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运营经济效益评估

2023-03-14

第一篇:未来运营经济效益评估

深圳地铁运营管理现状及未来展望

摘要:本文阐述了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运营管理现状及其特点,提出了深圳特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其挑战。

关键词:地铁 运营管理 展望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和命脉,与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兴衰紧密相连。深圳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已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特区城市化进程正加速推进。由于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深圳市的交通需求增长迅猛。针对这一发展趋势,深圳市政府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确定了大力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正是在此背景下立项、动工并于2004年底建成开通试运营。

一、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概况及城市轨道交通近中期规划

(一)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概况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是深圳市第一个国家重点工程,也是深圳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市政重大工程。地铁一期工程于199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1999年10月,初步设计通过评审,2001年3月全线动工,2004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

地铁一期工程由1号线东段和4号线南段组成(图1),全长21.866km,共20个车站,总投资115.53亿元。其中由东向西的1号线以人流众多的罗湖口岸为起点,经繁华的市中心国贸、老街、大剧院、科学馆、华强路、岗厦、会展中心、购物公园、香蜜湖、车公庙、竹子林、侨城东、华侨城到世界之窗;由南向北的4号线,以皇岗口岸为起点,经福民站、会展中心、市民中心到少年宫。1号线的罗湖站和4号线的皇岗站分别在罗湖口岸和皇岗新口岸实现与香港九广铁路和落马洲支线的换乘接驳。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是国家确定的地铁车辆及设备国产化的依托项目,在确保运营安全可靠、总体性能先进合理、综合技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化目标和低于概算投资的基础上,特区地铁一期工程综合国产化率达到70%,其中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率为100%,是国内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售检票系统。同时,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还创造了桩基托换、重叠隧道等九项“中国企业新纪录”。

(二)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近中期规划

深圳特区现已确立了“三条轴线、三个圈层、三级城市中心、九个功能组团”的未来城市布局,制定了加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具体发展规划,包括深圳干线道路网规划和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发展规划。

近中期轨道交通网络由八条线路组成线路总长240km,近期优先发展150km,近期总投资约312亿元,计划10-15年建成,包括地铁

1、

2、

3、4号线,轻轨8号线,城市铁路11号线以及西北方向城际线和东北方向城际线。

二、深圳地铁运营现状

(一)运营开通水平倍受肯定

在工程良好、设备正常、指挥正确、处置得当、保障有力、服务满意的情况下,深圳地铁实现了如期、安全、一次性、高水平开通。深圳地铁的开通不仅使特区城市交通从此进入了“地铁时代”,也使特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地铁一次性开通并同时开通两条地铁线路的城市,成为国内地铁开通首周客流量最大(达140万)、开行列次最多(达1516列次)、平均满载率最高的城市(1号线80%),成为国内地铁开通首周运行正点率最高(99.36%)的城市,成为全国第一个ATC、屏蔽门以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FC系统一次性开通的城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公网、专网、有线、无线通讯一次性、全面、高标准开通的城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列车配备移动电视的城市。

(二)运营发展趋势良好

经历了开通初期的磨合,深圳地铁运营情况呈现良好发展趋势。目前,地铁运营时间为6:30—23:00,计16.5小时(元旦、春节期间服务时间延长至24:00),1号线行车间隔为15分种(春节高峰期压缩至8分钟),4号线行车间隔为20分钟;票价实行分段计价票制,起步2元,全程5元,对中小学生及1.1米以上学龄前儿童实行5折优惠,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老人和残疾人实行免票优惠。 截止到3月25日,客运量达1247万人次,日均客运量达14.2万人次,运行图兑现率100%,正点率99.5%以上,满载率30%以上,并且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实现运营生产的安全平稳。

同时,在地铁人员、设备、乘客“三新”的情况下,成功并出色地完成了元旦、春节两个大客流高峰期的运输组织任务,尤其在春节7天中无一起安全事故、无一起清客事件、无一起有责乘客投诉事件。

三、深圳地铁运营管理经验浅谈

(一)制定科学架构,确保权责明晰

深圳地铁集建设、运营、开发于一体,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开通后,其运营管理工作由运营分公司全面负责,分公司设车务、车辆、维修三大生产部门和人力资源、企划、物资、安全技术、综合、派驻财务五个职能部门。

其中,车务部负责乘客服务及车站、调度、乘务、票务运作的生产管理;车辆部负责保证车辆可用率、完好率和对地铁车辆、工程车辆及检修设备的维修生产与管理;维修工程部负责地铁一期工程固定设备系统的维护、维修与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力管理、计划统计、物资保障、安全技术、综合管理、财务等支持服务功能。深圳地铁一次性高水平开通以及三个多月的良好运营状况与我们制定的运营组织架构密不可分。

(二)精心组织行车,满足乘客需求

合理的行车组织方案是确保地铁运营各项指标完成的主要抓手,也是安全运送乘客、满足乘客需求和设备维修养护的需要。开通运营前,深圳地铁就与香港柏诚咨询公司,确定运营演练项目,细化运营演练方案,圆满完成了包括降级模式下运营演练方案、系统设备故障演练方案、紧急模式下运营演练方案、时刻表演练方案等76项运营演练方案,既检验了培训效果,也考验了筹备工作的深度和全面性,为今后运营可能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中的行车组织奠定了基础。

在深圳地铁目前运营设施设备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运营分公司积极克服各种困难,紧跟形势变化,修订完善行车方案,通过合理调配车辆、增投备用列车,增开载客列次、压缩行车间隔、提高运行速度、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不断挖潜增效,提高运能运力,真正实现“班次频密、准时安全、畅通无阻”的行车目标,满足乘客需求。

同时,为了有效培植地铁客流,深圳地铁在2004年初就申报了《地铁与地面公交资源配套预案》和《地铁与地面公交应急预案》两个研究项目进行专题研究,与市交通局紧密合作在地铁开通前完成了项目研究报告并同步开始付之实施。

(三)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运营安全

安全是地铁运营的生命,是地铁运营的质量特征,也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借鉴东京地铁、韩国大邱地铁等事故案例,结合深圳地铁运营队伍实战经验不足,运营应急演练还不够完整,各方面、各部门的配合还不够到位,一次性开通的磨合期短以及地处港澳、中外交汇之处,人员的背景及构成复杂,针对特区这一特殊情况,我们建立了分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体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责任网络,加强职工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各种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运营开通之前,紧密配合市法制办调研起草并颁布实施了《深圳市地铁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并与市城管办、交通局、工商局、编制办等单位协商,成立深圳地铁运营综合管理办公室及组建地铁执法大队,为及时处理地铁运营秩序提供执法依据;开通首日、元旦、春节等大客流高峰期,组织公司机关人员和增派机动保安分别派往各车站,协助各车站担负运营安全管理的任务,确保大客流下的运营秩序。

(四)运用合理模式,提高维修效率

在维修组织模式设置上,针对不同的设备系统和设施,采用不同的维修组织架构模式。

车辆故障维修中主要采用换件修,大大缩短了故障维修时间,很好地克服了运营初期车辆不足的困难,同时,车辆维修人员以OCC驻点、车站驻站、正线跟车、DCC值班等形式及时为正线列车故障处理提供技术支持,最大限度降低列车故障给正线运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车站及延线常规机电设备系统管理方面,针对其量大、面广、系统多、相关联的特点,采用了“专业工程师技术组+混合工班”的模式,即:由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水、气消防系统、电梯、电扶梯、屏蔽门、低压照明系统的技师和工人组成混合工种工班,分四个工区,在地铁延线统一管理上述机电系统设备;同时机电各专业工程师对相应的设备系统作技术支援的模式。这种模式大大精简了维修组织架构,提高了维修效率;同时在不断的培训和实际工作锻炼中,培养了工人一专多能。

对通讯信号等与行车直接相关,且专业性强的系统,采用了“专业工程师兼工班长的专业班组”模式,这种模式重点突出了技术保障和维修快速反应,保证第一时间对故障的妥善处理。

另外,针对专业工作量大,分工明确的设备系统和设施的维修维护,采用了“专业工程师技术组+专业工班”的模式,如:供变电专业、接触网专业;隧道专业、房建专业、轨道专业;EMCS专业、FAS专业、SCADA专业、IT专业等采用的都是这种维修组织模式。这种模式突出的是维修维护工作的专业明确性,在工作中具有严格的分工和严密的组织性。

(五)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品牌形象

品牌,《辞海》释意为“厂牌”、“牌子”,指企业对其提供的货物或劳务所定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或其组合。主要是供消费者识别之用,品牌的组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品牌名称,是指品牌中可以用语言称呼的部分;二是品牌标志,是指品牌中可以被识别但不能用语言称呼的部分,如符号、设计、色别等。企业如将其品牌在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注册登记以后,即成为商标。

作为特区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深圳地铁运营服务事业尽管才刚刚起步,但省市领导就对公司作出“打造地铁运营优质服务品牌”的重要战略指示。目前,深圳地铁以优化乘车服务环境,规范乘客服务标准,加强车辆设备系统维修检测能力,加快遗留工程整改进度为抓手,通过建立完善的乘客意见反馈机制及地铁服务热线信息反馈机制、强化培训车站人员的业务素质、评选“明星车站”“站务服务之星”、推广“六个一”(在全线各车站开展完成一本《地铁票务指南》、一本《文明安全乘坐地铁指南》、一本《乘客服务指南》、一张“服务便民卡”、“一站一册”和拍摄一部《乘客服务指南宣教片》)为主的便民宣传活动和维修技能大练兵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围绕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品牌核心工作,切实提高地铁运营每一项工作,真正做到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树立一流的服务品牌。

(六)注重综合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1、成功应用资产管理系统(EAM)

深圳地铁筹备期间就积极实施并推行EAM系统的工作,目前该系统涉及运营45个业务流程、40大类数据,110张报表,采集了24万条设备数据,1万条物资数据。物资部门已实现管控一体化。从资金预算项目立项开始,到提报物资需求计划、产生采购计划、采购、入库、出库,全部在网上流程中实现。可实时了解资金的花费情况,并杜绝了无计划、超计划领用现象。

维修工程部和车辆部建立了完善的设备台帐、故障体系、标准体系。维修管理流程可实现故障维修和计划维修的全过程管理,如工单的生成、下达、执行、验收、关闭;可实现按专业、部门等多种条件导出相关的统计分析报表、图表;实现了在EAM系统中提出施工作业申请、审批施工作业计划,并进行请点、销点。 EAM系统的成功应用,为深圳地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维修管理、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规划了整个地铁的数据资源;采集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建立了以流程为中心的运行体系,为深圳地铁构建了一个工作管理平台。

2、率先开展运营预算管理

深圳地铁在运营筹备期间就率先在国内同行业中开展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工作。在预算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以“预算实时更新”、“预算实时估计”、“预算分析”等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形成了预算编制、审核、上报、分解下达、控制、分析预警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为运营成本的统计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3、积极推行现场6S管理规范

6S管理即清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规范(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是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的必要手段,员工自觉严格遵循各项标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目前,地铁运营分公司已在车辆检修库、分公司各办公室、OCC、竹子林车站设备房,18个车站推行了6S管理,其它车间及设备用房也正在推行之中。

4、倡导“培训出文本”的理念 深圳地铁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并将员工培训与文本编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大量分批次的赴香港、上海、广州等兄弟地铁单位的关键管理岗位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和一般培训,结合深圳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制完成运营开通所需的各类具有较强操作性、规范性、标准性、系统性和权威性的管理文本和技术文本近400个,不仅为运营组织的规范、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极为有效地锻炼了运营员工,使员工在理论和实操方面获得提升。

四、深圳未来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发展趋势

(一)运营管理市场竞争格局态势初显

轨道交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的采取完全的国有垄断模式,有的采取市场化经营模式,有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现在国内外很多城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在轨道交通运营上引入市场机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根据市场信号做出较好 的反应,最终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并且,政府资金毕竟有限,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可以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这些社会资金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经营,其结果必然是放大了政府资金的乘数效应。

正是基于“大力吸引外资、民资等社会资金进入,探索多元化投资和运营方式”的原则,2004年,深圳市政府通过招投标引入竞争机制,与香港地铁公司就深圳地铁4号线二期建设、4号线全线30年营运,以及4号线一期轨道设施的使用权签订了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原则性协议。4号线二期工程南起少年宫,北至龙华新城中心,线路全长约16公里,投资估算约人民币58.78亿元,计划2008年建成通车。4号线通车日开始,全线将由香港地铁公司成立的项目公司统一营运。此外,还成立了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政府不再大包大揽,实行融资、建设和营运三分开,由龙岗区成立相应的投融资公司,主要进行融资。三号线全长32.9公里,预计2007年底建成,2008年投入运营,估算总投资达100亿元,以市区两级共建方式完成。由投融资公司负责融资后,将通过招标成立地铁建设公司,确定预算,最后成立专门的运营公司,授权经营25年,通过开发站点周围500米范围内的上盖物业来补贴营运成本。

(二)运营管理的潜在竞争压力

深圳地处香港和广州之间,地铁建设起步晚,与广州地铁相比,无规模上的强势,与香港地铁比,无经营管理的强势;而近在咫尺的广州地铁在规划、建设、监理、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已相当成熟,一体化管理形成非常强的整体竞争力;随着深圳改革的深入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区地铁的运营管理将面临越来越多国内外地铁运营商的竞争,这也构成了特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潜在竞争压力;同时,深圳发达的公交线网和优质的公交服务对深圳地铁的运营势必形成另一层面的压力和竞争。

五、以创新理念应对特区轨道交通的竞争和发展

目前深圳地铁仍处于试运营阶段,设备的稳定性、员工的服务工作水平均在不断的提升中。面对日渐临近的市场竞争格局,要想站稳脚跟,要想发展,必须苦练内功,创好品牌,以创新理念应对挑战。 创新运营理念,打造深圳地铁品牌

深圳是一座热情、文明,服务至上的城市,有着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人性化的的高水平服务的整体环境,在国内扮演着服务“先行者”的角色,因此无论是市长还是普通乘客对深圳地铁的运营服务水平期望值都很高,这就要求我们为乘客提供零距离、全方位、个性化、百分之百满意的服务,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

(一)服务渠道,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

为此,我们根据深圳的实际,依托深圳地铁的管理架构,参照国内外地铁运营的先进管理经验,遵循地铁运营的内在规律,创新运营理念,打造深圳地铁品牌,建造富有深圳特色的科学地铁、人本地铁、便捷地铁、和谐地铁和效益地铁,主动融入并积极参与到未来特区城市轨道交通的竞争之中,为乘客提供更方便、快捷、经济、环保的轨道交通服务。

(二)优化公交接驳,建立有序竞争体系

深圳地铁在面对地铁同行竞争的同时,也积极倡导密切与常规公交的协作配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沿线所有站点都规划配设了公交停靠站,大部分站点都规划了专用公交接驳场站,供始发终到线路使用,以进一步提高接驳换乘能力。在特区路网规划基础上,我们将以城市交通政策为导向,加强地铁与常规公交协作配合,优化常规公交与地铁的关系,有序竞争,优势互补,形成以地铁为骨干、高效接驳换乘的交通模式,促进地铁骨干作用的发挥,使得无论在地铁车站周边地区还是在外围地区,人们都能通过方便的步行系统和快捷的接驳换乘,首选地铁作为出行方式,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地铁快速、便捷服务,充分发挥地铁巨大投资的社会效益,从而切实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建立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一体化的公交体系。

(三)共享地铁资源,无缝对接香港地铁

深圳地铁在罗湖站和皇岗站与香港铁路对接。目前亚洲最大的换乘枢纽站罗湖站已经启用,皇岗站对接工作也将于2007年与皇岗联检大楼同步完工,与此同时深圳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的立项、设计、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深圳地铁将借此契机,把共享地铁资源,实现无缝对接,充分发挥特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模效应”当作一项新课题做专项研究,积极推进不同轨道线路客流的合理换乘以及深港两地乘客的快捷往来和“穗港1小时交通圈”的实现,从而改善深港都市圈的交通大格局,强化深港两地在经济和空间上的联系,增强深港都市圈城市的集聚与扩散能力,促进深港都市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并最终促进深圳地铁客流量的提高和赢利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国土局.深圳市轨道交通近中期发展综合规划总报告.2002.6 [2]杨绍波、唐忆文.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综合运输. 2003.11 [3]郎向宇.中国地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综合运输. 2003.10

第二篇:半年经济运营分析报告

XXXXXX公司20XX年上半年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本公司为三产商贸企业,主要从事工业生产资料和工业产品的购销业务,本公司各业务财务数据均属民用产业。20XX年上半年,按照计划开展业务,经济运行良好,完成营业收入13428.8万元,利润81.6万元,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1. 营业收入

13428.8万元,同比增长73.9%;年计划18600万元,完成率72.2%。

本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完成情况为:物资业务6638.7万元;进出口(含部分内贸业务)6043.9万元;汽车销售业务701.9万元。

2. 利润总额

81.6万元,同比增长447.7%;年计划240万元,完成率34%。按照公司的行业特点,很多费用在下半年结算,因此下半年利润将会增长。

3. 进出口贸易收入

530.18万美元,其中出口367.5万美元。 4. 存货及应收账款情况

1 存货558万元,应收账款4672万元,均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

二、本期经济运行特点

1. 经济发展逐步增速。一季度因刚起步并受两节影响,经济运行情况一般,

1、2月单月完成营业收入皆为1500万元左右。三月份开始恢复,二季度逐步进入状态,增速显著,连续4个月皆在2500万元以上,二季度环比增长40.3%。

2. 出口业务逐步成熟,增长迅速。半年完成367.5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1.7倍,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增长快,投入大,造成存货和应收账款同比大幅提高,加大了经营风险,须高度防范。

三、存在问题

1. 利润总额完成率不高。主要原因为:本行业信息透明,竞争激烈,购销差价空间极为有限,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营业收入利润率不足1%,在确定指标时,高估了完成情况。同时本公司经营资金绝大部分为融资而来,利息成本大幅稀释了利润,即使下半年多项费用结算后,如营业收入在2亿左右,利润总额也不会超过200万元。

2. 发展不平衡。汽车销售业务从去年滑坡以来,至今未能实现好转,年初提出的调整目标也未能完全实现,主要原因为缺乏资源,基地原定给我们的原XXXXX场地至今未能落实,导致发展汽车衍生产品的设想落空,而资金、场地的制

2 约,导致争取中端汽车品牌代理的努力很难实现。

四、应对措施

1. 针对利润总额完成率低的问题,一是,尽快结算各项费用,实现收入,提高利润;二是抓紧货款回收,加快资金流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2. 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解决发展需要的场地和资金问题。

五、三季度工作重点

1. 努力发展各项业务,力争完成6000万元营业收入,60万元利润,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基础。

2. 重点抓好进出口工作,一是根据基地领导的指示,努力搭建好基地的国际贸易平台;二是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发展多品种、多渠道出口,争取季度出口额超过300万美元。

3. 高度防范经营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六、全年经营目标分析预测

1. XX市公路建设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商机加大,如果有大的投入,目前经营的建材项目有很大潜力。同时出口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量逐步增加,预计全年出口有望达1000万美元。如这两项业务按预期发展,公司全年营业收入有望达2.3亿以上。

3 2. 根据行业特点和融资经营的实际情况看,利润率难以提高,利润总额的提高,须大幅提高营业收入来实现,而公司目前的条件,也只能达到2亿多水平,预计全年利润总额难以超过200万元。

4

第三篇:2013-2014学年相城区校车公司化运营实施方案评估报告

《相城区校车公司化运营的实施方案》

评估报告

依据《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由相城区教育局牵头,区交巡警大队、区交通局相关人员及相关学校参与,对《相城区校车公司化运营的实施方案》执行后的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现将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省、市政府关于校车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区政府在2013年5月制定了《关于校车公司化运营的实施方案》,并于该年8月底正式实施运行,共涉及9个镇(街道、区)13所小学(含民办和无证学校)及1所中学。目前,全区共有校车59辆(校车车型、各校校车数见附件《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相城区校车运行经费一览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相城区校车运行经费一览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接送学生4742人,第二学期接送学生4342人。

二、基本评价 1.招标工作评价

根据《关于校车公司化运营的实施方案》,区政府确定采取服务外包的模式,拟定了政府采购招标文件,从13个方面

1 规定了校车租赁服务采取的管理及服务方式,其中包括合理制定非专用校车更新为国标专用校车的三年规划及年度计划和分年度更新实施方案。通过竞标,确定了一家资质过硬、信誉良好、安全保障到位的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校车服务。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专门在相城区注册成立了苏州交运校车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专业管理、市场运作。该公司对原来在相城区运行的15辆国标校车进行了统一收购,每学年与相关学校签订了校车租赁协议。招标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政策。

2.运行模式评价

根据《关于校车公司化运营的实施方案》,校车运营坚持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运行、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竞争择优、统一招标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公司化运营模式。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校车专业化运行,更有利于严格执行校车使用许可、驾驶人准入等相关制度,更有利于实行校车的统一监管,切实提升了校车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和校车的安全保障能力。同时,校车专业化运行,能使车辆使用、人员调配、线路运行、经费保障等实现最优化,也有利于制止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从源头上减少了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风险。

3.经费保障评价

根据《关于校车公司化运营的实施方案》,我区建立了经

2 费多渠道筹措机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及家长合理分担等多种形式,支持开展接送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服务。经费收取与下拨较为及时(具体数据见附件《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相城区校车运行经费一览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相城区校车运行经费一览表》),保障了校车的正常运作。

(1)公办学校的校车由当地镇(街道、区)政府与苏州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租赁协议,下拨专项经费,对乘车学生也收取一定的费用。2013-2014学年两个学期公办学校校车运行经费:其中学生承担1781200元,学校承担1358900元,镇(街道、区)补贴1358900元,区财政补贴1358900元。

(2)批办的民办学校校车租赁经费主要由乘车学生家长和所在学校承担,区政府及所在镇(街道、区)政府进行适当补贴。2013-2014学年两个学期批办的民办学校校车运行经费:学生承担2389300元,学校承担217733元,镇(街道、区)补贴217733元,区财政补贴217733元。

(3)无证学校的校车租赁经费由乘车学生家长和所在学校承担。2013-2014学年两个学期无证学校校车运行经费学生承担2974400元。

4.职责要求评价

根据《关于校车公司化运营的实施方案》,我区成立了校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区校车安全管

3 理工作,建立了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专门负责协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区综治办将全区校车安全管理作为重要工作纳入综治和平安创建考评内容,牵头做好对校车安全工作的协调,并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校车安全职责情况开展督查;区安监局会同区交巡警、教育、交通等部门对校车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及时排除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区教育局负责对全区学校校车安全管理的检查和指导,监督相关学校和校车运行公司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建立校车管理档案资料,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并配合镇(街道、区)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减少交通风险;区交通运输局加强对校车运行公司的行业监管,督促其专车专用,并为校车服务尚不能覆盖区域的学生上学提供便利,实行中小学生凭证免费乘坐公交;区交巡警大队加强对校车的检查和路面及GPS卫星定位监管,查处车辆超载、超速行驶等违法行为,负责校车标牌发放及校车司机资格审查,在学生上下学集中的重点时间段和路段安排警力指挥交通,维护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秩序,配合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区财政局负责校车相关补贴费用的核算及拨付;各镇(街道、区)按照“就近入学,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辖区中小学的校车安全负总责,能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狠抓责任落实,并认真抓好辖区内中小学校、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能按要求建好

4 会车点,确保车辆安全。校车运行公司能负责好学生乘车的日常管理,加强校车车辆管理与维护,确保校车性能安全,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具体负责车辆运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对驾驶员和随车人员的考核工作,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校车运行基本做到准时;各学校具体负责日常校车安全管理和对学生的乘车安全教育,严格把好学生乘车条件关,及时统计和汇总上报有关数据信息资料,做好学生校园内上下车的安全管理、学生乘车的组织以及与随车人员的交接工作,确保学生准时上车,准点开车,能认真做好学生家长与校车运行公司的沟通工作,与校车运行公司签订协议。

三、总体评价与建议

1、总体评价

《关于校车公司化运营的实施方案》编制依据较充分,编制较规范,内容较全面,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方案时序安排较合理,从拟定校车外包服务招标书、对外发布招标公告、组织学校对学生乘车情况进行摸底到与中标单位签订租赁协议,准备工作做得较充分,在各时间节点能按时完成;招标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能多渠道筹措经费,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及家长合理分担等多种形式,确保资金的筹措与及时到位,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保障了校车的正常运行。在一年多的实施过程中,各部门既职责分明又通力合作,切实解决了学生上下学的困难,保障了学生的

5 交通安全,运作正常,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2、建议

(1)要狠抓“非专用校车更新为国标专用校车的三年规划及年度计划和分年度更新实施方案”的落实,逐步将现有全区中小学接送学生的未达国标校车更换为国标专用校车,确保2015年8月全部达标。

(2)要继续加强对校车驾驶员和乘车学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加强对校车的日常安全检查,确保校车运行的绝对安全。

(3)要根据不同学年、不同学校学生数的增减,合理调配好区内现有的校车,做到校车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附:《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相城区校车运行经费一览表》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相城区校车运行经费一览表》

2014年10月27日

第四篇:把握经济形势展望未来发展

进入2012年以来,国内经济运行延续下行态势,并呈现出起伏较大、效益下滑、风险上升、预期不稳等特点,宏观调控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国内经济一直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矛盾局面,“稳增长”和“控物价”也成为宏观政策要同时面对的目标。2012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金融形势,我国货币政策在坚持“稳健”基调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针对2012年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波动有所加大的实际情况,央行加强了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的分析监测,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促进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针对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有些专家们认为,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主要体现了五大特征:一是较好地把握了稳健的基调,通过合理的力度和节奏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涵义和特征。自年初以来,央行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确保流动性供应,先后两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时发出确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的信号,为提振信心、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货币政策在操作上兼顾了货币政策几大目标的相对平衡。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几方面都兼顾到了,较好平衡了几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是今年货币政策操作总体注意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搭配,仍以数量型工具为主。201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大手笔”频频,除了降息、降准,利率市场化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也有所扩大。准备金率下调和公开市场操作频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上半年总体季末对流动性需求较大,数量型工具有效“熨平”了流动性不同阶段的波动。

第一季度,受外需较为疲弱等因素影响,外汇占款投放的流动性少于上年同期。央行一方面主动调减公开市场对冲操作量,另一方面适当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流动性调节作用,在2011年1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2月24日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适度水平。同时,继续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宏观审慎工具的逆周期调节功能。针对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调、1月份贷款相对少增的状况,适时调整了有关参数予以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投放。不久后,央行再次宣布,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随着物价水平的回落并趋于稳定,“稳增长”的意义更为显著。5月中下旬,国务院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此,一系列新的政策开始酝酿,央行先后于6月和7月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为“稳增长”提供保障。 在有效发挥公开市场的预调和微调功能方面,央行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预期有所波动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加强与其

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保持操作利率大体平稳,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四是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操作结合在一起实施,这是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的最大特征。这样一来可以加大降息的力度,二来也有在市场实践中积极试水利率市场化之意,其中尤其是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之举对市场影响很大。今年以来,接连几个月回落至相对低位的CPI数据,为政策的微调预调留出了灵活操作的空间。自2012年6月8日起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央行在积极“稳增长”同时,开启了利率市场化大门,具有重要意义。 此后不足一个月,央行再次宣布自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同时要求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五是货币政策操作与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紧密结合,有效加强了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央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增强资金实力,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夯实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①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在“稳健”基调下,以其丰富的内涵进一步为

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那么,上半年所执行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何影响?一是主要从央行此举对从股市、楼市、银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央行此次下调准备金率缓解了流动性紧张,但并无进一步措施表明货币政策发生逆转,此次流动性放松的信号,可能会对股市产生利好影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流动性增加后,必然有部分资金进入楼市。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在降低了资金成本、缓解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格局的同时,促进信贷增长,有利于保进银行信贷总量增加,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但在理性预期的前提下,市场在政策调整之前己预期到央行操作,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不会引发市场很大反应。二是影响货币政策因素,2011年货币政策以控通胀为主要目标,CPI增速回落为货币政策释放操作空间。今年影响货币政策走向的因素又有哪些呢?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走向仍存在较大变数,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将继续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

(一)国际影响因素。希腊债券有序性违约、全球大部分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复苏进程等因素均对央行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二)国内影响因素。楼市、进出口、地方融资平台、CPI等因素在2011年中显著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类型和操作时点,今年实体经济的增长前景仍然是货币政策的决定性因素。②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我比较认同未来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基调的说法。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开始显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未来经济增速有望逐季反弹,不会大幅下降。考虑到目前我国M2与GDP之比较高,为避免通胀预期反弹和房价大幅上涨,货币供应增速不宜

过快。综合考虑,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基调,并进一步增强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操作上朝着合理增加流动性并促使市场利率下降的方向继续微调。③

当前经济运行呈现初步企稳迹象,但支撑回升的力量脆弱,存在反复的可能。宏观调控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要防止过度刺激,增加经济泡沫化风险;又要防止短期大幅下滑,引发难以预料的系统性风险。同时,注重短期与中长期政策的衔接,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激活和释放增长潜力,促进增长阶段的平稳转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④ ①网络文献:应对上半年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 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新浪财经. 2012-8-3.网址.

②网络文献:2012年上半年中央货币政策回顾. 搜房网.2012-7-18.

③网络文献:把握经济形势展望未来发展 本报举办专家座谈会分析展望2012年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天津网财经频道. 2012-7-14.

④ 网络文献:201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展望(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中国经济时报》. 2012-7-27.

第五篇:新兴产业发展决定霸州经济未来

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而言的,是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当前,全球正孕育着新一轮技术突破与产业更替,霸州又已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否发现培育和加快发展若干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将决定霸州未来产业层次和全国的战略地位。

机不可失 时不我待

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只有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适时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 ,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明确了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日本在石油危机后重点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又把信息通讯、物资流通、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干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反之,则会失去竞争优势,甚至于导致经济衰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汽车、钢铁、化学等工业在赶超,而新的优势产业没形成。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反思其过去30年"去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将重点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寻找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上,酝酿着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革命,培育领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在1200亿美元的科技刺激计划中,新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占了468亿美元,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性投入占了100亿美元。奥巴马认为:"领导世界创造新的清洁能源的国家,将是在21世纪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国家。"他想通过设计、制造和推广新的切实可行的"绿色产品"来恢复美国的工业,以培育一个超过二三十万亿美元价值的新能源大产业作为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我国高度重视相关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国家制定出台了相关产业规划,正在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投资规模可能超过2万亿元,这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的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从霸州看,当前正处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时期,面临保增长促转型的艰巨任务,面临保增长还要保环境的艰难抉择,面临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等问题。

可以说, 我们正处在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机遇期的关键点上,必须顺应国内外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抓住国家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通过加快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为构建具有霸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突破 形成优势

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霸州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要从行业发展潜力、带动效应、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出发,结合技术发展和未来消费需求发展趋势,立足霸州特色优势和现实基础条件,选择适宜我省发展的新兴产业,掌握一批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实施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努力把霸州打造成为河北省主要的新兴产业基地。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几大领域可以选择:

一是绿色新能源产业。为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河北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发展环保型高纯硅等光伏原材料,提升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以英利新能源、宁晋晶龙、新奥集团等骨干核心企业为依托,全力打造保定、邢台、廊坊等产业链条长、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光伏产业基地。

在制造领域,为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河北省在安排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时,将对光伏产业适当倾斜。达到重点支持条件,具有

2 带动力、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化建设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光伏示范、装备国产化、引进先进技术或自主创新关键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采用省内优质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给予适当的补助;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或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此外,符合重点支持条件的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优先安排项目用地,优先保障煤、电、水、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应,优先向银行推介贷款和支持其上市、发行债券等进行融资。

二是新材料产业。1.液晶材料

液晶材料是液晶显示领域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的各种领域,包括计算器、来电显示、游戏机、手机、掌上电脑、仪器仪表、电子书、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新材料,无论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还是国家未来15年科技发展规划里,它同时跨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领域里的两项(信息技术、新材料),重要地位凸显。 2.膜材料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流体单元操作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飞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生物可降解材料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

在造成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中,塑料废弃物造成的公害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其回归自然最终融入微生物循环的过程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因为其不可降解性而带来了严重

3 的“白色污染”。因此,发展生物降解材料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用于制备生物降解材料的原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淀粉类;另一类是聚酯类,其中聚酯类包括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内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乳酸是被产业界定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降解材料,是环保包装材料的一颗明星,在未来将有望代替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用于塑料制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据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聚乳酸潜在市场需求量有可能爆炸性的达600万—800万吨,其中一次性包装领域约150万吨,无纺布约30万— 60万吨,农膜约200万吨,一次性医用材料(输液管等)约30万吨,玩具、文具、家电(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领域约200万吨。

聚乳酸是以玉米、糙米、白薯、土豆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过滤、酸解、短程蒸馏、聚合等工序深加工而成的高级产品,副产品可作为饲料,无三废污染等问题。此项目对大幅度提高城市环保水平、减少对不可替代石油资源的消耗,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同时,还将大大提高粮食的转化增值能力,缓解我省玉米主产区农民的卖粮难问题。目前,我省石家庄市新宇三阳有限公司已着手建设聚乳酸生产线。众所周知,我省的玉米,小麦、土豆资源非常丰富,能源用煤价廉易得,再加之我省环抱津京,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又倡导绿色奥运,我们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商机,以聚乳酸材料为突破口,把我省的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4.纳米材料

国际上将处于1NM-100NM纳米尺度范围内的超微颗粒及其致密的聚集体,以及由纳米微晶所构成的材料,统称为纳米材料。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材料的超微化、智能化、元件的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特性为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最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新兴科学技术,其重要性毋庸质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控了纳米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控了21世纪科技战略的制高点。

4 当前,我省纳米材料产业的发展处在国内的中下游水平,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技术配套差、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性能不高,不稳定,主要在低档次徘徊等。为了加快我省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据,加快发展高端纳米材料产业化的进程,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大力发展具有巨大市场容量的新型能源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储能材料、热电转换材料等; ②发展具有环保功能的新型纳米环境友好材料;

③发展用于新型纳米器件的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信息材料; ④发展用于生物分子识别系统、临床疾病检测系统、药物筛选系统等的纳米生物材料。

综上所述,我省应抓住纳米材料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从传统产业的改造入手,特别是一些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产业,通过纳米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实现传统支柱产业的升级换代。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未来10—20年主流纳米技术方面进行布局,抢占未来纳米发展的主导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纳米技术产业,抢占新的经济、科技战略制高点,为我省经济迅猛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是生物与新医药产业。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2007年,我省医药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依次为447.2亿元、418.0亿元、4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15.1%、15.9%,总产值相比上年7.9%的增幅有较大回升。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有基因、细胞等工程产品,天然产物与海洋药物、生化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等;在生物化工和农药技术领域,重点研究生物催化技术、微生物发酵新技术、新型高效工业酶技术以及新型畜禽生物兽药和生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及生物饲料等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是电子信息产业及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创新非常快的产业,同时又能推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步伐,并与其融合产生出新的业态,如电子商务、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以及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保障能力出发,优先发展壮大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继续做大做强通信产品制造业、计算机及网络产业、新型元器件产业;加速培育光电子及新型显示产业、数字视频产业、应用电子与装备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业务、新兴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等。

政府主导 集成推进

新兴产业往往都正处于成长阶段,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处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单纯依靠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政企合力,多管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而政府关键是要在建立发现和培育机制上下功夫,形成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系统化、集成化的强力机制。

建立新兴产业培育的工作协调机制。省里成立由省领导挂帅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实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将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抓跟踪研究,及时发现,确定方向,统筹规划,引导扶持,做好产业定位,编制相关规划,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把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破除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律与制度保障。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设立霸州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扶持重点落实到项目和企业,支持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投身新兴产业领域。

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在发挥政府资金的

6 引导作用之外,还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创立省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积极扶持、壮大一批省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吸引一批境外著名风险投资基金来我省拓展风险投资业务。鼓励企业或个人等各类民间资本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鼓励利用民间资金与境外资金。

完善新兴产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才。积极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鼓励企业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海外领军型科研人才。以发挥科技人才最佳成效为目的,制定发现、吸引、培养和保护科技创新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政策与措施,充分调动新兴产业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和集聚平台。加快推进园区和基地建设,在杭州湾及温台沿海地区,以丰富的滩涂资源为基础,规划建设一批面积在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大平台,促进新产业的集聚发展。加快研究制定扶持大企业的政策举措,积极扶持新兴主导产业中的行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我省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企业,带动和增强我省新兴主导产业整体竞争力。

上一篇:网络自查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物理学教育专业自荐书