与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评估)相结合的办法。

第二章 考核内容和标准

第四条 对公务员的考核,以公务员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学,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 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

绩,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

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

学,是指学习态度、学风学识。

第五条 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

第六条 平时考核重点考核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或专项工作任务情况以及出勤情况等。

平时考核由机关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安排进行。由被考核人在工作纪实的基础上,进行阶段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检查,主管领导结合被考核人岗位职责,对其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阶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出勤、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予以审核评价。

第七条 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进行,在每年年底或者第二年年初进行。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公务员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平时考核或考核,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的,考核直接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第八条 确定为优秀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高;

(二)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

(三)工作责任心强,勘勉尽责,工作作风好; (四)工作实缋突出; (五)清正廉洁。

第九条 确定为称职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较高;

(二)熟悉业务,工作能力较强;

(三)工作责任心较强,工作积极,工作作风较好; (四)能够完成本职工作;

2 (五)廉洁自律。

第十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 (一)思想政治素质一般;

(二)履行职责的工作能力较弱;

(三)工作责任心一般,或工作作风存在明显不足;

(四)基本能完成本职工作,但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高,或在工作中有一定失误;

(五)能基本做到廉洁自律,但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第十一条 公务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确定为不称职等次: (一)思想政治素质较差;

(二)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三)工作责任心或工作作风差;

(四)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

(五)存在不廉洁问题,且情形较为严重。

第十二条 公务员考核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控制在本机关参加考核的公务员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五以内。上目标考核或绩效评估前五名的机关,以及本受到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公务员主管部门综合性表彰的先进单位,经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本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上目标考核或绩效评估后五名的机关或本受到通报批评的机关,本考核优秀等次比例不超过百分之十。

在应对重大事件或自然灾害等事件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不占单位优秀名额,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

第十三条 考核应根据不同职务层次分类进行。各单位应根据公务员主管部门核定的优秀比例和名额,按照不同职务层次分别组织考核。上一职务层次不得挤占下一职务层次的优秀名额。

3 第三章 考核机构和程序

第十四条 公务员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由机关负责考核工作的机构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机关在考核时设立考核委员会(考核小组)。考核委员会(考核小组)由本机关领导成员、组织(人事)部门、纪检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人员和公务员代表组成。考核委员会(考核小组)主任由机关(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公务员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委员会(考核小组)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十六条 考核委员会(考核小组)的职责是: (一)依据有关规定对本机关考核作出安排; (二)组织、指导、监督本机关考核工作;

(三)审核主管领导写出的考核评语及提出的考核等次意见,受机关负责人的授权确定公务员考核等次;

(四)受理并调查处理本机关公务员对考核结果不服的复核申请。

第十七条 考核前,各单位需到公务员主管部门核定优秀比例和名额。有第十二条所列表彰奖励情形的单位,同时附奖励文件原件。

第十八条 考核的基本程序:

(一)考核委员会(考核小组)制定本单位考核实施方案,对考核工作进行安排,并组织实施。

(二)被考核公务员按照岗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述职,并填写《公务员考核登记表》(详见附件)。

(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单位应结合实际对测评要素进行量化,实行量化考评,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四)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公务员平时考核、个人总结、定期考核测评结果,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和改进提高的要求。

(五)对拟定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在本机关范围内公示。公示

4 内容主要是公务员个人总结及考核情况。

(六)由本机关负责人或授权的考核委员会(考核小组)审定考核等次。

(七)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并由本人在《公务员考核登记表》上加注意见,署名确认。 (八)将考核工作总结及考核结果(附《甘肃省公务员职位管理册》、《考核备案花名册》)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各单位应于翌年初将考核结果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县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一考核结果汇总抄送上一级公务员主管部门。

(九)整理考核资料,做好归档工作。及时将考核资料整理归档,并将《公务员考核登记表》存入公务员本人档案。

第十九条 公务员对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和申诉。

公务员申请复核的,应当自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本人所在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原处理机关在接到复核申请书 后,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公务员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应当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所在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受理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诉、再申诉是否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并在接到申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决定受理的,应当自决定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

第二十条 公务员对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有异议的,作出该决定的机关应本着对公务员负责的原则,根据实际情 5

上一篇:公务员中国梦心得体会下一篇:搞笑经典大学毕业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