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专业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经济统计学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专业研究时提供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的工具。但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拟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0引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统计活动规律和方法的方法论科学。

第一篇:经济统计学专业论文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首选分析统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考核方式等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经济管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构建“理论+实践”的教学体系,探讨如何通过统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教学 经济管理类专业 教学改革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和挖掘社会经济现象下的内在数量规律性,进而为宏观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或微观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到来,统计已成为人们认识身边自然经济社会规律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统计教育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统计学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定性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上,运用相关量化分析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并为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提供分析工具。统计软件开发使统计分析变得越来越简单和普遍,内容也逐渐从描述性分析侧重于推断分析。然而,根据笔者多年的统计教学来看,现行的统计学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实现,多数统计教学课堂往往注重理论和方法上的讲解而忽略了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训练。而且学生对统计课程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统计学也是数学,充满了大量的难以理解的公式和概念,枯燥无味,降低了学习兴趣和效率,也就难以达到课程设置的初衷。因此,面对现今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1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统计数据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案例及数据需要给予演示与分析,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并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具体教学方法,比如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常用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而推断统计学则多用项目和问题教学法。但是,现实的教学模式大多是“B+C”(黑板(Blackboard)+粉笔(Chalk))的传统单项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数学教学模式,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演绎统计推导公式和过程,一张嘴巴讲完通篇统计教材,使学生被动处于静态的、抽象的统计理论接受过程中。这种单向的、说教式的讲授,逐渐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大家都意识到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尝试教学改革,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只不过是把教材内容搬到PPT上而已,反而使学生认为老师懒惰,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统计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需大量的课外专题训练进而加深课堂内容的理解及运用,同时也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问卷调查分析、产品市场调查分析与预测等。但现状是,多数课堂教学结束后没有相应专题练习,即使有也大多仅仅是针对统计公式的强化记忆,而不是让学生尝试运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1.2 教学理念陈旧,考核方式简单

统计学是一门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是培养学生处理数据、解决现实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传统统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传授,关心的是学生公式的掌握和推导,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近年来,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迫使统计教学产生变革,多数高校相应开设统计软件课程,如Excel、Spss、SAS等。但在实际软件应用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统计学和统计软件应用分开授课,分为不同的时间、老师讲授,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或是统计软件授课课时设置过少,只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而已。现在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改善了课程设置,但所用的教材或数据、案例缺乏针对性。在同一所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软件和案例。老师在软件授课中更多的是直接告诉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技巧,忽略了软件输出结果的解读,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统计分析结果,面对一堆输出图表而束手无策。

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增设软件应用方面的课程后,学生的考核仍然比较单一,考核内容依旧过于注重理论方面。考核方式也常常是通过期末考试的一次性考核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及方法的掌握情况,难以涉及统计知识在实践领域的应用方面的检验。简单的认为只要期末考取高分就掌握了统计学知识,具备了统计素质和能力。

2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分析

2.1 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统计学教学不仅仅是讲授统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统计思维的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统计学又需要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但是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数学逻辑的演绎和公式的推导等。学生需要的是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软件的应用发展改变了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践应用的讲授,构建完整的教学模式。

首先,统计教学在理论教学上做出变革。传统的理论教学过多注重数学公式的推导、计算方法的讲解,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学习兴趣,尤其是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推断统计分析内容。统计软件的应用发展使推断分析等越来越简便,只需具体数据输入和选项选择就可以得到丰富的结果,不需掌握相关数学公式和计算方法,只要理解统计理论能够解读输出结果就可以。因此,理论教学的重点是统计方法的讲解和统计思维方式的培养。讲授内容上,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来理解统计原理,而不是复杂的数学推导。讲授方式上,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把反映现实问题的统计图表、数据结论呈现给学生,促使其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其次,统计教学中应该加入案例和实验课形成实践教学。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所用的统计学基本知识都是一样的,但针对具体内容需要选取和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统计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统计思维的形成。具体章节内容讲授完后让学生在机房进行上机实验练习,培养其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的应用。在上机过程中,指导学生熟悉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输出结果的解读。重点是将重要的统计原理和软件操作方法结合起来,讲授不同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经济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后应安排专项课程设计课。课程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统计理论知识,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具体来讲,首先让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安排相应调研任务并收集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统计软件整理分析数据;最后让各小组形成调研报告。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学生,让其不断总结,最终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考核方式的改革

统计学是应用性、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简单通过期末考试方式无法达到考核目标,而且考核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知识掌握的有效手段。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如果没有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改革是不完整的,教学目标也终将难以实现。因此,为了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引导其学习的方向,考核方式应做相应改革:首先,考核内容不再局限于统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上,应该多元化。除了期末考试、课后作业以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定期指定综合性训练任务,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不再是一考定成绩,而是实验考核和理论考试相结合。实验考核可分为平时上机练习和软件操作,定期分组指定训练任务的综合分析能力检验,以及最终实验课上机考核。而理论考试采取课后作业的练习、统计分析方法的讨论以及期末笔试相结合的方式。

3 小结

通过近几年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也得到学生和相关教师的认可。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和实践操作;最终培养并提高了学生调查研究与收集、处理数据及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卫,刘超.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统计研究,2011,09:9-12.

[2]曾五一,肖红叶.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9:3-6.

[3]王育晓,张明亲.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196-197.

[4]赵艳霞,李宇鹏,王晓巍.改革统计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57-158.

[5]唐志.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1:17-19.

基金项目:

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师范院校经管类学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可行性及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23。

作者简介:

段俊(1977-),男,河南邓州人,重庆师范大学讲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投融资决策与管理。

作者:段俊

第二篇: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探索

摘要:《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专业研究时提供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的工具。但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拟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统计活动规律和方法的方法论科学。在国家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中,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主要课程或主干学科。就其课程内容本身来说,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把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来开设,以便为学生后续进行专业研究时提供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的工具。而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较大的双向压力。为此,《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财经类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点与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拟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统计学的重要性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统计学(Statistics)定义为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统计学主要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首先,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科学。这个数据不是数学中的数据,不是抽象的数和形,而是实际发生的数据、实测的数据、观测的数据、实验的数据。其次,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为研究方法的科学。它用的是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演绎推理的结论蕴含在它的前提中。但演绎推理由于结论蕴藏在前提之中,所以不会突破现有前提,不会有更大的创新。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由样本到总体的独特研究方法。最后。统计学的研究往往带有不确定性。由于不确定性,统计学的研究往往伴随着新的思想的产生。

现在,统计学已应用到各个学科之中。首先,统计学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任何科学都是研究客观规律的,规律可以在反复试验中重复。没有重复的事物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我们周围的事物每天都在重复,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宏观经济每天运行,只有运行、重复,才有规律。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事物的每一次重复决不是前一次的克隆。统计学就是变化中研究规律的科学。所以统计学是任何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基础,没有统计学就没有科学研究、没有创新。其次,统计学是管理工作的工具。政治家无法脱离统计而施政,军事家无法脱离信息而指挥,企业家无法脱离统计而决策,任何管理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学好统计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

2 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在《统计学》教学中理论教学课时偏重,实践教学课时偏轻:学生在学习中仍然习惯于死记概念、硬套公式,不善于去理解概念,不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统计学》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认为统计学概念多,公式多。十分枯燥,比较难学,并且在实际中没什么用处。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什么却得不到学生的青睐,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就主要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对目前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经济管理类专业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认识不到统计知识的用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学生平时接触的社会经济问题少,加上统计的抽象性和理论内容比较枯燥。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他们对《统计学》所讲授知识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这些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经不轻,加上对统计知识的认识不够,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统计知识是很难做到的。而且,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特别是概率论知识学得又不是很好,这就使得他们感到统计学知识难以理解,出现了统计难学的看法。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彻底放弃。这样,学生在认识不到统计知识用处的情况下,所学又和实际结合不紧密。容易产生学统计无用的想法,学习兴趣不高,以至于被迫学习,教学效果不佳。

(2)近几十年来随着数学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统计学也显示了其鲜活的生命力,其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宽,从八、九十年的以描述统计学为核心的经济统计学,逐渐转为以描述统计为基础,推断统计为核心的大统计学。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不仅讲授统计学的基础课程,即统计学原理部分,还讲授统计学的推断部分。它研究的主要是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时间数列、指数分析、抽样估计、相关回归分析等。虽然也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管理提供数量分析方法,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统计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但介绍实践应用方面不足。由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本弩业系统学习中应用较少,并且在实际经济和生活中出现的情况较少,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以推断为主的推断统计中出现的大了公式推导,直接把很多学生吓倒。中途放弃学习《统计学》。

(3)传统的教学手段制约着《统计学》的教学统计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必须建立存充分占有大量统计数据的前提下,但大量统计数据的运算往往是传统统计教学手段的难点。由于人工计算能力的局限,许多样本容量大或计算方法较为复杂的统计方法就无法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而且,按传统的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记。《统计学》教学的课时安排也远远不够。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统计学》的教学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大多的教学方式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有关数据处理的软件包也越来越多,统计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信息量有所增加。但是也没能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往往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嗓子冒烟,学生听得只打瞌睡,究其原因还在于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去。

(4)教学定位不清楚。《统计学》教学分为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和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对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他们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将来专门进行有关数据的研究,而对绝大多数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统计学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种统计学的思想,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去判断、做决策,这都需要他们具备一些统计学的思想。其次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可是如今不少学校的非统计学教学由于定位不清楚,导致教学过程中还是充斥着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概念阐述,如不少《统计学》教材上面以大幅的篇幅介绍了统计图表,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可是对于到底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画出这些图表却没有具体阐述。其结果是学生学完了统计学只记得这些概念,而具体如何收集收据、整理数据,最后做出图表来显示数据却一无所知,结果是不少学生得出《统计学》难学也没什么用的结论。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1)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统计学》使学生具备在随机性事物中找寻找规律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统计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取舍。其主要内容还是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而重点应加以调整,应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整个《统计学》的教学应该按照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步骤进行。在描述统计部分,着重介绍当前流行的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在推断统计部分不仅要介绍抽样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还应该介绍关于统计决策、多元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统计等现代统计方法。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给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统计学常用的件是Excel和SPSS,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统计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实践课程的加入是必须的。实践课程中介绍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得统计学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成为可以随时接触的、使用的工具。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统计学》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当前单一的教学手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课堂中应将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已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兴趣。其次,由于统计学内容的繁多与复杂,适当加入学生的环节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软件设计调查问卷,自己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告。最后,统计数据分析的抽象过程使得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不是很到位,采用单一的B+C模式(黑板加粉笔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学教学的要求,因此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是必选手段。总所周知,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表现内容的丰富性。针对《统计学》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具体形象的模拟统计数据的提取过程。为《统计学》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部分内容采用实践教学和灵活的考核方式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这样,既便于进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也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而实践教学一定比例的加入必然要求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单纯进行笔试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单纯的笔试往往使学生认为考试为大,别的都是次要的,重点在于考试前死记硬背,而对于是否掌握知识没有兴趣。并且统计学中的一些内容,例如推断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不用计算机很难在笔试中实现甚至没办法实现,因此,笔试没办法考核。导致的结果是重要内容没办法考。能考的内容有可能反而不重要。因此,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尤其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4 结语

总之,在对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紧密联系实际,还要求教师要全方位的展示统计学的魅力,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充分理解统计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其次。教学手段与方式的选择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统计软件的应用、统计案例的讲解,完全可以使统计学成为人人喜欢学习的一门数据处理的工具。

作者:陈志芳 玉君

第三篇: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

[摘 要] “应用统计学”是经济类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应用统计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应用统计学”案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所在学院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和内容,效果良好。

[关键词] 应用统计学;经济类专业;案例教学法;课程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07. 132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的应用领域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物理、生物、人口学、医学等科学的方方面面,凡是存在数据的地方就需要统计学。在“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效果良好。

1 “应用统计学”课程建设及采用案例教学法概述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3个本科专业,都将“应用统计学”作为其核心专业课程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已经初具规模。

1.1 “应用统计学”课程建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使学生系统掌握应用统计方法,并理解其中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除引入案例教学、加强练习思考外,也尝试在统计资料的整理、统计综合指标、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方面,引入Excel完成统计计算操作,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采取案例研究、课程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该课程经过近10年的建设,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鲜明的定位,为经济类的本科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主要包括:

(1)稳定、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教学团队中有5名教师,其中4人具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2人具有高级职称。从团队成员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学历、专业化的特点。

(2)先进的教学理念。勤于研究、寓教于乐,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竞争能力为教学特色。团队成员热爱教学和专业工作,勤业敬业。近年来在经济学、管理学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上具有较高的专业造诣。

(3)完善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具体包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教材及参考书等。

(4)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经过多名老师不断地修改补充,“应用统计学”教学课件已经较为完善,另附有大量的实用性强的教学案例和课后习题。

(5)教研论文和教学成果获奖。发表教研论文6篇,主持院级教改立项项目2项。研究成果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4次,其中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1.2 “应用统计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100年前,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先倡导并大量实施案例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效果并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统计学”中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自行编制或者选择有代表性的、易于理解和解释的案例,学生根据所需知识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有益的结论并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地位,不再是教师单一的满堂灌、学生傻傻的当听众,而是师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归纳、整理、交流、分析和讨论。现有的案例教学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确实讲过很多“案例”,但授课过程却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②教师把例子内容简单介绍,不对案例背景进行阐释,互动讨论环节直接没有或者形同虚设,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学生被动旁听,无讨论、无分析,只是在听听新鲜之后被灌输相关理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根本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大部分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对案例教学并不太熟悉,即便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敦促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但仍有大量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讨论和发言。上述原因,共同导致案例教学陷入两难困境。

2 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笔者所在学院的3个经济类本科专业,均开设了“应用统计学”课程,相关专任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系统的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和内容。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法之前,教师们需要进行如下准备工作:①案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总结;②案例有关行业背景、经济环境背景、制度背景等介绍;③案例内容的阶段划分,每一阶段重点介绍内容、涉及知识点、讨论重点等;④开展案例讨论的时间、内容、过程安排等;⑤案例思考题和作业准备;⑥案例总结和提升。具体实例如下:

2.1 相关与回归分析

讲授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描述和测度、相关系数的计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联系与区别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入某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储蓄关系案例。储蓄可理解为居民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一般认为个人可支配收入与储蓄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高了储蓄会增加,反之亦然。以某市2000-2013年的数据为例:①请学生直观地了解基础数据,然后3~5分钟的时间讨论、分析数据的关系,自行在练习本上绘制相关数据的条形图、折线图和散点图;②教师利用PPT动态演示相应图形,并分析可支配收入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需要计算相关系数来确定,请学生计算相关系数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大小、方向和程度;③请学生根据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解释相关关系,很多同学会想到父辈身高和子女身高的关系、学习时间和考试成绩的关系、文化程度和平均收入的关系、温度湿度和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等;④在热烈讨论之后,教师总结知识点并布置作业,比如建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2.2 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

讲授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值,包括描述统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即众数、中位数、均值等,描述统计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测度值,即方差、标准差、四分位差、极差、离散系数等。在此基础上,引入运动员发挥稳定与成绩案例。在奥运会气手枪比赛中,预赛成绩和决赛成绩共同决定最后的排名。以北京奥运会女子气手枪决赛为例,中国运动员郭文珺因其发挥稳定取得了比赛的冠军。但是,怎样评价一名运动员的发挥是否稳定呢?通过数据分布特征值的测度可以验证这一点:①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比赛的具体数据,请学生分析不同选手的稳定性差别在哪儿,比如有的运动员有几枪发挥极好,但关键时刻发挥失常的一枪却导致功亏一篑,原因是什么;②请学生分组讨论3~5分钟,并结合自己期末考试分数的例子分析一下,成绩的稳定性怎样保证、如何测度;③教师根据本章的知识来总结,计算选手们比赛结果的平均值和方差、标准差,并解释标准差对于稳定性测度的意义;④总结知识点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收集数据并计算方差、标准差。

3 教学实践及效果

笔者所在学院,近年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跟踪国际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加强与国内外应用统计学教育同行的交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研究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强本课程的建设,加强师资培养,使本课程成为特色明显、具有一流教学水平的通识教学示范课程。自2011年以来,3个年级18个班级在学习“应用统计学”课程中实施了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多数同学表示满意,见表1。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的盲目跟从到后来的主动参与案例讨论,课后根据案例内容撰写总结报告并完成习题作业。实践证明,该方法的教学效果良好,绝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和这种教学方法是满意的。所有学生该门课程的平均分数也稳步提升,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袁诚.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统计教育,2006(4):38-41.

[2]杨宇,李晓阳.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高教论坛,2013(11):73-

75.

[3]田爱国,田地.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比较研究——基于《统计学》教学的

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3,26(1):73-77.

[4]张兵.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10,7(11):183-184.

[5]申慧敏.案例教学在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管

理信息化,2012,15(23):94-96.

作者:姜彤彤

上一篇:大学生学术科技论文下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