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目山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西天目山范文

西天目山导游词

导游内容:西天目山概况—禅源寺—自然博物馆—天目书院(太子庵) —留椿屋—雨华亭—鸳鸯树—仰止亭—倚翠亭—如斯亭—伏虎瀑—眠牛亭—狮子口—大树王—开山老殿—五世同堂—倒挂莲花峰—四面峰—太白吟诗石—仙人顶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5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当年百子堂的旧址。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天目山。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宏来西天目山主持浙西行署第一次行政会议。周恩来与他会晤,共商国事。在百子堂集会上,周恩来向浙西临时中学的师生员工、行署官员、受训青年和即将到沦陷区去的工宣队员共1600余人作演讲,鼓舞浙西军民抗日的斗志,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使西天目山一度成为浙西抗日救亡的中心。大家再往北看,那亭与碑就是临安人民政府为纪念周恩来在此演讲50周年于1989年3月建造的。碑正面刻着刘开渠先生题书的“周恩来演讲旧址”,背面碑文则记录了周恩来在此作抗日演讲的史实。这里已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于198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内有科教会场、教室、实验室、标本贮藏室,还有植物、动物、昆虫、综合等展厅,共存放天目山动植物标本万余件,土壤、古生物化石标本55件。它是展示天目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悠久的地质史的窗口。现在请大家进去聆听博物馆解说员的详细讲解。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前往太子庵游览。太子庵是梁昭明太子读书分经处,在院内有明代建筑文选楼及洗眼池等遗迹。清乾隆年间,这里曾设天目书院,后衰落。1940年6月,在浙西行署主任贺扬灵先生的创导下,在太子庵第一次恢复了天目书院,由清末秀才、考古学家、留法文学博士张天方先生出任书院院长。

好,现在请大家和我去参观留椿屋。20世纪20年代,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影响到建筑风格,我国出现很多洋式别墅,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郊区。那个年代交通闭塞,而天目山属浙西山区,却能拥有留椿屋这样一座洋式别墅,是很难得的。1936年,上海怡和洋行潘志铨为给他父亲养老而修建了这幢别墅,所以在以前也称“潘庄”。30年代,电影皇后胡蝶曾在此住过。抗战时期,这里是浙西行署的首脑机关,军政要员都住在这里并办公,周恩来天目山行也下榻于此,并在这里与黄绍宏会晤。大家再看这棵来自喜玛拉雅山的树种雪松。当年潘志铨为了找一棵天目山没有的树,以显其别墅之高贵,费了一番周折,特从南京中山陵移栽这颗雪松。树后这古朴典雅的小屋就是“留椿屋”。大家往这边墙上看,有清末榜眼朱汝珍的题刻“留椿屋”。

各位团友,现在随我沿此台阶下山去游山脚的雨华亭。这条道就是以前周恩来、蒋介石、胡蝶等人上留椿屋必经之路。在台阶尽头的围墙门旁,则刻有留椿屋另一名称“天然居”。这是与朱汝珍同科探花商衍鎏所题。

各位团友,到此,禅源寺景区主要景点已游览完毕。下面,我们就进山门,上山游览。

【开山老殿景区】

各位团友,我们进山门就可欣赏到“鸳鸯树”景点。请大家看。这是两棵银杏树,盘缠在一起。请注意,一棵树的枝丫平展,另一棵的枝丫竖直些,前者为雌性,后者为雄性。因雌雄两棵黏连在一起,故取名“鸳鸯树”,即“夫妻树”。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这两棵树的树龄都在150年以上,按此算来,它俩不仅是“青梅竹马”,而且按西方人的标准可三次拿到“金婚”奖了。

请大家在这桥上稍留片刻。看,前面这个双亭连体的亭就是一里亭,我们所站的桥称为仰止桥,故亭又有一名叫仰止亭。大家再来看亭柱上这副对联:“密林巨幕藏幽径,飞练欢歌下翠岗。”现在我们进亭中稍事休息后再登山。古人有诗说:“一里溪山一个亭,芒鞋踏断几层青。泉源更在云深处,不到高头莫计程。”接下去就是上三里亭。

各位团友,我们不知不觉已到了三里亭。它又名倚翠亭,缘自亭后这青翠如黛、四季如春的翠微峰。大家往亭前的小溪走,往上可看见石崖上镌刻有“飞银溅玉”四字。

现在,我们已来到半山腰,这右边的巨石就是山腰石,而往上看到的那亭子就是五里亭,又名如斯亭,取意于孔子《论语》中的句子“逝者如斯夫”。在亭柱上有一联:“照水飞檐嗟逝者,参天古木护危亭。”请大家看亭后这株大柳杉,据测定,材积72. 63立方米,在全山存活的大树中排行第二,人们称它为“二大王”。朋友们,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后去观看“子孙满堂”。

这里是第二个野银杏自然景观“子孙满堂”。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单种植物,其根茎部有极强的萌芽能力,所以大家看到的这株银杏树,周围团簇丛生着许多小树。有兴趣的可下去点个数,共有多少个“子孙”?银杏全身都是宝,除了大家知道的白果子外,它的叶子可制作珍贵的药材,树体是优质木材。

好,前方我们看到的大石,就是钟楼石。据西天目山志载:元朝,高僧志彰禅师以四海为家,八方化缘,募青铜万余斤,冶炼成一口巨钟悬于此石顶,并建钟楼。其钟声可远传十华里。再请大家往叉路口右行去看伏虎瀑。伏虎瀑因为有一石蹲踞如卧虎,水自岩上下泻成瀑而得名。瀑布落差40余米,大雨过后,瀑宽可达8米,非常壮观。唐代章孝标有《天目瀑布》一诗:“秋河溢长空,天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为了方便游客观景,建有观瀑台。

团友们,这道急转弯,被称作“竹杠岭”。它的名称还有个来历呢!古时候,寺院在山顶,烧香拜佛的香客中,那些大家闺秀、少奶奶们,哪能吃得起这等苦,只有坐轿子上山。轿夫们抬到这里的时候,往往会向她们索钱敲竹杠,因此得名。

各位团友,咬咬牙,这段路挺过去就可轻松点了。别被轿夫吓倒,其实走过前面的七里亭,路就平坦些了。

七里亭又名眠牛亭,亭后那块磐石像一头伏睡在地的大牛,人称眠牛石。相传,元代高峰禅师初次入山,登到岩石下,无法攀登,忽听上面牛叫,他鼓足勇气拼命攀崖上山,却不见有牛。他四处寻找,远远地看见一头牛伏在那里睡着了,走近一看,方知是石。高峰因此知有佛祖指点,大喜,就在上面不远处的狮子口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终修得正果。而此石也就得名“眠牛石”。

各位团友,到了前面叉路口请往左走。

好了,大家请往这边看。眼睛、耳朵、鼻子,再加上这张大嘴,酷似张口大吼、欲腾空而去的狮子。所以,这里叫“狮子口”。狮子口原是高峰禅师结庐修禅之地。当时,高峰禅师倚松结庐,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高峰禅师于1295年作辞众偈日:“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高峰圆寂后,其弟子在狮子口建高塔,名重云塔。1985年,在狮子口东面三关亭旧址建亭。亭倚千丈岩而建,往下看深不见底,是天目山险奇绝处。

【仙人顶景区】

“仙人顶”是西天目山的顶峰,海拔1506米。古人诗云:“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一般的山峰顶上大多是一片光秃或林木丛生。而西天目山仙人顶却是褐色石条,横卧直竖,且能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一目千里,看到钱塘江。在那里看云海,观日出,更是美不胜收。据山上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仙人顶观Et出,往往会看到从云海中跳出一轮红日,映射着一片云海,似一条绯红的地毯。在上仙人顶的路上还有景点“太白吟诗石”。

唐代李白曾随友来天目山观光揽胜。他和友人分手前游览至该石处,不禁诗性大发,吟诗一首。现将其中两句奉献给大家:“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登山。请大家抬头看前方,仙人顶已到。那一幢幢的房屋是气象站的工作场所。1956年,在此建成气象站,每天向南京气象站提供气象信息,并与世界气象组织联网。大家随我往西边小路走。你们看这株藤本植物,名叫扶芳藤。它还曾出访美国,作为封面照素材被登在《阿诺德》杂志上呢。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仙人锯板”。大家请看这一条条石板棱角分明,是不是像用锯子锯过的呢?大家一定已看到这“可观”二字。其实,这原本是“天下奇观’’四个字。建气象站时,被炸断一截,成了“可观”。在这里可早观日出,暮赏晚霞,雨看云海,确实“可观”。

各位团友,今天的景点介绍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天目山

天目山,地处浙江临安市境内。山体有东西两山组成;西边的是西天目山,绝顶仙人顶,海拔 1506米;东边的称为东天目山,最高峰大仙顶,海拔1478米。令人称奇的是两山峰巅各有一池,都称“天池”,左右相对,宛如巨目仰望蓝天,天目山由此得名。1956年天目山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游览天目山,主要有三个看点:

其一是大树华盖,林深木秀。天目山大树之多之密,遍观天下名山,无出其右,可谓举世罕见。特别是要在江南见到如此高大茂密、林林总总的森林景观,实为稀罕。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故天目山有“大树王国”和“植物基因宝库”之称。而且天目山的千树万枝,繁茂融洽,四季皆美。初春,野樱怒放、木兰报春。仲夏,绿荫铺盖、凉风送爽。入秋,青柯红叶、烟凝山紫。隆冬,玉树银花、云暝雪飞。

其二是峰奇石怪,谷幽泉清。天目山山体古老,素有“天下奇山”之称。西天目有 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等胜景,形态各异,鬼斧神工。东天目山也有仙峰远眺、云海奇观、莲花石座、悬崖飞瀑、古殿栖云等名胜,可谓峰回路转、天造地设。

其三是宗教胜迹,文化遗存。天目山古代为宗教名山。曾与普陀、天台齐名。最盛时共有寺院道观庵堂 50余座、僧侣过千,对外交流频繁,特别是日本临济宗永源寺派至今仍尊天目为祖山。而且千百年来,历代皇帝政要、文人骚客、名士学人、都登山览胜,呤咏作画,不仅留下了众多的佳篇杰作,也赋予了天目山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传存。

第三篇:天目山实习

天目山简介:天目山素以“大树华盖”名满天下,更有文人墨客感叹“天目千重秀,林海十里深”。在秀丽风景装扮下的天目山,更有长盛不衰的文化灵魂,一座集儒、释、道于一体的文化名山。现在的天目山景区分为三大部分:禅源寺景区、登山体验景观带、大树王景区。

禅源寺景区,以始建于明朝(1425年)的临济宗中兴祖庭——禅源寺为核心,周围分布有建于各个时期的人文景观,也有地质景观。太子庵是儒家文化在天目山的代表,内有分经台、洗眼池等历史遗迹;周恩来演讲纪念亭、浙西一中建校纪念碑、留椿屋则是对浙西抗战的最直观的见证;七星岩排列如北斗,对“神秘”天目山的诠释只是冰山一角;双清溪体现大自然造物之公平性。

登山体验景观带,“天目古道,默然之时飞鸟度,望断世人路。”踏上古道,沿先人的足迹,体验大自然造物之巧妙,呼吸远离尘嚣清新的自然之气,感受跳出樊笼置身世外的桃源野趣。夫妻树,千年的缠绵;化身窑,轮回的起点;这些隐匿于禅林之间的实物,讲述着鲜为人知的美丽传说。飞银溅玉、伏虎瀑布,点睛妙笔,天目山因之而活了。七座古亭永远的陪伴着古道,期盼世人的光临。

大树王景区则是天目山的核心部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目不暇接。天目野银杏为世界银杏之祖,“五世同堂”,国之瑰宝;柳杉群落为世界罕见,“大树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金钱松是世界同类树种之冠,“冲天树”傲然挺立,直冲云霄;开山老殿,狮子正宗;张公舍,自然天成,神秘之迷;四面峰之颠,极目览尽千层绿;个中胜景,举不枚举。

天目山为中国名山,是一个以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综合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MAB),全区高等植物有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是我国东南部中亚热帝森林的典型代表,她以“大树华盖’“物种基因

宝库’享誉天下, 区内有举世罕见的大柳杉群落,有世界野银杏之祖“活化石’,有居全球同类树种之冠的金钱松“冲天树’等世界森林奇观。

天目山历史悠久, 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是集儒道、佛教等文化体系于一体的宗教名山, 是韦驮菩萨的道场,是禅门临济宗的祖庭,是道教大宗张道陵的出生地及修炼道场。目前正在复建中的禅源寺为江南名刹。古今中外有众多伟人、名人曾在天目山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足迹和墨宝。

“天目千重秀,林海十里深”。雄伟挺拔的名木古树、五彩缤纷的奇花异草、绚丽多姿的鸟兽昆虫、蕴藏丰富的人文景观、沁人心脾的清泉空气和冬暖夏凉的区域气候构成天目山四季似锦的不同景色。

“山上有霜木,皆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早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里,给天目山的大树记上了一笔。如今,天目山上最引人注目的千年柳杉群,一棵棵要人抬头仰望,傲然挺立了不知多少个寒暑,仍郁郁勃勃。更让人叫绝的,要数“五世同堂”的世界银杏之祖,万年树龄,根生悬崖,跃跃欲飞,令人唏嘘。当年乾隆皇帝两次登临天目山,首先吸引他的,就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有棵“大树王”,宋代时就被人称为“千秋树”,需九人合抱。乾隆用腰带丈量过后,游客剥皮以作灵丹妙药,年久致枯。奇妙的是,枯死半个多世纪的大树王,枝桠上竟长出了一棵小柳杉,枯木逢春,创造了大自然的奇迹。

天目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极高,有“天然氧吧”之称。在景区内,老年游客一定会觉得神清气爽。树木所散发出的健康物质,更可以加速细胞新陈代谢、明显缓解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

实习感想:转眼间9个月的野外实习已经过去了,在这短短的9天中我学到了无数的知识也得了许多的道理,在这9天中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时间很短,收获却是极大。

每天上午随老师出去采集植物标本,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仔细观察植物的各个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药用价值,掌握识别不同植物的方法,这使得自己在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训练。下午对标本的鉴别和整理更使得自己对植物的分类原理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自己也掌握了制作标本的基本要求,可以自己做出漂亮了标本的确是件幸福的事情。

在最后一天的登山中,面对一千多米的高峰,我们毫不畏惧,大家克服了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一个个都勇敢的登上了高峰,登山过程中大家互相鼓励,彼此帮助,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这不正体现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那种勇敢团结,不畏艰难,坚强而豪迈的精神气质么!

这次的实习使我的到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更深厚了,我为我们的勇敢坚强,团结刻苦的精神而自豪!

第四篇:天目山杂文随笔

袁宏道写了两篇天目山游记,其中一篇说:天目山有如下七绝:瀑如万縞,山石奥巧,庵宇精幽,雷声如婴,云状百态,树木珍奇,茶笋清香。循着袁宏道当年的行程,寻找他到过的幻住、高峰、死关、活埋庵,觉得这些名称,就可谓是天目山的又一绝。中峰明本曾在“活埋庵”处的岩石上入定,来自高丽的弟子王璋说:“我师其活埋于此乎?”故名“活埋庵”。还有一种说法:“活埋庵”与一位无名高人有关。南宋末年的1274年,高峰原妙禅师来到了武康双髻峰,结识了在此修行的活埋庵主人,1279年他把在狮子岩修行的“死关”给了高峰禅师,自己跑到人跡罕到的西天目绝顶上,继续去过不为人知的修行生活了。高峰称赞他:“竹筧二三升野水,松窗五七片闲云。道人活计只如此,留与人间作见闻。”据说“死关”是个“离地一丈,非梯索不得入”的地方。高峰禅师在这

高峰圆寂后,中峰明本正好与师傅一静一动,与唐代的船子和尚一样,他住在船上到处云游了不少地方,回到天目山则住在师傅塔身边上的草庵里。明初名臣宋濂说他的影响:“东行三韩,南及六詔,西连印度,北极龙沙,莫不躡屩担登,咨决法要。”使南宋初亡,人口锐减而变的荒凉的天目山,一下子成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争相瞻礼的地方了。仅投在门下参学,有记载的日本僧人就有二十余名。

明本不肯住名山巨剎,不愿受朝廷供养,与元王朝一直保持着疏远的关系,这与活埋庵主人和高峰原妙等人的精神也是一脉相通的。他草栖浪宿,物质上过着极其简单的,结菴而居的游化生活,对于宋朝以来,不少学人在修行态度上散漫,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并热衷游走于达官贵人之间,沽名钓誉的风气,很好地起到了批判和垂范的作用。他还经常针对禅门中学人及师家的各种弊端加以警策与苛责,以期导正禅门的不良风气。治学上主张一门深入而反对枯心死志,追求真实出于自心的体悟。他取得的成就,对元朝把置于底层的广大南人,也是足以引为骄傲的。

至治二年,由于杭州径山寺院住持一职悬空,所以行宣政院欲强迫六十高龄的他去主持,然而和往常一样,他没有应命,反而到天目山西峰以北三十里,地势险峻的中佳山去躲避喧闹了,要不是见到僧俗弟子仍然每天“扪萝薜,冒豺虎”地上山求法。明本才怜悯其弟子辛苦跋涉,不久又回到原先的草庐中。第二年作偈辞别大众:“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可据。”写完就圆寂了。元仁宗曾屡次欲召见明本而不得要领,最后只好赐之“佛慈圆照广慧禪师”号及金襕袈裟,并将师子院改名为“狮子正宗禅寺”,然而,对于明本来说,不正是毫无意义“无本可据”的东西吗?

中峰原妙、中峰明本师徒的遗迹很多都消失了,就是洪乔祖、瞿霆发施财为高峰师徒建的狮子禅寺、大觉寺,也早已在兵火中圮废。他们日常生活的简陋草庵如山舟、景疏庵等就更难以寻觅了,但他门留在天目山山色美景中无形而丰富的思想财富,却是天目山永久的魂魄。

第五篇:天目山实习报告

关于浙江实习报告

一 实习时间:

二 实习人:

二 实习地点:浙江临安西天目山,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植物园,杭州花圃

三 实习目的:1采集植物标本并认知

2学会掌握如何辨认植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杭州园林植物的配置特点

4从实践中了解不同树种的园林绿化用途、配植应用特点、园林观赏效果、栽培环境以及栽培管理、生长状况等,从而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四 实习要求:

(1)认真记录指导教师介绍的不同树木科、属、种名称及其主要识别特征以及园林观赏效 果等,并请自观察了解每一树种的主要形态、应用情况等,以便搜集实习报告资料。

(2)严格纪律,遵守实习时间安排,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不得实习中途擅自离开

五 实习内容

5月27日上午六点我们从学校出发,天还下着微微的小雨。五六个小时后,我们到了浙江临安地段,透过车窗我看到一座座山头从眼前划过,大巴渐渐的被包裹在群山之中。到了山里,参差的树木,高大的古树隐藏在山里,不时会看到柳杉和银杏此类高大树木的树冠。令我印象最深的莫属连续转弯的山路,转的弯数都数不过来不过来了,我们坐在大巴里称赞着司机大叔精湛而熟练的开车技术。雨下的越来越大,窗户上面不一会儿就蒙了一层雾,窗外的世界模糊起来了。下午一点多我们到达了临安小方农庄,两点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采集标本的旅程。

周老师带领我们班往山下走,我们按小组行动,每组都分配了采标本,拍照,记录的人员。山路边长满了丛生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开始时老师告诉我们采标本的要领,最好采集带有花果的植物小枝标本,这样的标本更有对比性,能让我们更形象的记住植物的特征。采集标本时更要注意周围是否有蛇,昆虫等能构成危险的动物,不能乱采集植物,有的植物是有毒性的,老师讲的这些要点我们都牢牢记在了心上。三个小时过去了,我们采集了几乎满满一蛇皮袋的植物标本,大概一百多种。虽然身上感到很累,脚很酸痛,但是我还是感到很开心,战果颇丰,认识了很多自己不认识的植物,还看见了许多让我发毛的虫子,特别是那个令我一辈子难忘的大毛毛虫,好恶心啊。六点多,我们回到农庄吃晚饭。七点,晚上老师要授课,帮我们整理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详细讲解一些植物的特点,相近植物的对比。差不多十点,我们才回到房间休息,当然还要压标本。

5月28日上午9点,天气晴朗,老师们今天打算带我们去山里采集标本,大家听了更是兴奋,我只希望不要遇上那些让我发毛的“可爱”的小动物们。山里的景色十分美,林海声阵阵,清新的泥土香气,我还看到了可爱的小松鼠。。。。。。果然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今天的时间不像昨天那么赶,我们时不时指着山上的小野花,小野草问周老师,周老师便尴尬的望着我们,说了一句呵呵。这其中的乐趣,便是发现很多野生的植物周老师大多也不认得! 但面对那陌生的满山花草,只得哀吾生之须臾。邻近12点回到了农庄,虽然只采集了三十多种的植物,但是我们还是很开心。休息了一会儿,下午周老师继续帮我们讲解采集到的标本。叶子是单叶还是复叶,叶形怎样,花果又是什么形态特征啊,原本在我们看来长得都差不多的植物现在呈现在我们的眼里竟变成了另一种姿态。课结束后,我们又开始整理标本,压标本,毕竟实习期间要考试的啊,只有多花时间看标本啦。

5月29日上午我们组对整理好的标本都拍了照,标本也被我们按科归类了。下午就要考试了,这是最担心也是最为关心的事了。虽然老师们制造出相当恐怖的气氛,但大家都在认真的复习着,这也意味着考试结束后,三天天目山植物认知实习就要结束了,接下来的两天

我们会在杭州度过,了解杭州园林的植物配置特点,园林观赏效果等等。还好下午的考试算是顺利结束了。

5月30日,杭州下雨了,我们逛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里面的植物配置丰富,生长的好,观花植物多,植物配置很注重层次,细节处理很到位。水生植物也人印象深刻,正好下着雨,站在木道上意境很美。中午我们到了杭州植物园,大家在植物园一起吃泡面,植物园里水池里的鱼好大啊。休息完后,我们跟随老师看了许多杜鹃的品种(正值植物园里办杜鹃品种观赏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杭州植物园里的植物人工的因素比较多,不像天目山里都是野生的植物,所以这两个地方园林的要素建筑,植物,地形,水体,叠石都体现的很好,景观设置上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而且道路铺装的设计也很精致,标示牌方向牌都很显眼突出,这两个地方都体现着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园林维护很到位,可见维护是很重要的。五点多,我们在萧山区的一个宾馆住下了。

5月31日上午老师带我们逛了杭州花圃,继续讲解一下植物形态特征,结束后我们就自由活动,逛逛杭州西湖景区。现在回想起来,半天的时间我们就在人生地不熟的杭州既逛了市中心,又玩遍了西湖各大风景点,还在雷峰塔看了夜景,晚饭吃了日本料理,真是佩服自己啊。

六 实习的感想总结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野外实习才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树木的形态及相关知识。

在实习中,我们学会的一个采集植物标本的全过程,从标本的采集、压制、换纸。标本的归类我们组整整花了一晚上的时间。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抱着紧张的心情考完试,轻轻的松了一口气,发现自己对各个树种的了解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也越来越觉得其是非常吸引人的。我们一丝不苟的进行着,我们将会这个过程牢记下来,并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虽然实习已结束,在实习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博学,满园的植物在我这眼中大都一样的,但是经过老师的讲解后,让我们对各种植物的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自己虽然在课堂上也学到了一些植物的特征,但真正的用到实际当中时,总是感觉到没有足够的把握,实践以后,我们自己对植物的各种特性有了一些了解。在植物识别考试中,我在华瓜木上摔了跟头,我会从中吸取教训,找出自己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去野外多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使自己可以熟练的掌握它们。

通过此次的树木学课程实习让我们对树木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树木的分类系统也有了较深入的理解。这次实习加深了我们对树木形态特征感官上的认识,由此在我们以后的园林植物的学习关于树木的各种知识的时候可以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对某几种树种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认识。同时这次实习还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能力,这对以后我们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是较初水平上的学习探究尝试,但其过程却让我们受益匪浅。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各个同学各个树种的种名,让我更加意识到这次实习的重要性,其次它让我们认识到在课堂上所学的只是是远远不够的,也懂得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使我们体会到了实习探究的无穷乐趣。

实习结束了,我们发现野生植物采集最忌草率行事,草率行事有仅影响活动质量,而且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因此,在活动开始之前,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采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准备图书资料,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了解植物采集方面的知识以及准备采集的用品、用具等内容。野外记录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日后对一份标本进行研究时,它已经脱离了原本的环境,失去了生活时的新鲜状态,特别是木本植物标本,仅仅是整株植物体上极小的一部分,如果采集时不作记录,植物标本就会丧失科学价值,成为一段毫无意义的枯枝,虽然我们考完试标本用处就不大了,但我们应抱着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来完成每一次学

习,所以我们组员每个人都对标本拍了照以做纪念。还有实习的过程是辛苦而又快乐的,我们组都是努力的同学,每天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集体和团队协作是成功的保证,虽然这只是一次短暂的实践活动,但也必须有各个成员之间的配合和默契才能将事情做得完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在这次的实习中增强了,所以这一个星期的浙江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上一篇:辛弃疾一范文下一篇:限购应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