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2022-09-11

2020年4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的第十三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开启了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大幕。6月12日,证监会又出台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涉及创业板改革的规章制度,随后深圳证券交易所连夜公布了一系列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规则文件的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我国创业板改革正式进入实操阶段,A股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正式开始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进行转变。

一、创业板注册制对原有制度的优化

本次创业板注册制较原核准制改革幅度较大,通过本次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证券市场基础性的制度建设,为创业板长期健康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内容如下:

(一)核准制与注册制的区别

核准制是指发行人在发行股票时,不仅要求充分公开企业有关经营、财务等的真实状况,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股票发行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由监管机构进行实质审核和判断,主张对股票发行进行事前审查。同时在退市程序中设置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交易类退市整理期等环节。

而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发行股票时,只须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完整、真实、准确地向证券主管机关呈报并申请注册,无需由监管机构进行实质审核,更加严格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更加强调法律合规性和财务规范性问题,主张对股票发行进行事后控制。退市流程及期限也大大缩短,退市要求更为严格。

(二)注册制在企业上市中的优势

从核准制与注册制实际操作的区别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去的创业板核准制要求监管机构不仅要对发行人披露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实,而且对披露内容的投资价值也需进行审阅,做出判断,通过层层把关的方式挑选好企业上市。

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后,公司IPO的定价更为灵活,上市流程将大大缩减,满足一定条件的红筹企业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可在创业板上市,而未盈利性企业也可以上市。从而有力解决中小市值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从而有利于解决中小市值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衔接问题,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三)注册制对上市标准和交易规则的创新

创业板注册制优化了上市条件,优化选择预计市值、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针对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新企业设定了不同的上市标准:一是修订盈利企业的上市标准,除了原来的净利润和营业收入指标外,还将预计市值指标进行组合,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不低于1亿元”或者“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二是明确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预计市值和营业收入须满足相关要求,本条一年内暂不实施;三是删除了“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条件;四是支持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上市,并对盈利和规模设定了标准。

改变原来创业板的交易规则,增加了新股不设涨跌幅天数,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放宽创业板股票涨跌幅至20%,存量企业也将同步实施。

(四)注册制对企业退市程序的改革

在原有核准制体系下,过去的创业板退市制度并不健全,创业板注册制设立后,明确上市公司在退市流程中以下几点改革:一是对退市流程进行了简化,交易类退市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取消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等环节;二是对退市指标进行了完善,交易类指标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财务类指标由单一指标改为复合指标,标准由净利润连续亏损改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为“负”+“营收”低于1亿元,净利润退市指标缩短至“收入+净利润”退市指标的两年。通过上述退市程序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化功能,让市场来为企业定价,同时也能使得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思维,为孕育更优质的企业开通航道。

二、创业板注册制对金融投资市场改革的影响

(一)对投资机构的影响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中一项重要的配套措施是退市政策改革。本次创业板上市规则将退市相应指标的触发年限缩短为两年,交易类退市不再设置退市整理期,且不再有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的环节,使上市企业退市更容易更快捷,进一步加快投资人机构化、专业化的进程。另外,伴随着投资人结构去散户化进程与市场建立良性循环生态的加快,资金配置在股市的比例将会增加,这又会提高资金的投资期限从而给专业机构投资人募集长期的资金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这对二级市场机构投资人、一级市场及其中的早期投资人可谓是重大利好消息。

(二)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注册制改革后,一方面,企业上市要求更加放宽、流程更加简易,而其上市资格的稀缺性和由此而来的一系列优势会被削弱。另一方面,注册制扩容了上市通道让证券监管部门将属于市场的权利交回给市场,并同时扩大了上市公司群体的上限和下限。因此,随着整个上市公司群体基数的扩大,经营优良的公司会吸引更多的资源,享受更高的估值、更充裕的流动性;而经营一般的公司则会把注意力放在经营上,从而优化整个投资市场。

(三)对中介机构的影响

注册制的建立虽然将选择权交回给市场,并允许更多的公司进入资本市场,但诚信仍是底线。而在企业诚信度审核过程中最重要的抓手仍是中介机构。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介机构的主要责任和角色定位仍是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员”。尤其是保荐券商,某种程度上又承担了中介机构中的兜底责任。而券商的保荐工作在相当程度上仍是一种同质化的竞争,而构筑竞争优势则需要出色的执业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以及长期积累的声誉。因此,各中介机构尤其是保荐券商需要在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强化风控能力,为资本市场守住底线。

三、商业银行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中的业务机遇

业务发展转型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中占据重要部分。随着创业板注册制试点与进一步深化改革,上市企业信息充分披露成为必然。商业银行可研究创业板这一新兴技术企业集聚平台,并形成自身对行业的总体判断,为全行业务转型指明战略方向。同时,商业银行需利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探索“投贷一体化”经营模式,积极探索“股+债”融资模式,为业务发展拓展赛道。这要求商业银行需要颠覆原有的牌照思维,在市场化竞争中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提升自己定价销售与资源撮合能力,从而完成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任务。具体而言商业银行需做到如下几点:

(一)关注创业板不断发展改革所派生的并购重组业务需求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等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部分优质企业的诞生和成长壮大,并购重组业务也将随之进一步扩张。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需发挥其分支机构众多的优势,整合全行资源。通过以平台思维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各类撮合综合服务平台,密切关注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和大额投资的意向,把握相关并购重组业务机会,综合运用并购金融一揽子服务等方式,从产品、工具、渠道资源等多途径支持企业并购业务,从而为并购交易的买卖双方提供全流程的全面金融服务。

(二)股债联动,布局创业板股权投资

创业板注册制作为国家重点资本市场改革工程,势必会吸引一大部分发展潜力巨大、具有示范效应的优质企业。商业银行需树立并坚持“大资产”理念,以综合营销、综合方案、综合服务、综合考评为支撑,开展综合化经营,积极关注相关企业动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核心技术、专利储备、市场竞争力等未来成长性指标。商业银行可通过“银行+子公司”、“银行+PE/PC”等业务模式,布局股权投资,开展投贷联动,分享优质企业高成长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利用投行和资管的产品服务体系,加强内外部联动,满足客户全链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充分挖掘上市、拟上市企业财务顾问需求,积极探索并创新融资服务

商业银行需发挥自身所拥有客户和渠道的双重优势,积极拓展融智撮合型财务顾问业务,为创业板目标客户提供包括上市、并购、融资等需求在内的全链条金融解决方案。要以客户需求为立足点,灵活运用融智抓手,为客户的资本运作、资产和债务管理等活动提供诊断、咨询、分析等一揽子解决方案。要加强与专业外部机构的联系合作,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加强与相关子公司的业务联动,提升银行财务顾问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需立足市场热点、客户痛点,通过搭建资源整合平台,发掘投行资管专属客户群,重点解决客户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大力提升股债结合、融资融智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商业银行也需做到差别服务、多点介入,打造产品品牌。商业银行可以针对创业板中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证券、保险、信托、资管等机构提供资金托管、CTS第三方存管、私募信托产品代销、私行服务等各类产品,针对优质创业板企业探索“投贷一体化”经营模式,积极探索“股+债”融资模式。同时,还应加强个人、结算和网络银行等业务联动,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从而增加客户黏性。

(四)推动理财子公司设立创业板投资产品,提升权益投资能力

个人投资者申请参与创业板投资,必须满足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10万元,且其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而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因此,各商业银行可以与理财子公司合作发行创业板主题的公募产品,以满足不符合参与门槛的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同时提升自身权益投资能力。商业银行需密切关注战略配售的相关信息,充分把握制度红利,利用自身在客户资源、营销体系等方面的传统优势,结合客户需求、政策红利和自身核心优势进行布局。

摘要:近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了一系列涉及创业板改革的规章制度,这意味着我国创业板改革正式进入实操阶段。本文主要就注册制与原核准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注册制的优势和特点,并分别从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角度,阐述了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对金融投资市场的影响,同时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分析了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过程中的业务机遇,并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注册制,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 沈朝晖.流行的误解:“注册制”与“核准制”[J].证券市场导报,2011(09):14-23.

[2] 李安兰,陈见丽.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比较分析——兼论我国注册制的完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05):76-80.

[3] 李国英.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转型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06):161-163.

[4] 徐畅.核准制与注册制比较浅析[J].法制博览,2017(04):81-82.

[5] 黄灵灵.深交所:优化上市条件健全退市机制[N].中国证券报, 2020-04-28(A01).

[6] 郭雳,马孝彬.《证券法》重装上阵资本市场再出发[J].银行家,2020(03):133-135.

[7] 姚瑾.注册制下IPO信息披露与中小股东保护机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7):249-251.

[8] 侯春平.注册制下投资银行的转型[J].财富时代,2019(09):80.

[9] 曾为.推进注册制,增强市场优胜劣汰功能[J].纳税,2019(31):198-199.

[10] 柯冰冰.从核准制到注册制——权力的转移与风险[J].时代金融,2018(01):29.

[11] 王玮.创业板开启注册制时代市场变化与应对策略[J].财富时代,2020(05):8-9.

[12] 马方业.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资本市场再育新生机[N].证券日报, 2020-05-25(A01).

上一篇:浅谈企业文化在文化产业企业管理中的构建下一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