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复习重点

2022-07-09

第一篇:旅游文化复习重点

旅游管理概论复习重点

管理学重点

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高低层管理者管理职能的区别: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政策,评价组织的业绩,监督和协调中层管理者的工作,代表组织与外界发生联系。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操作者分派具体作业任务,监督其工作,协调其关系,并向中层管理者报告工作,完成当前的任务指标。

4、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把所有资源融合协调,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5、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6、管理理论:①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②行为管理理论。注:泰勒、法约尔、韦伯、梅奥的贡献。

7、梅奥霍桑实验所得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8、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①企业对环境的责任、②企业对员工的责任、③企业对顾客的责任、④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⑤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⑥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

二、决策与计划

1、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2、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3、决策过程:①识别机会,诊断问题、②明确目标、③拟定备选方案、④筛选方案、⑤方案的实施、⑥评估反馈。

4、决策的类型:①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②初试决策与追踪决策、③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④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5、定性决策方法:①集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②有过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知道矩阵)

6、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

7、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

8、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

9、计划的类型:按时间长短(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按职能空间(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按综合性程度(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按明确性(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按程序化进程(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10、战略性计划中的远景和使命陈述:核心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远景展望(10-30年的宏伟的、大胆的、有难度的目标,生动逼真的描述)。

11、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和本质的原则,它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

12、核心目标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标。

13、计划的组织实施: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

14、目标管理基本思想: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③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供儿女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由他

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15、目标管理的过程:制定目标、明确组织的作用、执行目标、评价结果、实行奖惩、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16、滚动计划法的评价:首先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其次,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这就保证了即使环境变化出现某些不平衡时,各期计划也能及时地进行调节,从而基本保持一致。最后,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17、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①能清晰地表明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②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③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④便于组织与控制。⑤易于操作,并具有供饭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任务。

三、组织

1、组织设置的原则:①专业化分工原则、②统一指挥原则、③控制幅度原则、④权责对等原则、⑤柔性经济原则。

2、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职能部门化、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矩阵型结构、动态网络型结构。

3、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具体分析)

4、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组织规模大小、政策的统一性、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组织的可控性、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具体分析)

5、组织文化的功能:整合功能、适应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持续功能。

四、领导、激励与沟通

1、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领导风格类型:按权利运用方式划分(集权式领导者、民主式领导者)、按创新方式划分(魅力型领导者、变革型领导者)、按思维方式划分(事务型领导者、战略型领导者)。

3、区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六大特质:进取心、领导愿望、诚实正直、自信、智慧、工作相关知识。

4、领导情景论:菲德勒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P246-249)

5、激励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

6、激励的需要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跟工作条件或环境有关)和激励因素(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跟工作本身有关)。

9、双因素理论对企业的启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10、激励的过程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激励的强化理论。

11、公平理论(社会比较理论)

12、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

13、沟通的作用:加强工作协调和合作、激励员工改善绩效、表达情感。

14、按借助的中介或手段,沟通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电子媒介沟通。

15、按照组织系统,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6、按方向,沟通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17、按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18、有效沟通的障碍:①个人因素(有选择地接受、沟通技巧的差异)、②人际因素、③结构因素(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④技术因素(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

五、控制

1、控制类型: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2、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六、创新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

考试体型及分值

1、填空、判断、单选、简答、计算、案例分析。

旅游学重点

一、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1、旅游学科的研究对象:食、住、行、游、购、娱。

2、托马斯·库克的贡献:1841年的团体旅游活动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首例团体火车旅游,并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P20-2

43、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旅游供给方面的因素:政府政策与措施、景点的开发与旅游设施的建设、便利而廉价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与推广。

4、迁徙、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区别(目的和内容)

二、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大众旅游:它首先是指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另一方面指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

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及中性和季节性。

三、旅游活动的主体

1、游客与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称为旅游者;在目的地不作过夜停留,而是当日往返的称为游客。

2、旅游动机: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一个人要成为现实旅游者应具备的条件:主观条件有旅游的动机,客观条件有①足够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人或其家能否实现外出旅游、收入水平还决定着个人或其家庭外出旅游时的消费水平、收入水平还会影响到人们外出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②足够的闲暇时间(每日闲假、每周闲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③其他影响因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或家庭拖累状况、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条件、旅游设施、可进入性和可达性)。

四、旅游活动的客体

1、旅游资源的两个定义: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称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②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食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分类(8大类、31亚类、155个基本类型):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物、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

3、如何进行旅游资源的审美:观赏角度、观赏时机、自然和文化属性、发挥想象

五、旅游业

1、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和五大部门:旅行社行业、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并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业的五大部门出了包括上述三大支柱以外,还包括以旅游景点为代表的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以及各级旅游管理组织。

2、《旅行社条例》的几个变化:①注册资金统一为30万元、②实行质量保证金的动态管理机制、③降低外商旅行社投资门槛、④严惩“零”团费现象、⑤细化旅游合同。

3、饭店集团化经营:饭店连锁集团、饭店合作集团。饭店公司有自营、委托管理、特许经营。

4、旅游景区景点经营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①雷同开发,护士自身特色建设、②护士环境承载能力管理、③门票定价缺乏全局思想、④服务质量尚待提高。

5、可进入性:①航空、铁路、公路、水运是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运输设施、②特种交通运输设施,在旅游景区内的广泛使用。

6、自驾游对旅游业的影响

7、邮轮旅游

8、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六、旅游的影响

1、旅游出口:旅游创汇具有传统商品出口索不具备的很多有事——①旅游产品的换汇成本地域外贸商品的换汇成本,因而换汇率较高。②在旅游出口中,买方往往采用预付或现付的方式结算,因此卖方也就是接待国能立即得到外汇。③免收进口关税壁垒的影响。

2、旅游乘数、漏损、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效应 P288

3、可持续发展:P30

34、旅游承载力:P308

5、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消极影响——不良的“示范效应”、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考试题型及分值:名词解释 三个 15分;判断题五个 25分;简答题四个 40分;论述题一个 20分。

第二篇:自考《企业文化》高分复习重点

企业文化总复习资料

1、

2、 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的重点,职业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之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干。 四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

(1) 美国安东尼.阿索斯和理查德.帕斯卡尔《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2) 美籍日裔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3) 美国特伦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

(4) 麦肯锡咨询公司托马斯.J.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

经验》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 在新时代培养现代企业“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

(2) 提高企业员工道德水平与企业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

(3) 有利于在企业领域反腐倡廉,纠正企业不正之风。

“文”与“化”合并使用较早见于《易。贲卦。象传》,“文化“一词最早见于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65年所著的《文明的早期历史与发展之研究》。爱德华。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者。

本书从广义上理解文化,包括:行为模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企业文化的五个要素:中心要素(价值要素)、品质化要素、物质化要素、催化要素、习俗化要素。

企业文化的四个结构: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即企业物质文化;行为层(即行为文化);制度层(制度文化);精神层(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八大功能:导向、辐射、激励、教化、约束、协调、优化、凝聚功能。

迪尔和肯尼迪的四类型学说:硬汉式、努力工作尽情享受、赌博式、过程式。

威廉。大内:J型文化(长期雇佣或终身雇佣)、A型文化(短期雇佣)、Z型文化(长期雇佣,信任的人际关系,适合美国文化)

罗伯特。皮尔瑟:控制型文化、合作型、能力型、培养型。

企业文化的特征:民族性(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主文化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继承性、习惯性、人本性、系统性、动态性、整体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倡导者与体现者:

(一)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践行的主体。

(1)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重要的创造者。

(2)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实践者。

(3)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员工素质。

(4)世界各国企业都非常重视提高员工素质。

(二)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

(1)企业家是市场的主导者;

(2)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

(3)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培育者。

(三)企业英雄是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

英雄的作用:品质化的作用、规范化的作用、具体化的作用凝聚化的作用、形象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加上应遵循的基本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卓越与绩效思想、兼容与创新理念、创新思想。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1) 从企业实际出发,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2) 全面展开、突出重点建设的方法;

(3) 软件硬件两手抓的建设方法;

1 / 6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企业愿景主要是企业战略指导文件,它是企业战略的使命前提,即企业选择的战略要符合由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管理哲学等构成的起长期指导作用的战略指导文件的要求。 企业愿景的特点:(1)愿景必须是远见卓识,是真知灼见。(2)愿景必须有前瞻性。(3)不存在对每个人都有效的标准的“愿景公式”。(4)企业愿景中包含的信息是由企业及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企业愿景的作用和意义:(1)愿景可以团结和激励员工。(2)愿景能使企业成为团结的整体。(3)愿景是可以用于竞争的有力武器。(4)愿景设想重视对机会的确认,可指导企业的战略实施活动。(5)愿景为企业的用户、供应商等提供了可能的期望。 企业愿景的改变的三种方式:重申愿景、调整愿景、根本改变愿景。 企业使命宣言的内容:管理哲学、公共形象、自我评价、经营主线、经营目的。 企业哲学的外延:时间哲学、系统哲学、权威哲学、人性哲学。 企业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对本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员工的工作行为及企业的公众形象等总的看法,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较全面的价值观念体系,它表现为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定势和文化积淀。 企业价值观的特征:直接经济性、市场竞争性、情感色彩性、具体可感性、构成复合性。 核心价值观在员工的行为上得以体现的具体措施: (1) 做好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使之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2) 做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让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无所不在; (3) 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得到落实; (4) 通过企业高层管理的亲身示范,宣导企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第一生产力。技术、高科技可以学,制度可以制定,但企业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企业伦理文化层面上的东西却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理念才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一核心竞争力,二企业伦理文化、企业信用、企业商誉是企业理念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企业精神的内涵,所谓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群体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信念和不懈追求,它是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外化。 企业精神的基本特点:时代性、卓越性、独特性、导向性。 现代企业精神的塑造步骤:确认阶段、倡导阶段、深化阶段。 企业精神的表达:比喻式(蚂蚁啃骨头、土鸡生洋蛋、螺狮壳里做道场),故事式、品名式(永久自行车),口号式(正大无私的爱、IBM就是服务)、主要式(一厘钱精神、视今天为落后、饥饿精神),厂名式(爱心制药厂),人名式(铁人精神),目标式(同仁堂——同修同德,济世养生) 企业文化按作用范围可以分为三大类:经营性企业文化理念、管理性企业文化理念、体制性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形象就是企业以自己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企业信誉、员工素质和视觉标志,在社会上和消费者心目中所形成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可物化的无形资产。 企业形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四方面:对象性、效用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 企业形象的作用: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和激发作用;对企业外部的吸引和输入作用。 塑造企业形象的原则:差别化原则、整体性原则、战略性原则。 塑造企业形象的主要基础要素是:质量、信誉、顾客满意度。 企业形象的塑造可以从三方面抓起:

(1) 要讲究外显形象的设计和完善,强化视觉传达的效果和宣传效果,集识别与美感于一体;

(2) 要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立足企业综合实力形象的增强;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文化。 (重点)集体主义原则也是建设企业文化规范系统的三个基本原则:诚实守信原则、义利统一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诚实守信原则:企业经营之灵魂。(整篇,理解如何贯彻诚信原则)a、企业员工贯彻诚实守信原则的内在要求。b、诚实守信,企业立业之根本要求。 义利统一:实现企业文化与利益的最佳结合。 (1) 公众利益是终极目的,个体利益不应凌驾于社会公众利益之上; (2) 个体利益有其现实合理的存在性,“义”不必在游离于“利”之外; (3) 当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发生冲突时,弃短就长,方为“合义”。 为了体现公平与效益兼顾的原则,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竞争与合作协调统一; (2) 控制与自由协调统一; (3) 权利与权威协调统一。 企业文化行为的现实价值: (1) 企业文化行为存在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过程之中。 (2) 企业文化行为是提高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提升公司形象的关键。 (3) 企业文化行为是锤炼公司自身创新精神与竞争优势的永恒动力。 (4) 企业文化是公司治理的最基本层次。 信用机制调节器包括个人的文化修养、法律的制约、社会舆论导向、社会管理和消费者自觉。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两条路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将两条路径独立开,而应当辩证的看待它们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2) 企业文化文化建设的外在机制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和了解途径; (3)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内在机制,外在机制必须通过内在机制起作用。 企业文化内在机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 企业活动首先是人的创造性劳动。 (2) 企业活动是企业员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3) 企业文化内在机制作为企业员工道德践行的发动机制。 企业文化内在机制的影响因素:规范机制、目标机制、环境机制。 企业文化外在机制的影响因素: (1)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2)法律制度机制; (3)财经审核监督机制; (4)内部企业控制机制。 企业文化外在机制的建设原则:一致性、指导性、约束性。 企业文化评价的维度: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 从企业与股东的关系来看,企业可分为个体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企业管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区别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契约制。 企业股东监督企业经理层,企业股东激励企业经理层。 董事会的道德义务:保持独立性,形成独立自主人格;勤勉尽责,客观求是,真诚为企业谋取正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1) 依法为民经营,企业经理层的经营方向; (2) 廉洁奉公,企业经理层之行为准绳; (3) 服务社会,追求卓越; 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员工良好素质的关键。 员工忠诚度包括三方面:积极主动、危机感、忠诚感。 政府:推动企业履行资源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主导力量。转变发展观念,切实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措施对企业履行资源环境责任予以支持;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使用;建设引导,发挥公民的责任意识和监督作用。 制定社区活动计划的四个步骤:(1)了解社区。(2)了解企业的资源。(3)选择项目。(4)监管项目。 购销客户的主要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表达意见权、环境保护的要求。 商品定价中的文化规范问题:价格垄断、价格欺诈、暴利行为。 格式合同的几个特征:制定格式合同的主体是企业;格式合同的对方是消费者。格式合同在适用对象上具有普遍性。 企业与竞争者文化: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企业竞争中讲究伦理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企业竞争中讲究伦理文化和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竞争规则是以个人自律为基础,文化约束是维护有序竞争的重要工具;企业竞争中讲究文化是企业追求长远利益和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 信息竞争汇总的文化规范问题:禁止侵犯商业秘密;散布虚假信息的危害;查封盗版现象。 1986年,美国管理信息科学专家R.O.梅森提出信息时代有四个主要的文化伦理议题:信息隐私权、信息准确性、信息产权及信息资源存取权。简称PAPA。 文化体系的特征:多元性、开发性、自律性。 对企业信息技术文化的构建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 (1) 加强法律层面的调控; (2) 加强文化层面的约束; (3) 加强信息文化学的理论建设。 “共生文化”概念由一位德国医生首先于1879年提出,后由日本率先引入管理阶层。 网络文化是指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文化观念的文化标准,是“网络行为规范体系”。网络社会的文化规范主要体现在:网络礼仪、网络行为规范。 如何大力加强网络社会文化:加强网上文化规范教育;创建一个信用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立法和安全管理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必然对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产生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高会计人员主人翁意识,激发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促进会计人员自由平等发展,消除行业不正之风;打破会计行业任人唯亲观念,形成举贤尚能新风尚。 企业会计诚信文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当好参谋,参与管理;如实反映,正确核算;遵纪守法,严格监督;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公私分明,勤俭理财;保守秘密,内外协调;大胆改革,讲究效益。 公私分明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品质。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灵魂。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文化:内部审计人员做到独立(组织上独立和精神上独立)、客观;内部审计人员保持谨慎,保守秘密;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胜任能力,保持后续教育。 影响人们个体行为的因素有五个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中包括企业家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和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

81、 企业文化的特点:自觉性、自愿性、坚定性。

82、 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提出“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83、 麦格雷戈1970年《企业的人事方面》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做进一步发挥: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84、 企业文化教育是根据企业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企业员工施加系统的企业文

化影响,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文化意识,履行企业文化义务的活动。

85、 企业文化教育的特征:企业文化教育的整体性、针对性、复杂性、实践性、渐进性。

86、 企业文化教育的方法:传授企业文化知识与进行文化锻炼相结合的方法;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

配合的方法;典范诱导和舆论扬抑统一的方法。

87、 企业文化修养是企业文化品质的一个部分,主要是指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文化品质方面的“自

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包括按照一定的企业文化管理原则、规范所进行的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也包括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情操和所达到的境界。

88、 企业文化修养之所以强调实践原则,是因为:人们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改造自己的主观意识。

企业文化修养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企业文化修养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89、 企业文化修养的方法:进行两种企业文化观念的斗争;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慎独;企

业文化行为的反馈。

90、 企业文化境界分为三个层次:“雇佣型”文化境界;“尽职型”文化境界(以做好分派给自己的企

业工作为最高追求);“献身型”文化境界(始终做到工作第

一、他人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1、 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爱国理念;以质量求

生存的传统;讲人和、重亲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任人唯贤、重视人才的管理理念。

92、 华商精神:华商文化精髓。诚信不欺,一诺千金(是华商商业精神的一条重要原则);

93、 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自由平等、个人英雄主义、强调理性主义行为方式、

信奉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理念。

94、 英国的企业文化最初是由英国保守党头号人物“约瑟夫。基斯”等倡导提出的。最初的英国企业

文化侧重于经济和市场,但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英国的企业文化开始转向侧重于通过文化和心理变化来调动企业人员的事业心。

95、 德国企业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可谓“世界之最”,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德国企业文化

的核心内容。

96、 法国企业文化个性奔放,求新求变。

97、 日本企业文化:人本理念、企业家族化、倡导团队主义精神、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学习和模仿。

98、 韩国企业文化:彻底第一主义、勤勉的劳动意识、重视人才。

99、 Management对西方人士来说重在“授权”,对中国人来说则重在“掌管”。

100、 文化差异对组织管理带来的挑战:文化冲击的挑战;文化稳定性的挑战;跨文化冲突的挑战。 10

1、 跨国企业企业文化特点:价值观和信念的多元性;行为方式上的冲突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文

化认同和融合的过程性。

10

2、 跨文化管理又称交叉文化管理,指与企业(组织)有关的不同文化群体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矛

盾(差异和冲突)时,在管理各项职能中加入对应的文化融合措施,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从而有效地管理企业的过程。

10

3、 从企业文化的结构来看,实施跨文化管理需要从三个层次入手:理念层次、制度行为层次、符合

层次。

10

4、 跨文化管理的类型:移植、嫁接、合金。

10

5、 文化融合的前提和方式:确认原则、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入乡随俗是文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则) 10

6、 跨文化管理的实施对策:识别文化差异、强化跨文化理解、锻造跨文化沟通能力、进行跨文化培

训、借助文化差异实行多样化战略、建立基于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10

7、 企业文化创新的动力;企业文化创新的因素:企业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能动的因素,企业

家才能是最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中,员工素质的提高时企业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一个企业都有独特的企业文化,有自己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和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创新的方式(改良主义和革命主义)。

10

8、 企业忠诚管理的重要性:保证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 10

9、 实施忠诚管理战略:倡导诚信文化,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建

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10、 诚信文化的实质:诚信文化是道德自律;诚信文化是文化自觉。

1

11、 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诚信意识是企

业家人格的重要要素;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2、 建设优秀的企业诚信文化:

(1) 通过高层管理人员,积极塑造企业内部的诚信价值观;

(2) 通过广泛宣传,在企业员工中营造“自律自制”的诚信道德氛围;

(3) 企业内倡导股东文化和企业治理文化;

(4) 不断完善有效沟通的工作渠道。

1

13、 企业竞争力的结构:三个层面:表层的竞争力;支撑平台的竞争力;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竞争力(八

要素:品牌文化、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特色、人才以及企业伦理)。

1

14、 核心竞争力内涵:又叫“核心能力”,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

生产技能和融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1

15、 核心竞争力基本特征:价值性、难以替代性、不可交易性。

1

16、 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融合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塑造功能。 1

17、 没有企业文化,就没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

争力积累的方向;企业文化的发展延伸核心竞争力。

1

18、 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企业精神的培

育。

1

19、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120、 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简称3R原则。

1

21、 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可持续经济、绿色经济、效益型经济、协调性经济。

1

22、 企业在循环经济中承担的责任: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承担三重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

任、环境责任);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角;企业是循环经济“生产者责任制延伸”的承担者。 1

23、 塑造先进企业文化,创建和谐企业:

(1) 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在推动企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A、塑造先进企业文化是适应市场

经济的内在要求;B、塑造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C、塑造先进企业文

化是提升企业品牌的有效手段。

(2) 塑造以人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A、坚持把打造以人为本

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B、塑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的基础条件。

(3) 坚持企业文化的创新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A、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

的形成需要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B、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

求。

第三篇:旅游学概论单元重点问题复习

旅游学概论

第二章旅游史

1.原始社会早期人类迁移活动为什么不属于旅游?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民不仅在客观上不具备外出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缺乏外出旅行的愿望,人类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不属于当今意义上自愿而主动的旅行,更不属于旅游活动。

2.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1) 社会结构的产业革命带根本变化,带来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扩大了旅游者规模

2)工作性质的改变,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

3)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城乡之间人员的流动量

4)交通方式的改变,产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使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3.托马斯库克

是现代旅游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组织团队旅游的人库克组织了欧洲范围内的自助游,向自助旅行的游客提供旅游帮助和酒店住宿服务。19世纪中期,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19世纪下半叶,在托马斯·库克本人的倡导和其成功的旅游业务的鼓舞下,首先在欧洲成立了一些类似于旅行社的组织,使旅游业成为世界上一项较为广泛的经济活动。

1、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

2、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

3、第一次包价出国游

4、最早的旅行支票

5、第一次环球旅游托马斯·库克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4.现代旅游崛起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带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使群众性旅游活动支付能力强

2)闲暇时间增多,为人民旅游创造条件

3)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革新,使快速远程流动成为现实

4)信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旅游信息化奠定基础

5)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推动商务旅游机器相关旅游活动开展

6)世界各国和地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第三章旅游的特点和分类

1.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旅游是人们处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原因,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性停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特点:综合性,异地性,暂时性,流动性,经济文化性

2.旅游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

按是否跨国境国界分 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按旅游者出游目的分:观光型,娱乐消遣型,公务型,家庭事务型,宗教朝觐型,购物型

第七章旅游业

旅游交通的类型以及优缺点

1、航空运输:点:速度快、舒适、安全、省时、灵活性大、适合中远程旅游。缺点:投资大、票价高、运载量小、噪声大、受天气状况影响大、只能完成点到点的旅行、不适合短途旅游。

2、铁路运输:优点:运输能力强、远距离持续行驶能力较强、受天气影响小、环境污染小、费用低、安全、舒适性强等。缺点:速度慢、长时间旅行容易让人疲劳,铺设路轨的限制等。

3、公路运输:优点:

1、客运汽车经营成本低、费用便宜、富有独立性、灵活性、短程旅游速度快、方便、旅游汽车环境舒适、空调和音响设备完善、尤其是利用汽车组织包价旅游可以克服行李和转车问题。缺点:

一、速度不快,活动范围不能太大,不适合长线旅游;

二、运载量有限,人均能耗大;

三、安全性能差、事故率较高;

四、容易产生噪声、废气,污染环境;

五、车内空间有限,不能活动,容易产生疲劳。

4、水上运输:优点:运量大、舒适、悠闲、线路投资少、或几乎没有、运输成本低等。缺点:速度慢、时间长、灵活性差、受河道和海路吃水深度的限制。

第八章 旅游市场

1.旅游市场形成条件

旅游产品消费者;旅游产品供应者;旅游市场客体,旅游市场中介

2.旅游市场概念

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从经济学角度讲,它是旅游产品供求双方交换关系的总和;从地理学角度讲,它是旅游市场旅游经济活动的中心。属一般商品市场范畴,具有商品市场的基本特征,包括旅游供给的场所(即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消费者(即游客),以及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间的经济关系。旅游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区别在于它所出售的不是具体的物质产品,而是以劳务为特征的包价路线。同时,旅游供给与消费过程同步进行,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第九章旅游组织与政策法规

1.世界旅游组织成立时间以及宗旨

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的政府间的机构。其前身是1925年在荷兰海牙成立的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合会, 1975年更名为世界旅游组织,总部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旅游组织概念以及类型

2.旅游组织概念以及类型

概念:旅游组织是指为了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引导和管理,适应旅游业的健康、稳定、迅速、持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或协调发展职能的专门机构。

分类:按旅游组织管理区域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国际性旅游组织、国家级旅游组织和地方性旅游组织;按行使权限划分为政府旅游组织(旅游行政组织)和非政府旅游组织;按动机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按会员形式分为个人为成员,企业为成员,社会团体为成员,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代表为成员的旅游组织等;按旅游行业性质分为旅行社,酒店,住宿,旅游交通,旅游业景区和游乐场等。

第十章旅游的作用与影响

1.对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有助于货币回笼;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增加就业机会

消极影响: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季节性;旅游需求取决于收入和时间;接待区宏观因素影响)

2.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消极影响:不良的示范效应;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3.对环境的影响

积极影响: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整修;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的以增加;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的以改善;使旅游接待区的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得以重视和维持

消极影响:使当地水和空气的质量下降并使噪声增加;使人口密度增加,交通堵塞,造成居民生活空间缩小;使历史遗迹的原始风貌受到威;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第四篇: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复习重点——企业战略

战略重点

坚持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简称“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电网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战略、人才强企战略、科技发展战略、信息化战略、金融支撑战略、产业支撑战略、国际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品牌发展战略等,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电网发展战略:遵循电网发展规律,加大电网投入,坚持“一特四大”(特高压,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和抵御严重事故风险的能力,促进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以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经营管理战略:贯彻依法经营企业、严格管理企业、勤俭办企业的方针,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深入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充分挖掘内部资源潜力,持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运营效率。

人才强企战略:把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建立适应“两个转变”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实施全员教育培训,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素质,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科技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贯彻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大科研、创造大成果、培育大产业、实现大推广(简称“一流四大”)的战略要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克服制约“两个转变”的技术瓶颈,解决生产运行和经营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抢占国际电力科技制高点,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信息化战略:把信息化作为推进“两个转变”、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信息化企业建设,以信息化支撑生产专业化和管理现代化,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金融支撑战略:发挥公司金融资源潜力,把握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机遇,遵循金融行业发展规律,推进产融结合,强化金融管控,加强人才和机制建设,加快现代金融控股集团建设,形成金融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盈利水平,为公司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产业支撑战略:按照上规模、上水平、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拓展直属单位业务领域,延伸产业链,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做大直属产业,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智力支持、服务保障和效益贡献。

国际化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分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公司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公国企——国家电网、中国烟草、中国邮政、中国石化、航空公司、三大通讯考试培训 电脑访问地址:http:///

第 1 页 共 1 页

企业文化战略:遵循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适应公司发展改革新要求,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重在建设、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品牌发展战略:全方位提升“国家电网”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强化安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增强企业软实力,推动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互动、通力合作的良好关系,凝聚发展合力,塑造国际一流的“国家电网”品牌。

中公国企——国家电网、中国烟草、中国邮政、中国石化、航空公司、三大通讯考试培训电脑访问地址:http:///

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五篇:成都理工大学,人力资源专业,企业文化复习重点

人性发展历程经纪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 经济人的假设的特点;

1、以“任务管理”为重点

2、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

3、少数人参与的管理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历史背景。威廉.大内 《Z理论》、迪尔和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彼得斯和沃特曼的《寻求优势》三部专著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的大潮。 八十与九十年代企业文化研究的侧重点。

80年代企业文化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为主,如企业文化的概念、要求、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各方面关系等。侧重点是对企业文化概念与结构的探讨。90年代企业文化的研究是关于企业文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关于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研究,关于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和评估。其侧重点是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 企业文化四重奏:《Z理论》威廉.大内,《企业文化》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寻求优势》彼得斯与沃特曼《日本的管理艺术》美国 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企业文化研究派别:

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沙因教授的定性化研究【组织文化的三种水平:表面层(组织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应然层(位于表层面主要指价值观)、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应付环境的实际方式)】

2、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奎恩教授的定量化研究(说明了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群体性、发展型、理性化、官僚式文化)。1984年孙耀君翻译《Z理论》标志企业文化理论引进中国。文化洋葱说:表层文化(外在直观的事物)、中间层(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核心层(存在的基本假设、社会长期存在的观念)。

文化四指标说(霍夫斯蒂德)权力距离: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国家社会层次分明,权力距离大如中国、俄罗斯;接受程度低的国家人与人比较平等,权力距离小。不确定性避免:是指人们忍受模糊(低不确定性规避)或者感受到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危险(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程度。如日本终身雇佣制消除不安全感,时间制度明确)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的人们敢于冒险对未来充满信心(美国);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的人则相反(日本)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指人们关心群体成员和群体目标或自己和个人目标的程度。男性度与女性度:指人们强调自信竞争、物质主义(事业成功导向)还是强调人际关系和他人利益(生活质量导向)的程度。即社会上居于社会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

长期—短期导向反映一个文化对传统的重视程度文化四指标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1、对企业领导方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和“接受权利差距的程度”

2、对组织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接受权利差距的程度”和“防止不确定性的程度”

3、对激励内容影响的最大因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防止不确定性的程度和男性化和女性化。 企业文化的五因素—《企业文化》

1、企业环境:是培养企业文化的重要条件(但不能视作企业文化的组成要素),不是指企业内部环境,而是企业经营所处的极为广阔的社会和业务环境,包括市场顾客竞争者政府技术等。

2、价值观:是一个组织的基本概念和信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一般是以具体的语言给员工规定出成功之路,并在组织内制定出成功标准。

3、英雄: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提供了企业员工效法的实际典型。有两类1和公司一起诞生的‘共生英雄’2企业特定环境下精心塑造出的‘情势英雄’(出格式英雄、引导式英雄、固执式英雄、圣牛式英雄)

4、习俗与仪式;是企业有系统有计划的日常事物所构成的动态文化,它能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得以健全和发展。仪式是指企业按一定的标准,程序进行的时空有序的活动问候仪式:赏识仪式、工作仪式管理仪式;习俗:企业的风俗习惯(聚餐、游戏)。

5、文化网络:组织内部以轶事或趣事等形式传播信息的非正式渠道。

企业文化的四种类型:硬汉型文化:广告、影视、风险投资(高风险、反馈快)----坚强乐观进取心强

努力工作尽情享受型文化:房产、汽车销售、餐饮(风险小、反馈极快)----良好的顾客服务。赌注型文化:石油、航空(高风险、反馈慢)----仔细权衡 深思熟虑。过程型文化:银行、保险、公共事业(风险小、反馈慢)----遵守纪律 谨慎周到 保守

美日公司六个维度比较(Z理论)

1、雇佣制度(美:短期雇佣制;日:终身雇佣制)

2、评估和升值过程(快速的评估和升职;缓慢的评估和升职)

3、职业发展模式(专门化的职业发展模式;缓慢的评估和升职)

4、控制机制(明明白白的控制机制;含蓄的控制机制)

5、决策方式(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6、关注方式(关注局部;关注整体)。

7S 模式=硬件要素+软件要素。硬件要素:战略(strategy):如何获取和分配有限资源的行动计划。结构(structure):企业的组织方式。制度(systems):信息在企业内部是如何传送的。软件要素:风格(style):最高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队伍的行为方式。人员(staff):企业内部整个人员的组成状况。技能(skills):企业和它的关键性人物的特长。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企业灌输给成员的重要意义和指导观念。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彼得.圣彼):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 《周易》“管理之书”对现代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 刚柔立体的组织原则、变通趣时的变达原则、至人成能的调控原则、仁以守信的用人原则、崇德广业的领导原则。《论语》与管理:利义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群体至上、克已奉公的工作作风。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实用理论。《孙子兵法》领导艺术对现代管理的启示:辅周则国必强—领导的作用、智、信、仁、勇、严—领导者的素质、因势而变和令文齐武—领导的方法(变:权变,文:激励沟通,武:制度)、受命于君和上下同欲—领导的环境。 企业文化的基本体系:价值观念、精神境界、道德伦理、社会形象。如何培养价值观:

1、领导作出表率

2、通过演讲教会员工如何思索企业的价值观

3、引发员工描述人为价值观的内涵

4、同员工一起找出外显的企业价值观

5、归纳价值观成功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尊重员工,人人平等、推崇创新,追求卓越、鼓励参与,开放管理、重视培训,组织学习、面向客户,优质服务、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企业形象构成:企业理念、环境形象、产品形象、领导形象、员工形象。 企业形象分类依据(多选题)企业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依据企业内外在表现分类)、企业实态形象和虚态形象(按照主客观属性)、企业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依据接受者的范围)、企业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依据社会公众的评价态度不同)、企业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依据企业获取信息的媒介渠道)、企业主导型向和辅助形象(依据公众对企业形象因素的关注程度)。 CIS(企业识别系统)战略构成要素:

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市场形象、技术形象、环境、形象、员工形象、经营者形象、公关形象、社会形象。企业识别(CI)则是由理念识别(企业之心)MI(对员工的培训、仪式、各种行为强化仪式、文体活动)、企业活动识别(企业之手)BI(对内员工的教育、对外市场调查公共关系广告促销等)、企业视觉识别(企业之脸)VI(企业名称品牌商标,专用办公用品)三大体系组成。美式CI:视觉—理念—活动日式CI:理念---活动---视觉。 CIS发展历程:雏形1914年德国建筑学家德比汉斯受聘为德国AEG电气公司的设计顾问。兴起 IBM为CIS创立标志。成熟1968年成立PAOS设计公司。

CIS概念的要点:个性化、统一化、整合性、识别性 跨文化管理的四种理论: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郝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蔡安迪斯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

中美六大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前面美国后面中国)。

1、对人性的看法(善恶混合体,有可能变化;善或恶改变很难)。

2、人们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人主导环境;和谐并受制于自然)

3、人们与他人的关系(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4、行动取向(强调行动;静态取向)

5、人们的空间观念(个人隐私;公共)

6、人们的时间观念(很少关注过去,着眼于现在未来;关注过去现在,很少注重未来)。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蔡安迪斯)

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

2、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的相对重要性

3、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的相对重要性

4、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

5、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别程度。 在个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中,个人的行为动因主要来自于自身对该行为的态度和兴趣、在集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中,个体行为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于对社会规范的认识。 文化架构理论七大维度(强皮纳斯)

1、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2、长期—短期导向

3、人与自然的关系。

4、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5、中性—情绪化。

6、关系特定—关系散漫

7、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 郝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 普通主义—特殊主义:普通主义者强调用法律和规章指导行为,认为对所有事物都应采取客观的态度,而且世界上只存在一个真理,只存在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特殊主义者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性---情绪化:在中性文化中,情绪外露的人常被看成是不稳重、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力,人们一般会避免情绪激昂的行为。在情绪文化中,情绪外露是自然的而且是加强自己的观点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表露感情会被看成冷血,而且无趣,激情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是生命活力的显示。

关系特定----关系散漫:在特定关系导向的文化中,对所有的工作都应有清晰精确详尽的指令,工作与私生活分离。在散漫关系导向文化中,下达工作指令不必精确和周到,让给员工锻炼自己的解读和判断能力,将个人评价与工作、性格、人际关系能力相结合。

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注重个人成就的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人对该人的评价是按照其最近取得的成就和业绩记录进行的。注重社会等级的文化意味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他人的评价是由该人的出生、血缘关系、性别或年龄决定的,或者是由该人的人际关系和教育背景决定的。

上一篇:旅游协会成立贺信下一篇:林业站长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