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统一初中历史教案

2023-01-30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秦的统一初中历史教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秦的统一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秦的统一教案3 华东师大版

《秦的统一》教案

平谷中学

王伟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秦统一六国及其意义。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

3.秦朝的民族关系,与匈奴族、越族;长城的修筑;灵渠的开凿;岭南三郡;秦朝疆域。 4.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灭亡;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找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提问,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2.通过思考:“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就所学秦始皇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从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以及战争胜败的原因。

三、态度、价值观方面

1.秦灭六国是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第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2.万里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秦统一六国在哪一年?谁统一了六国?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讲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意义:首先,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小字中表现出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战争,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秦的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其次,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政治上,建立专制集权制度。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思想上,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呢,不仅巩固了新生政权,还为军事上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秦在军事上是如何巩固统一的。

二、导入新课

[板书]

5、军事上——北与匈奴,南征百越

1、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筑

师: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一个强大国家的同时,在我国境内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匈奴也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政权。

[讲述]匈奴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对于我国北方草原历史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当时强悍的匈奴族,在战国末期逐渐强大起来,占领了河套地区。匈奴贵族率骑兵不断侵犯扰乱中原地区,使北方的生产遭受破坏。所以当时北方的秦、赵、燕为了抵御匈奴的扰乱,就分别修筑了长城来抵御匈奴南下。(看地图册p10)

秦统一后,为了进一步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并在边塞驻兵十年,威震匈奴。此外,秦始皇还大规模向北移民到边塞,耕田戍守。

并且为加强对匈奴的防御,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下令修筑长城,将原来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痛苦,但对保护中原的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从建筑水平上来讲,也是举世无双,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显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需要强调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壮观的长城不是秦长城,多为明长城)

师: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讲述]一是劳动人民为建筑长城遭受了许多苦难;二是长城的修筑绝非帝王一人之功,长城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展示课件:万里长城)

2、越族地区的开发

师:除了北有匈奴,在我国境内,南方还有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越族。

[讲述]越族的人民,主要生活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面积很大,各自独立,互不相属,所以又称为“百越”,他们对发展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做出过贡献。秦统一后,就派兵征服了越族地区。在此同学们要注意一下:“百越”与秦朝的关系和匈奴是不太一样的。匈奴在秦的疆域之外,当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政权了;而越族在秦军占领之后,就成为了秦疆域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了。而且秦始皇还在越族地区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加速了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请同学们看图,找出三郡)

师:在秦军进军岭南征服百越时,因为岭南地区道路崎岖,山高路险,所以当时运送军粮很困难,为了解决运输粮饷的问题,秦始皇就派人开凿了灵渠。(看图)

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三十多公里),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灵渠渠道穿行于丘陵地带,坡度大水流急。为解决这个问题,将河道设计得迂回曲折,以减缓水流速度,利于平稳行船。同时采用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也就是每隔一段设置一个“陡门”,又称“斗门”,实际上就是可以启闭的闸门,分段拦截水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过往船只节节前进,平稳过山。灵渠不仅解决了当时运粮的问题,同时又有利于灌溉,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灵渠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他的的设计方法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两千多年,它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才能。而且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就是运用这个方法。

师:好,秦在军事上的这一系列措施到这我们就讲完

了。

3.秦朝疆域

[讲述]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秦朝不等于中国,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不等于今天的中国,那只是中国过去的历史。

(展示课件:秦朝疆域图及简单示意图)

[讲述]秦始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形成一个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人口达到2000万,成为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师:以上我们学习的基本上都是秦始皇的功绩,灭六国,开创统一新局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专制集权制度;北与匈奴,南征百越,开拓秦朝疆域等,这些都应该记在秦始皇的功劳簿上。但是秦始皇功大,过也大。下面呢,我们要来数一数秦始皇的过,他在历史上犯下的大过是他对人民施行的暴政。而且还引发了秦末农民战争,导致秦灭亡。 [板书]

四、秦末农民战争与秦的灭亡 [板书]

1、原因——秦朝的暴政

师:秦始皇和他的儿子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的暴政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书38页第一段大字。(请学生朗读)

师:从这来两段文字中我可以看出,秦的暴政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由于连年征战,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百姓承担着繁重的兵役、劳役和沉重的赋税。

[讲述]:秦始皇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而且还大规模修建宫室陵墓,如:阿房宫、骊山陵墓等。这样百姓们就承担着繁重的兵役、劳役。刚才讲过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不是也深刻的反映出了秦朝的劳役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当时全国人口2000多万,青壮年男子也就三四百万人,每年要有200多万人去服兵役、劳役,若青壮年男子不够,就要征调妇女。致使大批农民脱离了农民生产受到破坏人民难以生存。而且修建宫殿和陵墓要花钱,钱从哪里来呢?(生答)

[讲述]:所以秦始皇就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各种搜刮合计起来,一个农民要把他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同学们试想一下,这样繁重的兵役、劳役和赋税,老百姓们还能正常地生产和生活吗?(生答)

[讲解]:那老百姓自然就会有很多的不满,秦始皇为了对付臣民的不满,维护其统治,还制定了严峻的刑法。这就是暴政的第二方面:严酷的刑法。

秦朝的法律尤为残酷,往往一人犯死罪,连他的亲属,他父母、兄弟、妻子、孩子等都要处死,这叫做“族诛”。更甚的是,一家犯法,连他的邻里乡亲也要受牵连,这叫做“连坐”。因此,你坐在家里什么也没有干,说不定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关系上就被牵连上。触犯法网以后,轻的被罚做苦役,或者割鼻、割舌头,有的脸上刺字,有的砍掉脚趾。重的要处死,仅死刑就有十多种,有的腰斩,有的车裂,„„秦朝的刑法就这么残酷。

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了,秦二世胡亥继位。人们原本对新皇帝的继位多少抱有一点幻想:苛税、重役、酷刑能不能稍有减轻?但他们完全失望了!秦二世时候的统治比秦始皇更加暴虐,赋税、徭役和刑法更加苛重。人民的不满情绪已达到了顶点,再也忍受不了秦朝的统治了,这时候一场大雨让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了。 [板书]

2、经过——秦末农民起义

[讲述]:然后教师指图描述:大泽乡起义图描绘:公元前209年七月,900多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地,行至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无法按期赶到渔阳。按照秦朝法律,误期要被处死。这一点也反映出了秦朝的刑法很是严酷。面对这种情况,小队长陈胜、吴广首先发难,杀死了押送的军官,举行起义(请同学们看《大泽乡起义》油画)画中描述

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生答)

[讲述]:画中陈胜、吴广正在向围拢上来的苦难兄弟分析形势,并且挥舞手臂,激昂地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王侯将相都是天生的贵种?难道我们穷人就不能翻身掌大权吗?这900多人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经过陈胜、吴广这样的号召,大伙情绪激昂,齐声响应。请看图上,这时候天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号,他们拿着木棒当武器,扯块布片当旗帜,大泽乡的农民英雄们斩木为兵,揭竿而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的熊熊烈火就这样在大泽乡燃烧起来了。

[讲述]:大泽乡起义以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还不到一个月,起义军攻下了陈(指图)。陈曾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都。陈胜在陈称王,建立政权,(百姓面对秦朝的暴政,自然怀念楚国的过去)定国号“张楚”(张大楚国的意思)。

[讲述]:张楚政权建立后,起义军继续西进,一路上势如破竹,迅猛异常。一支主力军一直攻进函谷关,攻到咸阳附近。都城咸阳告急!秦二世得知起义军入关,非常恐慌,来不及调集军队,他就把建造骊山陵墓的几十万人武装起来,向起义军反扑——由于秦军的强大,陈胜、吴广的主力军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吴广和陈胜也先后被害,大泽乡起义失败。这时,离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不过半年。至此秦末农民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 [板书]

3、秦的灭亡

[讲述]:陈胜、吴广直接领导的起义军虽然失败,但是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早已形成燎原之势。陈胜、吴广失败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成为反秦主力。秦末农民在战争的第二阶段由此开始,历时两年半,最终推翻了秦朝。 师:项羽是什么人呢?请同学们看书39页课外阅读第一段前两句。

[讲述]:大泽乡起义后,项梁、项羽在吴(今苏州)起兵,聚集精兵8000多人。后来江淮一带的人民也来归附,迅速发展到

六、七万人,成为陈胜、吴广失败后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在公元前208年,秦军主力30万包围巨鹿,巨鹿的形势顿时紧张、多路起义军都来相救,却又都慑于秦军的强大,不敢发动进攻。这时候,项羽(项梁已经战死)率领8万义军北上救援,在此,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秦末农民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巨鹿之战。

师:我们通常所说的成语“破釜沉舟”就来源于这场战争,那位同学能讲述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生答)(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讲述]:公元前207年的夏天,项羽的军队刚刚渡过漳水,(指图)准备向巨鹿的外围发动攻势,项羽向战士下了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釜是烧饭的锅,舟是船。项羽命令每个将士备下三天干粮,然后“破釜”、“沉舟”,把锅砸了,把船沉了。意思是三天之内必须取胜,否则战死疆场,决不失败后退。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军20万人投降项羽。巨鹿之战是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一战,自这场战争之后,项羽之名威震天下。秦朝自此一蹶不振。在项羽巨鹿之战的同时,刘邦率军攻打秦都城——咸阳城。

师:陈胜、吴广失败以后,另一支反秦主力军是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刘邦是什么人?请同学们看书39页课外阅读第一段后两句。

[讲述]: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刘邦立即回到沛县(指图),杀了沛县县令,和萧何等一起在沛县树起义旗,成为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刘邦从此被人称为“沛公”。

[讲述]:当项羽的军队在巨鹿大战秦军主力的同时,刘邦率军逼近咸阳。由于项羽在北方牵制了秦军主力,所以刘邦非常顺利。于公元前206年,秦王向起义军投降,秦政权灭亡。

煊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农民战争的烽火中覆灭。秦始皇曾经幻想过他的帝位要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可残酷的事实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到公元前206年被农民战争推翻,前后只15个年头,短暂的秦王朝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这场战争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生答)

[讲述]: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主要有三点:

一是从农民起义的特点来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是从他的作用来看,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

三是从历史人物的功绩来看,陈胜、吴广是革命英雄,他们敢于揭竿而起的革

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讲述]:在农民战争已经推翻秦朝统治之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从公元前206年—前202年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

师:战争初期,项羽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刘邦注意收揽民心,刘邦到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的苛刑一律废除。所以刘邦子在咸阳很得民心。项羽在打赢巨鹿之战后,将秦的20万俘虏全部活埋,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后,杀掉已投降了的秦王子婴,屠杀咸阳百姓,烧掉秦的宫室。同学们想一想刘邦与项羽有什么不同呢? [讲述]:刘邦大得人心,项羽大失人心

而且刘邦非常重视人才,得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刘邦率领的军队逐渐由弱变强。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进击项羽,把楚军重重包围,项羽听到来自刘邦军营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十分吃惊,以为自己的地方全被汉军占领了,便率军八百多骑兵突围逃走,汉军紧追不舍,项羽被迫在乌江自杀。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历时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结束了,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楚汉之争与陈胜、吴广起义不同,它不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这是刘邦、项羽为争夺皇位而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经过四年的战争,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师:好,秦的统一这一课,倒着我们就学习完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巩固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以下几点:

1.秦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前221年,秦尽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封建割据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第二篇:秦的统一教案

《秦的统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秦统一六国及其意义。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

3.秦朝的民族关系,与匈奴族、越族;长城的修筑;灵渠的开凿;岭南三郡;秦朝疆域。

4.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的灭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找出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提问,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2.通过思考:“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就所学秦始皇主要史实,培养学生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从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以及战争胜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秦灭六国是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2.万里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1

师:具备了以上的条件,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战乱,秦的统一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秦统一六国

师:以上分析的是秦统一六国的条件,那么秦灭六国的过程是怎样的?首先是秦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临国的土地,削弱其势力。其次是通过长平之战削弱了向东兼并的最大障碍——赵国的势力。

师:请问同学们长平之战对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影响?(生答) [讲述]:长平之战之后,赵国从此便衰落,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强秦的进攻,秦国统一之势已成,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那秦国是用多长时间灭掉六国的?灭六国又是怎样一个顺序?

电脑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使生对秦灭六国形成空间概念。

[讲述]: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秦是于公元前230——前221年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六国。公元前230年,首先灭掉了离他最近的也是六国中最弱的韩国;公元前228年,秦灭掉了赵国;公元前225年,灭掉了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掉了楚国;公元前222年,灭掉了燕国(燕王喜在辽东被俘虏);公元前221年秦最后灭掉了齐国。由此可以看出,秦采取了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攻势。

而且,在这咱们还可以用一个谐音记忆法来帮助我们记住秦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亡,楚咽气(燕齐))

师:我现在出几个问题请同学们看书回答一下,(秦统一六国时在那一年?谁完成了秦的统一?定都在哪里?)请你们看书回答一下!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后,便出现了全国统一的局面。截止到此,战国时期结束了。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变成了统一的秦朝。

师:秦的统一对当时和后世有何重要意义呢?同学们再看一看34页的小字。(生答) [讲述]:首先,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秦的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其次,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结束了数百年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以上就是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板书]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师:秦朝的江山就这样打下来了,但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生答)

- 3

实行郡县制。”李斯主张的就是设立郡县制。那我告诉同学们,秦始皇最终采纳的是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主张的郡县制,而没有继续沿用“分封制”呢?咱们可以回忆一下,春秋战国几百年战乱,是谁与谁之间的战争呢?(战争主要发生在诸侯国之间)那么,诸侯国是怎么出现的?(周初分封的结果)

[讲述]: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为了防止诸侯割据,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作为从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

师:那郡县制具体是怎样实行的呢?

[讲述]:就是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都是地方行政单位。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郡县制的实行,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而且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讲述]:秦朝就是这样通过郡县制,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所谓的“集权”。又通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把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一手中,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这就是所谓的“专制”。简单的说,专制就是中央权利归皇帝,集权是说地方权利归中央

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而且这一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师:那专制集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讲述]:专制集权的作用:

一、是地方集权到中央,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权;

二、是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了皇帝的绝对权威。

三、就是有利于稳定政局,巩固国家的统一,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通过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秦在政治上巩固了统一。秦始皇为巩固统

一、加强专制,在文化、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呢?

[板书]

2、文化上——统一文字

师:同学们应该都知道文字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文字的发展,首先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此外还有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发展到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文字。(看“马”字有几种写法)

- 5

钱做得精致一些,需要把钱的边缘磨圆滑,磨时需要穿一根棍上,如果中间是圆孔,则不易固定,该成方孔,再穿在一根方棱的棍上就很容易固定。又因为这种钱标准重量为半两,所以称为“秦半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这个圆形方孔钱也因其形制合理、便于使用,所以后世也都纷纷效仿,在我国有深远影响。

师:在经济上,秦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统一度量衡

师:什么叫度量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度量衡的注释)(计算物品长度、体积、重量的器具或单位)度是指丈量长度的工具,量是指量容量的容器,衡是指称重量的器具。

[讲述]:度量衡没有统一,就给当时人们商品交换带来困难,也给国家收取赋税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秦就制作了统一的标准器,颁发到全国各地,也规定了计量单位的标准。长度的丈量单位尺、寸,容积的单位升、斗,重量的单位两、斤(我们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而当时秦朝规定一斤等于十六两,也就是“半斤八两”,可见半斤在秦朝的确等于八两)等都是由秦朝时统一制定,奠定了基础延续下来的。(看课件)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秦统一之后的标准器:商鞅方升就是一种量器,秦权就相当于现今的秤砣。

师:秦的这些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便于封建政府向农民征收赋税,加强了经济统治,也有利于各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师:我们以上讲的是秦始皇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但还有一项措施咱们书上没有提到,我认为值得给你们讲一下,就是思想上:秦始皇也采取了一项措施,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怎样一回事呢?咱们一起来看一小段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师:你们对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什么看法呢?

[讲述]:秦始皇采用这种极其粗暴野蛮的方法来强求思想上的统一,但是这种简单的手段当然不可能真正解决统一思想的问题,结果反而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毁灭掉了许多文化典籍,六国详细的史记被烧,百家争鸣的很多思想家的书籍也没有了,言论自由的时代也结束了,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讲述]:到此,秦始皇就完成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且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巩固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和掌握以下几点:

- 7

第三篇:《秦的统一》教案(大全)

《秦的统一》教案

课题:秦的统一

年级:初一

主讲人: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简单了解秦灭六国过程,讲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并重点阐述述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措施;引导学生归纳并试分析这些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归纳历史要素的能力;利用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提取信息的能力。最终使同学们认识到秦的统一是时代的里程碑,它的许多创举给当时中国以及今天带来了重大影响,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长城。 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讲解,提问等内容) 应用的教学 技能的要素

学生学习行为 (预想的回答等) 教学媒体 (板书等)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八课“秦的统一”。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问大家:知不知道“纸上谈兵”的意思,而这个成语又是从那里来的呢? 激发兴趣 产生疑问 是只会说不会做的意思,是长平之战中的一个故事 (板书)第八课秦的统一

(ppt演示)标题

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我们今天要讲的课文了,在书本的41页上的小字内容讲到了这个故事。而有同学提到了长平之战,大家知不知道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后,战国七雄中的六国韩、赵、魏、楚、燕、齐更难以抵挡秦国的进攻了。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部分内容:秦灭六国 集中精力

(板书)

一、秦灭六国 (ppt演示)战国形势图

从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秦国是在最偏远的西边,而齐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到公元前221年,西边的秦国逐渐灭掉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都城设在咸阳。大家结合书上的内容能告诉老师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嘛? 基础提问 加深印象 韩、赵、魏、楚、燕、齐 (ppt演示)地图、动态演示功能在现秦灭六国的过程

对的,回答得很好!可是大家想一想秦朝是在灭掉了东方各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国,统一后疆域广阔,境内情况复杂,各国残余的贵族势力念念不忘恢复旧土。要治理这样的一个大国可不是件很容易的是呀!所以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才行,那如果是你处于秦王的位置上你会怎么做呢?会不会有比当时的人们想的办法还好了?

语言强调 要保证自己的权力至高无上,所有人都听自己的;要废除以前不利于统一的分封制;要安排一些人帮着办事 (板书)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同学们的想法很丰富的,看来大家都挺有政治头脑的丫!的确。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确立皇帝称号,大家在这要注意“秦国”与“秦朝”,“秦王嬴政”和“秦始皇”的区别与联系。在秦始皇确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后,接着就是要建立中央政府机构,因为皇帝虽然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但全国的事这么多,皇帝一个人管得了吗?所以说就在皇帝下面设置三公九卿制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大家想一想有了这些后是不是就可以保证秦的江山一直延续下去呢? 确认知识 归纳总结 不会的,光在中央没有的。还要改变以前的分封制,这样才能把地方的权力掌握在秦始皇手中。 (板书)

1、确立皇帝称号制度

2、建立三公九卿制

对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确立郡县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过推行郡县制,全国设置36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地方的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样秦朝从皇帝到地方设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官僚体系,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秦始皇建立的这套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影响极为深远。

(板书)

3、确立郡县制度

同学们,在学完前面的一些内容后,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而在这样一个大国里,却有着一种怪现象:各个地方的人们居然用着不同的文字,用不同的货币以及度量标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当时的始皇帝又是怎样改变这些现象呢?(教师有意识地停顿一下)那么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便能一起揭开谜底。

激发兴趣,导入新内容 产生疑问 引发思考

(板书)

三、统一措施

(ppt演示)各种不同文字、度量衡以及器具

你们认识这些货币和文字吗?

回忆提问

观察

答:有些认识,一个好像是古代的方孔钱,有个字好像是马字。

ppt演示

恩,不错!秦刚刚建立的时候各个地区的文字差异很大,一个马字就有七种写法,也许秦国写的马字还认识,因为跟我们现在的马字比较相似。不止是文字有这样的情况,当时各地的度量衡的标准也不一样,以及货币的形状、大小、份量也都不相同。大家想想这样的情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稍微停顿)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漫画材料,并从材料中发现一些我们需要的信息,好不好丫? 确认回答 激发认知 设置悬念 促进参与 期待 答:好 ppt演示

引导学生观看漫画信息,观察学生的反应。 图片演示 演示媒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演示明显客观

认真观看

漫画ppt演示

在看完漫画后,并结合书上的内容,大家能不能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呢?我们现在按照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吧,并归纳回答问题。 逐步分层提问 Ppt上出现刚才提出的问题,帮助同学回忆,防止遗忘。 回忆、思考、讨论

答: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往来和便利政令的通达,以及维护国家的统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Ppt演示

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

所以说,如果继续这样各地使用不同的文字,就会出现政府下达命令、公布事宜,各地人民不一定看得懂的情况。而如果各地还使用不同的度量衡和货币的话,是不是会对当时人们经济交流带来不便,同时也不利于封建政府加强对全国加强经济统治,从而影响到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呢?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丫? 引导性提问 激发认知 联想 答: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板书)

1、文化上—— 书同文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配以ppt演示

恩,很好!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接着,又出现更简便的一种字体隶书,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转化而来。同时也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标准来使用,并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通行全国。 确认 语言强化

注意 演示ppt 不过,除了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的采取措施外。始皇帝还为了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以及地区之间的联系,在交通上和军事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设置悬念

思考

答:是车同轨和修筑长城 (板书)

3、交通上——

修驰道, 车同轨

4、军事上——修筑长城

对了!

就是统一车道、驰道。秦刚刚建立的时候,车辆形状和道路宽窄都是不一样的,造成交通十分不便。所以秦就规定车轮的间距为6尺,一车就可通行全国。而且公元前220年,秦始皇还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这些措施促进了当时各地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往来,也便利政令的通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时,为了能更好的抵御匈奴,秦始皇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一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征,现在我国的长城已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确认 明确知识 加深映象 (Ppt演示)驰道旧址和秦长城的起止点

好,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有关秦的统一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以一首诗歌来总结一下我们所讲的内容:

公元前二二一, 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 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 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古代文化受损失。 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大修驰道统车轨,全国车辆可来回。 西起临洮至辽东,万里长城称奇迹。

最后,我们以一个问题来结束这一内容的学习,大家在课后认真的思考一下,并以书面的形式写下你的所思所感。问题就是: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及车轨?统一和不统一有什么样的差别? 概括要点 以理解性提问结尾。

通过总结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准备 集中精力听取 思考 Ppt演示:问题

第四篇:秦的统一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备课时间:10.8 上课时间:10.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能逐步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赏图片、析材料、听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难点: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荆轲刺秦》视频并提问:

1、这段视频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2、荆轲刺秦的计划有没有取得成功?

3、秦王在经历此事后进一步加快兼并战争的步伐,最终完成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虽然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深入人心,但他的行刺计划并没有取得成功,也就没能阻止秦国攻取燕国,统一六国的脚步。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秦王

1 / 8

是如何扫平天下以及统一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的。请同学们和我一同走进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二)新课讲授

师:首先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一个问题

一、六合一统,实现统一

教师课件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

师:前面我们共同领略了春秋战国的风云争霸,我相信大家对战国七雄肯定还记忆犹新,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

生:齐、楚、秦、燕、赵、魏、韩

师:回答的非常好,战国七雄都曾威震四方,傲视群雄,为什么秦国能灭六国呢?

课件:

提示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提示2 嬴政任用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人 提示3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提示4 连年战乱下的老百姓的迫切愿望 学生结合提示思考原因并回答。 课件出示:

①商鞅变法,秦国国富兵强 ②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③长平之战,赢得绝对优势 ④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

师:有了这些原因秦王扫六合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了10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课件动态显示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六合一统,实现了统一,秦国从一个方圆几百里的诸侯小国,一下子变成了统治几千里的泱泱大国,秦王嬴政将都城定在了什么地方?(生:咸阳)从此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秦朝的历史开始了。(强调学生注意“秦国”到“秦朝”称谓的改变)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还设计了一个秦朝知识卡片。

2 / 8

秦朝历史知识卡片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请一名学生完成。

师: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令人敬佩。唐朝诗人李白写诗赞扬了嬴政的这一壮举,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一下这首诗,感受一下当时秦王的风采和霸气。

课件: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生:齐读。

过渡:何等的威风,何等的霸气。是不是完成了统一,秦王嬴政的霸业就完成了呢?(生:不是)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如何治理国家,巩固统一,成为摆在秦王嬴政面前的一大难题,秦王嬴政是如何做到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二、创立新制,巩固统一。

师: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当时的大臣都献计献策,我们来共同看一看当时的主流主张。

课件:

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向秦王嬴政建议:

六国诸侯刚刚被灭不久,原先的燕国、齐国、楚国离咱们的京城都很远,不在那里分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大部分的大臣都赞同王绾的建议。 只有廷尉李斯反对:

然也,“成也分封,败也分封”。周亡皆因诸侯祸起,„„为保吾大秦江山永固,万望陛下不可重蹈周亡之覆辙。且先王因行县制而使秦成为七雄之首,故此,臣认为燕、齐、荆等地行郡县实为上策。„„”

3 / 8

问题:当时的秦王会采纳谁的建议呢?

师:假如你是秦王嬴政你会采纳谁的建议,说出你的理由。 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秦王嬴政并没有因循守旧,沿用旧制,而是另辟蹊径,创立新的制度治理国家,他创立的是什么新制呢?

生: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师:谁来具体说一说这一制度。 展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战国时期,有名秦国女子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后来,她去齐国旅游时看中了一块布料,就找齐国当地的裁缝做了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条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带来的秦国的圆形货币,一定要她付刀币。

1.长裙变超短裙的原因?

2.拒收圆形货币的理由? 师:这段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货币、度量衡的不统一。

师:现在秦朝统一了全国,这一问题如果再不解决势必影响秦朝的经济发展,不利于秦朝的长治久安。秦始皇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生:回答

出示PPT: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图片。

师:圆形方孔钱,便于保存和携带,符合中国“外圆内方”的哲理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今天中国的各大银行的标志与他有异曲同工之妙。

PPT:六国文字图

过渡:大家看这幅图又反应了什么问题呢? 生:文字不统一。 师:怎么办?

生:秦始皇废掉六国文字,统一使用秦国文字小篆,后来民间有了更为简单的隶书。

师:大家想一下,货币、文字、度量衡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生: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4 / 8

过渡: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巩固措施,使秦朝的统治逐渐稳固。即使这样,仍然有人对他的措施提出了质疑。下面我们通过一段材料了解一下这一情况。

史料:

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

丞相李斯加以反驳:“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李斯建议:

1.除了《秦记》、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 《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

2.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死罪;

3.严禁私学,“以吏为师”。

问题: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师:淳于越实质上是反对秦始皇推行的什么制度? 生: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师:秦始皇面对这些不利于其创立的新制度的推行,动摇其统治的言论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措施。什么是焚书坑儒呢?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这一事件。

播放短片《焚书坑儒》

师:看了短片我们对焚书坑儒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一段材料来发表一下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材料一:焚书坑儒后,朝野无人再敢议论朝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下来了。

材料二:“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1.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2.结合材料

一、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件事?

积极【1】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消极【2】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5 / 8

过渡: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采取的这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使秦朝的内部统治更加稳固。这么说,秦始皇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还会有哪些事情令他担忧呢?我们再来看一份奏折。

臣自追随吾皇以来,备受重用,奉命统率30万大军镇守北疆。今北方匈奴不断侵扰,百姓苦不堪言。南方愚蛮也是祸事连连,也应早早提防。请皇上下旨定夺。

----- 蒙恬

师:这份奏折说明秦朝还面临什么问题? 生:北方匈奴入侵,南方愚蛮骚乱。

师:说明秦朝的边疆还不稳固,如何治理边疆维护统一又摆在了秦始皇的面前。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

三、开疆拓土,维护统一

师:在北方面对匈奴的进扰,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师总结:派蒙恬出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 出示秦和匈奴对峙图

要求学生指出秦长城的起止点。 秦长城和明长城图片

师:秦长城是夯土而成,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大都已不复存在,即使残留下来的也都成残垣破壁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砖结构的长城是明朝时修建的,后面我们学习明朝历史时还会学到。长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的体现。

师:秦始皇在北方采取的这些措施可以归纳成一句话:北拒匈奴修长城。 过渡:秦始皇在北方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稳定了北方局势,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那么南方的局势又是怎样安定下来呢?

秦征南越示意图

生:统一了东南和岭南地区,开发南疆,开凿了灵渠。

6 / 8

师:指图说明东南和岭南地区指的是南越和闽越古代越族人民生活的地区,秦始皇派兵统一了这些地区,扩大了秦朝的版图,为了加强这些地区的管理秦朝设置了象郡、桂林郡和南海郡。(动态出现三郡的位置)

师:仔细观察地图说一说灵渠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师:灵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至今还在造福着我国人民。秦始皇在南方采取的这些措施可以归纳为南统越族修灵渠。

过渡:随着秦始皇对国家的不断治理和开疆拓土,秦朝的疆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秦朝的版图。

出示《秦朝疆域图》

师:结合地图说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过渡: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共同学习第四部分传承千秋,评说统一。

四、传承千秋,评说统一

材料一: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黔首康定,利则长久。

---《秦泰山石刻》

材料二: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一直延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该结构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训练有素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一个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得以维持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及秦巩固和维护统一的措施说说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生:小组讨论并说出讨论成果。 师:总结。

最后我们共同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7 / 8

结束语: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它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统一的局面,成为后世的楷模,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8 / 8

第五篇:秦的统一教学反思(大全)

《秦的统一》教学反思

秦朝的统一承接变革与争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材重点讲述秦朝采取的各种措施,突出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以《英雄》剧照并配主题曲导入.简单介绍影片主要内容,引入本节新课学习.

二、让学生感受历史,参与课堂.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课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统一六国后怎样巩固自己的江山?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

三、多种教学方法来教学目标.比如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措施的讲解.政治上采用图表式,条理清楚;对交通则采用图片方法;而在经济措施上通过《楚人卖母》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统一货币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巩固统一起的重要作用.

由于本节课内容多,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的时间比较少,留给学生展示的时间比较少,讨论问题只是蜻蜓点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全国说课比赛评分标准下一篇:渠道经理岗位职责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