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2022-08-19

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提前准备好合适的活动主题。同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状态,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幼儿的自学能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作文指导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六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乡愁》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入其境,得其情,体验乡愁的情感,理解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思念,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情感。

2 .学习诗歌选择平凡而丰富的意象递进组合,来概括诗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对家乡的绵绵思念的手法。

二、教学步骤

( 一 ) 导入

1 .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营造思乡怀远的氛围。

2 .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是每个人的生命之源,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为生存,为理想离开家乡、漂泊异地时,浓浓的思乡情便凝聚成挥洒不去的乡愁。中国幅员广阔,而且历来就有 “ 安土重迁 ” 的传统观念,所以乡愁就成了我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永恒主题。

3 .请大家伴乐轻声读一遍《静夜思》。

( 二 ) 赏析《乡愁》

1 .我们不妨走进《乡愁》诗中,看看诗人在什么情形下想念家乡,看看故乡在诗人眼中又是什么。

(1) 细细品读《乡愁》,先伴乐轻声自由吟诵,然后思考如下问题:

① 欣赏《乡愁》,你心中会涌起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 ( 自由回答,不取标准答案 ) ② 在诗人心中,乡愁是什么形象 ?

(三)练习配乐朗诵

1、学生自由练习

2、教师范读

3、小组推荐代表

4、全体诵读诗歌

(四)本课总结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提高学生学好成语故事的兴趣和信心。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成语故事,使学生初步掌握成语的特点及成语故事的阅读方法。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你积累了哪些成语呢?(指名回答)

二、同学们积累的成语真多!成语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词语,用简短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成语背后还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呢。(板书:故事) “牛角挂书”这个成语,那这个成语后面又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打开书看看吧!(板书:牛角挂书)(引导学生利用目录在成语故事书中找到“牛角挂书”的故事。)

三、阅读牛角挂书故事

1.师范读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划出好的词语、句子。 2.交流好词好句。 3.学生自主读故事,

(1)读通全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说说故事的内容,想想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交流故事内容。

(1)隋代襄阳人李密是怎样读书的? (2)从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5.再次阅读故事,说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牛角挂书》这个故事,收获可真多。咱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读这个故事的。老师把这些读书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出示《读书方法歌》:

打开书籍看目录, 找到故事开始读。

一读,读读通,二读,知内容,三读,有感受。读后记下好词语,积少成多有好处。

五、自主去读《成语故事》这本书。

六年级诵读指导课教案《梅》

诵读目标

1、懂得梅花的象征意义,理解腊梅精神与爷爷精神的相似之处;

2、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爷爷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诵读重点

感受梅花外形和精神的特点与爷爷品格的内在联系。

诵读方法

朗读——感悟——欣赏——品析

诵读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古代诗歌王国里,异彩纷呈,留下了许多有关松、竹、梅的诗词名句,请同学们说说有关“松竹梅”的诗词名句。

老师收集了几句有关咏梅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投影)

如:《卜算子·咏梅》借梅花的悲惨遭遇,比喻自己报国无门、屡受排挤的心境。

其实,不仅古人爱梅花、咏梅花、赞梅花,现代人也对梅花有所偏爱,如:胡文写的《梅》。

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

1、注音 (投影)

磬 口 跛 着 伫立 朔风 破蕾怒放

.....钦 佩 贮上 肆无忌惮 沁人心脾 争妍斗艳 .....

2、读课文思考: (投影)

画出文中的梅花形象。

文中“梅”与爷爷的外形相似点是什么? 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爷爷有哪些品格值得你敬佩。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五段梅花绽放的环境。

寒风呼号 大雪纷纷 气候恶劣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性的话:(投影) 我欣赏梅花的 (外形、品格、精神等),你瞧,它 。

3、梅的精神、品格——严冬时:凛然开放、坚强不屈;暖春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些都令人感动不已,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地感受梅的精神品格的不同凡响。

4、本文究竟是写梅还是写爷爷?如果是写爷爷为何以“梅”题?

(投影) 写爷爷,本文立意独特,以梅喻人,因此以梅为题。这是象征的写法,通过托意于物,借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

5、阅读“我多想飞回故乡小院,看一看我的腊梅树,给爷爷的坟上捧上几枝腊梅花啊。”

思考:为什么“我”想飞回故乡小院,给爷爷的坟上捧上几枝腊梅花?“飞”与“捧”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导学导练:(巩固拓展延伸,点拨诱导深入)

1、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分组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析:更好突出梅花外在与内在美。

2、有些记者知道爷爷是老红军,但不知他为什么他只带一株腊梅回到故乡,请摹拟记者采访老红军。(一人扮作老红军,其他人做记者。)

例:记者:“您就是曾在大巴上战斗过十几年的老红军吗?”

爷爷:“是的。

记者:“你为什么不愿留在城里,而到乡下?”

爷爷:“俗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狗屋’,我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3、情境:如若作者捧上了几枝腊梅花来到了爷爷的坟前,会对九泉之下的爷爷谈些什么心里话?

4、文中的爷爷有哪些精神,谈谈你对这种精神的看法?你认为在今天还需要爷爷这种精神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抓住腊梅外形和精神的描写,突出了爷爷的高大形象,梅、人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爷爷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诵读教案《牡丹的拒绝》

【诵读目标】

1、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理解感悟文中深刻的意蕴。

2、帮助学生欣赏本文巧妙的构思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诵读重点】

1、体味牡丹的个性之美,高贵之美,品味之美。

2、作者以牡丹的拒绝说明人的高贵不在于富丽而在于品位的深刻寓意。 【诵读难点】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写法。

2、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标准。 【诵读过程】

一、导入: 牡丹是花中之王,人们用国色天香来赞颂它。牡丹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它是文人画士笔下绝佳的题材。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可见一般人都很爱牡丹。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艳美的《牡丹图》)。俗话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洛阳欣赏牡丹之美吧。

二、赏析课文巧妙构思和深刻的意蕴。

(一)教师诵读课文(1—7段)学生讨论总结

1、题目好在哪里呢?

2、人们为什么喜爱牡丹?

3、作者开头如何来写牡丹的美?

4、但人们为什么偏偏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观看牡丹呢?

(二)请两个学生用简短的话复述第二部分和第二部分。 师生共同探究 牡丹究竟为什么拒绝绽放呢?

(三)学生分组讨论:

1.作者认为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原因是什么? 2.通过上面的讨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牡丹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总结主题。

《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

四、 深化主题 现实教育。

作者由牡丹的个性品质展开联想,歌颂了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士。请同学们展开联想,你认为哪些人具有牡丹这样的个性品质?

诵读指导课教案《走吧!到春天去》

一、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散文语言的魅力。

2、感悟“追寻快乐的美好”的主题。

3、赏析作者“追寻春天,感悟春天,热爱春天”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散文语言的魅力,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追忆快乐时透露的忧思。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引导 探究 合作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文本,走进春天。

出示一组有关春天的图画、文字来表达春天的美好 人生需要春天,人生需要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

(二)初读文本,感知春天。

1、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速读全文,完成: 检查字词。(指名读,齐读。) 香椿树不绝如缕 微醺 田埂 跋涉

2、感知文章

(1)作者为什么要到春天去? 感受春天的美好,追寻快乐

(2)春天的美好表现在何处?带给我哪些快乐呢? 自然之趣(结合文章第2段)-欣赏春天的情趣而快乐 追忆之乐(结合文章第3段)-享受童年的快乐

(3)很久以后,我发现了春光有何不同?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 成为无法企及的向往

不是真正的春光(被禁锢 人为化) 流露了对城市生活的担忧

(4)品味文末“走吧!到春天去”的意味。 呼唤现代的都市人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快乐。

(三)再读文本,品味春天。

1、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师生讨论)

(1)“满桌阳光,立刻牵起一莲绿影”中“牵”字之妙。 一个“牵”字仿佛让人看到“绿”正随作者笔迹一丝丝流出。

(2)“我当然要在麦子上打滚喽”、“春天这么美,我当然要逃学喽”两句中“喽”的表达效果。

既写出对春天的喜爱,也表现出一丝调皮与活泼,饶有兴趣。

(3)“那些草木慢慢抽出的叶子,就是安慰的手臂啊!”一句中“安慰的手臂”有何韵味?

比喻、拟人手法—快乐会让人为之倾情。

2、放声朗读,感受作品语言美。

(四)拓展文本,感悟春天。

1、大自然的春天、美好本属于每个人,快乐的时光本从中来,然而现如今的都市人却人为隔开自身与自然的联系,让自己远离自然春天的同时,也远离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谈谈读完后的感受认识。

师出示《明天不封阳台》《都市精灵》的相关语段比较认识。 交流讨论。

2、讨论:现代的都市人应怎样走进春天呢? 生各抒己见

归纳:亲近春天,融于春天 不人为阻隔与春天的联系 多聆听春天的消息

3、再次出示春天的美好图画 融于其中,其乐融融

(五)结束语: 走吧!到春天去。

让我们聆听春的消息,追忆童年时的美好; 让我们走出都市高楼,投入春天的怀抱; 让我们欣赏春的美景,体会那份快乐的时光吧! 诵读指导课教案《走近李清照》

活动目标

1.整体感知李清照,了解李清照以靖康之难为界,词风的前后变化。 2.把握李清照词透过细微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学习活动重点:

了解李清照,以词句的赏析来感受李清照词作中抒发的情感,研习《乱世中的美神》。

学习活动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吟诵出李清照的词作或名句。 2.简介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著名的金石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二、欣赏词作

(一)前期词作选读

1.配乐诵读《如梦令》《醉花阴》,说说你所喜爱的语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讨论:两首词中,哪些细微的描写抒写了女词人的闺思情愁? 3.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学生交流。 (2)名家评析:

“绿肥红瘦”,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清·王士稹

一片伤心,缠绵凄咽,世徒赏其“绿肥红瘦”一语。 ——清·陈廷焯 词内“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又“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瘦”字俱妙。 ——明·王世贞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三句绝佳。——宋·陆德夫 (3)教师评点:

一语“绿肥红瘦”既形象又新颖。绿意盎然,花瘦揪心。一个“瘦”字将惜春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关怀。难怪清朝王士稹称赞道: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创造出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比二者之神,而非在形体。可见,人比黄花瘦,取譬精当,巧传神韵,暗送情思,内蕴深远,令人叹服。

4.小结:

由于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

前期风格:清丽婉转。

(二)后期词作选读 1.视频欣赏:《李清照》。 2.指名朗诵:《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教师简析:

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 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4.指名朗诵:《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5.思考回答:

(1)找出词中能直接反应作者感情特征的句子。

(2)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说这样写对全词思想感情表达的好处。

明确:写“愁”之重连小舟也载不动,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比喻新颖而奇巧。

6.背景归纳:

国破、家亡、夫死、人已黄昏。

三、走近易安 1.词风、愁情:

前期:清丽婉转--闲愁、离愁

后期:沉郁凄苦--国恨家愁、浓愁、哀愁 2.后人评价:

请同学们列举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之语:

沈去矜:“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四库提要》:“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今人作品: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研读——

(1)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明确:

①平民之身念国家大事,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对待一切决不凑合;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2)文章开篇写道:“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

讨论,明确:

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3)大量引用是本文的特色之一,同学们能说一说文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吗?

讨论,明确:

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用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表现她的人格之美。

(4)文中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清照诗作面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讨论,明确:

赞同: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女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赞同: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②高于或相当于李诗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等;③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诵读指导课教案《黄河颂》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中,为下面的朗诵读蓄势。)

二、诵读:让我们琅琅地诵读。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呢? 师生共议,得出。如:

a.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b时代背景的把握 ; c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 d调节自己的感情。 „„ (帮助学生回忆巩固老师曾做过的诵读指导知识)

1、老师配乐范诵读(《黄河钢琴协奏曲》),生作批注。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首先听老师诵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诵读。

例:生:我觉得“伟大而又坚强!”应重读,因为这个词开门见山的表现了黄河的特点。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应读重音,因为它统领了下面九句话。 生:我觉得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这几个部分是在歌颂黄河。 „„

师对同学们的说法予以肯定,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的朗读见解后都做能大声朗诵一下。

(教师激情澎湃的配乐范诵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都能放得开,大胆、激情的诵读,感受到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达到了诵读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有机融合)。

2、学生自由诵读,合作朗诵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3、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朗诵读组合,予以鼓励。 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诵读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读

我们学诗要读出诗的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全文各部分,理清结构,品味语言。其间穿插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朗读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自由诵读望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用“我喜欢本诗中的”“ ” 一句(词),因为这一句(词)写出了(表达了)(表现) ,并做表情诵读。

四、师生合作配乐朗诵:

师读朗诵词、女生读绘黄河、男生读颂黄河、齐读尾声。

(配乐《黄河钢琴协奏曲》,播放黄河视频,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黄河勇往直前的气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朗诵读水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有了大幅提高,可谓是声情并茂。)

五、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也来高声赞美黄河吧!(啊!黄河!我爱你!爱你的 !爱你的 !爱你的 !) (请学生高声朗读自己所写的句子,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诵读指导课教案《匆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3、通过品读赏析,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流程

一、名言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今天,咱们就来比试比试,看谁的记性好,谁来说说有关时间的名言?

2、从这些名言中,你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3、是啊,每个人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太快了,老师也想起了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有感情朗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能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吗?”这句名言就是作家朱自清在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中写到的。

二、初读赏读,激活学生情绪

1、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朱自清笔下的《匆匆》,去看看他笔下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去感受作者那敏感的心。请你们静静地闭上眼睛,进入松弛的状态,回想过去一些美好的事情,做深呼吸运动,放松全身的肌肉。(听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读完后静呆半分钟,让学生回味体会,师板演几个重点字词:涔、潸、裸、徘徊„„

3、默读课文,整体感悟,想一想(出示投影)

a.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b.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C.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

三、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四、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五、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1、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2、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诵读指导教案——爱国诗篇对比诵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 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 .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

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 (出示《题临安邸》范读)

(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 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指导熏.邸的书写) 过渡:通过读.交流就基本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但你们了解这首诗所描述的朝代背景吗?(请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了解宋朝历史。(北宋末期,金兵入侵,俘虏了最后两位皇帝,北方大片国土沦陷金人之手,当地百姓受尽煎熬,然而一些达官贵人仓皇出逃到临安(现在的浙江杭州),成立以赵构为皇帝的皇权政府,历史上称之为南宋。然而他们并没有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整日花天酒地,游山玩水,不思进取,陶醉在一时的幸福之中,作者林升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书写的这首诗。) 3.指导朗读。(通过醉指导朗读)

(在初识古诗时,融入古诗写作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

过渡:你们读得相当不错,使我想起了陆游在临终前所作的一首诗——《示儿》。 三.对比解读,了解诗境。 1.回顾《示儿》,深入理解。 A学生集体背诵,再指名朗诵,回顾意思。

过渡:北方百姓受尽折磨,盼望朝廷的军队早日收复失地,然而这些朝廷的达官贵人却做什么,林升是怎么回答的?——引导读诗。

2.讨论交流:朝廷.达官贵人到底在干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风。(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烂醉如泥„„)

②在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眼里,杭州还是杭州吗?怎么看出来的,说明达官贵人什么问题? 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王朝的兴盛和一座都城的繁华。 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遗民泪尽。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天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③诗的第二句是什么句,谁问谁?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A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B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C想到这里,我们义愤填膺,帮着诗人大喝一声:西湖歌舞马上休!(板书:休。) (通过细致地分析,抓住醉.杭州与汴州.几时休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整体对照,感悟诗韵。

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透过“醉”你感觉那些达官贵人怎样的心态呢?(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思进取) 2.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忧国忧民.不瞒)

3.是啊,作者是怎样将揭露权贵糜烂生活和饱含愤恨.不瞒的诗歌展现的呀? 4.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一开始就书写“醉”了吗?(整合板书)

(通过“醉”“休”体会感情,形成一个感情的冲撞,使两种心态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决矛盾。) 五.感情升华,吐露真情。

1.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对《题临安邸》的改写?(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教师感言: 劝诫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江河破碎驻杭州。 卧薪尝胆兴国运,运筹帷幄复汴州。

(给孩子们一个表白自己的机会,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教师的感言透露出平等的课堂,也是一个延伸。)

第二篇:六年级下作文教案 第四单元

人教版 六年级下 作文教案

第四单元

六年级下 第四单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看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内容记叙清楚,做到重点突出。 2.把握文章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概括得详略得当,恰当地选择“感点”联系生活实际或思想实际展开叙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看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内容记叙清楚,做到重点突出。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自我保护的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看看下面这几幅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危害呢?(ppt) 学生回答。

2.交代任务: 图画中的几个小朋友都在做危险的行为,而且有的造成了人身伤害。目前,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面对安全问题,自我保护就成为极重要的问题。这节课,让我们围绕自我保护这个话题来写一写。

(三)明确要求,打开思路 1.朗读写作要求。(ppt) 2. 帮助学生明确:(ppt) (1)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写:

可以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的感想。

(2)相同点和不同点:(ppt) 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

相同:主题是一样的,都是讲“学会生存,自我保护”。 3.打开思路

提问:你在生活中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煤气、火电„„

人为灾害——受骗、抢劫、偷盗、交通„„(ppt)

总结:应对不同的危险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如知道有人触电后,要用绝缘体去接触触电者,以免自己触电。这就是自我保护。

(四)围绕要求,分别指导

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 1.明确:

“亲身经历的自我保护”的事,是直接叙事,重点必须放在“怎样自我保护的”。如:某同学在放学路上遇见一位问路人,当发现问路人另有企图时,自己是如何机智与他周旋的,最后又是怎样保护自己,脱离坏人的跟踪。写其他渠道了解的关于自我保护的事,要写清楚人教版 六年级下 作文教案

第四单元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ppt) 2.提问: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写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感想

1.明确:写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感想,是读后感。要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谈人物如何战胜困难的。通过感来描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2.交流讨论:

《鲁滨孙漂流记》令自己最感动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感动?怎样联系实际谈感受?(ppt) 3.回忆读后感的结构: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由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ppt) 4.总结:读后感,重在有感,重在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语言真实自然,避免表决心式的感想。

(五)联系课文,学习表达

1.学习课文《凡卡》中的表达方法。出示《凡卡》(ppt)

2. 提问: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本文表达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文中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在乡下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诉苦为主,以“乐”相衬,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再加上作者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六)课堂练笔,练习表达(ppt)

1.观察下面的图画,写写图画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鲁滨孙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一切都靠他自己。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请你写一写,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七)作业:完成习作草稿

人教版 六年级下 作文教案

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看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内容记叙清楚,做到重点突出。 2.把握文章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概括得详略得当,恰当地选择“感点”联系生活实际或思想实际展开叙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在修改中提高习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

在修改中把自己经历的或听到、看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内容记叙清楚,做到重点突出。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赏评题目

1.教师首先鼓励学生此次作文的优点,如:

(1)事情是否完整,有条理,记叙得是否具体生动。 (2)是否恰当地选择“感点”,联系生活实际或思想实际展开叙述。 (3)是否表达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思想感情。

2.出示题目,请题目的“小主人”站起来读读自己的作文题目,请其他学生说说题目好在哪里(ppt)

(二)阅读例文,明确标准 1.赏析优秀作文

(1)出示优秀作文

(一)

(二)

(三)

(四)

(五)(ppt)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这篇作文好在哪里? (3)学生阅读作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小结优秀作文的优点:

《学会生存》选取的是“亲身经历的自我保护”的事,但是足够惊心动魄。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特别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进行细节描写。最后揭示出道理:当遇见坏人时,要保持冷静。正确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坏人周旋,以做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只有有了智慧、坚强、毅力、信念,才能生存下去。

《惨痛的礼花》小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次意外事故作为素材,以第一人称来写作,叙述真实可信,“手上的肉被炸开了,露出了雪白的骨头,鲜血一个劲地往外涌„„”可看出这个教训是惨痛的、深刻的,也正因为这个教训让小作者接受“深刻的教训”,使他“懂得了人不但要快乐,更要健康、平安”。作者用“惨痛”、“礼花”这对矛盾的词语作题目,构思奇特新颖,引人注目。

《注意安全,真爱生命》本篇文章通过向人们讲述何余敏的哥哥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了一连串的悲剧的事,警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很重要,这是我们躲避危险的唯一正确的选择。文章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读起来却发人深省。读后犹如上了一堂有意义的安全课,确实是一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

“没有自理能力就没有生存能力。”这是作者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后,发自内心的深切体会,也是对自理问题的清醒认识。在作者的心目中鲁滨孙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用比较精练的文字,全面而又简要地向我们介绍了鲁滨孙在孤岛上,没有被困难吓倒。顽强地生活了二三十年的感人故事。从鲁滨孙的故事中,作者强烈地感受到如果没有自理能力,就不容易独立生存。紧接着,作者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突出地说明了”我“的自理能力太差,与鲁滨孙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读者也从中感受到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永不放弃》这篇读后感写了读《鲁滨孙漂流记》的体会,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重点突出,有详有略。读过一本书后,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谈感受,只能抓主要的体会来谈。本文人教版 六年级下 作文教案

第四单元

作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鲁滨孙有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这一点出发谈了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经受住考验,给人以启迪。二是有“读”的内容,也有“感“的内容。符合读后感的写作要求。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明确好作文的标准。

(三)出示病文,明确问题

1.出示病文,请学生读一读,用上面的标准衡量,思考这两篇文章有什么问题。(ppt) 2.学生阅读后,思考讨论。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问题。

《那天,我做错了一件事》这是个非常宽泛的命题,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既然定下了主要材料,就应该有一个适当的题目,如“玩火”或“玩火的警示”等,让题目紧扣材料。所以,不妨删掉第

一、二节,直接进入正文主要事件的叙述。在叙述事件过程中可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玩焰火时兴奋——起火时害怕——扑火时紧张——灭火后如释重负。最后以“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哎,张叔叔哪知道我脸红的原因啊!”作为全文的结束句,又含蓄又自然。

《闯祸》这篇作文的大病是空话太多。特别是小刚与“我”对话的那部分。只要选择最能体现人物特点有代表性的话就行了,不必一古脑儿把说过的全写出来。特别是在不需要论理的地方也讲上许多大道理,用上一些套话,既不自然,又没有用。这篇习作的修改就应当从这样两方面下功夫。

4.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内容,说说可以怎样修改。

5.出示修改后的作文,比较阅读,说说修改后的作文好在哪里?(ppt)

(四)多次修改,交流提高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请学生多读几遍自己的作文。

对照标准找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换互评,再次修改

交换作文

⑴ 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 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五)作业:继续修改作文。

第三篇:六年级作文教案:写新闻报道

设计思路

1.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习作练习――写一篇新闻报道,写作素材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学生有所观察,有所经历,有所体验,从取材方面来看是“易于动笔”的。这次习作的目的也十分明确――为学校广播站或黑板报写一篇报道。

2.学科融合,开发资源

在这次写作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和体育教师进行协作,请体育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一次比赛(如:拔河、跳绳、踢毽、篮球赛等)。比赛之前,教师要做精心的布置,在比赛过程之中,要让学生搞清比赛规则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以便在写作中进行准确的表达。这里需要注意-点,比赛中要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比赛,不要刻意进行相关的习作指导,要把整个比赛过程都作为本次习作教学的资源来看待。 作前准备

习作之前,与体育课老师共同策划一次体育比赛,如:拔河、跳绳、踢毽、篮球赛等等。请体育老师讲清比赛的规则和相关的专业术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比赛的过程,特别是对比赛的结果一定要记清。 导写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张老师听说咱们班昨天下午举行了一次拔河比赛,他很关心这件事。他建议我让同学们把这件事写下来,准备在校广播站播出,以此来号召更多的班级、同学加入有意义的体育锻炼之中。你们有兴趣吗?另外,咱们班的黑板报也急需要三篇“新闻稿”。你想试试看吗?(板书:新互闻报道)

二、质疑――例文引路

1.大家知道这篇文章该怎么写吗?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这里可以让学生充分“放谈”,对于乏学生中所谈的一些错误观点,教师相机进行小结,并将某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当作下一步教学的一种资源。)

2.有人说我把昨天比赛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记述下来,有人说我选择一两个人物重点写写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还有人说我准备着重写写自己在比赛中的感受。广播站的张老师预计到同学们会这样来写“新闻报道”,因此他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一篇“新闻报道”的例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读读这篇“新闻报道”,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

出示例文――《我市第九届小学离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新闻报道”的写法。

3.自主交流:说说这则体育新闻报道是怎么写的,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

要点之一:这则报道的题目长,把这则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写出来了。

要点之二:报道的开头,就交待了争夺冠亚军决赛的结果,接下来才写比赛的大体经过,最后又补充了获得第

三、四名的学校。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这是“新闻报道”,人们最关心的是事情的结果。知道了结果,才会寻根问底,了解细节。

4.补充例文:课前,许多同学搜集了不少有关体育方面的“新闻报道”,可以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5.现在,请你想一想如果我们就写昨天的那场拔河比赛,这篇“新闻报道”该怎样来写呢?

师生讨论:

第一、题目要醒目。一篇报道的题目可长可短,但一定要醒目,要能把这则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概括出来,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目光。

第二、内容要清楚。一篇报道通常首先要写清比赛或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结果;接着要写清比赛或活动的过程;若是有必要,在报道的最后再交待与本次比赛或活动有关的问题,点明意义。

第三、语言要简洁。报道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它的语言应简洁并且规范,一般不需要展开描写、抒情、议论,只要实事求是地把事情的本来面目原原本本地反映出来就行了。

三、写作—由说到写

1.口述报道:请你根据“新闻报道”的要求,自由说说昨天的那场拔河比赛。

2.指名学生口述。

3.围绕“新闻报道”的要求,师生简评。

4.鼓励学生认真构思,仔细推敲,写出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

四、交流—推荐发表

1.四人小组逐篇交流,推荐优秀习作准备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优秀习作给学校广播站或班级黑板报。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新闻报道”的写作,今后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若是发现了值得报道的事情,就可以自觉地拿起笔来,给学校的广播站、班级黑板报,甚至各种报纸踊跃投稿!

习作点评

我校六(3)班拔河比赛激烈精彩第四小组以智取胜

林梦溪

昨天下午第三节课,在我校塑胶跑道上,六(3)班的四支拔河参赛队,经过四十分钟的激烈角逐,第四小组最终以智取胜,获得冠军。

这次比赛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参赛队,各队选取十位选手。比赛在体育老师的哨声中拉开了帷幕。第一轮比赛,第一小组凭借着队员的身高和体重优势,轻松战胜了第二小组,进入了决赛。第四小组则凭借着自己的团结一致,十人拧成一股绳,战胜了实力不菲的第三小组,也进入了决赛。

扣人心弦的决赛开始了,第一小组和第四小组双方队员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还没等哨声吹响,两支队伍就较上了劲。第一回合的较量,由于第一小组站位好,步伐稳,取得了第一局的胜利。第二局的较量更加激烈,双方在中线区域内来会“拉锯”。第四小组耐力更强,经过长时间的僵持之后,突然发力,一举获胜。决胜的第三局,第一小组把身强体壮的大力士全安排在前力一,而第四小组却把自己的“重兵”埋伏在后方,双方不仅在斗勇,而且在斗智。结果第四小组两胜一负,以智取胜。赛后,体育老师作了简短小结。这拔河比赛在下课铃声中圆满地结束了! 简评:

这则“体育新闻报道”开篇以凝练的文字,把时间、地点、人物、比赛结果介绍得清清楚楚。在报道的第三自然段中,习作者对决胜局的三场比赛的记述,用词准确,要言不烦。特别是“拉锯”“重兵”等词语的传神使用,使得报道这种体裁的文章,在庄重之中不失活泼。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让学生会运用阅读的方法读,读《中华上下五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3、让学好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中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生:仔细阅读《上下五千年》并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读书标语,读一读。(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这是诗人写给他孙辈们的一首诗中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

赠外孙(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少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这首诗就是鼓励他的孙辈们要(多读书), 对, 多读书,爱学习,长大成为学富五车的有用人才,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条标语。(齐读)

师: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是„„ (我读书,我快乐)

师:在这条标语的引领下,我们读了很多书。《中上下五千年》大家已读了一段时间,都读完了吗?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指名说)

二、精彩回放——我来描述你来猜

1、(要求)你可以概括一个人的形象特征或概括一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猜人名或故事名。

2、学生出题,学生猜。

3、教师根据回答总结进入第二环节:

三、畅所欲言——点击人物论英雄

1、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他们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请欣赏一组人物图片(出示图片)

2、在这组图片中,一定有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并适当评价一下。

3、2分钟作准备。

4、汇报交流:

(孔子)请介绍孔子,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诸葛亮)对他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位重要人物,你了解它的哪些故事?

你来评价一下,指名说。 (郑和)还记得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郑和的课文,谁来介绍有关郑和的事,他对我国有哪些贡献?

(郑成功)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收复了台湾,假如你是台湾的老百姓,你们会说些什么?

(文成公主)谁来简单介绍她。

(林则徐)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无能,鸦片开始入侵,你知道鸦片的危害吗?道光帝为了维持统治,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从这段历史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说)

经你们介绍,这些人物就变得栩栩如生,在老师头脑中越发清晰,还有自己崇拜的人吗?(指名说)

师:你们表现很好,为了鼓励大家,我送大家一首歌《向天在借五百年》,边看边思考,你知道这首歌出自哪部电视剧?(欣赏歌曲)

教师小结后进入第三环节:

四、童言无忌——功过是非我评说

1、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多少个朝代,就有多少个帝王,你比较欣赏谁?

2、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皇帝。

出示:我知道 皇帝是 (什么样的皇帝),因为 ,我想对他说 。

3、学生准备。

4、针对交流,教师作适当点评。

小结后进入第四环节:

五、反思回味——三言两语说收获

1、拿出自己的读书卡。

2、填写读书收获(简单些,真实些)

3、汇报交流,分享收获。

六、总结

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挫折和坎坷,更创造无数的辉煌成就。

五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最后老师送你们两句话,出示两句话: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皆留存于书中。时光无法消磨它们,它们能够得以再现,并给人以新的感觉。

——弗.培根

请记住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我读书,我快乐。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作品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

课前学习:阅读青少版《西游记》,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准备汇报提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听歌] 你们喜欢吗这首歌吗?这是动画片《西游记》中的插曲。[板书 西游记] 《西游记》是最受小朋友喜爱的一本书,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以说男女老少无人不晓。前段时间老师和你们一起认真阅读了这部青少版的《西游记》,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好好地回味一下吧。

二、学生交流

(一)整体感知,“考考你”:

课件出示,各小组抢答。

填一填:

1、《西游记》是一部 小说,它的作者是 。

2、〈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历时 年,途经 、 、 、 等国家,经历了 难,终于取得真经,“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3、《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 、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__和白龙马封为___________ 选一选:

1、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是 A猪八戒 B、孙悟空 C、哪吒 D、牛魔王

2、孙悟空在五庄观拿瞌睡虫让清风、明月酣睡赢得时间逃走,你知道那瞌睡虫是哪来的吗?

A毫毛变的 B捉的 C与人赌来的 D观音给的

3、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有哪几件宝贝?

A七星剑 B红葫芦 C铁扇 D芭蕉扇 E玉净瓶 F幌金绳

猜一猜:

1、老师这里有《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要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它描写的是其中 哪个故事的哪个场面?

2、 《西游记》讲述了一个个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的故事,你一定还记忆由新吧?(只要让学生说出故事即可)

过渡导入:读后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个故事最吸引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为什么(板书:故事)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也可结合故事片段来说。(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

(二)回味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1、回味故事:

(1) 小组内讲故事

(2)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一起回味了〈西游记〉中的几个经典故事,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故事中主要都是讲的谁呀!(孙悟空)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说说看为什么喜欢他?(如有人不喜欢他,也让他们说说理由)

2、人物赏析:孙悟空

(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神通广大。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2)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御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2)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叫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我喜欢他,还因为他知恩图报,对师傅很忠诚。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也可能有学生会说: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比较容易冲动,好表现自己。

教师总结:孙悟空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天不怕地不怕,他有火眼睛晶,又明辨是非,疾恶如仇,降妖除魔,对有恩于自己的师傅忠心耿耿,他跟着唐僧一路西天取经,也变的越来越有人情味,我们也更喜欢他。

猪八戒:

师:在〈西游记〉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我们只要一想起他的所作所为,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就是——猪八戒。喜欢他吗?为什么?

猪八戒:

(1)猪八戒长得肥头大耳的,样子很丑,我不喜欢。

(2)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

(3) 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

(4)猪八戒还很贪吃。如:学生读片段举例说明一起品读

师:既然大家都不喜欢猪八戒,那我们干脆就把他从我们的取经队伍中开除算了,行不行?

(5)不行,在降妖时,他也常常与悟空协力合作。有时在后方保护师傅。要是没有他,唐僧会更危险。

(6)因为他也很强硬。被妖魔捉后即使打不过对方也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6)他有时说一些傻话,干一些丑事,很引人发笑的。在艰苦的取经路上给大家带来欢乐。

教师总结:是啊,猪八戒的确很丑,不仅长得丑,还净做一些丑事,但正应为如此,我们才觉得他很有意思,他同样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感和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意志坚定,能禁受住各种诱惑,他还有同情心。一心向佛。

(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教师总结:《西游记》中塑造的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其中以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最为鲜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当然除了师徒四人,书中还写到了各类神佛,大大小小的妖精,比如说—— 我们课后再一起交流,好吗?

三、教师总结:同学们真不简单,不仅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对人物的分析也入木三分。(并对学生优秀的发言进行表扬,指出不足)

四、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今天我们一起回味了〈西游记〉中最经典的几个故事,最主要的几个人物,本书还有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可以读文中的精彩片段,可以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可以画画文中的人物。

总结:今天我们初步领略了经典名著的魅力,那就是精彩的故事,典型的人物,生动的语言。《西游记》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再过一年,两年,或更多年,我们再来读读这本书,再读读它的原著,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

五、激发阅读兴趣,好书推荐:

1、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作品,像:出示推荐书目:都值得大家好好阅读,当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希望同学们从小:以好书为伴 与经典同行

2、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你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走进奇妙的"中国神话故事" 教学目标

1、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神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语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书,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

指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专题。

1、同学们,还记得精卫填海这个词语吗?当时同学们对神话故事很感兴趣,并相约着走进了奇妙的神话故事天地,掀起了读神话故事的热潮,说说看,你们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

2、学生简单说神话故事的题目。

3、这么多的神话故事,你们都在哪儿读到的?

学生举带来的神话故事书

4、师结:小时候我们听老人和父母讲神话故事,现在可以自己读神话故事了,多好。

二、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1、这么多书里有许多奇妙的神话故事,你最喜欢哪个神话故事,能讲给大伙儿听听吗?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推荐好书" 。

2、师:老师要表扬你们记性真好,读过的故事还能记得它的主要内容,了不起 。

3、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本领大,呼风唤雨,神仙神人,神化的古代英雄,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人定胜天„„)

4、小结:

神话就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美好向往。

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神奇的想像力",心有多高,天地就有多大,只要敢于想像,古代人民心中的美好向往如"嫦娥奔月""神仙飞天",如今也都成为了现实。读这些神话可以扩大我们的想像空间,为历史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找到追溯的基础,如读"燧人氏钻木取火"知道"火"使原始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神话是童真的,用童真的眼睛看世界,也用童真的心认识世界,所以小朋友喜欢读神话故事。中国神话那里有《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民间传说的內容里都有,神话无所不在。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5、在读这些神话故事的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怎么解决的?

交流:

①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学会询问,或者先标注绕过去读(其间可以猜一猜、跳一跳),等读完后查字典认读、理解,这样还可以认识很多字;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好的词句划一划,记一记,学会用一用。

三、掌握阅读方法,课内阅读"八仙过海"

1、"八仙过海"这个神话故事也是老师最喜欢的,下面我们共同来读读这个有趣的神话故事,希望你们能用上咱们交流的方法来阅读与感受。

2、学生自由阅读,师巡视。

3、交流:读后有什么收获?

(八仙各是谁?他们各自的本领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过海的。明白了什么?)(PPT显示八仙的图以及成语、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四、举一反三,趣味积累与阅读

1、汉语中的很多成语就来自这些奇妙的神话故事,老师说几个,同学们来猜一猜:

指导认读成语

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开天辟地)

带领子子孙孙搬走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愚公移山)

被炼丹炉的仙火练就的眼睛能一下子看出谁是妖魔鬼怪。(火眼金睛)

跟着太阳奔跑想留住太阳。(夸父逐日)

她化做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填海)

仙女麻姑曾经三次看到汪洋的东海变成了桑田。(沧海桑田)

天女奉如来佛的旨意携花篮把花瓣纷散在众人身上。(天女散花)

„„

2、还有一些歇后语也来自神话故事,如愚公居处--开门见山;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吃人参------食而不知其味;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神话世界充满了神奇与奥秘,对这样的成语歇后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再发现。

五、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中国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初表现,我们可以读中国的神话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神话故事。

2、我们中国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那波澜起伏的情节,那生动形象的叙述,那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丰富智慧,不仅在神话故事里可以感受到,在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传说故事、科学故事、生活故事等都能感受到。

3、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篇短文,也许同学们现在还不懂或懂得不多,但是,"亲爱的同学,老师就在书中等你",我们共同信守这"阅读,终生的承诺",终有一天我们会相视而会心地一笑。

(配乐诵读)《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人生最大的凄凉莫过于退休的时刻才猛然发现自己还没有认真地工作过;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临死的刹那才发现自己从未与书为友。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5、想做个会思考的智慧的人吗?--同学们,去阅读吧!老师在书中等你们„„

我和三国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

一、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1、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2、 课件。(课题、展示会)

3、 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

4、三国人物的卡片。

5、 读书星制作。

四、教学过程 :

一、观看片断,导入 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 (播放《赤壁之战》的片断。)

2、学生回答。

自从学了课文《赤壁之战》后,咱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的热潮。男孩子不在话下,连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来这“三国热”还真流行呀!今天,借着这股“东风”,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这(出示课件“我和三国”)

3、齐读课题。

二、《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展示。

1、像《赤壁之战》类似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吧。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喜欢的人物是谁呢?(哇!连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你懂得真不少呀!太棒了!)

2、啊呀!大家懂得真不少呀!不少同学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你们真是一群小三国迷呀!俗话说得好:果儿大家吃才香吧,把你们在这段时间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和你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告诉他们你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对你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呆会儿,我们召开个评选活动,把你的读书成果上台亮亮相,让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大开眼界。大家说好不好?

3、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介绍。

4、同学们,是时候了,大家展示风采的时候到了,请看:课件展示“三国读书之星”,来读读看。(学生齐读主题)本次活动的总裁判长是由我——吴老师担任,在座的所有同学都是评委,你们有权对上台展示的读书成果进行裁决与评价,上台的同学将告诉你们他查找到的资料是出自什么地方,并要对自己的读书成果作一番具体的介绍,光荣的读书之星将在你们中产生,咱们班的小记者将给你们拍照留念。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呀!快快抓住你眼前的机会,行动吧!

5、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读书成果。

形式:书海拾贝、小手抄报、评价人物事件、画画、课本剧、讲故事、地图等。 小手抄报:瞧!评委们给你多高的评价,你可得再接再厉呀! 画画:果然,你一出手就是不同凡响,这掌声就说明了一切。你真棒!

讲故事: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让我们都想看看当时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地请诸葛亮出山的?大家想看吗?老师就给你们放,你们可得仔细了。

课本剧:瞧!这么大声的喝彩,就是对你们读书成果最好的评价,大家说是吗?

评价人物事件:哦!还有不同的看法,请说说。(学生进行各自体会评价的畅谈)你们各有各的理,看来你们在读书时,不仅看了,还动脑筋认真思考,这么好的读书习惯,你们可得把它继续发扬光大呀!

地图:真得谢谢你,是你让我们包括吴老师在内都长了见识。

6、娱乐时刻:来让我们轻松一下,这儿有个智力游戏,大家一块来乐一乐。

7、评选读书星、勇敢星。

四、总结:

1、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但是精彩的时刻总是短暂,就让我们留着这美丽的遗憾,期待下回的精彩吧!为了下次的课外阅读课,老师上得好,同学们学得更带劲,你们对这节课有什么建议呢?(提得太好了;说到点上,你的建议老师一定采纳)

2、真得谢谢同学们的建议,老师一定会努力。接下一段时间老师的阅读教学目标 是让大家越来越爱读书,勤思考,多积累,你们呢?接下一段时间打算干什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

3、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我们的口号就是: ——快乐地读书,读书真快乐!

《蓝色的海豚岛》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常识,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读一本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指导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阅读交流的课外书的书名是《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对于广大的中国读者来说,可谓鲜为人知,但是我想同学们经过一两周来的阅读,应该对它有了不少了解,课间我还看见不少女孩子手不释卷呀!由于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女孩,今天我希望女孩能积极与大家交流阅读体会。(板书题目,注意“豚”的写法)

二、关注与书相关的信息。

1、读封面。

书大家都读了,有的同学可能读了不止一遍,那我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书一拿到手,你首先做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绝大多数同学都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正文,看得出大家比较关注书的内容。但相对内容而言,同学们还是忽略了一些与本书相关的其它信息。拿到一本书,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它的封面(板书:封面)下面就请大家细致地研究一下封面,看我们能从封面中知道些什么。

2、学生各自观察封面。

3、交流观察所得。

(1)书名:封面上最醒目的内容。

(2)作者:这是封面上的又一重要信息,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为读者呈现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应该尊敬和感谢的人。

(3)译者:傅定邦,以我们的英语水平肯定没法阅读原文,所以我们还得感谢这位翻译。 (4)出版社:这本书是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

(5)这本书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书系”中的一本,这本书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等七项儿童文学奖项。你们了解国际安徒生奖吗?(大屏幕出示,介绍该奖项)这个书系中的大部分书我们不熟悉,不过有一本大家读过——《夏洛的网》。

(6)插图:图上有海洋生物,很贴近主题。

4、小结:看似不起眼的封面包含了这么多的知识,以后拿到新书可记得看得好好看一看封面。

三、了解书的其它组成部分。

1、打开书快速地翻翻 ,在这本中,还有哪些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内容。

2、学生翻阅本书。

3、交流。

(1)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样我们在短时间内对这本书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2)前面有“序”,后面有作者的话,我们称之为“跋”,我们通过一段话来了解这两点文学方面的常识。

四、制定计划。

1、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还要估计一下,这样的一本书,大概多长时间能读完。该书29个章节,你计划每天读几个章节?

2、所以,读书之前我们还是要定个简单的计划,这样才能按时完成阅读任务。

五、交流、学习阅读方法。

1、你们平时读书,一般按什么顺序读?这节课,我们就用顺序读法,来重温第一章节的内容。

2、请同学们快速读第一节的内容,想一想本章节主要写什么,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或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一读。

3、交流。

4、小结:快速阅读某一部分,感知大意,这种阅读方法叫浏览,这是我们常用的阅读方法;对于精彩的内容反复阅读体会,叫精读;能对其中的内容背诵积累,叫诵读。希望同学们运用以上方法阅读将《蓝色的海豚岛》继续读完。

六、总结全课。

最后,老师把叶圣陶爷爷的一段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课外阅读: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

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 ——叶圣陶

板书设计

读 封 面 读内容提要 序言 制订读书计划 浏览 精读 诵读

第五篇:六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第十二册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读书与运用

2、运用浏览捕捉信息

3、专题笔记法

4、品味散文

5、25分钟读书法

6、小说阅读

7、描写与抒情

8、报刊阅读

9、阅读方法大会餐

课题

、读书与运用

课型

指导实践型

教学目标

2、

让学生知道书与我们学习、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懂得读书是为了运用的道理。

2、实践体验运用的方法,培养多种阅读本领。

课前准备

准备网络教室以及资料库。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名言

明确意义

、出示名人名言,说说其中道理。①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②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培根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小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说明了读书与运用的关系,我们只有把读书与运用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我们的学习,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

学习名人名言:

①我们好处真不少。②读多方面的书,促自己成长。③读了就要用,这样才能有用。

2、明确意义,激发兴趣。

了解关系

指导方法

⒈组织学生说说你的生活和学习中哪些需要用读书来解决的?

⒉让小组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3、小结,读书一般有两种:

①短期读书,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

②长期读书,增加积累,丰厚底蕴。

学生小组交流。

①学习参考书指导我们学习;②读优秀作文可借鉴别人的经验;③读烹饪书可改善生活。……

2、全班交流。

3、明确方向

应急读书

学习方法

、让学生阅读有关“无公害蔬菜”的资料,限时15分介绍给大家。

2、小结:今天知道了读书与运用的关系,经历了一次应急读书,对农村改革进行了探讨,体会了书带来的好处。我们一定要读书不忘运用。

、网上阅读后整理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推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长期读书

巩固成果

制订阅读计划,阅读有关名著学生回家做学习笔记。参与名著展示会。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订阅读计划,阅读时间进行,提高学生运用读书方法的能力。

-1-

课题

2、运用浏览捕捉信息

课型

指导学习型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浏览捕捉信息的方法,知道这种方法的作用。

实践运用浏览捕捉信息。

课前准备

人手一份报纸或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尝试激趣

明义导入

、出示《一夜的工作》中带“浏览”一词的句子:同学们,这是描写谁的句子?浏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浏览的阅读方式?

2、小结导入课题:同学们,其实,浏览也是阅读方法中的一种,它主要用于寻找相关信息,花时少,效率快。今天,我们就来训练浏览式阅读。

全班交流:

周总理大略地看因为周总理要看的文件很多,他只是需要获取文件中的信息,所以他用浏览的方式阅读。

明确训练内容

指导训练

体验方法

、同学们手头都有报纸,请用浏览的方法记住第一面上一到两条新闻。想想你用什么方法进行阅读?组织交流

2、我们上网查找资料时,运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浏览,请同学进入GooGLE网站。

3、小结方法:通过看标题、目录和内容提要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

、浏览记新闻,小组长负责交流:

①交流获取的信息;

②说说获取信息的方法:看标题

2、进入网站,键入关键字,浏览各网站,寻找合适内容

3、组织交流

实践训练

掌握方法

、教师提供方法。

2、浏览《三国演义》为例进行练习:

2、指定有关章节组织学生用略读和组读方法进行阅读。并组织交流。

3、小结:反馈浏览信息今天,我们训练的浏览式阅读法,可用于概括主要内容,寻找相关资料,今后,同学们要学以致用,切实提高阅读速度与效率。

、学生学记方法:①浏览,大致了解作品内容;②预读长而难的,看开头结尾;③略读短小,用眼扫的方法,注意关键词;④一组字、一组字读,达到高速高效。

2、学生自选浏览阅读《三国演义》,思考浏览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看前言、目录、内容提要及前言。

3、进行略读和组读训练并交流方法。

课后拓展

巩固方法

选择学过方法继续浏览《三国演义》,体验方法。

阅读《三国演义》,巩固浏览方法。

-2-

课题

3、专题笔记法

课型

指导实践型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写专题型笔记的方法,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专题笔记的记录方法,丰富摘抄内容及形式。

2、知道做专题笔记的好处,激发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兴趣,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专题笔记范文投影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践体验

导入揭题

、回忆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学习你知道收集资料诉方法有哪些?汇报学习《向往奥运》收集资料的体会。

2、组织交流,小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笔记方法——专题笔记法。

、全班交流

①收集资料方法:查阅书报杂志、上网查阅、调查采访、实验、看音像资料等。

②奥运资料:奥运历史、中国奥运冠军、中国奥运……

明义知法

指导笔记

、提问:什么叫专题?你知道哪些与这个词语相关的词组?什么叫专题笔记?有什么好处?

2、交流后小结:专题笔记就是笔记的内容有一个规定的主题,或者说有点像分类摘抄、搜集相关资料的形式。(出示范例)小结方法:①确定专题②收集资料③分类辑录。

3、设定专题为奥运会,可以做哪些专题笔记?怎样确定专题?

事情①背景②内容③事件④人物……

、学生回答:①专题就是专门制定用于研究的题目。专题报道、专题采访……②专题笔记就是把出自不同书籍的同一专题的内容集中辑录起来。它可以帮助积累、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有助研究。

2、学习范例,明确专题笔记的方法

3、奥运会专题:

①奥运会历史②奥运会机构③奥运会会徽。④奥运会会歌⑤奥运会比赛项目⑥奥运会吉祥物⑦奥运会冠军⑧奥运会获奖情况。

实际练习

巩固方法

、出题:为“春天”确定专题。

2、

组织交流专题和方法。

景物:①描写②文体③人物④事物……

、为《詹天佑》一课确定专题。

①春天景色②春天的诗歌③春天小说④春天的花⑤春天的人物活动⑥春天的散文

课后拓展

学做笔记

、选择以上专题学做专题笔记。准备交流。

2、为《詹天佑》一课确定专题,收集资料,做好笔记。

回答收集有关资料,做好笔记,准备参与班级交流。

-3-

课题

4、品味散文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了解一般散文的特点,掌握阅读散文的一般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实践训练,体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艺术特色,积累妙词佳句。

课前准备

准备散文数篇,制作媒体。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激趣

认识散文

、谁读过散文集的请举手,并请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散文?哪些课文是散文?你感到它有什么特点?

2、出示学过的散文指出它有什么不同。

3、小结:散文是一种表达情思的文学体裁,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可以写见闻、感受、情趣、个性;但线索清晰,中心集中,情文并茂,富有意境。它有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和托物言志的散文等类型。学会读散文,不仅使我们受到思想的教育,而且还受到艺术的熏陶,希望大家好好学习。

、全班交流,

①散文:是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取材广泛、形式自由语言优美的一种文学体裁。②学过课文有《白杨》、《海上日出》、《我爱故乡的杨梅》、《落花生》、《丑石》等。

③主要特点是题材广泛、抒情性强、语言优美。

④它们不同在用不同的方式来抒发感情:《落花生》、叙事、《海上日出》、《我爱故乡的杨梅》写景、《丑石》托物等。

尝试学习,

学会技巧。

、请你阅读《梅花魂》按下列要求进行:

①这篇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②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③分析语言看看好在什么地方?。

2、组织交流,学习方法:

①弄清线索和顺序,整体感知。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③品读欣赏语言。

3、小结:阅读散文要整体入手,理清脉络;结合创作背景,体察作者情感;品读精彩,体会艺术手法时,升华体验。

、学生自读,按要求阅读。并进行小组交流。

①以梅花为线索,主要写了外祖父爱梅、送梅两件事。②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③描写梅花的语句以及作者的抒发的感情的语句

2、班级交流说说阅读散文的方法

深层训练,

巩固技巧。

阅读散文《落花生》。

2、交流阅读体会和方法。

学生阅读。

2、

参与全班讨论。

课外拓宽,

培养习惯。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冰心散文集》要求写好笔记。

2、开展散文阅读笔会

学生阅读散文完成读书笔记,出散文小报。

-4-

课题

5、25分钟读书法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25分钟读书法法意义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慎思的态度。

2、体验25分钟读书法的好处,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读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每人带好一本课外本。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故事导入

迁移激趣

、出示故事:历史上的名人,许多是坚持每天读书的。孙中山先生一生酷爱读书,他曾说:“我一生的嗜好,除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在学习《说文解字》时,应该书字体以篆体为主,难读难记,便坚持每天学两到三个字。晚上睡觉时,他还用右手指在左掌心里默写几遍,直至写会为止。

说说你受到的教育。

2、小结:如果能坚持每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读一点书,久而久之,也会积少成多,见到成效。这就是本篇将要介绍的“25分钟读书法”。

、先同桌讨论故事的感受,后指名回答。

毋庸置疑,读书贵在坚持。

2、认识25分钟读书法,提高读书方法学习的兴趣。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和效率研究专家m•j•莱利博士的研究,人能够集中精力的限度是25分钟,如果超过25分钟,就要分散精力。所以,每天拿出25分钟的业余时间集中精力读书,这种方法就叫做25分钟读书法。

尝试练习,

明确方法

、介绍方法: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在25分钟的时间里,一般的书可以读20页,约15000字。如果每天坚持,一个月就是600页,一年的阅读量当于读24本300页的书。

2、尝试25分钟读书法,提出要求:

①专心致志。②多法阅读。③提出问题。

3、统计阅读情况,进行小结:每天利用25分钟的零碎时间来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好处多多。

、学生明确25分钟读书法的方法。

2、尝试阅读,交流收获。

在这精力集中的25分钟里,你的思维插上了联想的翅膀,天马行空,无边无涯;也许一些奇特闪光的思想、才华横溢的、富有灵感的科研设计之类的才情火花,便奇迹般地进溅出来了。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请学生制订每天利用25分钟的读书计划,记下自己阅读的的感受。

日期

时间

内容

收获

-5-

按计划进行25分钟法读书,,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习惯。

课题

6、小说阅读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了解小说的一般常识,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培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

准备小说数篇,制作媒体。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激趣

认识小说

、谁读过小说的请举手,并请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小说?哪些课文是小说?你感到它有什么特点?

2、小结: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具有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可分长篇、中篇、短篇三种,学会了小说阅读方法,你会获得无穷的乐趣。

、全班交流,

①散文:是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来表达中心思想、反映社会的一种文体。②学过课文有《小英雄雨来》、《三打白骨精》等。

③主要特点是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

尝试学习,

学会技巧。

、请你阅读莫伯桑短篇小说《米龙老爹》按下列要求进行:

①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事情?写作目的是什么?②通过什么刻画了人物的性格?③体会环境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组织交流,学习方法:①分析人物形象,挖掘小说主题。②分析情节内容,理解小说主题。③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小说主题。

3、小结: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这三大要素,我们要读懂一篇小说

,不但要分析情节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更要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弄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分析人物形象时,还要深入研究人物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描写,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学生自读,按要求阅读。并进行小组交流。

①描写了老人奋勇杀敌、英勇就义的故事。②小说通过肖像、行为、语言刻画了人物形象。

③丰收与安定生活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

2、班级交流说说阅读小说的方法

深层训练,

巩固技巧。

自选阅读小说《三国演义》。

2、交流阅读体会和方法。

、学生阅读。

2、参与全班讨论。

课外拓宽,

培养习惯。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三国演义》要求写好笔记。

2、开展小说阅读笔会

学生阅读散文完成读书笔记,出小说小报。

-6-

课题

7、描写与抒情

课型

实践体验型

教学目标

、学生明确什么是描写,什么是抒情。能正确分辨文中哪些部分是描写,哪些部分是抒情,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提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描写与抒情的句段。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揭示课题明确题意

、板题:描写与抒情。

2、提问:什么叫描写?什么叫抒情?

3、根据学生发言小结:学习分辨描写与抒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讨论回答。

描写和抒情都是写作中基本的表达方法。描写就是用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具体的刻画。抒情就是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爱憎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出示语段

了解分类

、逐一出示语段,分辨描写与抒情,说说你知道的描写种类。

①炊事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两鬓都斑白了。②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③两岸,飘飘扬扬的垂柳枝条,顽皮地伸到河里,轻轻地拂着白花花、亮晶晶的水。

④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一生。

、学生齐读语段,归纳分类。

①描写是第①③句。

②抒情是第②④句。

③描写有人物、景物、场面。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阅读训练,感悟方法。

、出示:《只拣儿童多处行》,组织学生阅读。

2、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我们读了冰心老奶奶写的这篇,都被作者对少年儿童的发育内心的热爱,把少年儿童看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春天的真挚的感情所感染。

、学生试读,小组讨论,哪些部分是描写,哪些部分是抒情。①开头作者描写了颐和园门口的场面,抒发了作者“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行处。”的感想。②描写玉澜堂海棠花的景物抒发了“花和儿童一样……”的赞叹。

2、全班交流。

课后实践

巩固学法

课外阅读时,做好描写与抒情的读书笔记。组织班内交流。

学生阅读做好笔记准备交流

-7-

课题

8、报刊阅读

课型

实践体验型

教学目标

了解和理解报刊阅读的方法,抓住重点,做好积累工作。

学写读报笔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份“激扬”校刊

2、了解学生的阅读报刊的12情况。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猜谜激趣

导入新课

2、

出示谜面:有位好朋友,天天上门来,纵谈天下事,从不把口开。

3、

交流读报刊情况。

3、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报纸杂志,从报刊上我们获取很多信息,充实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阅读习惯,今天就来学习阅读报刊的方法。

4、

学生猜谜:报纸

5、

交流读报刊收获:

①获取很多信息;②能拓宽自己的知识;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④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范例

体会方法

6、

提问:①你先看什么?②怎样读报刊的?③读报刊后你还做些什么?

7、

引导学生交流,小结阅读报刊的方法。

8、

例览标题、栏目,以了解内容概貌,找出阅读重点。

(2)精读重点内容,可对它边读边记边评,并作必要的注批摘录。

(3)略读一般内容。

(4)剪贴、摘抄、编写目录或索引,是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资料的有效途径。

9、

学生回答提问。

①你先看目录和标题。②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重点读。③读报刊后你还做些笔记和剪辑工作。

0、

学生理解阅读报刊的方法

实践体验

感悟方法

1、

出示《激扬》校刊,用刚才方法阅读。再想一想先读什么?重点读什么?不做了什么?

2、

组织交流,巩固方法。

3、评选阅读之星,给阅读之星颁奖。

学生读《激扬》

2、

交流学习情况。

①你先看目录,了解刊物有四大部分。②选择了学生园地的内容重点读。③读报刊后你还做了学习方法摘录笔记。

3、推荐和评选阅读之星。

布置作业

巩固拓展

布置作业;用学到的方法阅读《激扬》校刊,参加全班桃刊读书会。

回去读《激扬》校刊,用上在课堂里学到的方法,写好读书笔记

-8-

课题

9、阅读方法大会餐

课型

总结体验型

教学目标

、交流总结小学阶段学到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2、系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整理学过阅读方法,搜集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理解课题,激趣导入。

、出示名言

①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②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③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组织交流

3、小结:阅读方法是阅读的有力武器,小学阶段我们学了许多阅读方法,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又好。

、阅读和理解名言。

①阅读要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②读书要积累,也要掌握方法。

2、进行交流。

尝试练习

指导方法

⒈提出要求:

①阅读方法。②笔记方法。

③体裁阅读方法。

④读懂的方法。

2、组织学生交流。

3、小结:大家学了许多阅读方法,掌握了没有,下面我们来个阅读竞赛,看谁的阅读能力最好。

、交流阅读方法和种类:

①阅读方法:画读法、朗读法、划读法、议读法、摘读法、避读法、寻读法、疑读法、比读法、跳读法、快速读②笔记方法;摘录、提纲式、剪贴式、感想式、批注式、评价式、专题式等③体裁阅读方法。连环画、寓言、科普、优秀作文、古诗文、散文、小说、报刊,还有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等

④读懂的方法。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整体阅读、领悟表达等

3、全班交流。

实践体验

巩固方法

出示阅读内容和要求:

《水浒传》自选章节,自选方法,进行阅读。要求如下:

①讲讲主要内容。②朗读一段精彩片断。③出示一篇笔记。④说清阅读方法。

、自主阅读。

2、

全班展示。

3、

评选阅读标兵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请学生回家阅读《水浒传》,参与阅读大比拼。

学生回家阅读《水浒传》自选方法、自选形式进行展示

-9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下一篇:六年级寒假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