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2022-12-20

随着我国突发事件的频繁爆发, 尤其是非典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汶川、玉树地震以后,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范围逐渐扩大, 应急管理的主体逐渐增多, 这就促使我国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但是, 由于突发事件具备着高危害性以及不可避免性的特征, 而当前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严重制约了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致使本可以减小甚至避免的突发事件依旧给社会带来了危害。因此, 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一、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一) 以事后应对为主的应急管理观念过于落后

当前, 我国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是针对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工作, 这种传统的应急处理措施使其处于被动的地位。应急管理机制应是以预防为主, 并及时对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处理, 整个过程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动态监管的过程, 因此, 应急管理应是主动且有意识的处理突发事件, 从而将突发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

(二) 防灾演练意识薄弱, 缺乏群众参与

长期以来, 在社会整体意识里, 对于紧急事件应急处理的主要承担者应该是政府, 并将其划分在政府的义务职责之内。因此, 我国社会民众当前对防灾演练等活动的重要性缺乏意识, 单纯的依靠政府的指导和应对, 致使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群众就会乱了阵脚, 在恐慌心理的刺激下, 社会稳定秩序失衡, 这不仅给民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影响, 也扰乱了社会安定的秩序。比如在SARS爆发时期, 由于社会整体的恐慌致使民众出现抢口罩、板蓝根等物资;再如H7N9期间, 恐慌的社会氛围致使民众抵制家禽类产品, 尤其是鸡肉、鸡蛋等鸡产品。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在应急教育等方面缺乏重视, 致使一旦出现紧急事件, 民众自救能力过弱, 进而造成损失、伤亡的情况较多。

(三) 缺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人才

当前, 我国的专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 缺少专业的救援人才, 一般情况下, 都是由武警和消防官兵承担, 在大型紧急突发事件中, 还会有解放军以及社会民众的参与, 而当前, 国外发达国家在应急管理方面, 已经具备成熟有素的专业人才队伍。与此同时, 当前我国还缺少关于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人员, 因此, 这就阻碍了我国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并且我国也缺少在相关方面的培训机制, 从而阻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四) 应急联动系统尚未形成系统化

当前, 我国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方面, 缺少统一的协调指挥中心, 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致使各个应急部门之间处于分散的状态, 从而阻碍了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1]。缺少沟通协作的应急协调指挥部门, 无法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利用, 进而延误了应对的进程和时间。当前, 我国实行的应急管理办法中将协调指挥的权利集中于中央, 而各地方政府只是扮演着配合的角色。发达国家在应急指挥协调中, 将权利给予了各地政府, 国家只是予以配合, 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其无法解决的难题, 这不仅提高了应急处理的效率, 还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职责, 从而督促地方政府更好的实施应对措施。

(五) 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相关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我国很多行业的应急法律法规通常都是以条例形式进行明确的, 这样的方式无法起到法律的约束性与强制性。第二, 很多应急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都过于泛泛, 设置缺少相关方面的应急条款;第三, 多数都是针对单一的突发事件, 专业性过低, 缺乏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制的途径

(一) 丰富应急管理部门的层次, 加强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权利

这就要求中国当前要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成立专门从事应急管理的机构, 并将权利下放到地方, 从而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体,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协助作用, 形成多层次的应急管理部门。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应急管理工作能够及时有效的制定解决方案, 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从而在第一时间内将突发事件的范围以及危害降至最小。与此同时, 要充分调动非官方的力量, 组建成公共组织类型的应急管理队伍, 以更好的完善应急管理部门的结构, 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2]。

(二) 强化对防灾演习重要性的认识, 充分调动民众积极性

当前, 澳大利亚的应急管理体系中, 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积极动员民众参与到应急管理中。因此, 当前根据国外现有的先进经验理论, 我国应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从根本上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这就要求在建立社会动员机制的基础上, 提高对防灾演习重要性的认识, 并加大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从而强化民众自救的能力。与此同时, 要重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如志愿者团体等,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最终形成以政府应急管理为中心的社会联动机制。

(三) 加大对应急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

针对当前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 要求国家要重视相关方面人才培养, 并根据管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包括应急管理的决策型人才、指挥型人才、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人才等, 从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以满足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 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层的作用。同时, 要加强应急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从而全面的吸收并引进当前国际上先进的应急管理体制, 以更好的为我所用[3]。在培养相关人才方面, 要注重培养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性人才, 从而深入探讨并研究突发事件各个阶段的形成机理, 以有效针对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采取措施, 最终实现将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害与损失降至最低。

(四) 积极实现应急管理的系统化

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系统, 能够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且有效的信息, 从而强化管理决策信息的准确性。当前, 我国现阶段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尚未完全成熟, 这就要求要将当前的先进技术引进于系统中, 如GPS, GIS等, 从而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提高应急管理的预测能力, 并为应急管理的指挥、调度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信息。除此之外, 要重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性, 在不断完善的同时, 要做好对管理平台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 使用安全且高效的运行系统, 并将应急系统与防火安全系统进行完善, 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从而能够及时且准确的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

(五) 健全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当前, 发达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已趋于完善,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因此, 我国应积极的吸收这一经验, 健全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国家要根据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实际需求, 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条款, 以使应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与此同时, 地方政府要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 颁布相应的法律补充条款与条例, 从而以法律规范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与义务, 并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工作准则。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的突发事件频发,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 都需要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 根据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 以将突发事件的破坏能力降至最低, 从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的弊端日益凸显, 致使国家以及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 这不仅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还阻碍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 当前如何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提高决策与应对的能力, 将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一大挑战。基于此,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然后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体制, 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研究

参考文献

[1] 薛澜, 钟开斌.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 2010, 5 (02) :120-122.

[2] 范维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科学基金, 2011, 12 (02) :73-75.

[3] 宋英华.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7 (12) :45-48.

上一篇: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探析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中对裂缝的分析与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