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

2022-09-10

语言与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Kramas ch(1998)在她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开篇指出: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语言与文化两者不可分离。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国外语言学界已有系统的论述,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是该社会整个文化的基础,文化对语言反过来起着制约作用。

文化融合的策略:

英语教师在确定文化教学题材的内容时应该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通常,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以课文的背景知识作为切入点,在给学生授课时扩展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要注重学生结构性文化知识系统的建构,如英语语系民族的历史的发展、社会制度、生活习俗、礼仪、禁忌等,此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英语文化学习中的思维能力、行为能力、情感、个性等。客观的文化知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实现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当学生面临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时,那些被概括化、被刻板化了的文化特征、行为规范也许并不能完全保证他们成功的实现交际目的。跨文化的真实情境要比那些刻板的文化知识复杂得多,这就要求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跨文化因素时,跨文化交际者应该做出客观的判断以及灵活的应对,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所学所思应用到具体的语境中去交际,如此一来,便可以获得更好的交际效果。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要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去主观感受现实事物,去再现跨文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耐心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判断各种文化现象,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及应用能力。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前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就本话题陈述,介绍课文的相关方面背景知识。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应随时给予机会参与讨论和互动。教师应对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对有分歧的意见或看法要采取

鼓励和宽容的态度,做到集思广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并做好记录,以便于对学生的表现做形成性的动态评价。所谓“尊师重道”,尊其师才会重其道,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与学生形成对点交流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以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相长氛围。

2、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外学习和实践也不能忽视,它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为了达到课外实践的预期效果,实践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充分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互联网数据信息等来获取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每个单元导入新课时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讲解课文过程中遇到的文化知识可以事先布置给学生,然后课堂进行分享。由他们自由灵活地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一篇文章讲解后,或一个主题讲解完,可以为学生推荐一场相关主旨的电影、文章或书籍,由此让他们用英文写出感想或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如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可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3、中西结合的原则

众所周知,对比法是学习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它也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比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我们要培养学习者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分析英语文化。任何民族、任何性式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存在即合理,不同文化之间只有特点之不同,没有优劣之别。无论是英语文化还是汉语言文化,都是人民群众在历史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淀、传承下来的人类文明的智慧和结晶。作为文化继承者和传承者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世界文明的精华继承并发扬光大。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习者对待不同于汉语文化的英语文化的宽容态度,即正确认识和理解汉、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做到“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以达到求同存异。当文化交流过程中发生文化冲突时,要引导学习者冷静下来用客观理性的观点去对待汉、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尽量避免用汉语文化的思维方法、行为模式、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英语文化或拒绝英语文化。要培养学习者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不但要注重西方文化的引入,也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出语言中的共通之处,也可以加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学习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摘要:<正>语言与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Kramas ch(1998)在她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开篇指出: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语言与文化两者不可分离。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国外语言学界已有系统的论述,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是该社会整个文化的基础,文化对语言反过来起着制约作用。文化融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王伟华.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学刊,1987,(2).

[3] 田得新.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背景知识[J].外语教学,1999,(1).

[4] 许嘉璐等.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 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6]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7] 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 Sapir,Edward.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s[M].New York:Harcourt Brace&Company,1921.

[9] Seelye,H.N.Teaching Culture[M].Lincolnwood: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88.

上一篇:山区留守儿童吸烟情况的调查与反思——以贵州某山村小组儿童为例下一篇:复制创新更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